功能电影音乐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以电影音乐的叙事功能为研究对象,以分析电影音乐在不同阶段叙事功能的演变及其内在发展规律为内容,从音乐与画面的关系、音乐叙事的特性、音乐与受众心理三个方面探讨了电影音乐在受众接受心理上特殊的作用形式及其审美特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功能电影音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功能电影音乐论文 篇1:

谈美学视域下电影音乐的功能 

摘要:电影音乐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形式,以它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电影音乐美学作为音乐美学的一个分支,也日益引起音乐学家的重视。本文试图以美学视角,把观众欣赏电影及电影音乐这一互动的过程作为考察对象,论述了电影音乐的三层次功能,对电影音乐功能问题予以新的阐释。

关键词: 电影音乐 美学 非倾向性功能 审美功能 倾向性功能

长期以来,电影音乐并不是音乐作品的主流,也很少作为音乐理论家、美学家研究的对象。但电影音乐以它所处的特殊的时间和空间以及不同于其他音乐门类的的特殊本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于说,时至今日的电影音乐已经作为大众音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进入了美学研究者的审美视野。电影音乐受众之广,影响之大,原因何在?本文试图在美学视阈下对电影音乐的功能进行全新的阐释。

所谓功能,就是事物与外界的各种关系的体现。它是事物存在的外部条件,功能的实现包括客观上的事物内部的功能因素,主观上的环境对事物的需要,以及客观条件之间的沟通。电影是综合艺术,从电影本体分析,它综合了文学、戏剧、摄影、美术、音乐等艺术种类。从接受者的角度讲,电影是视听艺术,电影音乐具有与画面融为一体的特殊功能。在再现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世界方面给人以崭新的审美感受。从电影发展史来看,最初的电影是无声的。后来。正是为了适应观众视听合一的需要,加入了音乐。不过最初的音乐是请钢琴师现场即兴伴奏,曲目也与电影不相吻合,感觉很不协调:随着电影的不断改进,人们对电影音乐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影音乐也不断发展起来。现代的电影音乐不仅仅是亦步亦趋地和画面内容同步,有时也与画面形成反色彩的、对位的,从而反映画面所没有的、更深刻的内涵。

这一发展过程也说明了:一旦电影音乐内部潜在的功能因素和人对于音乐艺术的需求被音乐知觉所沟通的时候,电影音乐的功能就实现了。

一、电影音乐中的非倾向功能

音乐的非倾向功能是音乐以情绪的方式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天然需要。这种功能的产生是由于音乐结构中含有的情绪类型与人的天然生物需求之间被音乐感知的第一阶段沟通的结果。对于电影音乐的非倾向功能表现得更为潜移默化,优秀的电影音乐由于剧情的引人入胜,使得观众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在电影剧中,片中的音乐是紧密地与画面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故事情节的循序发展,画面空间的步步展示,观赏者的心绪逐渐被调动起来,但此时,观众的情感系统并没有被眼前的一切全部打开,他们生理上天然地需要一种东西与之相匹配、融合。这种东西就是剧中的音乐。此时,音乐响起,使观众在视觉上得到满足的同时听觉上也得到极大的享受。音乐激活了画面,也激活了观众,促使画面与观众的情感互动,引起共鸣,也使得音乐抽象化的表达与电影具象化的表达浑然一体。电影音乐与画面融为一体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正因为这一典型的特征,所以人们在观看电影时,视、听是同时进行的,音乐无论对画面情节的发展还是对人的情绪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人对音乐的感受程度,音乐对人的生理上的激发程度又不可避免地受着画面的影响,三者相辅相成,汇通融合。

音乐的非倾向性功能,正如汉斯立刻所说是由于音乐对人的精神刺激引起的心理现象。它是以“听觉印象影响神经的某一特定方式为基础的”。所以音乐能够“像一股没有形态的魔力向我们全身神经激烈地进攻”,并且能够“对于过分激动的心情发生一种安静、愉快的影响。”[1]这对于电影音乐同样适合。当人们看到阴险恐怖的片断时,伴随的音乐会令你毛骨悚然,似乎身上的每一根神经都暂时停滞运行;当看到滑稽的喜剧情节时,伴随的音乐就如同欢乐的电流,传遍周身,使人欢畅、愉悦:当看到片中正义的力量终于战胜邪恶时,伴随的音乐定会让你感到一股雄壮豪迈的力量迎面袭来,令人振奋、激动。其实。我们在感受电影音乐时,往往还没有来得及用美感经验去判断它的时候,内心就已经被打动了,它会使你立时神经紧张,转而又会松弛愉悦:会让你黯然神伤,又会令你心旷神怡:会让你抑郁烦闷,也会让你如面春风。当然,这些都是与画面紧密联系的。但这些感觉只是人们对于电影音乐感受的初级阶段,它的非倾向性功能往往伴随着其他的功能因素,必然带有审美功能的印记。

二、电影音乐的审美功能

艺术的审美功能,一方面是建立在天然生物需要满足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精神满足;另一方面又是与社会功利保持一定的距离却又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所牵制的一种精神满足。对于电影音乐来说。后者表现得与纯音乐又有所区别,这是由于电影音乐的特质决定的。由于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非对应性,使得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音乐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即音乐内容的不确定性。但电影音乐则不同,电影音乐是依托剧情和画面并为之服务的,画面中演绎的剧情和展示的人物、场景、氛围都具体而真切,人们往往根据画面的形象内容和剧情来感受音乐,产生较为明确具体的感受和理解。而作曲家也会根据电影的情节和发展配以不同的音乐。这样看来,电影音乐的内容具有确定性。由此,电影音乐所含有的广泛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社会意义”受电影剧本身的牵制。审美功能在音乐中的地位比其他任何艺术更为重要。音乐的音响在客观上不能产生直接的功利作用,对于现实来说,它既无约定性也无对应性,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但电影音乐由于内容的确定性,所反映的现实与电影画面紧密联系,相互融合。因此,这种距离显然要小得多,有时甚至达到“此时有声甚无声”境界。

当今的电影音乐一般均为该影片量身定做的,尤其近年来国内外的大影片、大制作,导演们专门邀请世界顶级的作曲家为其片谱曲。如:好莱坞导演所青睐的作曲大师詹姆斯·霍纳为《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等影片作曲:比他更胜一筹的约翰·威廉姆斯为《星球大战》、《辛德勒的名单》等影片作曲;英国的著名作曲家约翰·巴利为影片《走出非洲》《与狼共舞》等作曲。这种量体裁衣本身就反映了电影音乐要与影片(内容和社会意义)做到最大限度的契合。其中,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的音乐令每一位看过此片的观众挥之不去,片中对音乐的运用采用了音画对位的手法,以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二战期间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残酷罪行,反映了法西斯统治下犹太人的悲惨遭遇,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生活本真的美好。片中不同配乐的出现都与画面丝丝入扣,紧密结合,甚至发挥了语言和画面无法表达或难以表达清楚的东西:当时的社会的惨状、人性的泯灭、人对生存的祈望等这些深刻的社会内容,及其引发的社会意义。再如:大家熟知的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歌曲是那个年代的写照,但

歌曲的寓意深广,每当人们听到或唱响它时,心中依然会升腾出一种难以抑制的热情,为我们生长的美丽富饶的土地而骄傲,为使祖国繁荣昌盛献一份力量而自豪:当歌曲在影片中以一种虚拟真实的手法出现时,那充满激情诗意的歌词。明朗纯美的旋律,随着音乐时间的流动,滋润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田,激发着每一位观众的情绪,给予人鼓舞和力量。

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以其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以其独特的魅力。穿越时空,跨越地域,感动生命。其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它的审美功能中总是隐含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引发人们去思考、回味、感悟、探寻,通过人们的音乐知觉进入更深层次的阶段。

三、电影音乐的倾向性功能

音乐倾向性功能,主要表现在音乐对于各种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上,这种影响并非直接的,而是以情感的方式影响生活中的某种社会需要。这些社会内容是依靠审美主体的想象和联想达到的。而想象和联想的依据不仅包括音乐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概括性的情感内容,还包括一些非音乐因素,人们在欣赏音乐时,往往借助这些非音乐因素,使自己在感情体验的同时,沿着非音乐因素所制定的方向做定向联想,使音乐中概括性的情感内容具体化,从而感受到特定的社会内容。对于电影音乐来说,这种非音乐因素显得更为明显。一方面,电影的歌曲是有歌词的,歌词具有一定的内容:另一方面,电影音乐中的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场景音乐等等不同于一般的纯音乐,它与电影剧内容保持一致,它会推动剧情的发展,发挥其补充的作用,甚至表达画面的未尽之意。

当音乐出现于电影画面之外时,人们在“听觉蕴积”[2]的基础上,沿着非音乐因素指定的方向联想、想象。“听觉蕴积”就是具有相当丰富的音乐积累,审美经验,审美心理,个人趣味等。联想的程度则往往取决于这一方面的审美综合素质的丰浅。电影音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任你驰骋,任你翱翔。电影音乐中的“空镜音乐”最为典型。以法国影片《蓝》为例。片中多次出现了“空镜音乐”。影片描写了:在一次车祸中,女主人公朱莉惨失丈夫和女儿,然而,就在这种无比痛楚的心境中他意外地发现了丈夫生前有一个情人,并且怀上了丈夫的孩子。就是在这新旧双重打击下,反而使她痛定思痛,从麻木中唤醒,使她回到现实,真正了解她过去的真实生活。影片运用朱莉游泳这一活动所产生的音响来表现人物的情绪。其中第二次出现“空镜音乐”是朱莉把自己彻底孤独起来以对付自己时。她一头扎进游泳池,在游泳池里快速向前冲,划水声衬托着朱莉的发泄行动作,传导着朱莉由恐惧、无奈而引发的愤懑和悲痛,她一口气游到了池边。看到了自己的女友。女友:“你哭了?”朱莉:“是水珠。”随着这句话响起了巨大的悲剧命运的主题音乐,镜头推入黑镜,音乐在黑镜中持续了十二秒钟。[3]在没有任何画面的情况下这十二秒钟是一个很长的时间。此时,观众在音乐的渲染下,去感受导演的意图,去体会女主人公的的心境,去想象图像背后的一切,“空镜音乐”此时似乎象征着那个无法摆脱的生与死的纠缠,那个无法抗拒的命运的巨大创伤,那个令人窒息的极度哀恸。这种情绪的表达更加内在,更需要用心灵去体会。欣赏电影音乐的这一阶段可视为高级阶段。

电影音乐的非倾向性中也往往带有社会功能。它主要表现在对于人的社会生活的影响上。由于电影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历史、时代、民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代生产出的电影往往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电影音乐亦然。作曲家会根据电影剧的题材、内容及时代背景,配以不同的音乐,而优秀的电影音乐不仅使人在感官上、情感上得到满足,还会对人的思想产生很大影响。具有教育的功能。如影片《风雨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那个时代曾激励过无数中华儿女走上战场,奋勇抗战。直到今天,作为国歌,每当奥运健儿在赛场上一次又一次地奏响它时,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也同时被一股油然而生的强大力量震撼着。八十年代影片《少年犯》的主题曲,曾触动过无数人的心弦,使观众潸然泪下,也使失足青年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当然。并非单纯依靠这些音乐就达到了某种政治或教育的目的,只有在相应的社会思想基础之上,音乐才能对政治、教育、宗教等社会活动起到不同程度的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美学视域下电影音乐的功能分别是:非倾向性功能、审美功能、倾向性功能。正如人们欣赏电影音乐的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深化阶段,高级阶段。非倾向性功能是美感经验的本根和出发点,作为引导人们的音乐知觉步入沟通阶段的基础,必然带有审美功能的印记,但它不是孤立的,往往与倾向性功能和审美功能结合在一起。审美功能作为引发人们的音乐知觉步入深化阶段的基础,又必然带有倾向性功能的印记,是倾向性与非倾向性功能的中介。倾向性功能是基于二者基础之上,并达到了审美的高级阶段。三个层次,三种功能,相互联系,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

社,1980,74.

[2]张前,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

乐出版社,1992,266.

[3]曾田力,电影剧音乐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

学院出版社,2003,130.

作者简介:侯庆琦,女,山东日照人,山东临沂师范

学院音乐学院教师,音乐美学方向硕士,主要从事

音乐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作者:侯庆琦

功能电影音乐论文 篇2:

论电影音乐叙事功能的演变

摘 要:本文以电影音乐的叙事功能为研究对象,以分析电影音乐在不同阶段叙事功能的演变及其内在发展规律为内容,从音乐与画面的关系、音乐叙事的特性、音乐与受众心理三个方面探讨了电影音乐在受众接受心理上特殊的作用形式及其审美特征。

关键词:电影音乐 叙事 音画对位 道格玛95

电影音乐作为影片的构成元素,对电影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好的电影音乐不仅在叙事上为影片提供心理依据,也直接影响人物性格塑造,以及电影多重空间的表现。本文试图阐述电影音乐在电影理论的发展下,分析电影音乐叙事关系的演变,从而重新看电影音乐与电影的关系。

一、关于早期电影音乐

早在1909年,爱迪生控制的电影公司,已经开始对本公司出品的电影提供提供对应的音乐作品,为每部影视作品提供音乐作品,电影播放到哪个部分,相应的演奏准备好的作品。一些音乐的出版商,从中发现了商机,也开始印刷出版“电影音乐乐谱集”;对这些作品进行准确的分类、归纳,最终以乐谱集的形式出版。例如,根据影视作品“目录”已经归纳出来的“乐谱集”,电影播放的过程中提示演奏者,可以用减七和弦的演奏方式来表现“恶棍”的出场方式;根据电影情节的不同,演奏不同的音乐,表现出电影场景人物的情绪已经渲染电影场景里特殊的氛围。

在默片时期,电影音乐发展迅速,电影音乐在影片中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是:音乐与画面的相对分离。一直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电影音乐的表现形式单一,是用音响的形式呈现,其中主要是演奏者自己根据影视内容来进行伴奏或者即兴表演。这种演奏家在行业内被称为“影院音乐家” 库尔特·伦敦在自己的论文《电影音乐》中曾提到“音乐是用一种艺术的方式来抵消点放映机中的杂音”,音乐是一种艺术,用这种令人愉快的声音去抵消掉噪音,所以音乐在电影中是必须的,给观众带来了太多舒适,从心理上,从生理上也减少耳朵接触的噪音的机会。因此,音乐在电影中是必不可少的。

有关于默片时期的音乐问题,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曾给出解释,对这方面做出了详细解答:“无声片的音乐不是一种表现情绪的外加的手段,而是起着给银幕上的两度空间加上第三度空间的重大作用。” 真正带来电影音乐叙事功能质变的,是音画对位理论的出现。20世纪二十年代,爱森斯坦等人第一次将音乐中“对位”的概念引入到电影中,让音乐与画面开始传递不同的信息,从而丰富了电影叙事的层次。音乐是对无声片的拓展,观众会在观赏电影是根据听到的音乐发散思维,更清楚的了解影片内容。

二、音画对位的发展

前苏联著名导演普多夫金是一位真正的电影大师,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使用音画对位的导演。当然他对音画对位的使用是十分成功的。1933年执导的电影《逃兵》是第一次运用音画对位蒙太奇的电影作品,得到了观众以及业界很高的评价,这次他和他的电影大获成功。影片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在结尾部分,是本片真正的高潮部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最终还是遭遇了警察的强力镇压,而这时候的普多夫金表现出了自己对电影的全新认识,打破常规,并没有选择追随画面的音乐,而是选择了将音乐不断引入高潮,音乐十分激昂,从音乐中表现了工人对罢工运动的内心中必胜的信念。这就是普多夫金给大家用“对位”的手法来表现影片的。从这之后,很多导演开始借助音画对位蒙太奇逐渐开始进入电影创作。真正的大师是在电影音乐艺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自身对其认识十分深刻,音画对位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力被人们普遍重视以及广泛运用。

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导演,电影产业在声音质量也有了很大提升。从电影产业技术方面的处理来说,有了质的飞跃,电影音乐方面引来了新的动力,电影声音的表现力以及画面的表现力都是十分完美的。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音乐越来越逼真,立体声环绕音响系统的出现以后,创造出来的音响效果十分震撼,给观众带来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电影原声已经达到了非常逼真的听觉效果。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电影《发条橙子》中,又重新运用了音乐与画面的对位处理,在视觉与听觉方面造成极大的反差效果,影片出来的效果十分完美,观众已经业内人士十分认可。音乐是对电影的表达的一种升华。

音乐在这一阶段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有:1、音乐可以传递与画面不同层次的信息,从而形成新的音画关系。音乐不再是单纯渲染情绪的工具,而成为制造反差、呈现矛盾的手段。2、与画面相左的音乐,在叙事上可以制造出有效的间离效果。传统音乐对观众惰于思考的观影体验的辅助与迎合效果被打破,音乐能够有效地提醒观众、引发思考和内省。

以美国电影《辛德勒名单》为例,大屠杀是非常悲痛的场景,在该场景中,急促的钢琴音乐与严酷的画面形象的结合在一起利用反衬的手法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同时也把军官内心刻画的十分清楚。

三、纪实化美学对电影音乐的影响

电影史上曾经出现过对电影纪实性的强调,例如新现实主义电影所强调的把摄影机扛到街上去,不加修改地表现客观现实,但真正将电影纪实性推向高峰的是从20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现的纪实化电影美学思潮。1995年出现的道格玛95宣言,对电影的纪实性和对电影音乐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时期,纪录电影因素大量渗入艺术电影,不仅在电影画面,而且在电影音乐上,也带来了观念上的转变。

纪实化美学所反对的是传统电影的“典型化”。所谓典型化,即从现实中分解和收集散落于事物内部的现实碎片,以艺术家的创作构思加以重组,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现实。这一现实看似真实,与现实非常相似,然而实质却是一个被剪辑、选择和“戏剧化”过的现实。纪实化电影则要求尽可能保持生活的原态,尽可能减少艺术家主观的介入,将生活客观地呈现给观众。“道格玛95”运动,是有丹麦导演拉尔斯·冯·特里爾和温特伯格提出的了道格玛电影必须遵循的十条规则。在这十条规则中有一条对电影音乐叙事功能的冲击非常大:“取消无声源音乐”。

规则中明确指出音轨永远不能与图像分开录制,反之亦然。(配乐不可以使用,除非音乐是摄制的场景里出现的)。 这十条戒律是在反对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技术主义和造梦的叙事传统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最终目的是让观众意识到没有过度的人工痕迹而最终更加关心故事本身的情节和发展。从这一点出发,这一时期电影音乐叙事功能的发展特征:

1.电影音乐的使用上,弱化戏剧性。不再让音乐扮演古希腊歌队的角色,不再让音乐作为渲染情绪、引导观众的工具。强调在影片中音乐的出现必须有音源,而不许出现无音源的“配乐”。换句话说,是要求电影音乐成为真实的生活图景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一支制造情绪效果,只会令观众随之起舞的“魔笛”。

2.电影音乐的音响化。一方面,刻意削弱音乐的音质。不再使用过于清晰,与环境不符的音源,而要求音樂与环境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削弱电影音乐使用上的目的性,音乐不再像“主题音乐”一般直接解释和叙述剧情,而是从环境层面来渲染剧情发生的必然性。例如贾樟柯《任逍遥》中反复出现的卡拉OK,并不是直接交代剧情,但却向观众呈现了一幅地方城市的生活图景,也揭示了男主人公命运的必然性。

3.电影音乐的音乐美感的削弱。在这一时期音乐使用上,纯粹音乐层面上的美感已经不再是电影音乐的重心。大量嘈杂、低俗、含混不清的音乐,被艺术家使用在场景中。音乐在这里,已经是作为电影整体的一分子,完全服从于电影叙事的需要。在这一阶段,电影音乐不再是“电影原声碟”里的单曲,而成为了电影叙事里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结语

从电影史上的发展来看,技术的进步都会带动电影产业的发展,每当技术的进步使电影偏离对自然的真实再现的时候,都会是电影产业的重大改变。例如在声音、彩色等技术发展成熟的时候,让电影产业进入唯美视听时代,从中产生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在20世纪最后一次电影艺术运动“道格玛宣言”中 ,统观宣言十条,“道格玛宣言”是一个内容庞杂的檄文,这是一种破坏美学,是一种破坏之路,因为它是为反对技术唯美主义提出来的,所以这种庞杂正是它的倡导者们从始至终也没搞清楚美学的真正意义,没有具体的方向。但正是因为这一次运动的提出,为后来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转变。

参考文献:

[1] 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3.

[2]拉斯.冯缇尔,道格码95誓言[M].丹麦.

[3]加缪著.西西弗的神话[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作者:余蓓

功能电影音乐论文 篇3:

聚焦电影音乐 探讨审美功能

电影音乐是以音乐的方式对电影进行诠释和表达的艺术形式,在电影这一综合性艺术中具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电影音乐,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传达、影片内涵的揭示与升华,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功利、形象和情感的关系状态。电影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具备一种非常典型和普遍的审美文化功能。由李刚撰写的《画外知音: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运用与研究》就对电影音乐的审美文化功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保持了艺术完整性。自进入有声电影时代后,电影通过画面和声音两种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声音又是由台词和非台词以及音乐构成。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老师在多年前做过一个广告,其中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是:“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简单的一句话直指声音对于电影的重要性。画面愉悦了眼睛,音乐则愉悦了耳朵,二者共同缔造了以视听为主的综合艺术——电影。电影音乐在强化电影审美文化功能的同时,作为一种电影表达艺术形式,在当下的电影制作工艺中已经成为电影艺术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确保了电影艺术的完整性。

完善了艺术表现技巧。电影音乐的美学功能对推动剧情发展、渲染气氛、塑造角色、延展画面深意等方面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电影情节的起承转合很多时候是由音乐辅助完成并起到了暗示剧情的作用。电影氛围的创造除了情节、画面和表演外,音乐的表现力同样不可小觑。《她从海上来》有一段情节,一个雨天,女主人公准备讲述她人生的过往,画面由上至下移动,雨从黑色瓦楞的屋檐断了线似地往下流;此时,音乐伴着雨声响起,音乐与雨声相互交织着,烘托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氛围。女主人公即使还没开口,观众也猜到了她要讲述怎样的故事。除了推动情节和营造意境以外,电影音乐对于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心理等都是重要的艺术表现技巧。

推动了艺术普及。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在向大众输出信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完成了艺术普及,并实现了审美文化功能。不同题材、门类的电影适用于不同的电影音乐。历史题材的电影,其音乐恢宏大气;生活题材的电影,其音乐细腻抒情;喜剧片其音乐诙谐幽默;悬疑片其音乐恐怖惊悚……。多类型影片中的电影音乐也是风格各异,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的多样性和其中所蕴含的审美特性。与其说音乐帮助观众理解电影,不如说是观众通过电影欣赏了音乐。因为对非音乐专业的大多数人而言,同一曲交响乐的理解,在音乐会中的场景效果远远不如作为电影配乐的场景效果。通过电影体验到和理解了音乐的美,也就是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对音乐的审美,而感受到了音乐中的内涵,那么电影的部分文化功能也就得以实现。

展现了异域风格。电影音乐强烈的地域性是区别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标签。不同国家、地区、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风俗,音乐能直观地体现出这种差异性,电影音乐也同样具备这个特点。《卧虎藏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其电影音乐充满了东方禅意空灵、蕴藉幽远的意味;《燃情岁月》展现了美国西部人与自然的蓬勃生命力,其电影音乐荡气回肠、澎湃深情;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中仅仅是手风琴的配乐就充满着源于生活本身的浪漫气息。音乐是流淌在一个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不同国家、民族各具风情的音乐,在各自的电影中,都能彰显其民族国家的文化魅力。

强化了电影主题。电影音乐起到强化电影主题,明确电影思想内涵的审美作用。电影与文学一样,无论讲述怎么样的故事,塑造怎样的人物形象,其美学价值的核心都是用以歌颂真善美,批判假丑恶。一部电影无论是歌颂还是批判,其中都会涉及人性和情感的多个侧面。经典电影《教父》的音乐,我们既可以从中感受到悲伤、忧郁、黑暗,又可以感受到孤傲、坚韧、安宁。《乱世佳人》影片结尾处,女主人公的生活虽然遭遇到了战争的破坏,但是当音乐响起时,明天的希望犹如一缕阳光,不仅在女主人公的心里也在观众的心里升起。音乐通过展现女主人公乐观坚强性格的同时,也歌颂了人類永不服输的可贵品质和精神,此时的音乐对影片思想境界的升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 南京传媒学院

作者:杨倩

上一篇:虚拟企业发展论文下一篇:工会企业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