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营论文

2022-04-25

在中国广播电视的版图上,县(区)级广电局是微不足道的小单位,是毛细血管。无论从传播影响力还是创收额度,它们都是不起眼的小石子,扔进海里也激不起多大的浪花。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营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营论文 篇1:

新能源过热之困

新能源发展的困境在于,成本居高不下制约着各个产业的发展,而有欠考虑的大跃进式扩张,更失去了国家刺激政策的本意。

整治产能过剩早已提上议事日程。今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倾向。

建设困局

一份权威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太阳能产业的主流企业开工率只有六七成。预计今年多晶硅制造产能会达到需求的两倍。而按我国风电装机规模2008年总装机容量1221万千瓦计算,意味着我国已经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两倍的任务。

粗略统计,至2008年7月全国有16个省仅多晶硅项目就有33个项目在建或是准备动工,如果这些项目都能按期完工且完全释放产能,中国的多晶硅产量将达到14万吨。产能过剩毋庸置疑。

产能过剩导致的不仅是行业秩序遭到冲击,更为严重的是对环境的污染。“饿死好?还是毒死好?”一位地方官员的提问发人深省。

过剩的警钟已经敲响,涉足红海的新兴产业向何处去?“风能、太阳能的投资热度将可能由此朝更理性的角度转变。”全国工商业协会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史利民坦言。

与多晶硅相比,风力发电有过之而无不及。仅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就规划装机容量1271万千瓦,此规模已超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总投资将达1200多亿元。全国风电设备产能达到年产4000万千瓦,装机容量为每年1000万千瓦,出现明显过剩势头。

根据中国电力联合会披露的数据,去年中国拥有的1221万千瓦风电装机中,实现并网发电的只有894万千瓦,这意味着至少28%的已建风电设备因各种原因而闲置。风电上网瓶颈短期内显然难以解决,产能过剩状况堪虞。

同为新能源翘楚的核能建设,在速度与规模上与风能不相上下。在2008年下半年,总投资800亿元、设计装机容量600万千瓦的福建宁德核电站,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工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约267.6亿元,预计年发电量超过140亿千瓦时。经估算,政府计划发展核电,在2020年前投入至少4000亿元。福建宁德核电站是国家批准的第九个核电项目。一系列核电项目的报批进入冲刺阶段,随着国家刺激经济政策,还有一些核电项目马上会得到批准。投资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但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却忽略了一些必然面临的问题。新能源专家林伯强担忧,核电燃料的供应问题,可能成为限制中国核电装机容量继续增长的主要因素。按《规划》的核电装机6000万千瓦,2020年对天然铀的需求将达到11250公吨。除非技术上突破,累计从2008年到2020年,按《规划》核电可能需要消费天然铀76518公吨。除非重大发现,中国自身天然铀储量有限,仅有68000公吨,加上原料库存和资源二次循环利用,自身的资源勉强能够满足《规划》的目标。而铀矿的贸易严格受IAEA的监控,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进口铀矿需要涉及政治、军事等更加复杂的国际关系。因此,中国核电发展必须考虑资源的瓶颈,首先保证充足通畅的燃料,才能考虑进一步的扩大装机。核电原料价格因素必须考虑。物以稀为贵,如果全球各国都积极发展核电,如果对燃料需求速度增长过快,必然影响国际价格。

从多晶硅到风电,从风电到核能,我国新能源建设从狂热到了眼下问题重重的时刻。“目前提出的防止风电、多晶硅的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国家对于新能源的支持力度会有所减弱,相反,而是更加有针对性有部署地加强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的支持。”史利民上表示,根据国家新能源发展的有关计划,目前国内的风电、多晶硅等新型能源行业由于前期有关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其产业发展已经大大超过了国家有关方面对于新能源的发展部署安排,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所留下的隐患不可忽略,过热、过快、过高的新能源投资之风是需要向理性投资转换的时候了。

盈利悖论

广袤的内蒙古与甘肃大地,蕴藏了巨大的自然能源。然而,将这些能源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利润却成了各个地方政府的难题。在破解这个难题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困惑。

为了将强劲的风变成源源不断的回报,甘肃省决定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在酒泉市所辖的瓜州县、玉门市和肃北县建设千万千瓦级特大型风电基地,2010年完成装机容量516万千瓦,2015年达到1271万千瓦,工程静态总投资约1200多亿元。规划报告于2008年4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查。

一个理想的愿景被这样描述:“如果全部开发完成,酒泉风电基地的总装机容量,将超过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发电量。当地将之定义为“陆上三峡”。而另一个愿景更让地方政府欣喜若狂。“仅以瓜州为例,目前其风电产业相关税收每年约2000万至3000万。但到2015年如期建成825万千瓦的发电能力后,仅在税收一项,当地预估就能达到6亿至7亿元。”可能的税收收益,换得了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客观而言,这也是相关项目跟风而上的一个主要原因。

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七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获批。空前的规模,增添了新的隐忧。

事实上,任何产业在形成规模和趋势之后,就不得不谨慎思考其背后的风险性。新能源建设的浪潮,已经使其发展进程趋于不理性的状态。规模与目标,成本与现实,种种矛盾开始凸显。

据统计,我国酒泉市风电上网电价约0.53元/度左右,相当于火电的0.2元和水电的0.35元之和。内蒙古、河北、东北等地区都已经涨到0.6元左右,吉林风电甚至达到0.7元左右。大投入与高成本预示了风电的尴尬困境。

国家电网人士分析,如果没有补贴政策,风电的盈利遥不可及。国家电网一位官员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风力发电企业都面临亏损难题,它们唯一的盈利空间就在于国家给予的补贴----根据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风电发电企业在设备采购、上网电价制定上均获得了政府补贴。

如果没有盈利,1200亿的投资何以为继?高成本的风电谁来埋单?在风电投资的热潮下,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由于成本居高不下,风电唯一的成本利润空间在于最终上网电价收入,即只能依靠国家政策与补贴来盈利。按上网电价为0.52元/千瓦时计算,风电项目投资回报期为20年,显得过于漫长。另一方面,中国风电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普遍不足,盲目追求速度,大部分风电运营商长期在亏损和微利中挣扎。

当然,新能源行业并非从一开始便即告亏损。在2008年纷纷上马的多晶硅行业,也确实经历过一段令人羡慕的蜜月期。在2007年年末到2008年中的一段时期,多晶硅市场价格一度高达450美元/公斤,给相关行业带来了不菲收入。但好景不长,如今每公斤多晶硅价格早已跌破100美元,盈利难题随之显现。

新能源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一个有效的风险机制需要建立。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在对国家政策的理解也需要更为深刻。否则,很有可能形成各行其是的不良局面。

作者:张兴军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营论文 篇2:

张鹏:生于小,勿安于小

在中国广播电视的版图上,县(区)级广电局是微不足道的小单位,是毛细血管。无论从传播影响力还是创收额度,它们都是不起眼的小石子,扔进海里也激不起多大的浪花。

张鹏对于自己所处的位置有着深切的理解和精准的定位,他经常对同事们讲:“我们生于小,却不能安于小!”三年来,张鹏和他率领的团队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广电局(台)这个小平台上摸爬滚打,还真做出了一番事业。年度总收入从2005年的1066万元(财政拨款191万元)上升到2010年的2107万元(财政拨款736万元),职工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 。各种荣誉纷至沓来,2008年,夷陵区广电局(台)荣获湖北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单位;2009年荣获宜昌市文明单位;2008年至2010年,连续三年荣获宜昌市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先进单位和全区文明单位。2010年被推荐为全省文明单位。

换血疗法:让夷陵广电精神焕发

2005年12月,张鹏从区旅游局长调任广电局长时,面对的是一个负债1000多万元、困难重重的单位。电视自办节目每天不到20分钟,新闻节目主要报道区政府开会、领导很忙等内容。整个夷陵广电处于发展的低谷。张鹏意识到:在这个位子上“混”日子,只有死路一条,必须转换机制,引进新鲜血液,才能求得一条生路。深思熟虑后,2007年初的一天,他召集所有班子成员在官庄水库召开封闭式会议,将其酝酿已久的改革思路拿到桌面上来请班子成员们一起探讨。经过三天的激烈讨论,改革方案终于正式出台,名曰“换血疗法”:所有正式职工的档案工资、职级工资、福利待遇全部封存,与招聘制员工同工同酬,按完成工作量下发效益工资。与其他电视台改革“吃柿子拣软的捏”,先拿招聘制员工开刀截然相反,张鹏决心动真格的,向体制的顽疾,向最需要改革的传统人事及薪酬管理体系开刀。

此举理所当然地遇到了阻力,部分老职工对此表示不理解,一些主管领导也暗示:改革要渐进,不能搞大跃进,要照顾老同志的情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但是,张鹏却坚持认为:“长痛不如短痛,现在苦一点是为了将来能过上好日子。”他反复地给不理解的职工作解释,讲道理,并在全局职工大会上,面对全体干职工,深刻剖析广电部门面临的严峻形势,阐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观点。职工思想逐渐改变,行动逐步协调。

为了引进新鲜血液,他们在全国性媒体上刊登招聘启事,从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海南等地招聘了十几位年轻靓丽、有能力的主持人、记者、编导,迅速将他们充实到一线重要岗位。这些人中,有些是在各省、市电视台工作,他们放弃原单位优厚的待遇和舒适的环境,甘愿到夷陵这个小地方来重新创业,开始自己人生的新起点,他们看重的,是这里令人愉悦的人文环境。

夷陵人惊奇地发现,夷陵电视台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变得时尚青春,变得欢快活泼,变得有想法、有味道了。他们看到,在电视上播节目的漂亮姑娘突然出现在茶园、桔园,和他们聊雨水、聊收成——“桔子卖不起价,茶叶运不出山”,这些话题当天晚上就上了电视。第二天区长就来到了村里,第三天就有大批外地客商揣着钞票来采购新茶。一传十,十传百,夷陵电视台就这样一步步走出了机关大院,走进了乡镇村组,走到了田间地头,走进夷陵人的心坎坎里。

夷陵区国土面积3424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人口52万余人,是个名符其实的风水宝地,是著名的“水电之乡”——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就在区内;是“矿产之乡”——蕴藏近9亿吨的磷矿资源居亚洲之最;是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三峡画廊”西陵峡,“万年活化石”中华鲟,神秘莫测的巴人悬棺勾起无数人的向往。夷陵区也是精品名牌的聚集地,目前已有长江电缆、弘健新材料、粤海纺织、娃哈哈饮品、北京汇源果汁、均瑶牛奶、恒安药业、雅倩化妆品、稻花香系列白酒等驰名品牌落户夷陵。这样一片充满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人文内涵的热土呼唤勇于开拓的创业者,更呼唤有前瞻意识、有服务意识、有传播能力的媒体。作为一个地道的夷陵人,张鹏为自己的故乡自豪,他觉得自己在一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上没理由不好好为父老乡亲做点事,更没理由让夷陵广播电视台成为边缘媒体。

夷陵广电的改革适逢其时,夷陵广电的浴火重生势不可挡!

金桔奖:夷陵广电的 “奥斯卡”

绩效考核项目化、网络运营公司化、乡镇广播站运维承包制——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使夷陵广电焕发生机,一步步走出了僵化、亏损的泥淖。节目好看了,广告多起来了,收入升上来了,张鹏终于松了口气。年轻的主持人也开始享受作为本土明星的快感,吃穿打扮追求顶级品牌,记者们视下乡采访为畏途,明里暗里拉广告,写有偿新闻,挣外快。张鹏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全局工作会上,他严厉地批评了这种不正之风,指出这是小富即安的农民意识,如果不刹住这股邪气,夷陵广电的改革成果将毁于一旦。“我们这种地方台的生命线就是本土化,就是贴身贴心地为老百姓服务,我们离老百姓越远,他们就会越快地离我们而去!”

光靠发奖金有用吗?怎样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推动年轻人钻研业务,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呢?张鹏冥思苦想,一天晚上,他在电视上看到美国奥斯卡颁奖典礼,庄严神圣的现场气氛、获奖嘉宾欣喜若狂的表情,真挚动人的获奖感言、观众无比羡慕的眼神——所有这一切让他也不禁为之心动。试想:让我们的年轻人置身于这样的场景,他们会怎样呢?这份荣耀与尊严一定会让他们热血沸腾、一往情深,也一定能激发他们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张鹏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快对原有节目的改版与调整,加大本土新闻和原创节目的份量,逼着年轻人下基层。另一方面,重奖好稿、优稿。一篇好稿子可以冲击周奖、月奖、年度奖、区级奖、市级奖、省级奖。但是,在年轻人心目中,所有的奖都比不上夷陵广电自己的“奥斯卡奖” ——金桔奖。

金桔奖是张鹏的首创,每年举办一次,从议程到现场布置、颁奖音乐全部模仿美国的奥斯卡奖。评奖过程全封闭,由总编室主任全权负责,一班子局内局外的专家在放映室反复看样片、反复比较,每位评委必须现场阐述投票理由,有时甚至会展开激烈的辩论。颁奖当天,区政务信息大楼大会议室里,长长的红地毯从门口一直铺上主席台,所有入围作品的主创人员盛装坐在第一排,从各地赶来的父母、亲属紧张而又欣喜地坐在他们身后,共同见证这一幸福的时刻。参赛作品在大屏幕上一一展播,专家评语实名呈现,评审代表现场点评。获奖名单公布后,在激情欢快的乐曲中,获奖者踩着红地毯,在父母、领导和同事的热烈掌声中走上主席台,从评委手中接过水晶制的金桔奖奖杯,平常能说会道的他们此时竟腼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凭借新闻纪录片《生命的传奇》获得一等奖的王江龙在日记中记录下他当时的感受:“我惊喜得说不出话来,这部片子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部主任和台领导多次帮我联系采访对象,推动拍摄工作向前推进,我完全没想到,光荣花最后会落到我头上,我很想像那些明星一样说几句富有哲理的话,可是那些句子都像结了冰一样,封冻在喉咙里。我憋了好半天,终于吐出几个字‘感谢父母,感谢领导,夷陵广电正是我实现记者梦想、实现新闻理想的地方——’现场十分安静,我终于找到了感觉,找到了自信。”

金桔奖最高奖的奖金只有1000元,但它产生的激励和表率作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夷陵广电的职工和家属说起某人专业很牛,往往会直接了当地说“他就是获了金桔奖的”。父母在电话中鼓励子女常说“要好好干,今年争取拿金桔奖。”这些孩子受父母教诲多年,中国文化中奋发有为、显亲扬名的基因也渗透在他们的血液中。领导、同事的推崇,父母的激励共同营造了一个精益求精、钻研业务的强大气场。

张鹏借一个金桔奖,调动起方方面面的力量,内外合击,推动夷陵广电的事业向前发展。从前,每到下班时间,夷陵广电大楼的灯就会一盏盏熄灭,现在,大楼里的灯光总是彻夜长明。新闻部、制作部长期有人加班。新闻线索就是命令,人人争抢好新闻写好报道,惟恐落后。2010年盛夏,山洪暴发,记者们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为救深山里的村民,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外出采访,连夜将紧急汛情、险情通报全区,引起上级领导的关注,为抢救赢得了先机。业余时间,局里的年轻人不再相约逛街或赴企业的饭局,而是在一起看书、看碟,讨论哪些元素可以为我所用,哪一段音乐或画面值得借鉴。

风气正人心齐,夷陵电视台的节目质量越来越高,收视率在全区所有落地频道中连续保持第一名。《百姓零距离》、《夷陵新闻》、《垄上行》、《法治夷陵》全新改版,新增了综艺类节目 《玩转夷陵》,在新闻节目中先后推出了“文明素质养成教育”、“深度探讨医患纠纷”、“关注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共建城市家园”、“文竹说文明”等系列宣传报道,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热潮。市民们说:“我们平时除了看中央台就看夷陵台。”2010年,在参加宜昌广播电视奖评选中,该台夺得17个一等奖,19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在湖北广播电视奖评选中,夺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

文化敏感:夷陵有棵“山楂树”

平台小,发展格局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在中国广播电视按行政区域分而治之无法改变的前提下,张鹏只能种好他的一亩三分地,然而,仅此就够了吗?如果仅仅是将区域媒体的贴近性、服务性做到极致,张鹏还谈不上大家气度。当互联网将世界变成地球村,当新媒体越来越突破地域限制让受众快速分享高品质内容产品时,张鹏觉得若能借力网络新媒体,夷陵广电能有更大作为。

2008年春天,一部在网络上迅速窜红的小说《山楂树之恋》进入了他的视野,书中所描写的爱情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当外采记者告诉他,这部小说所描写的故事很有可能就发生在夷陵区时,他脑海中灵光迸发。如果确有其事,夷陵可以借机宣传自己,打造一张全新的区域文化品牌:山楂树、纯真的爱情,与长江三峡、夷陵山水、桔园、茶园互相辉映,多么浪漫温馨。如果借力造势,可以把宜昌夷陵塑造成一个可与瑞士洛桑、印尼巴厘岛媲美的人间天堂、世外桃源。

张鹏立即派精干记者兵分两路,一路去往传闻中山楂树之恋故事的原发地,宜昌夷陵区南村坪,另一路与小说作者、远在加拿大的艾米女士联系,明确书中所写的故事是否发生在夷陵。两路记者反馈的信息让他大喜过望。艾米女士回复:小说是以祖籍湖北宜昌的熊音女士的日记为蓝本改写的,所有人物都有原型,地名稍有变动,但故事确实就发生在夷陵区。另一路人马回来说,他们找到了当年带熊音(静秋)去南村坪写村史的罗铁生老师,罗老师竟然还珍藏着三十四年前的《南村坪村史》和一本叫《港口灯火》的作文集,其中收录了熊音参与编写的村史和她当年写的创作谈。当时,河北、河南、辽宁等省也有几个地市在争夺山楂树之恋原发地,他们也纷纷与艾米联系,但夷陵广电提供的证据和素材立刻让其他争夺者哑口无言。

怎样将山楂树品牌做大,扩大夷陵的影响力呢?张鹏立刻想到拍电影、电视剧,完美呈现夷陵的山水人情,但苦于人力、物力有限,以一个区广电局的力量,短期内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工程。不拍吧,又担心山楂树热潮来得快去得快,他决定先做一部成本稍小一点的电视纪录片,趁热打铁,借力宣传,先声夺人,一边观察市场反应一边策划运作更大的项目。他的想法得到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张鹏迅速组织了40多万投资,组建拍摄专班,又从省里请来专家,历时8个月完成了一部反映本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电视纪录片《走进山楂树之恋》。他们派出本台主持人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老三、静秋、老二等角色,通过追寻、访谈小说原型人物,演员再现当年场景等多种艺术手段,真实记录了那个特殊年代里痛彻心扉的爱情。纪录片在当地热播,上载到互联网后,短短两天,点击率骤升。夷陵区通往南村坪的乡间公路上出现越来越多操各种口音的外地背包客,他们都是在网上看过纪录片《走进山楂树之恋》后,慕名而来寻访山楂树故乡的网友。南村坪仅有的一家小酒店天天人满为患,村民们自发地组织起来,迅速开办起“山楂树之旅”的旅游接待站。记者于2010年12月来到南村坪,这里的“山楂树”产业已经小有规模,当地村民说起夷陵电视台,个个赞不绝口,说是电视台的人让他们这个小村子一下出名了,感谢电视台帮助他们找到了致富门道。

在张鹏的部署下,夷陵广电人在网络上持续不断地制造关于山楂树之恋的话题,并不时晒晒寻访到的史料、照片,呼吁影视界的大佬们关注山楂树热。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名鼎鼎的张艺谋导演来了,张鹏举全局之力,倾力支持,选外景、找道具、提供后勤服务。2010年9月15日,电影《山楂树之恋》在夷陵平湖剧院与全国大中城市同步上映。这部电影在夷陵连续上映21天,共放映81场,观众人数1.7万人,票房收入达到35万多元,该片放映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均创当地历史新高。目前,由江苏卫视投拍的电视连续剧《山楂树之恋》也正在夷陵区进行紧张的拍摄,导演李路仔细研究了夷陵台拍的电视纪录片,直接找到张鹏,一年多的合作后,他们成了莫逆之交。

一位影视界专家撰文分析山楂树现象:说起《山楂树之恋》在影视界掀起的热潮,不得不说到夷陵电视台的首发之功,夷陵台作为一个县级台,台小而不囿于小,致力于文化创新,全力打造精品力作的精神尤为可贵。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生产更多的文化精品,需要的就是这种文化敏感与精品意识,需要的就是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气魄。

张鹏对记者说:“我们基层广电工作者有很强的危机感,如果无所作为或者原地踏步,很可能被边缘化甚至被吃掉。所以我们要创新求变,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没有机会要创造机会来发展自己。”

2011年,夷陵台致力于城乡网络建设和改造,积极推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新媒体业务不断拓展,开通了夷陵手机报,开设要闻快报、夷陵新闻、天气预报、社会经纬等10多个版块,满足了不同阅读者的需求。三峡夷陵传媒网也运行通畅,地域特色和新闻特点凸显。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数字影院改造加快进行,计划将原1个胶片放映厅改造成3个数字放映厅,观众座位达800个。全新的经营渠道和发展空间让夷陵广电人相信:在这里,他们可以大展宏图,大有作为!

作者:黄慧,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媒体时代》杂志社副主编

陈晓莺,宜昌市夷陵区广播电视局办公室主任

责编:傅先萍

作者:黄慧 陈晓莺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运营论文 篇3:

水电产业这根线,串起来的都是赢家


白鹤滩水电站。

2020年入夏以来,一大批水电站项目捷报频传——先是6月29日,世界目前已投产的最大水轮发电机组——乌东德水电站首批两台机组投产发电;接着是7月13日,重建的吉林丰满水电站开始试运行,能够满足下游150万亩农田灌溉取水和近千万城市人口生活用水需求;再是7月15日,总装机120万千瓦的西藏首个百万千瓦级电站——苏洼龙水电站项目正式转入机电安装阶段,作为金沙江上游第一个核准开工的项目,苏洼龙水电站也是国家水风光互补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的先导工程。

众所周知,中国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从空间分布上看,全国水电资源总量的75%集中在西部地区,其中云、川、藏三省(自治区)占60%。

水电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清洁能源。2019年,我国水力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17.8%,仅次于火电。水电站本身对地方经济有拉动作用,这几年,政府也愈来愈重视水电的发展。2019年,中国共落实水利建设资金7260亿元,达历史最高水平。从近4年水利投资来看,年度投资都在7000亿元左右,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特别是政府今年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而重大水利工程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像宜昌这样因为水电项目而发展的城市,在中国还有不少。而在近几年,选择贫困地区造水电,意味着当地马上就要脱贫了。

水电产业的溢出效应,愈来愈明显。
一个水电站,造福多座城

在滇池下游水系的螳螂川河畔,有一座外形并不起眼的小水电站。这就是1912年开始发电的中国水电建设史上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石龙坝电站。

据资料记载,石龙坝电站运行仅三四个月,昆明市联入的电灯数量就达到了3000盏。石龙坝水电站不仅让昆明老百姓见到了电灯,还推动了云南现代工业的发展。有了电力供应后,昆明市开始陆续出现自来水厂、五金加工厂、造币厂等需要用电的工厂。与此同时,石龙坝水电站还肩负着调节滇池水位、防洪抗旱、灌溉农田的使命。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飞机多次对昆明城区进行轰炸,昆明仅有的两座火电厂被炮弹炸毁,石龙坝水电站成为昆明地区唯一的发电站。曾几何时,石龙坝电站掌握着这座西南重镇发展的命脉。

距离昆明1600公里的宜昌,GDP在湖北全省仅次于武汉和襄阳,这主要归功于这座城市的美名——“世界水利之都”。世界最大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中国最大的葛洲坝水电站、湖北最大的清江隔河岩水电站等都落户宜昌。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带动宜昌实现历史性跨越。

新中国成立前,因为长江干流穿越市境,其他河流水量充沛;沿长江、沮漳河等地势低洼;降水量分布不均,暴雨区、山丘区占境内面积的90%,都导致宜昌旱、洪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宜昌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不断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在减轻灾害的同时,推进全市经济腾飞,发展蜕变。

1952年春,宜昌在夷陵区鸦鹊岭镇邓家村兴建第一座小水库——邓家垱水库,拉开了互助合作、集资投劳的序幕。1958年9月,宜昌启动了汤渡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让13万宜昌城区人用上了清澈洁净的自来水。

1970年12月,葛洲坝工程开工,全国5.5万名水电精英汇聚宜昌,算是这座小城历史上的第一次“人才大引进”。1994年12月,三峡工程开建,宜昌的GDP也因此“水涨船高”,并惠及整个湖北省。

像宜昌这样因为水电项目而发展的城市,在中国还有不少。而在近几年,选择贫困地区造水电,意味着当地马上就要脱贫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王亦楠指出,我国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等集中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恰恰是水能资源尚未充分开发的“富矿”所在。以水电开发为龙头,全面带动当地交通、航运、农业、旅游产业同步发展,是“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让脱贫成效真正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最根本出路。
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例如,白鶴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宁南县和云南省巧家县境内,上游距离巧家县城约41公里,距离乌东德坝址约182公里,下游距离溪洛渡水电站约195公里,是金沙江下游四个水电梯级的第二个梯级,属国家重点能源工程,是“西电东送”战略部署中的骨干工程之一。白鹤滩水电站是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电站主体工程2017年8月开工,预计2021年首批机组发电、2022年工程完工。

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充满波折,曾经历三次中止。

1958年,国家就有计划请捷克斯洛伐克专家援助在白鹤滩兴建特大型水电站,但因受中苏关系破裂和“三年困难时期”影响,项目在1961年停止。1965年,白鹤滩水电站工程列入国家“三五”计划,但建设再次被搁置。2002年,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现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了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建设规划,白鹤滩电站也已开始预可研设计,但2004年因移民安置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再次被叫停。

直到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同意金沙江乌东德和白鹤滩水电站开展前期工作的复函》,白鹤滩水电站正式启动前期筹建工作。根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对本工程的要求,结合本工程自身的特点及其在“西电东送”中的战略地位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白鹤滩水电站的开发任务为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群众脱贫致富。

白鹤滩水电站所在的云南省巧家县,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直到2020年5月才正式退出贫困县;而四川省宁南县也在积极脱贫攻坚,并把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视作“全县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

事实上,白鹤滩水电站施工期间,就为两地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白鹤滩水电站工程现有14000余人稳定就业,其中就有四川、云南两省农民工9000余人。

据悉,白鹤滩水电站直接用于枢纽建设和库区建设的资金超过1700亿元,电站建设投入的资金可拉动相关行业的投资,新增就业机会和当地税收,改善当地产业结构,改善工程周边地区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金沙江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与此同时,白鹤滩水库形成后,常年回水区全长约145千米,为发展地方航运创造了条件。也就是说,总投资1700亿元的白鹤滩水电站,建成之后不僅提升了所在地区的经济,也通过水陆联运,为开发金沙江下游航运资源,进一步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造了条件。

再比如,苏洼龙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上游河段四川巴塘县和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的界河上。其中,昌都市位于藏、川、滇、青四省区交界处,地处横断山脉,是西藏的东大门和联系祖国内地的重要门户,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贯穿全境,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000万千瓦以上,是国家“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和清洁能源基地。

以前的昌都是西藏贫困发生率最高、扶贫成本最高、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区域之一,2015年贫困发生率达24.95%。2015年11月苏洼龙水电站主体工程建设以来,昌都市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02%。其中除了政府脱贫攻坚的力度,和苏洼龙水电站的建设也有关,不仅给当地解决了用水问题,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和就业解决。
完备产业链中的“基建狂魔”

众所周知,大型水电项目往往工期长、施工难度高,涉及的工业门类众多。

以白鹤滩水电站为例,这座全球在建规模和综合技术难度最大的水电站2021年7月投产发电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624.43亿千瓦时,年节约标准煤约1968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5160万吨。而白鹤滩水电站建造过程涉及水电设计、重大装备制造、建设管理等诸多产业领域,彰显了我国完备的产业链在锻造大国重器、超级工程中的优势。

例如,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防裂一直是工程界的难题。大坝建设需要浇筑大量混凝土,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反应会产生热量,使得混凝土浇筑后温度上升,之后再缓慢冷却到环境温度。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温度控制措施,任由混凝土热胀冷缩,难免会产生裂缝。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大坝的温度裂缝问题,白鹤滩全坝采用特种水泥——低热水泥。

白鹤滩拱坝高289米,混凝土总方量为803万立方米,低热水泥的水化热比中热水泥低约15%,能提高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减少混凝土冷却通水量,仅温控费用一项,就可节省上亿元。实际上,低热水泥一般只用在水电站大坝、港口等大体积混凝土建设领域。正是因为有白鹤滩水电站这样的巨大需求,相关技术才有了用武之地。

为了直观便捷了解水电站的建设进度,白鹤滩项目依靠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中国电建成都院研发的监控软件,可以进行实时监控,任何操作不到位的情况会自动预警,提示现场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纠偏;生产什么样的混凝土,只要一线人员在手机上远程操作即可完成。为了避免水电站在遭遇地震时溃坝、下泄而造成次生灾害,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对白鹤滩水电站的抗震安全性进行模拟分析,保证抗震设计安全。
中国第一台水轮发电机。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于1910年安装,至今仍在使用。

与此同时,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还倒逼了东方电机、哈电集团等研发新的绝缘材料、发电机组;倒逼中国电建、中能建集团提升水电设施安装水平。不仅是高大上的技术,白鹤滩水电站对于照明、供水、排风管这样的基础配套设施也有更高标准。对于能够参与电站建设的企业来说,其实更容易拓展普通消费市场。

可以说,在水电工程的完整产业链上,都是赢家。
投资巨大,回报更丰厚

不可否认,水电属于重资产行业,水电站的前期投资规模巨大,还可能涉及库区的移民安置和相关地区的生态保护,而建设安全、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可能导致水电项目建设不及预期,因此水电项目的回报周期较长。此外,水电项目盈利情况短期内主要受来水情况影响,而长期发展受下游需求、电价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一旦建成发电,水电项目的优势就十分明显。1990年代开始,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世界能源理事会、世界核能协会等机构或单位,先后对传统发电模式和新能源发电模式的能源回报率进行了评估对比,得出以下结论:相比风电、生物能、太阳能、火电等项目而言,水电能源回报率是最高的,而且遥遥领先。

例如,经测算,乌东德水电站机组全部投产后,每年可贡献工业增加值约119亿元,向地方缴纳大量税费,使地方财政收入增加13.5亿元。乌东德水电站还将成为南方电网供电范围内调管的最大水电站,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能源保障。

而白鹤滩水电站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624.43亿千瓦时。电站建成后,将在满足四川、云南两省用电需求的同时外送,拟供电华东、华中、南方电网。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水电设备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为简单,加之受自然条件影响,水电设备进行扩容和升级改造的可能性较小,水电站的运营期可能长达百年。例如,有着百余年历史的石龙坝水电站如今仍在发电——每年发电量约1000万千瓦时。电站里一台德国制造的“骨灰级”水轮发电机仍在轰鸣运转,见证着中国水电的百年辉煌。

作者:金姬

上一篇:实验教学改革大学化学论文下一篇:安全管理下的施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