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工程运营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水在农业和工业生产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之一。水对人们来说非常重要,但聯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许多疾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都与水有关。安全饮用水对健康和减少疾病至关重要。热水是获得安全饮用水的途径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水源工程运营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源工程运营管理论文 篇1:

国内水务行业资本运营模式浅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内水务行业几种资本运营模式的比较分析,总结国内水务行业资本运营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内水务行业资本运营的若干趋势。

[关键词]水务 资本运营 模式

随着我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我国城市供水总量稳定增长,行业稳定增长主要来源于水价与水量的上涨驱动。特别是2009年以来,包括上海、天津、沈阳、北京、南京、重庆等多个大中城市都进行了水价听证会并不同程度地提升了水价,其他多个城市也处于酝酿准备阶段,但水价上调空间仍然很大,上调趋势也远未结束,这给各地供水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城市水务企业在产权制度和经营管理上的改革逐步深化,同时也在逐步实现水务投资运营质的突破。

一、城市水务市场化投资状况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供水和污水处理为代表的中国城市水业将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业市场。供水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用水人口呈增长趋势,我国“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全国城市供水新增4000万立方米/日的能力;污水处理方面,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规划,全国同期需要建设污水厂677座,需要3000亿元左右资金投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领域。目前,中国水业每年投资需求巨大,仅靠原有的以各级单一主体的投资支撑,已经不堪重负。国有产权改革和水务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带来的合资、并购发展机会。

1.水务市场投资政策的出台

2002年12月27日,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文件与其后陆续发布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市政公用事业监管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系统规划了包括城市水务在内的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开放“路线图”,为国内外投资人提供了明确的政策预期和法律保障,为城市水务市场各类主体规定了行为准则。

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对垄断行业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它明确了包括城市水业在内的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的进入。

2.水务市场投资现状

在建设部等有关部门文件的促进下,我国水业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各类投资主体纷纷投身水务市场。在过去几年,我国水务市场基本处于“跑马圈地”的过程,外资水务巨头、国企、民企抢夺水务项目、抢占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有了一定的提高。一方面,中国水业的竞争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国际认同,国际三大水务集团均已不同程度地投资中国水业。另一方面,国内金融市场大量的金融资本正寻求出路。随着政策体系的完善,水业以“长效投资,稳定回报”的金融方式,成为大量资本的有效投资去向,资本逐步成为水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产业纽带。

行业内部以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企业为主体的传统水业企业也在整装待发。但是,由于其产权结构的限制和来自地方城市政府的严格管制,他们首先要完成的是改制的艰难蜕变。这些企业凭借对行业的熟悉和地缘优势,将是中国水业运营的主要力量,如果从产权的角度,进一步理清投资关系,将可以成为中国水业投资运营的核心力量。

二、我国水务行业资本运营模式

1.以横向兼并为特征的规模重组

水务行业是一个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国内许多城市的中小水务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但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资产,采用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组建联合中小水务企业集团,则可以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向规模经济发展。

2.以纵向组合为主导的产业链重组

纵向兼并主要是指经营具有相关性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兼并,这种兼并便于控制经营、销售全过程,从而获得产业一体化的规模效益。水务企业包括供排水、水源工程、管网建设、节水、污水处理以及相关设备生产等一系列产业节点形成的产业链。

3.混合兼并,实现资本运营多元化

通过混合兼并,进入与本行业无关的其他两种或多种经营领域,走资本运营多元化道路。多元化经营能降低经营风险,使企业能够在稳中求进。

4.国际融资方式——BOT模式

BOT即“建设—运营—移交”,由政府将所有给排水厂的建设与运行权委托给具有相应资金的企业,由企业负责筹资建设与运行,企业通过运行收费收回投资。BOT方式对政府而言,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这种方式不需要政府负责项目的资金计划和准备,引进资金用于项目建设而政府却无债务负担。对于建设和运营该项目的企业而言,通过获得特许经营权,利用投资和融资方式,对项目进行建设和运营管理,可以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效益。

5.上市融资模式

目前,国内有多家水务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进行股份制产权制度改革,如原水股份、南海发展、重庆水务、钱江水利、洪城水业等。通过上市融资,可以得到水务企业发展急需的大量资金。目前国内水务市场巨大的潜力、稳定的投资回报正吸引多家上市公司涉足水务领域,甚至将主业向水务领域转移。

三、有代表性水务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

(1)深圳水务集团模式

1.资本运营情况

深圳市水务局于2001年12月将污水处理厂及排水管网30多亿元资产并入自来水集团公司,组建了资产达60亿元的大型城市水务集团,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003年11月,深圳市政府与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首创威水投资公司正式签约,转让深圳水务集团45%的股份,引进资金4亿美元。转让后深圳市政府占深圳水务集团55%的股份,威立雅环境集团持有5%,威立雅环境集团与首创股份合资的首创威水投资公司持有40%的股份。

2007年,在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深圳水务集团继整体收购盐田自来水公司和梅沙供水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之后,又分别成立深水宝安水务有限公司和深水龙岗水务集团,深圳水务集团将对两供水集团以现金出资方式控股51%。

深圳水务集团目前承担着深圳市97%的供水业务及特区内99%的污水处理业务,并在全国七个省成功投资运作了十八个水务项目,为全国1800多万人口提供优质、高效的水务服务。深圳水务集团的供水能力达771万吨/天,居全国首位;污水处理能力达204万吨/天,在深圳本地污水处理率超过88%,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深圳水务集团资本运营情况表

2.资本运营特点

①深圳水务集团以上的资本运作行为兼有水务行业的横向兼并、纵向组合、引进外资、股权出让、区域收购等模式;

②深圳水务集团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整合深圳区域内的供水及污水处理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供排水一体化经营后,深圳市污水处理业务突飞猛进,深圳特区内的污水处理率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

③2005年,深水集团与天健集团合资成立了深圳市水务投资公司,搭建起专门从事水务投资业务的平台,加快从地方性水务服务商向全国性水务服务商发展的步伐。在“共赢”与“以运营为核心”这两大投资理念下,集团确立了对外投资的“深水模式”。

④在拓宽业务空间的同时,加快产权主体多元化变革,推动了深圳水务从传统的国有水务企业向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转变。深水集团通过国际招标、招募的方式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打造了国有水务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的新模式。

(2)上海浦东模式

1.资本运营情况

2002年5月23日,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下属的水务资产经营发展公司和法国威立雅水务集团正式签订了自来水浦东公司50%股权的转让合同,法国威立雅水务以23亿元的溢价成为合作伙伴,组建了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成为全国供水行业第一家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经营成本,不设固定回报的水务合资公司,是中国第一家集制水、输配、服务为一体的中外合资供水企业,合资公司经营期限为50年。

2.资本运营特点

①上海浦东威立雅自来水有限公司的资本运作行为具有引进外资、股权出让的特点;

②合资经营后,公司引进先进的供水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水质、降低成本、为浦东的城市发展和客户的用水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广州水务投融资模式

1.资本运营情况

为有效破解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瓶颈问题,切实推进水务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城市供水、污水处理、河涌综合整治等近、远期目标,提升市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广州市于2008年12月16日,组建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统筹中心城区供水、污水处理、河涌综合整治、滨水土地及其附属水利设施等涉水项目的投融资、建设和营运、是集水务产业的策划、设计、研发、投资、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业务范围涉及供水、污水处理运营,以及与涉水业务相关的投融资、工程建设、设计、咨询、科技研发、信息技术、设备和滨水土地开发等产业链业务。

集团旗下拥有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自来水工程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州市水投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广州水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全资子公司及1家参股合资公司广州市中新水务有限公司。

广州水投集团成立后,于2009年2月与中国银行、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14家金融机构组成的银团签订广州涉水项目贷款合同,总金额达500亿元,主要用于根本性改善广州目前的水环境,这也是广州有史以来参与银行最多、融资额最大的银团贷款项目。其中350亿元是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具体而言,232亿元用于广州市污水治理与河涌综合整治项目,118亿元用于西江引水工程和水厂改造项目。

2.资本运营特点

①广州水投集团的资本运作行为兼有水务行业的纵向组合、混合兼并的特点;

②以水投集团作为投融资平台,盘活现有涉水国有资产,改善水务资产债务结构,增强融资能力,逐步减少财政对河涌整治、污水处理等涉水工程建设的投资压力。水投集团成立后,对顺利完成西江引水工程和河涌整治、污水处理等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按企业化运作涉水工程建设,解决制约涉水工程建设的资金、土地、人才短缺问题,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四、我国水务行业资本运营模式比较分析

(1)我国水务行业资本运营模式比较

(2)我国水务行业资本运营成功经验

1.地方政府在水务行业资本运营中起到强力的推动作用

地方政府面临城市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迫切需要有资金进行供水建设及污水处理建设,新建的管网、水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靠政府投入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政府迫切需要拓展投融资渠道。因此,政府一是通过企业搭建投融资平台,实现社会资本通过商业资本市场对水业的投入,政府在水务投融资体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二是通过整合本地区的供排水资源,实现水务运营的规模效应,提升供排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现服务水平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2.投资多元化对规范公司治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传统的水务企业,基本都是国有和集体企业,政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影响很大,也长期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相当部分的水务企业仍未进行公司化改制。随着水务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市民对供排水服务的需求的提升,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水务企业越来越迫切。引入其他资本,包括国内或国际资本、上市融资等,都会对水务企业规范公司治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企业的良性运作和发展提供机制上的保障。

3.通过资本运营实现区域水务资源整合,使水务企业的规模效应更为显现

城镇水务企业必须进行规模化经营管理,才能提高效率,降低建设与管理成本。通过以上几个案例可以看出,目前国内一线城市基本形成集团化、集约化经营模式,大多都涉及区域水务资源的整合,其规模效应也得以体现。

(3)我国水务行业资本运营趋势分析

1.国有资本与其他资本的结合

单一的国有资本,特别是单一的地方国有资本,容易使地方的水务企业缺乏自主经营权和经营活力,适当地引进其他资本可以使在企业获得资金的同时,获得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获得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要的治理结构。深圳水务集团通过引入首创及威立雅的基本,使公司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步入了快速的增长轨道。

2.上市融资

目前的水务企业中,已有不少通过上市融资,实现水务企业可持续发展。首创股份、南海发展、重庆水务、钱江水利、洪城水业等,都是以水务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他们通过上市,为水务的发展提供资金;同时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对企业进行改制,规范了企业运作,实现水务运作的可持续发展。

3.资本运作与营运能力相结合

资本运作与营运能力相结合,一方面可使水务企业通过成熟的投融资平台,获得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为企业的营运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不断完善营运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优质的水务品牌,也为企业的投融资打下良好基础。这样的水务企业,其运作将更加稳健,也更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深圳水务集团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为其他水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相信这也会是以后水务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目前,我国水务行业的资本运营仍在探索和实践中,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水务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水务投资现状,借鉴水务行业内资本运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利用各种资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俞弼群. 城市水务行业实行资本运作的思考. 城市公用事业. 2003年8月

[2]傅涛,陈吉宁. 城市水业投融资机制与资本战略. 环境经济杂志. 2005年3月

[3]郭瑞雪. 论水务市场的资本力与政府作用.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12月

[4]董林. 区域性中心城市水业投融资机制及其设计. 水利经济. 2006年5月

[5]李海燕. 我国水务企业资本运作模式研究. 中国水利.2002年9月

[6] 中国水务行业投资与发展分析报告. 北京:华经天众经济咨询中心,2010

作者:林立

水源工程运营管理论文 篇2:

探究供水工程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水在农业和工业生产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之一。水对人们来说非常重要,但聯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许多疾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都与水有关。安全饮用水对健康和减少疾病至关重要。热水是获得安全饮用水的途径之一。但为了保证饮用水安全,必须从水源入手,加强饮用水安全,使饮用水处于合格的卫生条件。

关键词:给水工程建设;现状。发展趋势;分析

1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的特点

1.1分布点,分散、宽且基数大

由于我国农村基地面积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分布分散、规模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分布也呈现出多点、分散、广的特点,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分布着大量的单村供水工程。

1.2整体规划和管理困难

与城市安全饮用水工程相比,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建设规模要小得多,分布较为分散,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导致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总体规划和管理难度很大。

1.3供水成本高给农民造成很大压力

由于农村安全饮用水项目分散、规模小、无法统筹管理,单个供水项目服务人数少,但安全饮用水项目建设和管理成本高,导致供水成本和水价高,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压力。在水费征收过程中,水费征收难度很大,水费拖欠现象普遍存在。由于水费难以收取,安全饮用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无法得到保证。

1.4水质低

受农村自身特点的影响,再加上安全饮用水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导致农村安全饮用水项目建设规范不高,安全饮用水项目本身相对简单,水质处理工艺相对简单,导致整体水质较低。

2影响农村供水工程供水方式选择的因素

2.1公共福利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确保农村居民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村供水工程已成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公益属性。与大型供水工程相比,小型供水工程存在供水保证率低、净水设施不完善、住房率和水质达标率低、运行管理和保护不善、供水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在公益性方面,应大力发展和推广大型供水工程。

2.2经济合理性

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均可成为农村供水工程的主要投资主体,因此供水方式的选择应注重经济合理性,即供水成本。供水总成本主要包括水源工程成本、制水成本、配水成本等费用。研究表明,供水半径的增加将导致价格上涨和基准产量下降,因此存在一个最佳供水范围,供水范围过大,增加水管直径,长度增加,同时产生高功耗、网络折旧、泄漏损失等。,导致管网工程成本和运营成本巨大,配水成本急剧上升。此外,庞大的投资往往需要通过贷款或外资来解决,供水初期无法立即达到设计供水能力的经济压力,容易使供水企业陷入经济困境。因此,供水工程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应该科学、经济、合理。

2.3其他影响因素

(1) 地理特征

应着眼于农村供水工程的模式,考虑地域特征因素,平原、山区、丘陵、或沙漠景观特征决定了村民居住区域的分散程度和供水形式,设置影响供水工程的供水、净水策略;水厂的设置和运行特点,如供水成本和规模对供水工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2) 乡村发展规划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应综合考虑当地乡镇的总体规划、发展需要和区域经济结构,提出农村供水的规模和质量要求。

(3) 水资源

水质和水源承载力也是选择农村供水工程模式的重要参考因素。水质良好、水量丰富的地下水源,开采后不会影响地表水源的原有功能或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或地面沉降,可作为大中型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源。如果水质和水量不能满足要求,则需要更换或增加水源,增加调蓄工程,或进行跨区域调水。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集中供水可能会大大增加投资和供水成本。

(4) 地方经济发展

农村供水工程模式的选择也应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浪费,同时也可以避免或减少对原供水工程经营者造成的损失,以免影响工作。

3加强我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后的维护管理

3.1全面加强管理执法力度和力度

水源是人类的命脉,农村供水是我国农业的命脉。从某种意义上讲,做好水利执法工作,提高相关执法力度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为了做好农村水利执法工作,除了要进行大量的宣传外,还要对破坏农村供水建设的行为加以纠正。并对那些故意破坏农村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的,要积极追究责任,坚决不手软。通过这种方法,已经建成的供水工程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3.2做好人员培训和技术推广工作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因此,在进行施工规划时,相关人员必须具有发展眼光。农村水利部门可以采取“送去”、“请进来”、“开展短期培训”等方式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此外,还应注重对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其业务水平。此外,推进供水工程新技术建设也十分重要。这样,农村供水建设工作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逐步发展相呼应,进而使现有和正在规划或正在建设的农村供水工程能够体现自身的效益,使之能够真正为人民服务。

3.3资金的科学管理

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培训维护标准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实际受益地区和具体地区的实际情况,向受益人和有关单位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主要用于供水工程维护。通过农村水资源开发基金等形式,可以实现供水工程的维护和保养[2]。此外,还可以实行强制劳动制度,使受益人或受益单位成为强制劳动。积极成立农村供水项目管理委员会,按照“谁建、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充分利用农村供水发展基金资金。同时,要做好项目建成后的相关管理工作。

3.4工程设施的管理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必须办理登记。工作人员应及时绘制工程分布图,并对工程图纸进行整理分类。针对重点供水工程实行挂牌、专人管理的原则,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从根本上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既有工程项目的安全和完善,特别是重大项目设施管理。

3.5与数据管理有关的内容

鉴于农村供水项目管理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必须准备好数据。竣工验收报告、试验结果、施工记录、设计图纸和文件等有效文件。当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必须及时整改。同时,每个记录的结果应保存在文件中。

3.6实施安全管理

相关人员要做好《水土保持法》、《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应用有效的方法除了可以防止供水工程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外,还可以有效避免部分雇佣军破坏工程。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关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工作必须有主次之分。员工必须注意相关施工工作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做好配套设施施工的质量控制。

4结论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辽阔,农村分布广泛。农业人口基数大,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近年来,我国农村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作为一项惠民工程,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对保障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建设优质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保障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健康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廖小龙.江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情况调查分析[J].江西化工,2018(04):75-79.

作者:马文俊

水源工程运营管理论文 篇3:

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分析

【摘 要】党的十九大着重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对于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文章简要介绍了饮水安全工程在农村的建设发展情况,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围绕推进集中化供水网络建设、创设建管并重式管理机制、强化资金保障与技术支持、加大饮水安全宣传力度4个层面,探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饮水安全;水源保障;工程使用率;集中化供水;建管并重

1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1.1 饮水安全工程在农村的建设发展情况

(1)建设方式。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取水地点分布情况、居民用水量需求、地方水资源总量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依据农村人口居住地理位置将供水形式划分为集中式、分散式两种,并结合不同供水形式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方式的设计。

(2)管理模式。在综合考虑供水形式、资金支持、人员受益等因素的基础上,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大体分为专人管理、群众监管、专人与群众监管相结合、自主管理4种类型,由国家安排专人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水平[1]。

1.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

(1)小微工程占比偏高,供水保证率较低。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年代较早、建设水平偏低,受历年来自然灾害、水源环境变化、设施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水源保证率较低。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多以小微工程为主,受制于建设资金匮乏、工程执行标准低、入户管网铺设不完善、未能实行规范化管理、水源污染、配套设施不齐全等多方面问题的影响,导致农村供水工程在水源、水质、管网上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加之农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因素的制约,进一步影响供水保证率,制约饮水安全工程在农村的建设实效[2]。

(2)“重建轻管”问题突出,管护机制不健全。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集中化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对“边、散、小”工程的全覆盖,未能建立工程良性运行机制,缺乏对管护主体责任的界定与有效落实,导致水源保障率较低;难以满足居民用水需求[3]。多数工程在竣工验收后往往会将管理权移交至乡镇政府或村委会,未能真正贯彻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缺乏后续工程管护措施,旁站式监理未能实现全面覆盖,并且在工程投入使用后存在费用征收困难、供水保证率低等问题,无法保障工程的正常运行。

(3)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工程使用率偏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资金主要由中央与省级政府提供,以受益人口作为资金补助参考依据,部分贫困地区由于人口数量较少、地方财政资金不足、缺乏结余资金,并且未能主动做到筹集资金,所以影响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进度、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部分偏远地区农村受其自身条件的影响面临水源缺乏问题,加之农民缺乏饮水安全意识,在储水充足的情况下不愿意额外付费使用工程建设供水,造成饮水工程使用率低、水费收缴率低等问题。

(4)居民用水观念陈旧,饮水检验不完善。部分农村地区居民长期以来习惯于使用“福利水”“大锅水”,缺乏正确的饮水安全意识与缴纳水费意识,难以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实行自觉维护与监督,导致部分工程设施在出现故障时难以实现及时维修处理、水费征收存在困难问题,致使工程效益受到损害[4]。同时,部分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未能考虑到水质检验检测问题,县级检测中心基础设施与能力建设严重不足、监测覆盖率较低,由此影响到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运行,易增加额外成本消耗。

2 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策略探讨

2.1 推进集中化供水网络建设,增强水源保护力度

(1)扩大工程建设规模。由于以往分散式农村饮水工程存在管理困难、水量不稳定、水质缺乏保障等问题,因此需基于集中化、网络化发展理念扩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规模,打破以往工程建设遵循的行政区划界限,结合水源分布、农村人口分布特征推进自来水工程建设规模与供水范围的扩大,构建“一县一网”“一乡一网”“多乡一网”等集中化、规模化供水工程,进一步朝向城乡供水一体化方向发展,强化农村用水在水量、水质、水压等层面的质量保障[5]。

(2)加强水源配置保护。为实现供水水源的系统优化,需注重实行农村水资源的優化配置与集约利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引入多元水源分配理念,完善水源地水质监测机制建设、创新优质水源的分配利用模式,为供水质量与水源地保护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2 创设建管并重式管理机制,建立跟踪管护机制

(1)遵循建管并重原则。为改善长期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重建轻管”问题,需在基层政府的指导下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部门,抽调具备专业技术水平与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员组建工作团队,实现全过程管理。以某县为例,该县在工程建设前期安排工作人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走访,掌握具体改建与巩固提升需求;在工程运行过程中加强管理,落实管理责任制与岗位责任制,选派责任心强的村民代表监督现场施工,配合监理单位实现对各施工环节的质量监理,推动供水设施管护的标准化、高质量开展,最大限度地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2)提升规划设计质量。首先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将农村供水分布情况、居民用水需求与供水长期规划目标相结合,确保工程设计能够满足实际用水需求。其次要优化供水工艺流程的设计,以含氟量高的供水工艺流程为例,需严格依据“水源井—除氟设备—压力罐—消毒—配水管网—用户”的程序执行供水操作,加强供水模式的标准化建设、提升供水质量。最后要实行供水管网的合理分配,包括合理分配用水区布局,合理缩短供水线路,以树枝状形式进行管网布设,适当增大配水管管径;系统调查各区域的供水管道、水表老化问题,安排专人进行设备定期维修与更换,确保供水保证率超过95%[6]。

2.3 强化资金保障与技术支持,构建多元管理模式

为达成国家对于水质达标率的要求,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与技术革新力度,集中地方政府财力、拓宽资金筹措渠道,运用技术手段实行水厂净化设施改造、完善消毒设施的配置,并针对现有管网、设备进行改造升级,巩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果,提高水质达标率。与此同时,基层政府应注重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权、运营权进行下放,以镇村作为工程管理与运营主体,借助管理半径的缩短实现资金资源的整合与管理成本的节约,更好地为镇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可以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成立县级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公司,实现对供水设施产权的评估量化处理,更好地提升工程运行的综合效益。

2.4 加大饮水安全宣传力度,完善水质检测管理

(1)开展饮水安全宣传。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需以村、组为单位开展饮水安全知识宣传工作,引导村民明确饮水安全对于预防疾病、保障身体健康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例如,运用广告版、广播、电台等载体进行饮水安全知识宣传,邀请名医到村开展饮水安全讲座活动,并针对饮水缴费制度进行灵活设计,结合村民经济条件、消费额度等予以费用优惠等,最大限度地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饮水安全工程运行中[7]。

(2)强化水质检测管理。在提高水质保证率方面,成立农村水质检测中心,建立专项水质检测标准,安排专人进行供水水质常规指标检测工作,采用安装净水设备、消毒设备等方式提高水质,并注重针对水源水、末梢水等落实取样检测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考核与检测技术培训工作,确保其出具专业的水质检测报告。以某县为例,该县经由多年实践探索出一条特色化供水运营管理模式,由县水利局负责协调全县集中供水厂与单村供水管理,负责传达上级文件与政策,并设置县级维修经费投入供水系统运维;由村级水管员负责该村供水设备的维护工作,落实日常水费抄核收工作;由县水利局在各村安装远程监控系统,用于实时监测全县各集中供水厂的工作状态、供水信息,水质检测设备实行联网建设,可在水质异常时发送报警信息,调派专人进行运维管理,有效保障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行。

3 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需实现工程整体质量与后期使用效益兼顾的目标,对此需在落实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推进农村供水模式的集中化、规模化建设,提高地方资金投入力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积极探索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强化饮水安全宣传保障机制建设,更好地督促各地顺利完成“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目标与扶贫攻坚任务,保障工程效益的持久发挥。

参 考 文 献

[1]董保臣.利辛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问题分析与建議[J].江淮水利科技,2017(2):45-46.

[2]徐凡茹.浅析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管理[J].农家参谋,2017(23):30.

[3]肖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研究[J].河南农业,2019(17):46-47.

[4]张海军.浅谈如何发挥好基层管理站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3):26-27.

[5]张海军.浅谈临夏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信息化管理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12):26.

[6]孙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分析[J].农家参谋,2018(15):24.

[7]王长勇,梁宏珍.谈谈石楼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8(2):40-41.

作者:杨红杰

上一篇:班级人本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县级供电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