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模式下毕业论文

2022-04-17

实习模式下毕业论文 篇1:

完全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毕业实习模式创新

摘 要 本文阐明了学年学分制下本科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及其局限性,提出了完全学分制下本科毕业实习模式由时间限定式向时间弹性式转变,由空间定点式向空间开放式转变,由集中组织式向分散自主式转变和由教师负责式向教师导师式转变等四个变革方向。

关键词 学分制 毕业实习 模式

1 完全学分制为毕业实习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制度前提

近十多年来,我国高校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其突出表现在由单一的学年制逐步向学分制转变,作为这种转变的过渡形式,学年学分制已在大多数高校施行。但学年学分制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它只是以学年制为基础,吸取了完全学分制以学分作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和毕业标准的“合理内核”。在现阶段,它适合了我国高校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制度的要求。但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学年学分制必然要向完全学分制演进和发展。

完全学分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它的自由选择性。它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获得充足的选择自由度。从时间上说,学生可以自由决定修学年限,突破了学年制4年的时限;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授课学期和课程学习时间。从空间上说,完全学分制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在一定条件下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课程、任课老师,甚至还可以跨专业、跨学科选修其他专业的任选课程和限选课程,自主选择专业方向。正是自由灵活的特点,为本科生毕业实习模式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制度条件与基础。

2 学年学分制下本科传统毕业实习模式及其局限性

一是统一安排与师资、实习单位不足之间的矛盾。学年学分制虽然是对学年制的一种进步,但是它仍然维持了规定的学习年限,只是对毕业实习赋予一定学分,多数学校对毕业实习的要求沿袭传统学年制的做法。比如,统一要求,集中组织,教师负责,同步完成等等。由于毕业实习要统一集中进行,教师随队,在不断扩招,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情况下,各专业都难以抽出更多的教师去跟班指导实习,出现了统一安排与师资不足之间的矛盾。

二是规定时间、规定任务与个性自由选择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同一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职业的“专业对口”性已大大降低。与不同的职业相对应,毕业实习的任务、内容和要求也应多样化和个性化。

三是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同期冲突。在学年制和学年学分制下,一般都是把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实习结束后再做毕业设计或论文,造成这两个环节相互间的制肘。学生要在有限的十几周内先后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谈何容易,因而往往出现学生要么轻实习重论文,要么重实习轻论文的现象,使教学质量打了折扣;况且,进入第八学期,学生忙于准备就业、考研等,已无法安心实习和写作毕业论文。

3 完全学分制下毕业实习模式变革的方向

第一,由时间限定式向时间弹性式转变。学分制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允许学习进度上的不同。完全学分制这种特点和优势当然能够在时空上为毕业实习提供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所谓毕业实习的时间弹性,首先,就教学整体而言,可以在教学计划中根据需要对毕业实习作适当超前安排,比如可以考虑把毕业实习环节前移,提前到第七学期进行。超前的毕业实习可以利用用人单位提前引导学生的职业发展,帮助学生及早开始职业规划,减少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其次,也可以改变目前通常是先实习后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做法,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做同步安排,打破两者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界限,会更有利于培养质量的提高。比如可以让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实习基地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或论文,使学生在做课题之中完成毕业实习任务,在毕业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再次,就学生个体而言,学生可以在大四学年中自由选择确定何时开始毕业实习。如果在培养方案中,将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三学年转移,减少第四学年的计划课程就能保证这样的时间弹性。

第二,由空间定点式向空间开放式转变。在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下,毕业实习单位通常都事先由学院联系并确定好,实习点相对固定,学生只要听从校方的统一安排,到指定单位实习就行。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前文所述的一些企事业单位不愿作为实习单位,实习单位难找等实际困难,统一定点的实习安排难度在加大。而在完全学分制下,这一难题即可迎刃而解。把毕业实习的任务交由学生自主完成,由他们自己联系和选择实习单位,确定地点。实习单位可以遍布学校所在区域、省域乃至全国范围,从而实现毕业实习由空间定点式向空间开放式转变。

第三,由集中组织式向分散自主式转变。学分制为个体分散毕业实习成为可能。在以往的毕业实习中,由于学院设有专门的小组或团队负责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工作,自上而下的管理,容易造成实习中管得过多过死或者学生无所适从的问题,以至于很多学生认为“大一统”的毕业实习徒有形式,经常只是敷衍了事,达不到毕业实习应有的目的。在完全学分制下,只要在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好毕业实习的目的任务、行为要求、考核评估等,整个毕业实习完全可以交由学生自主分散实施和完成。学生自主既可以是学生个体的自主,也可以是学生小组或团队的自主。

第四,由教师负责式向教师导师式转变。传统的毕业实习一般采取教师负责的集中实习模式。这种实习模式形式上便于日常管理,责任到人,保证实习按计划实施并完成规定任务,但客观上也容易造成教师人手不够的问题。一般平均每位专业教师要负责十多个,甚至二十多个学生的毕业实习,且实际肩负指导和领导两个职责,教师工作量过大,无暇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检查。完全学分制为本科毕业实习的组织管理节约紧张的教学资源提供了制度保障。首先,采取完全学分制之后,毕业实习打破了时空限制,指导教师不再需要同时同地面对同一批学生,同班学生也不用集中于同一单位实习,这就能极大地能缓解实习资源不足的困难。其次,在完全学分制下,大四年级可以实行导师制,学生的实习、就业和毕业论文(设计)由同一教师(或导师组)统一指导,全程负责。由于教师了解学生,学生信任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习、设计与就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在完全学分制下,可以聘用实习企事业单位的专家作为毕业实习的校外导师。这样既加强了对学生实习期间相关教学指导,同时也为学生向专家学习提供了机会。实习结束后,学生比较顺利地完成企事业单位交给他们的任务,同时还可将这些工作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写成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张起祥,李祖欣.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改革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

[2] 董怀智,于丹丹,等.学分制条件下本科生毕业实习前移的可行性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8).

作者:黄山松

实习模式下毕业论文 篇2:

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摘 要:構建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探索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解决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所面临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效果表明,计算机专业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人格品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体化人才培养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Model of Computer Specialty

SUN Qiang,LUO Meishu,WANG Limei,ZHANG Yan,YANG Liu,CHEN Limin,XING Jun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Mudanjiang Normal College,Mudanjiang 157011,China)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落实以本为本,推动四个回归,明确本科教育的重要地位,持续注重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和人民培养更多的新时代人才.计算机类专业也要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特色,依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方式,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手段和形式,结合就业工作,改革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手段和形式,科学安排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1]牡丹江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逐步探索形成了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下的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力图解决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所面临的问题,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助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1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将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有机衔接,统筹安排.目标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为依托,通过将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就业指导工作三者的有机结合,密切高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增加企业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以企业实际问题、实际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以此来提升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就业的质量,最终实现专业招生就业“出口畅,入口旺”的良好局面;通过校企合作的专业实习实训,为毕业设计提供实践平台和支撑,实现毕业设计的“真题真做”,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内涵;通过专业实习实训,让学生提前融入行业企业真正的生产实践,参与软硬件设计开发和产品设计的真实工作环节,全面了解企业开发流程及工作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进而实现高质量的就业.[2]

1.1 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實验、实训和实践类课程的学时比例,灵活安排学生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专业实训活动,进一步完善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二、四、六学期的专业实践环节,联系合作企业,对一年级学生开展专业认知讲座和企业参观实习活动;二年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讲座和企业开发实践;三年级学生开展课程设计实训、前沿技术、行业趋势讲座和校企合作综合开发实践;四年级学生结合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开展开发技术提升、项目综合实训、职业素质拓展和顶岗实习就业服务等内容.

1.2 科学统筹安排教学与就业各环节工作

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加强实习实践类课程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通过课程置换、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大集中实习比例和加强专业实习过程管理等环节,改善实践环节条件,加大学生专业实习力度.第六学期的暑假提前启动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确定指导教师.第七学期初启动就业工作,开设跟专业有关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或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形势和各项就业创业政策.

1.3 强调课外实践活动,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机融合

积极组织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和学科竞赛活动等课外学习环节.特别强调课外实践活动,实现课上课下有机融合,融入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院建立专门的学生竞赛创新实验室,配备专门的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指导教师,从大一开始引导学生参加相关活动,每年选派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学科竞赛.有效提高专业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覆盖面,实现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生达到专业学生数的10%,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生达到专业学生数的30%,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学生达到专业学生总数的10%.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后续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奠定基础.

1.4 开展专业综合校内实训

在第六学期对大三学生进行为期四周的校企合作专业综合校内实训.通过将合作企业请进学校进行校内实训活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5 一体化设计

一是专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设计.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出发,根据IT行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专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大学生就业之前的“预就业”,建立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二是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管理.将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有效融合,实现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一体化、负全责.学生利用到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的机会,结合实习企业的真实研发案例,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一起给出毕业设计题目,实现学校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达到“真题真做”的目的.

三是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既能够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又能够使学生顺利就业.通过建立毕业设计选题与学生就业需求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生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毕业设计选题,通过毕业设计积累行业实践经验,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融入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为就业打下基础.

四是指导教师指导过程一体化.为了有效地实现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就业的一体化,在上述全过程采用同一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全程负责指导和管理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就业整个环节.[3]

2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

2.1 实现了培养模式的创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下的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学生提前介入企业运行,实现由学生到企业技术人员的角色转换,可直接就业或为就业创造条件;专业实习实训为毕业设计提供实践平台和支撑,提高了毕业设计水平;学生带着毕业设计选题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过程,请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指导教师,提高了毕业设计水平,丰富了实习实训内容,强化了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增加了就业资本,提高了就业质量.三项工作相辅相成,互相支持.人才培养模式从行业(市场)需求着手,精心设计,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将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与就业三者有机融合.以专业实习实训促进就业,学生提前到企业开展专业实习实训,合作企业可以在这段时间以较小的代价完成对实习学生的培训和指导,增加了学生就业机会.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脱节的问题.有些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还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补贴,营造了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4]

2.2 实现了实践方式的创新

学院采用校内外相结合的专业实习实训安排,校内积极组织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和学科竞赛活动,校外加强了校企合作,通过学生毕业设计校企联合指导,解决了毕业设计选题因缺少实践平台导致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指导教师深入企业,也提高了自身实际工作经验,避免了学生毕业设计指导中“空对空”的情况.该方式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提供了支持,也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平台.

3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面临的问题

一是适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少,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困难.因为大学生专业实习不会给单位和企业带来什么收益,很多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受大学生专业实习.社会培训机构非常愿意接收毕业实习,并且实习质量较好,但存在培训费用等问题,不能强制学生参加.

二是双师型教师和实验实训教师缺乏.现有师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能很好的适应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行业经历的专业教师和参加实践教学能力培训的教师较少,不能高质量的落实和完成校内实验实训,导致校内实验实训课程与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衔接过程存在问题.

三是部分学生对专业实习实训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学生对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认识不足,没有真正认识到专业实习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有些学生把实训项目作为一次作业来完成,敷衍了事,没能把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社会需求和行业痛点的解决中.有些学生在专业实习上选择分散自主实习,但选择的实习单位与专业相关度不高,专业实习效果不好.

四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实习实训过程,学生、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和反馈不够.学生、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三方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实习实训的满意度调查较少,反馈渠道不畅.

3.2 解决对策

一是加大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力度,通过利用各种资源,多走访多联系实习实践基地,尽可能多地选择管理水平高、专业对口、适合专业实习实践的企事业单位作为的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工作思路,探索能够实现企业和高校共赢的合作模式.

二是有目的地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大现有教师应用创新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到专业相关企业挂职锻炼.

三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加强实习实践课程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严格实习实践课程管理和考核要求,将实习实践认知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把专业实习实训做实,促进毕业设计和就业.

四是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面向用人单位、校友及其他校外利益相关方,调查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校外利益相关方调查等相关工作,并基于调查信息结果,开展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的分析,改进和完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4 结语

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下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我校实施五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人格品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培养了一批“体现专业特色,重视实践技能,满足社会需求,具备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建立了一支优秀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迪,杨守斌.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3(16):15-18.

[2]孙同福,许瑞波,杨雪英,等.基于新工科建设的“产教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5):127-131.

[3]孙强,赵杰,樊持杰,等.普通高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67-69.

[4]许秀英,黄操军.一体化创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1-73.

編辑:吴楠

收稿日期:2019-07-2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GBB1317133);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19-XJ21013);牡丹江师范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MSY-YJG-2018YB015);黑龙江省高校教学改革重大委托项目(SJGZ20170016);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17-XJJ19006)

作者简介:孙强(1979-),男,河北承德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子设计自动化和计算机专业教学研究;罗美淑(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图像处理研究;王立梅(1982-),女,黑龙江绥化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研究.

作者:孙强 罗美淑 王立梅 张岩 杨柳 陈丽敏 邢军

实习模式下毕业论文 篇3:

如何落“实”民办高校安全工程毕业实习

【摘要】为把安全工程毕业实习落到“实”处,文章首先提出了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二者合二为一、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次,提高对毕业实习的重视,多渠道落实毕业实习,加强校企合作;再次,加强指导教师负责制的全过程管理;最后,加强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这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安全工程;毕业实习;实习效果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安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6zjjh032);安徽新华学院校级质量工程“安全工程教学团队”(2015jxtdx01);安徽新华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工业通风与防尘”(2016jpkcx17)。

一、引言

要想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技能。虽然各高校已根据社会、市场需求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和调整,增加了大量实践活动,但高校的这种实践教育和技能培养通常局限于校内的模拟性实践体验,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毕业实习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环节性欠缺,通过专业实战演练,能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尤其是学生,应该重视毕业实习,将毕业实习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和实习资源有限成为高校毕业生进行毕业实习时面临的突出矛盾。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单位对民办高校有一些认知偏见,认定民办高校的毕业生素质较差,直接导致民办高校学生的毕业实习处于更不利的地位。这就导致一系列问题:单位不愿接收,实习地点难以保证,实习教师及学生不重视等。因此,实习质量难以保证,进而影响到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尤其是人才培养质量,这与教育部提高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如何脚踏实地地落 “实”毕业实习,提高毕业实习教学效果,成为各高校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在第7学期第15-18周安排四周毕业实习,以学生自己联系企业或单位分散实习为主,教师或学院推荐实习单位为辅,并安排1-2名指导教师负责过程控制和结果考核。

(一)对实习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

民办高校缺乏政府的财政补贴,加上对毕业实习存在投入多效果不明显的错误认识,在联系实习单位和经费投入上不够重视。现实情况往往是教师动用个人关系出面联系实习单位,加上年轻教师居多,社会人脉关系薄弱,能联系到的实习单位极为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大多学生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实习单位往往出于安全考虑,将接收实习学生当成额外负担。即使有些企业同意学生实习,但具体负责指导的部门和个人缺乏积极性,不愿意指导学生或敷衍了事。很多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认为毕业实习仅仅是获得一纸鉴定,作为拿毕业证的必要条件,以逃避、应付对待。部分学生嫌弃实习工地条件,实习主动性难以调动;部分学生忙于考研或公务员等职业考试,甚至考驾照等;个别学生随便找个与专业不相干的实习单位盖个章,抄一些公开资料,拍一些生产照片,应付差事,实习效果可想而知。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均不重视,直接造成了毕业实习的形式化。

(二)毕业实习方式多样,管理困难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实习方式日趋多样化,实习岗位地域、项目分散,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却给管理带来了难题。民办高校师资普遍紧缺,分派的指导教师相对较少,目前一个班(30-50人)一般只有一名教师负责,而学生实习地点又比较分散。据以往的统计,我校安全工程毕业生将近70%在合肥市以外,1/3在省外各地,大部分学生都在校外,加上校内的工作,指导教师也脱不开身现场跟踪,只能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联系,指导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接收学生分散实习的单位对学校实习要求不清楚,对实习学生基本上处于放任管理状态,或者仅当作廉价劳动力来用。所以,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出现断层甚至真空,毕业实习走过场或蒙混过关的现象经常发生,直接影响了毕业实习质量。

(三)实习考核制度不完善

缺乏科学合理的毕业实习考核制度,分散实习的效果就是模糊的。学生的学习动力一方面来自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和兴趣,另一方面来自外界的压力。考核便是主要的外界压力。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教学的考核往往比较重视,对毕业实习的考核往往采用考查的形式进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考查的课程在思想上自然地进行了放松,实习考核往往是一篇实习报告,并不能从实质上考核出学生通过毕业实习提高的水平与能力,也无法反映出该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而学生实习所在的企业,对学生实习期间表现最熟悉的主体,并不负责学生实习效果的考核。毕业实习考核制度的不完善使得毕业实习的质量大打折扣。

三、提高毕业实习效果的措施

(一)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阶段,二者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将二者进行人为的分割不符合教育的规律,必须建立起二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1.学校可将目前的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进行,使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相对较长的整体时间段,统称为“毕业实践”。毕业实习根据毕业设计(论文)需要进行。学生可以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针对性地聯系实习单位,实习期间根据实际工作,结合指导教师意见,选择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来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选题的周期可以适当延长,自第7学期最后4周到第8学期前2周,中间跨一个寒假,一个多月的时间,学生对选题有较大的灵活性,思考更慎重,也避开了找工作或考研的关键节点。

2.整个毕业实践环节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按目前学校的要求,每名指导教师指导不超过8位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一起考核。这样既方便了指导教师直接联系实习单位及后期的管理,解决了分散实习管理难的问题,也保证了最终毕业实践环节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习效果必然提高。

事实证明,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和毕业实习内容相得益彰,可以让学生深入到生产实际,及时发现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料与实验设备,切实为企业解决难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力结合,并深刻认识到所学专业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二)多渠道落实毕业实习,加强校企合作

1.针对实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形式解决:(1)通过共建实习基地或与实习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策略建设校内实践基地;(2)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让学生进行模拟实习,弥补现场实习的不足,如仿真系统、工程运行演示系统和多媒体实习软件等;(3)学校、教师可以将现场拍摄的第一手资料或现场案例运用现代信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开发制作成毕业实习专用课件,增强实用性和针对性,使毕业生“走出去”前准备更充足。

2.将产学研合作与毕业实习相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形式有以下几种:(1)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学校可对校外相关企业进行安全工程专业的需求调查,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将行业、企业的岗位标准引入应用型人才培养;(2)学校可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师生进行报告或短期培训;(3)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院系领导和教师经常到有毕业生的相关企业走访,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听取企业的用人要求。通过走访和交流,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已与安徽路桥公司、合肥建工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除每年招聘大量毕业生外,还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3.通过会议、论坛等形式加强与行业协会如安全生产协会、安全标准化协会等组织单位的沟通与联系,拓宽学生的毕业实习渠道,增加学生到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的实习机会。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能够切实提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效果,能以用人单位需求为目标,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办学过程,是培养应用型、具有创新精神的“零适应期”人才的理想途径。

(三)加强对学生毕业实习的前期指导

在毕业实习前,即在毕业前一年10-11月份,要进行毕业实习动员系列活动,院系领导要重点进行安全、专业技术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指导。安全方面,召开安全教育大会,观看施工安全教育视频,联合辅导员重点提醒学生注意人身、财产安全。专业技术方面,为便于与后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较好的契合,学校可将对应的指导教师及联系方式、实习目的、实习任务和注意事项以电子版形式发给各位学生,以确保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联系。指导教师应明确学生在毕业实习中需要学什么,强调与专业知识结合的关键点,为后期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人际关系方面,指导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岗位角色定位培养。以建筑施工现场为例,让学生熟悉建设、施工各方关系,如何在工作中学会做人和与人相处,如何尽快适应社会。

(四)加强过程管理,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

对于分散实习的管理和考核,指导教师是第一责任人,尤其是校内指导教师。如果校内指导教师缺乏必备的责任心,毕业实习很可能成为“放羊”式的懒散实习。一方面,学校领导层通过会议或活动等形式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保证实习指导时间的投入;另一方面,通过制度要求校内指导教师加强与实习单位及实习学生本人的联系,建立毕业实习检查指导小组,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抽查。学生实习期间,指导教师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定期对实习学生的工作内容、实习表现、毕业设计(论文)进展等事项进行沟通。通过此举,学生也能感觉到学校和教师的关怀,体现了人文精神。应当注意的是,指导教师不能仅仅坐等学生反映和汇报实习情况,更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

为此,安全工程专业进行毕业实习时,额外要求实习单位指定一名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由校内外两位指导教师共同完成指导任务,二者保持随时联系,相互沟通,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同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会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校内指导教师可通过与单位兼职指导教师电话沟通或面谈等检查实习内容和过程及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所需资料、案例等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五)加强对毕业实习的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毕业实习结束后,院(系)召开由学生、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单位技术人员参加的毕业实习总结会,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校内指导教师的沟通情况、实习单位兼职指导教师的反馈情况对学生毕业实习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实习单位鉴定(包括态度、纪律、业绩等)、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校内指导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实习中面临的主要工作、问题、解决方法和收获体会等进行考核等级评定,具体考核指标及所占比例见图1。通过实习总结,达到了实习毕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目的,也为院(系)和指导教师对下一届实习工作提供了改进思路和注意事项。

图1 毕业实习考核评价指标

四、结语

通过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紧密结合,能够避免以往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过多的形式和过场现象,真正实现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初衷。通过提高对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多渠道落实毕业实习,为实习基地的建立和产学研合作拓展了思路;在毕业实习前期指导和过程管理中,以校内指导教师为抓手,增强了校企、师生、教师和技术人员的互动性,便于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最后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使学生最终的考核更合理,也间接推动学生认真对待毕业实习。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与我校合作的安徽路桥、合肥建工等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特别提出对我校安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赞赏。

【参考文献】

[1]刘春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指导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2010(04):91-92.

[2]蒋亮,李涌泉,刘贵群,等.基于校企联合的工科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探索[J].山东化工,2016,45(01):94-96.

[3]陈刚,陈春梅.高职建筑施工类专业毕业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 2010(07):114-116.

[4]李建,熊国华.毕业设计及实习的整合与改革研究[J].华東交通大学学报,2005,22 (B12):85-86,93.

[5]周英,陈惠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学生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探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9,23(06):24-26.

[6]李艳玲,毕作庆.基于校企合作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01):108-110.

[7]陈振斌,张建珍.交通运输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改革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9(03):131-134.

[8]李孟.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质量控制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09):134-135.

作者:李改 杨坦 蒋亚龙

上一篇:矿区可持续发展论文下一篇:陪伴式留守儿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