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模式下有机农业论文

2022-04-21

摘要:为探寻在有机种植管理模式下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烟叶生产基地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的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株距和行距两因素各3个水平)以及有机肥不同施用量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233.33、300、366.67kg/667m2),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烤后烟叶理化指标处在较适值的试验处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管理模式下有机农业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管理模式下有机农业论文 篇1:

新经济形势下发展有机农业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持和改善,实现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有机农业强调农业废弃物如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减少了外部物质的投入,既利用了农村的废弃物,也减轻了农村废弃物不合理利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发展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生产量,从而降低人类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减轻化肥农药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业污染。实践表明,在常规农业生产地区发展有机农业,可使农业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天敌数量和生物多样性也能迅速增加,农业生产环境能够有效地恢复和改善,土地、水资源、植被和动物界所受到的破坏与损害的程度将明显减轻。

(二)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实现农产品的安全供给。传统农业的特点是集约化程度很高,农产品生长周期短、产量高,但品质有所下降,而且高农药残留、高硝酸盐含量是对人类健康的最直接威胁。而有机农业提供的是绿色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质优味好,营养丰富,食用安全。

(三)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传统农业出口贸易容易受到各种绿色壁垒的严重冲击。只有建立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绿色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才是进行国际合作的前提和基础。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生产、出口合格的有机农产品,可有效地克服各种非关税壁垒,更容易参与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和市场竞争,而且产品价格一般比同类的常规产品高200%~300%。因此有机农业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加有利。

二、青州市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一)依托龙头企业,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有序推进。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青州市积极推进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目前共有华盛农业、九州农庄等六家市级有机农业示范园和富大地果蔬、盘龙山核桃等15家镇级有机农业示范区。其中益都街办的西张村有机农业示范园、谭坊镇的富大地有机农业示范园、弥河镇的盘龙山薄壳核桃有机示范园、庙子镇的高山萝卜有机示范园、高柳镇的绿龙有机蔬菜生态园、东夏镇的有机大姜生产基地已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认证产品36个,认证面积5246亩。

(二)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认证陆续增多。目前青州市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生产加工的企业(合作社)达到15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生产加工的企业有5家,认证产品涉及畜产品、小杂粮、蔬菜、水果等85个品种。2011年青州市新认证有机产品品牌25个,有机品牌总数达到109个,基地认证面积1.8万亩,年总产量达到4万吨;新认证绿色食品品牌32个,绿色品牌总数达到52个,基地认证面积5.2万亩。

(三)有机农业宣传推介工作卓有成效。青州市农业局编发了《青州有机农业动态》,及时上报青州市有机农业发展情况、企业最新动态;加强农超对接,组织超市对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地考察、举办农超对接座谈会等形式,提高了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认知度,扩大了有机农产品的影响力;举办“放心蔬菜进社区”活动,由公司统一配送、统一价格,保证蔬菜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流通环节,让低价优质的有机、绿色蔬菜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

三、青州市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发展不平衡。从调查情况看,个别镇、街道没有把发展有机农业纳入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有的园区建设虽然已经开始,但进展缓慢。对已经建好的园区财政支持力度不够,市场信息引导、产品销售等各项服务工作明显滞后,削弱了农户发展有机农业的积极性。二是示范园区建设标准低、生产技术不规范。部分有机农业园区缺乏杀虫灯、防虫网等必备设施。三是没有叫得响的知名品牌,未实现优质优价。虽然青州市有机农产品品牌总数列潍坊市第一位,但没有一个像马家沟芹菜、沂源韭菜一样家喻户晓的高档品牌,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认同接受度低,有机农产品价格无异于普通农产品。四是资金投入不足,生产效益提高慢。很多企业和合作社,往往因为前期投资太大、后续资金不到位导致基地建设缓慢、配套设施不到位、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

四、进一步发展壮大青州市有机农业的对策与思考

(一)注重宣传引导,为有机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有机农业发展壮大的前提。要全方位整合媒体资源,进一步加大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不断普及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等相关知识,提高社会认知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的氛围。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形式及举办各种展会,大力宣传青州市有机、绿色品牌,提高青州市有机农业的知名度,推进全市有机农业快速发展。

(二)增加资金投入,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充足的资金来源是有机农业发展壮大的基本保证。政府要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和基地开展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认证,通过认证的,每个产品市财政给予一定金额奖励资金。对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加工、出口的企业,除了在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以外,建议市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建设规范、取得认证的有机、绿色食品基地每个给予50万元的补助奖励。各镇、街道、开发区、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通过项目带动促进青州市有机农业发展。同时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力度,吸引和整合各类资金投入有机农业开发,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机制。

(三)实施品牌战略,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战略引领。良好的品牌战略是有机农业发展壮大的根本途径。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以品牌促发展。要科学规划,发挥地域优势,做强做大银瓜、蜜桃等历史名牌。基地规划上,严格按照“方向明、起点高、规划全、分布走”的要求,根据有机农业发展要求的条件和特点,结合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和技术条件,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区域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优势,分类规划,集中发展。品种选择上,突出本地特色,扩大资源优势。弥河银瓜、青州蜜桃、红辣椒干、烤烟、柿干、敞口山楂等曾经是远近闻名的青州历史名牌,由于资源保护不足,比较效益低,有些品种在青州市已鲜有种植。重振历史名牌、再现历史辉煌已成为当前有机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要充分发挥青州独特的种植资源优势,把有机农业基地建设、品牌培育作为工作重点,尽快建成弥河银瓜、青州蜜桃两处有机示范基地。

(四)加强规范管理,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导和服务。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服务是有机农业发展壮大的基础。要加强基地管理,逐步提升产品形象、提高企业效益。积极开展有机产品的认证工作,尽快创立地方名牌,提升青州市有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提高青州市有机农业发展水平。建立和完善适应有机农业规范要求的生产经营体系,实行“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安排种植品种、统一提供种子肥料、统一栽培、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购产品;每个基地配有技术指导员,指导记录每天种植档案,全过程跟踪监控产品质量;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杀虫灯、防虫网、色板、生物源农药等防治技术,实现规范化管理。

(五)严格监督考核,提高有机农业和有机产品的公信力。严格的监督考核和奖励机制是激发企业农户生产积极性,发展壮大有机农业的必要条件。要严格对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产品的监督考核,确保有机产品品质。建立有机农产品监测制度,对有机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投入品的品质及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实施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对有机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实行可追溯。要开展经常性的市场打假和质量抽检工作,要重奖重罚,增大企业的违法成本,营造“诚信经营光荣,违法经营可耻”的良好氛围。

作者:冀剑蕾

管理模式下有机农业论文 篇2:

有机种植模式下种植密度与施肥量对郴州烟叶理化性质的影响

摘要:为探寻在有机种植管理模式下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烟叶生产基地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的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株距和行距两因素各3个水平)以及有机肥不同施用量的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233.33、300、366.67 kg/667m2),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烤后烟叶理化指标处在较适值的试验处理。结果表明,株行距为0.5 m×1.2 m、0.6 m×1.1 m的烤后烟叶理化指标较适宜,有机肥施用量在300.62~355.13 kg/667m2的烤后烟叶理化指标处于较优范围。

关键词:种植密度;有机肥施用量;浓香型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obacco in ChenzhouCity under Organic Farming Mode

DENG Yafei1, TU Naimei1*, ZHU Lieshu1, DENG Zhengping2

(1.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 2.Chenzhou Tobacco Company of Hunan Province, Chenzhou, Hunan 423000, China)

为适宜中式卷烟对高档原料的需求和改善植烟区生态环境,湖南郴州浓香型特色烟叶产区尝试按照有机种植模式进行烤烟生产,利用有机产品优势,结合当地优越的烤烟生态条件、独具特色的传统烤烟生产技术,充分发挥气候和土壤资源优势,探索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高效可持续发展途径,以期研发并优化充分彰显郴州烟叶浓香型特色以及进一步提升烟叶品质的技术措施。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是烟叶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栽培因子,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它们能够显著影响烟叶的物理性质以及其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优良的物理特性、稳定适宜的化学指标是浓香型烟叶品质彰显的重要保证,在新型有机种植模式下,已有研究的种植密度处理以单因子研究居多[1-3],施肥量的研究多针对化肥适宜施用量或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比例以及如何减少化肥用量而开展[4-5],研究指标多聚焦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而涉及物理特性的相关报道较少见,针对郴州产区的研究更是罕见报道[6],严重制约湖南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

作者简介:邓亚飞,男,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烟草栽培方面的研究。E-mail:dyf86@163.com。*通信作者,E-mail:tnm505@163.com

收稿日期:2015-03-20修回日期:2015-11-10

研究在严格按照有机生产规程的前提下,探索当地土壤肥力水平和环境条件下适宜的有机肥施用量以及适宜的株行距配置,研究不同处理措施对烤烟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为湖南浓香型特色优质烟叶的安全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大田试验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仁义乡王泗村的浓香型烟叶有机种植模式示范田进行,该生产基地符合标准GB/T 19630.1~19630.4有机产品[7]对于产地环境的要求。前茬作物为水稻,烤烟供试品种为云烟87,供试肥料为湖南省湘晖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湘正农科烟草专用有机肥,其中m(N):m(P2O5):m(K2O)=3:3:4,有机质≥30%。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采用株距与行距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设计,其中株距L1(0.4 m)、L2(0.5 m)、L3(0.6 m),行距R1(1 m)、R2(1.1 m)、R3(1.2 m),共9个处理:L1R1(0.4 m×1 m)、L1R2(0.4 m×1.1 m)、L1R3(0.4 m×1.2 m)、L2R1(0.5 m×1 m)、L2R2(0.5 m×1.1 m)、L2R3(0.5 m×1.2 m)、L3R1(0.6 m×1 m)、L3R2(0.6 m×1.1 m)、L3R3(0.6 m×1.2 m)。设3次重复,共27个小区。施肥量统一为300 kg/667m2,基肥与追肥比例为7:3。

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处理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T1(233.33 kg/667m2)、T2(300 kg/667m2)和T3(366.67 kg/667m2)3个梯度,分别相当于施氮量7 kg/667m2、9 kg/667m2和11 kg/667m2,基肥与追肥比例为7:3,重复3次(3个区组),区组内各处理随机排列,共9个小区,每个区组周边设置两行保护行。种植密度为株距0.5 m,行距1.2 m。

12月23日播种,翌年4月10日移栽。除试验处理外,其余生产措施均按照当地优质烟叶开发生产技术规范统一执行,生产全过程严格按有机农业的生产原则,禁用人工合成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取各处理烤后烟叶X2F、C3F、B2F等级样品,检测物理特性:单叶重、含梗率、平衡含水率、叶厚度、叶质重以及叶长与叶宽[8];同时检测主要化学成分:水溶性总糖、还原糖、蛋白质、烟碱、总氮、钾、氯,并计算出糖碱比、氮碱比、施木克值、钾氯比。其中可溶性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氯采用流动分析仪[9-12]进行测定,用火焰光度法[13]测定烟叶中钾含量,蛋白质采用间接法得出:(全氮-0.1727×烟碱)×6.25。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用DPS统计软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分辨系数为0.1,数据进行均值化转换)、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14]。

2 结果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烤后烟叶理化性质的影响

2.1.1不同种植密度与各部位烟叶理化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不同部位烟叶与种植密度关联度最大的理化指标并非一致。关联度最大的物理指标上部叶为平衡含水率,中部叶为叶厚度,下部叶为叶质重,关联系数分别为0.33063、0.46507、0.33219;关联度最大的化学指标上部叶为总糖,中部叶和下部叶均为烟碱,关联系数分别为0.36945、0.43568、0.44229;关联度最大的化学协调性指标上部叶和下部叶均为钾氯比,中部叶为施木克值,关联系数分别为0.27058、0.39563、0.37280。这说明各处理对不同部位烟叶各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方式不尽相同,需进一步分析其相关机理。

2.1.2不同种植密度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如表1所示,变异幅度上部叶最大为叶质重,最小为叶长,变异系数分别为13.18%和2.89%;中

部叶最大为单叶重,最小为平衡含水率,变异系数分别为10.18%和3.89%;下部叶最大为单叶重,最小为叶宽,变异系数分别为11.33%和3.64%,这说明上部叶叶质重和中下部叶的单叶重等物理指标对种植密度最为敏感,而上部叶叶长、中部叶平衡含水率及下部叶叶宽不敏感。

进一步分析发现,株距(y1)仅与中部叶叶厚度、叶质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下部叶平衡含水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到回归方程,仅下部叶平衡含水率(x1)入选y1=-2.8351x1+43.1939(R2=0.9987),F测验表明下部叶平衡含水率在不同株距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这一指标在株距0.4~0.6 m有规律性变化但无显著影响;不同株行距配置(y2)与中部叶含梗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中部叶叶厚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中部叶叶质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最优回归方程,中部叶的含梗率(x2)和叶厚度(x3)入选y2=0.9742-0.0369x2+0.0073x3(R2=0.8733),F测验表明不同株行距配置间中部叶的含梗率和叶厚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中部叶含梗率L1搭配R1(36.61%)极显著高于R2搭配R3,L2搭配R2(35.70%)显著高于搭配R3,极显著高于搭配R1,而L3(平均32.72%)极显著低于L1(34.40%)和L2(35.00%),R3(平均33.27%)极显著低于R1(34.38%)和R2(34.46%),中部叶叶厚度L2R3和L3R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2.1.3不同种植密度对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的影响如表2所示,上部叶和中部叶变异幅度最大的均为钾氯比,最小均为蛋白质,两指标变异系数上部叶分别为19.33%和3.30%,中部叶分别为21.30%和3.12%;下部叶最大为氯,最小为总氮,变异系数分别为22.518%和3.20%。

进一步分析,株距(y3)与上部叶氯、下部叶总氮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到最优回归方程,仅上部叶氯(x4)入选y3=1.3589-3.6710x4(R2=0.9993),株距间F测验表明,上部叶氯存在极显著差异,L1(平均0.261%)极显著高于L2(0.235%)和L3(0.206%);行距(y4)与中部叶钾氯比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中部叶氯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到最优回归方程,仅中部叶氯(x5)入选y4=1.7600-4.4752x5(R2=0.9995),行距间F测验表明中部叶氯存在极显著差异,R1(平均0.170%)极显著高于R2(0.147%)和R3(0.125%);不同株行距配置(y5)与上部叶钾氯比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中部叶钾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到最优回归方程,仅中部叶钾(x6)入选y5=1.2595-0.2875x6(R2=0.5573),不同株行距配置间F测验表明中部叶钾存在极显著差异,L1和R3搭配极显著高于与R2和R1的搭配,L2和R1的搭配极显著高于与R2和R3的搭配,L1(平均2.725%)极显著高于L2(2.430%)和L3(2.248%),R1(平均2.521%)显著高于R3(2.441%)和R2(2.440%)。

2.2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烤后烟叶理化性质的影响

2.2.1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如表3所示,变异幅度上部叶最大为叶厚度,最小为含梗率,变异系数分别为17.43%和2.51%;中部叶最大为叶厚度,最小为叶长,变异系数分别为16.55%和0.60%;下部叶最大为叶质重,最小为平衡含水率,变异系数分别为7.60%和1.62%。

进一步分析得出,有机肥施用量(y6)与中部叶叶质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下部叶叶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到最优回归方程,仅中部叶叶质重(x7)入选y6=-15.5114+0.3271x7(R2=1.0000),F测验表明中部叶叶质重存在显著性差异,T3显著高于T2,极显著高于T1。

2.2.2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的影响如表4所示,变异幅度上部叶最大为钾氯比,最小为总氮,变异系数分别为23.16%和0.49%;中部叶最大为氯,最小为总氮,变异系数分别为23.674%和0.60%;下部叶最大为糖碱比,最小为钾,变异系数分别为29.60%和2.31%。

进一步分析发现,有机肥施用量(y7)仅与下部叶蛋白质(x8)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7=-45.5344+5.2258x8(R2=0.9944),F测验表明下部叶蛋白质存在显著差异,T3极显著大于T2。上部叶和中部叶的氮碱比总体上均处于最适水平,下部叶偏高,表现为施肥量下降氮碱比增加的趋势。

3讨论

3.1不同种植密度对烤后烟叶理化性质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与中部叶含梗率、叶厚度以及上、中部叶氯含量和中部叶钾含量指标间能分别建立优质模型,与下部叶平衡含水率虽能建立模型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余指标无代表性可言,这与孟焕等[1]和张光煦等[4]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试验中种植密度与单叶重处理间仅中部叶有显著差异但无规律性变化,与烟叶中烟碱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对氯和钾含量却均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烟株对土壤养分的合理利用及采用了及时合理的栽培措施从而减小了种植密度变化对烟叶干物质积累的不利影响,也说明种植密度变化对烟株烟碱形成相关的绝大部分营养元素的吸收无规律性影响。

含梗率对于烟叶工业可用性有显著的影响,小于22.00%为适宜范围[15],但各种植密度处理中部叶含梗率均高于适宜范围;叶厚度可以反映烟叶细胞内干物质的积累情况,体现在一定时期内烟叶细胞数量和体积的扩大过程,国外优质烤烟适宜的中部叶厚度为100~120 μm[8],所采取的措施必须保证中部叶叶厚度处在适宜范围,同时尽可能地降低中部叶含梗率,根据y2=0.9742-0.0369x2+0.0073x3,可得适宜株行距乘积在0.5444~0.6757 m2,L2R2、L2R3、L3R1和L3R2满足要求,其中L2R2中部叶含梗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剔除。

平衡含水率一定程度上代表内含物的类型和质量,反应烟叶的吸湿能力,过多会影响烟叶的弹性和燃烧,不利于烟叶的运输和储藏,一般在12.00%左右[16],根据中国烟草种植区划[15]的规定大于13.50%为适宜范围,株距在0.4~0.6 m范围内,含水率差异不显著,均为适宜,无法作出最优判断,但也说明大多数处理烤后叶游离水比例较适宜[17],株距的控制,可结合其他显著相关的指标的回归方程找到最适值。

烟叶中适宜的氯含量在0.3125%~1%[15,18],株距间上部叶氯,行距间中部叶氯均低于0.3125%,这可能跟生产实践中氯肥的过于限制有关,土壤氯含量低,导致原烟中氯含量普遍偏低,不利于烟叶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建议在一定科学指导下适当使用含氯肥料;烤后叶中最适宜的钾含量需≥2.50%,据y5=1.2595-0.2875x6所得最适株行距乘积应≤0.5407,但通过物理指标分析发现,过高的种植密度易导致含梗率增加及叶厚度降低,降低了原烟可用性和破坏了产量积累的基础,物理指标中叶厚度关联度在中部叶为最大,应优先考虑这一指标。综上所述,L2R3和L3R2叶厚度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最优方案。

3.2不同施肥量对烤后烟叶理化性质的影响

有机肥不同施用量与中部叶叶质重、下部叶蛋白质能分别建立优质模型,其余指标部分无代表性,这与计玉等[2]和张光煦等[4]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试验中不同施肥量未使各部位烟叶单叶重和叶长、叶宽产生显著性相关的变化,对各部位烟叶氯和钾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与总氮、总糖、还原糖相关性不显著,变化趋势不一致,这说明该肥力区间内肥力因子并非唯一对烟叶干物质形成有影响的因子,也可能是由于烟草品种及施肥量不同所致,也说明施肥量并未导致这几项指标形成相关的营养元素的缺乏或偏高。

烤后烟叶叶质重适宜范围为75.0~80.0 g/m2[8,15],根据y6=-15.5114+0.3271x7可得,适宜施氮量在9.02~10.65 kg/667m2。烤后烟叶蛋白质的适宜范围为9.48%~13.25%[18],根据y7=-45.5344+5.2258x8可得,适宜施氮量在3.99~23.71 kg/667m2。

综上所述有机肥适宜施用量在300.62~355.13 kg/667m2,相当于施氮量9.02~10.65 kg/667m2。

3.3 两个试验同等条件处理间烤后烟叶理化性质的比较

成组数据比较t测验结果表明,物理指标除上部叶含梗率、叶厚度,中部叶单叶重、含梗率、叶长,下部叶单叶重、含水率、平衡含水率、叶长、叶宽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化学成分除上部叶总氮、氯、糖碱比,下部叶钾外,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条件下个别指标间有所差异,说明两块试验地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可能是试验地面积偏小,样本量不足导致,后期试验可扩大种植面积,增加重复,选择更适合的试验设计来解决此问题。

3.4 有机种植模式与常规种植比较

采用有机种植模式平均产量在2361.25 kg/hm2,较同一产区常规种植模式的2862.10 kg/hm2有一定的差距,这可能跟肥料的利用率以及留叶数有关,烟草有机和常规种植模式的平均留叶数分别为18.61片和19.38片,但有机种植模式的上中等烟叶比例为92.89%较常规的88.89%高,这些差异是否显著需进一步验证。烤后烟叶糖含量过高,可能会破坏与烟碱的平衡,对烟叶燃烧性产生不良影响,使燃烧不易完全。研究中发现不同有机肥施用量的各叶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最适值,这与相关研究结果[19]不一致,可能由供试品种、土壤类型、施肥水平及试验区域的生态条件差异所致。下一步工作可以考虑进行较适宜施肥量和种植密度互作的具体机理研究,探讨其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以及考虑如何降低烟叶含梗率和含糖量。

参考文献

[1]孟焕. 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有机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2] 计玉,袁有波,涂永高,等.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有机烟叶农艺性状及产质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1):55-59.

[3] 翟书华,侯思名,刘凌云,等. 云南大理州拉乌乡有机烟种植调查与分析研究[J]. 昆明学院学报,2011,33(6):27-30.

[4] 张光煦,郭怡卿,马剑雄,等. 有机与常规种植方式烤烟综合效益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1):73-79.

[5] 张焕菊,陈刚,王树声,等. 应用生物有机肥减少烤烟化肥用量试验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2015,36(1):48-53.

[6] 周明志,周世勇. 桂阳县有机烟叶配套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2):63-6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19630.1~19630.4 有机产品[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8] 杨虹琦,周冀衡,李永平,等. 云南不同产区主栽烤烟品种烟叶物理特性的分析[J]. 中国烟草学报,2008,14(6):30-36.

[9] 国家烟草专卖局. YC/T 468—2013烟草及烟草制品总植物碱的测定连续流动法[S].北京:标准出版社,2013.

[10] 国家烟草专卖局.YC/T 159—2002烟草及烟草制品水溶性糖的测定连续流动法[S].北京:标准出版社,2002.

[11] 国家烟草专卖局.YC/T 161—2002烟草及烟草制品总氮的测定连续流动法[S].北京:标准出版社,2002.

[12] 国家烟草专卖局.YC/T 162—2011烟草及烟草制品.氯的测定连续流动法[S].北京:标准出版社,2011.

[13] 国家烟草专卖局.YC/T 173—2003烟草及烟草制品.钾的测定火焰光度法[S].北京:标准出版社,2003.

[14] 唐启义. DPS数据处理系统:实验设计、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87-89,96-99.

[15] 王彦亭,谢剑平,李志宏.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5.

[16] 刘国顺. 烟草栽培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73-74.

[17] 周冀衡. 烟草生理与生物化学[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501-502.

[18] 王瑞新. 烟草化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96-200.

[19] 谢莉. 有机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烤烟产量品质的影响[D]. 重庆:西南大学,2010.

作者:邓亚飞 屠乃美 朱列书 邓正平

管理模式下有机农业论文 篇3:

江苏省宝应县、句容市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对比

摘要:以江苏省宝应县湖西岛有机农场有限公司、句容市戴庄村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个案,对其近年来发展有机农业的生产实践、运作机制进行剖析,比较了两地有机农业发展的异同点,并对两地有机农业的经营组织模式进行SWOT分析,探索了两地有机农业的推广价值,并针对两地发展有机农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案,包括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拓宽有机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大有机农业的宣传培训力度,总结出区域有机农业发展的一般路线图。

关键词:有机农业;发展模式;SWOT分析;江苏省

收稿日期:2014-06-03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49)。

作者简介:袁 媛(1986—),女,山东肥城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渔业经济与渔业信息技术。E-mail:yuany@ffrc.cn。

通信作者:袁永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渔业经济与信息技术。E-mail:yuan@ffrc.cn。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提倡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的有机农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推崇[1]。宝应县、句容市是江苏省有机农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宝应县被评为全国首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句容市茅山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被评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本研究对宝应县、句容市两地有机农业产业进行系统调研,详细分析了两地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发展经验,提出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旨在为促进江苏省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依据。

1 宝应县、句容市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1.1 宝应县湖西岛有机农场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宝应县湖西岛有机农场有限公司位于宝应湖中湖心岛,毗邻宝应湖国家湿地生态保护区,现有土地面积428.8 hm2,其中有机种植面积319.26 hm2。公司下设4个分场种植有机水稻,一、二分场由湖西岛有机农场承包,种植有机稻米,三分场以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模式进行管理,四分场利用2 hm2土地进行种子繁育,以便节约来年生产成本。主要采用稻鸭共作、双膜育秧、人工除草、施用有机肥等生产方式,充分利用土地空间与轮作时间,实施有机麻鸭、有机水产品、生态猪综合配套饲养工程。农场的主要产品包括湖西岛牌有机大米、有机糙米,手工酿造有机香醋、手工酿造有机晾晒酱油等,产品已经通过中绿华夏COFCC有机认证、欧盟ECOCERT有机认证、美国NOP有机认证、日本JAS有机认证,是国家质监局组织抽检通过的首批有机食品质量合格单位。宝应县湖西岛有机农场有限公司是宝应县政府招商引资而来,外来资本如何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发展有机农业,采用怎样的模式进行运作,是笔者研究的核心内容。该公司制定了统一的有机稻米种植标准,各分场按照公司规定进行标准化生产,在水稻病虫害的高发期,公司加强对各分场生产环节的监督,坚决杜绝偷施农药、化肥行为,一经发现,公司将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不收购该地块生产的稻米。各分场使用的水稻品种都是在高产优质栽培条件下选育出来的,目前尚没有选用专门的有机功能稻。有机稻总成本为28 500~30 000元/hm2,产量为3 750~4 500 kg/hm2,出米率达65%(表1)。

表1 江苏省宝应县湖西岛有机农场有限公司生产投入情况

指标 费用(元/hm2)

土地流转租金 7 500~9 000

有机肥料费用 3 750

生物农药费用 7 500

种子费用 600

机插秧费用 2 550~2 700

收割费用 1 200

加工包装 375~600

雇工工资 6 000

由表1可见,除去固定成本外,农场投入的可变生产成本较高,有机生产外部投入品过多。通过访谈得知:只有当有机水稻收购价是普通水稻收购价2.4倍且有机稻米定价不低于12元/kg时,才能保本。有机稻米要经过具备有机认证资质的专用生产线脱壳、打磨、抛光以及多达5道以上的精选才能进行包装。有机稻米统一先行送到宝应县绿色食品办公室进行质量检测,按照有机产品的标准对百种农药残留进行严格检测,并送至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进行营养成分检测。目前该公司有机农产品销售渠道主要有3条:通过机关企事业单位团购进行销售,在熟人社会依靠关系销售仅占较小比例;进入北京市、上海市等大城市的高档农产品超市进行销售,普通袋装有机大米售价为 16元/kg,罐装有机大米为40元/kg;依托富原集团网站、公司网站等电子商务平台,搭建宝应县有机水稻网上交易平台,进行有机农产品网络平台销售。调研发现,公司有机农产品销售情况不太理想,每年都会积压一定数量的有机稻米,销售难题亟待解决。

1.2 经营组织模式

有机农产品生产存在单位面积需要分摊的管理成本高、有机认证费用高、信息搜寻成本高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分散的小农户生产存在生产规模小、投入成本高、缺乏市场开拓能力等问题[2]。因此,必须通过某种经营组织模式将农户联合起来,实现农户小生产与有机产品大市场有效对接,提高有机农业生产效率,创造规模经济效益。 公司的一、二分场采用的是“企业基地一体化”模式发展有机农业,但是该模式存在基地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劳动力组织不力、农户“搭便车”行为等问题。为了克服企业基地一体化模式的缺点,2011年起,公司决定将三分场以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模式进行运行。在当地村支部书记牵头下,成立了有机稻种植农民合作社,合作社的运行原则是利益均沾、风险共担,以最终的粮食产量为唯一准则进行利益分配,并按产量效益进行核算,通过有效监督并采用适度奖励的形式,杜绝农户为了提高产量而发生偷施农药化肥现象,实现农企互利共赢,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合作社内部分为8个生产组,每组选择1个比较有责任心的人当组长,统一进行行政管理、田间管理,组和组之间进行对比,实行组长完全负责制,组长的工资业绩与产量完全挂钩。社员的工资与利益来自于最终的产量,粮食收下来之后依据各自的岗位职责以及贡献进行分配。合作社与公司签订收购合同,并按照公司的要求统一提供品种、农资、技术服务,组织农户生产有机稻米,形成“公司+有机农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组织模式进行生产,合作社在公司与农户之间充当中介组织,只负责有机生产环节,公司按照 4 500 kg/hm2 的产量收购有机稻米,实际产量减去 4 500 kg/hm2 保底产量后的收益即为合作社利润。相对于企业基地一体化的模式,合作社管理更加直接深入,监督更加严格,有效减少了小农户机会主义行为(图1)。

1.3 句容市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1.3.1 有机生产情况 戴庄村位于茅山丘陵有机农业圈的核心地带,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2002年年初,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赵亚夫在戴庄村进行了有机农业试点试验,取得了成功。2006年,在赵亚夫的协助下,戴庄村成立了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的特色是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优越的生态环境+先进的有机生产理念+村党支部的领导+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开拓市场的渠道+风险承担能力+渴望致富的农民促成了戴庄村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目前全村有机农业面积达268 hm2,其中有机水稻200 hm2,有机果树 33 hm2,放养鸡、鹅共计1.5万羽,羊500只[3]。合作社种植的有机稻品种是从日本引进的越光稻原种,保证了戴庄村有机越光大米的优良品质。经过8年反复试验,戴庄村发明了“能量平衡种田法”:在水田中,有机水稻套播红花草、黑麦草,秋冬春季养鹅1 500羽/hm2;在岗坡地,有机桃套播黑麦草等,同时养鸡、鹅。通过土著菌的消化,将绿肥、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除草剂,将稻田产生的秸秆送到秸秆炭加工厂,产出秸秆炭、秸秆醋,作为有机稻田除虫的生物农药。有机稻田所需的有机肥、除草剂、防虫药全部实现了自给自足,土地能量实现了动态收支平衡。目前戴庄村有机农业生产成本约 11 250元/hm2,产量约3 750 kg/hm2,出米率65%。农户除获得9 000 kg/hm2的保底价(按当年普通稻米的收购价)外,种植红花草政府补贴4 500元/hm2,有机水稻毛收入约 45 000元/hm2,净利润约21 000元/hm2,种植普通水稻净利润为9 000~10 500元/hm2(表2)。

表2 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生产投入

项目 投入金额(元/hm2)

50 kg糠、50 kg饼 3 000

翻耕费用 1 050

人工插秧费用 900

收割费用 825

加工费用 2 250

晒谷、烘干、运输、包装费用 3 000

由表2可见,相对湖西岛有机农场的有机水稻生产投入成本,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有机水稻生产性投入费用并不高,生产环节中生产资料投入仅占总投入的27%,人工费用占总投入的25%,加工、流通费用占总投入的48%。合作社投资500万元建立了有机大米加工厂,与加工厂配套的秸秆炭醋厂可以将稻田秸秆回收再利用,通过高新技术生产秸秆炭、秸秆醋。秸秆炭可以当作有机肥料继续还田,秸秆醋可以当作有机农药使用,进一步节省生产成本。在科技支撑方面,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镇江农科所)的科技专家赵亚夫、刘伟忠、刘亚柏长期驻点戴庄村,全权负责有机品种的引进与提供,并制订有机水稻、有机桃、有机草莓等有机栽培技术规程,深入田间对社员进行指导,组织社员实行标准化栽培生产并帮助销售有机农产品。2007年合作社生产的有机稻米、有机桃拿到了国内中绿华夏有机认证证书。合作社为有机农产品注册了“野山小村”品牌,全村种植的有机越光稻全部由合作社销售,合作社同时代销部分有机桃、有机家禽。目前合作社有机农产品主要有3条销售途径:一是直销:(1)企事业单位团购;(2)直销店、专营店销售;(3)戴庄村有机农业朋友会消化;(4)外地经销商代销,经销商可以使用“野山小村”品牌或者使用自己的品牌。合作社通过直销方式可以降低中间环节的流通成本,获得较高的销售利润,同时也降低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供需双方的信任感,达到和消费者互利共赢。二是专卖店与专柜:(1)和句容市各优质农产品合作社抱团合作,通过赵亚夫农产品合作联社进行销售;(2)优质农产品专卖店设专柜销售,如在茅山人家、便民超市、福江特产等开设专柜。三是网络与电话销售:(1)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注册了戴庄有机农业网站,与金山网、江苏农商网等重要农业网站实现了合作链接;(2)合作社利用114电话订购平台方便市民购买有机农产品,戴庄村村民自家的电话上还设置了宣传戴庄有机农产品的彩铃系统。

1.3.2 经营组织模式 戴庄村共分为6个片,由片长牵头开展合作社各项活动。合作社实行1户1票制,通过民主选举实现党总支对合作社的领导。合作社内部实行“六个统一”:统一规划生产布局、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统一供应农资、统一“野山小村”品牌、统一组织产品销售,每年销售利润提取15%~20%的公积金后进行二次分配,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接机制,实现合作社“民办、民管、民受益”。合作社重大事宜由理事会一起商讨决定,监事会对财务、二次分配进行监督,合作社承担生产、销售风险。按照社员种植667 m2有机水稻入1股的标准,股本金300元/股,分3年交纳,在二次分配中扣除。合作社为社员免费提供生产资料,组织机收等田间机械作业,有机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过程中发生费用均在归还销售利润时与社员结算,并在合作社的社员证上记录好每年的销售量、分配所得、股本金、公积金数额。为了防止农户偷施化肥,合作社采用了报酬不与产量挂钩的办法,除了保底价外,按各户有机产品销售量进行二次分配,二次分配后平均收益达到4 500元/hm2。合作社在年终表彰大会上对高产户进行少量物质奖励,对于低产户在保底价中扣除10%的利润,低于平均产量30%~40%的农户要进行适当惩罚。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见图2。

2 宝应县、句容市有机农业发展模式比较分析

2.1 相同点

宝应县、句容市两地均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大气环境、水质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区内无工业污染,物种资源丰富,自然资源条件适宜发展有机农业。当地政府均将发展有机农业作为主导产业,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做好科学发展规划,给予相应的项目倾斜、资金扶持,且支持力度较大。遇到销售难题,品牌认可度低。在熟人社会,主要靠人情关系进行团购的营销方式难以长期维系,且目前国内有机食品市场不规范,两地的有机农产品地域品牌知名度不高,往往不能实现优质优价销售,在国内有机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

2.2 不同点

2.2.1 发展模式不同 宝应县有机农业的发展模式是“自上而下”的主导模式:政府通过引进外来资本进行有机生产,采用“企业基地一体化” “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组织模式,公司节省了交易费用、搜寻成本,合作社增强了营利能力,公司、合作社获得价值链中较大的收益,农民作为产业工人为公司打工,只能获得价值链中较少的收益。戴庄村有机农业的发展模式是“自下而上”的主导模式:通过发展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为社员服务的功能,将分散的小农户联合起来,在科研人员的技术支持下进行有机种养生产活动,采取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农户进行有机生产的积极性。以下对这2种不同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SWOT分析。

2.2.1.1 优势分析

(1)“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优势。 宝应县政府通过引进社会资本,有利于将自然资源共管中各方的力量整合起来,有利于实现多方共同参与资源管理、共同协商达成共识、共同承担相关责任[4]。对龙头企业而言,管理上省时省力,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减少了经营风险;对合作社而言,合作社得到龙头企业在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代表农户和企业进行谈判并签订契约,有利于提高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履约率[5]。合作社不仅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与服务,还提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降低了农户单独生产的风险。对分散的农户而言,通过当地能人组建合作社,可以有效地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农户与合作社建立的契约关系规范并约束了农户违规生产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既保证了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又节约了市场交易费用[6]。

(2)“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的优势。 戴庄村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基层党组织直接领导下的社区型、综合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可通过党支部了解政策、争取项目,获得政府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有效降低合作社的搜寻成本[7]。合作社通过有效收集、分析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安排生产并组织销售,减少了农户分散经营的盲目性,维护了广大农户的利益。合作社通过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并按合作制度的收益分配机制返回给农民,通过获取规模效益增加“合作剩余”,真正做到从农户利益出发,提高农民收入[8]。

2.2.1.2 劣势分析

(1)“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的劣势。 目前有机稻种植农民合作社规模小、覆盖面窄、社员较少,合作社的带动能力弱。合作社功能、制度尚不健全,仅组织农户进行生产,农户为合作社打工,大部分收益由合作社的组织者获得。由于是按照产量进行二次分配,容易造成农户机会主义行为,若监管不力会给企业的信誉造成一定损害。合作社承担的风险较大,面临着公司违约不收购或不按照保护价收购的风险,在有机水稻市场行情好的时侯,还存在农户集体违约的风险[9]。

(2)“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的劣势。 戴庄村合作社是农村社区型的集体经济组织,目前在政府扶持下发展势头良好,对政府扶持力度依赖较大,通过对农户访谈发现,大部分合作社社员的主人翁意识比较薄弱,基本全部寄希望于政府给予补贴并帮忙销售,缺乏主动开拓市场的意识,给合作社的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合作社制度成本较高,包括监督田间管理、产品质量考核以及事后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当今农业发展讲究规模经济、专业化,小规模的依靠政府扶持的农业合作社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10]。

2.2.1.3 发展机遇分析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吃得健康成为头等大事。人们开始追求有机食品,持有机理念的人越来越多,国内有机食品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高消费群体的扩大,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广阔。由于有机产品的利润空间大,宝应县湖西岛有机农场有限公司发展前景良好。戴庄村有机农产品逐渐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渐渐形成固定的客户群,在周边有机农产品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有机农产品市场发展前景良好。

2.2.1.4 发展挑战分析 目前国内有机食品市场不够规范,有机食品市场鱼龙混杂,有机食品销售存在着“信任危机”,消费者对有机食品持怀疑态度,严重影响了有机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外有机食品高调进入中国,迅速占领中国有机食品高端市场,使中国有机食品市场竞争格外激烈。

(1)宝应县湖西岛有机农场有限公司发展挑战分析。 农场的有机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基本依靠外部投入品进行有机种植,有机稻米的生产技术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目前公司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有机稻米销售问题,销售成本高,销售渠道少。因为南北方水稻口感存在差异,尚未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等问题,公司有机稻米在北方的市场认可度低,市场开拓遇到一定困难。

(2)戴庄村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挑战分析。 合作社发展缺乏资金,大部分靠财政支持。近几年,由于加工厂的贷款问题及用电成本太高,团购单位没有及时付款等问题,造成合作社资金回笼较慢。由于缺乏资金,部分田块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限制了有机农业的规模化进程。随着有机种植规模的扩大,产量的提高,目前稻米销售方面存在没有足够的营销人员、没有找到长期合作伙伴等问题,如何实现有机农产品的优质优价销售至关重要。

2.2.2 发展道路不同 宝应县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引进外来资本发展有机农业,解决了有机农业长期发展需要强有力的资金保障问题。宝应县尚缺乏精通有机农业知识的专业科研人员,科技支撑力度较为薄弱。戴庄村是在基层党支部领导下,与合作社共建进行有机农业种养经营活动,戴庄村有机农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农业科技专家赵亚夫以及镇江农科所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人员通过学习日本经验并结合戴庄实践,形成了一整套有机种养标准体系,建立了村的有机农业生态循环系统,既节省了生产资料投入成本,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2.2.3 发展阶段不同 宝应县有机农业发展尚处于形成期,有机种养生产仍需要大量的外部投入品,目前尚没有专业的有机产品加工厂,有机农产品仍处于市场开发阶段。由于销售的主体渠道不同,宝应县的有机农产品取得了4国有机认证,便于走向有机农产品大市场。戴庄村有机农业的发展处于成长期,目前戴庄村有机农业发展已经形成完整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产业链,产业规模呈不断上升趋势,戴庄村有机农产品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由于目前主要销售渠道是团购,暂时没有申请国外有机认证的计划。

2.3 推广价值

宝应县湖西岛有机农场有限公司实力雄厚,经营规模较大,便于进行有机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可以提高有机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通过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公司提供资金保障并开拓销售渠道,合作社组织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农户为合作社打工,三方各取所需。若地方可以引进工商资本发展有机农业,这种模式值得推广,但是要满足2个基本条件:一是土地易于流转;二是有强有力的龙头企业进行运作。戴庄村模式是依靠基层党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机农业,通过搞试点示范并辐射带动,逐步将发展有机农业推进到整村,进而推广到周围村落。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合作社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农户作为合作社的中坚力量,成了最大受益者。戴庄村通过发展有机农业“以农富农”,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创新举措,戴庄村的创新型合作思路有着很高的推广价值、很低的推广门槛,在没有大资本进驻的地方,“戴庄模式”是一种适宜推广的有机农业发展方式。

3 结论

目前宝应县、句容市两地有机农业发展皆面临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发展资金匮乏、市场开拓遭遇困难、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品牌缺乏辨识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3.1 加大扶持力度

国内的有机农产品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应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引导。政府应重点扶持有机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产品认证、市场开发等,为有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政府对有机生产经营者进行适当的补贴,减轻生产者的成本与市场压力,确保生产者的利益,提高生产者积极性。要重点对有机生产企业采用全程跟踪、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随时对有机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农事记录、生产资料投入、收获、贮藏、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督,严格保障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不符合有机农产品标准的操作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机种养。

3.2 拓宽有机农产品销售渠道

有机农业的定位是高端消费者市场,通过进入高档社区、高档商品超市等方式,采用“高端农产品+高端消费者”的销售模式,在高档小区做宣传促销、销售有机大米的同时,附赠公司有机种养全过程的碟片等方式,宣传有机生活理念,从而获得高端消费者的信任。两地应积极面向全国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加速建立覆盖全国的品牌营销网络,多渠道销售有机农产品。除了传统的销售方式外,应与时俱进利用电商平台实施有机农产品的网络销售。

3.3 增强宣传推广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政策制定者对发展有机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有机生产经营企业或合作社要加强与媒体合作,宣传有机生活理念,增强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消费信心。除此之外,有机生产企业还要积极参与国内外举办的有机农产品博览会、推介会、招商会等有机农产品展销推介活动,树立地域有机农产品的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力。要不断完善有机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兼顾有机农业投入经营主体、农户双方的利益,建立有机农产品销售诚信机制,使有机生产管理规范化,确保有机产品质量。区域有机农业发展的一般路线见图3,即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为核心,在政策支持、资本投入、科技支撑、社会宣传下,共同推进区域有机农业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相革. 有机农业在中国[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1.

[2]张新民. 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19.

[3]胥爱贵,诸纪录,祝保平,等. 努力探索农村双层经营统与分的最佳结合点——关于句容市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报告[J]. 江苏农村经济,2013(5):24-28.

[4]陈秋红. 社区主导型草地共管模式:成效与机制——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11(5):61-71.

[5]徐金海.“公司+农户”经营组织的制度缺陷及其改进思路[J]. 农业经济,2002(12):34-37.

[6]李玉忠. 农业产业化中“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经营模式探析[J]. 北京农业,2006(12):1-2.

[7]韩国明,王 勃.“支部+合作社”模式推广的政策效果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97-16599,16601.

[8]高海清.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绩效分析[J]. 人民论坛,2010(26):160-161.

[9]李显军. 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化发展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10]罗必良.合约的不稳定与合约治理——以广东东进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的土地承租为例[M]//张曙光. 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221-248.

作者:袁媛 袁永明 陆建飞

上一篇:小学后勤精细化管理论文下一篇:科学性划分中医基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