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教育技术论文

2022-04-21

摘要:随着科技、网络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但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更重视一般学科而忽略音乐教学。文章旨在了解中职学校音乐课程的实施情况,探讨信息技术应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钢琴教学中教育技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钢琴教学中教育技术论文 篇1: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育行业的革新,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在各个学科上的应用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进行高校钢琴教学,可以更加有效提高钢琴教学的效率。笔者对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一些能够帮助高校钢琴教育课融合现代教育理论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钢琴课;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伴随着教育行业的一系列新型改革,钢琴教学也随之不断发展和改善。钢琴教学在音乐系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所有大学生音乐基础培养的重要课程。基于此,学校应该对钢琴课给予足够的重视,安排适宜的钢琴课时,探求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在钢琴课上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抓住钢琴教学重点,推动教学水平提高

高校学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而钢琴i果是面对全体学生统一开课。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应当展开问卷调查对学生们的音乐素养进行调研。把握住学生们的真正水平,由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在不浪费人力物力的情况下真正提升学生们的音乐水平。除教学之外,实践练习也非常的重要,教师应当多开展一些活动,鼓励学生们参加,在比赛中检验学生们对钢琴课的把握情况,根据情况制定合适的计划,从而能够有重点的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例如,某高校钢琴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不能进行灵敏操作。原因是这部分学生面对从前并不曾学习过的钢琴训练四肢难以协调,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必要的鼓励之外,从课程设置角度人手去重点帮助这些学生,打好钢琴教学的基础。在课程前段时间让学生着重练习手指的灵敏性,教授学生手指灵敏运用的技巧,并矫正他们错误的手型和手势。在学生有所进步时,教师要给予及时鼓励并且趁热打铁,让学生继续进行下一步较难动作练习,以便实现教学计划的顺利推行。

二、采用情景教学,设置合适曲目练习

情景式,阶梯式,分层式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在钢琴课上的应用表现形式。音乐是一种沉浸式学习的过程,不只需要精湛的演奏技术,还需要充分情感的融入。所以环境和氛围是提升学生乐感的极好方法,教师可以借鉴情景式教学,创建钢琴演奏的氛围环境,让学生沉浸于钢琴演奏的氛围美感之中。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钢琴教学,利用电脑合成音乐和演奏出的音乐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感受不同音乐特色。钢琴音乐上硬件的要求很高,学校要为钢琴教学配备和优化多媒体教学设施,保证清晰度和音质,以提升教师教学效率。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音乐感受能力,教师应该分成小组分别教学,让学生分别体会不同层次的音乐,并进行剖析解释,保证学生们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教师们也应当及时学习提升自己,不能一成不变,可以在同行之间研讨切磋,参与研讨会等。

三、利用教育技术,稳步提升学生水平

为更好的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应用在钢琴教学的实践之中,教师应该摒弃单一的授课模式,丰富钢琴教学的形式,把钢琴应用的目的放在第一位。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倾听学生的学习建议使学生们能够主动的参与教师的钢琴教学中来,创造性的进行学习。再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钢琴课,生发出对音乐的喜爱。最后,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进行实践,把学生推入到真正的钢琴弹奏氛围中,鼓励学生参加此类比赛,倒逼学生提高钢琴水平。

例如,对于不同的钢琴曲《雨的印记》《欢乐颂》等,教师要善于傾听学生的学习意见从而进行有层次的教学。在锻炼学生不同种类音乐的区分度方面,教师可以多给学生听不同种类的音乐进行练习,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情感和角色的理解。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辅助产品,帮助学生掌握演奏节奏,控制不同的表现方法来弹奏不同的作品。

四、激发学生兴趣,拔高学生演奏能力

兴趣是最能激发能力的一项人人皆有的天赋,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对钢琴乃至音乐的兴趣。音乐是很具有感染力的一个学科,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努力让学生投入钢琴演奏的氛围之中,感受音乐给人灵魂的洗涤,感受钢琴对自我精神的慰藉。

例如,教师可以举办小型“演唱会”,鼓励学生参加。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录制优秀学生的视频,让大家进行学习探讨,找出不足,以便得到更多的进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音乐素养进行分组,分层次进行教学,根据学习进程进行调动。这种分组方法也有利于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稳步提升。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具给予基础差的学生以最大帮助,课下进行辅导,以便基础差的学生能够不掉队,更好投入到钢琴课的学习之中。

综上,要想让现代教学技术理论能够在高校的钢琴课上完美应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要在教学之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高效率的完成对钢琴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岩.谈高职师范专业钢琴实践课教学[J].辽宁高职学报,2009(02):70-71.

[2]龙逸.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高师钢琴教学的启示[J].科教文汇,2008(05):121-121.

[3]周晓梅.谈高师钢琴教学改革[7].中国音乐教育,2006(07):44-45.

作者:王晓蔚

钢琴教学中教育技术论文 篇2:

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中职学校音乐课程实施现状调查

摘 要:随着科技、网络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但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更重视一般学科而忽略音乐教学。文章旨在了解中职学校音乐课程的实施情况,探讨信息技术应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中职;音乐课程;实施状况;问题行为

纵观现在的中职学生,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数是很喜欢音乐的,但是对音乐课的兴趣并不是很大。所以,如何提升中职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随着科技、网络和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但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更重视一般学科,而音乐教学会被忽略。很多音乐教师也认为信息化整合与自己关系不大,信息化技术无非就是教学时用一下录音及音响设备而已。音乐教学中,到底可以运用到哪些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哪些信息技术应用手段使音乐这门听觉艺术由抽象的感知经过一系列处理而变得通俗易懂、更形象化?如何使音乐课借助信息技术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些看似简单又相当复杂的理论问题都是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常令教师们感到困惑的。

本调查旨在了解中职音乐课程的实施情况,探讨音乐教学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诸多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一、研究过程

2017年1月至2018年,笔者通过使用自行设计的《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调查问卷》《学生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调查问卷》《学生对音乐专业课程的调查问卷》《中職音乐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问卷》及《音乐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对湖南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本次调查采用了整体抽样的方法,利用问卷星网络和发放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问卷星网站共收到教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100%。利用教学交流活动,共发放教师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共发放学生问卷405份,回收405份,回收率100%,其中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400份,有效率98%(无效问卷的甄别条件是:答非所问或多题空白);并对10名教师、10名学生、3名副校长进行了深度访谈,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层探讨,以期对量的问题进行质的补充。

二、调查结果

(一)教师方面

1.认知态度

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来说,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对音乐课程的态度,对应用信息技术的态度,是影响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音乐课程实施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性条件。

(1)对音乐课程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在“您认为音乐教学中的主体是什么?”一题中,29.41%的教师认为是“学生”,70.59%的教师认为是“师生双主体”;在“您认为音乐教学应最重视什么?”的答案中,5.88%的教师选择了“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水平”,35.3%的教师选择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进行教学的基本技能”,58.82%的教师选择了“培养学生音乐文化意识和音乐素养”。

(2)对应用信息技术的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您在备课过程中,最关注的是什么?”的回答,29.41%的教师认为是“教学活动与教学方法的设计”,64.71%的教师认为是“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与拓展创编”,仅有5.88%的教师关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您认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如何?”一题中,29.41%的教师认为“很大”,47.06%的教师认为“较大”,23.53%的教师认为“一般”。

如图1所示,教师“能熟练操作运用的教学相关软件”的情况如下:Word82.35%,PPT94.12%,音频剪辑

76.47%,Excel 58.82%,视频剪辑58.82%,

录屏41.18%,动画23.53%。根据统计,教师们“能熟练掌握并经常运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包括“电脑、音响和投影仪”,对“白板、录像、网络平台”等使用率极低,甚至是根本不会用。对“您经常使用的教学用具有哪些?”的多选黑板、钢琴、课件的选择率较高,而网络媒体、其他乐器、投影仪、手机/平板的选择率相对较低。至于录播系统、VR设备、AR设备根本没有见识过,幕布、希沃授课助手等人工智能App也几乎不会用。

2.胜任信心

对音乐课程的实施而言,教师的胜任感是其对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及整个职业活动能否适应的一种自我感受,这种自我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的行为表现。调查中发现,对“您认为自己能否胜任中职音乐新课程的教学”的回答,45.00%的教师表示“能胜任”,48%的教师表示“基本能胜任”。对“您觉得音乐教学中最难把握的是”这一问题的回答,教师们反映出有不同方面的难处。

图2显示,除了“师生关系”(1.60%),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难以把握的主要是:“课堂组织”(32.00%)、“课程理念”(22.40%)、“评价方式”(13.60%)、“教学方式”(12.80%)、“学科内容”(10.40%)和“教学技术”(7.20%)。

当问及“您认为您的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时,52.94%的教师感觉“良好”,47.06%的教师认为是“一般”。其中64.71%的教师“认为影响音乐教学效果最主要的因素” 是“教师教学理念、能力、方法等方面”。对于“您认为现在中职音乐专业教学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23.53%的教师选择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缺乏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呆板”。对于“您多久进行一次教学反思”的提问,23.53%的教师的回答是“每个章节结束后反思”,35.29%的教师则是“有问题时才反思”。

(二)教学方面

1.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音乐课程要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并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音乐教师对课程的教学理念把握不够到位,认识不够深刻,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管理与调控有些不力,部分学生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课堂问题行为增多。

据访谈统计,在音乐课堂中,5%~10%的学生有问题行为。从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分析,可以看出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其中最普遍的课堂问题行为及其比例,统计如表1。

音乐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则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探究者与创造者。因此,在新課程中,音乐教师们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从而让每一节音乐课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历程、一次共创的人生体验。但是,在音乐课堂中,如果不重视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不能及时调控,则很容易诱发许多其他的学习问题行为。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容易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和课堂纪律问题,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教师与学生对教材的不适应

音乐课教材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应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并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及学生对音乐课教材的认同与使用程度,直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影响到整个音乐课程的顺利实施。

调查结果显示:在“你对所使用音乐教材的认同度是?”的回答中,5.88%的教师“非常满意”,52.95%的教师“基本满意”,11.76%的教师认为“一般”,29.41%的教师“不满意”,其中80%声乐与视唱练耳乐理教师在访谈中一致认为现用教材与教学不配套,不利于音乐课程的有效实施。

除此之外,笔者在访谈中也发现了一些其他问题,如学生音乐的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差,难以正确地解答新课程教材的一些问题。

另外,在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到“你是否喜欢音乐教材”时,有40%的学生回答根本没有教材,“没有认真关注过教材”的有17%,“不喜欢”的有27%,“喜欢其中的一部分”的有12%,“很喜欢”的只有4%,这充分证明学生对音乐教材的认同度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音乐学习内容缺失较为严重,加上教材配套的音乐资源缺乏,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学生个别访谈中,学生普遍反映的情况是他们感兴趣的、身边的、生活中的音乐太少了。当问及“你更希望音乐教师怎样上音乐课?”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了解相关的音乐常识,掌握一定音乐表演技能,并适当推荐欣赏一些流行音乐”是10名受访学生的一致希望。综上可见,编撰合适的音乐教材迫在眉睫,同时应该特别开辟“流行音乐”的专门板块,收录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思想内容健康的优秀通俗歌曲。

(三)学生方面

1. 关于学生对音乐专业课程的反馈调查

在对学生进行调查时了解到:音乐专业课程中较多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是钢琴和乐理的教学,声乐、舞蹈、视唱、练等音乐专业课程极少或几乎不用。当问及“你能熟练演奏的钢琴曲包括哪些类型时”, 77%的学生选择了“幼儿歌曲”, 4%的学生选择了“钢琴名曲”,能“边弹边唱”的学生只有19%,没有学生能“即兴配弹”。对于“你已经掌握的舞蹈基本动作有哪些”的回答,如图3所示,仅仅有53%的学生掌握了 “幼儿舞的基本动作”,对拉丁舞、芭蕾舞、现代舞以及其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极少或几乎没有涉猎。

调查显示,声乐方面,学生学习了一定数量的幼儿歌曲,对艺术歌曲和不同类别、不同民族的优秀声乐作品的学习却很欠缺。乐理方面,学生对音的分组、记谱、节奏、节拍、拍子种类、连音符掌握较好,装饰音、力度记号、反复记号、省略记号掌握一般,而对演奏记号、速度术语、表情术语、音程和调,学生自感难度较大;至于视唱练耳方面,学生听辨单音、节奏型的反馈优于双音和音乐短句,简谱视唱优于五线谱。综上可见,需要音乐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以提高学生音乐的综合素养。

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99%的学生喜欢音乐,却有26%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其中19%的学生觉得“音乐课枯燥无味”,37%的学生觉得“音乐老师上课的方式不吸引人”,33%的学生“对音乐课上老师教的乐曲不感兴趣”,3%的学生认为“音乐课上讲授的知识太难”。而当问及“你认为音乐课重要吗?”时, 49%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只有18%的学生认为是“重要”的。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也仅有3%的学生家长关心,97%的家长是不关心的。

2.关于学生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的反馈调查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相对于教师的板书,多媒体课件展示”有63%的学生认为效果更佳。当问及“你比较喜欢哪一类的多媒体课件”时,53%的学生选择了“动画和视频”,31%的学生选择了“图文并茂”。关于“你对我校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否满意”的回答,55%的学生选择了“满意”,33%的学生选择了“基本满意”。当问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进程快,容量增加,学生的感受”时,64%的学生认为自己收获很大,25%的学生认为自己收获一般。对于“多媒体教学是否增强了你对学习的兴趣”的回答,其中有88%的学生选择了“是”,其中96%的学生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效果更好”“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更有利”。以上调查结果表明, 教学融入图像、文字、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充分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学校方面

1.学校重视程度

在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时,当问及“作为音乐教师你感到最棘手的是什么”时,11.76%的教师选择了知识结构,23.53%的教师选择了教学设施设备,17.65%的教师选择了教学实施,47.06%的教师认为是“学校的重视程度”。关于 “对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的方式”的提问,仍有23.53%的教师作出了“学校没要求,随意”的回答。当问及“你在职称评聘、工资、住房、奖励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时,有58.82%的教师选择了“同等情况下其他学科优先”。对于“你所在学校音乐社团或音乐兴趣小组情况”,47.06%的教师选择了“没有”。

学生的调查问卷中,“音乐课的上课情况”如图3所示:“按课表上课”的比例为71%,“偶尔停课”的占了16%,“几乎没有音乐课”的占了11%,还有2%是“经常被其他课占用的”。

2.硬件设施配备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种形式的音乐和音乐教学交流能有效促进课程资源信息的沟通,应积极开发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交流课程资源。新课程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观念的更新,也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方法,同时还需要必备的设施。对此,音乐教师们的反映如下:

在表2中,对“据您的实践和经验,您觉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音乐教学最困难的是”提问中,教师回答是“缺少相应的设施或设备”(68%)和“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不足”(17.5%);对“您认为本校实施音乐新课程的不利条件是”的提问中,其中82.1%的教师选择了“教学设施不能满足需求”,44.2%的教师认为是“学生基础差”。

调查问卷中,当问及“音乐课的上课地点”时,仅有9%的学生选择了“专门的音乐教室”;对于“你校音乐教材的配套资源的到位情况”,11.76%的教师选择了“能及时到位”,58.82%的教师认为“稍有滞后”,还有29.41%的教师选择了“学校没有配备”。“各学校音乐教学设施的配备情况”这一问题中,只有11.76%的教师认为“充足”,47.06%的教师认为“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41.18%的教师选择了“不足或基本没有”。在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地域、历史、经济等多种原因,各校在音乐教育教学设施的配备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音乐教学设施严重缺乏,中职学校大多没有独立的音乐、舞蹈教室,也没有配备钢琴、多媒体等基本的音乐教学设施。一般在学科教学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中职学校配给音乐学科的经费几乎为零。对于音乐教学必需的配套资料,如教学用书、教师教学指导用书、音乐教学挂图、教学音视频、音乐教学资料光盘等,一概不予订购。这些问题无不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的发展。

3.课改教研与师资培训

在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时,当问及“工作以来你参加音乐教研或培训活动情况”,参加教研或培训一年2次的教师占17.65%,一年1次的占29.41%,几年1次的占35.29%,从来没有的占17.65%。结合访谈可以看出,中职音乐教师对参加进修学习的态度是非常积极的,愿望也是强烈的。因此,学校要尽快完善音乐教师培训机制,以帮助中职音乐教师更快更好地适应音乐教学。

三、调查结论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但通过调查发现,中职音乐课程的实施状况并不容乐观,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仍然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且各种原因交错杂糅,现实条件很难在短期内得以较大改观。笔者希望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来发现问题和不足,反映教师、学生及社会各界的真实想法和心声,期望能引起更多的人关注音乐课程中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关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及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 娟.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祝智庭,闫寒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5(9):5-10.

[3]刘慧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4]屈 竞.多媒体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分析[J].学周刊,2016(23):249-250.

[5]赵宝霞.让信息技术为中职音乐教学添彩[J].中国新通信,2015(22):47.

[6]刘怡慧.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中职音乐教学的有效性[J].赤子,2015(11):300.

[7]边孝伟.让现代信息技术为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添彩[J].电子世界,2013(9):152-153.

[8]李 倩.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1):214-216.

[9]王静明.微课在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中的设计研究[J].才智,2018(1):43.

[10]石 慧.“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策略[J].电脑迷,2018(7):133.

[11]王 博.学前教育音乐课现状与改革[J].发展,2016(11):92-93.

[12]娄伊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解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2):50.

作者:熊艳

钢琴教学中教育技术论文 篇3:

“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该文围绕“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在哪儿学三个要素,以钢琴集体课为例,提出面对学习中的个体、多体、集体的学生,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普及学习和精英教育相融合”“自由灵活多样的学习空间”的课堂教学模式。“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师应是信息化技术整合高手,课堂教学应有生机、有活力、有效率。音乐教育应更好地履行提升民族的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任。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创新;钢琴集体课教学

一、引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战略。同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文件)。从此,我国信息化建设步入“互联网+”时代。“开放、协作、分享、平等”是互联网精神的本质,“互联网+”是互联网理念、技术、管理以及应用的全方位提升和加速。“互联网+”教育是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的全新教育生态体系,具有教育业务互联化、教育组织灵活化、教育资源泛在化、教育环境智能化等核心特征。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教育,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将发生深刻的变革。从学前教育到成人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级各类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专业的教育都在思考“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发展。“互联网+”教育是新时期我国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技术支撑,是教育现代化的新引擎“互联网+”给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目前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期,其目标是推进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核心价值是创新和变革教学模式。

2015年以来相关学者对“互联网+教育”进行了研究。有学者提出信息技术应该应用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积极展开在线教育的试点,开发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等;“互联网+”时代的高等教育,应在变革的浪潮中构建“互联网+高等教育”思维;“互联网+”给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要研究教育教学新的模式等。本文结合广西区教育厅教改项目“本科钢琴集体课教学中钢琴艺术行为应用研究”,以钢琴集体课为例,认真审视思考在“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在哪儿学三个要素,提出“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二、“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下文探讨三种教学模式,以解决“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在哪儿学”的问题。

(一)“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教学模式适合中小学乃至大学和成人教育所用。

课程专家多尔针对现代课程中的封闭、简单、累积性病理,提出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框架,对“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有启示。多尔强调系统,认为:“后现代主义课程的设计则是一种开放的设计,从外在环境中不断汲取变动的物质和能量作为反饋,以促进内部的转型和更新”“后现代课程认可学生的自组织能力,并将这种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的焦点”。“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首先面对的是丰富的知识建构、目标一体化的网络信息空间,它超越了单纯的虚拟空间概念,无限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可以满足每位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都将实质性进入网络学习空间,在学习中可以深度互动、高效沟通、有效协同。教师在这样背景下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注意对学生课程学习的丰富性提供选择,帮助他们重组知识等。总之,“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是促进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知识和智慧成长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依靠多元化而又高质量的网络学习支撑的学习模式。其特点是:

1.直面数据化:网络空间建设必然是“数字化”向“数据化”发展。“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空间,通过大数据分析各层级、各类别教学问题,以及演示细节处理、细节示范等,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改变。教师还可以应用点阵数码笔、拍照搜题、可穿戴设备、物联感知、视频监控等,建构网络学习空间。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持续不断、实时采集细致、全面、优质的课堂学习数据,通过传递与交换数据,实现网络学习空间的透明流转与融通共享。

2.关注智能化:教师通过上述课堂数据采集,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好个性化的学习途径,进行知识缺陷的评估诊断,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资源。教师利用空间开展智能化的备课和教学准备,包括图解、音乐课教学中的大师演奏示范音频等有效教学资料。

3.强调个性化: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能很好地达到个性化。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备课,就是要为每位学习者提供“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个性化学习服务:推送精准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结果的个性化诊断以及学习路径引导;支持学生按需按时按地学习,使每位学生不断地在“获得感”和“成长感”中达到高效学习,从而全面有个性地发展。

4.“回归”与“关联”:正如课程专家多尔所言,“互联网+”背景下的“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强调每一项知识教学的系统构建。教师面对多位学生,注重流动、变化等因素的存在和影响,教学中更注重综合知识元素,教师关注适时诱发学生内部的各项知识素养,积极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创设有利时机,引发学生重组内部各项知识。正像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具有的“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以及严密性”。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中,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发展过程,共同参与开发创造新课程。在全方位、多角度、及时更新并呈现海量资源的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现有的学习资源和思维行为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实现了由传统媒体单向传播,转变为网络化的多向传播的同时,极大地拓展了师生学习的空间,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选择机会。互联网海量的信息资源,就课堂“学什么”而言,已成为无所不能。师生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需要,下载各种学习资料,作为教材的补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近年来推出“世界数字图书馆”,用7种语言收录了千年来人类智慧和精神的优秀遗产,其中包括各国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手稿、文献、美术、音乐文化遗产等,有关音乐的大量图片、文本、影像资料可供用户浏览,这是又一个学生获取众多教育资源的绝佳来源。注重“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回归与关联的“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看似难以实施,但是在“鼠标轻点之间”,一切皆有可能。

(二)“普及学习和精英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

普及学习和精英教育融合的教学如图2所示。

“普及学习和精英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用于基础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更适合高等音乐教育中的钢琴集体课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借助多种混合技术达到知识普及教学。根据美国发展与培训协会2002年的界定,混合学习是指“把不同情境下的学习活动,如面授学习、在线学习、自定步调学习等相结合的学习解决方案”。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互联网+”时代,學生学习有了比以往更好的条件,特别是智能手机、移动客户端更加发达的今天,随时随地可以下载和了解各类知识发展最前沿的信息,借助海量的信息,不断充实知识。现在,很多学习者参与到自己能够控制时间、地点、路径、进度的在线学习,与此同时还能在传统学校学习。这就是混合式学习方式,它不替代学校教育,而是有效补充学校教育在时间维度和空间跨度上的局限,它依靠在线教育完成,极大地丰富了现实学习资源。所以,根据混合学生学习形态,利用互联网的混合学习技术,达到课堂教学中的普及知识教学,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建立示范加引领的“可深度参与的专业成长圈”。“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必须是创新型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互联网+”的创新特色。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媒体音像资料,配之形容、描述、展现,给学生以很好的启示。而每一位教师精彩的教学,会因时因境有不同的效果,应该有不同“教样”的课堂教学数据采集。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一反过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将经典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予以收集,上传至根据实际教学建立的“可深度参与的专业成长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留住每一堂课精英教学的精华。随着教育技术日益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日益现代化,同时导致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过去许多抽象的讲解现在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模拟动画、视听音像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所有这些都可以在教师建立的,可以线上线下不断学习模仿的,“可深度参与的专业成长圈”中展现,这是“普及学习和精英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

(三)“自由灵活多样的学习空间”教学模式

“自由灵活多样的学习空间”教学模式,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应该积极采用的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

网络技术呈现的丰富多样的教学形态,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师生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随时随地,随教随学”。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利用新设备、新技术开展“听、说、读、写”和“学、弹、演、评、创”。在“互联网+”时代,教师“授业解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成为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主要媒介。教师可以是音乐演奏家、科学点评专家、信息化技术整合高手,帮助学生在大量的学习资源中快速找到需要的学习资料,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送适合的信息的能手,这样,“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就会有生机、有活力、有效率。“自由灵活多样的学习空间”教学模式,可以解决在哪儿学的问题,也解决了课堂教学满足个性化教学服务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追随“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亲力亲为、线上线下,与学生、同行共览理论与实践成果,享受教育、教学、科研的每一个过程。

三、教学实践——以钢琴集体课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隶属于艺术教育的音乐教育是传承人类文明发展的、人的培养的重要教育。在高等音乐教育中,钢琴课教学一直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不论主修专业是什么,钢琴课都是必修课。钢琴集体课又是音乐教育中创生的重要课程。其较好地解决了音乐教育师生比的问题,使基础教育和高等专业音乐教育中众多学生学习和掌握了钢琴这门艺术,并且使钢琴这门高雅的艺术,能够走进普通的中小学校、成人学校、老年大学,走进了社区,走进了千家万户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与此同时钢琴集体课教学研究也创生了许多模式如:同主题、多层面的教学模式;多台琴多学生综合研动学习模式;乐团的效果学习模式;理论、技巧、视奏、伴奏、合奏综合学习模式;“讲授-回课-点评”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模式;合作型教学模式;整合型教学模式;课题型教学模式等。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钢琴集体课教学,虽仍依赖传统的需要手把手的教弹奏技巧、手型以及几十种触键方式、有差别的发力方式等,但是现代科技对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挑战,在不断变化发展。面对学习中的个体、多体、集体的学生,钢琴教师紧随“互联网+”发展,必须认真研究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在现代钢琴集体课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前文所述教学模式解决好学什么、怎么学、在哪儿学的问题。

(一)采用“数据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在“学什么”方面创新

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是一对多教学“学什么”的矛盾。教师通过课堂采集数据,对学生学习需求准确把握、认真设计具有个性的钢琴学习路径、评估诊断音乐知识缺陷、推送最适合的钢琴学习资源。教师利用网络空间开展智能化的备课和教学准备,包括图解、肢体示范、大师演奏示范、个性化演奏。钢琴集体课网络学习空间绝不是“多人一面”,而是“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使学生的钢琴弹奏学习很好地达到个性化。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备课,为每位钢琴学习者提供多元多向的个性化音乐学习服务;强调每一项音乐知识教学构建系统,注重综合音乐元素,关注学生内部的音乐素养的适时诱发,积极组织,给学生自己弹奏学习的机会。例如钢琴教学中需要学生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的乐感,教师要求学生领悟“指尖触键感”“手臂手腕的力量转换”一些细节问题等,学生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对这些问题略有体会。而在网络学习空间,这些音乐技能方面的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化数字化的虚拟技术手段来提高学习内容的科学性,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甚至可以用数字技术的视听音像转换功能,以动画来模拟音乐技能的学习。人体生理上各相应部位的动作细节,通过数字技术使演奏机理、动作要求,变为明确和具体形象的可操作的视觉形象来诠释。从而将抽象的“感觉教学”转换成“视觉形象”的“学什么”的教学动态过程。

(二)采用“普及学习和精英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钢琴集体课中学生学习的形态绝对不同于传统的在琴房的钢琴学习。传统的钢琴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与表现能力。钢琴集体课学习的基本目的是学习钢琴弹奏,加上即兴伴奏、和声编配、视唱、练耳、乐理、简易作曲等教学内容的音乐基础课程。至今在高等音乐教育中,钢琴课与钢琴集体课仍并行设置,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其间教授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均会彰显区别。在钢琴集体课,学生不仅学会钢琴演奏,更重要的是通过钢琴学习,了解懂得更多的音乐知识。在学习钢琴弹奏过程中,不仅学会独奏,还有合奏、伴奏、齐奏,还要学会与人合作。所以学生呈现出混合学习形态。在“互联网+”背景下,也存在混合式学习的方式和混合学生学习形态。在教学中体现“互联网+”的创新特色,就是既要照顾好一般钢琴学习者的学习,更要兼顾高水平的钢琴学习者。相对学生怎么学,就有教师怎么教的问题。例如学习肖邦的《前奏曲》,不可避免地会有怎么使用“自由节奏”的教学。学习者使用自由节奏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学习者只是参考钢琴家演奏的视频,原样模仿他们的处理,并不能演奏出真正的具有典型浪漫主义风格的音乐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听鲁宾斯坦的录音,细致引领学生体会:发现每个乐汇的处理,都是在自由节奏的思维中进行的演奏。每一次音色的变化都非直接脱口而出,琴声经过酝酿从心里发出,好像不断变化的色彩,这是典型的自由节奏。一个简单的连线呼吸,一个手臂力量动作后的停顿,都是自由节奏表现的方式。这些细致的处理让音乐旋律会呼吸有思想内涵有音乐生命。有着诗一样旋律的肖邦钢琴曲,时而如泣如歌,时而飞溅轻巧,时而雄厚悲壮,时而气昂昂雄赳赳,此乃肖邦旋律的气势。上述是教师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媒体音像资料,配合教师钢琴艺术行为对演奏肖邦作品时的节奏、张弛度变化的描述与展现,以教会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弹奏自由节拍的方法。教师可以将自己最满意的精彩的教学,进行课堂教学数据采集,上传至“可深度参与的专业成长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随时可见可仿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精英教学的精华。

(三)“自由灵活多样的学习空间”教学模式解决“在哪儿学”的问题

钢琴集体课一般都在装有多媒体设施的钢琴集体课教室上。以“注重以音阶的键盘和声教学”为例。教学可以以激发学生的和声及多声部创作为重要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先完成一个基本的功能性和声连接的指法练习,后在不同的调上进行连接练习,练习一般采用按升降号叠加的转调方式。比如:C大调-G大调-D大调-A大调……,这样学生可以很快地熟悉在基本调式上的柱式和弦音型连接指法。随后,根据教材上给出某一段可以运用该和声连接基本旋律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首先以教师弹奏该段主题,学生弹和声连接。经过熟悉后教师可进行两种方式展开练习:一是教师继续演奏主题,让学生改编伴奏的织体;二是由某一位学生来演奏主题,其他学生演奏伴奏和声连接。进行这两种展开练习时,教师利用数码钢琴的特殊性,让学生自行选择非钢琴的音色来演奏伴奏和声连接。此时学生可能运用数码钢琴模拟出弦乐、管乐等等各种不同的音色,与钢琴音色的主题进行配合。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学生的想象力会不断迸发,课堂教学将达到“以激发学生的和声及多声部创作”教学目的。在“互联网+”背景下,除了发扬钢琴集体课在教室上的优势以外,还可以辅助以其他教学形态,朝向多维度教学方向展开。教师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会更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载体向学生提供了一个极为自由灵活多样的学习空间,通过视频、图像、动画、音乐等技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这种教学形式更加新颖多样,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钢琴教育者无暇应接。从数码钢琴的诞生到智能钢琴,甚至到“克洛斯威钢琴侠(内置远程教学功能,自带的纠错功能)”“作曲大师”等。钢琴集体课教师的教学既受到挑战,也存在永远的不可替代。网络技术呈现的丰富多样的教学形态,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师生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随时随地,随教随学”。在“互联网+”时代,钢琴集体课教师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新知识,教师成为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主要媒介。只有这样,“互联网+”背景下的钢琴集体课教学才会是有生机、有活力、有效率的教学模式。

采用上述三种教学模式,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非截然分开,教学中可以灵活贯通综合运用。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建立在学习、借鉴、引进、消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技术基础上。美国“国家教育技術计划(NETP)”是美国运用技术发展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它为美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确定了总方向。2015年12月,美国教育部发布“NETP2016”,提出要从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价和基础设施五个方面通过技术重塑教育,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拥有个性化成长和成才的机会。笔者在美国西俄勒冈大学访学期间,身临该校钢琴集体课教学课堂,目睹教授们教学风采;有时在课堂还受教授即时邀请,和师生同奏。开放、自由、灵活、专业的美国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给笔者“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提供多种思路。美国钢琴集体课教学目的明确,但教授们仅用教材作为参考,自己选择教学内容。尽管教授钢琴技能,但教授强调很多问题学生不用占用课堂宝贵时间,可以和教授网上沟通。音乐教材上的所有练习问题,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配光盘,而是有专门的根据教师学生不同要求,提供的不同的网址,师生必须输入个人准确的信息,方能进入学习空间。凡此种种值得借鉴。本文以钢琴集体课为例,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创新,旨在对提升中华民族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等音乐教育的责任和担当。钢琴集体课教学可以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既尊重钢琴不可替代的雅致,又充分学习和发挥现代科技优势,以推动教育信息化为常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原创性、引领性人才做贡献。

作者简介:

李晶: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钢琴教育教学研究(1637579749@qq.com)。

作者:李晶

上一篇:数学教师个性化教学论文下一篇:信息生态学网络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