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分析论文

2022-04-17

摘要:文章从商业银行教学和业务经营角度,探讨商业银行教学与商业银行业务实践之间存在的距离,研究商业银行实验教学对弥补学生实践不足的作用,探索实验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财政与金融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政与金融分析论文 篇1:

金融危机诱因的系统分析

[摘 要]自科学的数量分析方法问世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却因急于求成而偏离了根本。本文以金融危机为背景管中窥豹,从模型复杂性,模型自身构造,解决方法及人为因素等方面从方法论角度分析造成金融危机的根源。结合金融危机现实,提出通过采用金融系统工程,多角度多因素考察,结合实际情况完善金融体系。

[关键词]金融危机 系统分析方法 金融系统工程

一、引言

自“次贷危机”爆发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主权债务危机成为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与此同时,对经济危机根源的分析甚嚣尘上,希冀追本溯源有助于采取经济政策改善当前状况。早期学者主要关注“次贷危机”诱因,着重阐述资产证券化产品结构设计及定价局限,当市场流动性紧缩时本无必然联系的贷款资产间关系变化导致资产缩水,或从公司金融角度强调资本结构对公司财务至关重要。后期则多关注主权债务危机,强调因宏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间非对称致使经济危机深化。对经济危机诱因的众多分析都着眼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或金融工具使用,而忽略长期以来金融体系构建中的潜在危机——金融分析方法的使用。诚然,就“次贷危机”本身源于对金融衍生工具复杂使用而产生的放大效应。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摩根大通(JP Morgan)为埃克森石油提供贷款服务而创新信用违约互换,此后资产证券化被金融机构广泛采用以转移风险,将次级抵押物收集重新打包为债券然后正常出售,再通过金融全球化将违约风险进一步扩大至全世界;主权债务危机也是由希腊政府为加入欧元区与高盛签订主权债务兑换欧元的对冲协议产生,但追其根本对金融分析方法的探讨则不得不为。因而本文从方法论角度解析金融危机爆发诱因,提出采取金融系统工程全面构造金融体系冲进金融稳定发展。

二、数量分析与金融体系的特征悖论

数量分析在金融领域应用源于莫迪格里亚尼(F. Modigliani)和米勒(M. Miller)在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价值关系时提出的“无套利”分析,20世纪90年代初更出现大量使用数值计算和仿真技术的新兴学科——金融工程。数量分析已成为当今金融分析主流工具,因而对金融危机诱因的分析不应局限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还应关注分析方法的使用。

1.模型单一性与金融系统复杂性

使用数量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时通常假设所解决问题遵循简单而易于计算的线性模型,但线性模型只是特例,多数关联机制都是建立在复杂,非线性,动态且自适应系统之上。现实的系统状态可能为稳态,周期往复性稳态,在预定边界内混乱等多种状态,即使借助计算机超级运算能力且忽略系统内生性,也不能简单假设社会系统为线性模型。

在越演越烈的经营竞争下,金融机构本身已演变成复杂系统(详见图1),主要表现在:反复包装直到贷款风险看似逐渐消失的复杂金融衍生品;银行内部大股东之间或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过度竞争产生“竖井心理”,导致银行整体效率低下;混业经营后,各大集团公司集保险、银行、证券及投资咨询等业务于一身,经营风险交织使复杂性扩展。金融机构不会自露资产证券化的隐藏风险,直至累计风险爆发迫使外部环境变化,如金融危机爆发导致风险暴露从而带来金融监管加强。在金融机构采取分业经营同时金融监管模式变化为对银行、证券、衍生工具和政府资助抵押贷款分别进行监督。但消极执行的多头监管仅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金融机构间交易往来也使得对产业的监察极度困难。在如此复杂的机构系统中使用单纯数量模型构造金融衍生工具其复杂性根本无可预知与掌控。

图1 金融机构的复杂系统

2.模型演进渐进性与金融系统跳跃性

自然系统进化是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始于分散部分聚集,直至无法继续扩张经分裂为独立小单元,经历无序状态后小单元再次聚合向更高阶段进化,因而进化状况总在集中与分散,整合与分化,全部与局部各状态间不断交替。每次进化都可视为定期重整增加复杂性的过程。进化中必然存在的混乱状态,即是数量模拟无法预计的不连续状态。不论企业还是社会系统均遵循跃进与突变性发展,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制度变革带来经济系统突变因而存在进化过程中的混乱状态。尽管可通过信息技术掌控同时存在的各种状态,但复杂社会系统的具体变迁时刻却无法准确判定,监管与规制更成为经济系统变迁中的不确定因素。由美国银行业发展前后经历了混业经营的盲目扩张,而导致大萧条从而立法限制需分业经营,而后美国银行业成功游说议会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开始混业经营,但银行迅速膨胀促使政府面临超大型金融企业监管压力,次贷危机爆发成为金融系统发展过程中的突变因素,也由此证明自我约束或严苛政府调控达到金融机构稳定都无法奏效,因而亟待新监管模式维系下一个平衡状态。

3.模型抽象性与金融系统整体性

信息技术被有效利用构造数量模型进行社会系统模拟,然而模型多被视为问题解决而非单纯解决方法。建模者就仿若皮格马利翁(Pygmalion),在计算机辅助下竭尽所能将模型变成现实。或许计算机能掌控大规模数据的能力混乱了人们思维,认为其同样拥有模拟复杂社会系统的能力。从金融衍生工具可见,模型为建模者带来乐趣,同时也为解决现实问题的人带来噩梦,信用违约互换为金融机构解决风险也为日后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小概率而重大影响力事件——房地产价格下跌成为次贷危机导火线,一直固守的宏观经济模型和有效市场假设过于简化,系统风险简单拆分为数理模型后被严重低估,而人为因素及政府规制成为模型中最无法控制的变量。金融模型的缺陷长久以来被忽略,金融系统对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缺乏关注才是金融危机根源,缺少整体思辨终究会产生灾难性后果。

4.模型解决方法的惟一性与金融系统的非惟一性

只有在科学研究或教学中才得到正确合理结论或惟一解决方案,而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特别是社会科学问题,解决方法却并不具惟一性,很可能需在众多已发觉的答案中挑选并决策。哈丁在《公地悲剧》中曾指出,技术并非万能。除了非技术性解决方法,行动过程在现实中也许更为实用,且科学领域中的解决方法都是完美条件下的产物,现实并不能达到,因而模型求解或许还不如基本解决方法奏效。在面临严重经济危机时,各国都在经历不同程度的不稳定及无序发展阶段(如恶性通货膨胀或主权债务危机),数量模型都无法准确模拟经济走出低谷再次进入稳态需经历多次失败及多长时间,而世界各国为达到稳态所应采取的经济举措也并非如出一辙。

5.人为因素造成的不稳定性

传统经济学建立在“经纪人”假设之上,但在涉及众多相关利益的系统中,无论是个人或集体看似理性的设想与实践都大相径庭。人们在做决策时,情绪、情感、直觉,乃至经验都可能成为依据而并非传统经济学所追捧的成本——收益分析。金融市场上亦不难发现羊群效应和群体思维,个人选择经常受预期形成方式的影响。作为金融机构的模型分析师要独立于金融系统,客观而没有偏颇在实际中很难成立。吉莲·邰蒂引用社会“沉默”,形容金融分析师在建模中忽略的人为因素。纳西姆·塔勒布在他的著作《黑天鹅》(2007)中重申了人们没有充分考虑极少发生但影响深远事件的可能性,证明人们关于未来的预期是错误的。其次,则需归咎于过度自信或盲目乐观。过度自信使得银行家及金融分析师为追逐利益规避风险反复包装次级抵押贷款,并自欺欺人的认为这一切风险都将因为包装而烟消云散。

6.金融系统数据的匮乏与不可测性

数理统计分析需大量数据支持,但现实系统充满了无法量化与数据匮乏。在建立模型预测未来数据时,通常做法是将过去数据纳入模型进行分析,但新创造的衍生工具却没有相应的历史数据。金融机构最大化自身利益建立模型包装风险时,忽略了其固有的不可预测性。然而,“第一步,衡量一切可以轻易衡量的东西,就现状来说可以办到;第二步,忽略不能测量的或者赋予任意值,是臆造且具误导性;第三步,假定我们不能测量的部分不重要,是盲目的;第四步,认定不能测量的部分不存在,是自取灭亡。”与一般模型将标准公司贷款风险数据纳入不同,对不确定性极强的匿名抵押贷款池所具有的违约风险根本无法控制。信用市场上模型价值的严重变形最终导致对贷款束所具有的违约风险真实程度的错误估计。

7.时空间贴现造成的差异性

时间与空间差异常会使得各参与系统中的因素存在差异,但在数量分析模型中,为模型自身的协整,我们通常假设差异为零。现实中,人们普遍具有短视性,我们习惯只关注眼前事物而忽视未来变化,对待气候变化态度即是如此。科学家在研究气候问题时不仅会关注短期气候变化也重视长期问题,不论是厄尔里诺现象抑或几百年后喜马拉雅山冰川融化,但相较于个人却不甚关心2050年气温是否上升。尽管世界各国均意识到环境变化会在将来带来巨大灾难,但各国出于自身短期利益真正行动起来却阻碍重重。由于当前缺乏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自觉行动,远期潜在灾难可能就无法避免,因此短视行为产生。

对银行本身,经营者奖金来源于过去贷款产生收益,这种制度使得经营者盲目扩大信用卡发放以此保证个人收益。盲目扩大贷款成就了短视银行家门日渐膨胀的荷包也成就了按揭买房的贷款者,直到泡沫破灭,才确认短视带来的灾难。同样,国家每年增加的财政赤字,以及为了填补赤字每年增多的主权债务,也只有在最终爆发是才意识到危机。

三、金融系统工程在金融机构中的应用

金融衍生工具的幻灭更加提醒需多角度观察构造整体分析。钱学森教授曾在20世纪80年代初将应用于航天系统的控制论引入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中,从复杂巨系统出发论述社会系统构成与复杂性。任何社会都存在三个侧面的社会形态,包括经济社会形态,政治社会形态和意识社会形态,相对于三种社会形态必然需要三种相应文明建设承担社会发展脚步,分别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三驾马车”共同拉动下促进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金融危机过后,我国学者进一步意识到金融工程过分关注微观领域中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的局部均衡,因而提出金融系统工程这一概念,通过金融学、信息学、工程学的交叉,集合数理分析、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及系统工程等各分析方法,对金融系统进行综合研究。

从技术角度而言,“次贷”危机源于过分依赖数理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分析方法,数理分析只能作为探寻真理的工具,最多只是管中窥豹,不可以偏概全。因而日后金融分析过程中,除使用数理工具外,亦可引入其他分析方法,如行为分析。从组织角度,美国政府最初认为贝尔斯登影响太大而不能倒闭,但几个月后对待雷曼兄弟态度却截然不同。自由的经济市场上,并不存在“大而不能倒”,任何企业都有失败可能,因而在市场失灵政府需出面解决问题时,需审慎定义干预的规则及规则连续性。从个体角度而言,正是私人银行、投行、对冲基金甚至是评级机构在各自利益面前放弃自身应秉承的正直行为而肆意将风险低估。当前,各国经营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经历混业经营跨入分业经营时代而后再次被金融危机否定后的金融系统该如何重构自身体系,应不仅从技术角度采用模型分散风险最大化金融机构自身利益,更需从产业结构出发考察金融产业领域及从产业组织考察单个金融机构自身问题,也即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数量研究又注重实际经济与社会价值,兼顾金融机构个体又注重完整的金融体系。因而借鉴复杂巨系统构造社会系统工程,重构金融行业系统发展模式,真正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金融系统工程取代流行的数理模型分析方法。通过集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市场环境与金融机构乃至投资个人为一体的金融系统工程构造金融体系,将是在强调金融业自身经济发展同时兼顾人本文明与环境发展,在金融行业各组织进行混业经营同时加强各自主业建设,在融合民生发展前提下积极促进低碳保险、低碳信贷及低碳证券的发展,通过外部力量促使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改变。

参考文献:

[1] 黄小军,陆晓明,吴晓晖.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2008,(5)

[2] Anil Kashyap. The 2007-8 Financial Crisis: Lessons from Corporate Fin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0(05):303-305

[3] Harold A. Linstone. A 21st century crisis: Relearning some systems lessons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9,11

[4] 李永亮.希腊债务危机及其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冲击[J].商业研究,2010(12)

[5] Ariely Dan. Predictably Irrational[N],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2009

[6] W. J.Nuttall, M. Holweg, M.E.Leybovich. Too Big to Fail: Investment and Nationalization Lessons from British Industrial Policy [J].Working paper, 2009

[7] Laeven Luc and Fabian Valencia. Systemic Banking Crises: A New Database[J]. IMF Working Paper 2008(08)224(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8] Nassim Nicholas Taleb. The Black Swan-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M].Random House, 2007,04

[9] Charles Handy. The Empty Raincoat[M]. Random House, 1995

[10] 汪寿阳,张维,刘星等.金融危机下金融系统工程研究的一些进展[J].系统工程学报,2009(05)

[11] 王栓红,汪寿阳.金融系统工程的一个案例:证券投资基金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8:98-106

作者:何广延 李锦霖

财政与金融分析论文 篇2:

商业银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文章从商业银行教学和业务经营角度,探讨商业银行教学与商业银行业务实践之间存在的距离,研究商业银行实验教学对弥补学生实践不足的作用,探索实验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商业银行 教学改革 银行业务 实验教学

一、商业银行的发展现实对大学实验教学提出了要求

1.商业银行课程的教学内容抽象。(1)商业银行表内、表外业务抽象,且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不易理解。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学生而言,商业银行的教学内容抽象,不易于理解。譬如,巴塞尔协议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内容,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如何理解风险权重、正确计算表内特别是表外风险资产方面很难理解,不能正确资本充足率;对与商业银行表内业务都没有完全理解的学生,就更难理解商业银行的各项表外业务。表内表外业务还涉及到转换问题,在特定的情况下,表内业务可以转换到表外业务,反之亦然。(2)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品种繁多。随着金融深化发展,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领域,都不断有新产品推出。存贷款业务是最基本的银行业务,但是即使是与金融业务接触较多的人,可能对存款的产品、贷款抵押品、质押品都不甚了解,导致在金融实践中不能充分利用金融产品为经济生活服务,更何况是缺乏工作经验的大学学生。对传统的业务理解都不深入,那么,就更难于理解远期交易、互换业务等金融衍生业务。学生普遍缺乏实践基础,如果仅仅依靠课堂传授理论,学生难于理解,而且容易混淆,对学生而言,掌握难度大,这样学习的理论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商业银行操作性强、分析工具复杂化。教有所用、学以致用是商业银行教学应有的境界。商业银行的理论应寓于各项具体的业务中,深入实际,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是深入金融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途径。金融理论是经过数百年无数人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只有与实践密切结合,才能深入理解,进而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开拓国际视野,开阔思路。

3.建立实习基地不能弥补学生实践性不足的缺失。由于大部分大学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与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接触也非常有限,这使得学生在学习金融课程方面显得“根基”有限,学习效果往往不甚理想。虽然可以与金融机构建立关系,设立实习基地,但是,作用极为有限,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金融机构毕竟是企业,“一个萝卜一个坑”,各有各的职责;二是银行业的关键岗位涉及机密,是不能轻易让实习学生接触的。部分单位在安排实习生的时候,只是让实习的大学生记手工账,对实习时间有限的学生而言,并没有起到预计的实习效果;三是金融部门以营业为主,接待能力很有限,难以接待大批的学生来实习。基于以上考虑,商业银行实验教学是弥补学生实践的重要教学方法。

二、商业银行实验教学课程具有积极的作用

1.商业银行实验教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模拟实践机会。商业银行课程的特点是理论系统、涉及面广、知识要点多、概念抽象、实践性强。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模拟场景训练,内容抽象,学生学习知识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深刻,应用金融基本分析工具的能力不足,锻炼机会不够,掌握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更是难上加难。

金融专业学生很难有机会操作银行系统,除了学校提供的机会外,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极为有限。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即使在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也极为有限,基于商业银行的操作系统的严密性,各个操作都含了相应级别的授权,作为实习的学生,一般没有权限进行实际操作,商业银行也为了严格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等原因,不允许实习学生进行操作。即使对于正式招收的刚毕业的学生,也是最多安排一个授权级别较低的岗位,对学生来说,难以学习到全面的知识。为此,在学校学习期间,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的机会尤为重要,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对促进学生深刻领悟商业银行知识、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共同重视。学校管理层增加软件硬件的配备,加强实验教学设施建设,尽量能做到上课学生一人一台电脑,方便学生操作;教师多从知识、经验、阅历出发,应用先进的设备,为学生提供模拟演练的机会,促使学生对理论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2.商业银行实验教学课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金融业全面开放后对金融学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后,我国金融业进入世界经济大舞台,世界金融经济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更为宽泛深远。外资银行金融产品种类丰富、技术含量较高,发展成熟,我国国内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服务、收入结构呈现同质化特征,缺乏核心品牌,对客户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缺乏深入研究,同质竞争现象严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的发展变化给我国金融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总体要求,金融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掌握现代金融知识、有一定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金融分析工具、具有较强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取得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自学是难以取得的,金融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提供了学生成长的摇篮。

实验教学课程为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奠定了物质基础。实验教学课程通过在教学环节中进行模拟操作,使学生日后走上金融岗位具备更强的专业技能。商业银行实验教学通过将银行业务主要区分为个人业务、公司业务、外汇业务、资金管理、代客理财等,为学生提供操作银行业务的平台,并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结合大学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业务实践中领悟、学习、体会、操作、总结、提高,为金融专业学生、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在学校期间甚至是在工作之后都难得接触到的操作商业银行业务、接触金融分析工具的机会,促进学生掌握重要的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法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思想集中,思维活跃。实验教学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动手进行操作实验,学生参与感强,思维高度活跃,促进学生课前课后收集相关信息,复习理论内容,整理学习的思路和探索解决方案,带着思想、思考、思路来上实验课,做到课前预习,上课积极认真学习、思考、操作、演练,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并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而借助软件系统,提高了反馈的速度,教师能够很快获知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师生互动效果增强。

4.实验教学法有效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深层次理解。金融业是一个知识、技术、资本密集的行业,学生所能做的是在知识和技术上的不断积累,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商业银行的知识点多面广,仅仅从书面上获取的知识,专业水平提升高度有限,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技能更是无源之水。通过开设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磨炼,利用理论引领实践。

三、商业银行实验教学改革途径探索

1.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促进商业银行教学内容扎根于金融现实。实验教学促使教师不断改革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可操作性、实用性,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通过改革课程模式,不断强化知识的应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时数,突出金融分析工具等金融专业应用技能的训练与培养,使学生通过“行其然”进一步“知其然”,“知”与“行”相互促进,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实验教学促使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不断改革:(1)教材章节设计上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内容丰富翔实,弥补书面教材的缺失,进一步丰富金融学专业知识,提高金融学学生的专业修养;(2)注重实践、突出应用,注重和强调能力培养,能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重视金融理论的阐述,同时密切结合国际国内金融有关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金融实践中学习金融知识,对公司业务、国际业务、个人业务、信用卡、住房贷款、消费贷款、装修贷款、教育贷款等有具体的了解;(3)增加英语原版内容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学习增加对国际金融的认知和国际金融工具的运用,能够更加快捷地获取国际金融动态信息;(4)补充定量分析内容,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增加实战性,模拟现实金融环境,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增强参与热情,改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掌握金融理论的同时,增强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类金融问题的定量分析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5)增加思考题,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理论进行思考,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结合各国经济金融实践进行学习、查阅资料、思考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金融学知识的专业修养。

2.通过模拟操作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操作性强,仅仅依靠书本知识,学生很容易陷入云里雾里,难以把握关键点,难以深入了解。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操作,增强商业银行业务及知识的感悟。实验教学围绕业务操作的重点展开,学生需要提前作好实验课程的准备工作,在实验课才能顺利进行上机操作。

通过模拟操作,不仅可以对金融领域的问题进行表面分析,还可以进行深层次分析,不仅能够分析显性问题,还能够分析潜在的隐性问题,能够透过业务表面现象深入分析金融领域的本质问题,显示了实验教学极强的灵活性、实用性和生命力。

信用证是商业银行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模拟操作,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认识信用证开证行、议付行、通知行之间的关系,结合贸易合同开立信用证、正确审核信用证,熟悉信用证的操作过程,进一步了解信用证与贸易合同的关系,了解信用证相关的单据,认识信用证单证一致、单单一致的特点,了解信用证的审证、修改函、改证等内容。在国际汇兑业务方面,通过模拟现实环境和模拟账户,进行国际汇款,掌握电汇(T/T)、信汇(M/T)、票汇(D/D)业务的具体操作,加深对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了解深度。

外汇买卖、结汇售汇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的难点和重点,学生通过模拟企业环境,为商业银行客户办理外汇买卖业务、贸易项下及资本项下的结汇售汇业务,深入了解企业与银行的业务往来,了解相应的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及其运用,锁定资金成本、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对国际汇率、利率有深刻了解,同时,通过办理结汇售汇,还可以与资金业务运作有机结合,增强了本外币资金的综合有效利用,能够提高资金利用率,防范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保函业务属于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学生对表外业务的理解缺乏实践基础,而表外业务在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是商业银行的发展重点,通过模拟操作演练,办理融资担保、融资租赁担保、透支担保、延期付款担保等融资性保函和投标担保、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进口付款担保等非融资性保函,有效增强学生对表外业务的认识,增强对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认识理解。

本外币资金业务运作是商业银行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通过实验教学的操作演练,学生获得了其他渠道难以获得的锻炼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学做合一,培养国际眼光,增进国际视野,也使金融学本科教育迈向国际化教育。商业银行资金计划与调度需要对银行经营的各个方面进行准确的把握和深入细致的了解,并对未来本外币资金的流动作出准确的预测,在满足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有效运用产品组合,使商业银行资金的收益最大化。资金的管理及运作的基础是编制资金头寸表,预测银行自营和客户资金进出情况编制资金计划表,根据客户结汇售汇情况和银行外汇头寸安排,进行外汇买卖和同业拆借业务,结合国际市场的汇率利率,分析汇率走势,控制汇率风险,确定合理的外汇敞口,有效控制汇率风险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训练场地,通过银行的各项报表、数据、客户的资金运作规律,有效模拟银行业务经营环境,学生作为资金调度人员,进行资金的买卖、调度,资金余缺可以在同业之间拆借和国际金融市场进行调剂,进一步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运做规律,确保银行资金的流动性需要,同时又使银行的资金头寸控制在合理范围,充分实现银行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有机统一,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业务,通过参与课堂的实验过程感悟知识的价值,极大地开拓了学生思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为进一步展示学生的创意、实践学生的想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学生提交之后,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系统查看学生资金运用的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多途径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减少教师单向灌输,增强师生双向交流。

3.通过训练学生增强金融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生模拟操作银行业务的基础上,金融实验教学可以结合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具体发展,布置思考题、练习题,运用课堂的训练带动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训练。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课余时间还具有一定的惰性,还是需要教师合理地布置一定的思考题、练习题,鞭策学生不断思考有关的专业课程内容。这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上课时间非常有限,一学期下来,一般专业课只有60节左右的课时,仅仅依靠如此有限的课堂时间,是不能学号一门课程的;二是缺乏思考题、练习题,仅仅布置软性作业,那么,学生各项活动很多,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表明,学生不够重视软性作业,往往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查阅资料,更不用说进行有关的问题思考。为此,需要给学生一定的压力,督促学生加强学习和思考,而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能够促进学生活学活用。这有助于学生毕业后用金融知识为金融机构、一般企业、个人生活服务,提高应用金融服务的能力,能够通过金融服务有效改善企业、个人的筹集资金能力,提高规避风险能力,提升综合管理的能力。

[基金项目:2009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B2044。]

参考文献:

1.魏革军.访东北财经大学教授林继肯——教有所用是金融教学生涯的最大快乐[EB/OL].http://www.cnfinance.cn/magzi/

2009-11/16-3566.html.

2.邢天才,刘丽巍.金融学科建设中的实验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09(1)

3.刘晓星.关于金融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探讨[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4.刘毅,严家建.金融学教育的国际化尝试———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高级金融教学实验项目[J].中国大学教学,2003(1)

5.冷丽莲,陈晶.关于《国际金融实务》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7(4)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责编:贾伟)

作者:吴丽霞

财政与金融分析论文 篇3:

与“钱”打交道不容易

金融学专业,那可是热门中的热门。都说金融前景好,但因此就挤破脑袋往里挤,就有点不理智了,不妨先来看一下,金融专业是做什么的?就业领域有哪些?立志金融行业的同学们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来增加竞争力呢?

金融专业到底做什么

提起金融,人们常会将它与经济、货币和银行联系在一起。实际上,金融的内涵非常广泛,涉及到银行、保险、证券市场、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广义的金融,包括与货币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金融。说句题外话,无论是否选择这个专业,懂点金融知识也是有必要的。

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搞不清金融学和经济学有什么区别。可以这样理解,经济学比较宏观,它包括金融、国际贸易、财政、税收、保险、会计、统计等相关学科;相对而言金融学比较微观,专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和运作,例如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与外汇的买卖,股票、债券、基金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和国际货币结算等。应该说,金融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学科分支,也可以说,金融学要比经济学更实用些。

学金融可不是容易的事

本科阶段金融学的主体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财政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经营学、投资银行学、国际贸易、保险学、证券投资学、金融衍生工具、金融经济学、现代货币理论、国际货币制度概论、证券投资学、国际贸易实务等。

学习金融学的同学们在本科阶段除了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接受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比如分析、预测股票和外汇价格的变动,掌握时机买卖证券赚取利润的技巧等。金融学专业一般学制为四年,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学习金融学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经济学和数学。经济学为金融分析提供了最为基本的思考模式,数学则为金融分析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工具。比如说,经济学中有关人是理性的基本假设决定了金融分析是以主体利益或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而数学中的概率统计理论则为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提供了很好的刻画工具。因此,学好西方经济学和高等数学(至少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是学好甚至用好金融学知识的基础所在。

如果单从纯粹的文理分科来说,大部分与金融投资有关的专业都应列入文科(财经类专业)。在很多高校里,其他财经专业的数学课程开设的是相对简单的经济数学,而金融类专业开设的则是高等数学。金融学对数学的要求可真不低,报考的时候就要了解这一点。

另外,毕业生进入证券投资、证券及保险相关工作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因此,良好的英语、数学基础以及计算机应用技能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对数字比较敏感,同时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更适合选择金融专业。需要提醒的是,从事金融工作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承担投资风险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

就业前景那是没说的

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金融学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到75%,是毕业三年内就业最稳定的行业之一,也是大学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最高的行业。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银行及金融系统。除了商业银行、股份制商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以外,还有几大主要去向:

中山广场是大连市的金融中心

一、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些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其局限在于,要进入这几个行业主管部门难度较大,本科生想进入很难。

二、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这样的公司赚钱相对较易,短期回报较高,如果想在专业方面有所发展,有所建树,这一行业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该行业对学历的要求一般要达到硕士学历,相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要求更高。

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等。如果有在银行、证券的从业经历,进入到金融租赁、担保行业中应该更有作为。

四、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精算是非常吃香的。

五、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

六、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等。在上市公司证券部工作也是不错的,但它对财务、产业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七、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等。

想找一份好工作还需努力

中国加入WTO后,所有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都面临着外国巨型银行、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巨大挑战。这就加大了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加大了对高层次金融人才的需求,它给予了金融专业强大的发展动力。

就业机会增多并不意味着是对所有毕业生而言,大部分机会更多的赋予了高层次的金融人才。懂外语,有丰富的金融经验的人才,特别是真正懂得国际金融和现代投资知识的高端人才尤其走俏。

事实上,由于连续多年考生对金融学的趋之若鹜,以及金融行业对金融本科生实用性的质疑,使得业内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已经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尤其表现在对本科生的需求上。

如果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尽量多掌握一些专业相关技能。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

金融专业分数高

目前我国开设金融学专业的院校共有300多所,专业设置总体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专门的财经院校,如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另一种是综合性大学里经济学院或金融学院下设的金融学专业,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等。另外,一些师范类院校也开设了金融专业,如华东师范大学的世界经济博士点在国内最早培养国际金融方向的博士生。

开设金融类专业的院校尽管在办学层次、培养水平、专业特色、录取批次之间都有差别,但从历年报考的情况来看,金融类专业录取分数一直是居高不下。好的专业院校大都集中在二本以上,名校的金融专业尤其难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吸引了许多“状元”

部分开设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辽宁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清华大学、苏州大学、中山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

金融学重点学科分布:

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找准目标挑学校

除了院校层次和分数以外,在报考时院校的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也是不可忽视的。不同的院校,在专业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设置上,或多或少会带有自身的特点。

北京大学作为数一数二的名牌大学,金融专业非常优秀,经济学院和光华管理学院都有金融专业。

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专业是全校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就业方面的传统强校,学校非常注意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就业去向多为外资企业。

武汉大学的金融毕业生在申请出国深造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但由于地域所在,前往招聘的国际知名企业偏少一些。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的学生也颇受用人单位欢迎,主要就业去向包括外资或中资金融企业等。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毕业生的就业率非常高,在95%以上。

作者:姜波

上一篇:干部选举研究论文下一篇:敦煌壁画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