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探究论文

2022-04-22

编者按: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主体已形成共识,但小微企业贷款难、商业银行难贷款仍是两难的现实问题,两者难以耦合的根本原因还是小微企业贷款风控难度大、经营成本高、管理效率低,而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将对这三个主要问题的解决产生颠覆性影响,为彻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技术可能性。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探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探究论文 篇1: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与创新

【摘要】为解决小企业的融资难以及商业银行对其信贷方面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家绿色低碳环保的主题思想,从多角度出发,采集数据信息,调查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融资的实际情况及政策导向,从而有针对性的论证思考,寻求基于风险控制条件下的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绿色信贷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 小企业 绿色信贷 风险分析

当前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促进小企业发展,对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面对小企业数量多、贡献大,融资难的状况,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势趋下,商业银行作为国家的主要金融机构,更应结合低碳的理念,致力于研究绿色信贷,合理的控制和利用风险,为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回报,达到银企双赢的目标。

此次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主要针对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绿色信贷的调查,用客观真实的数据,反映当前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政策导向,试图建立基于风险导向下的满足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银行绿色信贷风险评估体系,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更利于为小企业探究一条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融资之路,同时也为相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金融产品单一、信贷成本高,商业银行针对小企业的金融产品不能满足小企业的需求。通过调查了解当前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方式只限于房产、土地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存货抵押、担保公司担保、供应链融资(很少)等。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主要是针对“两高”行业的信贷紧缩以及低碳环保行业的信贷支持,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或项目的贷款融资,小企业或者个体户的节能减排需求关注度不够。多数银行不愿意进行小企业贷款业务,主要是因为小企业资本贮备不足,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本抵押;小企业的贷款信息不完善,信息披露失真现象较为严重,银行针对小企业的资信评价体系不完善,若想了解详细的小企业情况,需要加大审批的流程和时间,评估资料搜集困难,操作成本高,风险控制较难。

强化小企业绿色信贷的措施,加快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改革与创新,含有一下内容:

一、遵从国家政策,强力支持落实

贯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的,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精神,一是要加大融资支持。采取业务补助、增量业务奖励等措施,引导担保、金融和外贸综合服务等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鼓励大银行设立服务小微企业专营机构;推动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二是加大服务小微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方便企业获得政策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供更有效服务。商业银行作为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机构,应确保政策尽快落实,并适时提出进一步措施,加大对小企业绿色信贷比例,帮助小企业赢得“大未来”。

二、创新金融产品,设计风险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拓展业务种类。河北省商业银行应该考虑区域小企业特点及小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中的阶段,既要有基础信贷产品,如存单国债质押贷款、不动产抵押贷款、一般保证贷款等,又要重视低碳环保的高科技的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发展,适时适度的开展技术贷款,专利贷款,联合贷款、动产贷款等措施,应将绿色信贷与中间业务创新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创新绿色信贷衍生品,在授信业务开始前设计好风险控制的金融产品,既满足各类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又把握好风险控制的起点。

三、完善信用评价,做好贷前控制

首先建立并完善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商业银行应当根据小企业贷款的特点,除将客户资产状况、经营状况等信息作为小企业信用评价项目,并赋予一定权重外,还要将小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竞争力指标细化,给予权重,最后给出综合评价得分。突破传统的风险意识,重视小企业的创新与竞争力,评价其发展潜力,建立绿色环保评价指标,创立符合小企业性质的资信评价体系。

四、畅通信息沟通,注重过程控制

商业银行信贷人员在了解企业信息时尽量到小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评测,在了解小企业的基本情况、信用等级、所处行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主要产品、生产技术、销售渠道、供货商和客户等信息时,要多方位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侧重企业的税务报表、水表、电表以及抵押物等非财务信息进行收集。另外还应加强与环保部门、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非政府组织间的信息沟通,充分利用国家环保部与银监会两部门搭建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及时更新企业的相关信息,努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环保信息沟通机制,以利于贷款全过程的控制。

五、提升分析能力,把握风险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应与国际接轨,借鉴国外先进的金融发展知识和技术,积极引进国外信贷领域的先进人才,定期对信贷人员财务分析能力进行培训,提升企业评估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形成自我风险控制评估的人才集群,为信贷业务领域打造高水平的专业团队。同时改变商业银行过分重视审计报告的分析结果的现象,提升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加强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结合运用,不仅加强贷款前对企业的全面审核,更加要关注企业的资金流向和大额资金的使用情况,强化贷后管理内容和环节,从根源上控制不良资产的产生。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应在风险控制方面着力解决信贷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灵活应变能力,加强商业银行的资信评价体系,建立针对小企业的信贷评价体系,不依赖于审计报告的结果,信贷人员实地亲自进行审查和监督,提高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自觉性,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实现银企共赢,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书华,任丽霞.河北省小微企业银行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4(1):38-39.

[2]李悦.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J].金融财税.2013.(10):121-122.

[3]陈伟.论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J].财金之窗.2014.1:62-63.

作者简介:朱娜(1977-),女,汉族,河北唐山人,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管理。

作者:朱娜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探究论文 篇2:

网络小贷可以解开小微企业融资难死扣

编者按: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主体已形成共识,但小微企业贷款难、商业银行难贷款仍是两难的现实问题,两者难以耦合的根本原因还是小微企业贷款风控难度大、经营成本高、管理效率低,而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将对这三个主要问题的解决产生颠覆性影响,为彻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技术可能性。当然,要使之完全成为现实,还需要一定外部条件,加快推进金融制度创新、积极开发互联网金融平台、研究新环境下的风险管理等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网络小贷的涵义

无论是在何种经济体制下,融资活动都体现着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但不同的经济形态会催生不同的融资模式。在网络经济时代,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为融资活动提供技术可能性,同步创造着数字化的网络融资模式,立足于网络电子中介服务平台的企业与银行或者企业与其他第三方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网络融资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小微企业,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便被形象地描述为网络小贷。实际上网络小贷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的基本特征设置的小微贷款的整个流程。目前小微企业资金周转的市场需求和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的成熟为网络小贷的发展奠定基础,而社会上出现的P2P、B2C、C2C、B2B、020、直销银行等典型融资模式都是互联网技术在小贷业务中运用的典型形式。2015年1月18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试营业开启了完全以网络银行为特征网络小贷业务。纵观网络小贷的演变与发展轨迹,饱受社会争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肯定论。肯定论认为,由于以信息集合及处理能力为基础的融资、信息分解及风险监管功能的正常运转使得互联网金融得到发展空间。从帕累托分布的“需求曲线”理论看,互联网金融正是以其普惠性,积极挖掘“长尾市场”中的小微企业的潜力,并以极强的技术渗透力成为小微企业融资新渠道。目前,依托互联网来实现资金融通的方式无论是采用直接方式还是间接方式,成功的网络小贷为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了可参考蓝本,同时也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与服务形式形成巨大的挑战,网络小贷添补了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空缺,倒逼商业银行引进网络技术,尽可能地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贵问题。

否定论。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但互联网本身不具有识别信息真伪能力,各种格式、口径和制式数据信息经过收集整理后并未进入信息筛选和配置环节而是直接进入数据分析阶段,部分数据因为显示性差异并不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超速发展,而监管机构立法相对缓慢,监管方式和手段还比较落后,法律监管缺失,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同时,其服务模式也隐藏着各类潜在的风险。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看,网络小贷风险并不会偏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传统风险范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网络小贷做为一种新的模式和工具的创新存在的问题很多,风险隐患巨大,很难取得小微企业的信任,网络小贷的客户粘稠度与忠诚度并不高,考虑到借贷成本,客户对其并不会保持长期的良好合作态度。网络小贷只能作为传统银行小微贷款的一种补充手段。从各家银行推出的网络贷款来分析,主要仍依赖于传统的银行管理模式来管理,是传统银行业务的网络化而已,对商业银行引用互联网技术能根本上解决小微贷款难与贵的问题持怀疑态度。

条件论。从网络经济发展的脉络看,互联网涉透到金融各个环节已是大势不可逆转,但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技术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才刚刚起步。因为外部条件还不能支撑商业银行完全通过网络实现小微企业贷款的全面管理,只有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小微企业金融消费习惯进一步改善,信贷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好转,商业银行才能通过网络将金融生态边界大大拓宽,将长期徘徊在传统信贷边缘的小微企业融入互联网金融市场中,实现低成本服务覆盖并使服务订单化、信贷规模化,所以大规模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是网络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成为现实的必要条件。

本文从制约商业银行多年来难以有效地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三大主要障碍入手,探究网络小贷契合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点解困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可能性。首先,从技术上来讲,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一定程度上铲除了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主要障碍,而且这一最关键步骤已经得到了历史性突破。其次,完全通过网络小贷解困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各方面改革,积极创造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再者,网络小贷尚且存在风险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但互联网金融也提供了新的风险识别方法;同传统商业银行无法逾越支持小微贷款的门槛相比,存在的问题属非本质性,况且随着大数据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都可以借助技术工具处理。

小微企业传统融资的障碍

就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而言,除了法律层面、政策层面的宏观制度保障,其经营发展战略存在专门针对客户配置的营销服务指引,同时具有相当规模的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刺激商业银行不断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理论上,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贷款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现实中,小微企业贷款难、商业银行难贷款的困局始终未得到解决;究其根源,在现有的经济金融体制下,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信息传递机制缺失,导致小微企业传统融资的经营成本高、风控难度大、管理效率低,而这又与商业银行的根本属性相对立,在互联网技术引入商业银行之前,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直停滞不前。

经营成本高。根据成本—收益理论,现代商业银行是以获得利润为经营目标具有综合功能的金融区域,获利的本质决定其对经营成本的关注度以及信贷活动中的思维、行为和态度。根据美国会计学会所属成本概念与成本解释,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信贷的成本就是为获得贷款收益而付出的现在的与预期的代价。小微企业自身固有的缺陷与融资需求特点决定,与大中型企业、消费金融及其他产品的直接成本相比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相对较高。资金成本方面,商业银行为支持小微企业信贷单列资金规模需要承担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资金占有和使用所支付的利息;管理成本方面,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运作并不规范,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贷前、贷中、贷后等连续性跟踪调查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风险成本方面,小微企业普遍缺乏优秀的管理团队与技术开发力,财务连续性难以保证,商业银行所承担的信贷风险成本远远高于大企业、大项目;执行成本方面,因为小微企业自身资金少负债高,一旦无法归还银行贷款可用于清偿的资产有限,执法力度弱,在问题贷款处置中商业银行所承担的执行费用高。据统计,商业银行正常的小微贷款成本约高于公司类贷款成本40%~50%。在信贷资金紧张以及对公业务尚未饱和的情况下,面对不同的融资方案,中高端客户往往是商业银行博弈后的优选决策。

风控难度大。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贷款的风险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个贷及其他产品的风险。由于小微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技术含量不高,管理水平相对较差,据调查50%以上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不健全,缺乏足够的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在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再担保机构并不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中,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差,特别是在市场不稳定、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因为缺少足够的担保措施,风险管控的难度明显加大。从当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来分析,从企业规模结构来看,小微企业的不良率约为大中型企业不良率的二倍以上,有些地方或个别银行这一比例更高。由于商业银行风险指标考核过于严格,在小微不良高于大中型企业是个大概率情况下,任何商业银行都不会不顾风险的拓展小微业务。从近年来不断做大的中小银行客户结构来分析,随着其规模的增大,资本金进一步充塞,原有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逐步淡化,超配大中型客户成为其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

管理效率低。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贷款管理效率显然比其他贷款种类低。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商业银行通过合理安排内部各项生产要素的比例与数量从而控制整体规模而节约经营成本或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商业银行高层人力、物力、财力管理部门不可能随着基层业务员工的扩充而无限制增加,从信贷管理一般规律分析,一个客户经理管理单户11~13个客户较为合理,既能符合管理的要求,也不浪费人力资源,但目前管户客户经理所要维护的客户数量多是超过这个界限,其结果可能会造成管理环节上的真空,管理效率低下,易引发操作风险。相对于各家商业银行现有小企业客户经理队伍而言,其管户已远远超过人均30户,有些支行甚至超过百户,显然,商业银行不可能认同为小微贷款而无限制增加客户经理人数。此外,小微贷款贷后管理、占用计算机等资源、不良管理清收涉及面、小微目标客户的选择如果在技术方面没有大的突破,不可能成为该行的主流业务。

虽然商业银行不能有效地支持小微贷款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有一定的冲突性,但这三个问题的存在却与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处于绝对相冲突的状态,也是这些年来商业银行不能有效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根本原因所在。而互联网技术将对这三个问题产生颠覆性改变,已经从技术上为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了可能性。

网络小贷解除障碍的优势

较之于传统信贷融资,基于网络平台构建面向小微企业融资模式,无论是在成本节约、风险监测和信贷效率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契合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的网络小贷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具备天然优势。

网络小贷的主要模式

目前,开展网络小贷的机构主要有三种大的类型,一种是商业银行自己提供网络融资服务。商业银行依托原有的客户群体,通过在小微业务中引入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小微企业网贷产品,线下业务延伸至线上,打造网络服务平台、手机移动银行、微信银行等将互联网技术植入小贷业务整个流程;另一种模式主要是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体,通过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或利用自有线上信用行为数据,搭建互联网融资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低门槛、小额资金支持,主要有阿里小贷和众筹等模式;还有一种是完全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网络银行,如深圳市前海微众银行。

网络小贷的主要特点

尽管各种网络小贷的运营方式各有差别,但无论是采用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其共同点基本一致,都是在解决传统银行支持小贷业务中的三大障碍而设计,形成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小微贷款业务。

客户选择系统化。传统融资模式所涉法律、法规甚多,无形中抬高了小微企业融资门槛,由于信息不完整或者资质不达标而被拒绝的小微企业数量多。网络小贷在客户选择上更多依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平台内客户、园区及市场管理方推荐客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链式开发,批量选择。传统的商业银行则通过已有的存量客户来锁定自己的目标客户,如中国银行的“网络通宝”业务向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经营的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纯粹的网络银行只通过原有的支付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拓展客户,一些平台公司则通过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信息共享平台开发客户。如阿里小贷是为阿里巴巴认证会员提供小额、分散、短期、无抵押、无担保的资金需求。网络小贷通过链式开发、平台对接、精准营销的方法攻破首要难题,批量化的降低客户开发成本,控制小微企业信贷管理成本。

风险评估工具化。大数据技术为网络小贷谋得竞争力增添工具,能够充分运用大数据挖掘、整合、处理、分析技术是各类网络小贷共同具备的素质。互联网企业借助自身庞大的数据库,通过去差异性的处理对同一口径内的小微企业数据整合,力图通过计算机手段常握小微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并综合社会征信系统,准确地判断第一还款来源,通过适度的溢价贷款覆盖信用风险,提升小贷业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当前日益完善的大数据系统为信贷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为小贷业务的预警及信贷业务的全流程管理提供智能化管理工具,利于小贷业务的不良率的有效控制。 客户管理智慧化。为了解决小微客户不断加大,而人力资源有限的局限性,网贷机构多选择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网络小贷顶层设计。传统商业银行基于互联网交互式可视化技术,建立小微业务的信贷工厂,实现小微信贷业务全流程智能化管理,而新兴的网络银行更是充分引用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对小贷业务进行批量化、流程化、模块化管理,从而有效地降低小贷业务的管理成本,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金融生产力。例如微众银行通常利用客户的登录方式,经客户授权使用资料和数据,第一步就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提供与公安部的数据库存对比识别借贷个体的真实性;经过身份识别的客户即可进入第二模块,用信用模型评判传统银行财务数据,综合行为数据、社交数据进行终极信用判断,最后确认审批放款。可见,网络小贷以数字化的创新方式实现贷款申请、审批、放款、还款等业务全流程的线上管理,大大地缩短融资周期。

经营场所平台化。信息技术优化小微金融服务发展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电子化、智能化、移动化的创新渠道实现经营场所的虚拟化、平台化。网络小贷申请贷款、办理贷款整个流程等不再完全拘泥于传统银行实体场所完成,随着监管制度的创新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整个贷款流程客户都可以依靠电脑、移动通信工具等远程渠道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在搭建的网络平台上完成,而且多数流程还是自助实现,大幅度降低网贷业务的管理成本,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获取方式的便捷性。互联网时代,掌握互联网入口的主体就拥有绝对的竞争力,而微众银行采取无营业网点、无营业柜台、依托互联网为目标客户群提供服务的模式正是从被动的信息推送成功转型为主动的渠道沟通。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网贷运营平台达1575家,相对2013年的爆发式增长,由于2014年问题平台不断涌现,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增长速度有所减缓,月均复合增长率为5.43%,绝对增量已经超过2013年。

因此,从理论上说,互联网技术为商业银行解决了小微贷款的致命性弱点,而从实践来看,网络小贷不仅是可能的,更是可行的。另一方面,网络小贷解决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并未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网络小贷也有其局限性。此外,网贷公司前期投入巨大,需要较长时间的消化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行业性盲目竞争仍然存在。受经济和金融大环境影响,借款人逾期、展期现象频繁,加之一系列平台倒闭引发投资人纷纷撤出资金,网贷行业面临高兑付压力,个别公司出现高风险、跑路等现象,2014年全年问题平台达275家,是2013年的3.6倍,仅12月单月问题平台就高达92家,超过2013年全年问题平台数量,但这只能说明管理中存在很大缺陷,并不否定网络小贷的本来意义。

网络小贷解困小微企业融资的措施

互联网技术引入小贷业务,为商业银行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提供技术性条件,尽管网络小贷中还存在诸如跑路等高风险事项,这只能说明管理弹性空间仍很大,并不能否认网络小贷的科学性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性。因此,将网络小贷放大成为解决小微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抓手,成为现实并成为一种正能量的融资工具还必须进行多方面改革。

引入互联网技术。传统银行要大胆引入互联网技术在小微企业贷款中运用。传统银行不仅有较为系统的渠道网络,更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作支撑,并有较为丰富的小微贷款管理经验,传统银行仍然是小微融资的主力军。而要克服传统小贷业务中的障碍,传统银行要将网络小贷成功植入现有的业务当中并成为战略性业务配置,加大互联网技术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运用。第一,引用最先进的网络小贷技术,构建小微贷款业务网络平台,并适时进行及时升级与流程优化再造,保证网贷公司的小额贷款业务传统银行都能完成。第二,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小微企业贷款全部流程,有计划的将存量小微客户移植到网络上,加大拓展新的网络小贷客户。第三,充分发挥传统商业银行在风险管控、风险评估系统、良好信用度等优势,稳步涉足P2P、020,重点做强做好直销银行的特色产品开发与运用。第四,积极主动地培育联动营销机制,促进传统银行业务与网络小贷的联动发展,取长补短的挖掘传统银行与纯粹网络银行办理网络小贷的相对比较优势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完善征信系统。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无疑是最有价值的资源,网络小贷的集中优势也是在数据的集中收集与处理,完善数据库建设,加大社会征信系统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开放力度。目前,对小微企业的评级评信仍局限于“一企一行一标”,结果各行间不能共享,同时,社会征信系统范围较小,开放度较低不利于网络小贷的批量化发展,因此完善数据库建设,超大容量共享数据信息十分必要。首先,扩大征信主体范围。人民银行要加强对所有贷款主体(含企业及个人)的征信系统建设,扩大入库主体范围。其次,扩大主体征信内容。建立囊括贷款信用、纳税凭证、违法备案、网络消费记录、电子交易流水等各方面内容。第三,扩大征信开放范围。信息共享系统的开发与利用是相辅相成的,开发范围越广,采集的信息越丰富,信息共享平台不仅要对传统银行的开放,还要对所有网络银行开放,同时也可以适当对有资质的第三方平台开发,但首要前提是要加强信息管理保密制度的建设。

建设大数据平台。网络小贷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控制风险、提高管理效率的基础取决于大数据建设进度及成熟的程度。网络小贷一个风险管理和信贷决策的重要前提条件是有完善的大数据系统。目前,大数据建设还局限在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因此,全社会的数据建设还处于分散和孤立状态。首先,确立全社会大数据建设目标。大数据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短期之内很难立即成效,因此,当建立长远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其次,加强现有数据的互联互通。数据的流通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尤其是要加强存量资源的整合再利用,因为数据的口径标准变化不可预测,数据单位标准不统一,在技术有限的条件下部分数据无法显示,而及时进行系统升级是有效运用大数据的重要前提。再者,重点做好涉及小微企业的数据库建设。小微企业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与重点,信息的不对称是小微企业的主要发展障碍,网络小贷的突破性贡献必然得到重点支持,有大数据的支撑,网络小贷才能真正实现价值。所以,大数据建设要按照优先性原则,加大对网络小贷相关的大数据建设,为其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扩充第三方服务。专业化的分工与合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力量,专业性机构往往比非专业机构对事项的判断与处置更具有准确性。纯粹的网络小贷公司其资源有限,因此,要通过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机构来为网络小贷业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积极发展信息咨询机构、资质评估机构,搭建由多方机构组建的信息服务平台,直接与网络小贷公司或机构的信贷系统对接,通过专业性的机构的专业报告,为网络信贷方向选择、战略布局、信贷决策提供佐证。另一方面,加强不良资产清收机构的建设。网络小贷业务出现风险、不良是大概率的事,一旦出现必然引发连锁性传染反映。此外,信贷资产质量不完全取决于信贷管理水平,在整个经济下行的趋势下,各家银行产生不良贷款是一种新常态。一旦出现问题贷款,网络小贷可以转向专业清收机构来承接服务,使网贷公司或机构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发展和拓展业务。

加大政策调控力。现在网络小贷公司或机构种类繁多,各地盲目重复投资现象普遍,因为缺乏政府层面统一有效地管理,其内部经营管理也并不规范。针对网络小贷存在的诸多需要从政策层面给予加强宏观调控。一方面,分门别类地设立管控标准与管控主体,根据区域特点建立公共网络资源平台供各类网络小贷公司或机构运用,各公司凭借资格准入号定期公布服务方案或创新产品,鼓励同业间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客户在比较中择优选择,以市场规则实现网络小贷行业的优胜劣汰。另一方面,设立财政资金专项资金保证网贷银行或小贷业务提供资金来源有保障。加大再贷款力度,适度上调网络小贷的定向再贷款规模;税收政策方面适当给予对小微网贷进行税收优惠及不良核销政策;银监部门对小微网贷业务在资本管理、存贷比、监管指标方面给予特殊考虑,单独设立考核指标体系。

加强风险管控力。网络小贷的风险管理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目前,在方便小微企业的同时,发生的风险事项也较多,网络小贷风险越大,直接影响网络小贷业务能否持续发展,因此,要网络小贷风险管理提升到能否保证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解决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第一,严格网络小贷企业的准入,要规定网络小贷企业准入的基本条件,要对高管人员、内控制度、会司治理、风险管理体系规定基本的标准。第二,切实加强网络小贷公司日常业务的监管,开展不定期的在线检查,动态监督小额贷款流向,通过多方平台信息跟踪服务,实现风险点的时时监测,保证风险管理正常化。第三,切实加强网络小贷公司的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风险事项立即启动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隐患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第四,组建跨行业、跨条线的专业人才团队,加强对网络小贷风险特征的专业研究,提升网络小贷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发布风险管理工作指引,供整个行业借鉴与交流。

网络小贷作为互联网技术在金融信贷业务过程中极致的运用,解决了商业银行支持小货业务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财务成本、风险识别与管理以及人力资源有限性的制约问题,带有很强的生命力与成长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实行及金融脱媒的加剧,商业银行及时进行客户结构调整,将小微客户作为战略性客户配置是商业银行生存大事,而这一天必将到来,无论是从社会效益,还是从自身利益出发,都必须开发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在小贷业务中的运用,而网络小贷也将成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制胜法高地,而要确保网络小贷健康、快速发展,加强网络小贷内外部环境的治理仍然十分必要。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陆岷峰 陆顺

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探究论文 篇3: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是社会发展当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单元,在经济发展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融资难这一问题正日益成为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将是中小企业能否继续成长的关键,也是国家经济能否稳定长足发展的保障。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和现状出发,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进而给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便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难 银行信贷

截止2013年底,全国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总量超过4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贡献了58.5%的GDP、68.3%的外贸出口额、52.2%的税收和80%的就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增加税收和优化经济结构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堪忧,融资难的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瓶颈”,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就成为中小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壮大的关键。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

尽管不同的中小企业情况各异,但在融资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征。

(一)自有资金有限

中小企业大多为民营公司,初始创业资金有限,若要扩大再生产,将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来谋求发展,但在发展的初始阶段,自有资金规模有限,且外源融资匮乏,将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从而进一步限制私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融资渠道狭窄

在我国,因为直接融资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于外源商业银行贷款。中国人民银行调查显示,在2013年中小企业融资来源中,商业银行贷款占样本企业所有融资渠道的较大比例,股本融资和发债融资及其他融资方式在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占比很小。即银行贷款成为中小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

(三)融资具有时效性

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发展通常具有短视性,一般没有前瞻性的长期规划,很多时候资金需求都是临时的,从而在融资过程中对时间的要求较高。当正规的银行体系一时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时,便会倾向于转向民间金融等非法融资渠道,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幅提高,从而影响企业最终的盈利水平和经营发展。

(四)长期、权益性融资匮乏

由于政府的推进,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有所缓解。但是,目前金融体系只对中小企业提供了短期信贷,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仍然严重不足。例如,对于大量高新科技创业型的企业来说,最为紧缺的不是短期贷款,而是中长期贷款和股权资本,但这类资本几乎无法从现有金融体系中获得。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国家近年来日益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大大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又凸现出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所有制差别缩小,但依然存在

目前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规模已经加大,很多资信良好成长性较强的企业获益颇多。但与此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生命周期普遍较短、公司治理结构混乱和财务状况不佳,使得一些执法机构、审计部门、信用评级机构和金融机构对其未来的获利能力信心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对中小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差别对待,嫌贫爱富,重大轻小,偏私向公,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例如,2014年前三季度,占企业总量不到1%的大型企业拥有70%以上的银行贷款份额,而占比超过99%的中小微企业贷款份额占比仅为29.6%。

(二)银行信贷有所增加,但依然有限

国家近年来日益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此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其中,银监会要求各商业银行通过实施差别化利率、灵活还款方式和下放审批权限等做法,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与此同时,还要求商业银行成立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中小企业贷款工作。据《2014年三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9.6%,新增1.42万亿元,同比少增1924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与中小企业对接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有限,中小企业贷款增长相对放缓,无法满足其对金融服务的大量需求,且很多银行放贷效率低下,推迟放款现象时有发生,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结构不相匹配。

(三)直接融资成为新渠道,但门槛较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市场上的直接融资渠道增加,其中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成功推行、“新三板”的扩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信托等融资方式的开展,使得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开始朝着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直接融资正逐渐成为中小企业新的融资渠道。然而,我国资本市场目前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要求比较严格,门槛较高,能实现上市融资的企业并不多,而且“新三板”直接融资功能有限,例如非上市公司不能公开发行股票,只允许定向增资,但发行程序繁琐,且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IPO审核周期无法确定。直接融资的较高门槛,让大部分中小企业只能望而却步。

(四)间接融资手段多样,但民间借贷较为普遍

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多样,主要包括银行借贷、股权融资、民间借贷、有价证券融资、票据贴现融资和企业内部集资。但因为银行借贷数量有限,股权和有价证券融资门槛较高且手续繁杂,使得企业多倾向于手续简便、放款效率较高的民间借贷。但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的民间借贷年利率高达20%~30%,且短期借贷利率月息则高达4%~5%。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高企且隐含较高风险,使得违规经营现象突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于2014年4月14日发布了《2014年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95.9,已经连续第11个季度低于临界值100,中小企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内部原因,也有金融机构服务不足的外部因素。

(一)中小企业经营稳定性较差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且成立时间不长,缺乏中长期发展目标,经营行为容易出现短期化,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缺失、经营管理能力低下、负债水平偏高和抗风险能力偏弱等问题,从而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下行通道中,中小企业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波动更为敏感,对利率变动导致的成本上升尤为敏感,却没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可以替代。生命周期的短暂性和经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的放贷意愿。

(二)中小企业缺少担保抵押资产

长期以来,银行对企业贷款倾向于以固定资产抵押作为风险保障,一般不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性资产抵押。而中小企业多属于高新科技等新兴行业,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较小,无形资产所占比例较高,也就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使得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较小。即便中小企业寻求担保机构做贷款担保,多数担保贷款的期限也是在半年以内,最长不超过一年,即只对短期的流动资金而非设备投资等长期性的贷款提供担保,无助于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另外,由于担保公司是自负盈亏的商业化运作主体,为规避风险会提高担保条件,而繁杂的担保程序和高昂的担保费用,不仅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且也影响了其融资效率。

(三)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缺失

由于中小企业生命周期较短、经营缺乏稳定性,而且较少与商业银行发生业务交叉,使得银行难以掌握足够的信息来判断其信用状况。同时我国目前的征信系统对中小微企业还处于缺失状态。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缺失导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难以对其发放信用贷款。2001年、2002年和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对此的调查也表明,中小企业因财务状况不良、信用度不高和经营管理水平不佳等因素被商业银行拒绝贷款申请的比例高达50%以上。

(四)尚未形成有效的融资环境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如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发文决定采取有力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一个专门的金融组织机构,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出现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在法律和权利上的不平等,导致商业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嫌贫爱富、重大轻小,偏私向公,使得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上的便利和优惠。而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则都建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特殊融资机构,如日本的中小企业融资库和韩国的中小企业银行等,这些金融服务机构一般由政府设立,为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提供专业服务,并在不同程度上由政府提供资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在新形势下,面对仍然广泛存在且突出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以及迫切的地方金融服务需求,必须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信贷服务窗口,坚持金融创新,有针对性地缓中小企业解融资难的现状。

(一)引导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归根结底是因为自身治理结构缺失、经营不稳定和还款风险过高,导致金融机构对其敬而远之。因此,要想改善中小企业尴尬的融资境况,就需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转变经营机制,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谋求长远发展;其次,参与大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协作,重视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强化信用观念,在经营中遵守诚信原则,并切实履行借贷合同,及时准确地向银行提供其有效信息,树立守信用、重履行的良好社会形象,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

(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基本上靠的是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应建立一套适用有效的信用担保体系。第一,尽快建设社会的征信体系,整合目前中小企业散落在各部门各领域的信用记录数据,重视互联网大数据的力量,加强各行业的资源共享;第二,加强银行与保险机构的合作,积极探索保单质押贷款,开展“保险+信贷”合作模式。商业银行可以尝试“保贷通”业务,即与保险公司合作向投保履约保证保险的中小企业办理信贷业务,通过银行保险合作,利用保险工具的增信作用,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能力。第三,设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中小企业间互助性担保基金或民营商业性基金,以便向符合条件但缺乏抵押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为金融机构分担贷款风险,并共同做好中小企业贷款后资金运用和还贷的监管工作。

(三)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

中小企业要健康快速发展,少不了政策支持,政府部门需要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贷款援助等方式给予中小企业以资金上的扶持。一是继续加大税收优惠。近年来,特别是2013年8月1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力促中小微企业发展,2014年前三季度,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户数达236.43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免企业所得税74.62亿元。在目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政府仍需继续增加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增值税起征点,扩大享受优惠所得税率的中小企业范围等,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二是财政补贴,即政府通过鼓励中小企业吸纳社会就业、促进科技创新和鼓励对外出口等方式所给予的财政援助;三是贷款援助,即政府帮助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项目,其方式包括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和政府直接的优惠贷款等。

(四)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窗口

基于中小企业的特征,政府应指导金融机构建立信贷服务窗口来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一是由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门,要根据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时效性强的特点,在合理控制资金风险基础上,简化贷款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二是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施行“政府牵头、企业自愿、集合发行、统一担保、市场运作”的融资模式,以此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三是合理调整城商行和农信社的信贷资金投向,重点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使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相匹配;四是适当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之类的政策性银行,根据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最终通过贷款业务来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五)在风险可控下鼓励互联网融资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广泛应用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和平台。互联网机构可以利用大数据,对客户进行分类归纳,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如阿里巴巴的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开展的蚂蚁小贷和网商银行,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信用体系等平台,向中小微企业贷款,开拓了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新生态。除此之外,互联网平台还可能创造新的融资渠道,如新兴的众筹、众贷模式。当然,作为新事物和新领域,网络平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我们应积极对待,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互联网融资渠道,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7.

[2]郎艳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J].现代商业,2013.

[3]郑金祥.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究[J].时代金融,2014.

[4]http://www.pbc.gov.cn/.

[5]http://finance.qq.com/.

作者简介:索静(1984-),女,汉族,河南邓州人,任职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索静

上一篇:项目风险管理房地产投资论文下一篇:供应商伙伴关系演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