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初中地理论文

2022-04-17

初中地理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科内容包罗万象,但整体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学生如果学习方法掌握不当,学习难度将大大提升。尤其是初中地理中有很多的概念,内容是后续地理知识深度学习的首要前提,如果地理概念模糊不清,自然会影响到后续学习效果。概念教学是初中地理重点和难点。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多角度初中地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多角度初中地理论文 篇1:

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地理的兴趣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努力挖掘初中地理教材中潜在的兴趣因素,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师的任务。使教学语言诗词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手段直观化,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言诗词化过程活动化内容生活化手段直观化

地理在高中、大学分属于文理科,可见其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学科,再加上地理知识的零碎,因此,地理学科给人的印象总是那么的抽象、乏味。所以,努力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兴趣因素,设计趣味盎然的地理课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师都应该着力追求的目标。那么,我们初中地理教师要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一、教学语言诗词化

诗词通常给人以美的感受,而地理学科存在着学科枯燥乏味的特点,两者的完美结合,就能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既能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又能得到美的享受,在享受中学习,效果更好。

例如在学习《长江的开发》中,当讲到长江的美誉“水能宝库”时,我启发学生: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的李白就为“水能宝库”而感叹,写下了一首诗,想想是哪首诗呢?学生中就有小小的声音冒出来:“朝辞白帝彩云间……”话音未落,全班学生就齐声跟上:“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抓住机会,立即表扬了全班学生,又重点表扬了最先想到这首诗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与地理学习的重要联系,感受到诗词的美,感受到学习诗词的愉悦,紧接着总结:这首诗主要描述的就是三峡水流的湍急,蕴含水能的巨大。而在讲解北方气候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有关的诗词,学生马上脱口而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学生在诗词的陶冶下学习地理知识,在心理上得到很大的满足,更养成了主动参与、收集诗词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过程活动化

我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特意把地理课堂设计成“比一比”“猜一猜”“打擂台”等形式的活动,通过好玩、好看、好听的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参与的快乐,这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大有裨益。比如初一时教学感受生活中的地理,有学生讲到一年四季时,我灵机一动,把学生分成四组,依次代表春、夏、秋、冬四季,通过语言和动作表演每个季节的特征。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代表冬季的一组,他们原本的计划是集体抖索,代表冬季的气温低,没想到后来居然有位男生抖索过后跳起了街舞,这个小插曲使他们开心不已。活动化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学得开心,更主要的是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地理,地理让他们感兴趣。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把课本例题设计成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例如,在学习七年级地理《地图》这一章节时,我摒弃了教科书上的地图——台湾,因为对于我们生活在江阴的学生来说,台湾有点陌生。在课件中我改用江阴的地图,并巧妙结合了蔡依林和周杰伦的演唱会进行教学。例如,从他们下榻的酒店到演唱会场地的直线距离是多少,我们可以通过地图三要素之一的比例尺得出,这样教学效果更好。在学习七年级地理《多变的天气》章节时,我改用了赵薇在江阴获得金鸡百花最佳女主角后,考虑选择什么样的礼服时会考虑天气因素,下不下雨穿的礼服有所不同,以此来引出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学生感同身受,觉得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含有非常丰富的地理知识,可谓生活处处有地理,这样能大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手段直观化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解决问题,而多媒体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载体。它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例如,在介绍《多变的天气》一课时,讲到雨水的等级,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四个等级,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效果,雨水由少慢慢变多,四个等级清清楚楚,学生一目了然。这类直观的手段融入地理课堂,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多角度地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宋运来.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2]白光润.现代地理科学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學出版社,2003.

[3]陆敬山.诗歌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黑河教育,2011(12.

责任编辑庞丹丹

作者:吴凯

多角度初中地理论文 篇2:

初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现状及策略

初中地理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科内容包罗万象,但整体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学生如果学习方法掌握不当,学习难度将大大提升。尤其是初中地理中有很多的概念,内容是后续地理知识深度学习的首要前提,如果地理概念模糊不清,自然会影响到后续学习效果。

概念教学是初中地理重点和难点。地理学习中有很多专项名词,仅凭词义难以深入理解,需要对其解释说明,这些就是地理概念。新课程改革深化下,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发生了新的变化,需要对概念教学予以高度重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概念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但是,初中地理概念教学具有抽象性特点,如果教师盲目灌输知识给学生,会遏制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初中地理概念教学质量。对此,本文综合分析初中地理概念教学相关内容,推动教学方法创新优化,以期为后续教育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一、初中地理概念教学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地理概念则是一项重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抽象概括,是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前提。地理概念抽象性较强,具体集合了单独地理概念、一般地理概念、集合地理概念,初中地理概念教学中,学科人文特点鲜明,受到了诸多教育人士认可。推动地理概念教学优化,引导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知识同时,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构建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具有积极作用。而推动初中地理概念教学改革,有助于教师反思自身教学中的不足,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学习中,在提升初中地理概念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素养和学习习惯。

二、初中地理概念教学现状及反思

地理虽然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但是地理知识放到课本上以文字呈现,会导致地理教学对学生而言抽象性、概念性相对较强,且地理教学所涉及的概念较多、较杂,也导致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面临较多的困境和问题,为此,初中地理概念教学的有效开展则显得十分必要。分析初中地理概念教学现状,笔者发现其暴露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一)概念引入缺少学生认知过程考量

初中地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在引入概念到课堂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过程缺少考量。概念引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提环节,会直接影响后续课程走向和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将概念引入过程和学生认知过程有机融合,创设的教学情境过于生硬,不仅影响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还会挫伤学生对地理概念学习的兴趣,阻碍后续教学活动顺利有序进行。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不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生在认知、学习、理解、应用的过程中面临较多的困境,反复受挫后,会产生畏难心理,进而失去学习的自信,对学生的长远学习无法起到帮助和影响,甚至会带来极大的阻碍。

(二)强制性记忆地理概念知识

教师在传统地理概念教学中,将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生对概念的死记硬背上,忽视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感知,不利于学生运用所学概念知识解决地理问题。部分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带领学生读一遍概念,背牢了知识点后进行概念辨析、概念的抽象讲述,影响到学生对地理概念的认知和理解,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不足,不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死记硬背的概念知识讲解,一方面导致地理学习趣味性大幅降低,让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求知欲越来越低,在主观上降低了地理学习的欲望,进一步导致地理教学在实践开展过程中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无法灵活应用,对地理概念知识的感知仍旧处于僵硬的状态,对问题无法有效解决,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背诵,无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进一步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

(三)概念潜在联系认知不足

在初中地理概念教學中,概念作为教学活动的首要前提,与其他知识学习联系密切,但是部分课堂教学中,对地理概念相对独立地传授,未能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地理概念潜在联系,致使学生无法整合所学知识,难以顺利学习新的地理概念。所以,课堂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地理概念,是教师首要考虑的内容。概念潜在联系认知不足,会导致地理概念学习在学生眼中是边界模糊的、零散的,而不是成体系存在的。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压力是相对较大的,且在反复背诵的情况下,他们无法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很容易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加强知识的学习,导致身心疲惫。

(四)存在大量的易混淆概念

很多学生没有准确理解这些易混淆概念,在答题时含糊不清,造成失分。如光照与热量;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高度;气候与天气;地形与地势;草原与草地等相近的概念,极为容易被混淆。这种易混淆的概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无法有效地掌握知识、理解知识,不能从根本上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临较多的困境。

三、初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策略

为了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引导学生加深对地理概念的认知和掌握,更好地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多角度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建议。学生只有对地理概念充分理解记忆,才能在后续地理知识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具体措施如下。

(一)通过迁移创新地理概念教学

结合新课程改革相关要求,为了提升教学有效性,引导学生对地理概念深入认知,教师应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要拉近课堂和生活的距离,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自然知识、地理现象创新地理概念教学,基于生活迁移,使学生可以保持高度学习兴趣,积极学习地理概念内容。

如季风概念,北方冬季经常刮西北风,夏季则是西南风,季节相关的风称为季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剖析季风产生原因和现象。

教师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内容引入课堂,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地理概念内容,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辅助地理概念高效学习。基于生活迁移,也可以借助类比迁移方式提升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经常听到部分概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所以仅凭教师单一理解无法形成深刻的印象,对地理现象的具体形成原因更是知之甚少,如海啸、地震和暴风等自然灾害,即便词汇较为熟悉,但是学生对产生原因和具体特点有所不了解,针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将这些自然灾害类型联系在一起分析自然现象的概念和产生的原因,以及评估地震、海啸严重程度的指标,辅助学生高效学习地理概念知识。

(二)注意概念完整性讲解

为了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师应注重概念的完整性讲解,避免学生片面理解地理概念。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自然资源的讲解,包含人们直接从自然界获取自然资源,取之于自然以及有利用价值这些方面。教师在讲解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感受到不要过分压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但也不应该盲目强调保护自然而缺少作为。另外,初中地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契合学科特点,整合教育资源,运用课本插图和景观图等内容,辅助学生加深对地理抽象知识的理解,并基于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对比和概括,挖掘事物和现象本质特点,逐步内化地理知识,以此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以湘教版“两级地区”为例,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两极地区课程概念教学时,要保证概念讲解的完整性,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所有教学概念进行总结。北极地区的教学知识点包括范围(北极圈以北)、位置(三洲绕一洋)、气候(降水少、温度低);南极地区的教学知识点包括范围(南极洲急周围)、位置(三洋绕一洲)、地形(冰雪高原)、气候(多狂风、干燥以及苦寒)。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两极地区教学概念众多,如果地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则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地理教师要采用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北极和南极的特殊性,初步了解两者特殊的地理环境,即二者都是“冰雪世界”,与学生平常接触的地理环境不同。在课堂上,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指出北极和南极的范围,并为学生本讲解相关北冰洋、南极洲等概念,实现知识的扩展。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看两级的经线和纬线,南极和北极经纬线有同一的特点,即经线分别以南极和北极为极点,呈中心放射状,纬线围绕南极和北极极点,呈同心圆。通过可以展示南极和北极的海陆位置图、降水分布图、气温分布图等,让学生对两者的气候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查询资料,可以总结出二者之间差别产生的原因,即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南极洲的海拔更高,所以气温比北极更低;由于受海陆因素影响,南极多为陆地,北极多为海洋,所以北极的降水更多。此外,由于南极和北极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也形成了特殊的人类居住建筑——冰屋,也有了特殊的生活方式——冰上捕鱼。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不同的民族和文明,人类和自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这样,既帮助学生掌握了地理知识概念,又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地协调生存观念。

(三)构架多元化的地理课堂

关于地理概念的讲解,应与时俱进地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技能,这就需要教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构建多元化地理课堂。地理概念教学较为重要,但教师也要关注其他学科内容的联系教学,如常识教学和趣味教学,教师要致力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理解地理知识,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例如,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地理科普节目,视频展示地球运动;用图片展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用模型展示等高线等,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并借助多媒体将自然景观和地理风貌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拓宽地理教学深度和广度,便于学生增长见闻、開阔视野,丰富知识储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有效使用概念图

使用概念图进行概念教学既可以使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课堂知识体系,又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深度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对地理概念的学习。

如图1,展示了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位置”的概念教学架构。

(五)巧用“读图”教学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种语言”。地理教材中,图占了很大的比例,在教学中用好地图,不仅符合直观形象的原则,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图”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读彩图法,可以使学生了解各地的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如彩色的“东非大裂谷”“泰姬陵”“金字塔”“西班牙斗牛”“慕尼黑啤酒节”等,都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2.读漫画法,使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受到深刻的启迪。如读漫画“不堪重负的地球”,使学生思考人口增长、人类的活动所带来的问题。3.“特征图”法,教师在抓住地理事物轮廓特征的基础上,把板图设计得更富有特征化,如南极洲大陆轮廓像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意大利的轮廓像一只伸入地中海的“长统靴”、法国的轮廓像几何图的“六边形”等。

用图教学是地理教学课教学的一大特色,通过利用各种各样的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乐于进行地理学习,并能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此外,教师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训练,对一些描述相近,但是含义不同的概念,需要反复训练才可以精准鉴别,避免后期地理知识学习中出现混淆情况,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方式梳理地理概念,摸索地理规律,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结合新时期教学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概念教学应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多元化的地理课堂,引导学生知识迁移,更加透彻理解地理概念,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本文提出了通过迁移创新地理概念教学、注意概念完整性讲解、构架多元化的地理课堂、有效使用概念图、巧用“读图”教学等措施,希望能为地理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邱瑞玲)

作者:陈婷

多角度初中地理论文 篇3:

略谈农村初中学校地理教学现状和对策

摘要:新课程改革和义务教育的实施与推广,使农村初中地理学科地位有所改观,但由于地理学科目前没有纳入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农村地理学科专职、专业教师奇缺等原因,目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当前我国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改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对策

目前我国农村很多农民并不是只局限于农村的生产与生活,多数人会离开农村进城务工。农民工进城后如果没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城市建设和自身发展都会受到极大影响,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但是,当前农村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状况不尽人意。鉴于地理学科目前的处境和地位,针对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现状,探索农村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地理教学积极性。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1.地理学科社会认可度低

目前,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初中地理尚未纳入升学考试范畴,只局限于结业考试,其考试的组织方式和考试结果,均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地理学科专业教师较少。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开设现状看,除了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外,学科课时的多少及各年级课程开设情况往往决定该学科地位的重要性。地理学科周课时少、只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初三基本不涉及地理课,地理课程专业教师极少,多由语文、数学等其它学科教师兼任,有的学校还成为领导附带上课的理由,个别学校由体育教师或者后勤人员担任地理教学,加之学校根本不将地理学科列入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地理课经常被其它学科挤占,失去了地理课应有的地位。

二是社会及家长对地理课程认识缺乏长远意识。地理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被认为是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给学校施加压力,使地理教学改革举步维艰。家长对学生地理学习也不重视,只关注子女升学科目的学习,认为只要升学考试科目抓好就能考出高分、考入名校,学不学地理无所谓。

三是由于中考指挥棒的导向。学生超负荷运转,升学压力太大,无暇顾及地理学习,地理课堂常出现一张张疲惫的脸,对地理学习失去激情,把地理课当成休闲课或者完成其它学科作业的场所。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了解不多,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即便是主科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地理成绩也都不理想。

2.地理学科基础设施及资料不足

地理学科特点对学校基础设施要求高,要求学校应该配备地理专用教室、天象馆、地理园、地理实验室以及地球仪、地形标本、图片、投影、幻灯机、录像和多媒体等设施设备及地理挂图、地理参考资料等。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最基本的基础设施都不具备,教师教学只有地理教材和少量的辅助教学资料。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备设施和辅助资料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地理学科特点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无法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很难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教学基础设施落后,缺乏现代化教学设施。教师在教学中难以使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甚至缺乏必备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辅助书籍,校内课程资源相对匮乏,校本教研无法开展,校本课程研发成为空谈,这样的教学现状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甚至无法开展正常有效的地理课。

3.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和观念陈旧

新课标教材结构与以往地理教材相比,文字叙述减少,图文、表格、活动增加,教材体系和结构均变化,大量地理知识是以活动探究或者阅读材料等方式呈现,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提高难度。

目前,农村中学地理教师专业性弱注定教师无法正确处理教材,难以进行合理而科学的教学设计。他们对现有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研究甚少,根本谈不上用课程标准去解读教材;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教材文本知识的解读,教学方法生硬、教学手段单一,习惯于照本宣科,对内容处理粗糙,甚至只将考试重点勾画出来,让学生回去背诵或者组织学生使用题海战术进行练习,而忽略教材内容中活动与阅读材料教学。一节课基本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与学生互动与沟通交流,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限制其个性化发展。

二、改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对策

1.提升地理学科社会地位

要改变目前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提高地理学科社会认可度,必须从多层面、多角度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方法。首先,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敦促学校开齐学科课程、开足地理课时,并定期对学校地理课程开设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地理课程能正常实施。其次,调整教师结构,优化教师资源。一是从高校选拔一批地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地理教师队伍;二是从学校其它学科富余的教师中选拔一批,请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学科专业培训,解决地理教师师资不足问题。稳定地理教师队伍,防止出现把地理课作为其他教师课时不足的补充方式。最后,改变目前升学考试现状,把地理课纳入升学考试范围,提高地理学科地位,从而保证地理教学正常有效进行。

2.整合地理课堂教学资源

整合教学资源即是将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校内现有地理教学资源,并购置地理教学必备设备,如教学挂图、地球仪、多媒体电脑、幻灯机、各种模型、化石标本、地理实验器材以及相关教辅资料等,让地理课能合理使用相应设备,对教师正常开展地理教学提供必要帮助。学校还可以鼓励地理教师研制教学工具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研发校本课程,将学校教学资源最大化,使其发挥最大效力。农村中学直接与大自然融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素材丰富,为地理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广阔空间,挖掘乡土地理资源,编制各类校本教材,丰富地理课堂教学。

3.重视地理教师专业培训

鼓励地理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学校应加强地理学科教研组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如地理教研活动多开展研究课、示范课和展示课的观摩学习以及抓好集体备课和教学设计。学校定期派遣地理教师参加区、市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地理学科专业培训以及国家层面的地理学科学术研究活动,可为地理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极好的成长平台。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着力改变对地理课不重视的局面,丰富地理课程资源,添置必备教学设备,改变教学模式单一局面,着力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充分调动地理教师教学积极性,还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保证地理学科教学秩序,以促进地理课程教学目标更好到达。

參考文献:

[1] 石峰.对提高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2).

作者:胡敏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研究性初中地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