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论文

2022-04-27

【摘要】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探索减少血液浪费的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年均6.87%,高于国内有关报道2.72%。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血液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液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论文 篇1:

浅谈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

【摘要】血站实验室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部门,其血液检测结果是血液安全与否的关键因素、责任重大。为此实验室必须严格地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及《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强质量管理,才能确保血液安全。

【关键词】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血液安全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监控及持续改进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因素很多,涉及的范围广泛,因此建立质量体系的覆盖范围必须包括样本接收至血液检测报告发出及相关服务的整个过程。人、机、料、法、环、信、控是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现本人结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和工作实际就人、机、料、法、环、信、控几方面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进行总结及分析:

1 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核心、关键,必须建立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程序,规定各级各类岗位的任职资格、职责、权限、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培训和考核。建立一支优秀的血液检测技术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人员为质量管理的第一要素,再先进的设备配置,技术再成熟的试剂,再先进的检测方法,如果人员的配置、素质达不到要求,一切都是空谈,人好了、世界就好了。

1.1 人员的配置:人员的配备和岗位设置应满足从血液标本接收到实验室报告发出的整个血液检测过程及其支持保障等需求,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检验技术人员比例要与血液检测业务相适应。

1.2 人员的资质:学历要求,检验专业技术要求,全国采供血机构二类上岗证等;

1.3 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及权限,规定各级各类岗位的任职资格;

1.4 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如专业技术知识,职业道德,签名及法律责任,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制度,质量体系文件等,特别是职业道德、操作规程、质量责任及风险意识的培训;

1.5 建立实施全员定期的培训及质量会议制度,定期对检测流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过程进行全员沟通讨论、分析总结,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断的提高血液检测水平。

2 仪器设备的管理: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关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1 仪器设备的配置应能满足血液检测业务的需要;

2.2 明确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校准,责任人及建立设备管理档案;

2.3 新进或大修的检测设备使用之前的确认;

2.4 建立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的应急预案及相应的报修制度;

2.5 仪器设备的唯一性标识及状态标识;

2.6 做好大型仪器设备的年度校准及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

3 物料(血液检测试剂、血液检测所使用的耗材)的管理

3.1 应建立血液检测试剂的评价、选择和确认程序;

3.2 血液筛查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尽可能高;

3.3 血液检测试剂的生产商及供货商资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4 血液检测试剂的技术参数需符合血站血液检测的要求;

3.5 血液检测试剂的储存、使用及过期试剂或不符合要求的试剂的管理;

3.5.1 严格按试剂盒的要求进行存储并对储存条件进行有效的监控;

3.5.2 使用原则:所有的试剂必须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批批检合格,有效期内使用、离有效期近的先用、先拆封的先用、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能混用、在试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其性能是否出现衰减,如试剂盒对照品和室内质控品呈现连续走低趋势且无法使其回升纠正,应考虑终止使用。

4 检测方法的管理

4.1 按照国务院卫生部制定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中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的要求开展献血者血液检测;

4.2 实验室需选择国家批准的符合国家要求的仪器、试剂盒或检测方法。

4.3 新方法投入使用前的确认及对所使用的检测方法进行评价;

5 实验室建筑设施及环境的管理

5.1 实验室的布局、分区是否合理,建筑与设施是否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的规定。

中心血站实验室的生物防护级别一般为二级,按检测流程一般分为样本接收处理区、保存区、试剂储存区、血液检测作业区、报告发布区;按生物防护级别一般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实验室的所有废弃物都必须通过有效的消毒方式处理后才能转移至外界。

5.2 实验室检测环境的控制

检测环境控制主要包括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温度一般要求控制在18-25摄氏度,湿度控制在80%以下。

5.3 实验室应配备应急电源,以保证血液检测工作正常进行。

6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6.1 应使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对整个检测过程(从样本接收、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数据记录与汇总、实验数据的计算、实验结果的判定和血液筛查结论的判定)进行信息化管理。

6.2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参数的设置应建立权限控制,确保设置无误,应保存核对记录。

7 质量控制

必须进行与血液检测相关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从血液样本留取、运送、接收、处理、血液检测至报告发出的整个过程,要明确血液检测的流程及关键控制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

7.1 室内质量控制

7.1.1 质控品的选择及质控方法、频次

7.1.2 确定质控规则

7.1.3 失控后的原因分析、处理及预防措施的制定

7.2 室间质量评价

原则:严格按照卫生部临检中心的要求对室间质评样本按照日常的检测流程与献血者样本同时进行检测,按规定的时日如实进行检测结果上报,对反馈结果认真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不断的提高血液檢测质量水平。

8 质量技术记录管理

记录应全面、真实、及时、有效,应能追溯至原始的检测过程及结论,为检测结论提供有效的证据,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保存实验记录,丝毫不能疏忽和松懈。

实验室质量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只有全员参与、共同努力、互相学习,不断地完善和持续改进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血液检测安全,才能使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

[2]《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2012版.

作者:杜月娥

血液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论文 篇2:

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探究

【摘要】 目的:了解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如何有效降低无偿献血报废率,探索减少血液浪费的对策。方法:选取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2011年5年间本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年均6.87%,高于国内有关报道2.72%。经 字2检验,各年不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397.58,P<0.01)。ALT为主要不合格项,HbsAg次之。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建立一支低危险性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全面开展献血前ALT、HbsAg快速筛查,有效降低血液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 无偿献血者; 血液检测; 血液安全; 不合格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和颁布实施,对血液质量的安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血液质量再上一个台阶,本站又在2009年通过了ISO9000认证,采供血工作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本市的临床用血提供了安全优质的血液。为了保证血液安全,探讨减少血液浪费,了解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和趋势,现将2007年-2011年5年中本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共127 435名无偿献血者,年龄18~55岁,献血前均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进行体检,符合献血标准。

1.2 试剂与设备 初检试剂:HbsAg、抗-HCV(厦门新创),抗-HIV、抗-TP抗体(珠海丽珠),ALT(烟台奥斯帮);复检试剂:HbsAg、抗-HCV、抗-HIV(北京万泰)、抗-TP抗体(厦门新创),ALT(上海科华)。所有试剂均为国家批检合格产品,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主要设备:STAR加样仪(瑞士HAMILTON公司)、FAME24/20全自动酶标仪(瑞士HAMILTON公司)、Sunrise酶标仪(瑞士帝肯公司)、TECAN hydroFLEX 洗板机(瑞士帝肯公司)和KJ-201A型振荡仪等。

1.3 方法 血液的检测过程是确保血液质量的重要环节,检验科的人员、设备和所用的试剂等均符合《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每个检验项目均采用不同生产厂商试剂进行初检和复检检测2次。初检和复检由2名检验人员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抗体试验均采用ELISA法。同一检测项目,初检和复检结果均阳性判不合格;一种试剂阳性者,用原试管血和原血袋血用同种试剂进行双孔复试,只要有一孔阳性则判不合格;抗-HIV阳性者判定为待查,送市疾控中心HIV实验室用ELISA和免疫印迹法确认。ALT测定采用速率法,初检和复检结果均≥40 U者判不合格,1种试剂≥40 U者,用原试管血和原血袋血用同种试剂双孔复试,只要有一孔≥40 U判不合格。所用试验结果均按试剂盒说明书在Liswell血站实验室管理软件中编写程序自动判读,5项指标中1项不合格就被视为不合格血液,按照规范程序报废处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7年-2011年枣庄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经 字2检验,各年不合格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397.58,P<0.01),见表1。5项检测中不合格率由高至低依次为ALT、HbsAg、抗-TP抗体、抗-HCV、抗-HIV。

3 讨论

2007年-2011年枣庄市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总数为8744份,占采血总量的6.87%,高于国内有关报道2.72%[1]。

ALT作为肝功能一项指标是肝细胞受损最灵敏的非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研究表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和抗原的出现与血清ALT水平呈正相关。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调查,将ALT异常作为丙型肝炎携带者的标志,预期可减少29%的肝炎,这就为血站在筛查献血者时进行ALT检测提供了依据[2]。因此,供血者ALT是作为输血检验的必测项目。从表1可以看出本市近5年来血液检测ALT不合格数占血液检测总数的5.07%,占不合格总数的73.87%,居首位,且呈逐年递增趋势。除了与丙型肝炎有关外,引起ALT升高的因素还很多,目前国内普遍认为其水平与饮酒、体重指数、运动疲劳及药物的服用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3]。从血液的采集到血液的交接过程中,血样的运输、保存温度等多种条件也是导致ALT升高的原因。更重要的是ALT正常参考值是根据一般健康人群ALT水平值加减1.96倍标准差计算出来的,只代表95%的可信限,也就是说,一般人群总有5%左右的健康人群ALT超出正常参考值范围,所以初次献血者检查ALT约有3%轻度异常,是不足为奇的[4]。肥胖和酒精是ALT活性升高的主要因素,50%ALT升高是由于肥胖引起的脂肪肝造成的,大多数还是HbsAg或抗-HCV阴性的单纯ALT升高的献血者,让这部分ALT增高的献血者适量加强体育锻炼,既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又能为临床提供安全的血液[5]。因此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快速检测,极大减少血液浪费是十分必要的。

乙型肝炎是流行最广、感染率最高的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疾病,同时我国又是乙肝的高发区,大约有1亿多人患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均由输血、血制品或注射器污染而传播,检测HbsAg和抗-HCV是对无偿献血者过筛的必要步骤,以减低输血后的感染率[6]。从表1中可以看出HbsAg和抗-HCV不合格率分别为1.18%和0.29%,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其原因:(1)在献血者招募过程中加强了现场问询;(2)对献血者采用了计算机屏蔽系统,根据有效证件通过计算机查询,避免部分HbsAg或抗-HCV不合格献血者再次献血;(3)无偿献血宣传不断深入,提高公民献血标准认知度,一些不符合献血标准的主动放弃无偿献血[7];(4)随着ELISA两步法的启用,假阳性率也不断降低。

抗-HIV和抗-TP抗体从表1中可以看出,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近年来,性病死灰复燃,因梅毒阳性而导致血液报废的比例逐渐增高,且献血者一次甚至几次献血后感染梅毒的可能性仍很大,易感人群已从高危人群转向普通人群[8]。HIV的传播途径有三种:(1)通过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2)输入带HIV的血液或血制品;(3)母婴传播。据统计分析,这四例无偿献血抗-HIV感染者均为性传播,其中两例为同性性传播。同性恋人群不断被报道,特别是男男同性恋(MSM),也是成为本市HIV感染人群增加的原因之一。另外,HIV和梅毒均为性传播疾病,其感染途径基本相似,梅毒可以增加HIV感染的危险[9]。抗-TP抗体阳性合并抗-HIV阳性感染者也在增加,其中本市近5年来确认的4例感染HIV献血者中就有2例为合并感染的。根据相关报道,梅毒合并HIV感染是MSM人群性病的流行趋势[10]。开展广泛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认识艾滋病的传染方式及其严重危害性,建立HIV感染的监测系统,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测等综合措施,以确保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6]。

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激发公民自愿无偿献血,建立一支低危险性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重视献血前的征询工作,避免高危人群,从低危献血者中获得血液;全面开展献血前ALT和HbsAg快速筛查;同时加强实验室管理,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技能,完善室内和室间质评制度,强化质控监督机制,加大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硬件投入,使用灵敏度高的试剂,以确保检测质量,进一步降低血液报废率,才能使输血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以确保安全优质的血液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杨勇毅,魏山仪.血液不合格率与初次反应性样本的复检[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1):869-870.

[2]邢培清,刘玉振.实用输血检验[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1:10.

[3]葛红卫,王鸿捷,沈莉,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1):27-28.

[4]季阳,王迅,郑忠伟,等.重新评估献血者ALT检测的意义[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7):521-522.

[5]罗文毅,林骏.ALT升高作为献血者筛选标准的临床意义[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9(3):269.

[6]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6-298.

[7]黄广,庞栋,苏武锦.2003~2009年广西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2(4):352-353.

[8]任丽民,余明杰,王萍,等.四种血液传播疾病的检测的结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2):172-173.

[9]周萌,毕研奎.HIV/AIDS合并梅毒感染情况分析与对策[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4):143.

[10]杨旭,易东,丁贤彬.某市1000名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1):1223-1228.

(收稿日期:2013-04-17) (本文编辑:欧丽)

作者:田家强 杨秀秀

血液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论文 篇3: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行核酸检测对降低经血传播HIV的风险评估

[摘要]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行核酸检测对降低经血传播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风险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24317份,所有献血者献血前均接受完整健康征询及全面健康体检,所有血液标本均经血液快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与核酸检测。分析ELISA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 结果 24317份血液标本经血清学两次检测,24107份合格,210份不合格,不合格标本中12份ELISA三项检测均不合格;24107份ELISA检测合格标本经核酸检测出1份HIV-RNA呈阳性,并经生物公司实验证实;ELISA检测不合格标本中,核酸检测57份呈阴性。 结论 核酸检测有助于提高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质量,减低经血传播HIV等病毒的风险,保障临床安全用血;同时,临床应加强两种检测方式的联合应用,最大限度的避免病毒感染漏检现象。

[关键词] 核酸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血液标本;风险评估

Risk evaluation of blood samples from volunteer donors undergoing nucleic acid detection in reducing blood transmission of HIV

HUO Baofeng ZHANG Tianbi LIU Zhimin WEN Fangdan

Shaoguan Central Blood Station,Shaoguan 512026,China

[Key words] Nucleic acid detection;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Blood samples;Risk evaluation

輸血是一种通过静脉经血液输注给患者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但受血液安全性影响,输血治疗存在着较大风险,血液质量对治疗效果亦具有显著影响。因此血站工作人员一直将确保血液安全、减小血液传播疾病风险,尤其是HIV感染作为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1-2]。临床研究发现,病毒隐匿性、变异性、病毒感染“窗口期”及试剂灵敏度等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3]。核酸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检测窗

口期病毒感染、隐匿性与变异性病毒,降低漏检率,从而提高血液安全性。根据国家卫生部门要求,核酸检测已作为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常规检测方法进行病毒感染筛查[4]。本研究在传统血清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基础上加用核酸检测,深入分析核酸检测在减低经血传播HIV风险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24317份,所有献血者体检健康,符合献血要求,血液标本均经乙肝金标试纸条筛查与干式生化分析仪筛查谷丙转氨酶(ALT)合格。各献血者均留取2管血液,分别5mL。1管采用EDTA-K2抗凝,以备ALT、酶免及血型检测,1管采用无菌、无RNA酶与DNA酶带分离胶的EDTA-K2抗凝,以备核酸检测。将标本置于2℃~8℃保存,其中用于核酸检测标本于4h内进行离心处理,将血浆与细胞分离,运输时保持2℃~10℃。检测需于72h内完成。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全自动加样酶免一体机、离心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荧光定量PCR仪、汇集与核酸提取仪、核酸检测系统、数据分析系统。试剂:ALT、ELISA、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病毒(抗-HCV)、抗HIV等检测试剂,质控物。

1.3 方法

ELISA检测:采用加样酶免一体机检测抗-HIV、抗-HCV、抗HBsAg,所有标本均由不同人员与厂家试剂进行两次检测,试剂分别由(北京万泰,试剂批号:H20160909)和(B10-RAD,试剂批号:6J0373)提供,严格遵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ALT高于40U/L视为不合格,ELISA检测S/CO值0.7~1.0,灰区;S/CO≥1.0,有反应性,进行双孔复试,双孔中有1孔存在灰区或反应性判定不合格。分别记录单试剂阳性率和双试剂阳性率。核酸检测:次日对血清学检测合格及待测标本予以核酸检测,试齐由(达安基因,试剂批号:2016003)提供,将核酸标本置于离心机上离心上20min、离心速度为3000r/min。取血清学检测合格的8份混样标本进行三联检测(HIV-RNA、HCV-RNA、HBV-DNA),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阳性质控各1个,采用加样器将8个标本全自动汇集至一个pool内,各pool内均含有对照组,随后提取、加至中转板、反应板。对pool检测混样标本拆分至单人份检测,若拆分试验有反应,判定核酸检测为阳性,拆分试验呈阴性者判定核酸检测为阴性。对于血清学检测不合格标本同样进行上述检测。将核酸检测呈阳性标本递送至生物科技公司进行确诊。

2 结果

2.1 ELISA检测结果分析

24317份标本中,有210份ELISA检测不合格,24107份合格,其中12份ELISA三项检测不合格。见表1。

2.2 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ELISA检测合格标本中,核酸检出1份HIV-RNA呈阳性,而在ELISA检测不合格标本中,核酸检测57份呈阴性。见表2~3。

3 讨论

无偿献血是输血治疗的主要血液来源,减低经血传播风险,尤其是HIV感染,是医疗部门关注的重要话题,同时也是采血站持续改进工作质量的首要目标[5-6]。随着血液检测技术的发展,HIV、HCV感染“窗口期”明显缩短,而窗口期是指病原感染开始至可采用检测方法检测出病原时间[7-8],临床研究显示,采用ELISA检测抗HIV、抗HCV、HBsAg的“窗口期”平均为22d、56d、82d,应用核酸检测则可进一步缩短平均窗口期,提高经血病毒检出率[6]。

据相关研究报道,我国部分地区HIV漏检率仍有0.0044%,由于HIV对人类健康危害性极大,一旦感染,无法治愈,给患者自身、家庭及社会均可造成经济负担[9-10],因此加强血液检测技术持续改进,避免HIV漏检现象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血站对血液的采取的检测策略是:血液采集前应用金标快速法对HBsAg与ALT进行检测,血液回站后,由不同医务人员采用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ELISA检测,随后予以核酸检测[11]。本研究中,24317份标本中,有210份ELISA检测不合格,24107份合格,其中12份抗HIV、抗HCV及HBsAg经ELISA检测均为不合格,ALT快速检测不合格129份。血液ELISA检测报废率较以往调查研究有所下降。提示对献血者进行健康询问、常规体检及ALT检测是确保血液安全的首要环节。在24107份ELISA检测合格血液标本中,由核酸检测出HIV-RNA呈阳性1份,占0.001%,血液筛查结果与襄阳地区相似,与南宁地区相比有所降低。至于210份ELISA三项检测不合格血液标本中,核酸检测阳性45份、阴性57份,表明ELISA检测与核酸检测两种方式具有相互补充作用,临床实际检测中可充分发挥各自檢测的优势,提高HIV等病毒感染检出率。另外,1份ELISA检测合格但核酸检测HIV呈阳性标本,经生物公司再次检测证实为HIV感染,表明核酸在检测HIV感染的隐匿性、变异性、“窗口期”中具较高的灵敏度,可有效提高HIV感染检出率,避免HIV感染造成不良事件,从而有效预防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12-13]。同时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但核酸检测技术对整个检测操作流程及实验室环境等要求较高,临床应用务必严格管理实验标与耗材,科学规划与设计实验室,预防交叉感染,降低假阴性率,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有力保障[14-15]。同样,ELISA检测亦需加强质量管理,方可保证准确的检测结果。

综上所述,核酸检测可有效降低经血传播HIV风险,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性,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为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支持;同时,采血与供血机构应遵循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咨询、常规体检、快速检测、合理处理标本、血清学联合核酸检测的原则,尽可能的提高血液质量,控制经血传播HIV等疾病风险。

[参考文献]

[1] 陈素君,黄勇华,谢冬梅,等.2004~2013年清远市无偿献血者HIV检测结果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5,15(7):982-984,991.

[2] 程颖,李维,程燃.重庆市2008~2012年无偿献血者HBsAg,ALT及抗HIV、抗HCV、抗TP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0):1297-1304.

[3] 封婕,赵轶伦,许豪勤.2011~2015年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J].江苏医药,2016,42(17):1929-1931.

[4] 黄力勤,姚凤兰,葛红卫.核酸检测系统联检与鉴别检测结果不一致原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8):802-806.

[5] 吴丹霄,吴亚玲,吕杭军.核酸检测在献血筛查中的应用[J].浙江预防医学,2015,27(5):501-503.

[6] 何子毅,余霖,王庆,等.核酸检测技术在不同血液安全筛查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7):693-695.

[7] 曹晓,曹庆宝,李杰,等.核酸检测技术在唐山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5):634-635,637.

[8] 曹志刚,李霜云.核酸检测技术在襄阳地区献血筛查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2):150-151.

[9] 苏武锦,陈悦,黄茜.南宁地区2006~2015年无偿献血者HIV阳性的分布特征[J].重庆医学,2016,45(29):4110-4112,4116.

[10] 黄宏亮,徐志华,贾红志,等.核酸检测技术在江苏省盐城地区献血者筛查中的应用[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4,37(1):20-22.

[11] 郭燕,蔡斌,段勇,等.结合核酸检测技术探讨ALT在献血者筛查中的意义[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4):326-328.

[12] 陕柏峰.无偿献血者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确认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z1):131-133.

[13] 庞栋,申卫东,张翙,等.ELISA筛查单试剂反应献血者追踪检测[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4):381-383.

[14] 蓝文莉,谢敬文.广州番禺地区开展核酸血液筛查的应用情况[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4):430-432.

[15] 黄秀琳,李维,程颖,等.無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项目再检结果分析的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9):1177-1179.

(收稿日期:2017-04-05)

作者:霍宝锋?张天弼?刘智敏?温芳丹

上一篇:中国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论文下一篇:我国书法视觉下招贴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