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论文

2022-04-24

摘要:本文尝试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拓展提升”两个层次的理解、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拓展提升”的构建及设计思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初步的探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论文 篇1: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

摘 要: 当前,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讲谈——接受式”、“自觉——辅导式 ”和“参与——活动式”。

关键词:接受式 辅导式 活动式

一、讲谈——接受式

讲谈——接受式是在改革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传统历史教学模式是50年代初我国历史教育工作者以苏联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融合我国的一些传统的教育 思想的方式而成的,以“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家庭作业”五个环节为结 构程序。它的优点是方便了人们对历史教学活动过程的准确把握,有利于历史知识的系统传授,对历史教学实 践的指导也更为明确具体。其教学过程由教师直接控制,通过教师对历史教材内容的系统讲述,使学生对所学 的历史知识由感知到理解,然后通过总结新课和家庭作业的完成,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它能使学生比较有效 地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历史知识,比较突出地体现了历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使系 统性较强的历史知识得以有效地传授,历史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然而,它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最主要的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忽视能力培养,造成了“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教师一 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被动学习的局面。它所反映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为授受关系,表现在教学内容上以 知识为主,在教学方式上以传授、灌输为主。

二、自学——辅导式

自学——辅导式,又称导学式。它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相机点拨的辅导,使自 学和辅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错综复杂的教学过程,从理论上可以作这样的剖析:以教师为主体,作用于教材、学生等客体,构成了教 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作用于教材、教师等客体,构成了学的过程;教师、学生均具有主客体双重角色的意 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其职业的特点和年龄、智力及知识水平的优势,理应发挥主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即 主导作用,主要用于对学生的指导、点拨和引渡上;同理,学生的学习活动也理应接受教师的主导。然而,学 习活动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一切都有赖于学习主体主动积极地去吸收和消化知识,并构建为自己特有的认 知结构。“从宏观上看,人的健康成长过程也必然是受动性递减,主动性递增,直至完全能把握自己,达到‘ 自由王国’的过程,故学生的主动性必须受到重视和珍重。”这样,教的主导性和学的主动性的契合, 就构成了“自学——辅导式”的主旋律。显然,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论是支撑该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

自学——辅导式的结构程序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精讲→练 习总结。

第一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问题,阅读教材课文。通过阅读,了解新课的 主要内容,并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和能力。

第二步:同桌学生或相邻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其间,教师要 善于掌握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那些基础知识薄弱、历史思维能力较差的学 生要作重点的辅导,并作方法论上的指导。

第三步:教师精讲。本环节着眼于对全班学生的辅导。主要针对学生在前面环节中所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 疑难问题进行精讲。所谓精讲,一是讲授的内容要精,教师主要讲本课的知识结构和重点、难点问题;二是讲 授的语言要精,教师的语言要点到为止,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

第四步:练习总结。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完成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评价、小结等活动,使 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得到及时的巩固。如上例,既可以针对阅读要求上所出的题目检测学生,进行总结 。

三、参与——活动式

参与——活动式是近年来出现的较为新颖、同时也是引起较大反响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主张。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 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 。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 问题。

参与——活动式的基本结构由三个环节组成:创设历史情景→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

第一步:创设历史情景。该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多种具有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 情绪,使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创设历史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采取创设模拟历史场景的方法,如把教室布置成手工工场、历史会议的会场。

第二步:师生在预置的场景中,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活动。可以采取由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指导活动的方 式,也可以采取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教师指导的方式。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既有听课、学习的过程,又有参与活动的过程,既动脑 ,又动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第三步:总结转化。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感悟所学内容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使这些认识 、经验转化为指导他们思想行为的准则。其方法可采取教师与学生一边活动,一边点拨的方式;也可采取活动 结束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内容,加以启发讲授的方式。

(河北省永年县第三实验学校)

作者:孙永民

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论文 篇2:

中学历史教学拓展提升环节的构建

摘要:本文尝试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拓展提升”两个层次的理解、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拓展提升”的构建及设计思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课堂;拓展;提升

一、前言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推进、课改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但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仍未有较大改观的今天,对初中生而言,课程内容相对较多、课业负担依旧是相对较重。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学需要注意的第一要点就是——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需要的是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堂学习的兴趣。在诸多专家和学者的努力下,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然而众多成果中鲜有对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比较适用的。于此,我们在反思教师素质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地区经济、文化的差异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差距,以及对学校课堂教学的影响”这一命题的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今天,电脑、投影仪等技术支持下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经济发达区域,历史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图文、视频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这种普及却正在缓慢的推进。这种情况下,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需要新的探索。

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拓展提升”环节

初中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历史教学活动的展开,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经过历史的学习和探究,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教学活动所追寻的是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因此教学的整体目标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发展思维的类型。

围绕着历史教学的目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拓展提升” 环节,而该环节重点应该在于:侧重于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历史,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对历史的解释,并提出他们自己的历史解释;围绕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了解和认识,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透过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笔者认为课堂上应该有两个层次的“拓展提升”:第一个“拓展提升”是指学生基于自己认知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发散性思考、拓展;第二个“拓展提升”是教师基于相关史料、现实生活等补充内容而诱发学生产生的思索与认知的拓展。

三、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拓展提升”的构建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拓展提升”的构建,是建立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会学习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初步形成的思考进行不断深入的引导,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并培养正确的评价方法和价值观。

首先,我们通过在学生自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突出重点的启发疏导,解决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循循善诱,使抽象性的理论通过内化形成感性的知识,从而达到认知的目标。这是第一个层次的‘拓展提升’。

其次,我们通过对知识进行探究、拓展、延伸,基于所授知识提出问题、补充相关史料或现实问题等,诱发学生思辨、产生的思索与认知的拓展。这是个阶段对“拓展提升”是关键阶段,也是“拓展提升”的升华阶段,即是笔者所叙述过的第二个层次的‘拓展提升’。通过该阶段的升华,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体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充分运用知识结构中的情感价值观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发挥学史鉴今的功能。

四、“拓展提升”环节的设计思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开始着手构建‘拓展提升’环节时,教师的设计首先应当要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整体把握,抓住重点、难点,而对于那些简单的知识点尽量做到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思考;其次,基于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此环节以5-10分钟为宜;第三,做到避免“灌输式”讲解,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重点内容和学会梳理知识点。班级人数不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第四,教师的精讲,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同时还应教会学生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如比较、归纳、综合等。只有这样分清主次,才能有效地提高效率。

在第二个层次的‘拓展提升’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前提,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同时也可在补充相关史料或现实问题等的基础上诱导学生思考。当然,该阶段时间点上是学生在一堂课中,最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时段,教师的设计应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简短的故事、人物对话和学生表演等形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图表、幻灯、录相、彩图等立体教学手段,呈现与所授知识有关的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促进知识的巩固升华。

五、结语

“拓展提升”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突出该环节的研究和切实将该环节融入实际课堂教学加以实施,必定有助于改善初中历史传统课堂教学的“诟病”,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际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由于“拓展提升”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当前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其实际运用时会遇到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广泛的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成刚.《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北师大出版社,2012.

[2] 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张庆海.《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学理论问题》长春出版社,2012.

[4] 张向阳.《历史教学论》长春出版社,2012.

作者:王伟

历史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论文 篇3:

浅析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摘 要:本文拟对我国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概括,并逐一展开教学示例。

关键词:中学历史 课堂教学 基本模式

教学模式的把握,不仅要知道其结构方式和运行程序,能够“照着做”;而且要掌握其蕴含的教学思想或意向,能充分实现其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根据各教学要素变换或创造出更合适的新教学模式。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本文拟对我国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几种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总结和概括,并逐一展开教学示例,以此使人们对现行的历史教学模式有一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为建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素材。

当前,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讲谈——接受式”、“自觉——辅导式 ”和“参与——活动式”。

一、讲谈——接受式

讲谈——接受教学模式,就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以师生谈话的方式逐步展开教学过程、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其中,既有教师对历史知识的系统讲述,也有学生的积极反应、自主探索;教学的过程 是信息的传递过程和反馈过程的结合。它继承了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中重教的一面,又发展了重学的一面,把教与学、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了历史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该模式的结构程序为: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总结新课→检查巩固新课。

1.导入新课:通过谈话联系与新授历史知识内容有关的旧的内容,既复习巩固已有知识,又引起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示例:(材料选自“冀教版”初三《世界历史》第1册第14 课《美国南北战争》,下同。)

师:美国独立战争发生于何时?它对美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1775——1783年,它使美国获得了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师:如果说独立战争扫除了殖民统治这一大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的话;那么,70 多年后的美国南北战争则扫除了另一大障碍,为美国经济强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板书):第14课 美国南北战争。

2.教学新课:通过谈话联系已有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教学。层层相扣,使新知识逐步呈现,学生逐步接受新知识。

教学示例:(教学目标是引起“美国领土的扩张”的教学)

师:独立战争结束之时,美国的领土主要在哪些区域?后来有了什么变化?生:主要在大西洋沿岸,后来扩展到了太平洋沿岸。

师:这些变化是怎么形成的?[板书并依次讲述以下内容:1.领土的扩张(时间、方式、结果)]

3.总结新课: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使所学的历史知识逐步形成历史概念和历史原理,建立起新的历史知识结构,并使之系统化和科学化。

4.检查巩固新课:一般通过口试练习和笔试练习两种方式进行。测试题目,不仅要达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目的,而且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谈——接受式教学模式,以讲述法和谈话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采用指导阅读、看图、图示、讨论等法,属于接受学习的教学范畴。由于它方便易行,又能起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并可采用多种变式,因而是目前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初中的历史教学。

二、自学——辅导式

自学——辅导式,又称导学式。它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和教师有的放矢、相机点拨的辅导,使自 学和辅导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式的结构程序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精讲→练习总结。

第一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问题,阅读教材课文。通过阅读,了解新课的主要内容,并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和能力。

教学示例,具体实施如下:

教师用幻灯或小黑板等教具,向学生展示阅读本课内容的要求:(按一课时的量进行)①、阅读第1自然段,归纳17世纪早期英国国内矛盾;②、阅读第2自然段, 找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时间、标志;③、阅读第3自然段,思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原因?④阅读4、5、6自然段概括英国革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主要采取了哪几种形式?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说明了什么?“光荣革命”的实质是什么?怎样认识英国革命的功绩和对内对外的影响?

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并试作课题笔记。

第二步:同桌学生或相邻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其间,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那些基础知识薄弱、历史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要作重点的辅导,并作方法论上的指导。

第三步:教师精讲。本环节着眼于对全班学生的辅导。主要针对学生在前面环节中所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 疑难问题进行精讲。所谓精讲,一是讲授的内容要精,教师主要讲本课的知识结构和重点、难点问题;二是讲 授的语言要精,教师的语言要点到为止,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悟。

其中,知识结构的讲授尤为重要,要使学生明确各教学内容的历史知识体系、框架和线索,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常常采取图示法进行。

第四步:练习总结。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完成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评价、小结等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得到及时的巩固。如上例,既可以针对阅读要求上所出的题目检测学生,进行总结 ;也可以针对课文中的思考题和练习题,进行练习总结。

三、参与——活动式

参与——活动式是近年来出现的较为新颖、同时也是引起较大反响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与——活动式的基本结构由三个环节组成:创设历史情景→参与各类活动→总结转化。

第一步:创设历史情景。该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以多种具有生动形象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 情绪,使学生乐于参与活动。创设历史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采取创设模拟历史场景的方法,如把教室布置成 手工工场、历史会议的会场;还可以把学生带入社会,选择典型的历史遗址或博物馆,作为学生活动的场所。

第二步:师生在预置的场景中,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活动。可以采取由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指导活动的方式,也可以采取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教师指导的方式。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既有听课、学习的过程,又有参与活动的过程,既动脑 ,又动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第三步:总结转化。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感悟所学内容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使这些认识 、经验转化为指导他们思想行为的准则。其方法可采取教师与学生一边活动,一边点拨的方式;也可采取活动结束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内容,加以启发讲授的方式。

此外,在当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发现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模式和目标教学模式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李自军

上一篇:有效阅读教学高中语文论文下一篇:初中英语中情境教学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