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结构基本模式

2024-04-07

议论文结构基本模式(共8篇)

篇1:议论文结构基本模式

高考议论文基本结构模式探析

【可供选择的议论结构模式】:

①、并列式:①分论点平行:②论据平行: ②、对照式(含类比和正反对比); ③、总分式; ④、层递式。

【重点探析层进式结构(又称为层层深入法)】:

1、有多个论证层次,每个层次包一个分论点和证明这一分论点的论据;

2、各层次间是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一层比一层深入的关系,而它们又都是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

这种论证方法,符号人们认识或思维活动的一般过程,显得顺理成章,便于接受;这种层层深入的论证结构,使得说理充分,论证周密,既能全面阐述论点的丰富内涵,又能深刻揭示论点的理论深度,从而将论点建立在坚定的理论基础上;运用这一论证方法,在语言上又易显出一种递进层高的气势,能表现出一种气势美和力度美,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层进式结构模式举例】:(1)“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善于发现--要创造更好的答案(2)“做伟大的老实人”: 引论--老实人的内涵。本论--老实人的伟大之处。A、忍:慎独,B、对自己负责;恪尽职守,C、对工作负责。D、信:诚实;守信。E、义:忠诚;执著。结论--做伟大的老实人。

(3)以谈“勇气”为话题组成层进式结构。(中心论点)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分论点1,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分论点2,勇气还是顶住歪风邪气的重要支柱。(引申强调)勇气在今天是一种革命精神。或者也可以这样行文:

(论点)勇气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论证)道理论证--勇气很可贵;举例论证--勇气很可贵。联系实际进一步论证--勇气的确很可贵(个人的经历、体会)。总结强调:我们每个人都应培养自己的勇气。

还可以这样行文:

(是什么)诠释“勇气”,提出勇气是一可贵的精神--(为什么)为什么说勇气很可贵:勇气是战胜困难的武器;勇气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怎样做)怎样培养自己的勇气:努力学习,提高认识水平,树立远大目标;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发扬拼搏进取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做起。

【另外的快速构思模式】:

一、述料--引点--列据--证理

范文: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美国一所大学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青蛙突然扔进滚沸的油锅里,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这只青蛙奋力一跃,竟跳出锅外,安然逃生。过了一会儿,又将这只青蛙放到一个盛满水的锅中,青蛙游得逍遥自在,怡然自得,这时,研究人员从锅下悄悄加热,等到青蛙察觉有生命危险,想奋力一跃时,它却没有了拼搏的力量,而只能葬身锅底。(述料:简述材料)

青蛙在油锅中能奋力逃生,在温水锅中却丢失性命,这是为什么呢?在油锅中,身处险境,为求生存,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在温水锅中,身处舒适环境,失去警惕,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面临的危险,最后只能落得个葬身锅底的可悲下场。(简单分析)

青蛙如此,人也一样。当生话中的挫折、失败、不幸、艰险摆在人的面前时,人往往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勇气,排除万难,冲出困境,求得生机。相反,当生活在舒适、安逸、悠闲、奢侈的环境中,人往往会消极、沉溺,陷入无以自拔的地步,以致身败名裂。所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至理名言我们要时刻牢记。(引点:由蛙到人,提出中心论点)类似实验中青蛙的故事,在历史和现实中比比皆是。北宋欧阳修在他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介绍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就是一例。

李存勖得天下时,不忘其父李克用的遗志,以父亲留下的三枝箭激励自己,发奋创业,攻城略地,无往不胜,“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到天下已定,大功告成,他坐享太平,整日与优伶们泡在一起,“唱念做打”以致政事荒疏,国运日微。三四年后,祸乱迭起,终遭杀戮,“何其衰也!”(列据:按时、空、逻辑次序罗列有力依据)

一个动物的实验,一个历史的真实,难道不值我们深思吗?须知,挫折、失败、不幸、艰险,这对人无疑是一种压力,是一种前进中的障碍。但是,有压力才有反弹,有障碍、困苦,才有挑战、拼搏。这时,人就不仅会在精神上自强不息,在策略上也会小心翼翼。于是就有了化险为夷、转败为胜的可能。反之,舒适安逸悠闲奢侈,这一切却往往会使当事人忘乎所以,玩物丧志,失去挑战的勇气、拼搏的胆识,跌进甜蜜蜜、软绵绵的罗网,越陷越深,越缠越紧,就难免落下一个可悲的下场。培根说过,“奇迹在厄运中出现”,同样,厄运也多在游乐中降临。这些道理,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吧。(证理:深入分析论据,阐明论据的本质,揭示论据的意义)

二、述料--引点--分析--总结

范文:值得汲取的精神力量

古希拉神活中有一段关于西齐弗的故事。西齐弗受到大神的惩罚,他要把一块石头推到山顶,可是到了夜里,这块石头又自动滚下来,于是第二天,西齐弗还得往上推。这样日复一日,永无休止。大神就是要通过如此手段来折磨西齐弗的心灵,使他在不断的打击中走向毁灭。然而西齐弗却没有被这种折磨摧垮,他以不屈的意志迎战这近乎残酷的苦难,终于挣得了最后的自由。西齐弗这种精神力量是值得我们认真汲取的。

那么,从西齐弗的故事中,我们能汲取哪些精神力量呢?(述料、引点:简述材料,提出论点)首先,他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挑战。每次,当西齐弗推石头上山时,大神告诉他,成功是不可能的。但是,西齐弗没有被这种无望的艰难吓倒。他一心想的是,既然命运如此,我就挺身迎接,它明天滚下来,我就继续往上推。因为这种没有结果的命运已成了我命运的一部分,我只能勇敢地面对它,以求得心灵的安宁。

其次,它在严峻的环境中保持信念,相信顽强的韧性最终可超越不幸。所以它反复推石头上山时,心中毫无失败感。他深深懂得只要我能蔑视这种惩罚,坚持下去,那么,对于惩罚者来说,这种坚持本身构成了一种反击。于是,在彼此的较量中,我就有了取胜的可能。故事的结局也确实以大神的让步来证明了这一点。(分析:针对所引材料,作多角度多层次的条分缕析,理论分析论证)

西齐弗的故事与我们生活中许多际遇相似,而他的这种作为,也应该成为我们处理类似情况的一个楷模。要知道个人能证实自己的命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能够掌握命的契机,反制命运的困厄,进而把痛逆的命转换为成功的使命,就更为不易。然而人却只有这样,才能替自己的存在谋求一条出路,并进而替人类、替世界开创光明、美好的前景。这,才是人的精神力量的真正体现;这才是人只所以为人的价值所在,才是我们最应该具备的超越生活磨难的可贵品质。(总结: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更深一层的开掘,达到认识上的深化与升华)

三、立论--列据--析理

范文:多几个畏友好

我国古人认为,朋友有几种,“缓急可共,生死可托”的,是“密友”;“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是“贼友”。“密友”好,“贼友”坏,道理不言自明。然而,我国古人更主张,人应多几个“畏友”。什么是畏友?古人的解释是“道义相砥,过失相规”--即在道德礼义方面互相勉励,在过错失误方面互相劝警。如果能真正交到这样的朋友,那么对自己品格的完善、事业的进步肯定是极为有益的。(立论:提出中心论点,对提出论点的背景、缘由等有关前提略加说明)

三国时的徐原与吕岱是一对畏友。徐原才智过人,吕岱荐他当了御史;但吕岱有了过失,徐原总是毫不客气地批评,当着众人的面也绝不留情,常常使吕岱下不来台,可吕岱却十分敬重徐原。徐原死后,吕岱悲伤地说,失去了他,谁还能指责我的过失呢?此外,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与本·琼森也是畏友。本·琼森的第一部剧作是莎士比亚帮助他公演的。莎士比亚死后,本琼森曾沉痛地写道:“得意吧,我的不列颠,你拿出了这样的一个人,他可以征服欧罗巴的全部戏文,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界!”但是,本·琼森却对莎士比亚用“三把绣剑”描绘壮阔的“白玫瑰战争”的创作倾向进行过严厉的抨击。(列据:造出典型论据证明论点。)

一对古代官吏,一对外国文士,正因为他们能“道义相砥,过失相规”,所以能达到人生事业的最高境界,他们确实不愧是真正的“畏友”。孔子说:“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我们生活在这个变幻万千、光怪陆离的世界,谁都难免发生这样那样的谬误,但人往往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因此多几个“畏友”,实际上是多了几服清心剂和醒脑丸。这样,我们才会尽量地避免谬误,防止偏差,创造出和谐美好的人生乐章。(析理:对论据集中阐述,挖掘其深层的意味,揭示斯所包含的真谛,或辨识某些是非真伪,从而使论点得到理论上的证明。)

四、立论--入据--结承--迭据--总结

范文:年轻人要做时代的弄潮儿

青年人要做“弄潮儿”。弄潮儿一词,本是宋代钱塘江涨潮时,对“浮潮头而戏弄”者的昵称。苏东坡词中“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描写的是弄潮儿。如果将弄潮儿的含义引申到社会生活中,那么他应该是能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搏击的勇将,是具有不断奋斗精神的强者,是敢干挺身而出、牺牲自我的猛士。一句话,应是凝缩着时代精神和个人人格力量的伟丈夫。(立论:提出论点,再对提出论点的背景、前提等相关情况略加说明。)

在我们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堪称弄潮儿的青年英才是很多的。下西域的班超,抗金兵的岳飞,举义旗的李自成,是时代的弄潮儿;慷慨赴死的谭嗣同,蹈海醒民的陈天华,仗剑去国的秋瑾,是时代的弄潮儿;其实,像李世民、朱元璋、努尔哈赤这样的英雄豪杰都堪称为时代的弄潮儿。(入据:第一次进入论据的阐述。这一次阐述中的论据,一般是较古老、较悠远的历史论据,甚至是从寓言、传说、轶闻、掌故中挑选出来的论据。)

上述这些志士仁人、英雄豪杰,之所以称得上时代的弄潮儿的美誉,就是因为他们能在时代的大潮中搏风击浪,勇敢奋斗,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为后人开辟了一条新路,至少是起了一种振聋发聩的作用。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时代,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要具有弄潮儿的胆略,与时俱进,发挥出较之古代的志士仁人、英雄豪杰更为强大的人格力量,为祖国的振兴,为中华的腾飞作出贡献。(结承:在入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的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作出小结。)

近几年,我国涌现出的这样的弄潮儿举不胜举。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不仅带领中国人民开拓进取,实现了无数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人民富足、社会安定、国家强盛的梦想,更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顺利收回了香港、澳门、也为台湾的回归,和平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邓小平是新时代最伟大、最英勇的弄潮儿;而置自身利益于不顾,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英勇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为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而无私奉献的白衣战士,他们难道又不是时代的弄潮儿?是的,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是一个弄潮儿不断涌现的时代,我们以生在这样的时代而骄傲和自豪。(迭据:在小结转承之后,再一次进入论据的阐述,而这一步中的论据应该是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现实论据。)

观古而论今,我们可以看出,时代的弄潮儿不愧是时代的勇将、时代的强者和时代的猛士,是叱咤风云的时代伟丈夫。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人所代表的性格,一个精神是青年人所代表的精神。”生长在今天的青年,更应该用我们青年的朝气和热血,塑造我们时代的性格,光大我们时代的精神。让我们都来做时代的弄潮儿吧!(总结:在前面采用双重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中心论点在当前时代的指导意义,或者提出对某些现实问题的见解,对全文进整体性总结。)

五、引--提--析--联--结

范文:中学生打工利与弊

近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青年男女,怀揣着一个个金色的梦,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了南下北上的列车,走进了他们梦的乐土,开始了他们的打工生活。他们中许多是中学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中学生打工是利大还是弊病大呢?(引:列举有关现象,有文彩,自然,使话题有针对性,一般不超过一百字)

我们的回答是:弊大于利。当然,这里说的打工不是指国外以及我国一些城镇的学生寒暑假短期锻炼,体验生活。(提:观点鲜明正确,做必要的补充、阐释,这是论点到论证的过渡,一般不超过三百字)

就家庭而言,中学生外出打工而放弃继续深造,这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的确减轻了家的负担,甚至还能够为家庭增加收入,对于一个家庭--至少对于一贫困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件高兴的事。

然而,它带来的负面效应却是无法估量,也无法弥补的。

首先,„„。其次,„„。另外,„„。(议:理论分析,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论点,一般不超过三百字)

二十一世纪是一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中外时代特点,对人才的需求形势)(联:联系时代、社会,举例为主,进一步论证论点,举例要古今中外结合。一般不超过四百字)

总而言之,占学生打工,有利有弊,但弊多于利。我们应该„„(结:收束全文,回应论点,简洁有力,不超过一百字)

结构示意: 引:由社会生活现象,引出论题。100字 提:提出观点,表明态度。100字 析:就事论事,浅层分析。300字 联:社会背景,深层拓展。400字 结:回应论点,再次强调。100字

篇2:议论文结构基本模式

六步定式议论文写作

 议论文写作通常会犯两种比较大的错误:  一是以叙代议,二是材料与中心不一致。 克服的最佳办法,就是要重视叙议结合。

(1)议论性散文的基本结构模式

1.开头要求语言优美,开篇点题,开宗明义,先声夺人,字数100字左右。

2.本论部分一般要有三个片段,可以用小标题突出,标题要求简洁、明确、有内蕴,最好能体现文章观点。

每个片段应先散文化叙述(引用或化用诗文),再议论性评说(引用或化用诗文),使之契合写作要求(切题)。

并能展示举例精当,引用或化用诗文,语言优美三个亮点。

本论部分要“形散神不散”,用一根思想的红线(写作的主题)将三个片段串连起来,切忌堆砌材料。

3.结尾部分干净利落,照应开头,点题并再次揭示观点。

(2)议论性散文主体结构安排

(一)主体并列式——最常用的主体结构安排

(二)以对一个人物的评价贯穿始终式

(三)主体纵横对比式

(四)主体递进式

六步定式议论文写作 例文:“逆境”与成才

正如水可载舟也可以覆舟一样,逆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点)

人生的路很漫长,遇到荆棘、沼泽是很平常的事。西班牙著名画家戈雅为了逃避宗教裁判所的追捕,17岁就背井离乡;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

金年轻时代就被流放;还有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导弹之父钱学森,他们做出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而他们所受的艰辛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逆境给予他们的是更坚定的决心,更顽强的斗志。应该说困难绝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锻炼人才,它可以创造奇迹。(正)

但逆境对于每个人的作用并不都是一样。确实有人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痛苦而放弃了,确实有人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而最终忍受失败了,甚至有人还感叹命运的不公。对于他们,逆境起了覆舟的作用;对于他们,困难的确是一件坏事。(反)例文:“逆境”与成才

这也许就是事物的两面性。但究其本质,逆境对于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不在逆境而恰恰在人本身。对于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一次次的挫折只会使他的意志更坚定,逆境对于他只是一剂强心剂,正如夏衍在《野草》中说的: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常听人说:如果没有阻力,我会是个人才。我却认为所谓人才,不应该只指有多高的学问,多大的才能,还应包括他承受压力,承受打击的能力,倘若没有这一点,就不应该称之为人才。温室中的花只能用来观赏,一遇风雨就会夭折,而真正能支撑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应是经受过风雨洗礼而依然挺立的大树,他们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深)

当然,逆境仅仅是一个外部条件而已,也许在顺境与常境里更易成才,但

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完全可以利用外部条件,甚至去改变外因,使之为成才服务。(联)

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几乎还没什么机会经受一些大风大浪,往往缺乏与困难斗争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正确认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在一些小的困难中逐渐锻炼自己,使自己未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总)例文:“逆境”与成才

这也许就是事物的两面性。但究其本质,逆境对于一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不在逆境而恰恰在人本身。对于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一次次的挫折只会使他的意志更坚定,逆境对于他只是一剂强心剂,正如夏衍在《野草》中说的:种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砾中,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常听人说:如果没有阻力,我会是个人才。我却认为所谓人才,不应该只指有多高的学问,多大的才能,还应包括他承受压力,承受打击的能力,倘若没有这一点,就不应该称之为人才。温室中的花只能用来观赏,一遇风雨就会夭折,而真正能支撑和带动整个社会的应是经受过风雨洗礼而依然挺立的大树,他们才是真正的栋梁之才。(深)

当然,逆境仅仅是一个外部条件而已,也许在顺境与常境里更易成才,但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完全可以利用外部条件,甚至去改变外因,使之为成才服务。(联)

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几乎还没什么机会经受一些大风大浪,往往缺乏与困难斗争的勇气和毅力。因此正确认识逆境与成才的关系很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在一些小的困难中逐渐锻炼自己,使自己未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总)六步定式(层进式论证结构)

1、点:点明中心论点(字数约占文章的1/10)

2、正:正面举例论述

3、反:反面举例论述(2、3字数约占文章的2/10)

4、深:深入开掘(字数约占文章的3/10)

5、联:联系现实(字数约占文章的3/10)

6、总:总收全文(字数约占文章的1/10)“点”

“点”要求开门见山,直入正题,点明中心观点。这是引论部分。

“万事开头难”,写好开头意义重大,有经验的阅卷人往往一看开头,就能判定你的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是否过关,在语言上的功夫如何。

示例:《砖的联想》

①点:由软泥脱成坯,经烈火烧制变成坚硬的砖,联想到:一个人要想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和过硬本领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练和考验。

“正、反”

“正、反、深、联”四步是本论部分。

正、反例子最好各举一例。选例要典型,叙例要简明,议例要深刻。示例:《砖的联想》

②正:以某大学优秀毕业生主动要求进藏为例,赞有志青年应自找苦吃,自觉锤炼自己。

③反:有的人胸无大志,一味贪图安逸,是懦夫行为。

“深”

“深”,可以揭实质,挖根源,讲意义,论危害,进行辩证分析。示例:《砖的联想》

④深: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有志青年只有在火热的斗争中才能锻炼意志和体魄。成才的关键是后天的磨练。享乐主义严重腐蚀了青年,摧折了他们作为人生支撑的精神支柱。

“联”

“联”,这是“深”的进一步深化。特别强调:如果能联系的话,首先应紧密联系改革开放这个最大的现实,即使是联系个人的生活、思想、学习等实际,也不能脱离社会潮流,要体现时代气息。一般地讲,这样联系实际后写出的文章“立足点高、时代感强、更有意义”。

示例:《砖的联想》

⑤联: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重要的历史关口,国家的富强,事业的腾飞,对广大青年品德与能力素质的要求更高了。要想事业有成、报效祖国,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本领。

“总”

“总”,这是结论部分。

“总”是收束全文,是针对中心观点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可简单地、概括地谈。收总部分要注意与开头的呼应,不要变成中心论点的重复。

示例:《砖的联想》

⑥总:每个有志青年都应积极投身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艰苦奋斗,把自己烧制成一块坚硬的砖。

小结:

我们说“六步定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正反举例论述,不一定先正后反,也不一定以正为主;先反后正可以,以反为主也可以,或只反不正、只正不反都是可以的。“深”“联”也如此。先联后深,或“深联合一”,都未尝不可。字数的限制在开始训练时不妨严格一些,一旦熟练了,掌握了写作议论文的要领之后,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六步定式”运用得好,有利于使文章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方”。

写作训练:

作家冯冀才对王蒙讲述关于世界拳王阿里的一段故事:阿里每逢比赛总要事先出钱雇一些人,作为自己的反对者,让他们在比赛时给他起哄,骂他,羞辱他。这样,阿里的搏斗欲望才被刺激起来,力量鼓满全身,肌肉膨胀,精神上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他需要挑战。”冯骥才说。

此时王蒙的眼睛灼灼发光,他似乎说,我也一样。

请你以《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为题,用“六步定式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训练参考提纲:

题目: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

①点:真正的强者需要挑战。

②反:有的卑劣小人为了赢得竞赛,无耻地收买他人“捧场”,甚至雇人残害对方(美国某著名冰上运动员就雇人打断竞争对手的脚),弄虚作假,欺世盗名。

③正:阿里雇人反对自己,借此刺激自己的精神,激发起强烈的抗争意识,变成比赛的强大动力,这是真正的强者,有志气,有魄力。

④深:真正的强者不仅需要具备身体等物质方面的实力,而且首先应该在精神上坚强,自信,自尊。真正的强者要战胜对手,必须首先战胜自己的懒惰与怯弱,自觉地在逆境中锤炼自己。

⑤联:我们正从事前所未有的改革大业,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拦路虎。面对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决不气馁,“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的民族精神必将在挑战中得到升华。

篇3:议论文结构模式的一条新路

但这些做起来其实很难, 就拿并列式来说,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 很容易出现分论点交叉的问题, 思维缺乏广度, 又不能在深度上高人一筹, 所以所谓的并列式其实是同一观点的不同表述, 学生的阅历决定了这种结构一般人很难出彩。层进式就更难了, 它需要思想的深度, 对于每天要应对五门功课的学生来说, 要想有比别人有更深刻思想认识, 显然是不太切实际的。可见大家都用的结构并不像我们想象的容易操作。

而且按照这些结构模式去写, 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开篇立论———开头点明中心论点, 然后再运用一些论证方法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当然按照各人的知识储备的多少, 表达能力的高下, 各有千秋。但基本结构是相似的。这些作文结构, 开篇提出中心论点, 用心是显而易见的, ——可以让阅卷者一目了然, 但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能不能突破这种大同小异的结构模式, 另辟一条新路呢?我想有一点变化都会让人耳目一新, 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发现有一种结构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 可以为写作开辟一条新路———驳论文。

学生们对驳论文应该并不陌生, 课本其实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鲁迅的杂文其实就是很好的范文。

比如苏教版必修四里收录的《拿来主义》, 毫无疑问它是一篇议论文, 但没有采用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的模式, 而是文章在前四段花大量笔墨分析了送去主义的表现、送来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即指出拿来的必要, 接着点明拿来的含义, 再分析“拿来主义”的方法:“占有, 挑选”。

文章逐步深入, 说理由浅入深。概括起来就是先针对某些不好的现象, 分析其危害, 挖掘其产生根源, 再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摆现象———析危害———挖根源———指办法”的格式。对《拿来主义》的结构仔细分析一下, 它也是重点在讲议论文的“是什么”和“怎么办”只不过它的“是什么”是建立在对一种错误现象认识基础上的, 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其实这种驳论式的结构, 避免作文结构单一还仅仅是一方面, 从更深层面上去考虑, 它让学生的作文更有时代气息, 不再是一副老气横秋的说教口气。

驳论文要求开篇驳斥一种与中心论点相左的社会现象, 就要求考生多关注时事, 密切关注当下社会上发生的事件, 并对这种现象形成自己的思考结果, 自然也就避免成为一个书呆子。

比如学生要论证中心论点“人总要吃点苦的”, 一般立论文的思维模式是一开始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有的可能会引用名人名言引出论点) , 接着列举大量历史和现实上的名人事例, 强调“吃苦”对于他们成名的重要性。而驳论文的切入就大相径庭了, 它可能先阐述当下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 成为温室里的小花朵, 禁不起风雨的现象, 接着阐述这种现象的危害, 以及产生的根源, 从而掷地有声的提出“吃苦的必要性”, 给人警醒。整体来看, 第一种方法显得不疼不痒, 泛泛而谈。而第二种驳论式的结构更有时代感、紧迫感, 让读者心头一震。同时又让阅卷者感知到考生是一个心怀天下, 关心民生的学生, 自然就高看一眼。

不仅如此, 驳论文很受大家们亲睐。翻开名家论述类的文章, 满眼尽是驳论文。大师们针对时弊, 一针见血, 开出自己的良方。如为了哗众取宠, 大学讲师作文鼓吹“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情”的奇谈怪论, 就有许多学者大呼:学术是社会的道德标杆, 不要一味媚俗, 迎合大众, , 要维护学术尊严。这样的文章如当头棒喝, 警醒世人不要落入低俗, 从整个角度看, 驳论文针对性更强, 实用性更广, 更能适应社会的需用, 更有推广的价值。

驳论文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它还更能体现学生认识的广度、思想的深度。只有对问题有思考的人, 才能不随大流, 有自己的见解, 才能驳倒别人的观点。

可见写得一手驳论文无疑符合议论文的一般规律, 更在于文章里添了时代气息, 有了大家风范。但这对于当下只能一心读圣贤书, 两耳无暇闻窗外事的考生来说是有些难度。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放入新鲜空气———经常为学生介绍社会热点, 不要觉得, 这些是闲话, 会占用课堂宝贵的45分钟。

总之, 考生作文, 不能迷信哪一种结构模式, 一条道走到黑, 应该多方涉猎, 多种尝试, 百花齐放, 才能适应高考的需要, 时代的需要, 才能笑傲考场。

摘要:虽说作文模式化训练, 一直被广泛诟病, 但这需要一分为二的看。我们反对走八股文的老路, 但作文结构训练不可能是无章可循的, 当多数考生都选择写议论文时, 教者又要考虑怎样让优秀者脱颖而出, 不至泯然众矣。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如何探索一种让学生更好的写好议论文的方法。

篇4:议论文结构基本模式

一、出版科学体系的基本结构

笔者曾采取结构模拟和功能模拟方法提出出版科学理论模型及其基本原理,探讨出版科学体系的构成及其构效关系,取得成效。进入互联网时代,出版科学出现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亟待理清其结构与功能,以及运行变化规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要想确立出版科学的独立学科地位,必须区分其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进一步明确其学科属性和定位。出版科学是一门研究社会文化信息符号的创作、编辑、复制、发行、接受规律的科学。出版科学体系的基本构成应包含5大功能系统,即创作系统、编辑系统、复制系统、发行系统和接受系统,对应内涵为编辑学、创作学、复制学、发行学和接受学。这5大系统的人群或机构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同属于出版科学体系的子学科,其基本内涵、功能属性及其研究范围如下。

1.编辑系统:主要由出版物或载体的法定管理、审定、编辑加工、规划设计的人员及其机构组成,包括编辑人员管理、出版法规建立、编辑技术方法、编辑资本经营、编辑系统整体运行技术等等。社会表现形态为编辑者、出版社、杂志社、报社、电视台、电台、剧团、网站、出版集团、出版局等等,均属此系统内运行的社会因子。

2.创作系统:主要由出版物或载体的信息源原始创作收集、发掘整理的人员及其机构组成,包括创作人员管理、创作技术方法、创作资本经营、创作系统整体运行技术等等。社会表现形态为作者、创作者、画者、表演者、雕塑家、专利发明者、软件设计者、作家协会等等,均属此系统内运行的社会因子。

3.复制系统:主要由出版物或载体的复制、拷贝印刷、增量制作的人员及其机构组成,包括复制人员管理、复制技术方法、复制资本经营、复制系统整体运行技术等等。社会表现形态为印刷人员、排版打字人员、打字社、印刷厂、制图厂、胶片拷贝厂、光盘刻制社等等,均属此系统内运行的社会因子。

4.发行系统:主要由出版物或载体的分发、运输、传送营销的人员及其机构组成,包括发行营销人员管理、发行营销技术方法、发行营销资本经营、发行营销市场管理、发行营销系统整体运行技术等等。社会表现形态为书报投递员、邮递员、书店人员、配送人员、报刊亭、新华书店、发行公司、网络下载站、邮电局、电信管理机关等等,均属此系统内运行的社会因子。

5.接受系统:主要由出版物或载体的最终接受、使用、购买的人员及其机构组成,包括受众人员管理、受众动员技术方法、受众资本经营、受众系统整体运行技术等等。社会表现形态为读者、观众、听众、网络用户、农家书屋、情报所、资料室、图书馆、博物馆等人员和部门等等,均属此系统内运行的社会因子。

二、出版科学体系的活动模式及运行规律

出版科学体系中的创作、编辑、复制、发行、接受5大系统的人群或机构是相互依存、竞争的整体。在出版物形成过程中,参与活动的系统人群或部门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是有特定的出版活动模式及运行规律的。笔者根据大量的出版活动现象总结出下列出版活动模式,能很好地解释出版科学体系各系统的运行变化规律。

1.编辑系统为主的出版活动模式。其他4个系统完全附属于编辑系统,其特点是全部产品均为合法出版物。在编辑系统为主的出版活动中,经济利益的分割会使得系统人群的构成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就形成了不同的出版活动模式及运行规律,共有16种。其中停止出版活动模式有8种(缺少复制系统),正常出版活动模式有8种,均产生合法出版物。

减少参与出版活动的系统或人群会使部门利益增大,同时也会使出版活动模式发生改变。5个系统都参与的出版活动,理论上每个系统部门所获的利益是出版物总价值(或总码洋)的1/5。以图书出版为例,出版1部图书所得书款,理论上是出版社获利1/5、作者获利1/5、印刷厂获利1/5、新华书店发行获利1/5、读者购书获利(有可能是折扣)1/5。在实际出版活动中,各参与出版活动系统对出版物总价值的利益分割并不完全平均,有的部门可能分割多些,有的部门可能分割少些。比如在出版社与印刷厂直接合作取代作者、发行、读者功能和利益的出版活动模式,运行结果是各得到出版物总金额的1/2。

2.创作系统为主的出版活动模式。其他4个系统完全附属于创作系统,其特点是全部出版物均为原创作品。由创作系统组织控制的出版活动模式,编辑系统变为次要地位的一切出版活动大多不在其掌控之内,而主要由创作者来决定。这种出版活动模式共有16种,其中有8种停止出版模式(缺少复制系统)。剩下的8种模式中有4种出版活动模式因编辑系统参与而产生合法出版物,以图书出版为例,相当于出版社委托出版或卖掉书号,完全由作者来组织出版图书。有4种出版活动模式产生非法出版物,以图书出版为例,就是没有统一书号的书籍。

3.复制系统为主的出版活动模式。其他4个系统处于附属地位,这是出版科学的核心,也就是说没有复制系统就没有出版业。复制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本身具有直接扩大出版物数量的功能。因此,在这个系统中没有停止出版现象发生,所有出版活动模式都在运行,只是复制出的产品有合法出版物和非法出版物之分,这也正是出版管理者控制打击非法出版物产生的源头所在。此系统为主的出版活动模式有16种,其中产生合法出版物的出版活动模式有8种,产生非法出版物的出版活动模式有8种,而且各有其典型的出版物表现形态。从经济利益分割上来看,这里出现了把其他4个系统都取代的出版活动模式,收入达到最高值5/5,以图书出版为例,就是印刷厂组织出版了图书。

4.发行系统为主的出版活动模式。其他4个系统处于附属地位,其特点是拥有出版物的营销市场,销售数量大、速度快,以图书出版为例,就是新华书店直接组织出版了图书。这种出版活动模式共有16种,其中有8种停止出版模式。剩下的8种出版活动模式,有4种产生合法出版物,4种产生非法出版物。其出版活动模式运行规律,与以创作系统为主的出版活动模式的运行规律相似。

5.接受系统为主的出版活动模式。其他4个系统处于附属地位,其特点是出版物利用效率最高,以图书出版为例,就是读者直接组织出版了图书。这种出版活动模式共有16种,其中有8种停止出版模式。剩下的8种出版活动模式中,有4种产生合法出版物,有4种产生非法出版物。接受系统是出版物的最终承受者,一切出版活动的费用都要通过接受者购买出版物来实现。其出版活动模式运行规律与以创作系统为主、发行系统为主的出版活动模式的运行规律相似。

三、出版活动模式的实践和应用

1.出版活动模式的类型特点

在总结出版科学体系上述全部80种出版活动模式时发现,其中有32种理论上的出版活动模式由于没有复制系统而停止运行,说明在出版实践中不存在这些模式。其余的48种出版活动模式不仅理论上存在,而且在出版实践中也时有出现,说明这些出版活动模式具有进一步研究探讨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研究发现,在48种具有结构功能的出版活动模式中,生产合法出版物的出版活动模式有28种,生产非法出版物的出版活动模式有20种,而且各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规律。进一步研究发现,将48种出版活动模式按类别分组,会得到16种经典的出版活动模式。在16种经典出版活动模式中,生产合法出版物的出版活动模式有8种,生产非法出版物的出版活动模式有8种。

2.出版活动模式的实践和应用

篇5:议论文最基本结构

选 择

我们似乎每一天都遇到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选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我们要学会心灵的选择。

我们要选择真理。还记得布鲁诺殉难的故事吗?布鲁诺是16世纪一位著名的唯物主义者,他阐述和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还提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他的坚持引起了当时教会的强烈不满,而在个人的生命和坚持真理中,布鲁诺毅然选择了真理。于16,布鲁诺在罗马鲜花广场上被宗教教徒放火烧死了。布鲁诺虽然光荣地牺牲了, 但是清醒的人们深深知道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使唯物主义在后世得到推崇和继承,为科学真理作出了贡献。

我们要选择国家利益。刘胡兰、邱少云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为国捐躯,为新中国的解放贡献力量。还有近代著名作家鲁迅,他为了唤醒中国那部分麻木不仁的人,决定弃医从文,他深知只有医好病人肉体上的病患是不够的,精神上的病患同等重要。鲁迅写下了《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作品,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制度,唤醒千万群众,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选择了国家利益,舍弃自己的爱好,但他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我们要选择光明的前途。记得一位高考状元是这样说的:“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我舍弃了平凡,选择了读书;舍弃了大量的游戏,选择了学习;舍弃了骄傲和自满,选择了谦虚,我的成功是在选择中获得的!”我们的确要为自己的前途作出正确的选择。在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不断地实践自己,充实自己,改善自己,为自己的光明前途奋斗。

选择如此重要,我们应当学会心灵的选择,抛弃阻碍自己发展的事物,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选择,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篇6: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

写作议论文,要注意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当论点提出,论据材料确定后,写作时就要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组织严密的论证过程,从而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学生要特别注意论证结构的安排。论证结构一般有四种:总分式、并列式、对比式、层进式。

一、总分式论证结构

所谓总分式就是在论证的段落、层次结构中引入总说和分说关系的一种论证结构。总分式一般有“总—分—总”“总—分”“分—总”三种形式。无论何种形式,学生应首先在“总”字上下工夫,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将分述内容的主旨概括出来,使之成为能“张目”的总纲。其次,分说的内容必须与总说的内容保持一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论证中心论点,相互之间不重复。当然在实际写作时,根据立论的需要,这三种方式常常综合运用。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运用的就是“分—总”的论证结构。作者先着重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为下文论述“拿来主义”作铺垫,又写“送来主义”是带强制性和侮辱性的,不允许你不接受,也不允许你选择,这是帝国主义对殖民地进行掠夺的一种方式。作者旗帜鲜明地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进而批判“送来主义”,再树立“拿来主义”,最后“总之,我们要拿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样就引出了作者的总论点“拿来主义”。论证的纲目清楚,确立的观点一目了然。

总分式论证结构具有内容纲目清楚、层次井然、结构严谨的好处。

二、并列式论证结构

所谓并列式论证结构就是文章的各层次之间是平行的,没有主次之分,层次顺序安排较为灵活的一种论证结构。段落之间如果相互调换位置,不会违背论证的逻辑结构。如高考语文湖南的一学生作文《踮起脚尖》,作者把文章内容分为四层:第一层,踮起脚尖,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第二层,踮起脚尖,谱写人间的真爱;第三层,踮起脚尖,成就完美的人生;第四层,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四层内容互不雷同,第一层举出的是自然中的平常事例;第二层举出的是来自生活中的平常事例;第三层举出的是来自书籍中的典型事例;第四层联系自身实际。这四层内容就构成了并列式论证结构。

并列式论证结构具有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富有文采、气势恢弘的好处。

三、对比式论证结构

所谓对比式论证结构是在阐述和论证论点的基础上,在本论部分选用论据进行对比的一种论证方法。对比式论证有正反对比、相关对比等形式。正反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进行论证的方法,它可以是正反观点的对比,也可以是正反事例的.对比。如韩愈的《师说》一文,就是运用对比手法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用教子从师习句读与自身不从师学道对比;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从师而学者对比等,这样在布局上结构严谨,对比鲜明,论证逻辑严密。

相关对比是用一种事物或意思与另一种事物或意思进行比较。这一比较,可以是主次、轻重的比较,也可以是利弊、得失的比较。如《近墨者未必黑》一文,在本论部分先写近墨者黑的情况确实存在,但这不是主流,接着列举当代劳动模范、道德楷模、人民英雄在金钱面前、权势面前、地位面前不为心动的事例,论证了近墨者不黑的事实并分析原因,最后得出近墨者不黑是时代的主流。这样的结构布局,既做到了观点鲜明,又避免了片面性。一般来说,在本论部分需要辩证分析时,常采用这种论证结构进行论证。

对比式论证结构具有结构严谨、主次明确、论点突出、论证严密的好处。

四、层进式论证结构

所谓层进式论证结构就是后面的论证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层进式论证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的联系,不能随意变动。层进式的方式有“由此及彼,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两种。在考场上,有些学生由于紧张,即使看到自己曾经练习过的议论文,也会一下子卡壳,如何应急呢?方法就是面对论题或论点,分别回答: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怎样才能收到这样的效果。这种论证结构方式就是标准的递进式论证。如20高考语文广东的一学生作文《我笔我心》一文,作者写出了考场上的紧张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剩下的时间还不到四十分钟。看来我犯了常识性的错误,没有为作文留下足够的时间”。作者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议论,用违背了老师耳提面命的常识、出门前妈妈再三嘱咐的常识作论证,最后作者急中生智,“突破常识,才会有新的天地;走出常识,才会有新的创新”。这种论证由此及彼,环环相扣,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选择“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论证结构方式,学生必须对论述的层次有明确的认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由浅入深,是不是由小到大或由表及里。如毛主席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文章开头(第一部分)提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主张,即摆出事物的主要矛盾,提出这篇文章所要阐述的问题。第二部分展开矛盾,把问题具体化,步步深入进行分析,充分阐明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理由,论证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部分针对前面的分析,指出解决这些矛盾的具体办法,得出结论。整篇文章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即从事物的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得出结论,一环紧扣一环。论证的逻辑结构十分严密。

层进式论证结构具有反映出作者论证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处。

篇7:论文的基本结构

(一) 论文的基本结构

论文属于议论文,其基本结构一般包括三部分:论题,论证和结论。

1、论题:指论文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

2、论证:即论述并证明。主要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是由论据推出论题时所使用的推理形式。

(二)论文组成部分

一篇完整的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名称(题目)

论文标题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来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尽可能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省略词,字符,代号,符号和公式等。论文标题一般不超过30个字。

2、作者姓名和单位

论文的署名包括:参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的人员,直接参与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贡献的人员,参加撰写论文的人员。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联合完成的论文,应根据每个人员的贡献大小或根据约定排列名次。

3、论文摘要

摘要即摘录要点,是对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提示论文的主要观点,见解,论据或概括地简单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摘要文字要简明,确切。论文的中文摘要一般以200~400字为宜,重要的学术论文不超过1500字数

4、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指用来表达论文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供资料查询之用。每篇论文的关键词一般选取3~5个词语。

5、提纲

提纲是指论文内容的要点。

6、引言(或称引论,前言,导言,绪论,序论和导论)

7、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其功能就是:展开论题,分析论证。正文的内容就是深入分析文章引言提出的问题,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证,揭示出各专业领域客观事物内部错综复杂的联系及其规律性。正文撰写的内容反映出文章的逻辑思维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论文的可理解性和论证的说服力。正文撰写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备充分,思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通俗易懂。转正文撰写时采用的层次结构方式有以下三种形式:

1、直线推论方式。由文章中心论点出发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由一点进行到另一点的逻辑推演,呈现出直线式的逻辑深入。

2、并列分论方式。把从属于基本论题的若干个下位论点并列起来,分别进行论述。

3、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相结合的方式。即直线分论中包含并列分论,而并列分论下又有直线推论,形成复杂的立体结构。

论文的正文部分通常采用第三种方式(即直线推论与并列推论相结合的方式)的结构层次。

8、结束语

结尾部分,文止而言尽,要照应开头,要体现全文的整体性。全文浑然一体,首尾呼应,既可以给人一种结构上完整的感觉,又可以收到概括全文,突出中心,加深读者印象的效果。结尾分总结式结尾,说明式结尾,号召式结尾等三种。

“结语”,“结束语”等字眼,在正文里不必写出,视论文体裁和内容而定,照应开头的,应是一个独立部分,应与上段之间空一行;若是上部分行文言尽而止的,则不用空一行,等于言尽即止,没有全文结束部分。

9、致谢语

致谢语可以作为“脚注”放在文章首页的最下面,也可以放在文章的最后。致谢的词语要诚恳,简洁恰当。

10、参考文献

篇8:议论文结构基本模式

我国正处于农业剩余劳动力需向工业部门转移的过度阶段, 根据城乡二元经济理论, 要顺利完成过渡, 实现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化转变就必须在促进工业快速发展, 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同时, 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走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

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 城乡二元结构量化分析的主要指标是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二元对比系数。比较劳动生产率是一个部门的产值比重 (或收入比重) 同劳动力比重的比率, 它反应了1%劳动力在该部门创造的产值比率。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别越大, 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就越强, [1]即二元经济比较值与二元结构强度呈同方向变动。而二元经济对比系数是二元经济结构中农业和非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西蒙·库兹涅茨 (Simon Kuznets) 曾用其来表征二元结构的强度。二元对比系数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呈反方向变动。二元对比系数越大, 二元性就越小;反之, 二元对比系数越小, 二元性就越大。二元对比系数值在理论上最大值是1, 通常都小于1。发展中国家的二元对比系数值一般在0.31~0.45, 发达国家的一般在0.52~0.86。二元对比系数接近1, 经济的二元性就将消失。[2]

我们通过对东中西部城乡二元结构的量化分析, 可以揭示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普遍存在以及西部城乡二元结构的本质特征。仅以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农业和非农业产值结构及劳动力就业结构状况为例。 (见表1) 计算出我国东中西部农业和非农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二元经济对比系数, 一是西部二元经济比较值最大, 比东中部分别高出19.13和100.68个百分点。二是西部二元经济对比系数最小, 比东中部分别低67和7个百分点。 (见表2) 以上两个二元经济结构指标的东中西部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二元结构普遍存在, 而我国西部城乡二元结构程度较东中部最深, 西部城乡二元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东中部最大。不仅如此, 我国西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最缓慢, 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形势最严峻、困难最大、道路最漫长。由此得出, 西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本质特征——程度最深, 差距最大、缓解最慢。

数据来源:由中国统计年鉴 (2008) 计算得出。

数据来源:由中国统计年鉴 (2008) 计算得出。

二、对我国西部城乡二元结构的细化分析

1.西部“区域情”现状分析

西部“区域情”主要指两个因素——人与物。人是指东中西部城乡人口数比例关系及人口素质状况;而物则指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对比状况。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西部农村人口比重最大, 高出全国9.79个百分点, 高出东中部24.25和5.12个百分点, 同时在人口素质方面,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为80.3个百分点, 西部与东部的差距高于整体实现程度差距幅度34个百分点, 发展水平相差15年以上;同时, 我国西部耕地资源严重缺乏, 且质量较低。西部人均耕地虽略高于中部, 但低于东部, 且质量较好的一、二等耕地所占比例较小, 西部有10省区 (市) 低于全国水平, 甘肃、青海、宁夏等省 (区) 仅占50%或50%以下。[3]同时, 根据本调研组对我国东中西部13个省的28个典型市 (县) 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调研情况表明:我国农业户均规模不一, 且户均地块数差异明显。具体而言, 平原地区户均地块数较少, 规模较大, 而丘陵山地则因地形复杂, 土地零碎化现象十分严重。西部丘陵的地区, 户均地块数, 少则10多块, 最多达到20多块。

2.西部城乡二元结构具体指标分析

(1) 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差距大, 西部最明显。

从全国范围看, 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33∶1, 2008年缩小到3.31∶1, 但有专家预测2009年这一差距会扩大到3.35∶1。[4]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必然导致城乡消费水平的差异。2007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为3223.85元, 城市居民消费支出为9997.47, [5]相差3.1倍。从不同区域城乡收入差距来看:我国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 2007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4.47倍, 比东中部高出2.12倍和1.44倍;从不同区域农村收入差距来看:西部农村人均纯收入最低, 仅占到东部与中部农村人均纯收入的41.84%和66%。所以, 西部二元结构程度最深, 从而影响了西部地区新农村的建设。

(2) 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资本投入偏差大, 西部最大。

从现代农业来看, 资本投入是农业技术发展的载体, 农业技术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关键。从全国范围看, 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 第一产业为3403.5亿元, 第二产业为61153.8亿元, 第三产业为72766.7亿元。[5]从不同区域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数量来看:我国西部地区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数量差距最大, 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量是农村的10.98倍, 远远高于东部的4.75倍和中部的6.71倍, 从不同区域农村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07年西部农村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少, 仅占到东部与中部投资的18.84%和71.61%, 因此, 与东中部相比, 我国西部地区对农村的投资在投资比例与投资绝对量上均最少, 从而影响西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3)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失衡, 西部最严重。

从全国城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来看:2007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的公用经费为425.00元, 其中, 农村生均公用经费为403.76元, 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远远低于城市生均公用经费。但是, 从东中西部比较来看:2007年我国西部预算内教育经费仅占东中部的70.19%和48.89%, 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西部财政支出的比重, 仅占10.24%, 比东中部低出8.96和9.10个百分点。这一状况必然影响西部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4) 城乡医疗资源分配状况不合理, 西部最不合理。

我国有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 其中, 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全国仍有1%的乡镇没有卫生院。[7]2007年我国卫生总费用构成中:城市8754.5亿元, 占77.5%;农村2535.0亿元, 占22.5%;人均卫生费用854.4元, 其中:城市1480.1元, 农村348.5元。城乡差距是4.25∶1。我国医医院床位数不仅数量多、而且使用率高, 每个医院床位数使用数是乡镇卫生院的11.58倍, 平均人员数也是乡镇卫生院的6.92倍。

(5)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西部最突出。

当前,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能充分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存在着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据统计, 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为每月人均206.2元, 农村居民平均标准为每月人均81.5元, [8]二者 差距为2.53倍。从东中西部的城乡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具体情况分析, 西部农村参保人数仅820.4万人, 仅占东中部的24.8%和86.9%。

综上所述, 通过对西部城乡二元结构的量化分析与实证研究,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与东中部相比, 西部城乡二元结构程度更为严重, 形势更为严峻, 因而对西部农业现代化的阻碍程度也更大。

三、破除西部城乡二元结构, 探寻农业现代化的有效现实路径

1.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核心, 构想西部农业现代化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中国是一个资源贫乏和人口众多的国家, 根据国土资源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人均耕地仅为1.38亩, 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西部人均耕地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质量较好的一、二等耕地所占比例较小;同时, 西部地形复杂、户均耕地块数多, 生产规模小, 劳动生产率低, 存在土地资源稀缺和劳动力资源富裕的双重约束。我国平均每个农户占用耕地规模仅为0.5公顷 (约7.5亩) , 相当于韩国和日本的1/3, 欧盟的1/40, 美国的1/400。[9]因此要提高西部农户的经济收入就要走具有西部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即必须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带动劳动生产率为基础和起点。然而西部的“区域情”是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与户均规模小, 地块数多, 规模经营困难重重, 这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所需条件相悖。因此, 要逐步缓解西部土地资源稀缺约束与市场、自然风险约束问题, 并不断提高农户经济收入就必须走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带动劳动生产率的西部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但值得注意的是, 因地域差距和土地肥沃程度差异, 西部在发展现代农业时应有所侧重:西部主要以山区和丘陵为主, 由于受农业自然条件的约束,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要以精耕细作为主, 重点提高土地产出率来实现。而西部平原地区, 一般位于城市郊区, 土地块数少, 劳动力易于转移, 具备了农业规模经营的人与物的条件, 因而更容易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营, 这就应当同时重视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2.以小型机械运用为主, 构建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生产手段

西部地形复杂多样, 山地、丘陵面积广, 平原面积少, 同时西部户均规模小, 农民需求也千变万化, 这使得土地规模经济受到严重阻碍。因此, 必须通过小型机械、特色农机具来发展生产、通过精耕细作, 以提高土地产出率来带动劳动生产率。一是研发与推广特色农机具。这需要在科研机构和农户间创建一个畅通的信息平台, 使科研具有针对性, 同时需要搞好特色农机具的宣传推广工作, 使农户掌握全面的信息, 以促进其选择自己偏好的农机具。二是加大农机具使用和维护方法的培训。政府必须定期派专员深入农村调研, 了解农户农机具使用情况, 并组织农户学习农机具的使用规范、农机具的维护方法等, 以延长农机具的使用寿命, 提高使用价值。三是加大政府补贴。地方政府应针对西部农村实际情况对农用机械特别是特色农机具加大补贴力度, 引导农户发展农业机械化, 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进而保护和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 增加农民收入。同时, 将补贴政策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3.以生物技术的运用为突破口, 构建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要突破资源短缺的约束, 必须走以生物技术运用为突破口的科技创新之路。目前, 我国西部农业生产受到资源严重约束, 增加产量单纯靠扩大播种面积的空间越来越小, 因此必须依靠农业科技的创新, 提高作物单产来增加总产出量。有专家在分析近年来粮食波动的原因时指出, 从1999~2003年, 粮食连续5年共减产8000多万吨, 耕地面积减少的因素占70%, 单产降低的因素占30%;而最近5年粮食连续增产, 耕地面积恢复的贡献率只占30%, 而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单产的贡献率占70%。[10]因此, 西部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生物技术的运用为突破口, 创新农业科技, 实现科技兴农。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重点是优先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 力争在转基因新品种选育、生物农药研制、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推动传统农业技术全面升级。同时,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在引导公益性农业推广机构建立的同时, 也通过补贴鼓励企业进行各类农技推广工作。二是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主要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并提高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比重, 尽快从目前的0.5%左右增加到1%的世界平均水平。[11]

4.以发展特色农业为方向, 构建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

西部地区应立足本地资源优势, 按照市场需求,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培育竞争优势, 研制拳头产品, 形成产业规模, 即“一乡一品”、“几乡一品”甚至“几县一品”。同时, 进行区域化布局, 专业化生产,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发展体系, 延长产业链, 增加附加值,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具体而言, 我国西部地区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品 (指比较优势系数大于2.0) 有杂豆、马铃薯、糖料、烟叶、生漆、油桐籽、五倍籽、松脂、核桃、紫胶、绵羊毛、羊绒;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产品 (指比较优势系数1.5~2.0) 有花卉、棕片、竹材、羊肉、奶类、山羊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指比较优势系数1.0~1.5) 有玉米、高粱、茶叶、水果、乌柏籽、猪肉、兔肉等。[12]要利用其优势, 发展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 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品质的更高要求, 进而提高商品化率。具体而言, 要加快创建和发展十大农业特色基地, 培养特色, 绿色产品。即新疆优质棉花生产基地, 广西、云南优质甘蔗和内蒙古、新疆高糖甜菜糖料生产基地, 新疆、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陕西特色瓜果生产基地, 云南元谋、甘肃河西走廊和青海的反季节蔬菜、无公害蔬菜、野菜生产加工基地, 云南、内蒙古、新疆高档鲜花生产基地, 云南、贵州高原优质烟叶生产基地, 云南、重庆、宁夏、青海、甘肃名贵中药材种植开发基地, 四川、重庆新型优质“双低”品种油菜基地, 甘肃、陕西、云南杂粮、杂豆生产基地, 陕西杨陵农科城小麦良种繁育和品牌水稻生产基地。[13]

5.以强化职业技术教育为推动力, 构建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智力支撑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 在长期研究农业经济问题中发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不断下降, 而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却在不断上升。因此, 在当今经济现代化的社会报酬递增的源泉在于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经济制度的创新。[14]同时, 十七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建设现代农业, 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国西部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 重点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全面提高农民职业技能, 把农村的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为推进西部农业现代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保障。重点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是由发展农业现代化所需的新型农民和农村众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所决定的。因此, 强化农民职业技能教育就必须做到:一是在西部农村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 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 不断提高农民的现代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 同时强化农民市场意识, 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定点、定向培养农民技能, 以适应现实需要, 进而顺利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逐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增加农民收入。

6.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为基础, 构建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保障体系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设施、水库总容量均不足, 致使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承灾、防灾、抗灾、救灾能力弱小, 农业生产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和侵袭, 因此必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构建农业防灾、抗灾、救灾体系, 这样才能有效防御农业生产波动, 创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条件。主要是加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据有关学者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1980~2004年农村经济增长和农业基础设施间交互影响情况的分析可知:从长、短期看, 农村经济增长与农业基础设施水平间均存在强度不同的正向交互影响。[15]这说明无论长、短期, 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要增加西部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其投入增长率应达到全国基础建设支出的增长率。而这些资金应主要用于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发展设施农业上, 以促进西部现代农业发展。同时, 西部地区要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 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要将其放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加以重视。这既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条件,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摘要:西部城乡二元结构的本质特征是程度最深, 差距最大、缓解最慢。本文提出了西部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模式就是构建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核心、小型机械运用为方式、生物技术运用为突破口、发展特色农业为方向、强化职业技术教育为推动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为基础的完整体系。

上一篇:孩子抚养协议书下一篇:马鞍山妇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