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论文

2022-04-24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核心素养已经融入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的历史教育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历史知识的框架。文章通过对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来展开探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论文 篇1:

怎样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高中历史成绩

【摘要】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整理近一段时间学习的知识点,并在脑中形成一张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络。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逐步显现出巨大的优势,突破了传统单向型灌输式教学的束缚,充分的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大大解放了教师教学压力,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本文将以高中历史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究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方式提升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和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学习效果,以期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提供可行性的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  学习效果  策略

思维导图既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对阶段性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面对学生存在的差异,教师在承擔巨大课业压力的情况下,没有过多的精力关注到每个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所以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利用课下时间针对自身出现的不足进行弥补。

传统高中历史教学过于强调记忆、背诵在提升成绩方面发挥的作用,这也就直接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采用单向型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便节省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背诵,这种教学方式从短期来看能产生非常有效的成果,但是也在消耗学生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会出现弃学、厌学心理。素质教育提出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的教育教学观念,高中历史教学需要从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角度出发,深化思维导图的应用程度。本文将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究如何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果,以期帮助教师更新教学方案,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结构化、系统性的学习方式,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也在适应经济、文化等方面对人才教育提出的要求,积极的调整教育教学模式,从学生个性化培养到分层教学模式建立,从高考机制改革到评价考核方式创新,这些方面都预示着思维导图等创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中应用的必要性。

思维导图最先是由英国的心理学家托尼提出的一种概念,托尼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了思维导图的初步概念,经过其他不同领域科学家的研究,思维导图逐渐从一种抽象的概念,演变为一种具有效力的思维具体化工具,并最终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研究成功。

思维导图方法中思维是整个方法的核心,而导图不过是一个呈现思维活动具象化的过程,因为思维活动十分活跃,思维成果也转瞬即逝,所以将思维活动记录下来具有可视化的优点。思维导图在制作时尽可能的使用图像、关键字、颜色等符号,由多条具体的分支共同组成,通过层级图示将每一个核心关键词用线段的方式串联起来,形成一幅体系化、系统化的图文。因为思维导图既体现了逻辑性又体现了幻想性,既体现了科学性又体现了思维性,所以对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加深记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教师未建立思维导图应用意识

教师思维导图应用意识不强主要是因为长时间地在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历史属于文科类科目,因此教师通过口述的方式就能完成教学任务要求,这也就进一步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思维导图利用率低。从课堂观察情况来看,虽然不少教师能够有意识地搭建课堂教学框架,即对每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但是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也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框架,对学生的引导力不足。

另外,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教师往往都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青年教师缺少经验,而老教师在新技术、新观点等方面的接受程度上较差,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历史教学方案设计存在漏洞,特别是老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除了教学风格、教学经验、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沟通不流畅,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矛盾还表现在教学方法上,青年教师更愿意使用创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小组自助式探究教学等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沉淀,而老教师更愿意“拉”着学生学,导致教师累、学生更累的情况出现。

2.学生无法理解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一方面,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的压制,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一种刻板印象,即认为历史科目学习主要还是依靠记忆和背诵,加之巨大的课业压力,导致学生很难有精力分析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更快捷、更有效地学习历史。这种对高中历史学习的偏见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师的传统教育教学理念。

另一方面,思维导图的制作需要占据学生课下时间,这在大多数高中生的眼里是一种“压榨”,因为高中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学生学习压力大,所以对这样看似没用的课后作业都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天然的对建构思维导图存在一定的反抗情绪。 三、深化思维导图应用深度策略

1.构建思维导图基本框架

思维导图的建构最好采用一个“简单到复杂”的模式,教师除了要具有手工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外,还要善于使用多媒体,利用电脑、软件等工具绘制动态思维导图,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虽然相对于课本来说,思维导图已经较为简单,但是长时间的观看学生会产生疲倦感,因此教师还要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使用多种色彩来表现思维结构,例如使用多媒体教育教学方法在投影屏幕上展示教学内容,可以增加图片、动画、链接的使用,在一张图片上设置链接。

以“辛亥革命”为例,在高考中,辛亥革命是高中历史教学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来说辛亥革命的知识点庞杂,学习起来较为复杂,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全面的掌握辛亥革命各章节的考点,这就是知识漏洞。因此教师需要在理解课本内容、全面掌握课文框架的基础上,将该章节的内容分为过程、历史条件、建立政权、巩固政权等几个大类,使用中央图像法进行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先安排几个关键词、核心分支等位置,然后进行更深层次的细化,将课文中所提示的知识点融入其中。

2.完善思维导图

通过观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应用情况可以发现,虽然许多学生课下花了很多时间制作思维导图,但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仍不全面,究其原    因就在于思维导图并没有细节化。

虽然思维导图是一个概括性的总结,简单的关键字也能  起到激发学生记忆的作用,但是很多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只是做到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思维导图存在细节缺失的弊端,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思维导图,结果并没有发挥多大作用的原因。因为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太过于宽泛,等到再次查看的时候并没有起到复习的作用。

为了避免学生做无用功,提升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作用,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应在思考角度、内容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全方位、多角度思考课文中知识点的考查方法,可以从时间顺序、人物关系、重要事迹等多个角度出发细化内容。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使用关键词提示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内容时,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在各个阶段的作用不同,所以学生很容易会混淆,因此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利用“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这两个关键词提示学生进行区分。民族资本主义之所以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自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因此在不同的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将导致民族资本主义表现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的原因标注在思维导图旁边。

3.复习阶段的思维导图应用

制作思维导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捋清思路,从考点出发完善学生应该记忆、背诵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制作思维导图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复习效率,特别是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高考这样时间紧张的复习阶段,因为学生同时还要兼顾多个学科的复习,使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复习方法能大大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表现。

作为复习阶段最重要的学习工具,教师一定要提升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制作思维导图的习惯。通过教师自己制作思维导图展示到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思维导图,再到每个学生能自觉自愿地制作思维导图。其次,培养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能力。在日常的积累过程中,虽然学生对思维导图制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缺少技巧性和相关工具,思维导图制作混乱,所以教師要给予学生经常性的指导以提高制作技巧,同时给学生推荐一些制作思维导图的工具。必要时可以利用课下时间查看学生思维导图制作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解决。最后,尊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合作,倡导小组自助式探究学习方法与思维导图有机整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从当前的实施情况来看,仍有部分学校和教师存在认知上的偏差,间接导致学生不重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因此教师首先要建立正确的思维导图教学意识,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思维导图,起到示范作用,让学生意识到思维导图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要精进思维导图的制作、内容等方面,采用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教学内容并制作思维导图,学校也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培训、座谈会的方式实现教师之间的良性沟通,促进青年教师和老教师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马富刚.探讨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145.

[2]徐春青.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3]刘慧.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4]陈秀兰.思维导图法在初中历史学习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9.

[5]杨欢.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6]沈平,周学文,唐邦平.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使用[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2210-2213.

[7]陈洪义.借有形之图  引无形之思——用思维导图优化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2):56-58.

[8]王齐宏.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作者:谢玉敏

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论文 篇2: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核心素养已经融入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的历史教育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历史知识的框架。文章通过对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来展开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育;思维导图;农村初中;历史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的复杂化和多样化。我国为了满足对人才发展的需求,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终生发展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强调个人的修养和对社会的关爱以及对国家的情怀,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的意识以及创新的思维。思维导图凭借其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符号和文字将复杂的知识连成一个整体结构,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反映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知识导图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更加简约且实用,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一、 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随着核心素质理念的不断深入,思维导图逐渐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构建知识的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来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对时空的观念、史料的实证、历史的解释、家国情怀以及唯物史观这五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将这五大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思维导图是学生进行学习时思维的辅助工具,思维导图通过图形来表达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运用简单的箭头、线条、图像、关键词等来将知识的结构进行一个逻辑性展示,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很好的记笔记、做规划的方法,运用思维导图可以简单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思维导图根据科学的生理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来进行陈述。思维导图应用左脑的逻辑、顺序、数字、文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等来将知识很好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大脑的潜力得到了很好的开发。思维导图也很大程度地发掘的人的记忆、创造、精神和语言等多方面的潜能,使知識可以有条理地陈列出来,使教学变得实用而简单。

二、 核心素养背景下思维导图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检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来使学生理清上课的知识逻辑,在利用思维导图上完课后挑选几道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通过学生解答的答案来得出教学成果的反馈。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也可以让学生在以后能够自主地使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学习,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的具有逻辑性,从而培养学生历史方面的核心素养。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先提炼出这节课的关键词,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进而围绕关键字展开讨论,进行思维性的发散从而延伸出新的知识点,同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搜集有关的信息,让学生梳理出事件脉络再根据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来进行补充说明,最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在学生初步形成知识体系后,可以与学生一起构建思维导图,通过对思维导图的构建来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系统性的认识。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学会横向和纵向的建立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的逻辑,进而寻找历史事件背后所反映出的客观规律,从而形成对历史的核心素养的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时造就的,而是一个反复习得的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多次的训练才能够形成,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核心素养,而应当让学生先进行理解,通过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来逐渐了解历史核心素养,从而让学生自主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二)对历史核心素养应用的反馈

教师可以在课后让学生根据课上所讲的内容来自行构建思维导图,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时,也是学生在自主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过程,教师在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后对其思维导图进行纠正,由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不同,所以会出现多种形式的思维导图,也就会呈现多样化的思维成果,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由于教学的过程是连贯的,知识点之间彼此是相连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为下一个新的知识点做铺垫,所以在教学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来自主地构建思维导图,然后在课程中进行一定的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为清楚的逻辑顺序印象,同时让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应用。

三、 基于核心素养思维导图在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通过逻辑性地罗列知识点来帮助初中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是遵循学生大脑发展的自然规律的学习方式。每一种进入学生大脑的资料,不管是学生通过感觉、想法或者记忆进行了解的,还是包括史料、颜色、数字、文字、线条、符号等都可以成为思考的中心,通过这一思考的中心来向外散发出关节点,这些关节点都可以用中心的思想来进行一个连接,每一个连接也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思想来向外发散关节点,这样就会形成发散性的立体思维结构,这些关节的连接可以视为学生的记忆,也就是学生记忆的数据库。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这些关节点代表的是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信息,思维导图通过将这些信息有序地呈现出来,来帮助学生进行逻辑的学习。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地图,是学生记忆、学习和思考的辅助工具,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每一个单元都有其较为明确的主题,教学内容则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教学的,帮助学生构建教学主题的知识体系,了解相关的历史事件,把握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描绘出这节课的框架体系,让学生可以较为清晰完整地把握课本的结构,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制造历史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搭建自我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是当前核心素养大背景下的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需求。通过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探索课程内容,让学生有效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资源,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当下人才发展的需求。教师在上课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来进行设计和绘制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在进行自主绘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同时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绘制的知识导图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的漏洞和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学生的困惑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使课堂更加有针对性,课程内容更加有趣味性和引导性。在思维导图的绘制和教师的点评反馈过程,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不仅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也可以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手段,在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绘制时,要先让学生模仿后创造;同时思维导图的创造要注重实用与美观相并重,既要注重形式的创意,也要强调内容的实用性;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让学生自我制作和认识思维导图是让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创造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四)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核心知识

思维导图作用于大脑产生的效果是非常直观的,思维导图通过其逻辑性的构成和多样化的流程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其教学方式符合初中学生追求个性发展的特点,思维导图通过对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来找出契合初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学习框架,通过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使教学的板书设计更加有趣,将枯燥无味的信息变成色彩丰富并且有强烈逻辑性的图画,教师通过将思维导图展现在黑板上,让学生以知识线索的形式将知识记忆下来,既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也因为其具有趣味性而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进行整体的感知。

(五)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高效复习

通过思维导图来梳理教材的内容,是有效复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复习时通过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历史事件很好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历史事件横向纵向地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为直观立体地掌握历史事件。从而能帮助学生完整地把握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时有较为清晰的学习线索,从而让学生在复习时有学习的条理性,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记忆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记忆力,进而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复习,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更加充分完整地掌握,使学生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

四、 结语

由于历史事件自身的连贯性,因此历史学科拥有着连续性的特点,思维导图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作用。随着思维导图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学生学习的内容逐渐从课堂上的教材扩展到课外,这对于历史学科来说是值得发展的探索。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从古至今的年代经历被串聯在历史的网上,由于事件不断发展,我们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思维导图这一新的课堂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方式是值得我们广泛应用的,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可以将历史事件很好地串联起来,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记忆,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谭冬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18(39).

[2]魏尚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9).

[3]刘丽华,刘洺妤.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7(10).

[4]李娟.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24):27.

[5]郭瑞茹.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探究[J].文教资料,2019(12):197-198.

[6]雷建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09(11).

作者简介:林颖颖,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县梅仙中学。

作者:林颖颖

思维导图模式初中历史论文 篇3:

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及应对方法分析

摘 要:初中历史科目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借助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下,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开始使用思维导图,虽然思维导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但是受到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能力等的限制,一些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过程中依然有一些误区。文章针对这些误区提出了详细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为历史教师带来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误区及应对方法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是指人的大脑通过对各种知识的联系感知,借助关键词、符号、图形等构建的一张效果图。通过该效果图,能够合理地将各种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展现,提高学生记忆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若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独立构建思维导图,在各种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时间的学习中,就会快速掌握方法,为后期的深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

(一)教师方面

1. 功利性质

一些初中历史教师发现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于是在课堂上也想着使用思维导图快速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这就使得教师在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之前,盲目借助思维导图,不仅不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反而让学生变得更加混乱,最后很多学生认为思维导图的出现不会帮助历史学习,于是就慢慢放弃思维导图,而教师急功近利的心态下,思维导图的效果也不能很好的凸显。

2. 全面包办

初中历史教师往往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为严重,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所有的思维导图都要按照教师的方法去设置,或者教师将思维导图设置完成之后让学生进行抄写。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也不深刻,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思维导图学习,并不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并且教师构建的思维导图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立,往往对学生来讲没有针对性。

3. 不能坚持

思维导图各种各样,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科学灵活地选择思维导图,再加上由于一些教师认为思维导图效果相同,因此形式也相同,不管什么样的知识都使用思维导图。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兴趣较低,并且效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有些教师就会认为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帮助不大,久而久之,就再也不会使用思维导图,继而转变为传统的灌输式课堂。如此一来,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课堂中,不会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慢慢地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降低。

(二)学生方面

初中历史科目作为文科科目之一,很多学生认为文科只要大量背诵就可以,不需要花费精力去构建思维导图,并且一些学生觉得与其构建思维导图,还不如多记些笔记,这样能够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引导下锻炼大脑的记忆能力。或者教师已经为学生讲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但是学生仍然不愿意自己构建思维导图,只觉得教师讲什么,自己记什么就可以,如此固化的学习方式,让很多学生难以接受思维导图,更别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能力了。

(三)其他方面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很多种科目,因此能够分给历史科目的课余时间非常有限,而思维导图的构建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时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没有足够的工具、时间支持,会认为构建思维导图是浪费时间,久而久之,思维导图在学习中的作用也会逐渐消退。

二、 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应对方法

(一)依据准确的教学目标,使用思维导图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向,把握目标对课堂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注意到,在课堂设置的每个环节都应当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主要引导方向,思维导图的构建也是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再利用思维导图将教材中的所有时间、事件、人物互相串联,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有效记忆历史知识,从而快速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教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教师提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失败的原因,并且深入了解《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该事件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会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必要时候,教师再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甲午中日战争的视频,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借助视频,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也会有效增强。

(二)创建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能力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響,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上,还是教师大量地讲解,学生被动地画知识点以及做题。虽然历史知识有很多需要死记硬背,然而整节课堂只让学生进行背诵未免显得枯燥。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教材的内容,通过思维导图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将历史教材中的每个单元,每个章节,甚至每个事件进行汇总,在学生脑海中构建一条长长的历史时间线段图,在该线段图中,再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

例如在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组织学生借助多媒体观看民族舞蹈,浏览各种民族的服饰。学生在高涨的兴趣下必然会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区别。教师再借助思维导图,将书本的内容与多媒体的资料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清政府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政策?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学生借助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思维导图,可以快速进入思考状态中,并且也能做好教材知识学习的过渡。

(三)借助准确的思维导图,完善知识体系

初中历史教材是由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共同商讨制定的,内容有着众多联系。但即使是这样,在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仍然有着分散的特点,若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技巧,单纯依靠死记硬背,很难提高学习效率,并且也不利于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而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不仅提高记忆力,还能提高理解能力。教师应当深入了解思维导图对历史教学的积极作用,合理把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时机和使用方式,从而为学生的记忆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巩固这一单元的内容,可以和学生共同制作思维导图。在共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温故知新,边回忆已学知识,边接受新知识。教师可以将关键词“侵略与反抗”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然后向外延伸各个分支,写上关键词,例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在每个分支下面继续发散,写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相关条约的签订,学生不用看教材,只看思维导图就能在脑海中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教材内容的学习也会更加深入。

(四)借助丰富的思维导图,剖析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包含大量的历史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遇到重要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全面分析历史事件在整个历史阶段所起到的作用。在剖析历史事件时,除了表面上的人物关系,时间关系,还要让学生结合其他与该历史事件相关的内容,构建完整的事件学习框架。教师利用思维导图首先为学生呈现直观的、清晰的历史事件发展经过,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找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同时教师也应当重视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深度思考习惯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很多学生没有学习历史之前就听说过鸦片战争,也了解鸦片战争的核心人物是林则徐。学生受到先入为主的思想影响之后,再进行学习会受到自己原有知识结构的限制。进入初中后,教师应当让学生深入思考,让其以鸦片战争为核心构建思维导图,向下延伸到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不同分支,在每个分支处教师都应当详细讲解,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指导学生画思维导图,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各种思维导图的构建方法之后,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体验进行科学的学习。思维导图构建的过程和结果中,教师都应当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历史知识画出不同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的学习。学生在初次勾画思维导图时一定会有各种问题或者困难,教师要善于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贞观之治》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首先明确核心关键词,学生通过了解教材,会将“贞观新政”作为中心词,然后向外延伸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法律等环节分析,于是学生就能找出下一分支的关键词。接下来的关键词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进行审核。当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之后,教师再选取几个优秀的思维导图在全班进行展示,并进行深入分析。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六)有效借助思维导图法,再现史实资料

思维导图另一大作用就是为学生再现各种史实资料。在历史学习中,必然会涉及很多史实资料,通过史实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中的历史内容,在学习史实资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领取不同的学习任务,按照教师的要求,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和合作,探讨出史料中可供研究的内容。学生仔细分析,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对史料进行归纳和整理,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另外教师也要定期为学生推荐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史实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独立构建思维导图,并且最终整理和归纳出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有的学生会以时间为线索,用时间数轴进行整理,而有的学生则会以地点为线索,画出简单的地图,有的学生则会用辛亥革命的准备过程与结果作为线索,进行知识树状的形式整理。不管学生选择何种思维导图,最终都会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教师再与学生共同探讨核心问题,本章节的内容学习也会更加有效率。

(七)借助不同的思维导图,激发独立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独立意识,在学习中也愿意依靠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独立学习的意愿,科学借助各种方法为学生搭建独立学习的平台。借助思维导图,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让学生依据教材的理解,独立构建思维导图,形成具有个性的知识框架。学生在独立制作时也会发现不懂之处,从而与教师进行深入交谈,教师也能了解学生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时应当注意以下四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基础思维导图的培训,让学生通过模仿再到创作。其次,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最大的优势是图文并茂,最好用图和文字进行,避免形式过于花哨,内容过于繁冗。再次,学生可以个性化设置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学生学习,但同时也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平台,学生可以加入一些自己喜欢的动漫元素丰富思维导图的形式,从而提高思维导图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最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导图的评价,必要时候可以在全班进行展览,或者让学生自己进行阐述。

(八)借助不同的思维导图,整合各类知识

历史教师通过思维导图会将关键内容作为核心知识点,然后向外发散成树状图。一般来讲,历史知识具有递进性、层次性、整合性的特点,因此每个历史事件都不应当单独学习,而是应当与其他事件共同结合。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构建某种联系。以教材中的单元结构为主导,引出其他的主干内容,再结合每课时的主要内容,作为思维导图中的单元分支。现阶段很多初中学生对时间的利用以及历史时间的分配缺少足够的认识,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也会出现零散、没有效果的弊端。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利用课时分支进行知识点的处理,并且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也能够详细了解在每个历史阶段中所有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学习救国道路的新探索时,在教材中为学生设置了四个阶段,分别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农村包围城市四部分内容,要想让学生了解到这四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教师就可以将救国道路的探索作为关键点,然后向外衍生四个大分支,每个大分支继续向外衍生小的知识点,学生看到教师的思维导图之后,就能详细地将本单元的所有知识构建联系,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九)借助不同的思维导图,挖掘知识联系

历史知识璀璨神奇,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古老的知识,同时也有历史文化素养。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教师也应当关注历史事件的细节掌握,让学生把握住历史知识的单独性和联系性,在感受主干知识和分支知识之间的联系时,就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通常情况下,在课堂上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一般是手写形式,色彩单一,对学生来讲没有吸引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标注不同的颜色和关键词,让学生将知识与图形和颜色构建联系,这样能够让学生把握重点知识。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学习历史知识,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共同绘制一幅思维导图,小组之间分工合作,有负责查资料的,有负责绘画的,有负责完善的,有负责检查的,通过互相讨论,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学习《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这个单元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分别作为一条主干思想,然后在分支中写上鸦片战争、中体西用、自强新政、西學东渐和甲午战争,学生按照五个分支仔细学习教材中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梳理思维导图,学生就会了解中国清王朝的大门是如何被打开的,中国是如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并且学生还能再次复习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甲午战争等的相关内容,从而准确把握教材的核心思想。

三、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首先应当在课堂上重视使用思维导图,其次要培养学生独立构建思维导图的能力。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机械背诵式课堂模式,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发掘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思维导图中掌握尽可能多的历史知识。教师也应当定期对学生的思维导图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学生一直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使用思维导图,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真正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春兰.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8(3):49-50.

[2]韩爱平.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4):105.

[3]钟梅.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9(5):144.

[4]张生珉.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文理导航,2018(6):60-61.

[5]孟玮.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误区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12):88.

作者简介:郑燕华(1987~),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作者:郑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