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之我见

2024-04-14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之我见(精选8篇)

篇1: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之我见

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之我见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破口”,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在全社会都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音乐教学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可以说,有些地方的音乐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存在的问题很多,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老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更好的持续深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思想教学设备教师素质教育的现状 存在问题解决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普通学校教育在观念上是:“人才第一”,“知识第一”,“升学第一”,这种观念从整体上限制了教育活动,也对音乐教育造成了深重影响,加之受评价学校要看升学率高低的压力牵制,因此,学校都把精力放在升学必考科目上,而对音乐这样的“无关”科目总是置于附庸位置,农村中小学音乐课被挪用的现象也非常普遍,从课程表来看,音乐课时设置完整,但实际上列上课程表上的音乐课名存实亡,平时非毕业班音乐课还可以按时上,但到期中或期末,音乐课就得让路,毕业班更糟糕,音乐课下学期全让给语数主课,由于农村音乐老师奇缺,音乐课的教学出现了“表面多,实际少”的各式各样的“应付”、“凑合”现象,音乐课处于可有可无,随便凑合的状态,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音乐课,但都以流行歌曲代替音乐教材,高兴就教,不高兴就停,期末学生的成绩单上的音乐分数则老师“恩赐”的,另外,一些学校对老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老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老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老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二)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低

教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音乐教育也是如此,我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大部分只是中师(普师)或大专毕业。近九成以上的教师大部分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学习取得了专科学历,使音乐素质较弱,在近几年的音乐教师基本功考核中,反映出专业技能不够全面的事实,能弹的不会唱,能唱的不会弹,能跳的又不会编等问题,这些情况都说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薄弱,另外,音乐教师的职业品质与文化素质也需要加强和提高。

(三)音乐教学设备落后

按照200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标准,直至2007年的现在经调查农村中小学90%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上课只能在文化课教室里上,至于音乐教学配套挂图、教材配套录音带和教学用的键盘乐器等等没有一所学校能完全达到国家《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钢琴的普及率在农村的高级中学里只占3%!绝大多料的中小学上音乐课还是只用一个破旧的,不断维修的脚踏风琴。至于说现代教学设备音乐教室、钢琴、功放音箱、多媒体那只能是农村音乐老师的梦想。

(四)师资配备情况

目前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是乡镇学校音乐教师严重缺乏,二是城市学校音乐教师又过份集中。许多大学生即使分配到了乡镇学校,他们也会千方百计地调到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这不利于城乡音乐教育的均衡发展。结果造成了农村中小学几乎就没有科班出身的音乐教师,而兼职的音乐教师又不具备音乐教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能胜任正常的音乐教学工作,并且许多学校都是班主任兼代音乐课,或是爱好音乐的其他科目老师承担教学任务,音乐教学时间和质量能否保证就可想而知了。

(五)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不相适应。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业务能力不强,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较难的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师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必须找出存在的问题原因然后采取相应措施。

1、领导的因素

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激情,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但在我们的农村,音乐课却被认为是副课,不被大部分学校重视,高考是现行教育的指挥棒,在高考中不管是大综合还是小综合,音乐都不被列入考试内容,这样大部分教师和学生不愿意将时间花在音乐教育的教与学上。

2、教师的因素

有的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又缺乏责任感,即使上音乐课也不按音乐教材上,而是为了迎合某些学生的口味,追赶流行音乐的新潮流,擅自把一些低级趣味的和超出学生歌唱音域的歌曲引入课堂。

3、学生的因素

学生有些是为了松驰一下被众多作业搞得很紧张的神经,有些是利用音乐课发泄一下情绪。因此,音乐教师常为课堂纪律发愁,课堂气氛太“活”,有的学生趁机“捣乱”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

4、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是为了考上高中,考上大学,他们关心的是统考科目的分数,音乐课考不及格没关系,正是这些认为音乐课“不长知识”的认识上的偏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效应。

5、开设第二课堂的因素

开展第二课堂,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及特长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过硬的技能和全面的理论知识,而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现状都是兼职教师,本身专业知识就有限,又谈何去开展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整体技能提高?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古文明传统的文明大国,更应当努力创建自己的有深度、有高度科学性、实践性、民族性以及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体系,通过音乐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民族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三、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谈谈我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农村音乐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1、更新观念。要改变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的状况,首先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学校领导要更新思想观念,在办学思想上要树立“素质教育,艺术为重”的理念,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使音乐教育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地位。让农村的音乐教育能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每一个孩子确定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

2、开足课程、加强管理。众所周知,音乐教育一直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成了“正餐后的甜点”。根据笔者调查,我县农村学校的音乐课程存在不能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的问题。如果农村学校不能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农村孩子就失去了学习音乐的机会,素质教育就会大打折扣。在当今“和谐社会”、“均衡教育”、“教育公平”的大背景下,加强农村音乐教育尤为重要。当前,教育公平问题被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从教育公平的角度分析,由于重智育、轻音乐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必造成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不公平,对学生的成长不利,对社会需要不能满足。因此,必须摒弃重智育、轻音乐教育这种陈旧的教育方法和落后的教育手段。对各级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专项检查,把专项检查常规化、制度化,通过检查的方式促使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真正使学校音乐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农村学校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对现有师资进行在岗培训。农村的现有师资状况是: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音乐教师总体水平不高。进行师资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素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专职教师的不足和农村音乐师资短缺的现状。在岗培训的内容包括:①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教师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常见结构以及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②教材教法。引鉴城市中优秀音乐课例和著名的教学方法,发展教师的创造性。③即兴伴奏。④合唱指挥。⑤文化素养。音乐教学包括音乐艺术内各科之间渗透,还包括音

乐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的更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彻。使他们能基本胜任音乐教学工作。

2、健全农村音乐教育教研网络。

(1)建议各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尽快配齐音乐专职教研员,使音乐教学、科研有专人负责,能扎实有效地指导农村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另外,没有配齐音乐专职教研员的,兼职音乐教研员也要根据音乐新课程的总体要求,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定期地开展音乐教学研究活动,认真地研究和指导农村学校音乐新课程的教改工作。

(2)农村学校由于音乐师资的缺乏,开展中小学音乐学科“校本考研”有一定的困难,建议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可以扩大到以镇中心校为主,定期地开展音乐教学研究活动,认真地研究和指导农村学校音乐新课程的教改工作。

(3)充分利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非学历远程培训音乐教育教学资源,把优秀教学示范课选为学习内容,使农村专职兼职音乐教师能在网上学习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3、建立稳定的农村音乐教师队伍。

(1)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鼓励有专业特长的农村教师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外出参观学习与语数外主课教师同等对待在教师的业务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鼓励教师创新,支持他们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与教学竞赛,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农村专职兼职音乐教师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潜能,为农村音乐教育事业服务。

(2)整合、优化音乐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完善长期稳定的校对树对口支援制度,鼓励音乐教育教学开展好的学校跟农村学校建立办学共同体,采用“走教”、“支教”等多种有效形式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4、改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条件。

(1)加大对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投入。齐全的教学设施是教学得以正常实施的基本保证。要加大对学校音乐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音乐教学条件,保障音乐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音乐教学仪器设备、器材,是进行课堂教学,开展课外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物质基础,学校应建立严格的使用管理制度,加强调备管理,充分发挥音乐器材的作用。为了实现音乐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就要把电化教学引入音乐课堂学校应该设置专用音乐教室,配置桌椅、钢琴、手风琴、五线谱黑板、教学挂图、录音机、录音带和一定数量的乐器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配置其他必要的、必需的和自制的一些教学设备,特别是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因为这可以把静止的、孤立的、抽象的知识转换成动态的、整体的、具体的画面、声音等。把音乐这个听觉的艺术变成可视觉、能触觉、味觉等,对学生进行感官综合的刺激,因而其效果有单一途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它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要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备问题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也要发挥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设备。

(2)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场地建设。场地和设施设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农村学校应积极地创造条件,为音乐教学配备专用的音乐教室,让学生在环境幽雅的音乐教室里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3)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老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美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当余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5、组建专业班,培养特长生。

(1)成立各兴趣小组,保证专业教学的系统性。

舞蹈兴趣班提高学生肢体,谐调能力

合唱兴趣班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能力

器乐兴趣班加强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

(2)坚持三个原则,提高专业教学的时效性。

一是科学性原则,我们坚持做到两点:①传授专业知识要科学、正确,这不仅关系着给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概念,更关系着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②训练技能的方法法要科学正确,要求教师示范正确、指导准确、训练严格、决不随意敷衍、迁就学生。

二是系统性原则,专业训练从很大意义上课是一种技术训练,我们坚持做到两点:①完整的训练计划,要求专业教师对每个专业项目都制定出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计划,每种计划一式三份,教师、学校、教研各存一份,以保证计划的落实,克服训练的随意性。②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要求技能训练打好基础,环环相扣,前后贯通,稳步提高。

三是针对性的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艺术素养互有差异,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在专业训练中遵循针对性原则尤其重要,我们坚持做到两点:①建立教学记录本,包括作业批改记录、听课记录等,要求详细记录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写出改进意见,以提高教学与训练的针对性;②实行老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在训练过程中,指导思路,实现教与学的相配合。

总之,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看,影响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我们应正视这些问题,我相信能找到相应的对策并逐步得到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音乐教育一定能迈上一条健康的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小学音乐教育杭州:浙江文联创意图编总社2000.3

中学音乐教育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443

素质教育全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497

篇2: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之我见

目前,与金融同业相比,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明显滞后,制约了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大部分网点单机作业,手工作业网点仍存在。山区一些网点的储蓄业务仍是手工处理,县城里的农村信用社网点之间还不能通存通兑,而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已经实现省辖乃至全国通存通兑。目前,储户已经形成了一个观念:城区通存通兑是银行理所当然要提供的基本服务功能,而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的网点还没能实现这一基本服务功能,在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2.内部资金汇划系统还不能跨县、跨市。为了改变农村信用社资金汇划手段落后的局面,部分农村信用社先后开通了县辖电子汇兑系统,县内资金汇划能实现当天到账,方便了客户,提高了农村信用社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但由于内部资金汇划系统还不能跨县、跨市,束缚了农村信用社对公业务的发展,企业、财税、机关团体等款项汇划业务基本由农业银行等占据。

3.信贷管理仍停留在手工处理阶段。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处理贷款台账、计算贷款利息、收贷收息靠的两手与两脚,与几十年前没有多大区别。信贷人员素质不高,造成了农村信用社贷款台账管理不规范、贷款利息计算错误多,如农村信用社利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发放支农贷款的台账在一些信用社的不规范现象仍存在,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在每次月度抽查和季度检查中经常提及。信贷管理手工记账、手工计息缺少有效的监督,也造成了一些信贷风险的发生,不良贷款形态不能按贷款期限及时调整,造成不良贷款反映不真实。有的信贷员为完成压降不良贷款的任务,而随意调减不良贷款余额,有时甚至不良贷款过了诉讼时限也不发催收通知书,原因之一就是信贷员管理着贷款台账,而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人员和稽核人员又不能时时关注贷款的发放收回情况,这样漏洞大,无法真实全面反映农村信用社贷款真实性情况,给联社决策和人民银行监管带来困难。

4.人员素质问题亟待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存在电脑人员严重不足,员工文化程度低,职工培训不足等问题,目前一个农村信用社里会使用电脑的人员比例还很低,大部分的正副主任对电脑一知半解,外勤信贷员基本不会用电脑,会计员一般能较为熟练使用电脑。一个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由集成商开发安装成功后,会计、信贷、同城、联行、银行卡等大量数据需要由农村信用社有关人员录入、处理和调用。农村信用社员工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将是综合业务网络系统是否能真正发挥其应有效用的重要因素,农信社目前的人员结构是电子化建设的一大障碍。

5.会计电算化仍有待改进。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的会计电算化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农村信用社会计电算化还未实现储蓄电算化、通存通兑、重要空白凭证电脑管理,信用社还不能通过联社中心主机实现业务实时处理。

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省辖通存通兑已经实现,银行卡代收代付业务发展迅速,网络银行、电话银行、银证通等业务也已经起步,城区内和城郊的农村信用社技术服务手段已经远远落后于银行业。而在村镇,农村信用社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农业银行营业所和邮政储蓄网点。目前,农业银行营业所和邮政储蓄网点已经实现了省辖通存通兑,农村信用社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外出打工者的资金流入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重要的储源,由于农村信用社通存通兑未开通,打工者主要是通过邮政储蓄和农业银行汇款,农村信用社正在失去这一储源。

二、对策建议

1.电子化建设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按照有关步骤进行:论证考察、投票竞标、确定网络方案、总体设计、投资预算、实施计划、请示批复。

2.量力而行,精打细算,节约费用。有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经营较为困难,电子化建设一次性投入较大,农村信用社应按《关于加强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

要求压缩一般性支出,适当集中资金,有计划、分步骤、量力而行地安排电子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在业务管理费下按不低于10%的比例列出电子化专项建设经费,以保证电子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继续压缩网点机构,减员增效。随着农村信用社机构改革,低效网点将会进一步撤并。农村信用社在上马综合业务系统时,要搞好网点规划,确定哪些网点将是要撤并的,以避免部分网点上了网络系统后又要撤并所带来的损失。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将有利于减员增效的实施,农村信用社应着手早日完成对已不适应市场需要的劳动用工和工资制度的改革,真正实现减员增效。

4.加强人员培训,最大限度发展网络系统作用。要发挥农村信用社电子化系统的作用,最关键还在于人员的素质是否能适应系统的要求。(1)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系统上马前后,应开展全员培训,让每一位员工理解掌握相关技能。(2)重点培训信贷人员。信贷管理电子化建设是农村信用社电子化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业务网络系统中信贷管理模块的作用关键在于信贷人员是否能得到全面、有效的培训,要让每一个信贷员都会利用信贷管理模块跟踪每笔贷款的收贷收息情况,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上级管理者。(3)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引进综合性人才。随着农村信用社电子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学历低、继续学习能力低的职工将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引进既懂金融又懂计算机的综合性人才十分必要。

5.利用综合业务网络系统,不断开拓新业务。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掌握了独立的系统维护能力后,应继续推进二次开发,早日实现与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网络系统的连接,实现电子汇兑和通存通兑,并利用系统促进农村信用社代收代付、银行卡等中间业务的发展,拉近与金融同业电子化建设的距离,实现农村信用社服务手段质的飞跃。

摘 要: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区、城郊和村镇的农村信用社由于电子化建设落后于金融同业,在金融业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网络化是金融业发展的趋势,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必农村经济论文库须适应这一趋势,加快电子化建设的进程。文章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可行建议。

篇3: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之我见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资金不到位, 设备配置不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 由于当地财政收入有限, 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软件建设。虽然配置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 但配置低, 数量少, 与城区学校存在很大差距, 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差距很大。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至今没有连接因特网, 从而无法共享优质网络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课被改为其它学科的自习课。加之学校地处山区, 山高沟深, 刮风、下雨、打雷经常停电, 导致计算机教室使用不正常。由此可见, 资金投入不足, 是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瓶颈。

(2) 专业教师缺乏, 师资力量薄弱。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具有专业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师少, 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是由其它学科教师通过短期培训兼任信息技术课的, 由于条件艰苦, 一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 不愿到这些地方就业, 即使分配了专业老师, 时间不长也就调到条件好的地方去了。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进修学习机会很少, 导致他们信息技术知识理论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导致师资力量薄弱。

(3) 学生基础差, 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特殊性, 大部分小学生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有部分同学连计算机都没有见过, 更不用说亲自操作计算机, 所以来到中小学连基本的开关机都不会。有少部分条件稍好的学生自己家里有计算机, 这一部分学生会简单的打字、画画等操作。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自身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等这些因素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无法正常开展。

(4) 观念转变滞后, 评价机制不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落实素质教育不得力, 常常将语、数、外成绩作为考评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的标准, 仍然存在主科与副科的教学理念, 导致学校的精力放在语、数、外等几门学科上, 忽视了其它学科的教学, 包括信息技术教学。部分学校领导年龄大, 信息技术观念意识不强, 甚至一些家长的认识也不到位, 致使信息技术课的开设形同虚设。

二、偏远贫困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改进意见

(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完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信息技术课主要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依托, 要想正常开展信息技术课教学, 学校需要建设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 并实现网络化, 同时也需要购置一些教学录像带、教学光盘、录音带等来充实学校资源库。但这些硬件设施耗资很大,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是没有足够经费支持的, 一方面需要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重视, 加大这些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 应该从公用经费中增加日常运行、维护的经费, 购置部分信息技术教学配套设施, 以确保学校计算机教室的各设备能正常投入使用。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信息技术队伍质量。要提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关键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 信息化素养高, 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 应该提高待遇标准, 提供优质条件从一些高等院校选聘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优秀人员到贫困山区中小学任教。其次, 在现代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情况下, 加大学校现有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进修机会, 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素质及信息素养。第三, 在全校范围内分层次对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 让他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转化出来, 把教师自身的身份由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最后, 应该不定期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到城区学校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交流学习。

(3) 注重课堂教学改革, 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1) 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转变身份, 应加强课前准备。贫困山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转换身份, 把电教管理员、学校网络管理员等多重职务转换为一名有责任的教师, 做到课前备好课, 备好学生, 备好教材, 熟读教学大纲和教材, 设计教案目标要明确, 教学重难点要突出, 教学思路要清晰, 要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 (2) 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把握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益。在课堂上, 教师不要满堂灌, 教师要少讲多练, 精讲多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生的辅导者, 起到辅助学生实际操作的作用。一堂课一般安排十分钟左右的讲解、示范, 其它时间交给学生自由上机练习, 巩固好所学内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比被动接受教学时多得多, 经过教师当场辅导, 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 信息技术教师要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信息技术时,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学生要改变其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课不像其它学科那样死记硬背, 信息技术课重在实际操作, 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总之,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涉及面广, 错综复杂, 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总结, 找出相应对策, 保证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培养适应时代的合格人才。

篇4: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之我见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新农村建设 问题与对策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短缺,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大多数属于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交通闭塞地区等。这些地区的落后主要受制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如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有的地方还长期干旱缺水等,由于经济状况的落后还由此引发了当地教育、科技、文化以及观念的落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这些地区由于经济落后、资金短缺,自我“造血”能力明显不足,依靠内力走出贫困显然极为艰难。

2.基本停留在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上,农业产业化步伐较慢。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基本上是传统的小农耕作方式,耗费大,收入低,仅仅够勉强维持生计,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农业产业化的步伐较慢。由于我国存在事实上的工农业价格剪刀差,因而导致了农村地区更加落后,农业现代化步履维艰。

3.资源开发和生态利用意识不强。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天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由于这些地区对资源开发和生态利用的意识不强,导致了可以带来滚滚财源的生态资源白白浪费,致使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机遇被耽搁甚至丧失掉。如有些地方的风景优美,却没有得到有效宣传,致使旅游业发展不起来,旅游市场冷淡;有些地方的天然矿产资源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却得不到有效开发,致使“养在深闺人未识”。

4.教育文化水平偏低,科技意识淡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相对落后,文化水平偏低,利用科学技术致富的意识欠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欠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其次是农民由于收入偏低,没有条件供养孩子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再次是农村科技人员严重短缺,农民获得科技知识的渠道十分不畅;最后是欠发达地区的党政部门由于财政紧张,在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上的投入严重不足。

5.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在信息获取的方式和数量方面要少得多,因而他们在思想上要保守得多,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淡薄,效率观念、时间观念不强,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法治意识模糊。如有些农村落后地区出现了“贿选村官”的现象,与这些地方农民权利意识的欠缺有很大的关系。

6.不顾条件,盲目攀比。有些欠发达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不顾自身条件的限制,盲目地和发达地区的农村攀比,如有些欠发达地区的领导要求农民把旧房全部拆除,然后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村镇图纸进行重建,结果农民陷入了由于资金不足既建不起新房又失去了旧房的尴尬和两难境地。

二、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主要对策

1.国家要加大外部“输血”的力度。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自身“肌体”干瘪,无力“造血”,因此国家应采取财政支援(即外部“输血”)的方式使这些地方首先脱贫,解决温饱问题。特别是对一些西部地区农村的日常用水、交通出行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家要投入专项资金进行统筹规划,逐步落实,让他们也能分享到改革的成果。

2.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既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又可以把若干农户通过龙头企业连结起来,形成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连片种植,统一采用生产技术,提高规模化程度,为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农业比较效益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3.要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和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挖掘其经济潜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资源环境生态优势都可以转变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區位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酿酒业、食品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生态旅游业、文化产业、开采业以及高技术含量产业等。

4.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和科技推广,不断提高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者的素质。首先,国家要投入一笔专项资金,专门用来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办学条件和设施,同时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任教;其次,地方政府要大力重视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把先进而实用的科技知识向农民传授、推广,大张旗鼓地宣传科技致富的理念。

5.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农民头脑。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而言,在当前特别要注意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育活动:其一是权利意识、平等意识的教育。要教育农民把握好、行使好自己手中的权力,要明确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不要有尊卑贵贱的思想意识;其二是法治观念的教育。要教育农民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不可软弱忍让,向强权和恶势力低头;其三是教育农民要自觉树立现代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观念、时间观念等。

6.欠发达地区在农村村镇统一规划中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跟风、不攀比。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村镇的合理规划是完全必要的,既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又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但必须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稳步推进,切不可盲目攀比、损害农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篇5:欠发达地区生态县建设之我见

建设生态县,是新形势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与其他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薄弱、工业科技含量低下,是生态县建设的“软肋”;农村环境差、社会生态意识不强是欠发达地区生态县建设的“难点”;生态工程难度大、资金投入短缺是欠发达地区生态县建设的“瓶颈”。怎样破解“难点”,打开“瓶颈”搞好生态县建设,是值得大家认真探讨的课题。东海县在生态县创建工作中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面积2037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2个国营场圃,1个省级开发区和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农业综合实力百强县等称号。东海县是江苏省的农业大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我县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良好的自然生态、厚实的农业生产基础等优势,先后建成了万亩生态葡萄、万亩无公害草莓、万亩鲜切花等特色产业基地,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0多万亩,建成3个有机食品基地,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80多个,被列为全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推进示范县,并于2006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在巩固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东海县委、县政府于2007年初开始着手创建国家生态县,“东海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也于2008年4月通过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批准,由县政府组织实施。目前,全县上下正在全面掀起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热潮。

东海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生态县,我认为,要在围绕环保部关于生态县考核验收的基本要求,以及22项指标进行全面创建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重点。

一、立足县情实际,实施“三大工程”

(一)围绕生态优先,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生态优势是欠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在新的发展阶段,欠发达地区要赋予生态建设新的内涵,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总量转化为经济总量,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要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根据东海实际,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东粮、西果、中间菜”的农产品生产种植格局。即:按照当地生态经济区的特点,在西部地区,结合丘陵地形实际,发展生态果林、无公害及有机食品经济,重点建设以板栗、甜柿、大枣、黄桃、油桃等为主的15万亩干果基地,建设1万亩有机食品示范区,食用菌基地达6000亩;在中部地区,依托农业产业化基础较好的优势,打造农果蔬菜综合型农业生态经济区,重点建设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无公害葡萄园、万亩生态草莓基地,加快培养农业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水平低、规模小的硅工业企业,碳化硅企业基本退出市场,石英砂淘汰60%,融熔石英企业淘汰40%。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企业做强做大上,扶持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照明用石英制品企业,年产石英管1800吨,高纯石英粉2000吨。同时,在开发新产品,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上不断提升发展档次,带动东海独具特色与比较优势的硅材料产业迅速崛起。

二是逐渐形成农副产品深加工板块。东海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果丰硕,被评为全省首批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规模较大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40多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8家,成功引进全国最大的畜禽饲养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集团,“公司+农户”模式快速扩张;华东地区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南京雨润集团在我县的投资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加快延伸。

三是机械汽配板块。依托冠卓机械、临宏建筑机械以及桃林汽车钢圈等项目,逐步形成机械制造业高地,努力打造生态工业的新亮点。

四是新型建材板块,利用东海优质石材石料,以奥林石材、宏杨木业、百怡木业为龙头,加快建材板块建设。

(三)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欠发达地区,多为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多,环境脏、乱、差,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创建行之有效。一是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示范村”创建活动。按照“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环境优美

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与污染物达标排放率。使用安全、高效的环保生态型饲料和先进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在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敏感区,要严格控制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

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为推动生态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东海县地处淮泗水系中下游,既受上游来水污染的威胁,又受下游市区饮用水保护的限制,一些效益好尾水排放量比较大的项目,往往因为保护下游饮用水的环境安全因素而不得不放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的经济发展,成为欠发达的一个因素。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了一种区域之间或经济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不均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十分合理也十分重要。这是推动欠发达地区生态县建设有效之举。否则,将挫伤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

推行生态补偿,要做好三个方面。一要各级政府要通过规划、政策引导、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开展异地开发等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江苏农垦系统岗埠农场座落连云港市区,其占地3平方公里的新经济集中区,就是经连云港市政府特批,作为补偿东海从新浦区划出来的。二要尽快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实现生态补偿的公平和规范。区域之间,对同一条河流因跨行政区域往往分段执行不同功能区划标准,给在环境敏感区域的上游设置了很高的排放门槛,而其它区域往往因为跨行政区而执行较为宽松的标准。执行标准的“紧”与“松”,也应该体现到经济补偿上的“得”与“失”。要明确生态补

欠发达地区生态县建设不能因欠发达而降低建设标准。生态基础设施一定要跟上,今年,县政府将在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完善城区污水接纳管网工程。为了彻底解决东海县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问题,保护连云港市区饮用水安全,东海县投资1.5亿元建设尾水排放通道,工程全长65公里,整个工程在2008年底可建成。2007年,我县投资800万元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2008年,我县将建成新农村示范点10个,同时在山左口、温泉度假区等乡镇推行农村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模式,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三)加大财政投入,保证生态县建设顺利进行。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往往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缺少资金投入要建成生态县是十分困难的。今后东海县每年用于生态县建设的财政投入不少于1.5亿元,其中用于治污设施建设确保3000万元,环境基础工程建设6000万元,农田林网城市绿化建设1600万元。并逐年增加投入,东海县在建设生态县过程中,还逐步尝试多元化筹集资金的办法,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以独资、合资、BOT等多种形式,投资建设环保生态基础设施。县城污水处理厂就采取BOT运行方式,由徐州源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管理,县政府从收取自来水污水处理费中支付运行费用,环保部门监督管理,投产以来运行正常,效果良好。大力兴办环保产业,我县的由稻米糠壳生产的食用油环保产业,效益十分可观,将平常丢弃的废物,变废为

外宣传牌、生态示范点标志牌。深入开展环保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活动,创建绿色学校、社区、宾馆、环保教育基地近百个。通过广泛宣传,全县广大干群的环境意识明显提高,公众参与生态县建设的热情不断增大,生态利国利民等生态理念深深根植于东海百万人民的心中。

四、强化目标管理,完善内部考核体系

实施生态县创建工作目标管理,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管理工作规范程度,促进整体工作水平提高,保证生态县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使目标管理细则得以落实,我们重点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跟踪督办。我们把生态县建设工作列为全县重大事项推进项目,县督查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对23个乡镇场和13个创建责任单位进行跟踪督办,特别是重要生态工程、难度大的指标,做到及时了解掌握办理进程,协调解决查办中碰到的问题,从进度、质量上把好关口,保证按期、优质完成。二是检查核办。我们通过创建单位负责人例会和定期核实的方式,对年初县政府与乡镇及创建责任单位签订的目标责任状完成情况加强检查。生态县建设指挥部每季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由乡镇场和创建责任单位汇报交流生态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指挥部提出工作要求;每季度核实一次工作进度,重点从生态工程建设进度、工程质量、指标数据方面核实,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

在总结发达地区生态县(市)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县经深入调研,制定生态县考核办法及计分办法和考核细则,细则中生态县创建责任明确,指标明了,重点突出。在

篇6: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之我见

1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1.1 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基本情况

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总体上讲是健康有序的,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导、扶持力度,使非公有制经济不论是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提高,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使得非公经济成了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敦煌市为例,我认为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起步早,着手快;二是发展迅速,有一定规模档次;三是非公有制经济点多面广,呈现全面发展的态势;四是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个体私营业主。

据统计,截止2007年6月末,敦煌市有个体经商户和私营企业6979户,从业人员20698人,注册资金达59084万元。上半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总产值190800万元,同比增加3380万元,增长11%;实现增加值57800万元,同比增加820万元,增长12.8%;实现销售总额175980万元,同比增加3250万元,增长14.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45万元,同比增加7612万元,增长18.02%;上缴税金5080万元,同比增加725万元,增长16.6%。非公经济上缴税金占了全市同期财政总收入的47.2%。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为127688万元,其中约72%的贷款主要用于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1.2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1.2.1非公有制企业思想观念落后,起步较内地其他地方晚。受地域环境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非公经济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严重阻碍了非公经济的长远发展,致使人们不愿也不敢放手发展非公经济。

1.2.2非公有制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应有的资本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敦煌市地处西北边陲,人烟稀少,工业基础相当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至今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客观上看,敦煌市真正意义上的非公经济是从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起步,且从马路边的小商小贩开始资本的原始积累。随着当前西部大开发的步伐加快,敦煌市在旅游方面才刚刚有了新的起色,但旅游业的发展尚不足以支撑全市经济的整体发展需求,在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方面与敦煌市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

1.2.3非公经济内部结构不合理,亟需改变发展方向,适时调整产业结构。我市在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抢铺摊子、一哄而上。主要表现为盲目立项,一些项目缺乏对市场前景的科学预测。

1.2.4相关方面不够重视非公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公经济的发展步伐。在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中,政府的作用异常重要。但目前政府还没有真正把非公经济摆到重要位置,表现为领导力量投入不足,没有像抓国有经济那样去抓;在协调服务上,一些好的政策在执行中往往走样,有些优惠政策甚至同非公经济会不了面,此外还有各种检查、各项收费,这一切无形中影响和限制了非公经济的前进步伐。

经过了十多年的艰苦发展,敦煌市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在政府和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经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明显区域和地方特色的产业。如敦煌市肃州镇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发展建材和石棉采选业;吕家堡乡利用市区北郊地理条件发展塑料制品、纸箱包装、防盗门等制造业;杨家桥乡则大量种植杏树、枣树形成李广杏、鸣山大枣批发市场,并立足棉花优-1-

势发展棉花精纺业;转渠口乡利用粮食和五圣宫圣水发展敦煌酒酿造业;南湖乡利用葡萄园区发展家用贮存恒温保鲜产业;五墩乡利用飞机场和莫高窟旅游热线发展休闲度假专业村等等。这一切,已为敦煌市市创出了一批在国内、省内叫得响的名牌产业和名优产品。如何围绕这些优势项目,做大做强非公经济发展的文章,金融系统及相关部门应及早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对非公经济的支持力度。

2现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所面临的困境

敦煌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中虽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当地最具有活力的经济成份之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非公有制经济自身因素,其在获得金融支持以及筹资、融资等方面仍存在着与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同的问题,即融资难、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已严重阻碍了地方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调查分析,我认为造成敦煌市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现行政策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敦煌市尽管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强调了要按《贷款通则》对非公有制企业给予一般工商企业相同的信贷支持。这些货币政策指导意见在强调要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时、又明确规定了其支持重点应是具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而对于技术含量低的传统型企业属于限制性投放对象,就目前敦煌市的情况而言,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属于后者。加之现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大多是针对国有企业制定的,没有针对不同类型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管理办法,使金融机构在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过程中无章可循。另一方面,随着《担保法》的出台,各行社信贷管理体制日趋完善,已把有效抵押担保作为发放贷款的基本条件,因此缺乏有效抵押担保机制,已成为非公有制企业贷款难的最大障碍。原因主要是非公有制企业可用于抵押的财产有限,由于其发展时间不长,积累有限,且多从事第三产业,固定资产少,而流动资金又多用于日常周转,无法办理抵押;另—点是抵押登记手续繁杂、费用高,根据有关规定、企业贷款办理抵押必须在有关部门进行登记,登记时程序多、收费较高,大大增加了贷款成本,企业难以承受。

2.2非公有制经济自身存在的不足

其一,管理方式落后,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多数于家族式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技术上的逐渐升级,家族式管理越来越阻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差距甚大。表现在:一是家族式的管理方法不利于吸引高技术和高级管理人才;二是投资主体的单一化,不仅使筹资融资更加困难,而且投资额有限,企业难以发展壮大;三是把各种管理制度置于家族式管理之下,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其

二、企业起点不高。敦煌市非公有制经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处于非公有制经济起点低,投资规模普遍较小,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小,致使发展缓慢,升级困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其

三、企业整体素质偏低,一是企业管理者素质低,非公有制企业经营业主大多数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决策能力,缺乏懂现代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的人才队伍,在生产经营上只能进行粗放式管理,产品档次低、发展空间小、短期行为严重、法制观念淡薄、制约了规模发展。另一方面是企业技术素质低,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十分有限。其四,诚信不足,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信用观念差,恶化了银企关系。加之非公有制企业有些是中小国有企业改制的产物,在没有落实银行债务之前,此类非公有制企业不可能获得银行的支持。

2.3信贷体制改革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影响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体制的改革、基层机构撤并、贷款权限上收,使得所吸收的存款没有投

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金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力度弱化,使地县级分支机构基本丧失了发放贷款的权力。近年来商业银行加强了资金的集约化经营管理,在信贷管理中推广授权授信制度,基层支行除了小额质押贷款外,其他贷款无论余额大小,一律报上级行审批。不仅贷款环节多,而且对贷款申请资料要求也非常严格,从而大大延长了审批时间。企业从申请贷款到贷款到位一般要一个月左右时间,甚至更长。这种复杂的贷款审批方式很难及时满足非公有制企业“金额小、频率高、使用急”的资金需求。二是近几年来由于信贷约束机制强化,信贷员实行“终身负责制”,一定程度制约了信贷员对贷款风险较高的非公有制企业支持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信贷方式局限于信用、抵押、担保等几种,难以满足非公有制企业分散、灵活的贷款需求;三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向的调整、影响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随着银行信贷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投向具有—定倾斜性,信贷投向的倾斜政策导致银行信贷资金大量集小于实力强、效益好的企业、而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支持则不断减少。

2.4地方性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和业务的逐步退出,相当部分县级以下机构成了单纯吸收存款的机构,加之定位于“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的邮政储蓄,以其邮政代办点遍布乡村和办理邮政汇款的优势,吸收了大量的资金。这无疑加重了地方金融机构支持非公有利经济发展的负担,也加大了地方分支机构筹集资金的难度。农村信用社虽然具有点多面广和对中小企业比较熟悉的优势。但市场定位在服务“三农”,受市场定位和资金实力的制约,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的能力明显不足。

3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金融机构增强对非公经济支持的方法和手段

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创新手段,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一是金融机构要真正确立“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观念,始终坚持“先予后取”的利益观.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要转变观念,纠正过去认为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小、管理难、风险大,对其支持得不偿失的偏差,冲破所有制的束缚,从战略的高度明确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信贷等金融服务是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基层金融机构自身调整信贷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的需要。二是要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商业银行要不断适应形势的变化,根据地方非公有制企业贷款特点,适度向基层行下放一定额度的流动资金贷款权限,减少贷款审批手续、提高贷款效率,及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资金需求。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拓展业务领域,完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要综合运用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工具,尽力满足效益好、信誉高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加快金融服务品种创新,满足不同层次非公有制企业的金融服务需要。商业银行应根据非公有制企业资金需求时间紧、时效强的特点,为其提供专门的融资服务,以完善对地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服务功能。三是要不断完善资金支持体系,一方面由于目前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来源主要是农村信用社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因此要加大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政策倾斜力度,拓宽其融资渠道。四是各金融机构要从地方的特殊性出发,积极向上级汇报和反映情况,争取更灵活的金融信贷政策。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信贷资金保障,要突出重点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要经过多方考察结合实际确立发展方向,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金融机构要以支持和服务当地经济为己任,抓住时机扩大贷款规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努力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强市战略。五是商业银行要积极把盘活贷款存量做为扩大信贷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要采取剥离、核销、清收等措施卸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首先,各金融机构要把促进良好信用环境的建设作为改善金融运作环境和创建金融安全区的主要任务抓紧抓好。作好自身服务承诺的落实兑现.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为社会树立诚信的楷模。扩大信用制度宣传,完善各类信用评

级体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信用评级标准、对同级对象实行统一的信用评级标准,及时了解、掌握并适时发布信贷对象的贷款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大力度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人和事、遏制不良信用行为,促进诚信意识的加强,保护讲信用者的积极性。其次,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信用环境建设纳入营造地方经济建设的总体工程之中,并作为营造投融资环境的关键环节,促使全社会信用意识的普遍树立,共同帮助金融机构化解不良贷款,实现“双降”目标、使欠发达地区成为风险小、讲信用、投资安全的地区,为实现经济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3.2政府和地方经济应加大对非公经济的支持力度

政府和地方经济主管部门要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非公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敦煌市自然条件差、基础较簿,自我积累能力较弱,地方政府要多出台一些政策,为非公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一方面从立项审批、建设用地、减免税费、户籍管理、子女上学等方面放宽、放活给予适当优惠,进一步消除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体制性障碍,明确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应享受同样待遇。特别对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种、养、加工的项目,发展外向型、科技型经济,能够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非公有制龙头企业,政府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倾斜。另一方面政府应及早谋篇布局、运筹帷幄,为非公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指明方向。针对敦煌市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的实际,政府应适时调整发展思路,突出敦煌旅游优势,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延长中外游客滞留游玩时间,以带动旅游特色产业大发展,使敦煌市非公经济的发展上速度、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3.3非公企业要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篇7: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之我见

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一种加速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式。这种产业梯度转移,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接,带动整体工业化。这种态势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欠发达地区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重引进,轻环保

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招商引资、扩大开放的要求十分迫切。不少地区因此患上“招商引资饥渴症”,只要引资项目经济效益好,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能拉动GDP的增长,甚至仅仅是能够引来资金或项目,就赠送土地,减免税收,忽略环保。在招商引资中,一些地方明知引进的是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却能一路绿灯。

二、重引进,轻特色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没有考虑本地区实际,未能创出本地区的特色。

1、轻视产业特色。一些欠发达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有的已形成本地的特色产业。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考虑以支柱产业为支撑,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

2、轻视技术承接。承接产业转移必须有选择的承接,防止引进落后技术和设备,防止引进落后的项目。

3、轻视本地民间资本的参与。承接产业转移中,缺乏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经济建设和发展,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充分发挥本土企业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认真搞好本土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提高本土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资产质量、产品质量和规模效益,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4、轻视提高就业。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劳动力就业状况之间的关系看,凡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区,必然是劳动力实现就业相对比较充分的地区;而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必然是就业不充分,大量城乡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配置,各种资源流失严重,进而给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内伤”的地区。

篇8: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之我见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教 育观念陈旧落后

(1)家长对基础教育认识不够,忽略孩子的受教育问题。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有一些家长对教育的目的认识不够,认为孩子读书就是浪费钱,即使考上大学,高昂的学习费用是给家里增添经济负担,而且大学毕业又面临着就业方面的难题,到最后还是走外出打工的道路。与其花钱读书最终还是走打工的道路,还不如直接打工来得实在。另外,受封建社会“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部分家长认为女孩子读书无用,还有一部分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忽略孩子的教育问题,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虽然也不乏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但是因为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的条件方面都受到限制,使得当地基础教育与其他发达地区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

(2)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理念滞后。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并没有实现全面性的普及,在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方面仍然实行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应试升学为教育培养的目标,这点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尤其明显。应试教育对我国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知识的灌输上,仍然采取“填鸭式”“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对学生心理的成长和情感发展方面的引导。在教学方法上缺乏科学性,单方面地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其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的态度上,优等生和差等生有明显的差异,对于没有升学意向的学生采取基本忽略的态度。在很多地区的农村,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的知识没有实用性,学校教育处于尴尬的境地。这使这些地区的家长和学生对基础教育的负面认识加深。

2. 物 质基础薄弱 , 缺乏教育经费的支持

(1)教育基础设施陈旧简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国对中小学的教材和课程逐步加以改革,新课标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教学用具、教学设备器材、语音教学设施、信息化教学设施等教育的硬件环境的打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在资金方面非常有限,资金短缺使得硬件设施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在教学设备、仪器方面,不仅数量远远不够,质量也不达标,而且在校园环境上,教室简陋,房屋损坏甚至危房大量存在。在教材资料方面,很多图书不达标,学习资料、课外辅导资料缺乏,有的学校连基本上课用的课桌椅都达不到标准化的要求。

(2)教育投入不足,经费短缺。我国教育从整体上看普遍存在着经费不足的情况,这跟政府在基础教育方面资金投入的欠缺有直接的关系。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计划的制订、师资标准的制订、教育评价的实施、财政支出等方面,全部在国家的控制之内,也就是说国家掌握着基础教育的大权。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相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要相差甚远,只占全部教育投入的2%。用以投入到教育中的经费从国家到地方需要经过逐级的划拨,某些欠发达地区的政府或者行政单位侧重于发展地方经济而忽视基础教育,就会有挪用教育经费用以发展地方经济建设的状况,这就使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更加紧张。

(3)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我国的教育投入重点在于高等教育、城市教育以及发达地区的教育,对于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予以忽视,特别是不发达的地区,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严重匮乏。在我国农村基础教育中,学校之间的资源配置也存在较大的区别。一些优质学校相比较于普通学校而言,在教学设施以及师资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 师 资力量薄弱

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因为经济上相对比较困难,农村教师的工作待遇并不高,而且教学任务重,生活环境比较艰苦,这就造成了农村教师资源的流失。在很多农村的学校,教师“在岗不在编”的现象比较严重。在欠发达地区的大部分农村学校都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从师资队伍的素质来看,整体存在着基础薄弱、学历偏低的情况,而且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缺乏培训提高的机会,很难在个人能力上有所提高。

二、改善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

1. 发 展经济建设 ,提高经济实力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更丰厚的物质和资金的支持,教育的发展又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的作用,而这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不仅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以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也需要发达地区发挥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带动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战略,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等地进行了经济建设的战略调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有所改善。

2. 加 大教育投入 ,调整资源配置

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与经济发展方面的投入相比较具有明显的差距,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投入比例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国家应该对教育投入方面加大力度,积极调整资源配置,尤其对欠发达地区,资金和资源需要向这些地方倾斜,以有效地补充欠发达地区在资金上的欠缺,加强监督,真正做到专款专用。

3.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国家重视城市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更要重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教育,在资源配置时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同时对欠发达地区的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加以重视,鼓励师范类毕业生投入到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中去。同时加大奖励政策的力度,鼓励城市内的高素质教师到欠发达地区支教,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提高工资待遇,在岗位编制上针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宽松政策。

4. 发 达 地 区 有 帮 助 欠 发 达 地 区 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义务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方针指引下,带动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决策。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发达地区有义务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在教育发展方面,同样具有发达带动欠发达的义务。发达地区可有针对性地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提供帮助,如建立对口学校等措施。

三、结语

上一篇:期货交易员个人总结下一篇:景象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