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调研

2024-04-21

@@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调研(共5篇)

篇1:@@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调研

关于@@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思考

[内容提要]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是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我县欠发达地区实际,全面贯彻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作会议精神,阐述了我县下山脱贫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对策。指出在工作形势上要把握四大机遇,在软环境上要出台三级政策保障,在硬件建设上要抓好三种形式开展,在配套工作上要坚持三方面工作并举。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基本现状;第二部分,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三部分,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对策与措施。

由于受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具体情况的约束,我县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确出现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现象,这些地方大部分呈现为“三少四缺”(少水、少电、少路,缺能源、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状态,就地脱贫制约因素多,难度较大。只有把握机遇,立足实际,充分利用我县欠发达地区优惠政策,大力实施下山异地脱贫战略,才能实现这些地区的农民稳步脱贫。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状况,笔者对2000年全省百乡扶贫攻坚工程实施以来的全县下山异地脱贫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全县25个欠发达乡镇2003—2007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作规划展开了调查研究,以期为我县下一步实施下山异地脱贫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一、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基本现状

目前我县36个乡镇中列入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乡镇有25个,其中省财政重点扶持的有12个。自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共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下山脱贫点建设,全县共建成下山异地脱贫点68多个,占地40多万平方米,安置下山农民1.2万户、4.3万人,下山脱贫工作的有效开展的同时,全县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也取得明显改观,突出表现在两增两减。两增:一是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明显增长。几年来全县新增特色基地300多个,规模面积达到95000多亩,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9.8亿元,比1999年68.9亿元增长59.4%。二是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明显增加。2003年12个省级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收入达1973元,比1999年1364元增加609元,年增幅达11.1%。两减:一是贫困村数量明显减少。1999年全县贫困村总数达375个,到2003年全县人均收入1500以下的贫困村减少到15个,共减少了360个。二是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全县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贫困人口从1999年末的17万人减少到2003年的2.6万人,减少了85%。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虽然,欠发达乡镇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贫困现状依然严峻,根据2003年浙江省统计局“欠发达县(市、区)乡镇贫困状况及扶贫成效统计监测”表明:到2003年底,全县36个乡镇中人均收入低于省相对贫困标准1500元的贫困户共33425户、115387人,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占全县总人数的9.4%;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的共有9352户、26685人,占全县总人数的2.2%。其中25个欠发达乡镇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共有25761户、93055人,占25个乡镇总人数的22%,12个省财政重点扶持的欠发达乡镇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共有10238户、37867人,占12个乡镇总人数的27%,呈现出贫困面大,分布相对集中,贫困人口绝对收入低的特点。具体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户、万人、元、主要

指标

地区

状况

总人口

(万人)

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贫困人口

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贫困人口

人均收入

户数

人数

占该区域人口百分比

户数

人数

占该区域人口百分比

数值

比上年增长百分比

全县总体

状况

123.23.311.59.40.94

2.6

2.14362

9.6

25个欠发达乡镇总体状况

42.9

2.6

9.3

0.63

1.9

4.4

1982

12个省重点扶持乡镇状况

13.7

1.0

3.8

0.27

0.75

5.5

1973

二、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问题新情况也层出不穷,概括起来主要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对农民来说有四难:

一是下山难。山区广大农民家庭经济困难,下山脱贫搬迁成本较高,经济上的制约成为山区贫困农民下山最大的障碍。此外贫困地区有些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也不想下山。

二是扎根难。一些贫困地区农户下山来,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而举步维艰。由于政策影响而带来的诸如户口、孩子入学、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下山脱贫的农户。由于小聚居的风俗习惯作用,当地居民的排他性出给下山脱贫居民带来了不便。

三是就业难。山区农民的自身素质普遍不高,劳务就业信息闭塞,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市场对人才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受市场经济影响而产生的激烈竞争使贫困地区的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难以占有一席之地。一些已经外出就业的山区劳动力由于素质普遍较低,在当前较为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中渐趋淘汰,成为下山农民就业新的问题。

四是断奶难。由于长期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影响,使下山脱贫农户和山上的土地资源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有些下山脱贫的农民不想舍弃原有的祖业,继续刀耕火种,另一方面山上的粮食蔬菜也是他们一部分生活之源。断奶难的现象,束缚了下山农民的思想,使他们放不开手脚,下山脱贫变成了一种形式,一旦由于经济等因素冲击,又会把他们打回到下山→上山的老路上去。

另一方面对社会和政府来说有四差:

一是下山脱贫起点低,对象总体状况差。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欠发达县(市、区)乡镇贫困状况及扶贫成效统计监测”表明:到2003年底,全县居住在深山高山的还有15428户、54477人,其中12个省财政重点扶持的欠发达乡镇住在深山高山的还有9135户、30111人。这部分人口中大多数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经济状况差,下山脱贫难度大。

二是社会生活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差。各欠发达乡镇总体上路面窄,铺筑率小,等级低。不仅是昌禅、莒溪等贫困乡镇,像望里、括山等平原乡镇,沙石路段还大量存在。全县目前机耕路完好率不到70%,平原和半山区还有部分贫困村没通机耕路,如昌禅乡9个行政村就有4个行政村不通机耕路。义务教育基础条件落后,全县还有破旧危房3万多平方米亟需改造。乡村医疗设施简陋,安全卫生用水在欠发达地区基本上是空白,导致肠道病、皮肤病频发,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基础设施的落后,成了阻碍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瓶颈因素。

三是我县欠发达地区农业龙头企业起步晚、见效差。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农业生产初步形成了八大企业、八大基地,但是,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规模小。到目前为止,我县上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还没有;二是档次低。像我县马站四季柚、沿浦紫菜等,分别有上万亩的基地,但是只是低层次的加工,生产出来的产品社会再生产附加值小;三是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像我县岱岭乡前年由于蘑菇市场波动,加上本身产品品质问题,仅此一项就损失230多万元,全乡人均收入降低200多元。

四是各级财政自身困难,扶贫资金来源不足,政府自身扶持能力差。县级财政可用资金少,单靠县级财政扶贫难以为继,而大多数乡镇财政严重负债运行,累计负债总额超过3000万元,全县贫困乡镇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的村175个,占贫困地区总村数的40%。据初步预算,全县仅水电路三项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投入需要1亿元左右,而2003年全县扶贫资金包括省、市、县在内共投入2000多万元,远远不能满足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要求。

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还未形成一套规范的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机制。从村级下山农户申请,乡镇汇总上报,到县级论证审批,各地在时间进度和程序上都不一致,年初应该上报的,有些乡镇拖到年中报表才上来,而有些乡镇没有统一汇总,由村民直接送到县一级。在县级有关职能部门当中,也存在工作不协调的现象,如我县龙港新美洲下山异地脱贫点,在2002年末就已经做好征地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由于土地政策处理等问题,现在工程还没有启动建设。

二是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政策还未落到实处。2000年,我县针对下山脱贫农户搬迁落户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县府专门召开县长办公会议,出台了《@@县下山脱贫工作实施办法》,协调下山异地脱贫点用地审批手续,为移民建房提供优惠政策,明确免收耕地开垦费,水电费,副食品基金,耕地占用税;白蚁防治费,图纸设计费,测量费按最低标准的50%收取等等,为下山脱贫提供政策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局部利益,往往置这些政策于不顾,导致农户下山异地脱贫成本一再增加,下山路上困难重重。

三是有些乡镇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措施不力。从1999年开始,我县已经建成下山异地脱贫点52个,但是除了我县藻溪上九堡村、观美岩联村等几个为数不多的脱贫点在建设规模和配套设施上相对较好以外,有些脱贫点由于规模小,还处在自发的建设状态,缺乏统一的规划。有些乡镇在脱贫点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导致下山脱贫点基础设施落后,给农户生产和生活带来不便。

四是有些干部在思想上对下山异地脱贫工作还未引起高度重视。一些干部认为山区农户下山异地脱贫难度较大,周期长,工作见效慢,还不如花时间做点别的事情;而由一些干部认为山区农户下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政府参与不参与他们都会去做,对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缺乏热情;甚至有些乡镇领导把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看成是乡镇增收之路,从中挤兑和移用下山异地脱贫专项资金,如2003年年初全县扶贫资金大检查发现,百乡扶贫工作中,我县个别欠发达乡镇存在移用、挪用下山异地脱贫资金等问题。这些因素存在,进一步制约了我县下山异地脱贫工作进程。

三、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对策与措施

要做好新时期欠发达地区的下山脱贫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把欠发达地区农民下山脱贫工作放到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全局之中,认真贯彻吕祖善省长在省扶贫办《关于2003-2007年欠发达地区下山脱贫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的汇报》上提出的“下山脱贫还是要走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路子,省里对一些贫困面较集中的欠发达地区给予重点支持,面上的应以地方为主。下山脱贫要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县域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重要批示精神。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劳动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形成城乡互促、区域联动的扶贫开发机制。当前我县欠发达地区异地脱贫工作要在工作形势上把握好四大机遇,在软环境上要出台三级政策保障,在硬件建设上要抓好三种形式开展,在配套工作上要坚持三个方面工作并举,推进全县下山脱贫工作有效开展。

(一)把握四大机遇,推进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大跨越。当前我县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由四达有利机遇:一是入世后,国际国内大融合的市场进一步放开,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需求的扩大,给贫困地区大量闲置的社会劳力和有特色的山区资源提供填补市场的空白机会。我县五凤乡引进的海马电子加工厂,马站镇创立的天丰实业有限公司促进下山农民充分就业就是很好的例子。目前占地3000亩的家具城落户我县,温福铁路的贯通都为下一步下山脱贫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二是省市县优惠的政策资金大力支持。2004年省里在“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6500万元下山脱贫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将总数翻了一翻,增加到1.3亿元左右,并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助力度,市财政也相应安排异地脱贫专项资金,县本级每年确保财政资金不少于150万,并落实了相应政策,为异地脱贫工作提供了保障。三是我县可开发资源丰富。在全县共有14.6万亩可开发的海涂资源,其中约有一半以上分布在水土条件好,光热充足,且交通便利的浅海,土地资源亟待开发。目前全县4.5万亩海涂围垦造地工程已经开始实施,这将是下山脱贫工作和产业经济发展大融合的契机。四是我们有许多取得成效的异地脱贫经验可供借鉴。外部看,自八十年代中期全国就陆续展开异地脱贫试点工作,各省各市都有成功的经验可参照,内部而言,我县像矾山藻溪等乡镇异地脱贫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异地脱贫工作的信心。

(二)出台三级政策保障,为下山异地脱贫创造良好的软环境。要保障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可持续开展,就要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上下协调联动。一是县委县政府要总揽全局,为下山脱贫提供政策保障。随着新时期扶贫下山脱贫工作的展开,县委、县政府要统筹全局,抓住历史机遇,针对我县欠发达地区的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保障下山脱贫工作可持续开展。当前尤其重要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县委县府制定出台的《@@县下山异地脱贫实施办法》和《@@县下山异地脱贫实施计划》,并针对实际采取一系列财政信贷、税收等向山区倾斜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为下山异地脱贫提供政策支持。二是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下山脱贫提供服务。一方面相关的职能不满要为农民下山铺平道路,促进农民早日下山。县扶贫办在作好调查、论证、指导,审批工作的同时,要为下山农民提供政策和资金帮助;县土管部门在办理手续时,要把下山脱贫建房户作为农村居民建房优先办理;县规划部门在规划设计时,要无偿提供劳务服务,其他相关费用减半收取。另一方面要做好下山群众就业等服务工作。@@县劳务输出服务中心要进一步发挥好龙头作用,充实各欠发达乡镇劳务输出咨询服务站,实行专人负责,为下山脱贫的农户劳务输出提供信息服务和外出指导,同时要加强与外出人员的联系,尽力保护外出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加快下山脱贫工作有效开展。各欠发达乡镇要立足乡情民意,从解决下山群众一些直接需要入手,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下山脱贫。如对下山农户购买宅基地时要给予优惠,无条件做好脱贫点水、电、路等下山农民负担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信息入户和教育帮扶工作,以优惠价为下山农户安装电话、有线电视等硬件设施,确保下山农户子女就近就便在下山脱贫点施教区就学,并将这些学生作为学费减免的重点对象考虑;做好下山农户就业工作,要优先转包下山农户所在村集体的田地及其他农户的田地,农业税给予适当减免,农户定居后户口可迁移至所安置的村,并享有当地村民的以系列民主权利,当地村委会有责任和义务对下山农户进行管理和服务。通过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来打消原来有些农户对下山脱贫的顾虑,使他们在政府的引导下,有计划地下山脱贫。

(三)抓好三种形式开展,推进下山脱贫点硬件建设。形式是载体,一个适应配套的下山脱贫点建设形式无疑可以促进下山脱贫工作更快推进。根据我县实际,下一步我县下山异地脱贫点建设要按照“群众自愿,政府鼓励,相对集中,自力更生,有利生产的原则,全面启动异地脱贫工程。主要抓好三种形式:一是整村搬迁。我县规划2004年--2006年实现30个村实现整村搬迁,一般是从深山等交通不方便、基础设施落后的自然村搬迁到同一乡镇的中心村或者发达乡镇的平原村。2004年准备开始启动的有22村,需要搬迁农民共700户2899人。通过整村搬迁,直接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使他们的身分实现由山里人直接到集镇或城市人转变的跨越,使他们从事的职业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转变。为了确保贫困农民真正下的来,根据省里扶贫政策的调整,将改变原有扶持办法,将扶持资金逐渐由暗补为明补,即将原有扶持资金补助下山移民基础设施建设,改为主要对下山移民的贫困农民进行直接补助帮助农民购买宅基地和住房建设。同时在补助标准上将大幅度提高,对于切实困难的农户,补助标准每户可以达到2万元以上。二是落实中心镇,中心村扶贫安置点建设。欠发达乡镇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下山群众相对便利的本乡镇规划区设立扶贫安置点,县政府帮助落实用地指标,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同时加强下山脱贫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脱贫点的水路电等设施。据各欠发达乡镇2003—2007年奔小康规划汇总,2003年开始,5年内全县各乡镇共投建脱贫点65个,建设面积487.2亩,建成后将解决2957户、11041名山区下山异地脱贫农民居住问题。各有关乡镇在下山异地脱贫点的建设上注重与城镇规划相结合,在做总体规划时,把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列入规划之中,划出专门区域,安置下山异地脱贫农户,在实际操作中还要与标准农田建设、宅基地整理、道路改造等工程结合起来,在政策上降低门槛,让农民进得来、住的下。同时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抓好上规模的重点小区建设。下一步将在我县龙港镇李家洋村和灵溪镇双洋村各建设占地50亩,建筑面积40000多平方米的民工之家。龙港李家洋村承建的民工之家规划总用地面积3160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500平方米,一期开发建设规划用地面积为15453平方米,一期工程投资2000万元,建设扶贫民工住宅270套,建成后可安置下山农户1200多人,目前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三是置换移民。置换移民是县里对发达乡镇下达置换用地指标,由乡镇负责以优惠价转让住房和土地流转承包,安置下山地脱贫农户。它既可以使发达乡镇城郊闲置房得到充分利用,又可以使下山农户以最快的速度从山上迁下入住。我县欠发达乡镇群众历来就有到自发到城镇打工租住城郊低廉房子的习惯,但都无力购买。县政府要落实置换用地指标,使发达乡镇腾出闲置房,并引导农户入住,同时要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帮助下山群众在城镇购买旧房。目前我县昌禅乡高丰村整村置换试点工作已经顺利完成,高丰村328户1221人整村置换到我县金乡镇。

(四)做好三方面配套工作,促进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抓好这项战略工程,要同时做好一系列配套工作。一是坚持产业扶贫与基础扶贫并举,促进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可持续发展。在保证农民下的来的同时,要保证农民富的起。当前要以我县一批重点企业为龙头,构建“特色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基地+贫困农户”的产业扶贫基本框架,通过这种模式和利益机制,把贫困纳入产业一体化的链条中,克服贫困户资金少,技术缺,信息不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困难,使贫困户不仅在种养环节能增加收入,而且在加工环节也能获得相应利益。当前要抓紧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灵江山海协作区的建设,在税收、工商等政策上降低门槛,鼓励欠发达县和欠发达乡镇引进企业入区,企业上缴税收仍划归引进企业的欠发达乡镇。以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配置为主要内容,以项目合作为主要形式,进一步推动发达地区部分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部分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双赢、共同发展。同时,还要加大对下山异地脱贫点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坚持产业扶贫与基础扶贫并举,努力加强以水电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建设,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条件。二是坚持自力更生与结对扶贫并举,巩固下山脱贫成果。要加强对下山异地脱贫户思想教育,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教育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消除他们等、靠、要的思想。同时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农村脱贫致富创造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有效的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下一步要以省农民培训基地——@@县农民培训中心为依托,加强与县职技校等劳动培训部门联系,专门对贫困山区初中学生开展劳动职业技术培训,要重点加强民爆作业劳务、印刷劳务、塑编行业劳务、家政服务劳务培训,提高他们劳技水平和就业能力。加强县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和乡镇劳务输出咨询服务站建设,畅通劳务信息渠道,健全全县劳务输出信息网络,为欠发达乡镇的劳务输出提供信息服务和外出指导。同时要加强与温州、乐清、瑞安等市县的就业与劳务信息交流,组织这些地区的企业到我县欠发达地区招收民工。要全方位地展开领导驻点帮扶责任制和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结对帮扶责任制,做到下山群众不脱贫,干部不出户,目标达不到,单位不脱钩,巩固现有的下山脱贫成果。三是坚持扶贫与减负并举,增强下山异地脱贫户的再生产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对下山脱贫工作的投入,县财政每年从扶贫资金中切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下山移民点的水电路等建设和特困农户的下山补助。要把下山农户的减负工作摆上日程,从明年开始,我省将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收取,实现欠发达地区农民零负担,各欠发达乡镇要高度重视下山农民的减负工作,要停止一切需要贫困户出钱、出工、出物的集资活动,取消所有的违规项目,通过减负调动贫困户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减负来保存和发展下山脱贫户的生产力。对要求下山的群众,要在入城门槛、就业安置、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尽可能使他们搬得下、留得住。对下山移民新区的建设,要在用地指标、资金补助特别是各级财政支持方面,要给予更大的倾斜,尽可能降低下山移民的安居成本。对已经下山的群众,要在管理服务上给予适当的照顾,尽可能降低他们的负担费用。

总之,农民下山异地脱贫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县所处的宏观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我县的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必将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还必须继续从领导重视,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进行多方努力,不断拓展新时期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新思路。

篇2:@@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调研

二是投入不足,资金短缺。我县目前财政较困难,乡镇财政赤字达2亿元以上,一些大的项目建设常常由于资金问题无法启动,导致产业开发相对滞后,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特色优势,县里在招商引资上政策还不是十分到位,力度还须进一步加强。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投资环境须进一步改善。目前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还较低,特别是交通条件较差,城市配套功能不完善,政府与企业合力打造的一个良性的投资环境还未真正形成。

四是产业发展不均衡,区域差距明显。从产业内部结构分析,第二产业尤其工业结构则存在明显的单一化现象,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我县工业经济主要依靠印刷、塑编等传统轻工业,而其他的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业、机械装备等制造业等比重较低。而且区域间发展差距明显,全县31个欠发达乡镇工业产值仅占全县0.7%。

五是中高级人才队伍短缺,技术创新相对滞后。目前全县人力资本投资不足,高级人才和熟练技工外流,中高级人才比例偏低,成为我县产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较大的制约因素。

六是政府部门引带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服押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在产业发展规划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全县规划建设用地有限,产业布局急需加强规划,我县发达乡镇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欠发达乡镇用于连片开发的集中工业用地也越来越少,城市规划与工业规划尚需进一步衔接。

四、下一进发展思路

在下一步发展中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加速城市化进程,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发展效益农业和提升第三产业,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优化投资软环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增强全县的综合经济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矗我县到~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0亿元,年均第三产业74亿元,年均递增14.48%;工业总产值438.6亿元,年均递增15%;财政总收入16.33亿元,年均递增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亿元,年均递增13.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3亿元,年均递增7%;农民人均纯收入5022元,年均递增4.5%。

为完成上述预期目标,今后我县在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把握六大优势,强化四个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把握六大优势:

一是比较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素质较高,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某些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方面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二是资源优势。@@县内有168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众多的沙滩、岛屿,广阔的海涂尚可开发,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港口资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很有特色,省级风景名胜区——滨海——玉苍山、渔寮、炎亭沙滩等具有较高的休闲观光、渡假考察价值。三是区位优势。@@是浙江开放的南大门,依托腹地广,占据浙南闽北四县、市边际物流、人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之地利。104国道、龙金大道、环海公路等公路纵横交错,温福铁路、高速公路、东海大道建成后,陆路交通更加便捷,经济腹地进一步延伸和扩大,在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内外联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四是机制优势。@@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较发达,在经济发展许多方面,率先进行取向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非国有经济发展路子,形成了经济发展独特的“温州模式”之一。全县市场体系较完善,并拥有水产品、副食品、礼口等市场80多个,辐射面达闽东北、浙南十几个县市。民营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党的十六大,为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空间,也为我县经济新一轮的发展提供广泛的机遇。五是产业基地优势。全县拥有印刷、塑编两个国家级生产基地,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目前温州正在全力打造“国际轻工城”,产业结构发生较大调整,@@的区位及滩涂、土地资源优势,完全可以成为温州“国际轻工城”的后方生产基地之一。六是@@人经济优势。@@原有十几万供销大军在全国各地,目前又有一大批人才、资金在外地创业,有着丰富的创业、销售、管理等经验和雄厚资本。

强化四个重点:

一是强化“特色”。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是商战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要探索产业发展的新路子,要把握好“@@特色”这4个字。要腾出土地资源和政策空间,下决心建设一批综合性的特色产业,要坚持与区域经济既有的特色优势相结合,把传统产业做强做大。二要强化“先进”。要进一步壮大产业经济,始终要先行一步、领先一着。通过特色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力争在特色产业技术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从而提升行业和产品的整体竞争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要注重利用和发挥信息化的力量,通过信息化加快形成先进生产力。使我县产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主要产业的技术装备和绩效在国内领先,骨干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成为省内同行的排头兵。三要强化“绿色”。我们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要实现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经济增长和生态建设并重,全力打造一个“绿色@@”。四要强化“效益”。必须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整合资源优势,着眼于产业的融合,服务的配套,充分参与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

做好四项工作:

(一)扩大开放,借助外力促发展

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前提在于扩大开放,核心在于借力发展。尤其是在战略启动阶段,在立足自身努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放,争取外援支持、依

靠外力推动至关重要。

1、谋求更大的开放。一是要培育更加开放的观念。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发展观,突破传统体制和观念的束缚,突破一般的开发框架与模式,突破区域界限,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二是建立更加开放的机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更积极地面向国内外市常推进经济运行机制创新,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运行机制。三是建立更加开放的区域经济体系。认清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冲破“围墙”阻隔,实现行政经济向区域经济的转变,提高区域经济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强区域经济的特色性和互补性。四是采取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明确一个方向,确定一些重点,集中全县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主攻奋斗目标,每年办成几件大事。

2、狠抓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外资是借力发展的主要途径,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我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专门机构和足够的招商引资经费,主要乡镇也要成立专门的招商引资机构,落实责任制,上上下下都要引起对招交引资的高度重视,人人参与,形成招商引资的高潮,要制定激励政策,把招商引资工作与奖励分成和用人制度相挂钩。强化机遇意识,既要做好引进内资的文章,积极主动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寻找本地资源与外地资本的结合;又要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力争在利用台资上有所突破。把握好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努力做好前期项目工作及项目库的建设,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的包装工作,特别要注重大产业、大项目引进,在着力抓好工业招商的同时,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农业、旅游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

(二)突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必须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产业,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全面提高产业层次、产品档次和国际竞争力。

1、积极发展效益农业。一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把蘑菇、四季柚、草食型畜牧业、马蹄笋、蔬菜、席草、浅海滩涂养殖作为我县农业七大支柱产业来重点培育。重点抓好畜牧业、四季柚等我县特色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重点发展食草动物和特种动物,五年内,建成2-3个规模较大、有一定带动能力的畜禽规模养殖示范场及5个特色畜禽养殖基地。二要把农产品加工营销业作为新产业来大力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业,使农产品的包装水平上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打响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从“平面式”向“立体式”转变。按照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思路,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扶持力度。五年内,要重点培育蘑菇和卤制品2个加工园区。三要加快建设主导产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逐步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发展,围绕七大农业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具备一定规模和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技术规程、有质量标准、有品牌和包装、有营销载体”的“五有”要求进行全面改造。五年内,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个。四要继续实施名牌战略,注册一批农产品商标,组织、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与产品以及放心农产品基地和产品。五年内,全县争创各类名牌农产品10个(新增)。同时,要通过媒体、会展,大力宣传我县主导产业的品牌形象。

篇3:@@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调研

关键词:金融;扶贫开发;实践;思考

我国贫困地区多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普遍受到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不足等多种因素制约,而资金不足是导致贫困地区陷入“贫困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与服务作用,探索金融扶贫工作方法和措施,构建金融扶贫路径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扶贫开发工作现状

保山市位于云南西部边陲,古称永昌,是云南省开发最早的边疆多民族地区。辖隆阳、施甸、腾冲、龙陵、昌宁一区四县(市),均为滇西边境片区县。全市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2%。2014年末总人口258万,少数民族人口25.8万人。

(一)扶贫开发示范项目稳步推进。2011年以来,保山市先后实施了整乡推进项目14个,连片特困地区综合扶贫开发示范项目2个,项目共计规划总投资28.83亿元,覆盖7.48万户,27.83万人,其中贫困户3.35万户,10.51万人。同时,投入资金14.12亿元,组织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1329个,实施项目中,除提前下达的2015年度34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在建外,其余1184个项目已全面完工。同时,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步伐,全市进行易地扶贫搬迁户达1717户,共计7463人,扶持完成146个乡、563个村、1609个村民小组(自然村)5968户住房困难的农户安居房的建设工程。

(二)扶贫开发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1年以来,保山市共投入专项扶贫资金45.84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98倍。全市贫困人口从2010年底的65.42万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27.11万人,下降了58.56%,贫困发生率由29%减少到12.14%;全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10年的3626元增长到2014年的7626元,4年间累计增加了4000元,增长了2.1倍,年平均增长20.4%;全市生产总值由2010年260.89亿元增加到2014年500.98亿元,累计增长1.92倍,年平均增长17.7%。

(三)产业扶贫开发步伐明显加快。“十二五”以来,保山市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94个,组建贫困村互助社54个,到户贷款直接扶持农户4.5万户,发展种植业45.39万亩、养殖大牲畜19万头、家禽83万羽、水产40多万公斤。通过项目贷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66户,培育农民合作社1718个,发展茶叶、核桃等经济作物50多万亩,家禽养殖100万羽,农副产品加工10万吨,辐射带动农户15万户,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二、金融扶贫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

目前,保山市贫困县(区)主要包括隆阳区、施甸县、龙陵县和昌宁县等4县(区),总人口达191.1万人,部分县域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工业经济发展滞后,农业生产规模化、现化化水平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是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保山市在推进金融扶贫过程中,结合贫困4县(区)辖区实际情况,通过搭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园区经济和“三农”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引导资金注入贫困地区,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积极支持贫困地区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切实增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截止2015年9月末,保山市金融机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75.22亿元,增加20.18亿元,增长36.67%;农田基本建设贷款余额3.49亿元,增加0.44亿元,增长14.38%;水利建设贷款余额4.85亿元,增加0.61亿元,增长14.5%。从贷款的具体的投向看,主要用于支持县乡公路、乡村道路、农田水利、饮水工程等建设项目。

(二)切实改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环境

一是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2010年以来,人行保山中支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为目标,积极推动政府整合财政、金融、通讯部门资源,大力推进惠农支付点、乡镇银行自助设备布放工程建设步伐。截止2015年9月末,保山市惠农支付服务点已建成1,050个,累计办理业务284.92万笔,金额7.61亿元。辖区72个乡镇布放ATM终端842台、POS终端15,706台、发放银行卡395.68万张。使农民群众不出村(寨)就能办理取现、转账、消费、缴费、查询银行卡余额等业务,有效满足了贫困地区农民群众最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机制。在推进金融扶贫工作过程中,为夯实金融扶贫工作基础,人行保山中支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切入点,根据农户信用建档覆盖面,在全市72个乡镇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创建工作,并根据创建结果,对信用较好的农户给予贷款优惠,切实发挥出农村信用体系在提升贫困地区农户信用等级、降低金融机构支农成本和风险、增加农村经济活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截止2015年11月末,保山市共创建信用乡镇12个、信用村108个,信用农户174,188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0.3%,对已评定的信用农户发放贷款累计19.07亿元,累计优惠贷款利息1,094万元。

(三)充分发挥金融产品的扶贫效应

一是继续推动农户小额贷款产品的运用。从保山市的实际情况看,各农村信用社自行决定小额贷款的额度,对超过农户小额信贷限额,借款人又无法提供有效抵押、担保品的农户贷款,信用社可采取3至5户农民联保的办法发放贷款。农户小额贷款有效地简化了贷款手续,使农户能够在规定的信用额度范围内随时可以获得贷款,为农户生产生营发挥出了有效作用。截止2015年末,保山辖区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28.86亿元,比年初增加1.29亿元,增长4.67%。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其农户贷款的比重达32.97%,占比较高。二是不断拓宽扶贫贴息贷款覆盖面。按照金融扶贫工作要求,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积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认真落实金融扶贫政策措施,加快建立扶贫项目到村到户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扶贫到户小额贷款贴息资金在金融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截止2015年9月末,保山市金融机构扶贫贴息贷款达3.51亿元,比年初增加403万元,增长1.16%;同比增加0.19亿元,增长6.02%。较2013年增加了0.97亿元,增长38.07%。1—9月,保山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5504笔,金额达2.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32亿元,增长15.18%。

nlc202309010133

三、金融扶贫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发展滞后制约着金融的有效需求

目前,保山市隆阳、施甸、昌宁、龙陵等贫困4县(区)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经济规模和总量偏小且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在自然条件较差、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的山区、干热河谷地区以及边境民族地区。受自然条件及生产条件制约,山区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经济增长中存在产业结构简单,缺乏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贫困地区难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产业项目,无法获得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

(二)贷款成本较高制约着贫困农户的贷款

从实际情况看,贫困农户普遍缺乏生产性和生活性资金,对资金有一定需求,但由于贫困农户自身经济实力较弱,劳动力和抵押物缺乏,增收渠道少,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同时,经过调查了解,乡镇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户普遍反映扶持额度小和期限短,5万元额度和1年贴息期不能满足农户生产或者创业的实际需求,与农业生产周期不适应;而且下达时间较晚,项目实施中存在“贷款发放时农户不需要、农户需要时贷不到款”的现象。

(三)金融扶贫工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以保山辖内为例,目前乡镇及以下地区主要存在农村信用社网点和少数农业银行网点以及业务功能单一的邮储银行网点,农业发展银行和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网点未完全覆盖到县级,少数乡镇只有金融流动服务机构。

四、金融扶贫工作政策建议

(一)切实增强县(区)域经济实力

贫困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订“十三五”县域经济产业规划和发展战略,明确经济的主要发展方向,积极实施县(区)域经济一体化,依托主导产业来发展特色经济,改善其弱质性特证,切实提高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制订,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区,增强县域经济对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和吸纳能力。

(二)持续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一是改进信贷管理模式,对贫困地区的机构网点在业务范围、信贷审批、授信额度、利率定价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同时,加强与当地重点项目和特色产业的对接,有针对性地对扶贫开发进行金融支持,切实提高专业化扶贫水平。二是扩大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研究出台鼓励和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及设立的办法,对金融机构在当地增设机构网点给予财税优惠,继续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县域金融服务提供有益补充。同时,继续加大惠农支付服务点和惠农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快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和硬件服务设施建设步伐。

(三)不断完善金融扶贫政策体系

一是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各级政府要科学制定和推进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加强对扶贫专项资金的管理和运用,建立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和扶贫信息透明化建设,促进金融机构找准定位,及时跟进,使金融机构能够全面把握金融扶贫的政策和需求。二是切实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在政府层面,应推动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消化贷款损失。在保险层面,要加强涉农保险的推广,引导和鼓励商业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增加自然灾害、养殖风险等险种,并通过宣传推动、保费补贴等方法,扩大保险覆盖面,分担产业波动风险。

参考文献:

[1]周孟亮.我国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体系构建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15.4.

[2]张广君.金融扶贫模式研究,河北金融,2015.6.

[3]黄彦菁.我国农村金融扶贫体系构建,北方经贸,2013.2.

篇4:@@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调研

【关键词】新疆;不发达地区;兽药GSP;对策

为规范兽药市场和兽药经营行为,强化兽药经营质量管理,提高兽药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保障动物用药安全,通过一年多时间对红河州边疆4个县(指绿春、金平、红河、元阳)37个乡镇65户兽药GSP企业的验收,认为边疆与内地统一验收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困难,因此对边疆兽药GSP验收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与同行共商。

1 推行兽药GSP的意义

实施GSP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兽药GSP是兽药经营质量管理工作基本准则,对保证经营企业的进货、验收、储存与销售质、促进兽药经营企业依法经营和依法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兽药GSP是提高兽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需要,对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大大降低了销售假药、劣药的风险,为经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条件。实施兽药GSP对经营者学历提出了要求,改善了经营企业硬件设施,对兽药经营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防止质量事故发生,促进兽药市场健康发展,保证兽药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所以说推行兽药GSP将是针对兽药经营企业进行的规范性变革。

2 边疆四县GSP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云南省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云南省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检查验收办法》统一标准,对边四县现有兽药经营户进行了清理,对达不到兽药GSP条件的限期整改,整改后具备条件的及时指导其进行申报,对不具备条件的兽药经营企业引导其调整发展方向,规模小的走连锁经营道路。验收前边四县共有兽药及兽药饲料经营店265户,经宣传、动员、规范清理,一年间共收到边四县申报材料65份(其中:红河24份、元阳21份、金平13份、绿春7份),按照兽药经营企业GSP现场检查项目要求,对7户经营户提出了整改要求,最终检查验收合格63户,不合格2户,检查验收合格数占验收总数96.92%。

3 边四县GSP验收中存在的问题

边四县交通总体不发达,每个县都有从县城到乡镇验收一个GSP点来回需要8小时车程的点。大多乡镇人口少、养殖数量小,但经营户又有经营兽药的愿望,使验收人员在恒量尺度上的把握非常困难。

3.1 经营企业离标准要求差距大。

一些规模小、边远乡镇的共同特点是经济能力相对较弱,业务量小,药店进货量小,年进货额小于0.5万元的药店占了50%。其次药品利润还不及饲料,药品15%~20%不等,饲料200元~1000元不等,除去房租、工资,倒贴,难于维持生存。

3.2 仓库条件差。

由于验收标准统一,为了达到GSP验收的面积,绝大多数仓库是临时租用,仓库内没有放置药品,通过验收后是否继续存在不可知;检查验收过程中多数仓库的储存条件差,没有“五防”(防尘,防潮,防霉,防污染和防虫、鼠、鸟)设施,阴凉库亦达不到要求,甚至有的经销商根本不知道阴凉库和常温库的区别。

3.3 药品陈列混乱。

企业经营户对产品的分类不清楚,没有按照兽用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兽药原料与制剂、内用兽药与外用兽药分开陈列;没有按照剂型或者用途分类陈列;类别标识放置不准确、字迹不清楚;拆零兽药或者分装的中药饮片没有集中专柜陈列。一些企业经营户没有专门的存放仓库,各种物品混杂在一起,饲料和兽药混合存放是乡镇经营企业普遍现象。

3.4 药店人员素质低。

边疆药店人员与内地的素质差距大,知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缺乏。验收过程中,多数的质量负责人、处方人是聘用县级及其它大专以上人员,经营企业自身的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有的人员虽然拥有相关的证书,但是存在只为取证而考试的情况,在考取资格后并没有继续加强学习,而是疏于GSP管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高。验收的63户中,有13个聘经营企业用了县级有关人员。

3.5 规定与实际操作脱节。

在验收后的追踪回访工作中,发现大部分经营企业的经销商存在通过GSP验收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思想,没有很好地从GSP中去理解释疑,在经营过程中不能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比如,处方用药没有处方,温湿度计登记形如虚设,没有记录,出现了GSP认证过后规章制度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

3.6 购销记录不规范。

很多企业经销商只是照搬相关部门提供的表格,没有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标准记录,有的记录不完整,有的甚至没有记录,没有真正起到真实、有效地的记录管理过程。

4 对边四县GSP验收工作的体会

4.1 规范兽药经营市场,尽可能地从源头上杜绝了不合格兽药流入市场。

2011年8月至于2012年11月通过开展兽药GSP宣传动员,自查、整改、取缔、验收后,红河县原有兽药店35家,规范兽药经营市场,通过兽药GSP验收合格的24家;元阳原有兽药店 53家,验收合格19家;金平原有兽药店33家,验收合格13家;绿春原有兽药店30家,验收合格7家。

原来兽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不够规范、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兽药经营要求、市场上假劣兽药时有出现并损害了养殖户和正规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制止。逐步规范了兽医经营企业的环境和经营行为。加大了对兽药市场的整治力度,严历打击了不符合规定的兽药经营企业的违法行为,到2012年11月兽药GSP验收结束,边四县共查处假劣药案件2起,兽药5批(次),货值金额1.99万元。

5 边疆不发达地区开展兽药GSP工作的对策

(1)兽药经营企业贸量小于0.5万元的,不要求设置仓库,建议转为连锁店;店进贸量在0.5万~1.5万元的可不设置仓库。

(2)村级没有必要设兽药GSP经营企业,村级药店是村兽医在经营,可另寻渠道由村兽医申请兽医门诊,根据出诊量大小,限制其自备的出诊用药。

(3)加强对GSP从业人员的学习及培训。从法律法规方面增强企业经销商守法经营意识;从业务方面对从业人员培训与GSP有关内容,进行药品知识、职业道德等教育,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高寒山区(海拔在1700米~1800米),年均溫在20摄氏度以下的,气候比较冷凉,阴凉库内不要求配备空调。

(5) 整顿工作不能手软。下一步的整顿工作才是兽药GSP成果得以保障的关键,畜牧兽医局要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对达不到要求的兽药经营企业坚决取缔,吊销经营许可证等。

(6)对新申报认证兽药GSP经营企业,监督人员在日常监管中认真指导,让企业经营者理性看待认证的重要性,增强其认证的自觉性。

(7)通过认证的经营企业监管,做到定期监督检查,要求企业严格按兽药GSP要求从事经营活动,防止企业在通过认证后放松要求,从而单纯重视经营忽视自身管理现象发生。

篇5:@@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调研

[关键词] 欠发达 高职院校 学生 思想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引 言

在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相互关联,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的新形势下,受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和区域人文环境的影响,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工作变得更为困难。分析和研究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工作的对策,不仅是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更是把握职业教育规律,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需要。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受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和我国经济成分、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多样化的影响,特别是网络化、信息化引起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区域文化相对落后的冲击,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思想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1.对学生思想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师范学校和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受区域经济相对滞后、院校发展制约因素多、发展空间狭小、速度缓慢等影响,一些院校认为学生思想工作与发展之间孰重孰轻显而易见,不应花费太多精力,只要保持平稳即可,抓思想教育并不自觉,而是在发生问题后才想到;有的为了应付检查,短促突出,做表面文章;有的思想深处认为教学、科研是“务实”的,而思想教育是“务虚”的,采取“两张皮”办法处理。

高职院校培养时间短,功利价值取向日益明显,在就业压力下,片面强调突出职业特色,突出对学生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思想工作和人文环境的建设,导致对思想教育抱应付的态度,授或受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不高。院校也没有给予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使教育流于形式,教育效果不理想。同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使学生在思想工作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效果不明显。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部分领导和教职工认为,学生思想工作是学生工作口的事,与自己的教学或管理没有关系,很少去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有什么问题要解决,甚至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或浮于表面。

2.学生思想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陈旧、单一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受区域传统文化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思想教育的许多内容和理论严重滞后,许多方面与现实脱节,用这样的内容进行思想教育,只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多采用思想政治课教育和日常学生管理渗透的方式进行,知识陈旧和信息量小,形式单一封闭,强调灌输,其内容受教材、教师和管理者思想素养等因素影响大,学生思想工作较多地局限在校园内,沿袭传统的工作方法,感性简单,较多地停留在“关、管、灌”和情感层面,对日常行为、学习和生活关注多,涉及到学生培养与就业、成长与心理健康的少,更不用说扩大到社会层面。

3.学生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设立时间不长,办学历史较短,思想工作队伍的起步和建设较晚,有些仍留有合校前模式。工作队伍还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思想不稳、后继乏人的状况;部分人员认同感下降,只讲智育、功利,不讲理想。部分人员不了解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讲”的角度看是强,但做的方面却相去甚远。

没有建立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有效管理机制,思想教育人员待遇相对低,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思想工作人员学历层次、知识水平较低,工作方法简单,素质还有待提高;很少为思想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个别人员自身也不注重学习和提高,应付思想严重。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差,学生素质普遍不高,思想工作的情况复杂多样,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思想、心理和精神压力大,工作疲于应对,缺乏生机与活力。

4. 缺乏对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和研判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将工作重心放在发展上,加之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高职与中专学生并存,学生在年龄、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差异较大,素质参差不齐,对前途产生困惑和迷茫,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产生“双重”评价标准,道德观念模糊,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裂变。对此,缺少细致的调查、研究与分析,更不要说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了。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三困生”、“单亲家庭生”、“留守生”等逐年增加,因此所引发的经济、学习、心理和行为等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学生对学习、生活、前途等感到渺茫,抗挫折的能力很差,表现出自闭、自卑、焦虑、孤僻等,少部分学生出现厌学、违纪、犯法甚至自杀等现象,对此缺乏积极地应对措施。

5. 学生思想工作交流平台尚未建立

一方面,和学生进行交流的平台很少,理论课老师上完课以后很少和学生进行交流,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时间也有限,思想问题就难及时发现和解决。 另一方面,网络、手机使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速度更加快捷,院监管缺失,学生难以抗拒精神垃圾的侵蚀。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问题成因探析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应将学生思想工作放在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背景中去思考和分析。

1.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下的要求和挑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对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样对学生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更为思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2.区域社会的要求和挑战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处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的边远山区,区域经济落后,受传统区域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深远,思想守旧、多元而复杂;职业教育前的初中或高中教育,受升学压力和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影响,思想工作一般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且,欠发达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提高人的素质和区域文化、教育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无疑是对职业院校学生思想工作的一次考验。

3.院校自身的要求和挑战

欠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仍然留有原来的印记和作派,思想教育工作也不例外,面临着摆脱这种束缚的挑战;同时,学院在发展中缺乏企事业单位的支撑,校企合作弱,工学结合差,产学研结合浅,就业压力和困难多,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 “两课”课堂上,一方面,学生对“两课”缺乏学习兴趣,无精打采,甚至看其他类书籍、打瞌睡、玩手机,课堂气氛单调枯燥乏味沉闷;另一方面,有些“两课”教师理论功底较淺,不认真钻研业务,备课不充分,讲课方法单一,背离教材,随意安排内容,八卦式上课,缺乏激情;有些“两课”教师甚至毫无政治理论水平,对时事政治妄加评论,迎合学生的好奇。形式化的“两课”教育和形式化的“两课”教师严重地影响着学生思想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4.学生和家庭的要求和挑战

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的生源结构复杂,思想素质层次多样;学习动机盲目,动力不足,信心不足,动手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欠缺,难以提高和扩展自己;生活态度放任,行为随意,自理能力相对较弱,依赖性强、适应能力低,图一时之快,大手大脚,叛逆心理突出,对管理采取抵制;自闭、自卑,空虚、失落、彷徨、情绪波动大等心理问题越突出和普遍,给院系的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价值取向以我为中心,功利化色彩明显,缺乏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沉溺于网络游戏或手机小说。这些无疑增加了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

快捷的信息、外来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家长观念的变迁引发的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单亲、离异家庭给学生身心带来了很大的伤害;留守学生情感教育上的缺失和误区,也造成了学生思想的不稳定。

加强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对策

针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工作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紧迫感,按照《教育规划纲要》要求,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夯实工作基础,增强工作后劲,在了解新形势下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主动地谋求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探索和创新学生思想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1.更新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我国处在发展机遇期、矛盾凸显期,热点、难点问题多。欠发达地区原有的矛盾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发的新矛盾重叠出现,这给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切实提高对学生思想工作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始终将学生的思想工作放在院系工作的首位,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形成思想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

面对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精神淡化,团结协作意识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与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亲和力”,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从服务育人出发,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丰富工作内容,优化工作方法,搭建工作平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欠发达地区高职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在教育内容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和工作岗位需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合作精神、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教育,加强正义感、使命感的教育。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怎么想,找准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由浅入深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掌握方法和受到教育。

要改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单一封闭,以灌输为主的状况,就必须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以思想教育为主题的活动,把理论知识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从中发现和培养人才,发挥优势带动更多的学生投入其中。要通过进修、深造、学术报告、研讨会等形式,不断总结、借鉴思想工作经验,并推广于实践;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与社会对接,与家长同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协同进行,形成合力,提高学生思想工作的实效性。

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化,要求高职院校思想工作方式应是立体的,要搭建丰富的工作平台,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工作情境,要面对面、网对网、心对心地形成立体的工作环境和育人氛围。课堂中,要紧密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让学生提问题和讨论,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辅导员和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关心他们,和学生一对一的进行交流,了解并解决学生的困惑,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要利用网络“超时空、迅速、运用方便,可避免当面交谈的尴尬场面”的特点,构建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的网上思想教育系统,在平等、信任的情境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升华工作艺术,营造强有力的思想工作氛围

一线学生思想工作者,要建立学生日常表现、思想波动情况和谈心、谈话、教育及效果跟踪记录,进行跟踪式教育;院系学生思想工作部门,要定期召开学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会诊问题,研究策略;班主任、辅导员要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背景和情况,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要及时通报家长,充分发挥家长的亲情作用;建立学生思想工作信息员制度,对学生思想信息,特别是特殊学生群体思想行为动态、不稳定因素以及学生对院系工作反映较大的问题等进行及时、准确反馈,以及时、有效地处理或提出解决的可行性方案。充分发挥橱窗、黑板报、广播、宣传栏、网络、手机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媒介思想教育的有效补充作用,营造良好的思想教育氛围。通过理论学习、榜样引导、文化熏陶、社会实践、奖惩制度等途径建立他律与自律结合的教育机制。

建立健全稳定的思想工作队伍,使之成为做好思想工作的中流砥柱。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守纪律、作风正的要求,对思想工作队伍进行调整和完善,使一些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经验,愿意从事思想工作,有较强能力的人充实到队伍中来;采用三结合的方法,即: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以专为主;新老队伍相结合,以新为主,老为骨干,以老带新,形成合理的工作梯队;采取全员参与和部门管理相结合,内外渗透,优势互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实现思想工作的“全员化”,做好思想教育“进生活园区,进校园网络,进家庭”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学生空间的各个角落,形成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想工作环境。通过业余党校、团校和党的理论学习等活动,依托学生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建立以学生党员为核心的学生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团体的自我教育、管理、服务的作用。

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和趋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探索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工作内在规律入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由经验型转变为科学型,升华思想工作艺术,融入教学艺术中,妥善、完美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为此,必须及时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创造性和艺术性,努力提高学生思想工作的艺术水平。

4.关注学生心理素质,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完备心理档案,构建良好的心理教育体系

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学生对人生的不自信、对现实生活意义不明确、厌学及心理封闭等现象,造成心理不健康,性格不健全,导致在思想行为上出现过于偏激、容易走极端等问题,应不断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师生共同参与的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室、班级心理委员,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建立完整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准备,以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开办心理健康系列课程、讲座、咨询、团体活动以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吧等途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健康新观念,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自己,适应社会,以宁静的个人心境和良好的美德面对学习与生活。

思想工作者,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心理特点,掌握心理咨询的原理和方法,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运用现代心理学观点,主动与学生交流,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在学科教学中、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着力于形成健康向上的院风、系风、班风,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总之,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要求,立足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工作方法途径,增强工作的实效,为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不懈努力。

上一篇:运动健身健美基础知识下一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