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案例

2023-01-16

第一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案例

清西陵文化遗产利用与保护案例分析

一、河北及清西陵概况

(一)河北自然人文概况

河北省,地处华北,北依燕山,南望黄河,西靠太行,东坦沃野,内守京津,外环渤海,周边分别与内蒙古、辽宁、山西、河南、山东等省毗邻,海岸线长487公里,总面积达18.7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7034.40万,现有11个省辖市、23个县级市、108个县、6个自治县、35个市辖区。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山区、丘陵和高原,其间分布有盆地和谷地,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其中坝上高原平均海拔1200-1500米,占全省总面积的8.5%,燕山和太行山地,其中包括丘陵和盆地,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占全省总面积的48.1%,河北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海拔多在50米以下,,占全省总面积的43.4%。河北省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也是旅游资源大省。

(二)清西陵文化保护区概况及旅游特色 1.清西陵概况

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此外还有3座后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园寝。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约100公里,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这里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松林,数以万计的古松、古柏把这一带装点得清秀葱郁,古朴大方。清西陵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清西陵旅游特色

清西陵是中国清朝前期、中期、晚期陵寝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4座帝陵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宫殿辉煌、石雕精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后纪园寝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的规格建造,虽久经大自然的风雨剥蚀,其规模与原貌仍存。亲王、公主、阿哥园寝大部保存相当完好,行宫、永福寺虽历经沧桑,但也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从而使清西陵成为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陵寝之一。清西陵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中国陵寝建筑艺术风格及皇家宗教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古代陵寝建筑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清代以前各代陵寝建筑不可替代的历 1 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二、清西陵文化保护区及其申遗过程

(一)清西陵文化保护区的发展历程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历经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余绪延至民国年间。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选此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西两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 宣统皇帝溥仪于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宝山。于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清西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清西陵申请文化遗产的过程 1.清西陵符合申报文化遗产的遴选标准 (1)清西陵是一件精美的艺术杰作

清西陵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其建筑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在中国皇家陵寝建筑中绝无仅有。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布局与形制最符合中国的“风水”观,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帝陵。泰陵前3座精美的石牌坊和大红门构成西陵的总门户。昌陵建筑与泰陵规制相同,但其隆恩殿内以花斑石漫地非常独特,有“满堂宝石”之誉;慕陵隆恩殿、配殿建筑木构架均为楠木,并以精巧的雕工技艺雕刻出1318条形态各异的蟠龙和游龙。祟陵殿宇木构架均为钢铁木,质地坚硬,被称为铜梁铁柱,其地宫内的石雕佛像精美无比。永福寺、行宫和亲王、公主园寝则是清陵建筑中完整保存的珍品。整个清西陵气势磅赡,雄伟壮观,实为中国陵寝古建筑中的精美杰作。

(2)清西陵是中国陵寝建筑最具特色的例证

清西陵402座古建筑,基本上是相沿明代帝后纪陵寝建筑样式修筑而成,它依据清宫式作法,在严格遵守森严等级制度的同时,又不拘泥于典制,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大红门前石牌坊一改历代皇家陵寝均设1架的规制而增加至3架,在

2 用料、工艺上更细腻、精美;慕陵殿宇的楠木雕刻已突破了其他清陵油饰彩绘作法,采用在原木上以蜡涂烫,壮美绝伦。自道光始,在陵寝建筑上稍有衰落,但是裁撤石像生、圣德神功碑亭、明楼、方城等建筑和以石牌坊代替琉璃门,又形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新模式。昌西陵罗圈墙及宝顶前神道产生回音效果,隆恩殿内藻井独有的丹凤彩绘,又成为中国陵寝建筑的一个特殊例证。正由于清西陵拥有众多的独到之处,从而构成清代陵寝建筑最具特色的例证。

(3)清西陵古建筑及环境具有一定脆弱性

清西陵的古建筑以木、石、砖为主要建筑材料,大木结构易腐朽、易燃烧,砖石结构又易风化、侵蚀,围绕陵墓的高火险等级古松柏又对陵寝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另外,随着周边工农业的发展,如若控制不当,又会对陵寝造成人为不良损害:因此,清西陵作为人类的文化遗产又存在明显的脆弱性。

(4)清西陵体现了满清王朝佛教的例证

永福寺是一座专门为陵寝祭祀而修建的皇家御用喇嘛庙,是清代皇帝尊崇喇嘛教的充分体现。在中国2000多年的陵寝建筑史上,由于清东陵的隆福寺及明代帝王陵寝中的佛寺都已不存在,清西陵的永福寺成为明、清皇家陵寝御用寺庙的孤品。同时,水福寺的保存也为满清王朝尊重、藏传佛教提供了实物例证。

综上所述,清西陵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标准Ⅰ、Ⅲ、Ⅳ、Ⅴ、Ⅵ。 2.清西陵申报文化遗产的过程

2000年11月30日,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V)(VI),一致通过将“中国明清皇家陵寝”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清西陵作为这一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清西陵以其无穷的魅力昭示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征服了全人类,在世界文明史上争得了自己得一席之地。清西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清西陵成为国际知名品牌,给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继清西陵申遗成功之后,2001年1月,清西陵又成功的加入国家AAAA级景区的行列,为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腾飞,清西陵以宽广的人性化视角,强化服务质量,完善旅游设施,为游客搭建起高效畅通的旅游服务平台。

三、清西陵旅游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清西陵坐落在易县境内,16处古建筑群及15000余株古松分布在西陵镇和梁格庄镇。其中泰陵、昌陵、慕陵、崇陵、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泰纪园寝、昌纪园寝、妃园寝、端亲王园寝、怀亲王园寝、公主园寝、阿哥园寝、行宫、永福寺等各座建筑群各具特色和价值。

(一)清西陵旅游现状

近年来清西陵旅游业保持了较快的持续增长,尤其是近几年在全县建设旅游强县的大潮中,更是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2010年全年旅游人数突破27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300万元大关,再创清西陵旅游开发以来的最高水平。

(二)清西陵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清西陵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单体建筑屋面漏雨,木构件、椽头严重糟朽,地仗脱落、油饰彩画残破严重,部分石构件风化、严重破损。

(三)清西陵旅游业改进措施

从保护的角度来看,“十二五”期间,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将计划完成33个维修项目,项目资金总数6.9亿,其中文物本体保护维修项目16个,安防、避雷、消防系统建设工程项目3个,基础工作项目6个,管理监测项目1个,展示利用项目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个。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清西陵应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叫响世界遗产品牌,争创“5A”景区。

1.重拳出击创新路

清西陵文物管理处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大西陵景区的思路,并结合张石高速公路的开通,将在泰陵大红门前建成清西陵综合服务中心,集餐饮、住宿、购物、展览、展示于一体,并通过封闭大红门和古松林,使其成为清西陵景区的总门户。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清西陵将改扩建环陵公路;高标准建设绿色环保旅游厕所,彻底消灭旱厕;铺设方便游客通行的步游路;进一步完善景区标志标识牌,并下大力改造行宫宾馆,提升接待水平。使清西陵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市场美誉度高的成熟景区。

2.深挖文化强服务

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积极号召,大力支持各大媒体做好大型电视纪录片“光绪之死”的拍摄工作,同时组织推动雍正、嘉庆、道光、光绪等几位皇帝的事迹研究,并在相关区域向游客进行展示和播放;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制作出具有清西陵文化特色的系列纪念品;推出与皇帝祭祀等活动有关的参与性项目,打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清西陵由文化观光游向文化休闲度假游转变。

现在,由清西陵管理处机关各执法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机构,对景区内的经营商户和人员进行的规范管理,有效治理了旅游业软环境。

3.攻坚克难促发展

建设大红门公园是清西陵进行旅游资源整合的重要内容,为此,进行高标准的美化绿化,增设休闲娱乐设施,充分利用马槽沟清淤蓄起的水面,增设垂钓、 4 观荷等大众参与性项目,打造清西陵旅游的休闲娱乐区域,丰富旅游内容,将显著改善清西陵单一的文化观光旅游现状。

行宫宾馆改造工程是清西陵全部工程项目建设的重点。2011年,在前两年对行宫改造的基础上,继续了对行宫进行投资改造。年内完成行宫客房的整装和餐厅的装修,打造优美的住宿就餐环境,进一步提升饭菜质量和服务水平,突出行宫特色,努力把行宫打造成为保定旅游的窗口,易县的接待中心。

第二篇:保护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名族精神

我们中国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能体现我们中国博大精深文化。有表演艺术、社会风俗、传统的手工工艺技能等等。而今,又有几个人能表现出中国最纯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先说说这表演艺术把,最让人称赞的就是京剧把,可现在又有多少是正真为此去用尽一生去研究呢,现在许许多多的选秀节目。唱的都是京剧么?不是。那唱的多的是什么呢?是英文歌曲。现在只我们的爷爷奶奶那老一辈才对戏曲情有独钟。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会去看看么,就算有,那也是百里挑一了。

再来说说这社会风俗把,中秋节是我国为了祭奠屈原而由来的节日。现在过中秋有很多很多家人没能团聚在一起,这个理由那个理由。我们也渐渐不重视起来。可是在韩国中秋节是被韩国人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日子。中秋节不仅是韩国人一家团聚的节日,也是人们对祖先尽孝的重要节日,因此韩国人无论多忙,也要尽量在中秋节赶回家里。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这传统的手工工艺技能把。剪纸——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可现在有有多少人还回去学习它,能领悟到这想工艺的精华。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多少多少的伟人。留下了多少多少文化遗产。可又只有多人吸取到了精髓。请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领略京剧的独特韵味,让我们一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过每个中秋,让我们除了学习之外空余的学习学习剪纸,好好的珍惜那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一起去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名族神!!!

第三篇:文化遗产保护(终稿)

1城市文化遗产面临的危机:盲目的开发建设割断历史文脉;以单体保护取代整体环境保护;不合理定位改变历史地段环境 “拆毁真文物,制造假古董”盛行;商业化开发造成持久负面影响;“保护性破坏”案件逐年增多;超负荷旅游破坏历史文化空间;文化遗产本体屡遭损毁与亵渎

2.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包括国有馆藏文物和民间收藏文物;国有馆藏文物包括珍贵文物(一级、二级、三级文物和一般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公布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3.城市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1)信息化加快现代信息传播:信息传播网方便人们之间的互动,面对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处于弱势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如果缺乏内在的活力,缺乏明确发展方向和自强意识,不自觉地保护与发展,就可能丧失自我的创造力与竞争力(2)城市化引发城市建设高峰:片面的城市化率决定论,以致出现“城市化急躁症”,追求城市规模的高速增长,忽视文化生态和人文精神,忽视文化城市的培育,导致城市中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和源远流长的历史街区逐渐消失(3)全球化伴随文化霸权主义: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侵蚀加剧,大部分人受霸权主义影响,对自身民族特色文化缺乏文化认同,失去自身文化价值观

4.城市文化环境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筑文化的粗鄙化倾向(2)城市景观设计的浅薄化倾向(3)城市历史传统的虚拟化倾向(4)城市消费观念的奢华化影响(5)城市休闲方式的低俗化倾向(6)城市娱乐活动的商品化倾向

5.简述城市文化(1)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2)城市文化从文化的定义推理演绎,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3)城市文化从城市本身的特征进行定义,它是市民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共同创造具有城市特点的文化模式,是城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具有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 。

1论述:城市要关注“文化生态保护”

(1)由于发达国家占有的金融市场、信息科技和军事资源的份额不断增多,文明的交融与交流难以平衡,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在全球文化传播的版图上日趋边缘、模糊。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城市文化发展必然出现趋同的趋势。反而,在日益变小的世界里,人们更加渴望体会自己城市文化的差异性,维护自己城市独有的精神文化领域,关注文化生态保护,旨在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促进相互间的交流(2)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使城市经济发展富有文化内涵,城市社会环境形成文化生态,城市生活质量突出文化个性,城市民众发展追求文化品位,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给予自身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以更多关注,给予先进文化、有益文化以更好的生态环境,给予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以更加有效地抵御(3)一些城市规模发展较快,但是同时却忽略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文化能源的供给相对于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言,已经形成战略性短缺。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社会以及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等复杂原因,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客观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市场。文化需要坚守,更需要传承和传播,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恢复文化生态的色泽,使民众在文化权益上各得其所,在文化享有上各获其利,在文化创造上各显其能,使文化生态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2.旧城改造到历史城区整体保护

(1)历史城区保护的反思与探索:回顾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和教训时,国际社会特别强调大规模改造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作用。在社会经济不发达时,传统建筑遭受的主要是大自然的破坏。而在今天,对传统建筑的人为破坏大大超过了对大自然的破坏。可持续发展思想和人居环境观念的兴起,也促进了“城市更新”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演变。人类对城市现代化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可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功能性为特征。第二阶段以有机性为特征。第三阶段以可持续性为特征。归纳起来,城市现代化概念有四方而含义: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以人为木,三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四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2)“整体保护”突出历史城区特色:“整体保护”就要对历史城区的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在认真分析特色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整体保护方案。我国历史城区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保存状况各不相同,整体保护规划要摆脱以形体规划为核心的西方现代主义规划思想的深刻影响,重视城市的历史与现状,杜绝因强调功能区与用途纯化,而追求统一设计、统一建设、避免一次性大规模推到重建的再次发生。合理控制发展规模是历史城区整体保护的必要前提,特别是在确定人口规模方面要有前瞻意识。(3)增强历史城区可持续发展活力。历史城区是城市之根、文脉之木和风貌之基,要保护好历史城区的整体空间格局,道路网骨架和街巷布局等传统空间形态,强化城市传统轴线、天际轮廓线、重要景观线和传统街道对景观走廊等历史空间记忆的标志特征。

3.论述城市文化的结构要素:城市文化有其特定的文化系统或体系,它由众多的子系统构成,由其表现出的不同层次就是文化结构(1)空间要素: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组合状态,是城市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是城市社会经济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城市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态三种形式。城市文化结构的空间要素体现出城市密度、布局、形态的不断发展演变(2)时间要素:人类的历史是延续不断的,城市随着时间的前进,进行着不断的更新与发展(3)制度要素:城市的制度文化是城市文化的中层结构,是城市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表现形式(4)生态环境意识:它是城市文化结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成为发展主流。生态环境意识的强弱对城市文化优化发展影响深远(5)城市特色文化:城市走特色文化培养创新之路,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因此,要合理定位城市特色,挖掘城市特色文化精神的内核,并努力保持和维护城市特色文化(6)经济发展状况: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着城市文化结构的发展构成,因此要合理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分布(7)城市人口要素:城市人口是构成该城市的社会主体,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又是城市的服务对象,城市人口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城市文化的推进和发展,使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和谐共生

1.思考:三亚城市文化

地理环境:三亚是中国最南端的城市,三亚地理环境极为独特,三面环山,形成怀抱之势,山、海、河三种美景自然融合。三亚市区有东、西两条河流穿过而过。三亚地处南中国海交通要道,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

民族风情:三亚市是汉、黎、苗、回等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以黎、苗、回为主,其中黎、苗族的文化尤为突出,黎、苗族的居民保持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风土人情。

城市定位:三亚应当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热带风光特色、现代化的国际性滨海旅游城市,将三亚城市建设定位为“热带滨海国际旅游城市”。三亚城市的性质、功能是“旅游”,特色是“热带滨海”,建设档次与发展目标是“国际水平”。

城市结构:“一心”:旅游服务中心。“两轴”:沿滨海形成的旅游产业发展轴,沿迎宾大道的城市生活发展轴。“两节点”:月川行政服务节点,荔枝沟交通服务节点。“五片”:指旧城片、月川片、鹿回头片、临春片、海坡片。“多组团”:指田独、红沙、榆林、六道等相对独立地区。

2.三亚落笔洞遗址保护

(1)相关部分应该制定关于落笔洞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并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2)做好宣传工作,使保护意识深入人心(3)建立和健全监督和管理机制,实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鼓励保护,严打破坏(4)当地居民应主动增强自身保护意识,并积极投入到监督的行列之中

第四篇: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人类为什么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众所周知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历史中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而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世界文化遗产是我们先人留下来的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的遗产,它们都是非常可贵的,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保护它。

现如今世界文化遗产概况:

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世界文化遗产全称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其宗旨在于促进各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合作,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是政府间组织,由21个成员国组成,每年召开一次会议,主要决定哪些遗产可以录入《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委员会内由七名成员构成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团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筹备委员会的工作。世界遗产委员会承担四项主要任务:

1、在挑选录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时,负责对世界遗产的定义进行解释;

2、审查世界遗产保护状况报告。当遗产得不到恰当的处理和保护时,该委员会让缔约国采取特别性保护措施;

3、经过与有关缔约国协商,该委员会作出决定把濒危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4、管理世界遗产基金(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基金)。对为保护遗产而申请援助的国家给予技术和财力援助。

而中国到2015年7月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下:

长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沈阳故宫,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颐和园(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都江堰(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遗产)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7.15 世界文化遗产) 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世界文化遗产)

开平碉楼与村落(广东,2007.6.28 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遗产)

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河南,2010.8.1 世界文化遗产)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2012.6.29 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2014.6.22 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河南、陕西、甘肃、新疆,2014.6.22 世界文化遗产) 土司遗址(湖南、湖北、贵州,2015.7.4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景观遗产

庐山(江西,1996.12.6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五台山(山西,2009.6.26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杭州西湖(浙江,2011.6.24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哈尼梯田(云南,2013.6.22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泰山(山东,1987.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黄山(安徽,1990.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1996.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武夷山(福建,1999.12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自然遗产

黄龙(四川,1992.12.7 世界自然遗产) 九寨沟(四川,1992.12.7 世界自然遗产) 武陵源(湖南,1992.12.7 世界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云南,2003.7.2 世界自然遗产)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四川,2006.7.12 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贵州、重庆、广西,2007.6.27一期;2014.6.23二期 世界自然遗产)

三清山(江西,2008.7.8 世界自然遗产)

中国丹霞(贵州、福建、湖南、广东、江西、浙江,2010.8.1 世界自然遗产) 澄江化石地(云南,2012.7.1 世界自然遗产) 新疆天山(新疆,2013.6.21 世界自然遗产)

由上可知我国是世界文化遗产保留的大国,同时从我国文化遗产所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所以,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应该负的义务,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记载,为我们下一代对历史的了解,以及对以后的人生的启发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能够让我们了解到其背后的灿烂文化历史,从中获得历史的教训及启迪,以免重蹈覆辙,再出现历史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保护文化遗产。国家必须继续完善法律来用法去让保护得到保障,让后切实落实各种文虎遗产教育活动,从下代着手做起,传输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其他国家优良的做法,并进行改造,使其适合我国国情。

第五篇: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标语

1.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2.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传承历史文明惠及子孙

3.保护文化遗产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4.保护文化遗产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5.保护文化遗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7.文化遗产日:一天的提醒,每一天的行动

8.给自己多点责任给后代多些财富

9.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0.文化遗产保护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工程

1.保护人类精神家园构建美好和谐世界

2.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3.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享用精神财富家家受益

4.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受益

5.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6.相约天地之中传承华夏文明

7.保护国家之根延续民族之魂

8.共有的遗产共同的家园

9.文化遗产——城村魅力之源,社会和谐之源

10.祖先的我们的子孙的——请保护文化遗产

11.我们继承的遗产子孙还能看到吗

12.保文物、传文明,代代相传;小家庭、大社会,人人有责

13.金山银山难买文化遗产

14.人类失去记忆,世界将一片荒芜——保护文化遗产珍爱精神家园

15.文化遗产您关注了吗?

16.保护文化遗产光荣破坏文化遗产可耻

17.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活动

18.依法保护文化遗产加强执法监督力度

19.多留文化遗产少留精神遗憾

20.增强文化遗产意识告别急功近利开发

21.齐心保护文化遗产,合力构建和谐社会

2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民族文化大省

23.保护文化遗产民族文化强州

24.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

25.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

26.保护城市根脉留住历史记忆

27.用真心保护用行动传承

28.今天多一点责任明天少一点遗憾

29.文化遗产人人爱有你参与更精彩

30、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

上一篇:绿色食品小麦种植规程下一篇: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