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浅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奚宇,1110758 自19世纪以来的多场战争和猖獗的文物盗卖行为,已使得人类文化遗产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虽自1972年世界遗产巴黎公约以来,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了加强并日益引发人们强烈的关注,但前者尚未得到解决,新问题却接踵而至。

相应的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也遭受了巨大的搓折,文化大革命中的对传统文化不公正的批判导致了大量文物惨遭破坏;而改革开放以后,以GDP为第一的主义的盛行和城市化进程更是使得一大批文化遗产蒙难;自近十年以来,文化产业的提出,使得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现象更是屡屡见诸报端,大部分文化遗产遭到了掠夺性的开发。

目前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1) 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法律法规欠缺或者是与现实差距较大,标准模糊。由于我国对文物保护起步较晚,相应的法律不健全;而一些法律没跟上时代的变化,逐渐失去效用。因此,应当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2) 盲目挖掘和破坏性的修复。随着改革开发以来的经济发展,考古挖掘也越来越热。各地纷纷着手,但一些挖掘计划不严密,评审不科学,使得文物在历经千年的沧桑后毁于一旦。受限于当今的科学条件的限制,一些原本应该留待后人的项目早早上马,很多文物一出土便消失了,造成了难

以估量的损失。而与之相应的则是破坏性的修复,现在一些文物景点尤其是古建筑群,为了吸引游客,将旧物毁去,依原样建了一个新的,这样“以新换旧”。

3) 过度开发和管理混乱。现如今,国家提出了文化产业论,各地纷纷将自己的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景点来打造。这原本无可厚非,用市场化来为文物保护提供资金,可以减轻国民负担。但目前由于职能划分不明确,监管的缺乏使得大多数著名文化遗产遭到了掠夺式的开发导致了许多问题。如每日游客量过载;景区内三废过多;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差等等。著名的国家景区嵩山遭遇摘牌危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三皇寨禅院毁树建房招致争议,到十方禅院收钱算命游客大呼上当;从港中旅入主嵩山景区引发“上市”揣测,再到世界小姐在少林景区大秀身材……少林寺的一系列行为使得少林寺作为文化遗产的名誉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接下来,则是国外的文物保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法国文化部遗产司戈万先生认为,要说法国在遗产保护政策上的特点,那就是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现代遗产保护法的国家。1913年12月31日通过的“保护历史古迹法”。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保护文化遗产的现代法律。“1913年法”至今规定了法律的保护范围、申请保护的行政程序、享受的税收优惠等,这部法律内容全面细致,使有关的行政人员、专

业保护人员都有章可循。

印度文保部门对文物的抢救和修复工作一贯秉承他们在1932年的原则,即“对古建筑残迹的修复,不论多么简单,第一责任不是修旧如新,而是保护残迹”,要尽一切努力保护原物。

印度在文物保护,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的保护和维修上相当成功,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一、多方参与筹措经费。

首先,建立国家文化基金会。国内外团体和公众在免税的情况下,通过基金会对特定或普遍的项目提供资金或捐赠。其次,鼓励本国私人企业参与保护和修复工作。最后,寻求国际合作。自1977年以来,印度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积极支持者,并与一些国际机构紧密合作。

二、 先进的专业技术人才。

印度有着一支技术比较先进的文物保存和修复队伍。早在1917年,“印度考古研究所”就设有一个化学处理处,负责博物馆展品和其他文物的化学处理和保存工作,分析研究古迹的材料来源和和古迹损坏的原因,从而发现改善和保存它们的方法。经过他们的努力,印度考古界成功地应对了不同情况下不同原因造成的问题。

三、广大民众的支持。

“人民的参与是最好的保障”。这是印度文物界对外宣传的

一句口号。印度决定每年的11月19至25日为“世界遗产周”,每到此时,印度文物考古界就大力进行文保宣传,提高民众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近年来,民众文物保护意识在逐渐提高。在印度各地参观时发现,这里基本上没有在古迹上乱涂乱刻的现象。印度的古迹一般面积都比较大,但除了少量经允许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和食品店之外,没有店铺泛滥的情况。

在墨西哥,古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认同、主权和凝聚全体国民的基本要素之一,保护和传播古文化遗产是国家的责任。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和属下的文物保护单位,所需经费由国家出资,不靠门票收入。一些古迹区和博物馆一个特点,就是门票便宜和各种优惠措施。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和历史局文物保护工作中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保护文物与扶贫结合。大多数文物古迹都位处偏僻贫困的农村地区。把文物保护工程同扶贫项目结合起来,吸收文物古迹所在地居民参加文物古遗保护工作,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二是保护文物与合理利用结合。以保护文物为前提,开发以古文物遗址为主要内容的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古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同时促进旅游业发展。 三是国家为主与公众结合。搞好文物保护,公众参与是一个重要方面。保护文物的观念在墨西哥公众中有比较广泛和深厚的基础。墨西哥有很多公众自发成立

的保护文物古迹的组织和文物保护志愿者。

我们可以从上述国家中借鉴很多,下面则是我的一些想法。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来的,它是全民所有的,人们都应该有平等的权利去享受,它不应在市场化过程变成少数人的赢利工具。文化遗产市场化的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作贡献,减少财政上的压力。

我认为有两种模式可以作为参考:

一. 西湖模式:西湖身处繁华的杭州城中,每

日游客络绎不绝,也是杭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西湖作为世界著名的文化景点,却是没有门票的,但景区赢利很高。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西湖景区转变思路,从收取门票费向以周边服务业为赢利来源,从而做到景区与游客共赢的局面。这种模式适用于位于大城市繁华地段的景点,以服务业来赢利。

二. 门票模式:由于不少景点所处位置偏僻,

平时游客少,而节假日景区超载运行,不得不以门票作为收入来源。这些景点应公布财务详情,确保景区的收入是用来使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应公布门票收费的详情,使游客的每一分钱都花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一点是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和服务水

平,确保游客看的舒心。

中国的文物保护全民意识淡薄,民众的欣赏能力也较差。由于一些文物需要一定的知识来欣赏,很多民众参观时难以深入了解文物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沉淀;另外一面国人保护意识淡薄,常有些人任意涂鸦刻画,使文物遭受损害。应此,应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和相应活动的开展,提升国民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做到文化遗产保护全民参与。

第二篇: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化遗产保护部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保护部的全称为“中国乡土艺术协会文化遗产保护部”(以下简称“保护部”)英文名称“Chinese Native Art Associatio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Department,缩写CNAACHPD”。本章程依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组织管理手册》制定。

第二条 本保护部是由全国从事乡土文化遗产保护的企业、事业单位为主体、自愿组成的跨地区、跨所有制、跨部门的非营利性社团法人。

第三条 本保护部的宗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关于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基本要求,对中国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研究、传承、保护,进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条 本保护部接受文化部、中国乡土艺术协会的领导,接受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本保护部住所设在北京市长安街xx号民族xx。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六条 本保护部的业务范围是:

(一)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文化工作的战略思想、方针、政策;

(二)开展对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基本情况的调查,协助政府部门好文化遗产保护和规划、调研、收集、整理、评估、发掘、抢救、保护、继承和发展等工作,向政府部门提出制定行业规划、经济立法、经济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建议;

(三)组织开展全国民间美术及相关艺术遗产的考察和研究,保护抢救、收集整理进入博物馆进行永久性收藏和展示,并对重要的乡土文化珍品和乡土文化遗产进行鉴定与认证;

(四)联合各省、市、县文化部门、机构(如博物馆),以及各民族和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等多方资源,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挥各自优势,协作共赢,开展馆藏、募捐等活动,重点修建和保护一批重点遗迹和文物;

(五)用影视、书籍和报刊等多种途径对珍贵的乡土文化遗产及其表现形式进行记录和保存,以影视的方法根据文化遗产的相关故事摄制系列影视剧,以增加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

(六)组织和参加大型文化遗产展示交流活动,以及国内外专业会议和有关活动,组织乡土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文化和技术交流、人才培训、国际合作和行业的人员出国学习考察,组织国内外乡土文化作品展览与展销;

(七)对散落在民间的有价值的古旧文化艺术品进行收集、整理、造册和收购。筹资建设文化遗产博物馆,将重点的文化遗产给予永久保存;

(八)开展咨询服务,出版会刊,搜集分析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等资料,及时反映乡土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情况,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

(九)牵头组织中国乡土文化遗产的评审鉴定及管理工作,设计审定制,颁发中国乡土文化遗产和中国乡土文化遗产传承人证标、印记;

(十)协调会员之间,以及会员和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推动保护部内外多种形式的联络和联合;

(十一)承办政府职能部门及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和有关社会团体委托的其他有关事宜。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 本保护部会员有团体会员、个人会员和名誉会员。

(一)凡从事乡土文化作品生产、销售并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取得较大贡献,依法取得法人资格的企业,以及科研、设计、教育、学校等有关单位或相关的社会团体,承认本章程,均可申请入会成为团体会员;

(二)对推动我国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较大贡献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员,个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保护部资格审查批准,可入会成为个人会员;

(三)凡热心帮助我国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开展的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海外侨胞,可以由本会聘请为名誉会员。

第八条 申请加入本保护部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本保护部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保护部的意愿;

(三)在中国乡土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九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理事会或理事会授权的机构发给会员证。 第十条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本保护部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保护部组织的活动;

(三)优先享用本保护部出版的有关刊物、资料及提供的各项服务;

(四)向保护部反映有关情况,提供有关生产、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资料和经营管理经验。

第十一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保护部章程,执行保护部的决议;

(二)维护本保护部的合法权益;

(三)积极参加保护部组织的业务活动,完成保护部委托的各项任务;

(四)向保护部反映有关情况,提供有关生产、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资料和经营管理经验;

(五)按规定交纳会费。

第十二条 申请入会或退会均须按本保护部规定办理手续。

第十三条 会员违反保护部章程,不履行义务,经批评无效者,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

第十四条 本保护部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职责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制定和修改会费标准;

(三)选举和罢免理事;

(四)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五)决定终止事宜。

第十五条 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会员(或会员代表)出席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代表大会由会员代表、名誉会员以及被聘任担任名誉职务和顾问的同志参加。代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上级主管单位审查并经过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七条 理事会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保护部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八条 理事会的职责是:

(一)执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部长、副部长;

(三)向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四)筹备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

(七)决定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领导本保护部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九条 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情况特殊可采用通讯方式召开。 第二十一条 本保护部的部长、副部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保护部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部长、副部长为专职;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的;

(六)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二条 本保护部部长、副部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70岁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三条 本保护部部长、副部长任职期最长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会员(或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四条 本保护部部长为本保护部法定代表人。本保护部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五条 本保护部部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

(二)检查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四)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

(五)决定各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主要负责人人选,以及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人员的聘用;

(六)代表本保护部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二十六条 本保护部经费来源:

(一)会员交纳的会费;

(二)社会各界捐赠;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第二十七条 本保护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费。 第二十八条 本保护部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二十九条 本保护部认真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条 本保护部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一条 本保护部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二条 本保护部换届或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三十三条 本保护部的资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四条 本保护部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五条 对本保护部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审议。

第三十六条 本保护部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

第三十七条 本保护部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

第三十八条 本保护部终止动议须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三十九条 本保护部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条 本保护部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一条 本保护部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保护部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章程经2011年x月x日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四条

本章程的解释属本保护部的理事会。 本章程自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二○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第三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为广泛宣传中国政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进一步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于2006年2月12日至3月16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2月12日上午十时,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隆重的开幕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春正、国家民委副主任周明甫、财政部部长助理张少春、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文化部原副部长吕志先、刘德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主持,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致开幕辞。孙家正部长在致辞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创造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和生产生活实践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随着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相继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评审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工作的启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此进入的一个新阶段。

开幕式最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共同为展览揭幕。

此次展览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9个成员单位即文化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国家民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国家宗教局、国家文物局共同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承办。

这次展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型展览。展览着重当前,突出重点,坚持整体性和概括性相结合,民族特色和现代风格相结合,集中展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这次展览按照综合和地方两大版块的设计思路,分别对我国政府、相关部委、社会团体、学术机构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就进行宣传和介绍,使参观者能通过一次展览,系统了解各方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情况。

展览一方面通过文字、图片、影视和多媒体等手段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梳理和描述;另一方面通过传承人的表演,利用动静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展览的可看性和互动性,同时也将传承人的保护问题纳入民众的视野。

为配合展览,还将在民族宫举办三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专场文艺晚会”,主要内容以三批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

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及与蒙古人民共和国联合审报成功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为主,同时展演部分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的节目。所有的项目都代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天才的创造性、独特的艺术性和极高的欣赏价值。

展览采取了集体组织免费参观和零散观众低票价参观相结合的方法。凡单位和集体组织参观以及军人、未成年人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参观此次展览,一律实行免费。其他零散观众,采取较为优惠的票价。

第四篇: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先人创造的沉积与结晶,镌刻着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生命的密码,蕴涵着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文化遗产是人类活动的信息资料库,是展示人类文明的卷轴。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化遗产也遭到了众多的破坏。自然灾害、人为原因等都造成了文化遗产的不完整和残缺,严重影响了其文化价值和影响意义。而一些地方政府单纯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利用文化遗产,却对其不加以保护和维护,造成了众多文化遗产濒临危险,即将失去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这一切都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而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护文化遗产也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对于文化遗产应该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针对我国当前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法律的范围之内,对于破坏或损毁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进行严厉的制裁措施。各级地方政府应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要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其次.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进一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将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带进校园和课堂,使其在思想上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民间保护组织的作用,推广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充分发动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来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文化遗产承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全社会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保护我国共同的文化遗产。

第五篇:保护徐州文化遗产

徐州,古称彭城,自古为华夏九州之一,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文明史已延续5000多年,文化遗存丰厚。几千年来,中原文化、三秦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在这里碰撞、揉合、衍生、演变与发展,积淀成了以楚汉文化为基础和代表的区域性特色文化。而今,彭祖文化、两汉文化、军事文化、书画文化等交相辉映,形成了徐州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文化资源。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徐州市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徐州市文化投入明显增长,文化建设明显加强,文化发展明显加快,文化地位明显提升。那么面对如此丰富而又悠久的文化遗产,我们除了要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法则外,还应该结合徐州市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来保护文化遗产。

近几年来,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认真执着的追求和艰苦细致的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市文化遗产资源家底,普查整理出了一批重要的文化遗产项目,建立了基本完备的文化遗产资源档案,编辑出版了一批重要文献。这些都为徐州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那么如何 才能进一步保护?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4年,成立了徐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徐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和徐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中心,对徐州市民族民间文化做了一定的调查了解,并出版了一批文献。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后,我市在原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各县(市)、区先后成立了相应的专业机构,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网络基本健全,为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政策保障。自2005年以来,徐州市政府坚持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当地宣传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实行统一筹划,统一部署,设立了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并逐年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截至2009年7月底,徐州市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已累计下拨专项资金360余万元。仅徐州市人民政府5年内就划拨专款240余万元,用于全市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收集整理、研究、宣传、保护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以及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的开展。2006年,徐州市出台文件,要求各县(市、区)政府设立每年不低于10万元的专项资金。各级切实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市文化局还专门将原云龙区文化馆办公楼无偿划拨给徐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为办公场所,并先后投入50余万元,用于保护中心购置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微机、打印机、非线性视频编辑机等“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和数据库建立所需的先进设备。仅市文化局每年拨付给保护中心的日常办公经费就达5万多元,有效保证了日常运行经费开支。2009年上半年,各县(市)区还专门下拨了“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专项经费。各级的财政支持,有力地保证了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加强专业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培养一批高素质的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是高质量完成“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为有效指导全市“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高标准完成全市 “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全市共组织普查培训班56期,培训人员达2525人次,参与的社会力量达到32000余人。仅徐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就先后派遣21人次参加了省和国家组织的文化遗产普查培训,并选派周光雷同志到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学习锻炼5个多月。仅市文化局组织全市的业务培训班就达8期,并召开了3期现场会,共发放培训资料2万余册。

与此同时,市文化局还可以经常邀请国家、省、市有关专家和老艺人授课,现场指导工作。先后多次邀请了省文化厅社文处负责 文化遗产工作的领导和省文化遗产专家徐艺乙教授为我们授课;2008年4月,市文化局邀请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张

庆善同志,就文化项目申报工作实施了具体的业务指导和帮带。通过经常性的业务学习、适时组织业务考核、不断组织业务培训,全市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进一步丰富、工作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实施科学指导,提高工作实效。为扎实推进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徐州市文化局一方面注重树立典型,强化典型引路;另一方面加强跟踪调度,搞好督察指导。为顺利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我市先后召开了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部署会、推进会、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等。

2009年4月,徐州市文化局下发了《关于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工作进行检查的通知》,采取了分片包干、分项会审等方法,积极组织各地开展普查工作 “回头看”,做到“不漏一村一社、不丢一类一项”。仅巡回检查、辅导各县(市)、区普查资料汇编工作,平均每个县 (市)、区达到4次以上,并先后举办了3期辅导培训班、召开了1次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工作现场会、组织了1次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书稿会审和多次调阅修订。徐州市“非遗”普查工作始终走在了全省前列。2008年 10月,江苏省文化厅在徐州市邳州召开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现场会,徐州经验在全省得到了大力推广。

五是,加强传承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市政府和文化部门一方面积极鼓励、资助或推荐文化遗产项目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或国际上的有关展演、比赛,多渠道培育市场,积极拓展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对代表性传承人,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积极鼓励民族民间艺人带徒授艺,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培养青少年兴趣,使民族民间艺术绝技后继有人。

2006年以来,充分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和重大节日举办各类“非遗”项目的展览、展演等活动,并把“非遗”项目传承工作纳入课堂教学、纳入“送文化”下乡活动之中。经常组织指导 “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传习所和“非遗”项目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同时,积极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加国内外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活动。2005年,在江苏省第二届文物节———绝技展上,徐州市精选的150余件展品受到了与会领导及观众的青睐和好评,被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授予优秀设计、创意奖;2008年,组织全市71件摄影作品参加江苏省文化遗产摄影大展,其中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摄影作品获得了2个银奖,5个入选奖。王桂英的剪纸艺术曾被上海电视台与徐州电视台联合录制成专题;剪纸艺人张丽君曾获得首届中国民间雕刻、剪纸大赛金奖及江苏省工艺美术最高奖“大阿福奖”;还有剪纸艺人陈永年、石雕艺人岳喜明、“中华巧女”张桂英等,其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国际大奖,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及个人购买、收藏的作品不计其数,为省和国家赢得了较高的荣誉。

此外,徐州市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应该遵循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性原则,文化遗产保护的永续性原则。

文化遗产作为城市历史的见证与记忆,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资源,作为塑造城市特色的基础,可以让徐州这个城市拥有他独特而又悠久的记忆,使这个城市存在着古韵古香。让这个城市生动起来,不会带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才能让人们爱上徐州

上一篇:职工书屋制度职责下一篇:准高三的暑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