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民族音乐论文

2022-04-19

【摘要】通过分析民族音乐应用在影视动画配乐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艺术、市场以及社会价值,构建出动画音乐带有民族性的新思路,研究了促进其价值实现的有效手段,指出现如今的中国影视动画配乐应该从我国先进的民族音乐文化中选取素材,引进国外最新的动画音乐制作技术,创作出越来越多的音乐同动画相融合以及凸显民族个性的完美音画作品,以此来促进我国动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影视作品民族音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影视作品民族音乐论文 篇1:

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展望

【摘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音乐产生了不同的分支,民族音乐学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他的分支相比,民族音乐学的兴起时间比较晚,形成的过程受到了多种学科文化因素的影响。在整个发展历程当中,民族音乐学展现出了本土化的趋势,在融合不同地区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了英美国家民族音乐学思潮的影响。在未来,民族音乐学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会构建起更为完善的学科,无论是研究视野还是发展路径都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也将进一步扩大。本文主要阐述了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音乐;世界民族音乐学;中国民族音乐学;发展历程;发展前景

音乐起源于劳动,与人们的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原始时代的人们就开始使用音乐来协调劳动活动的动作,同时也以此来缓解劳动过程所产生的疲劳感。在西方,古代音乐的发展历史通常会与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达尔文也在进化论当中提到音乐在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淘汰手段。虽然音乐的起源无从考究,但是民族音乐学早在1885年就开始在西方的文献当中出现,如今至少已经有了135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1980年举办的南京会议可以被认为是民族音乐学正式进入我国的标志,由此可见,民族音乐学在我国已有了40年的发展历史。与其他的音乐形式相比,民族音乐学具有族群性、民族主义等突出的特点。

一、当前民族音乐学的整体发展取向

(一)本土化发展

民族音乐学最早起源于欧洲,在进入美国之后获得了高速发展。这是由于民族音乐学与美国的社会文化实现了充分融合,尤其是与美国的人类学之间具有较好的融合基础,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特色的民族音乐学学科体系。在这之后,民族音乐学开始陆续进入其他的西方国家,并开始与各个国家的本土文化进行融合。在进入我国之后,民族音乐学就开始了它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在当时,很多学者提出了“民族音乐学中国化”这一理论,主张将民族音乐学融合我国特色化和个性化的元素。在今天,民族音乐学仍在不断发展,民众的本土化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近几年,关于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内容也带有浓厚的国土特色。

(二)受到英美思潮的影响

虽然民族音乐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本土化的特征,但是它仍然无法摆脱英美民族音乐学思潮的影响。这与民族音乐学起源于欧洲、在美国崛起具有重要的关系,它在形成的初期就大量地融入了欧美的音乐和社会文化。而当前,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核心仍然是美国,无论是研究民族音乐学的特点还是发展趋势,都要在美国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进行。除此之外,英语是一种全球化的语言,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英语都是第一外语。这也注定了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和研究都会受到英美思潮的持续影响。而美国民族音乐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人类学特征,这使得民族音乐学在我国的发展也将具有更为明显的人类学取向。

二、世界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程

(一)1950年之前:比较音乐学向民族音乐学过渡

1.比较音乐学的形成环境

从整体上来看,民族音乐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它受到多种文化的共同影响。因此,民族音乐学在产生的初期,需要大量的非西方文化作为铺垫。从这个角度来说,文艺复兴为民族音乐学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这之后的启蒙运动时期,很多具有自然科学精神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都展现出了对世界音乐文化进行探索的兴趣。他们认为,音乐是自然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它并不属于某一个特定的国家或者民族,而是被全世界所共有的,不同民族对音乐的不同表达方式代表的是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这些音乐理论都为民族音乐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比较音乐学的出现

民族音乐学的形成的初期,是以“比较音乐学”出现的。而这一音乐学派的出现得益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比如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可以使人们将音乐以声音的方式记录和保存下来,这为研究人员对音乐的客观分析及其创新奠定了基础;艾利斯则首创了音乐音程的计量方式,这使得人们可以对不同音乐的音阶进行比较。顾名思义,比较音乐学主要是依据“比较学”的概念而产生的,它主要是在1990年前后出现的。但是,研究人员受到人类进化理论的影响,试图从进化的角度探寻新的音乐形式。人类进化理论认为,人类的发展是在原有的低级文化的基础上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发展的;比较音乐学的研究人员受此启发,将原本的欧洲音乐艺术作为参照物,对新的音乐文化进行对比研究,并将音乐文化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划分,对各个时期的特征和发展规律进行分析,以此达到逐步提高的效果。

3.民族音乐的形成

在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社会的分化程度越来越高,各个国家开始通过战争的方式掠夺资本。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西方文明是否是最高文明”这一问题产生疑惑。在这之后,民族解放运动使得研究人员开始意识到非西方文化的重要意义。在这之后,研究者搏厄斯提出了“文化相对论”,首次对“文化遵循生物进化规律”的理论进行了否定,指出了文化的社会特性。在这之后,搏厄斯及其他的研究者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他们通过对印第安人音乐的调查和研究,对当地的音乐风格进行了总结和界定,这就是民族音乐学的雏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际,比较音乐学的相关理论开始遭到了严重的摧毁,民族音乐学随之建立起来。这是比较音乐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不断丰富的结果,这使得音乐研究人员的立场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了比较音乐学研究的局限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民族音乐学正式建立了起来。

(二)1950—1980年:民族音樂学的探索发展

1.民族音乐学的两种研究立场

民族音乐学在成立初期,发展过程是在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推进的。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阵营:第一个阵营是以胡德为代表的“音乐学”观点。该观点认为,民族音乐学需要将音乐知识作为本质属性,并将音乐知识的研究作为首要目标。这些观点都是受到比较音乐学的影响,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他们提出了“双重音乐能力”的观点,这有效促进了当时社会音乐教学的发展。这说明,胡德在对民族音乐学进行研究的时候,在将音乐属性作为主要研究目标的同时也能够兼顾音乐背后的文化,突出了民族音乐学的表现性意义。第二个阵营则是以梅里亚姆为代表的“人类学”观点。该观点认为,音乐与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而文化的形成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对民族音乐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将其文化特征作为重点,将研究内容置于社会文化环境当中。这些观点都是受到搏厄斯的影响,关注的是联系文化背景来理解和研究音乐。

2.世界音乐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的格局和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各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这对民族音乐学的发展也带来了影响。当时西方大国在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也进行文化侵略,它们会将自身民族的音乐文化传播和推销到世界各国角落。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研究人员和学者对这种文化侵略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同时也使得“欧洲文化为文明程度最高的文化”这一观点发生了动摇。“世界音乐”的概念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体系。至1980年前后,在全球范围内,音乐实现了一次高速发展,掀起了一股新的发展热潮。无论是影视作品、广告媒体,还是学校课堂,甚至是街头小巷当中都可以听到音乐的声音,这与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具有直接的联系。也正是由于民族音乐学理论当中的多元化观点,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体系的繁荣,同时也为音乐的跨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1990年以后:民族音乐学的新发展

进入1990年以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文化的发展都进入到了后现代阶段,该发展阶段强调的是文化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在这些观点的影响下,民族音乐学也开始将“差异性”作为重要的视角。

进入到新时期之后,西方民族音乐学的最大特征就是关注音乐文化的本土化特征,研究人员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自身的音乐文化观念和音乐研究模式进行了反思。第一,随着民族音乐学的持续发展,“西方文化中心论”的观点销声匿迹,西方音乐学家对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非西方文化的价值性表示了认可。第二,民族音乐学当中的“民族”有了新的含义,不仅代表不同的种族,同时还代表了不同的人群,比如有研究人员从“女性”“外来移民者”等不同人群的角度对民族音乐学进行了研究。第三,过去流行音乐的地位比较低,公众将其认为“低等音乐”。在进入新时期之后,流行音乐不仅成为了主流音乐,展现出了实用性的特点,同时也成为了民族音乐学家研究的重点。第四,传统民族音乐学是以单一的社区音乐为主,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都市音乐成为了民族音乐学的重点。第五,无论是社会的变迁还是文化的变化都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更为贴近,它受到了现实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改变了大众对民族音乐学的态度,这使得“文化变迁”成为了民族音乐学研究的焦点。第六,在民族音乐学的发展过程中,大众媒介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同时也对音乐形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它促进了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实现了多种音乐文化的融合;但是,同时它也使得民族音乐学的个性化被削弱,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学呈现出了同质化的现象。

三、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前景展望

(一)构建渐趋完善的音乐学科

民族音乐学在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之后,已经具有清晰明确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规范,并建立起了完善的学科架构和研究体系。在未来,这一音乐学科将会越来越完善。首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接受民族音乐学的多元化发展特征和发展历程,世界各地将设立民族音乐学的教学课程,教学资料具有明显的本土化特征。各个国家的研究者在对民族音乐学进行研究的时候,也将会有指导性的文献资料,有具体的学术视野和研究理念,同时还可以参照前人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此同时,在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和大量学术实践之后,大多数研究人员将会就民族音乐学的相关问题达成统一的认知。除此之外,在整个民族音乐学的研究领域当中,将会出现一批有影响力的科研队伍,他们能够对民族音乐学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同时,可以通过研究报告和理论著述的方式将研究成果呈现出来。

(二)研究视野和研究路径进一步被拓展

在未来,民族音乐学的认知理念和研究理念将会更加完善,无论是研究的视野还是研究的领域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通过对民族音乐学发展历程的分析可以得知,该音乐学派主要源自文化人类学,因此,在未来研究的过程中也将更多地运用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这些方法促进民族音乐学研究事业的拓展,丰富了研究方法和操作方式,使该学科可以在整个研究领域当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赋予民族音乐学以新的生命力与活力。因此,在未来,关于民族音乐学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会对其他学科的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学术反馈和影响进一步被扩大

无论是民族音乐学的设立还是研究,最终的目的除了要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和繁荣之外,还将会对其他学科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民族音乐学的发展除了可以促进相关理论的成熟之外,还促进了音乐学其他学科的发展。在未来,民族音乐学还将会充实整个音乐学科的构成内容,其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也将会被其他学科所借鉴。民族音乐学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融合了多个学科和领域。如今,民族音乐学已经越来越成熟,它的研究成果将会反馈到其他的音乐分支,比如音乐教育、音乐民俗等学科也都可以借鉴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将研究成果作为参考,延续“音乐文化”的理念,在其中应用田野调查法对该学科的相关理论进行完善。在未来,民族音乐学的学术反馈和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扩大,能够覆盖到更多的学科范围,受到更多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

四、结语

总的来说,民族音乐学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展现出了本土化的特征,同时也受到了英美民族音乐学思潮的影响。在1950年之前,民族音乐学仍无法摆脱比较音乐学的桎梏,处于初步的萌芽阶段。1950—1980年,民族音乐学开始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研究立场。在这个阶段,社会环境的变化促进了世界音乐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体系。从1990年开始,民族音乐学获得了新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民族音乐学的多样化和差异性特征越来越突出,无论是西方民族音乐学还是我国的民族音乐学都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新的发展。在未来,民族音乐学将持续发展,促进整个音乐文化体系的繁荣。

參考文献:

[1]刘黛妮.“旅行”的非洲拇指琴:一种全球化下的民族音乐世界化现象[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9,17(3):87-91.

[2]赖斯,魏琳琳.民族音乐学理论(上)[J].音乐文化研究,2019(3):136-148.

[3]陈春轩.论民族音乐学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的地位[J].东西南北,2019(13):88-89.

[4]张晓楠.“民族音乐学”之实地考察、音乐志构建与相关问题[J].艺术品鉴,2019(15):139-140.

[5]沙莎.简析民族音乐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黄河之声,2018(15):21.

[6]张品.基于中国传统史学写作范式的比较与思考:读《民族音乐学与现代音乐史》[J].大音,2018,13(1):241-251.

作者简介:戎涓仁(1987-),女,汉族,山西朔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者:戎涓仁

影视作品民族音乐论文 篇2:

民族音乐在影视动画配乐中的价值分析

【摘要】通过分析民族音乐应用在影视动画配乐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艺术、市场以及社会价值,构建出动画音乐带有民族性的新思路,研究了促进其价值实现的有效手段,指出现如今的中国影视动画配乐应该从我国先进的民族音乐文化中选取素材,引进国外最新的动画音乐制作技术,创作出越来越多的音乐同动画相融合以及凸显民族个性的完美音画作品,以此来促进我国动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音乐;京剧音乐;影视动画;动画音乐;价值

随着影视动画事业的快速发展,动画音乐在影视动画中所起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大量中国动画专业人士开始纷纷构建当代影视动画音乐创作的新思路。

一、体现出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

动画电影创始人曾经指出:“要想確保中国动画更具生命力,就一定要在民族自身的传统土壤中扎根”[1]。新时期背景下,为了在中国影视动画音乐的发展中将民族特色体现出来,应该从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中选取素材,发现其内在涵义与价值,吸取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髓,参考音乐的旋律、节拍、配器和风格并进行创新,同时将其同画面进行融合,提高作品的展现力,凸显出总体风格与民族特点,从而能够使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得到传承。一部完美经典的影视动画是无法同极具表现力的配乐相脱离的。将富有民族化特征的音乐应用在影视动画中既有利于提升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也有助于促进剧情的发展。还可以将动画作品所处的时代、地理条件与民族背景清楚地表达出来,进而让受众基于视觉与听觉的统一来深入领悟动画作品的内在涵义。除此之外,发展与传播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也融入了当代和西方音乐等艺术形式,进而完善了艺术表现力。比方说在音乐创作上把民族音乐的五声调同西方音乐的创作形式进行有机结合;音乐唱腔的应用同当代人的审美意识与习惯相适应;器乐上把民族器乐同西方管弦乐进行有机结合。因此,在音乐表情、音色、音区以及音响声势方面均上升了一个新高度。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为中国影视动画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素材。

国产动画片要想重新掘起,就应该从中国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选取素材,将民族音乐在影视动画中的艺术价值体现出来。动画音乐创作必须同当代人的审美情趣相符合,对影视音乐的创作思想进行应用,坚持音乐服务于画面的原则,在参考国外成功创作动画音乐作品的前提下,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进去,通过民族音乐同电子以及当代音乐相结合将音乐的时代感体现出来,利用视听的相互融合来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将动画作品的艺术性展示出来。从儿童片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将民族化同流行化进行融合,进而形成一种凸显出时代特性与民族特色的动画音乐风格。

二、发挥出民族音乐的市场价值

在影视动画中,音乐服务于画面,其创作离不开动画本身。然而,却能够脱离影视动画作品以单独的形式存在与传播。一般来讲,歌曲要比作品更容易流行。因此,应该利用流行歌曲来宣传影视作品。国际化的动画电影往往在播放影片之前会用心策划宣传片,并创作出一首或者是数首影视动画歌曲进行宣传,同时推出动画单曲。受众听到优美的动画音乐、看到用心策划的宣传片,必然会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受众看完影片以后,如果还想继续听影片的音乐,就会购买原声专辑。由此可见,音乐既发挥出了宣传影片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收益,进而将影视动画音乐具有的商业价值发挥了出来。

大型影院动画《宝莲灯》就是基于国外的商业模式进行音乐创作的,在播放影片前策划了精彩的宣传片;动画主题曲由知名歌星演唱;推出了原声磁带、单曲以及MTV;将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融入了进去,以此来符合年轻人的品味,因此,其商业价值是利用音乐来传播影视动画而实现的。当前热映的《熊出没》大电影,在播放影片前也用心策划了宣传片,从而不仅促使影片成功地开发了市场,而且也取得了较多的市场回报[2]。

中国动画创作既需要把音乐同画面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确保其艺术价值的实现,基于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借鉴西方动画事业的市场运行经验进行合理有效的商业推广;除此之外,还应该开发国内市场,拓展海外市场,做到不断创新与发展。力求创作出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同时又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动画音乐作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民族文化同当代艺术相结合,既能够实现以影视动画的传播形式来传承民族音乐,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接轨。也可以通过民族音乐的韵味体现出影视动画的民族特色。基于此,应该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中选取素材,将民族音乐应用到影视动画配乐中,以此来提升动画作品的审美与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丽,张玉凤.民族音乐在影视动画配乐中的价值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7,30(01):116-117.

作者简介:梁健(1987—),山东昌邑,北京教育学院,自由音乐人。

作者:梁健

影视作品民族音乐论文 篇3:

试论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在中学课堂中的融合教学

摘要:民族音乐在我国是两三千年阶级社会的产物,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社会取得的不断发展进步,全球音乐文化的宽领域交流和大融合使得我国的民族音乐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当今,出现了一种普遍现象:中学生逐渐失去了对民族音乐的学习热情,而对流行音乐产生了更多的兴趣。本文将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就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实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贯通提出了幾点策略。

关键词:民族音乐;流行音乐;融合;策略

一、绪论

民族音乐孕育于民间,是民间广大人民群众所广泛传播的歌曲或者乐曲。它主要以反映人民生活、劳作为主。同时,它也应用于音乐课堂,是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和教学课堂的主要内容。然而,在中学音乐教学课堂中,民族音乐作为支撑力量出现了课本民族音乐篇幅所占比例比较大,教师“依书直说”,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等问题。学生表现出了对民族音乐有着较低的学习热情,甚至心理上产生一种自然的排斥。流行音乐是指二十世纪以来新兴的商品化、大众化的新音乐形式。它倍受人们所喜爱和追捧,尤其深受中学生的热爱,它正以猛烈的方式冲击着音乐课堂中的民族音乐。

在当今这样一个流行音乐遍布世界每个角落的国度里要继承和发扬本土民族音乐,这不能不引人深思。这也提醒我们需要摸索一条匹配当今中学音乐教育的新的道路。

二、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融合的意义

(一)两者融合的原因

就民族音乐来看,学生觉得传统的民族音乐过于规矩缺乏活力,对民族音乐有着强烈的生分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触到,对民族音乐形成了固定思维:民族音乐来自于书本,是一种学习任务和负担,认为它们是枯燥无味的并且与中学生追求时尚潮流的心理相悖的。

从流行音乐方来分析,全球化里形形色色的大众传媒覆盖着世界的每个角落,流行歌曲正一步步销蚀着学生们对本土传统民族音乐学习的热情,中学生对流行音乐趋之若骛,张口就唱,学生被它新奇时尚的风格吸引。这些都警醒着我们需用发展的眼光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效的融合起来,两者融合能够使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也能使民族音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两者融合的意义

中学的音乐教学课堂呈现出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情况迫切的要求我们务必改变该现状来促使音乐课堂飞扬时代之音。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力求改革创新的社会,我们的音乐课堂也应紧随时代步伐来壮大自身。民族音乐中掺入流行元素的新的形式可以使中学音乐课堂焕发新的光彩。假如能把流行音乐之精华部分融入课堂与民族音乐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引导学生用流行的方式欣赏民族音乐,让学生觉得民族音乐也一样贴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世界,相信将令中学生对民族音乐知之甚少,学习兴趣低下的情况得到改善,最终达到中学生像喜欢流行音乐一样渴求民族音乐的目的。所以教学内容改革势在必行,两者结合意义深远。

三、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教学的策略

(一)重视与时俱进,整合教学教材内容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是我们音乐的灵魂。纵观世界,尽管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但我们应该清楚民族的不是亘古不变的、唯一的。这也就要求我们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巧妙的结合起来,在中学音乐教学课堂里大胆革新,做出恰当的教学策略重新整合教材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选择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强的音乐作品,把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内容巧妙结合在一起,互取长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音乐视野。以下就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教学给出了几点方法。

1.融流行歌曲于课堂

新一代的中学生内心都渴求以新颖出奇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音乐情感,面临漫天的流行音乐,音乐教师们在教授音乐课程时也常常面临两难的窘境:学生们在学习课本音乐内容上觉得平淡无味、难以下咽,在唱流行歌曲时倒是饶有兴致、颇有滋味。对于这样的问题,怎样去引导学生走出误区而积极的学习民族音乐理智对待流行音乐?

(1)通过唱流行歌曲,解决音乐知识难题

流行歌曲也包含着大量学生需要掌握的音乐知识,因此让流行音乐参与到音乐知识的教学中,学生便能轻易地接受原本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唱流行歌曲时引入民族歌曲。又可把流行歌曲中的精彩部分的乐谱放入课堂用于学生练习视唱练耳,在对歌曲有一定兴趣和认识的前提下,学习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并且利用青少年热衷现代音乐的心理适当精捡部分流行音乐歌谱作为视唱教材,更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帮助提高阅谱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借流行歌曲作对比,把民族音乐流行化

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挑选具代表性的通俗乐曲,其风格特点涵盖民歌韵味。在讲课时先将该通俗歌曲作导入再引出所要学习的教学任务歌曲。并将两种不同类型的歌曲进行比较,重点让学生说出民族风格的歌曲的感悟,再对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感情进行总结。这样引入流行歌曲作为教学材料,就能更加轻易使学生主动接收民族音乐的魅力。

2.融流行乐器于课堂

乐器进课堂已成为中学音乐教育大纲的重要一项,也是目前音乐教学革新的目标之一。乐器的学习能够促使学习中的人对音准能力的把握度得到改善,还能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演奏流行歌曲,引发学生民族乐器学习的兴致

教学中常常可见学生们在最初触及乐器时是充满新鲜感的,但逐渐的深入学习就越发觉得学习这些乐器也是乏味的,当初的那份美感也渐渐消失。究其原因,是学生们发现乐器虽表面看来光鲜亮丽,但学习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一个个的困难让她们失去了信心及学习任务里的民族器乐曲带来的枯燥感也让他们丧失了对器乐的美感与快乐。要解决好学生的这些问题也急需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去找寻应对方案,而从当前深得中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方面入手,若以演奏流行歌曲为先导来调动学生学习乐器的积极性也不失为良策。在歌曲选择上,选用一些经典流行的让人记忆深刻、耳熟能详的含有乐器片段的曲子使学生产生共鸣后再引导学生欣赏器乐名曲促使学生对民族器乐有新的认识。

(2)创设流行器乐曲合奏形式,燃起民族器乐曲的火焰

乐器的学习提倡合作创造性的学习,面对学生对民族乐器兴致度不高的情况如果能创造性的开设合奏的形式或许就大有不同了,在合奏时选用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经过改编成合奏曲来进行施教,合奏形式采取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共同完成曲子,让学生在活跃而又有趣的演奏氛围里感受民族器乐带来的美感从而燃起民族器乐曲的火焰刺激学生再一次拾起对民族音乐的激情。还可将流行歌曲改编为合奏曲加入新鲜的音乐元素使之具时尚潮流风格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从中发现民族乐器的魅力,主动走进民族音乐.。

3.融流行影视于课堂

当今,声势浩大的影视作品也触动着中学生们了解流行的神经,强大的影视产业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影视已成为中学生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能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影视作品并进行欣赏,这不失为良策。

(1)利用学生喜爱的影视挑选其中一些乐曲适时讲解音乐知识

音乐课堂的学习目标不外乎就是学习音乐知识,理论的也好,实际操作的也罢,都在学习范畴内。在对中学生输入音乐知识时改学生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积极的吸取是每个教育者所尊崇的。抓住学生的爱好并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能使学生离这种效果更进一步,而利用近来深得学生心的影视作品挑选其中的一些乐曲借以讲解音乐知识也不为是一个好的方法。

(2)抽取典型影视插曲融于中学音乐课堂

教师虽然需要尊重受教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但同时也应该懂得运用恰当的方法。在教学例子的选择上也应该慎重,需要针对性的择曲子,根据学生当前所应承担的学习任务和接受能力来进行适当的挑选例曲融进音乐课堂,在学生喜爱的众多影视作品中抽取一些典型的插曲让学生进行欣赏并趁热打铁讲解曲子涵盖的的写作内容、时代背景等音乐知识。

(二)灵活使用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1.在比较、探索中教学

(1)通过聆听,引领学生在比较中分析

教师可选择一首流行歌曲和一首民歌将两者作简单的比较,通过两首乐曲的聆听,让学生感受曲子的旋律变之间的不同之处。然后在对曲子进行分析的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讨二者的不同风格和感受。

(2)投其所好,巧妙取材,综合比较

选择电影插曲的两种类型的两首曲子,以电影主题的风格类型、乐曲旋律特征、歌词、配器、演唱技巧等方面作比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无意识中改变学生偏爱通俗歌曲的心理进而启发他们积极主动的接受民族音乐教育,让他们在快乐中享受学习。

2.在实践中教学

(1)大胆改编,勇于创新

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民歌固有的伴奏织体中引进流行音乐的伴奏元素对民歌进行完美蜕变,使它以新的面貌走进中学生的心灵。改编过的歌曲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了熟悉感,还在潜移默化中将我国的本民族音乐与世界各国的音乐进行了对比,这也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这种改编民歌的形式让民族音乐增添了新的流行元素的同时也不乏本来所具有的优秀的特有成分。

(2)多种音乐表达方式灵活运用

教学中,教师可设置“旋律填词“的新方式来展现民歌风采,鼓励学生勇于用尝试的方法去对歌曲的伴奏织体等方面做出改变,还可以运用多种演唱方式诠释歌曲等。这种方式能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让他们有更强烈的欲望去进行歌曲的制作和演示,也让他们萌发自己作为小作曲家的担当并带有充分激情的为之而努力创作,在快乐中享受音乐的魅力,进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创设音乐环境

环境造就人,良好的环境能够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教学环境作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正以其不可估量的影响力干扰着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这也证明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创造音乐教学的开放系统,使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课内外相互促进,营造优良的校园音乐学习氛围。让音乐填满学生的日常生活、常伴它们左右。

1.借助校园广播,传播音乐知识

(1)营造学生能够大量欣赏歌曲、会意乐曲内容的环境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加深对民族音乐的新认知。如将教材上的曲子和一些精捡的内容符合教学需要的流行歌曲,通过声像皆备、形象生动的校园广播播出,并请学生进行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校园歌曲并鼓励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歌曲的内容和其它音乐知识在课堂上公开向班上同学讲诉。(2)适时安排“音乐欣赏”“音乐知识”“音乐动态”“有奖问答”等栏目进行音乐知识的普及。

2.组织第二课堂,提高音乐能力

(1)第二课堂是新一代教学所大力倡导的,也是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引导班级干部常规性地组织以班、年级为单位的优秀经典民歌PK赛、文娱汇演、音乐知识讲座和艺术节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尽情的展现自己的优秀的一方面。(2)组织学生用举荐“校园小歌手“的方式号召集体亲自搜集优秀民族风格的和流行风貌的歌曲,通过小组或是大集体方式以推薦的小歌手为先锋带动其他学生演唱挑选出的好歌曲,让整个音乐氛围活力四射。

四、结语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现代社会,同样音乐的发展也应该同步实现现代化的飞跃来适应当今音乐学习者本质上以及心理上的需求。不可否认的是流行音乐正根深蒂固在年轻一代的精神空间里,但是如果能牢牢把握住这一要素让流行音乐走进音乐课堂,以顺手推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这或许能更好地使通俗音乐在校园这块阵地上与民族音乐完美搭配,结合新颖的教学策略继承和发扬音乐文化。流行音乐在拥有本来元素特色的同时融进民族的成分才能经久不衰,同样民族音乐在保留自己精髓的情况下也更应该夹入时代之音来壮大自身。因此,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将两者融合贯通、综合运用、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能使民族音乐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

[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

[3]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5]付林.中国流行音乐20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6]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7]汤亚丁.城市音乐景观[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8]李西安.叩响现代之门——华夏室内乐团的艺术构想与实践[J].人民音乐,1999(07):2-7.

[9]刘再生.论新音乐的历史观:兼评刘靖之著《中国新音乐史论》[J].人民音乐,2000(03):32-39.

[10]范晓峰.当代音乐文化审美的社会心理背景[J].中国音乐学,2001(01):111-119.

作者:李媛

上一篇:汽车空调选型计算论文下一篇:儿童舞蹈创编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