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临床医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26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出现一种心律失常类型,但也有不少患者同时或先后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类型的心律失常(135例)。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肺心病临床医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肺心病临床医学论文 篇1:

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初探

【摘要】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5例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舒适护理。结果:55例患者经舒适护理,心理和生理均达到最佳状态,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结论:对肺心病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痛苦,减少了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意义重大。

【关键词】肺心病 护理

随着临床医学护理模式的发展以及患者对护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舒适护理被逐渐应用在临床治疗中。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了55例肺心病患者,临床给予积极的舒适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5例肺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70.5岁;病程17d~3年,平均病程1.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肺心病诊断相关标准。

1.2护理方法

对55例患者给予舒适护理,主要从体位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生理护理、呼吸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睡前护理、吸氧护理以及社会护理等多方面入手。护理方法如下:①体位护理:为了减轻呼吸困难,患者多半位坐或端坐,这种体位多会增加患者的疲劳感,从而导致出现烦躁焦虑等心理,此时,应向患者提供支撑床垫,让患者双上肺以及头部臀部等都有支撑点,从而可以使身体处于放松状态,达到身心舒适;②环境护理: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消除患者陌生感,并注意保持病房舒适整洁,温湿度适宜,定时清扫地面、消毒空气,定时通风;③心理护理:肺心病患者因呼吸不畅多伴有焦躁心理,不良的心理情绪不但不利于临床治疗,而且也不利于患者临床恢复,良好的心理能充分调动患者康复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因此,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并给予相应的护理,促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④生理护理:生理护理主要从患者身体感觉着手,适宜的温湿度、气味、光泽和音响不仅能提高环境质量,同时,也能降低患者因疾病产生的不适感,另外,在临床护理中,护理操作轻柔,防止粗暴动作引起患者的不适感;⑤呼吸护理:肺心病患者排痰功能低下,通气量降低,从而造成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護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样饱和度情况[1],并判断是否出现痰阻塞等,鼓励患者正确咳嗽,并通过改变体位或排背等方法协助患者排痰,必要的情况下,可给予人工气道或雾化吸入等措施,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⑥皮肤护理:为防止患者发生压疮等并发症,要注意定期整理患者床铺,保持病床干净整洁,协助患者翻身的时候避免拖拉拽,皮肤有损坏的要定时换药,做好皮肤护理;⑦饮食护理:叮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实物,日常饮食中要注意粗细搭配,多进食流质实物或低糖低盐的软饭,少食多餐,多吃水果蔬菜,少进食奶品类实物,避免引起痰液粘稠等;⑧口腔护理:长期的抗生素治疗会导致口腔霉菌感染,因此,患者要早晚刷牙,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每日两次进行口腔护理,保持患者口腔清洁,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食欲;⑨吸氧护理:氧气管道和气体刺激多会给肺心病患者带来强烈的不适感,因此,选用质地柔软的吸氧管道,调节管道长度,提高患者舒适感很有必要[2];⑩睡前护理:患者睡前要用温水泡脚、喝热牛奶、背部按摩,尽量减少睡前的活动及话题,呼吸困难的患者要遵从医嘱使用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药物,让患者放松,避免患者因紧张出现肺血容量上升、血管收缩以及呼吸困难加重等[3]。

2 结果

对55例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患者心理和生理均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体现人性化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了患者临床满意度,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临床意义重大。

3 讨论

本组55例患者经舒适护理,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提高了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和配合性,从而有效地减轻了患者咳嗽喘息的症状,延长了患者睡眠时间,患者对自身体力和精神的恢复感到十分满意。对肺心病患者给予舒适护理,不仅能降低疾病带来的不适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价值,顺应了当前护理模式发展的要求。舒适护理作为理想的实践,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体现护理人员价值,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朴敬兰,郑立红,车红薇.舒适护理在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9,6(19):149-150

[2]黄飘.肺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1(8):69-70

[3]隋书英,王秀兰,李一飞.舒适护理用于肺心病患者护理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5(1):19-21

作者:林艳晖

肺心病临床医学论文 篇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126例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26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数出现一种心律失常类型,但也有不少患者同时或先后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类型的心律失常(135例)。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66.67%(90/135)、室性心律失常14.81%(20/135),右束支传导阻滞11.11%(15/135),其余心律失常7.4%(10/135)。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感染、缺氧、电解质紊乱和心功能不全是诱发的常见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诱因是治疗重点,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治疗肺心病心律失常的最佳手段。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070

肺心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且与肺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心律失常治疗应通过积极的病因及并发症治疗,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最佳办法。2005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06例,其中并发心律失常12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06例,男129例,女77例,男女之比1.67:1;年龄37~84岁,平均68.4岁;病史8~46年。206例患者均符合第3次全国肺源性心脏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并发心律失常126例。

观察方法:对住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危重患者实行24小时持续心电监护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病情稳定的患者实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治疗: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和改善心功能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营养支持疗法。

统计学处理:全部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低氧血症、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年龄的相关性。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本组126例心律失常患者伴低氧血症82例(65.07%),无心律失常组80例,伴低氧血症24例(3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心律失常与低氧血症呈正相关。心律失常组伴呼吸道感染108例(85.71%),无心律失常组伴呼吸道感染35例(43.7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心律失常与呼吸道感染呈正相关。心律失常组伴心功能不全74例(58.73%),无心律失常组伴心功能不全11例(13.7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心律失常与心功能不全呈正相关。心律失常组伴电解质紊乱97例(76.98%),无心律失常组伴电解质紊乱21例(26.25%),两者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心律失常与电解质紊乱呈正相关。年龄60岁以上伴心律失常76例(60.32%),年龄60岁以下伴心律失常21例(16.67%),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心律失常与年龄呈正相关。

讨 论

慢性肺心病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7.5%~75.1%。本组61.16%。心律失常类型以激动起源异常为多,且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此与有关报道相似。

慢性肺心病伴心律失常的原因与低氧血症、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心脏的器质性损害与心肌的代谢紊乱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基本因素。

肺心病伴心律失常是继发性,暂时性和可变性的,对肺心病病因和诱因的治疗比抗心律失常更为重要,首先应积极控制感染、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改善心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后心律失常自行消失。其中以控制感染为最重要,使用抗生素要及早联合足量和长疗程用药为宜。其次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应强调持续性吸氧保持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有报道持续低流量吸氧可明显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可能有助于预防猝死。本组对12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消除诱因后大多数患者的心律失常也随之好转或自行消失;并注意消除医源性因素,尽量避免或谨慎使用诱发心律失常药物,只有少数不能控制的患者需要配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一般仅在治疗病因和诱因后心律失常仍不缓解,才考虑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防止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和发展,包括采取戒烟,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避免有害气体吸入,建立粉尘作业的防护措施。给予提高机体免疫力制剂或定期注射有关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 森博爱.肺心病的心电图.临床医学,1997,2(4):247.

2 马红,张七一,王照彦,等.肺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34例治疗体会.临床荟萃,2000,15(1):17-18.

3 包永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临床肺科杂志,2002,7(3):97.

4 陈帮敬,段树森,冯志斌,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心律失常217例分析.实用内科杂志,1991,11(4):186.

作者:高莉芳

肺心病临床医学论文 篇3: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N-端脑钠肽前体测定临床意义及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檢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我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84例,同期收住我科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84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NT-proBNP含量并进行比较。肺心病组NT-proBNP含量<1000 pg/mL的54例,(1000~2000)pg/mL之间40例,>2000 pg/mL 90例,比较不同含量对应心功能分级情况。含量>2000 pg/mL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氧疗、抗感染、平喘、祛痰等治疗基础上,药物组加用rhBNP,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同时,再测定药物组患者治疗后 NT-proBNP含量,比较治疗前后变化。 结果 肺心病组和对照组的NT-proBNP 浓度分别为(2068±975)pg/mL 和(731±329)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心病组NT-proBNP含量<1000 pg/mL心功能为Ⅱ级,(1000~2000)pg/mL心功能为Ⅲ级,>2000 pg/mL心功能为Ⅳ级;药物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前后NT-proBNP 含量分别为(3547±1486)pg/mL和(625±413)pg/mL,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测定NT-proBNP含量有助于早期诊断肺心病心力衰竭和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rhBNP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力衰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肺心病;N-端脑钠肽前体;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效果

[

[Key words] Cor pulmonale;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Therapeutic effect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CPHD),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1]。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慢性肺心病在冬、春季节和气候骤然变化时,易发生急性加重。肺心病心力衰竭一旦发生,往往反复发作,出现较多并发症,多数预后不良,死亡率增高[2]。因此,早期准确诊断、积极干预十分重要。

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是左心功能不全的敏感与特异性标志物[3],与右心功能不全的关系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NT-proBNP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同时,对NT-pro BNP含量较高的患者给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NT-proBNP含量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住我科的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84例作为肺心病组,均符合诊断标准[4];心功能为Ⅱ~Ⅳ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其中男142例,女42例,年龄35~82岁。另选同期收住我科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8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35例,女49例,年龄28~90岁。排除标准:①急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者;②肺血栓栓塞症、急慢性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者。两组在性别、年龄、既往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肺心病组中测定血浆NT-proBNP含量>2000 pg/mL 90例,再随机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药物组45例,男35例,女10例,年龄35~78岁;对照组45例,男34例,女11例,年龄39~8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肺心病组中测定NT-proBNP含量<1000 pg/mL 54例给予氧疗、抗感染、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1000~2000)pg/mL之间40例给予常规治疗,短期加用少量强心、利尿等药物;>2000 pg/mL 90例再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药物组加用 rhBNP,先给予1.5 μg/kg静脉冲击,以后以0.0075 μg/(kg·min)的速度连续滴注,治疗5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所有使用rhBNP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学要求。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5]  空腹采集患者肘静脉血2 mL,使用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Getein1600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采用干式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含量。配套试剂盒亦由该公司提供。NT-proBNP可测范围为(50~35 000)pg/mL。

1.3.2 比较肺心病组和对照组血浆NT-proBNP含量    观察肺心病组不同血漿NT-proBNP含量对应心功能情况;比较药物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药物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 含量变化。

1.3.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症状体征恢复到缓解期状态;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无效:心功能无改善,症状体征略好转或无改变。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T-proBNP含量比较

肺心病组NT-proBNP含量为(2068±97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32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NT-proBNP含量对应心功能分级

肺心病组NT-proBNP含量<1000 pg/mL患者心功能为Ⅱ级,(1000~2000)pg/mL心功能为Ⅲ级,>2000 pg/mL心功能为Ⅳ级,提示NT-proBNP含量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见表1。

2.3 两组疗效比较

对肺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加用rhBNP的药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2%和9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hBNP无明显不良反应。见表2。

2.4 药物组治疗前后NT-proBNP含量比较

加用rhBNP的药物组患者治疗前后测定NT-pro BNP含量分别为(3547±1486)pg/mL和(625±413)pg/mL,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是我国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肺心病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并排除导致右心改变的其他疾病[6]。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项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B型脑钠肽(BNP)最早是由日本学者Sudoh等于1988年从猪脑中纯化出来的一种血管活性肽,主要来源于心室肌细胞,广泛分布于心、脑、肺、脊髓等组织[7],可以早期反映心室功能的变化。BNP主要是针对左心衰竭的生物标志物,用于左心衰竭诊断、鉴别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8],但对其在右心衰竭中的意义研究较少。

机体心室肌细胞受到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增高时分泌脑钠肽前体(proBNP),proBNP裂解为无活性的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有活性的BNP[9]。NT-proBNP含量高、半衰期长、敏感性强、稳定性好、操作可重复,现已替代BNP作为心力衰竭检测标志物[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检测血浆NT-proBNP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NT-proBNP可作为肺心病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分析原因可能是右心室合成和分泌 NT-proBNP增加,肝脏的降解减少,肺脏清除能力下降[11]。不同含量NT-proBNP对应不同心功能分级,含量越高,右心功能越差。NT-pro BNP<1000 pg/mL心力衰竭可能性小;(1000~2000)pg/mL心力衰竭可能性大,适当治疗;>2000 pg/mL心力衰竭严重,需要积极治疗,提示NT-proBNP不同含量可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并为调整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严重右心衰竭患者通过治疗好转后,NT-proBNP含量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值,提示NT-proBNP可评估右心衰竭严重程度,观察病情变化,评价治疗效果,判断预后情况。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诱因、通畅气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但对经上述治疗无效或严重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加用治疗心脏的药物[12]。

肺心病患者随着肺动脉压力升高,心室合成和分泌BNP增多。BNP具有舒张血管、利尿利钠、降低肺血管张力、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改善心血管重构,延缓心室肥大的发生和发展[13]。但随着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心功能进入失代偿期,自身分泌的BNP难以阻止心力衰竭发展。此时,就需要补充外源性BNP弥补含量的不足[14]。

rhBNP是一种通过重组DNA技术合成的生物制剂,与特异性的利钠肽受体结合,使细胞内环磷酸鸟苷(cGMP)的浓度升高及平滑肌细胞舒张。cGMP作为第二信使能扩张动脉和静脉,迅速降低全身动脉压、右房压和肺毛细管楔压,从而降低心脏前后负荷,扩张动静脉,改善血管和肾脏的血流动力学,迅速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及全身症状[15]。

rhBNP无正性肌力作用和正性心率作用,不增加心肌耗氧量,不诱发心律失常,已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16],但对治疗肺心病的报道较少。

综上所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右心衰竭严重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 rhBNP,药物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能快速缓解症状、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肺动脉压等,疗效确切,且未发生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 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91.

[2] 陈思,刘恺丰,朱卫华.参附注射液联合地尔硫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2020,15(3):358-361.

[3] 魏艳萍.70岁以上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患者炎性因子、NT- proBN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3):15-16.

[4] 中华医学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 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2):959-961.

[5] 吳珂,向兵,周后强,等. NT-proBNP水平对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闭塞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21,28(1):85-86.

[6] 徐亮,季燕妮,殷云杰,等.心电向量图联合血浆脑钠肽及HbAlc检测对慢性肺心病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19,48(4):673-675.

[7] Sudoh T,Kangawa K,Minamino N,et al.A new nantriuretic peptide in porcine[J].Nature,1988,332(1):78-81.

[8]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 46(10):760-763.

[9] 崔泽岩,孙倩,周红霞.血清糖类抗原125和N端B型脑钠肽前体对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诊断与疗效判定及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国医药,2021,16(4):503-507.

[10] 李秀业,刘领,薛兵. N-端脑钠肽前体与肿瘤坏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及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的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3):224-227.

[11] 陈宇,叶春晖,吴龙传. N端脑利钠肽前体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意义[J].医学信息,2020,33(21):100-101.

[12] 梁雁翎,迟增鑫,魏勇,等. rhBNP 结合米力农对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7):1345-1349.

[13] 岳玉鸽.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21,42(2):418-420.

[14] 安乐,隋春兴,王力,等.重组人脑利钠肽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10):769-772.

[15] 宋福钰.新活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7):131-132.

[16] 韩伟霞.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5):746-748.

(收稿日期:2021-04-22)

作者:林涛 吴佳 盛俊清 林建伟 伊雅丽 程瑾 魏桂莲 康耀文

上一篇:无拉杆质量控制论文下一篇:保险法修订评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