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证治的中医医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目的探讨罗定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罗定地区2009年5月~2012年12月间确诊的129例冠心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证型探讨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冠心病证治的中医医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冠心病证治的中医医学论文 篇1:

冠心病并房颤中医证型与血Hcy水平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冠心病并房顫中医证型与血Hcy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住院符合冠心病房颤患者100例,统计患者各中医证型的出现频率,分析各种证型与血Hcy水平的关系。 结果 冠心病并房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中,气滞血瘀型33例(33.0%),痰浊阻滞型26例(26.0%),心脾两虚型16例(16.0%),肝肾亏虚型13例(13.0%),水饮凌心型8例(8.0%),心阳不振型4例(4.0%)。气滞血瘀型、痰浊阻滞型、心脾两虚型患者的血Hcy水平明显高于肝肾亏虚型、水饮凌心型、心阳不振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痰浊阻滞型、心脾两虚型患者的血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亏虚型、水饮凌心型、心阳不振型患者的血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冠心病并房颤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血Hcy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检测血Hcy水平可为冠心病并房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冠心病;房颤;中医证型;血Hcy水平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trial fibrillation; TCM syndrome; Blood Hcy level

冠心病房颤属于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发血流动力学异常、血栓栓塞等不良后果,具有发病率高、危害大、易复发的特点[1]。目前来说,冠心病房颤中医辨证主要依据症状、舌脉等,少有检验指标作为辨证依据。本研究通过对冠心病房颤常见中医证型与血Hcy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探讨其内在联系,以期在冠心病房颤的中医辨证方面提供量化指标,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住院符合冠心病房颤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证实,西医符合《内科学》有关冠心病诊断标准及《临床心电图学》有关房颤心电图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符合《中医内科学》标准,分为心脾两虚型、肝肾亏虚型、心阳不振型、水饮凌心型、气滞血瘀型、痰浊阻滞型6型[2-4]。男55例,女45例;年龄47~84岁,平均(61.5±8.3)歲;冠心病病程2~14年,平均(9.5±3.2)年;心功能分级,Ⅱ级34例,Ⅲ级59例,Ⅳ级7例。气滞血瘀型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47~82岁,平均(61.1±8.4)岁;冠心病病程2~14年,平均(9.6±3.1)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1例,Ⅲ级20例,Ⅳ级2例。痰浊阻滞型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47~84岁,平均(61.3±8.2)岁;冠心病病程2~14年,平均(9.5±3.3)年;心功能分级,Ⅱ级9例,Ⅲ级15例,Ⅳ级2例。心脾两虚型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47~83岁,平均(61.5±8.2)岁;冠心病病程2~14年,平均(9.5±3.2)年;心功能分级中,Ⅱ级6例,Ⅲ级9例,Ⅳ级1例。肝肾亏虚型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47~84岁,平均(61.4±8.2)岁;冠心病病程2~14年,平均(9.5±3.2)年;心功能分级中,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1例。水饮凌心型8例:男5例,女3例;年龄47~84岁,平均(61.6±8.2)岁;冠心病病程2~14年,平均(9.4±3.3)年;心功能分级中,Ⅱ级3例,Ⅲ级4例,Ⅳ级1例。心阳不振型4例:男2例,女2例;年龄47~84岁,平均(61.5±8.1)岁;冠心病病程2~14年,平均(9.6±3.0)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例,Ⅲ级2例。各种证型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及排除条件

入组条件:①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形,则确诊为冠心病:冠脉造影提示≥1支冠脉或其分支有50%以上管径直径变细;既往MI或AMI,或心肌核素扫描可见可逆性灌注缺损;或有典型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及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心电图有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0 mm(J点后0.08 s测试)伴心绞痛;②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提示有心房颤动发生[5]。排除条件:①不符合入组条件者;②电解质紊乱诱发心房颤动;③伴其他严重心律失常;④合并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甲亢者。

1.3 方法

空腹采集静脉血3~5 mL,离心,提取血清,运用美国Abbltt公司的AXSYM Hcy检测仪,以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血清Hcy水平[6],血清Hcy水平的正常值为(5~15)μmol/L[7]。

1.4 观察指标

(1)统计冠心病并房颤患者各中医证型的出现频率;(2)对比冠心病并房颤不同中医证型的血Hcy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心病并房颤患者各中医证型的出现频率

冠心病并房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中,气滞血瘀型33例(33.0%),痰浊阻滞型26例(26.0%),心脾两虚型16例(16.0%),肝肾亏虚型13例(13.0%),水饮凌心型8例(8.0%),心阳不振型4例(4.0%)。

2.2 冠心病并房颤不同中医证型的血Hcy水平比较

气滞血瘀型、痰浊阻滞型、心脾两虚型患者的血Hcy水平明显高于肝肾亏虚型、水饮凌心型、心阳不振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痰浊阻滞型、心脾两虚型患者的血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亏虚型、水饮凌心型、心阳不振型患者的血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房颤多因冠状动脉病变致使慢性心肌缺血,继而出现心肌代谢、功能、结构受损以及电生理变化[8]。在房颤发病过程中,心房缺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心房缺血诱发心房心肌细胞复极时间不同,继而诱发心房颤动[9]。心房颤动的发生同心房壁的病理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关房颤患者心脏病理的研究报道显示,心房愈大或其压力愈大,心房细微结构损伤则愈严重,因而导致心肌自律性、兴奋传导出现异常,心房颤动发生率则愈高。在冠心病中,这些病理变化或和心房缺血所致的结构重构相关,结构重构如心房扩大、纤维化以及心房肌细胞结构改变,再如肌原纤维丢失、细胞肥大等,这些均为房颤的引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医认为,冠心病房颤归于中医疾病的“胸痹、心悸”分类中[10]。该病最初记载于《黄帝内经》,另有《素问·痹论》谓:“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有言:“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该病病因病机主要为:肝胆心虚、郁痰、停饮、气虚、血虚、痰结、气郁、阴火等8个方面。其证型主要分为心脾两虚型、肝肾亏虚型、心阳不振型、水饮凌心型、气滞血瘀型、痰浊阻滞型6型。本组100例冠心病房颤患者中,上述各证型的出现频率依次为33、26、16、13、8、4例,提示冠心病房颤的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最为常见。

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循证医学的发展,诸多研究者在病证结合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冠心病房颤中医证型和现代医学指标的关系,使中医辨证分型诊断变得更为客观化、科学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冠心病中医辨证的论治水平。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又称高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基的非必需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是氧化应激标志物,在自身氧化期间会产生诸多过氧化物、自由基,继而出现氧化应激[11-13]。相关研究发现[14],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发展与复发。另有文献[15]报道指出,房颤患者Hcy检测值较健康者高,持续性、永久性房颤Hcy高于阵发性房颤,由此认为Hcy增高或会诱发房颤,并使其呈持续性发作。

本文通过对冠心病房颤常见中医证型与血Hcy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气滞血瘀型、痰浊阻滞型、心脾两虚型患者的血Hcy水平明显低于肝肾亏虚型、水饮凌心型、心阳不振型,而气滞血瘀型、痰浊阻滞型、心脾两虚型患者的血Hcy水平相当,肝肾亏虚型、水饮凌心型、心阳不振型患者的血Hcy水平相当。

综上所述,冠心病并房颤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血Hcy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检测血Hcy水平可为冠心病并房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朱磊,劉福元,黎晓兰. 冠心病伴房颤患者hs-CRP、Hcy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房颤发生的关系[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2):123-126.

[2]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32-837.

[3] 马丽萍. 临床心电图学[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3:75-76.

[4] 王永炎,严世芸. 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41.

[5] 尹克春,林敏婷,刘淑娟,等.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 2008, 35(4):536-538.

[6] 张贞,宁兴旺,匡敏,等. 湖南地区中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3):309-312.

[7] 崔景润.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Hcy的相关性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8] 蔡品一. 冠心病房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6):431-433.

[9] 郭潮,刘玉琼. 心房颤动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尿酸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24):2921-2924.

[10] 刘晨晗,王恒和.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痰浊血瘀证候相关性研究的Meta分析[J]. 新中医,2018,10(4):76-77.

[11] 韩卫全,熊洁.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检测意义及其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研究[J]. 血栓与止血学,2016,22(3):264-266.

[12] 何儒华,王竟靖. 新确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CRP、Hcy及BNP水平变化的意义[J]. 宁夏医学杂志,2017,36(12):1087-1088.

[13] 张婧,王建昌,周云飞. 老年不同类型房颤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J]. 中国老年学,2016,36(3):583-584.

[14] 赵靖华,姚艳,杜昕,等. 同型半胱氨酸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左心房血栓的预测价值[J]. 中国医药,2017,12(1):1-4.

[15] 胡娇娇.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非瓣膜心房颤动并发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106-107.

(收稿日期:2018-09-16)

作者:刘永耀 刘培健 孔婉文

冠心病证治的中医医学论文 篇2:

罗定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罗定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罗定地区2009年5月~2012年12月间确诊的129例冠心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证型探讨分析。 结果 罗定地区冠心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以气虚质、痰湿质与血瘀质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1.71%、16.28%、15.50%;秽浊痰阻证患者中阴虚质患者的比例要明显低于非秽浊痰阻证的患者(P < 0.05),而痰湿质、湿热质及血瘀质患者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秽浊痰阻证的患者(P < 0.05);秽浊痰阻证患者中实性体质的比例要明显低于非秽浊痰阻证患者(P < 0.05),虚实夹杂体质所占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秽浊痰阻证患者(P < 0.05)。 结论 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三种中医体质在罗定地区冠心病患者中所占比例较高,此类患者的证型多为秽浊痰阻证。

[关键词] 冠心病;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罗定地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导致冠脉血流无法满足心肌正常需求的缺血性心脏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中医体质研究是中医著作《内经》中“治未病”思想的集中体现[1-3],弄清中医体质的问题可以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产生更为理性的认识。由于罗定地区近年来的冠心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为向临床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次研究将罗定地区2009年5月~2012年12月间确诊的12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了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的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罗定地区2009年5月~2012年12月间确诊的129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制定的标准,胸痹的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出版的由周仲英等编写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范教材《中医内科学》。所有研究对象中,男73例,女56例,平均年龄(63.84±9.72)岁。

1.2方法

参考王琦等编写的《中医体质学》中所提到的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再按照证型将所有患者分为秽浊痰阻型与非秽浊痰阻型和虚性体质、实性体质、虚实夹杂体质。

1.3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平和质与偏颇体质、虚实体质的分布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为0.05,当P < 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

罗定地区冠心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中以气虚质、痰湿质与血瘀质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1.71%、16.28%、15.50%。见表1。

表1 所有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

2.2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对比

秽浊痰阻证患者中阴虚质患者的比例要明显低于非秽浊痰阻证的患者(P < 0.05),而痰湿质、湿热质及血瘀质患者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秽浊痰阻证的患者(P < 0.05)。见表2。

表2 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对比

2.3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平和质与偏颇体质的分布情况对比

所有患者中,兼夹偏颇体质所占的比例最大,秽浊痰阻证患者中单纯偏颇体质的比例要明显低于非秽浊痰阻证患者(P < 0.05),但兼夹偏颇体质患者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秽浊痰阻证(P < 0.05)。见表3。

表3 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平和质与偏颇体质的分布情况对比

2.4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虚实体质分布情况对比

秽浊痰阻证患者中实性体质的比例要明显低于非秽浊痰阻证患者(P < 0.05),虚实夹杂体质所占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秽浊痰阻证患者(P < 0.05)。见表4。

表4 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虚实体质分布情况对比

3讨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学数据,截止至2020年,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即将高达400万以上[4]。为落实中医学“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本次研究探讨分析了罗定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的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中医体质是机体先天禀赋与后天所得的结合体,与自然环境及外界因素的干扰息息相关[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均为兼夹偏颇体质,提示冠心病患者的体质不具有单一性,且多种体质在冠心病患者中十分常见。而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的实质是中医学理论中精气学津液等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当患者发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时,其病机为标实,即痰浊、淤血、气质等交互为患。而当患者的病情较为稳定时,则以本虚为主[6,7],即气血阴阳的亏虚,故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为多种兼夹,虚实夹杂。本次研究中,气虚质、痰湿质与血瘀质三种体质在冠心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1.71%、16.28%、15.50%。在临床的诊疗过程中,发现秽浊痰阻证在罗定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十分常见,这类患者的临床表现大多为口中气秽,脘闷不饥,恶心欲呕,头昏嗜睡,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痰瘀交阻之证,故罗定地区胸痹患者的病机主要以正气亏虚、水饮、秽浊痰瘀等邪气积聚心脉为主要特点。罗定地区冠心病患者虚实夹杂、兼夹偏颇的体质特点也决定了患者逐渐发展为秽浊痰阻的证候类型。故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体质的改善来对证候形成影响,从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干预作用。本次研究中,秽浊痰阻证患者中阴虚质患者的比例要明显低于非秽浊痰阻证的患者(P < 0.05),而痰湿质、湿热质及血瘀质患者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秽浊痰阻证的患者(P < 0.05);秽浊痰阻证患者中实性体质的比例要明显低于非秽浊痰阻证患者(P <0.05),虚实夹杂体质所占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秽浊痰阻证患者(P < 0.05)。

综上所述,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三种中医体质在罗定地区冠心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此类患者的证型多为秽浊痰阻证。在治疗过程中,应着手改善患者的体质以达到干预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辛海,金玫,沈蔷,等.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中老年慢性病人群生存质量与中医九种体质的相关性分析[J]. 中医杂志,2011,52(2):127-129,138.

[2] Cai Y,Gao Y,Tan G,et al. Myocardial lipidomics profiling delineate the toxic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J]. J Ethnopharmacol,2013,147(2):2499-2560.

[3] 田松,赵莉娟,梁晓葳,等. 冠心病患者的证素辨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初探[J]. 光明中医,2011,26(7):1308-1310.

[4] 武小雪,何茜,田松,等. 从流行病学调查浅析冠心病辨体质的重要性[J]. 山西中医,2012,28(5):48-49.

[5] 黎立明,李思宁,魏丹蕾,等. 岭南地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J]. 中医杂志,2012,53(15):1305-1307.

[6] 李慧,安冬青. 新疆冠心病患者(汉、维)中医体质特点分析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2):93-98.

[7] Guo H,Mao H,Pan G,et al. Antagonism of Cortex Periplocae extract-induced catecholamines secretion by 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 in cultured bovine adrenal medullary cells by drug combinations[J]. J Ethnopharmacol,2013,147(2):447-455.

(收稿日期:2013-05-08)

作者:孔繁周 陈南官 熊海新 周智文 黄学健

冠心病证治的中医医学论文 篇3:

冠心病血脂异常与中医辨证关系研究

摘 要 目的:观察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血脂异常情况。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200例血脂异常情况,与正常人6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冠心病各中医证型患者血脂较对照组明显异常,其中痰浊雍塞型患者血脂异常较心血瘀阻型和气阴两瘀型更为明显,心血瘀阻型和气阴两瘀型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与中医辨证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血脂异常可能是冠心病中医证型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冠心病 中医证型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143

本研究采用监测空腹血脂的方法观察冠心病各中医证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脂代谢异常水平,以探讨冠心病(胸痹)的发病机理及血脂异常与冠心病中医辨证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

2002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200例冠心病患者。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及门诊病人,诊断标准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织提出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①痰浊壅塞型:70例,男35例,女35例;平均年龄60.3±3.14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②心血瘀阻型:6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50.08±4.48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③气阴两虚型:65例,男30例,女35例;平均年龄61.67±5.41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3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④正常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4.8±1.62岁。均无器质性病变者。各组间体重指数、血压、血糖、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血脂异常检测方法:空腹血测定入选的对照组及患者组治疗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见表1。

空腹血测定入选的患者组予中医辨治三个月后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见表2。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q检验。

结 果

正常对照组与冠心病各组比较:正常对照组血脂异常明显低于冠心病各组(P<0.001);冠心病组各中医证型比较:心血瘀阻组和气阴两虚组血脂异常明显低于痰浊壅塞组(P<0.001),而心血瘀阻组与气阴两虚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讨 论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胸痹范畴,气塞不通,血塞不流,瘀涩血脉是引发冠心病胸痹心痛的病因病理之一[1],近年来研究表明,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造影显示的冠脉狭窄程度有密切关系,痰瘀型、血瘀型冠心病的冠脉狭窄程度显著[2],痰瘀型冠心病与高血脂及冠脉狭窄程度有密切关系[3]。现代医学临床研究证实血脂异常既是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损害内皮,又是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构成部分。对发生严重冠心病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即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塞)有重要作用,强化降脂对心血管病的治疗及降低心血管事件有重大意义。同样,疏通血脉是中医治疗胸痹(冠心病)的重要理论之一,而豁痰开结、通阳泄浊在痰浊壅塞型胸痹(冠心病)显得更为重要。

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形成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血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血凝动力学、微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等均与此有密切关系,从前曾有类似报道[4]。血脂异常是否与冠心病中医证型有关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异常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提示血脂水平异常可能是冠心病中医证型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尤其在痰浊壅塞型胸痹(冠心病)更有意义。

总之,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参照血脂水平异常,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并进而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元.近年来冠心病若干中医理论的研究述评.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5,17(3):8.

2 林院昌.老年前和老年期血液病、冠心病的脉图一血液动力学、流变学研究初探.辽宁中医杂志,1991,12:5.

3 李锋,李秀云,王长海.51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分析.陕西中医,1996,17(9):393.

4 张暋.冠心病痰瘀辨证分型与血清脂蛋自动态平衡关系的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9.

作者:王洪泉

上一篇:合同解除后的违约责任论文下一篇:行政组织改革原则遵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