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营销视域下服装营销论文

2022-04-29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概念。在“互联网+”视域下,纪录片制作以及产业链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根本转变,新形态的纪录片应运而生。思维理念和营销模式的改变,使得纪录片在“互联网+”条件下得以重构。与此同时,不同类别的纪录片也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色彩营销视域下服装营销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色彩营销视域下服装营销论文 篇1:

西班牙品牌ZARA对中国服装品牌营销战略的启示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0-5042-0630

摘  要:经过业内人士的多年研究,ZARA被认为是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快时尚品牌。ZARA最著名的是它独具特色的民族时尚,是一种广大消费者“买得起的快速时尚”。但是当ZARA在“快速时尚”道路上碰到了美特斯邦威的“快速扩张+民族时尚”,谁能在中国的服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充满着巨大的变数。该文通过对ZARA和美特斯邦威各个方面的比较,探索出属于中国服装品牌的营销战略,以期为中国快时尚服装产品未来的加速提升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ZARA  营销战略  传统服装品牌  竞争  美特斯邦威

Inspiration of Spanish Brand Zara on Chinese Clothing Brand Marketing Strategy

——Take the Metersbonwe Brand as An Example

LIU Chen  WANG Nan

(Nanjing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1100  China)

1  西班牙品牌ZARA

Indicate集團是全球排名第三的服装零售商,旗下目前共有8个西班牙服装连锁零售服务品牌,ZARA是其中最有名的,创始于1975年,目前在西班牙全球6个主要国家和地区拥有1 000余家的专卖店。尽管ZARA的国际专卖店大约占indicate公司所有总分店数的1/3,但是其销售额却大约占总专卖店销售额的70%左右。

1.1 西班牙国际时尚品牌ZARA的发展

ZARA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它快速、少量、多款的全新战略营销管理模式。传统的服装零售商一般都会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集中于对流行和趋势提前做出判断,从一个全新服装概念的出现,到最后直接挂到零售店里售卖,这个完整的过程大概需要花费半年的时间,而ZARA则主要集中于对已存在的各种时尚和潮流做出及时快速的反应。

1.2 西班牙品牌ZARA战略管理的重要因素

1.2.1 打造品牌特色,建立国际形象

ZARA品牌旗下拥有超过200余位的国际专业服装设计师,每年推出的服装商品超过上万款,可说是全球同业的5倍之多,而且设计师平均年龄只有25岁,他们随时穿梭于国际时尚重地观看服装秀,从中撷取最新的设计理念与最新的潮流时尚趋势,进而通过仿真仿效推出高时髦感的时尚单品,而且其速度之快令人震惊。每周2次的商品补货活动已经上架,每隔3周就要对商品全面性地进行汰旧换新,全球各大专卖店在两周内就可以随时同步地更新商品并完成补货。极高的国际商品补货汰换率,也极大地加快了全球范围送货上门的回店率,因此在全球的消费者心中无形地逐渐建立起ZARA随时都有新鲜时髦产品出炉的重要品牌形象。

1.2.2 巨大的生产基地和资源配置

ZARA的新品生产线和研发制造基地分别设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只有最基本的材料在亚洲等比较低生产成本的地区进行。ZARA集团自身只设立了20个高度自动化的染色及剪裁中心,把需要通过强大人力的工作,分配给周边的500个小工厂甚至是村民的家庭作坊。同时,他们还专门设置了地下的服装传送带,每天根据最新的国际服装市场订单和客户需求,将最新潮的服装款式和服饰布料准时快捷地直接运送到各个服装生产终端厂 ,对于欧洲以外的美国和亚洲市场,更是不惜成本采用空运。ZARA就是在这样巨大的生产压力和思维下,不惜投入成本来大幅度地提高生产速度,相比其他的品牌而言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1.2.3 富有个性化的营销战略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企业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ZARA将全球消费者作为流行时尚的重要基础和发展关键,在最短的时间内去满足全球消费者对于服装的各种需求。ZARA的消费者不仅是整个服装产品制造商,也是整个服装产品零售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ZARA在广告上的花费几乎为零,他们没有采取这种方式来提高门店营销,而是以品牌店铺推广为主要的宣传推广战略。

2  中国传统服装品牌美特斯邦威

温州美特斯邦威服饰品牌有限公司是周成建先生于1995年建立的。企业始终走服饰品牌连锁经营的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率先采用“虚拟经营”的品牌战略。从品牌建立到让其家喻户晓,公司先后获得了一系列的崇高荣誉和巨大成就,成为了目前中国休闲时尚品牌中,男士休闲服饰设计制造服装行业的技术领导者和十大龙头企业之一。美特斯邦威多年来以“生产外包,直营销售与特许加盟结合经营”,立志于发展成享誉中国乃至全球的专业裁缝,为消费者提供新颖和时尚的裁缝休闲职业生活管理方式和服务体验。

2.1 美特斯邦威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美特斯邦威在中国兴起时,中国一线城市的学生们尤其是中学及大学生们争先恐后,结伴而行去购买,陪伴很多学生们度过了整个学生时代。而如今走在一线城市的大街和商场,已经看不到它的门店,倘若询问当代的中学生是否听过或了解这个品牌,绝大多数都会摇摇头。随着网络化全球化社会的快速发展,ZARA等国外服装品牌纷纷进军中国,服装设计和理念又十分符合当代中国青少年追求新鲜时尚事物的个性特点,美特斯邦威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受到了极大挑战。

2.2 美特斯邦威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2.2.1 “学生装”烙印过重

20世紀90年代的美特斯邦威,除去品牌宣传大使周杰伦的形象,其服装产品自身的特点却很难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美特斯邦威对不同年龄段人群进行的一份调查中显示,25~30岁年龄段的人群普遍认为美特斯邦威的“学生装”烙印过重。在访谈中品牌的创始人周成建先生也表示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也是导致美特斯邦威品牌一直无法成为一个被大众喜爱的休闲运动性服饰品牌,其无法在国内快速发展的一大原因和障碍。深究其原因,美特斯邦威将其主要消费对象仅仅定位在了15~20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身上,其范围过于狭窄。当今学生年龄段的年轻人对时尚的需求更是日新月异,更标榜与国际潮流接轨。

2.2.2 产品严重同质化,产品结构不合理

在创立这个品牌的90年代初期,他们确实紧紧地抓住了国内市场的发展机会,品牌的目标就是不遗余力地向广大年轻人尤其在一线城市进行推广,率先赢得市场先机。但是,促使其渐渐衰退占主导原因的便是其产品的同质化问题,目前无论是在设计、采购,还是生产和销售问题方面,服装产品的雷同比比皆是。由于现在美特斯邦威的全系列服装多为高档休闲运动服饰,产品的结构过于单一,大部分款式在其他品牌很轻易就可以找到相似款。电商上类似款也多到泛滥并且价格更低,这样必然会影响到美特斯邦威的发展。

2.2.3 高库存以及高租金

相关数据显示,在过去的近10年里,美特斯邦威的全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99亿元,但其过季的货物库存就高达15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近一半。ZAR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曾经说过:“在时装界,库存就像是食品,很快就会变质。”如何将这些过高的产品库存彻底消化和处理掉,也是令企业极其头疼并且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中国所有房屋的平均住房租金越来越高,其增长程度已经不是简单地翻了一两倍,而是在后面添了几个零。高额的租金令许多国民服装企业都面临相当大的经济压力。美特斯邦威去年已经开始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关闭和撤掉了一些租金过高的店铺。

3  西班牙ZARA对中国美特斯邦威营销战略的启示

3.1 增强服装主题元素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在进行服装选择的时候,第一步往往都是眼光判断,也就是说服装整体感觉为第一印象,那么对产品的创新研发便是美特斯邦威寻求自我突破的第一步,不再一味地设计普通单调的学生装,消费人群也不再仅仅针对青年消费者。无论从价格的亲民度或是传统品牌这一特色而言,增强服装主题元素,不单让服装只存在于校园风这一框架内。ZARA在服装元素方面起到了很大的引领作用,其每年会推出上万种新的款式,其设计的女装更是有效地针对了当今上班族女性的时尚追求,男装系列更为品牌增添了一份优雅摩登的经典流行。消费者可以在门店根据其喜好的  风格进行任意搭配。美特斯邦威可以以此为借鉴,并且加上对本土顾客心理的了解这一优势,设计部门可以听取商店售货员收集的市场信息。今天,人们希望突破传统,这一点在服装上主要表现为款式、面料、色彩的变化,美特斯邦威应紧跟时代潮流关注“目前流行款式”,以此为基础为不同顾客设计不同的服装元素,使得传统服装品牌焕然一新。

3.2 加强自身品牌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中国是服装大国,更是品牌大国、品牌强国。美特斯邦威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服装品牌的领头企业,更不应该使其消失于消费者的视野中。全球化的步伐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大家都在争夺广大消费者的眼球和强烈的购买欲。ZARA作为其中之一,因为其具有巨大的资源配置和生产模式,各个产业高效整合,使得其在全球范围内盛行。中国服装品牌进入WTO,不仅可以使得更多的国际品牌快速进入整个中国,也为更多中国的服装制造企业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服装品牌生产企业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营销的能力快速走出服装国界。据媒体报道,美特斯邦威正在进一步酝酿明年年初在中国香港交所挂牌主板上市,以助于打开境外市场。

3.3 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客户体验感

当今,世界实现了经济的开放一体化和社会的多元化,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导致了传统的成衣服装品牌在其服装售卖以及品牌推广的速度和涉及范围上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一个服装企业要想稳定,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和忠实的顾客来支撑其发展。ZARA在这一方面的做法让许多同行望尘莫及。因为他们对时尚的快速反应和极高的供应链管理效率,使得其市场份额占比相当大。针对资金这一方面,美特斯邦威可以减少门店的支出,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竞争要素,而美特斯邦威的互联网转型也应该迅速开始:外部电商平台的起步运营,以及当红社交软件的联手宣传。另一方面,国内城市的所有门店都应加强体验式营销,顾客不再是简单的购买者,而是可以主动给予意见、参与品牌设计、店铺陈列及文化理念等各类活动中,加深顾客与品牌间的契合度。

参考文献

[1] 郑晶,李浩,李建亮.品牌识别视域下服装品牌基因模型的构建研究[J].丝绸,2020,57(9):63-70.

[2] 李玉玉.新媒体环境下“线上”营销的探索[J].商讯,2020(10):166.

[3] 李智平.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特征及营销策略[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8,8(13):109-110.

[4] LEE YONG CHAN.韩国服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8.

[5] 张竞.九牧王服装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6.

[6] 胡威.互联网思维下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9):40.

作者:刘晨 王楠

色彩营销视域下服装营销论文 篇2:

“互联网+”视阈下少数民族服装纪录片创作研究

当今社会,“互联网 + ”已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概念。在“互联网 + ”视域下,纪录片制作以及产业链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根本转变,新形态的纪录片应运而生。思维理念和营销模式的改变,使得纪录片在“互联网+”条件下得以重构。与此同时,不同类别的纪录片也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机遇期,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存在否能从传统模式中快速解脱出来;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或者是能否科学合理利用好“互联网+”为纪录片制作服务等方面问题。
一、少數民族服装纪录片制作创新研究本意

“纪录片具有承载和传播民族文化的特色、优势与价值,探讨如何通过纪录片创作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便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研究课题。”〔1〕如今,互联网技术日趋发达,关于少数民族服饰服装的各种网络化、数字化的虚拟博物馆应运而生。在这样的背景下,纪录片凭借其直观、具体、细腻、真实、声画结合的特点,以及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便于保存和传播的优势,成为少数民族服饰服装主题的互联网+虚拟博物馆的重要呈现载体。

在我国,少数民族服装纪录片与少数民族节日、美食、民俗等文化一样,是少数民族纪录片制作的基本题材、素材,是少数民族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少数民族服装纪录片的高端制作意义重大,肩负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是影视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平台。可以设想,通过对少数民族服装进行影像记录,可以达到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目的。那么,如何创新制作少数民族服饰纪录片,创新制作模式、方法和手段,使少数民族服饰纪录片所展示的内容更具表现力、更生动具体、更有文化传播价值、更高端等等,是摆在我们每位研究者、实际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同时,面对少数民族服饰服装濒临失传的现实危机,也亟待以纪录片的形式对少数民族服饰服装文化进行整合和纪录。如此,少数民族服饰服装文化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的同时,还能够永久保存,无论世事沧桑,这些纪录片将成为少数民族服饰服装文化的“活化石”,成为传承者和研究者的重要的影像参考文献。借助这些纪录片影像文献,再依托互联网+虚拟博物馆技术,人们不出家门或者凭借移动设备就能够观摩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服饰服装文化和实体物件,实现与观看实体服饰服装主题博物馆一样的身临其境、立体直观的观赏体验。但是,如何纪录好少数民族服饰服装,是实现以上效果的前提。以纪录江西畲族服装为例,应从多维度的视角进行纪录,包括在历史溯源、社会民俗、服装本体、歌舞艺术等等维度进行研究和探索。
二、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纪录片创新制作维度考量

(一)从历史溯源的维度纪录

纪录历史和文化是纪录片的本能所在。“文化传统具有超越时空的延续性特点,广泛渗透和体现于社会现实之中,关系到社会和个体的当下生存与未来发展。因此,无论是纪录片反映历史事件、人物及文化现象,还是记录社会现实生活,都应当关注文化传统表现的形态及产生的影响。”〔2〕

畲族,是我国南方的游耕民族,由最早的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分散迁徙到江西、福建、浙江、安徽等省份,有的还移居到四川和贵州。据记载,史书上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始于南宋末年。畲(Shē),意为刀耕火种。1956年建国初期,国务院正式公布确认畲族是一个具有自己文化特点的单一的少数民族。从此,畲族成为法定的族称。

畲族服饰服装文化经历了沧桑而漫长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正所谓“融入历史,延伸现在”,纪录畲族服饰服装文化,首先必须从溯源历史文化的维度进行纪录,全面纪录其起源至今的服饰服装文化变迁与文化影响。虽然过去的历史情境已不复存在,但是,借助现代化的影像技术和纪录片创作手段,完全可以穿越时光,再现畲族服饰服装演变的历史长河。例如,纪录二战历史的新纪录片之一《诺曼底登陆》,就是运用了4D数字化影像技术,立体化再现了当年的战争情境。纪录片《南宋》综合利用了各种新潮的纪录片创作手段和创作理念,借助混合现实、虚拟影像、3D建模、特效合成等技术和手法,真实还原了南宋王朝繁荣昌盛的历史景观和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科技等全方面的内容。

纪录畲族服饰服装,从畲族历史文献与畲语传说中,从传承的历史文化痕迹中,从历史文化遗产实物中,利用3D、4D数字影像技术,以及整合历史传说、还原历史场景、再现历史进程的搬演、扮演等手段,完全可以还原再现畲族服饰服装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通过溯源民族服饰服装文化的历史渊源,可以充分展现民族服饰服装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思想。

(二)从社会民俗的维度纪录

纪录社会民俗是纪录片的重要策略。“文化精神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东西,可视为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或精髓。”〔3〕文化精神是文化的实质层面,需要靠表征层面来承载,社会民俗正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和物质载体,是这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所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风俗、习惯、仪式等等。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及其文化精神,都与生产生活及各种仪式活动等社会民俗的传承息息相关,这体现了文化的民俗色彩与民族风貌,畲族服饰服装文化及其精神同样如此。因此,纪录畲族服饰服装还要从社会民俗的维度进行纪录。纪录畲族民俗活动体现的不仅仅是畲族等民族服饰服装文化,更是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纪录片“通过对少数民族川流不息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记录,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表征。”〔4〕民俗,一般都是起源至今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人类传承不变的文化“活化石”。从畲族民俗中可以窥见畲族服饰服装的起源、发展、演变和传承的整个过程,诸如男女互嫁的婚俗、富有特色的畲族体育等。还有融入了二十四节气的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各种祈福仪式:二月初一,做“春福”,表示春耕开始,希望禾苗茁壮成长;立夏,做“立夏福”,家家做立夏果;白露时节,做“白露福”;秋收时节,做“秋福”,庆丰收;冬至,做“冬福”,吃麻糍果;除夕过年做“年满福”,吃长命饭,祝岁岁平安。

民族服饰服装是民俗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最能体现民俗活动民族风貌和特色的元素。每逢节庆活动畲族人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如元宵节前后舞板龙灯、端午前后赛龙舟、三月三家家户户蒸糯米饭祭祖等,以及畲族人独特的节日封龙节,祷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仪式陋习都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歌唱生活、歌唱爱情,表达对新生活的向往。也正是民俗的变化,促使了服饰文化的发展,畲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给我们提供了纪录服饰服装文化的诸多重要元素。

但是如何通过民族民俗纪录好畲族服饰服装文化,对于每一位创作者来说都是一个需要潜心研究的问题。“创作者不仅需要展现习俗、仪式的环节、流程及事物,还应当捕捉人们的行为活动、姿态神情以及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状态,这样有助于较为全面地展现该文化的面貌和特色,也有助于人们对于该文化的精神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把握。”〔5〕畲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与服饰服装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纪录民俗活动,可以展现服饰服装在民俗活动中的风情面貌和重要地位,体现服饰服装与民族生活生产和文化品格难解难分的关系。

(三)从服装本体的维度纪录

服饰服装本体是服装纪录片的核心内容。畲族传统服饰服装绚丽多彩,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有穿短裤裹绑腿的习惯。女子服装也因地区不同而款式各异,其独具特色的是“凤凰装”,在服饰和围裙上刺绣着各种彩色花纹,镶金丝银线;盘起的头髻扎红头绳;全身佩挂银光闪闪的银器。男子服装与汉族大同小异,四季不同,着衣不同;过去一般穿着圆领、大襟短衣、长裤,冬天穿没有裤腰的棉套裤;老年扎黑布头巾,外罩背褡;男人结婚时礼服为青色长衫,祭祖时则穿红色长衫。畲族人特别喜爱大自然的蓝色和绿色,此外,黑、红、黄也是畲族妇女服饰常用的颜色。畲族服饰条纹图案排列有序、层次分明、富有艺术气息,常在衣领上绣一些水红、黄色的花纹。

“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是异常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服饰是由生活环境、生产劳动、节日习俗、历史传承、族群区别等多种因素决定的。”〔6〕纪录畲族服饰服装本体,其特有的异彩纷呈本身就是镜头前精致典美的内容,将其与畲族生产生活习俗等情境融合起来,将其与人物故事和人生关系等元素结合起来,将其精美完整的生产工艺、制作特点、时代特色、使用场合、演变趋势、元素转化等内容展示出来,这样才能活灵活现地将畲族服饰服装工艺和文化传播开去、传承下去。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等作品,用精美的镜头思考讲述了時代背景下和自然地理下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民族的饮食文化和传承,以及普罗大众与食物之间的关系,也展示出了美食独特的纹理质地和烹饪艺术;纪录片《指尖上的传承》,用独特的意象化表现手法,展示纪录了中国典型传统工艺的工作流程和文化艺术气息,也展现出了传统工艺品的华美形态和奇光异彩;纪录片《本草中国》《本草中华》等作品,用类舌尖中国风格手法结合水墨动画影像,梳理叙说了中华民族的中医药文化和传承故事,也呈现出了道地本草的自然形态美和炮制工艺美。在后舌尖纪录片时代,纪录民族服饰服装文化和传承,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叙事手法,无论是切入角度还是思想主题,无论是创作动机还是宣传契机,都可以向以上典型纪录片作品借鉴和学习。

(四)从歌舞艺术的维度纪录

歌舞艺术天然就是影视作品典型内容,也是呈现服饰服装典美华章的最好载体。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文化的表达方式,诸如神话、图腾、舞蹈、诗歌、传说、词曲、戏剧等等。歌舞艺术同样是畲族文化的表征之一,是畲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表达载体。山歌是非常重要的畲族文艺形式,《畲族》中记载,山歌除了在婚嫁和节庆等民俗活动中唱演,还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闲余休息等时候传唱。畲族民间传统舞蹈主要用于祭祀、婚丧嫁娶和生产劳动等情境,配合这类仪式情境会有独特的服饰服装表现。

通过纪录畲族民歌与舞蹈等文化艺术形式,可以充分展现出畲族服饰服装的绰约风姿和风情风貌。纪录畲族歌舞时,需要将畲族歌舞与生产生活、民俗表演、戏剧与影视等情境相融合,挖掘和叙说畲族歌舞与服饰服装文化的血脉关联、人生故事和情感观念,纪录传承畲族歌舞艺术的表演技艺、服装造型、经典曲目和演艺形式,全方位的呈现出畲族歌舞与服饰服装文化。
三、结语

在我国56个民族中,不同民族有不同民族的服饰特征,同时也有着各自不同、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少数民族服饰及其文化渐次淡化,有的民族服饰濒临灭绝,形势不容乐观,补救少数民族服饰及其文化传承迫在眉睫。在我国诸多少数民族中,畲族,是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之一,其民族服饰特征明显。由此,在对于少数民族服饰及其文化传承中,唯有多维度地纪录少数民族服饰服装,才能真正呈现出少数民族服饰服装的完整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在“互联网+”视域下,多角度、全方位、全面立体、科学有效地将各类民族服饰文化碎片组合为系统化的少数民族服饰、服装影视纪录片,并且使之成为当代以及后世永恒的研究、参考和使用的详实影像文献和资料。
〔参 考 文 献〕

〔1〕〔2〕〔5〕苗元华.中国新时期纪录片创作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1978-2015)〔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邵汉明.中国文化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01.

〔4〕〔6〕胡钉.中国少数民族纪录片研究〔D〕. 广西民族大学,2012.

〔责任编辑:杨 赫〕

作者:张培梁 王富鹏 崔建东

色彩营销视域下服装营销论文 篇3:

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摘           要]  中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时代发展、输送社会需要的专业型、技术型、综合型人才。中职服装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根据专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寻找服装企业建立密切协作,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和市场规律安排课程,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找准最佳合作点,有效推动“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发展,开创学校、企业、师生共赢的局面,既满足了学生的就业需求,又满足了服装产业的需求,更契合中职学校的育人理念。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构建

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概念也发生了改变,从而促进了中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改革。纵观现阶段的人才市场,企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专业对口,而且还更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对刚刚走出校园、踏入社会的毕业生而言,求职道路无疑充满艰辛和阻碍。正是人才市场的这种供需矛盾,让技术型人才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与普通高中、高校相比,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课程安排都有很大不同,中职教学更加侧重于指向性、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但在国内,中职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还存在很大空缺,许多老师仍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教材已经具备实践性的特点,但真正用于实践教学的时间却比理论教学时间少了很多,这就导致中职生毕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岗位,核心竞争力较弱,求职困难。正因如此,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并完善教学模式才显得更为重要。

一、校企合作对构建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課程设置更具有针对性

通过校企之间的密切合作,学校可以掌握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信息设备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的新时期下,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结合服装企业的发展情况,可以更加高效地设置、调整专业课程,除了“服装结构制图”“服装机械”“服装缝制工艺”“服装材料”等基础课程之外,还可以开设“Photoshop教程”“服装CAD制版”“Adobe Illustrator软件教程”“服装电脑设计”“服装新型营销”等现代化的专业技能课程。安排服装专业的老师通过服装技能培训机构、服装企业、高等院校、服装竞赛培训组织等各种途径接受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开展模拟生产流程

利用在校学习时间,让学生熟悉服装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适应岗位而言至关重要。学生在校期间对服装生产程序有了充分了解,毕业后,可以用最快的时间胜任岗位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才能和特长,以满足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学校也要相应地提供资金支持,购入服装专业所需的生产设备、计算机软件等,比如与企业配套的绘图仪、服装CAD企业软件、生产流水线等。通过几年的学习生涯,让学生完全熟悉服装企业的运作。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通过多维度结构的构建方式,逐渐提高教学层次,在教学体系中融合教育过程、教学途径。多维度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维:基础认识教学

教学活动的开展,本质上就是不断地凝聚知识、记忆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中职服装专业教学同样需要逐渐实现知识的储备、积累,最终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基础认识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框架,让学生对服装专业的基础内容有详细的了解。理论课教学完成后,立刻进入实践环节,学生很可能因为对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而出现遗忘知识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反而没有体现出真正价值,只是流于形式,只是建立在零碎理论知识记忆上的实践而已。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老师需要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并且真正理解、内化知识的情况下再进行实践。采用“四段制模式”,即校内学习、企业见习、返校学习、就业实习来实现工学的有效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同时还要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企业设计部、学校创业中心等平台,除了基础知识之外,增加服装色彩、服装成衣工艺、服装面料、款式等内容,培养学生的服装生产意识。

(二)二维:技能训练教学

中职服装专业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就是技能训练,这也是服装从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学校一旦进入企业,走上岗位,必然要进行实际操作,而技能训练教学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老师可以围绕企业的成衣设计原理在教学中加入成衣造型设计、基本款式设计等内容,有效结合模拟实践来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技术人才高效果、产学研高效率的目的。比如以成衣女装为例进行“款式图”训练,根据服装企业的生产设计要求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从细节做起,保证辅料材料、花色、造型、形状、风格的相互统一,在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技能训练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解决成衣工艺制作、创意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挖掘知识,提高服装专业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三)三维:项目模拟教学

任何专业的教学都是从简到难逐渐过渡的,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同样如此,老师首先讲解、分析概念,然后通过设置情境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校企合作视域下,可以从企业选择典型的服装成品作为教学案例,以改革传统教学框架,补充教学知识体系,围绕不同的服装项目创新教学内容,立足于企业的生产过程构建项目教学体系,这是对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手段的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来设计服装相关的小型教学项目,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服装生产、设计的基本技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把学生最终的合作成果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审美才能,自主设计服装,在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四维:实体孵化教学

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搭建创业教育平台,不仅为学生未来的就业道路提供硬件设备支持与理论知识,还提供技术支持。实体孵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魄力,通过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创业能力,并对创业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学习的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学校、企业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创业实体基地,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学校在分析完产学研模式之后,可以建立营销场所,尝试创立服装品牌,完成服装设计、制作、营销等环节,通过学生创业门店的方式来设计教学体系,深入挖掘教育功能。一方面,可以提出服装设计建议、制订设计方案,以供企业参考。另一方面,通过创业基地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学的真实性、实践性,很好地对接服装专业部和卖场,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十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企业内的技术人才、管理人员定期来校开展讲座,不斷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校、企业、老师、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在理论层面,学校也可以通过企业内的工作人员获得服装专业最前沿的信息和咨询;在实践方面,企业内的一线工作者授课显然更有价值,也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

(五)毕业设计

在构建四维教学模式之后,就要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做准备,传统的中职教学,无论是毕业论文还是毕业设计都是在校内完成的。在校企合作视域下,应进一步改进、完善传统的毕业设计,以充分体现学生毕业作品的专业性。比如,服装专业的学生可以提前进入岗位实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在企业完成论文的写作和作品的设计,让企业内的专业人才为自己的毕业作品提出更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以提高毕业作品质量。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合作中,学校与企业双方要不断地磨合、沟通,为培养中职服装专业的优秀人才共同努力,通过从企业获得的一手资源和经验,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以推动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邵素侠.中职服装专业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9,34(6):507-510.

[2]杜慧.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淘宝创业探索与实践:普宁职业技术学校与普宁国际服装城校企合作创业案例研究[J].新商务周刊,2019(21):279.

[3]陈冠煌.校企合作视域下中职服装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的相关研究[J].职业,2019(32):74-75.

[4]赵磊,张圣忠,徐帅,等.从企业视角谈高职院校如何做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纺织服装专业为例[J].纺织科技进展,2020(2):57-60.

[5]徐慧.优化服装教学推进服装企业可持续发展:以“长三角”中小城市中职服装专业为企业培养人才为例[J].职业,2014(30):73-74.

◎编辑 冯永霞

作者:韩晓芬

上一篇:慢性心力衰竭中医学研究论文下一篇:高职影视制作教学传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