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2022-04-19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作文水平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高低,作文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师的重头戏。然而,仔细观察当前的作文教学状况,许多不良的作文教学现象不得不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或者仍停留在过去的教学习惯中。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篇1:

试论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改革方法

【摘要】中學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陷入了滞缓状态,学生的写作水平急需提高,教师对此并没有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同时,国家教育部门要求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告别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中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情感的升华和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1]。

【关键词】中学语文 作文 教学方法

写作能力是中学生的必备能力,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较为丰富的个人情感,在写作上应突出个人的水平,尤其是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宣泄等等,这都将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判断标准。在此,本文主要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和改革方法进行讨论。

一、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应根据学生原有个人积累和写作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否则会直接影响了学生写作和情感思维的发展。在此,本文首先对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论述。

1.作文教学观念严重滞后

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后,发现作文教学观念严重的滞后,导致教学手段特别单一,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第一,由于写作教学设计实施的复杂性和成效的不明显性,多数教师未能正确的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来有步骤地实施作文教学,他们仅仅是凭借自身的经验或喜好等来开展作文教学。零散的写作技巧的指导,相关素材积累的欠缺,导致学生的作文思路相对单一。第二,教师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灌输了较多的应试教育思想。如,有的高中语文教师片面强调作文须写好标题、开头和结尾,作为在考试中得高分的一种手段。第三,具体的写作教学工作中,部分学生的新思维或者是相对尖锐的语言,直接遭到教师的全面否定。教师个人的素质较低,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2]。

2.作文训练方法陈旧

现阶段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直接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未得到较好的发挥。综合而言,目前的作文训练方法,其陈旧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文的教学,完全按照书本上的要求来进行。第二,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很多教师都在应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主观上不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第三,随着年级的提升和个人思维的丰富,部分学生更加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来写作,可教师偏偏要求学生按照固定的标准来进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不得不放弃了新思维,导致“分数作文”的大批出现。

3.作文教学的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实际

作文教学的内容,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导致“理论化”作文教学相对严重,并不能给予学生最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现阶段的很多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不过是在复制,即以优秀作文为标杆,不断的复制,复制其标题、好的开头、文章结构、优美语言、精湛的结尾等等。但当前作文教学内容的设置更多是为了考试,进行单调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这样的作文教学当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还有,作文教学的时间设置不当。大多数学校的作文课都只有每周固定的两课时,平时很少涉及作文教学相关的积累、阅读、背诵、感悟等等。只在一周的两节课中集中进行作文训练,这样固定有限的时间安排并不适合灵活开放的写作教学,成效往往不大[3]。

4.中学作文未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

对于中学作文来讲,应是学生自我能力充分发挥的天地。但是,现阶段的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应用传统教学手段,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对作文的关注度非常低,无任何的兴趣可言,即便是在考试当中,多数学生也只是为了拿到分数来写作,没有在本质上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经过总结与分析,认为中学作文未能引起学生广泛关注,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较少,硬性要求较多,直接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第二,作文教学过程中,常常是教师“自说自唱”,没有针对话题进行讨论分析,学生的写作千篇一律。第三,学生对中学作文的看法单一,应试教育严重。

二、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方法

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切身感受,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此来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教师的个人经验并不是权威,随着学生社会经验和个人情感的逐步丰富,教师应当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和互动,摆正自身的主导地位,着重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抒发他们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情感体验,遵循一定的行文思路,形成个人的写作风格。在此,本文着重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方法进行论述[4]。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并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1)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念

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丰富积累、体验人生,同时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对事物的判定更加准确,对人物的认识更加透彻,对自身的写作能力更加自信等等。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还应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情感和思维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较多的空间,减少苛刻的要求,保证学生完成阶段性的写作能力的提升[5]。

(2)教师需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除了吸取写作的理论知识、完善理论框架、完成自我写作能力提升之外,还更应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社会真实、感悟平实有味的生活。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学生对社会事件的认识和想法,与学生进行广泛的沟通,关注社会热门事件,融入个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适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并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观感,最终形成文字。

(3)改变传统作文训练方法的不足

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但应讲求适时和必要,不应一味的求全求细。中学语文作文训练,作为一个阶段性提升的过程,应加强系统训练。根据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和写作能力、特长,制定长期写作目标,并实施阶段训练,包括描述训练、分段训练、专题训练、整体训练、思路训练等等[6]。

中学语文作文训练应采用开放的训练方式。长久的课堂作文训练,会让学生思想感情处于一个相对封闭和紧绷的状态,这对作文写作来讲是非常不利的,很容易造成学生写作思路的中断。为此,可适时挑选开放的观察和写作的场所,如校园,周边景点等,一方面搜集较多的写作材料,另一方面更好的舒缓身心,促使写作语言和手法变得流畅、自然。另外还可通过有计划分阶段地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心情日记,写读书笔记、体会心得,写随笔、散文等,不限定文体,不固定话题,不限制写作时间,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等就有了抒发的途径,写作兴趣和信心能得到一定的激发和增强。

2.改进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

我们在作文批改的环节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创新多种作文批改形式。例如,师生共同批改,生生互相批改,部分当面批改等,这样既提高了作文批改的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今后的作文批改中,需逐步的摆脱传统的教师全批全改的模式,以此来实现学生作文水平的持续提升。

中学作文教学改革是长期而曲折的过程。未来,应该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选择优秀的教学团队来开展作文教学。除了要对写作教学计划的整体设计、阶段进行和写作教学方案设计实施进行探索和实践探索外,还应改进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会有更大的进步[7]。

3.强化“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既要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看待,又要保证与语文的连接较为紧密。以往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不能在本质上促使学生拥有较大的提升。现阶段在培养学生的时候,都是当作人才来培养的,因此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当下的教学标准,日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第一,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思维和看法,无论是语言的应用上还是思想情感的把握上,都不要让教师的思维覆盖学生的思维。第二,日常的作文练习中,应做好针对性的训练,要促使学生完成阶段性的提升,绝对不可以在短期内求成效。第三,由于中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师必须分好重点,并且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薄弱环节,开展有效的训练,适当的带领学生寻找多元的寫作材料,避免神经紧绷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叶宗容.层递式教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292.

[2]许机灵.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558.

[3]董蓓菲.从知识传授到行为实践的视点转移——我国作文教学转型的理论依据与实施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4,09:56-61.

[4]王倩.静静地等待“花”开——让作文教学点染上人文色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6:113.

[5]张薇.由作文虚假现象思考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措施[J].名作欣赏,2014,36:166-167.

[6]鞠蕾.浅谈网络平台对作文教学模式改革的作用[J].现代妇女(下旬),2014,11:305.

[7]万慧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几点体会[J].科技展望,2014,20:54.

作者简介:

黄晓瑜(1982年—),女,遵义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和古代文学研究。

作者:黄晓瑜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篇2: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不良现象与反思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作文水平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高低,作文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师的重头戏。然而,仔细观察当前的作文教学状况,许多不良的作文教学现象不得不引起教育界的关注。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或者仍停留在过去的教学习惯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几乎成为三无产品——无系统、无计划、无章法。传统的作文五步骤(命题——习作——上交——批改——发还)教学进一步的僵化,导致作文教学走进死胡同。一些语文教师,本着教学热情,也对作文教学下一番功夫,但其收获并不明显,渐渐对作文教学失去信心,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还有一些语文教师,以为作文水平提高关键在于不停的练笔,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写了十几篇作文,苦不堪言,作文水平却不见有所进步。与此相反,有些教师一学期也没上几次作文课,教师和学生省心了,作文成绩逐渐下降。更有小部分教师,作文课上写个题目就不管不问了。这样作文教学几年下来,学生作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造成学生害怕作文写作,一听到要上作文课就头疼,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心乱如麻,一提笔就力不从心。写出的作文更是初看很伤心,再看很痛心。学生见作文如临大敌,避之不及。老师上作文课如履薄冰。师生苦不堪言。《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总目标做出了这样的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即希望通过作文课使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这些教学现象,却让学生“无言以对”。作文教学的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实在是教育之痛,语文之痛。

面对如此的作文教学现象,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当前的作文教学病在哪里?怎么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作文教学问题重重、进步缓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首先是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惹的祸,这是问题的根源。

在应试教育的机制下,成绩压倒一切,造成了师生普遍的功利主义心态。当然这种功利主义也深受整个社会的功利主义侵蚀,导致师生将学习的目的集中在提高考试成绩上。成绩成为衡量学生的一切。这严重扭曲了学生学习的目的,也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初衷。学校应该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不是培养一架架考试机器。作文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基础有关,在短时间里很难提高,而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却能有效提高成绩。在一切向分数看的束缚下,教师自然而然得做出取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对课文力求讲深讲透讲全,而对作文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下足够的功夫。功利主义盛行,不但使教育陷入泥潭,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考试机器而没有个性和思想的人,更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

应试教育害了学生,也害了做应试教育受害者的语文教师。应试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教师作文能力普遍较差,写不了好文章。当前不少中学语文教师遍是从应试教育下走过来的,他们自身也深受应试教育的摧残,要么装聋作哑无动于衷而无所作为,要么深受其害而不能自拔,仍把成绩看成首要教学目的。这是多么严重的恶性循环教育现象。教师自身作文能力的薄弱,自身底气的不足,平时忽视对自身文学素养、写作水平的锻炼和提高,导致作文指导与讲评捉襟见肘。又怎么能教好学生作文?教出好文章呢?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黄玉峰老师在与记者答问时指出,当前语文教学的失误在“不读书”。在笔者看来,这里的不读书,不但包括学生不读课外书,也包括教师在内。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缺乏写作素养,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好在当前仍有许多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改进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阴霾下,努力开拓出一片蓝天。

二、其次是模式化、僵化的传统作文教学步骤。

传统的作文五步骤(命题——习作——上交——批改——发还),应用得当,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但是,把传统的作文五步骤模式化,而缺乏改造,必然会走向僵化。第一,作文命题的模式化,缺乏创新。几代学生写同一个作文题目,或者一个题目从小学写到高中。这应该是几代人的不堪回首的共同记忆。作文出题根本没有考虑时代特征,做不到与时俱进。第二,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候常常倾向于自己的个人感情、爱好、认识范围,并把大人的经验“强加”给学生,很少顾及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能力。用成年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干涉了学生的写作自由空间。第三,作文指导流于形式,停滞于表面,没有深入、细致、实用的指导。这个环节是重要一关,但是往往被教师所忽视。第四,作文批改流于形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评语公式化,缺乏创新,应付于上级部门的检查,敷衍了事。其结果往往是学生拿到发下的作文就“啪”的一声扔到抽屉里。认真的教师会看着心痛,但是也没有反思问题原因所在。不认真的老师早已默认学生这种消极行为。慢慢的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当一回事,作文能力谈何提高。第五,作后讲评的模式化、简单化,蜻蜓点水式讲评。更有老师认为讲不讲都一个样子,更有甚者干脆省去了讲评环节,把时间放在文言文及现代文阅读上。

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在这个病原体下,教师的作文教学就容易走向僵化,从而影响作文教学的效果。

再次是语文教材本身的不合理,重视阅读而轻视作文训练以及作文教材的无连贯性、循序性。

人教版教材到了七、八年级才安排作文指导,但是这种指导缺乏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教学原则,违背了教育规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理论性过强,在学生在缺乏生活体验和写作经验情况下很难对作文产生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没了,作文写作就只是一种应付,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接受,是被逼无奈下的产物,是畸形发展的怪物。中学语文教学在设计上体现的是“阅为本位”,作文训练附在阅读课后,也没有系统的作文教材,只是作为语文学习的附属品。学校和老师不重视,学生就更不用说。忽视过程,违背规律,只重视结果,其后果可想而知。在写作训练方面,看似每个单元都有《写作 口语 综合性学习》版块的穿插,但是编排的顺序,一般只考虑到本单元课文教学内容,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系统性,缺乏严谨性。而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随意性更大,主观上加以修改,或者是为了教学进度,直接跳过作文训练环节。没有合理、科学的教材;没有连贯、循序的作文教学;没有层次性和阶段性;不合理的写作训练;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些势必影响到学生作文的进步。

三、最后是培养共性扼杀思想个性的不良风气。

一个没有个性和思想的人只能算是一个平庸的人,一个没有个性和思想的国家很难想象其在世界上立足。当前的学校片面的强调共性发展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塑造。个性是一个人的独特之处,是反映其性格、爱好、兴趣上的特点。而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只注重学生的共性特征塑造,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如出一辙,在对生活的感受、对材料的选择上、对语言的运用上等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忽视个性和对个性的扼杀最终使学生的作文毫无新意,死气沉沉。共性思想在作文教学上的过分强调导致作文思想的单一性。教师要求学生的作文内容健康,思想要端正、健康,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道德等,往往把作文提高到政治性质的高度,这就严重的损害学生的个人思想的表达。例如,现在初中生写植物散文,学生的选材很统一,都是传统文学中积极向上的形象。一个班级都是梅兰竹菊四君子,松柏、荷花、白杨树等等。而这些很多都是没有亲身所见之物,作文却能写出为某种精神所感动,文章末尾少不了一段是勉励自己要学习这种精神。虚假的拔高思想高度,而无个人的情感体验、个性爱好和思考。这样虚情假意的文章却往往得到老师的青睐,就因为思想性的正确。扼杀个性的风气没有刹住,不但作文思想空洞无意义,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没有个性的残次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强调的是人的培养。这个已经喊了多少年的口号,但是真正落到实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通过对作文教学中不良现象的思考,以及从师生两方面的客观分析,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一些途径。

针对上述现象中的中学语文教师而言,首先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作文教学。人为的弱化或者是逃避心理以及不负责任的态度都需要加以改正。只有教师自身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才会有改变的动力。所以,这一点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其次是作文教学思想的改变。很多老师意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也想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但以往的一些教学思想仍然是一把枷锁,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步伐。这时候,教师一定要下定决心,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僵硬思想,大胆创新,勇于改革,结合学生实际需要,在作文教学上探索一条新的道路。这是一个十分急迫的任务,也是一个漫长的改进过程。从重视作文教学到改变教学思想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所以,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调整好教学心态,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无计划行事。这时候就需要一些教学方法的探索,可以参考一些优秀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

再次是教学方法上作改变。

第一,要注重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认真实行。根据每一个阶段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能力目标,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训练各种题材的学生。

第二,教师要重视语文课本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的结合,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自然结合。

第三,用各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带着宽松、愉快、自愿的心态去写作文。使学生真正的喜欢作文课,喜欢写作文。

第四,改变作文命题、作文批改、作文讲评过于单一化和形式化做法,手段更加灵活多样。

第五,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积极开展作文第二课堂。

第六,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一方面,要加强文学作品的阅读,能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他人的作文教学方法和经验。

从害怕写作的学生方面上讲,首先是学生要培养自身的写作兴趣爱好。兴趣永远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获得写作兴趣。

第一,根据自身爱好阅读小说作品,从中激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和兴趣。

第二,观赏不同主题的电影。观赏电影也是一种“阅读方式”,通过影片体会人生百态,在思想碰撞中思考电影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有了兴趣爱好,还必须养成一些有助于写作的学习生活习惯。

第一,注重生活积累,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会观察和思考问题。

第二,学会仿写作文,在仿写的基础上写出属于自己创造的文章。

第三,养成包容开放的思想,在各种思想冲撞中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第四,大量的阅读文学作文,特别是优秀的名著的积累阅读,发现写作特点和规律,找出写作技巧和方法。

再次是掌握写作的方法。比如,写作前收集素材最有效的办法是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写作中应注意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后还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分享感受。通过自身的写作经验,去总结一些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表达思想感情。

最后是要善于思考,做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人。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我思故我在,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完整意义上的人。而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人,才能写出有个性有思想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叶圣陶作文论.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郭根福.明确“写作”课程目标,改革初中作文教学[J].新作文:中学学段,2004,(05).

[4]毕建海.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应具生活化[J].学苑教育,2009,(07).

[5]黄玉峰.多种结合改善作文教学[J].上海教育:2003,(09A).

[6]林松鹤.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三大症结[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22).

[7]吴菲菲.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初中作文教学序列性策略[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02).

(朱立华 朱霞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200235)

作者:朱立华 朱霞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篇3: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摘要】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然而,从现在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看,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误区。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作文现状;改进办法

作文是学生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作文是衡量一个人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读、写是语文能力的四大要素,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作文能力是一种社会需要,纵观人类文明史,一切知识,一切先进思想的传播和继承,科学的发明和技术的进步,人类文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书面表达;作文能力是人作为社会存在所必需的能力,从哲学的范畴来说,人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存在。而人作为人的存在形式,“还是一种语言的或话语的存在”。①语言不单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我们精神上的家园,是我们栖息之地。人作为独特性地存在,“总是孤独地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了走出这种孤独,为了克服由孤独而带来的“无助感、安全感、归属感,人必须向人开放,必须……与他人交往,从而获得亲密感,安全感,归属感。”而交往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言语活动,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所以,“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与说话完全一样,作文就是说话,是用笔在说话。”②

作文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会作文章。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强而且极富创造性的练习,叶圣陶先生说过:“就学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因此,作文教学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二、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三、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能;四、巩固并提高从阅读课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

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仍然是当前中学教育的主流。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致使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走向一些误区,随着教改的呼声日高,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也迫在眉睫,如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搞好作文教学工作呢?在此,我仅就教学实际和我的教学感受浅略的谈谈我对于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有太多的作文教学流于形式,充其量只是个花架子;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就头疼;学生作文缺乏个性,人云亦云;学生写的考场作文不是学生真情实感的载体,而成了蒙蔽学生真实思想情感的帷幕……这不能不说是当前作文教学的悲哀,当然形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仅从作文教学本身来谈谈作文教学误区。

一、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根据我国的教育传统,作文教学就是一种阅读教学,即提倡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古人曾讲过这样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种阅读加模仿的教育,给学生一个模式,你再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把它填充完整就是一篇文章。有些老师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作文书,挑篇让学生背下来了,认为学生就会写文章了。在这里我并不是反对阅读或模仿,相反阅读是非常必要的,我要说的是我们教学不能仅仅只是将阅读停留在读上,而是要让学生从读中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吸取他的文章精髓,从而培养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将阅读感受加以创新变为自己的东西。然而现今高中作文教学还是进行着阅读模仿写作,语文教材中虽有单元作文知识的介绍,但较为简单,难成系统,而且也没有作文训练大纲,语文老师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始终没有明确高中作文教学思想和方法上的特定要求,只能自成一套。

二、作文训练中的知识化、模式化,压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现在的高中作文教学,已经难成系统了,语文老师在上作文课时,大都把作文课上成了作文知识传授课,通过学生对作文知识的积累来提高作文水平。试想,当教师把具体可感的文章变成抽象的知识,那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所剩无几了。还有很多老师出于功利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在考试时有一个好的作文分数,在平时作文训练时就很注意传授作文的常规写法,并把它形成固定的模式。更有甚者,让学生背会规定的所谓的“万能开头结尾”,这些做法对于一些连作文门路还摸不着的同学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用处,但在高中,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只会压制了他们活跃的思维,好比是八股文,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思想僵化,过早地形成了呆滞的文风。

三、作文教学的内容脱离生活,

写作应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的,它与生活理应是鱼水相融的。而现在高中的作文教学常难免过分强调作文所承载的教化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小就说假话说空话的习惯,而恰恰真正忽视了学生修养的提高、思维品质的提升。由于面对的学生都参加高考,高考选拔迫使师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应试作文。应试作文的练习,确实提高了学生快速写作的能力,但有局限性,学生以为写作就是记忆的表达,技巧的运动。学生经常是为写作文而写作文,写作动机不是由于生活的触发,写作目的也不是应用于生活。学生个人狭隘的思维阈限造成了无米下锅、闭门造车、个人主义这样的倾向。语文课程应试教育在写作教学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四、很多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

制订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应不成什么问题。但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随心所欲。一学期下来,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作文任务完成的机器,学生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闪光点;很难有重点的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他们找到自己的新起点,激起学生写作的动力。

五、作文批改停留在形式上,且批改方式单一

作文难改是所有的语文教师的心声。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教师认真仔细的批改每一篇作文,那他花的时间一定不比所有学生写作文所花的时间少。正因为作文难批改,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和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这一点我认为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应该舍去,毕竟我们应该要对得起学生的心血。相信这样批改的教师心理一定也明白——这样批改对作文教学毫无益处。学生一学年下来作文的收获可能也只有几个分数罢了。

再者大多数教师在批改方式上单一,全批全改。没有采取一些适应实际的批改方式。全批全改是作文批改的一种重要方法。但这种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只是教师一言堂,不能多方面再现学生作文的优点。

当然以上所指不可能概括作文教学的全部误区,但可以说所反映的问题大体是普遍存在的,那么针对以上误区该如何改进呢?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既然写作写作就是要写,那么它不是教师“训”,学生“练”,而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具有双边、双向的特性。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写作积极性,这里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兴趣是一种对写作的爱好的情绪,或者是对写作的积极的特殊倾向。写作兴趣有暂时兴趣与稳定兴趣两种。暂时的写作兴趣,往往是由几种特殊的条件或偶然的因素所引起的,随着这些条件或因素的消失,写作兴趣也就消失了。稳定的写作兴趣,则是写作者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我们要培养学生稳定的写作兴趣,对于暂时的写作兴趣,要积极引导,促使它转化为稳定的写作兴趣。尤其是对于中学生,他们的活动(包括作文)常常受兴趣的支配,我们应该通过讲写作趣事、作家故事、组织写作兴趣小组、开展作文比赛、发动学生出作文题等多种方式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并使其成为学习写作的直接动力。这样,就会将教师要学生写作文转变为学生自己要写作文,使学生——写作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取得写作训练的成功。

二、是教会学生表达生活。

我们常说创作来源于生活,创作者正是将各种各样的生活感悟用他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才能真正的写出好的文章来打动读者。如果你无法用你的语言去表达你的感受,只是一味的在那里编造生活,那样的东西是不真实的,终究是不会有人去理会的。所以我们说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哪怕是写的很枯燥那也是他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值得赞扬的,只有这样不断的去训练积累养成良好的习惯,他才不会面向文章套用现成的模式,而忽视从生活中提炼、舍取、改造。

三、在写作中展现学生的个性

个性,是文章主体性的集中表现。作者在一篇文章中失去了“自我”,就失去了写作的灵魂。可过去的教学,有的教师似乎总在抑制学生的“自我”生成,趋向“共同”,强调“反映”现实,只求客体的“再现”,引导学生看自己的文章写得是否“像”、是否“实”、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合乎现成的结论,而忽视主体的“表现”、对现实的审视和评判,回避写得是否“新”、是否“美”,是否展现了心灵,有独到的见解。当然,文章的客观性要重视,但如果强调过分,让它统治了课堂,就会忽视了文章的主体性。试想,学生在青少年时代活跃的思维被现实的固定的模式所禁锢,纯真的情感被僵化的教条

所扼杀,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张扬,哪里能有写作发展的广阔空间?我们在高考作文中发现的大量低俗、平板、雷同的文章,不就可以反映出平时作文指导与训练的这一致命弱点吗?如果说初中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学生生活体验不深,认识有限,重在打好语言表达的基础,强调文章的写实性是必要的,那么,到

了高中阶段,写作教学就可以而且应该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同步,逐渐重视写作个性化的培养。像前几年举办的几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几位“小作家”他们的文章都是极富个性的作品因此才能获得成功,可见对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以及给予他们自由广阔的写作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确定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一个整体作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的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的训练一两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五、作文批改应采用多种形式、有重点

批改作文,传统做法是教师评改。这种方法师费力不少,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说:“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的思想要它更正确,更完美。想对了,写对了,才可以一字不易。”教师要以欣赏者的角度来评析学生作文,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热情,为学生建立起作文越改越精的观念,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作文批改还应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让他们自己学会修改作文。这一方面提供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重新认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如此,学生下次作文时就会注意这些方面。再如抽组批改,将更快更有效的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因为一个小组基本可以反映全班的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普遍问

题。当然,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的产生写作的欲望。

作文批改要有评语,而且评语要有重点,因为一篇作文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批改,这就要求评语与本次作文训练目标相符合,再者,应特别强调表扬学生作文的优点,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教学是一项异常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迫切需要语文教师大胆地探索改革,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教育出发,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关系,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扬长避短,万马奔腾,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永远成为过去。

参考文献:

①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②《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作者:李明

上一篇:网络互动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农村学生作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