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口语课英语教学论文

2022-04-27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掌握地区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笔者走访了地区的四所高职院校,开展问卷调查,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和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有了一定的把握。本文就调查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和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基于需求分析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的策略。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院校口语课英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职院校口语课英语教学论文 篇1: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摘要:对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现状,特别是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接着,对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内涵进行了说明,最后,就如何在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指导下,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输出驱动假设;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英语应用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语言的学习能力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英语这种国际通用语言的学习,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过去,英语教学以应试为目的,学生学习英语的驱动力是升学压力,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驱动力是提升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所以也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停留在初级阶段,更有许多学生出现了英语笔试能力较强,而口语能力特别差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哑巴英语”。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应试教育,还有评价体系。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被抑制了,甚至有人认为,应试教育毁了一代人。但是实际上就目前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来说,应试教育是一种比较具备可操作性的促进社会公平的手段。所以学校和国家相关的教育部门都应该从教学改革人手,比如说,通过创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来提升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输出驱动假设理论下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进行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就目前来说,不仅是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的高等教育中,都存在着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为2-3年不等,在校期间由于受到学校学习氛围的影响,许多学生并未学习到真正的技能。具体来讲,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哑巴英语”的问题,甚至有些高职学生的英语笔试能力都非常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全是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首先是由于对输出技能培养不重视,也就是说,在“写”、“说”、“听”、“读”四个基础技能中,高职英语教师只注重后两项技能而忽略了前两项技能,也就导致了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其次,教学手段的单一也是造成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的过分侧重也影响到了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培养。

二、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对高职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影响最大的,还是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总体上来说,高职院校存在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和求知欲望不够强烈的问题,在这样的总体情况下,主观盲目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显得可操作性不强,也不够实际,治标不治本。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出发,来提升学生的英语使用能力和英语水平。这就需要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有一个比较充分和全面的了解。

(一)英语教学评价目标错位

从理论上来讲,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应该是为社会培养一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型人才。对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要求也应该是侧重提升学生的实用能力,而不应该把重点放在所谓的“中国式英语语法”的学习上。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在制定英语评级体系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实用能力为评价标准。从现实需要上来讲,高职院校的教育与本科教育应该有所不同,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更倾向于高职学生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这是由近些年的人才市场需求决定的。学校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来开展教学工作,所以无论是出于理论需要,还是现实需要,都应该在教学评价中以提升学生的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

但是目前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存在着过分侧重英语语法和词汇的教学,而忽视学生“说”和“写”能力培养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方式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评价方式,也就导致了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低,甚至无法完成基本的邮件写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高职英语教师,因为大多数的高职英语教师都是毕业于大学本科,对于高职学生的现状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再加上自身的教学水平有限,也就导致了英语教学评价目标出现错位的问题。

(二)社会功能的弱化

任何一门学科本身都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更是如此,应该以强化高职学生的“说”、“写”、“译”等输出性技能为目标,因为这些英语技能相对于“听”、“读”、“背”来说,具备更强的社会功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特别需要对学生的社会功能类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但是在高职院校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专注于学生笔试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的培养,使得许多学生出现了“有口难言”的问题,即学生认识的英语词汇无法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不仅如此,这种社会功能的弱化还体现在教学评价上,高职院校的评价机制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实际上没有针对性,也无法发挥英语教学评级机制的真正效用。

造成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长久以来高职院校聘任制度的问题。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本科学生,刚毕业的学生从一个校园走入另外一个校园,由于没有什么工作经验,没有机会深入社会,所以一旦走进高职院校的教师工作岗位,肯定要沿用过去十几年来自己所能够接受到的培育重点和评价机制来开展英语教学工作,也就导致对英语学科的社会功能不够重视,致使出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社会功能弱化的问题。

(三)英语教学评价手段单一

在我国所有的教学评价手段中,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考核的标准,但是近些年,许多高等院校对教学评价机制进行了改革。具体来说,许多高等院校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评价内容之一,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有许多学校允许任课教师自由安排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这样就丰富了教学评价方式,但是在许多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中,仍然一味地将学生的期末英语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评价标准。我们知道,英语试卷上的题目侧重对学生的英语阅读、听力能力进行考核,而英语口语等输出性内容,并未将其置于高职院校的英语考核体系内。这种考核方式的单一不仅限制了学生英语表达思维和英语探究思维的养成,而且完全忽视了英语中输出性内容的考核。长此以往,这种终结性的考核方式对多元化和创新型的社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不重视英语输出技能考核的原因,一方面是口语能力本身很难进行量化的考察,而且很难保证考试成绩的公正性,也很难进行保密工作。很多英语教师可能会因为自己偏爱某个学生,而为他打出比较高的英语口语成绩,这种现象不仅会对高职英语教学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可能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的校风。另一方面,受到过去高职院校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上,要想实现评价机制的改革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三、输出驱动假设理论的内涵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是对输出假设理论和输入假设理论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中,输入假设理论指的是,需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输入学习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语言符号,进而掌握真正的语言。输出假设理论是在输入假设理论之后提出的,此理论更加强调语言输出的重要性,对输入假设理论进行了反驳,认为一门语言的掌握不仅需要基础技能的输入,语言的输出也十分重要,人类在储备了一定的语言输入内容后,就要训练输出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语言学习的效用,二者缺一不可。输出驱动理论就是在二者博弈的过程中出现的。

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有三个前提:首先,心理语言学认为,输出较输入对外语技能的提高驱动力更强。其次,从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与包括“听”、“读”在内的输入性技能相比,包括“读”、“写”、“译”在内的输出技能,具备更强的社会效用,也是当代的中国职场所需要的,特别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职场对员工的英语输出性能力更加注重。最后,从外语教学的角度来看,以输出为引导的综合教学法较单项技能训练更为有效,也更契合学生将来的就业需求。

总的来说,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就是以学为用、以用带学的理论。从该理论的角度出发,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激发学生的输出热情。这种热情可能是来自于实际的需要,也可能是来源于外界通过使用某些手段对学生进行的输出激励。无论是自发输出激励还是外界输出激励手段,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使用效率,使学生学习到的内容能够真正得以运用,使高职英语教学不流于形式。最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对英语输出性能力的提升,还能带动学生其他学科应用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在最大限度上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课堂效果。

四、输出驱动理论下高职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对策

(一)促进学生主动输出

要想刺激学生主动输出英语的欲望,就要优化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功到自然成”的观念。在传统的观念中,教师认为学生之所以英语交际能力比较弱是因为知识水平不够,并未考虑到输出能力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生活中,經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的英语笔试成绩并不高,词汇量也不足3000,但是却能完成基本的英语交流,而且英语交流能力还不错,甚至比词汇量更大和语法更精通的学生的口语能力好,这是因为其英语输出能力更强。所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输出欲望,可以通过使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输出欲望。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在课余时间播放一些电影,比如《华尔街之狼》等英文电影,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其次,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输出一输入一反馈一再输出”的方式,来构建一种输出性的教学模式。其中,反馈包括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两种,外部反馈就包括评价机制的改革,通过构建输出性的评价机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际的英语水平。

(二)采用“综合技能教学法”

综合技能教学法就是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在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包括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采取多手段结合的方法来优化高职英语教学评价机制。

一方面,在英语精读课的教学中,高职英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一个科学的课题来开展教学工作。当然,英语教师在选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课堂进行精心安排,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完设计好的内容之后,可以辅助一些课堂活动来优化课堂效果。这种辅助功能可以是角色扮演、辩论活动,也可以是陈述和分组讨论。这样,通过精读课,高职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其内在原理就是,这些活动能够有效驱动学生的英语使用欲望,进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在英语听说课中,高职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置听说主体,吸引学生在完全自由的课堂氛围中自由发言。当然,一定要使用英语,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讨论自己最喜欢的电影主角的话题,激发学生的输出欲望,这样,学生在表达和英语语言组织的过程中,就可以提升自己的输出能力。

高职院校在教学评价的时候,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为评价内容之一,可以实现教学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激发高职学生的英语输出欲望。

(三)改革英语考核评价机制

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的问题,应该丰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内容,改变以往的单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标准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要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出勤率都考虑在评价范围内,还可以尝试将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以及英语学习能力纳入考核内容中。这样,可以全面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可以从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人手,来提升评价机制的科学性。比如,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来引导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自己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输出热情。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学生互相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实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

五、结语

在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课堂有效性低、学生的输出能力较差等问题,而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机制也存在着评价目标错位、社会功能弱化、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结合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具体来讲,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通过使用“综合技能教学法”等手段,促使高职院校的学生主动输出英语的“读”和“写”等社会功能,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在优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的基础上,促进高职学生包括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在内的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帮助高职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作者:段翠英

高职院校口语课英语教学论文 篇2: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行业英语现状调查与教学体系建构分析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为了掌握地区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笔者走访了地区的四所高职院校,开展问卷调查,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和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有了一定的把握。本文就调查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和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基于需求分析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需求分析;高职;英语教学;教学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陈卓(1983.3- ),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英语课程研究。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湖南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基于ESP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课程编号:XJK016CZY051。

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思考什么样的外语教学才更有意义、有效益、有利学生的成长。具体到高职英语课程,高职英语教育是具有特别育人价值的学科,要超越学科思考对人的发展意义;英语课程要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结构设置、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组织实施、课程学业要求、课程评价等环节,始终贯彻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主要目的。

一、问卷调查下高职院校英语学习需求和教学现状

1.学生英语学习需求。为了掌握目前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需求,了解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笔者深入地区的四所高职院校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按照1:50的比例随机抽取了500名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总结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中反映最多(占调查学生的51.4%)的英语学习需求就是希望英语教学课程模式能够得以创新,以全新的教学形式开展将教学活动,不要再局限于单一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而是能够寻找到的新的教学思路,为英语课程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第二点,46.8%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工具设备开展创新内容和形式的英语教学,学生期待信息化的英语课程教学开展,希望教师能够更多的实现英语课程教学的现代化,还有21.6%的学生甚至提出了他们希望能够在英语课堂中实施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第三点,34.2%的学生提出希望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能够得到进一步培训和提升,为他们提供更优质的课程教学服务。

2.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现状。综合对于多名高职英语教师的访谈调查可以总结出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并不是令人满意的,英语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职英语教学目的性不强,忽视学生学习需求,开展的课程教学缺乏创新,僵化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英语学习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课堂中英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配合度差。在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中,采取的单一化的英语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感觉英语学习枯燥,学起来比较费力,常常会力不从心,他们无法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反而因为学习压力和学习任务的繁重而感到心力交瘁,在教学中表现出的不配合态度较明显,导致英语课程教学开展困难,缺乏实效;

高素质的英语教师比较稀缺,目前高职院校中的英语教师70%以上的是硕士学历以下,大约有5%的属于博士学历,高学历的教师人数较少。可见总体来看,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教学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但是学校在针对英语教师开展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方面工作力度不足,导致教师在就职后很难获得自我提升,影响英语教学质量。

二、基于需求分析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的策略

1.基于学生需求,创新英语教学体系。当前,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解决高职英语人才的竞争力不强的问题,高职院校要结合行业英语教学现状,调研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对接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校内有关职能部门、各学院与任课教师之间要及时沟通交流,加强配合,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学院高度重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和体系构建工作,进一步加大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结合,有效衔接,更好地实现各方协同推进高职英语教学质量提升。

新时期,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要寻求新方法、新思路、新理念,不断深化英语教学改革,通过打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培养同学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多模态、互动式、智能化为特点的教学新模式,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使学生CET-4成绩有所突破,学校还要全力提供学生英语教学条件保障。

高职院校实行英语教学改革,必须以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成功经验将引领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参照教育部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结合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际,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周密完善的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从英语课前教学——英语教学创新——英语教师培训——英语课程评价等方面构建全面的、完善的英语教学体系。

2.创新教学方式,注重信息化教学实践。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带来了全新的途径,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基于需求分析理论开展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创新,可以适当借用信息化发展成果,开展信息化课程教学,提升课程教学的创新度和效率。为了响应学生对于创新英语教学形式的需求,积极引进微课教学、慕课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促进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发展,提升英语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和质量,促进英语课程教学成效不断提升。例如,开展以微课为创新形式的教学,借助微课资源,为英语课程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目标实现提供有效资源,实现学生课前英语自学和预习,课堂中教师再开展課程讲解,学生更易接受,学习效率将大大提升,不过,进行高职英语微课教学,必须要合理选择微课教学资源,注重微课资源的适应性。

3.加強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面对当前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实现科学有效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构建,必须要进一步完善高职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批能够满足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高素质英语教师队伍。对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英语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创造机会搭建优秀英语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分享平台。为英语专业教师提供宝贵的交流机会,希望老师们能够充分研讨,努力推动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阶段英语教学系统构建的有效途径。

新技术新形势下,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该如何创新是每位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教学离不开评估,但如何让评估更好地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有效学习则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高职英语教研组要继续摸索和探讨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特别是需要探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什么,实际在做什么,做得效果如何。要把握高职英语改革和教材编写的背景,明确改革理念,并以口语教材编写和活动设计为案例,探究如何使交际与思辨和跨文化能力并行发展。

通过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整体师资水平,促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教学改革、课堂评价与测试等方面工作建设,为广大高职院校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更新观念、提升自我、明确方向的机会,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为构建更加高效的英语教学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三、总结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短板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加快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坚持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明确学习所需,进而开展英语教学体系的优化建设,为学生提供全面有效的英语教学服务,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总体成绩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谢红莲,彭伟强.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英语技能个人需求分析——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5,24 (04):93-99.

[2]成传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现状及提升途径——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论的视角[J].教育导刊,2015(03):87-91.

[3]曾衍文.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EGP与EOP融合英语课程开发——以设计师英语课程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4,29(02): 113-115+119.

作者:陈卓

高职院校口语课英语教学论文 篇3:

素质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英语公共选修课建设研究

[摘           要]  立足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探讨素质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英语公共选修课程建设路径,以期为有识之士提供参考,提高高职院校英语公共选修课建设水平。

[关    键   词]  素质教育;高职院校;英语公共选修课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如何提高高职教育水平,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重点。在高职教育公共选修课体系中,英语课程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为了响应时代发展的号召,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应深化课程改革,优化高职院校英语公共选修课建设。

一、素质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英语公共选修课建设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开展教育体制改革,以素质教育理念作为先导,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镇,承担着为学生授业解惑的重要任务,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点,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关乎高职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因此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人。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素质培育,而素质培育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只有整合素质教育、高职教育,才能真正贯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助力学生发展。高职教育是素质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其包括两个方面的教育,一是专业教育,二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缺一不可,专业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通识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库。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高职教育容易陷入功利性的弊端,其职业性过于明确,专业教育受到重视,通识教育受到忽视。工具化教育会割裂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降低通识教育的水平,甚至导致素质教育失败。高职院校英语公共选修课就属于通识教育,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素质教育的大目标,高职院校需要开展通识教育改革,并以英语公共选修课程建设作为先导。

二、素质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英语公共选修课建设的不足之处及优化路径

(一)不足之处

目前,每个高职院校都安排了英语公共选修课程,但是英语公共选修课建设却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了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比较滞后,院校负责人和教师将关注点放在专业教育上,学生更加重视专业课程。与公共选修课程相比,专业课程改革速度更快,建设更加充分,公共选修课程却普遍受到忽视,课程改革并不充分。素质教育对高职院校提出要求,高职院校需要秉持素质培育的原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教育改革制度,并合理对待专业课程、公共选修课程。部分高职院校并未创新教育理念,系统地开展英语公共选修课建设,对英语公共选修课进行深入论证,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导致英语公共选修课发展与专业课程发展相距甚远。

公共选修课是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只有提高英语公共选修课效率,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值得注意的是,英语公共选修课程设置比较随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英语公共选修课,但是对英语公共选修课欠缺体系化思考。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申报英语公共选修课程,只要選修学生数量足够,就可以正式上课。这种课程设置方式难以扩展英语公共选修课的辐射范围,对学生的针对性不强。即使学习了英语公共选修课知识,学生也很难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个人素质[2]。

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选课时,并未提供充分的选课引导,对学生提出选课要求,导致英语公共选修课和专业课程相互分离。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存在相通之处,为了优化素质培育,高职院校需要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紧密融合。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选课,将选课范围集中在某一区域,而没有从自身的专业特长、知识结构出发,导致选课水平偏低,学生并不能从所选课程中收获全面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与专业课程相比,英语公共选修课的资源比较少,教学方式比较落后。我国部分高职院校采用教师申报课程的方式,尊重学生的自主选课意愿。在这一背景下,教师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着英语公共选修课的质量。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素质偏低,占有的课程资源较少,致使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素质虽然较高,但受到课程建设影响,缺乏信息化教学资源,也对英语公共选修课改革造成阻碍。

(二)优化路径

在素质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应该探索英语公共选修课建设的优化路径。上文已述,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缺一不可,二者都是通往素质教育的桥梁。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投入更多财力、人力开展英语公共选修课程建设。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型人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在求职之路上乘风破浪。我国高职院校需要将英语公共选修课程作为系统性工程,明确英语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机制。此外,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英语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3]。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我国高职院校可以参考美国的社区学院。美国社区学院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贯彻落实了素质教育理念,并制定了通识教育目标,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等作为重点。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我国高职院校需要认识国内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整合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英语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应该容纳更多的优秀课程,高职院校要引导教师进行课程开发,并为教师提供课程开发经费及相关支持。

为了深化英语公共选修课程改革,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完善选课制度,形成科学的选课方案。我国高职院校应该对学生的专业课程进行分析,把握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岗位安排课程内容。以金融专业的学生为例,高职院校应该设置商务英语课程,为金融专业学生传授必要的英语知识。同时,高职院校应该设定技能培养目标,并考察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选择,要求学生遵循人才培养计划,按照规定完成学时,并鼓励学生主动选择英语公共选修课。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其与高职教育的融合更加紧密,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开发。以慕课为例,很多高等学校都开发了线上慕课,扩展了课程范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慕课是教育信息化的标志,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未来的职业教育势必会朝着信息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立足英语公共选修课,打造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慕课具有较多优点:一方面,慕课的开放性较强,各个专业、各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另一方面,慕课的灵活性较强,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在线学习。慕课逐渐成为通识教育的必有路径,为英语公共选修课程发展指引了方向。经过实践证明,慕课非常适用于通识教育,我国高职院校应该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完善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并将国内外高校开发的精品英语课程纳入公共选修课程体系之中,增强公共选修课程的趣味性,提升英语公共选修课程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高职教育体系中,英语教育占据重要位置,只有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高职院校应该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高英语公共选修课程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雅琴.ESP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語教学渗透职业英语的可行性研究[J].智库时代,2019(28):65-66.

[2]魏凌岩.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9(25):189-190.

[3]王华,王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6):13-14.

◎编辑 马燕萍

作者:田玉娟

上一篇: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论文下一篇: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