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措并举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论文

2022-04-30

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着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部署。促进农村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解决乡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因此,只有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才能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现状并提出相应策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措并举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五措并举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论文 篇1:

陈锡文解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最近,以农业农村为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对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就文件的相关背景和主要内容作了解读。

文件主题的主要考虑

中央决定,2012年继续发布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以“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主题,全面部署2012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从形势变化着,我们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更为复杂严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必须避免农业出现闪失,避免主要农产品供给出现问题。2012年,我们还要召开党的十八大,做好三农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

二是从发展需要看,要稳住明年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地保障我国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靠继续增加农业水土资源已没有多少余地,必须靠提高单产。而提高单产,靠继续增加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效益在降低,而且破坏环境,也难以为继。同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靠政策增收、提价增收、打工增收等都是非常必要的,今后务必还要继续强化。但根本还是要靠发展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因此,巩固农业农村好形势要靠科技,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更要靠科技。

三是从工作指导上看,2004年以来的8个中央一号文件,每年通过聚焦一个主题,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重大政策举措,促进了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赢得了粮食生产连获丰收、农民收入连攀新高、农村民生不断改善的好局面。实践证明,中央发出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有利于突出工作重点、明确政策指向、集中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政策导向和主要信号,成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的集中体现和鲜明标志,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抓手。

总的看,2012年中央把一号文件的主题确定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既抓住了发展要害,回应了基层关切,兼顾了当前长远,又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三农政策体系。

文件的主要内容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6章23条。文件紧紧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2013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在强调多措并举、多方努力的基础上,特别突出了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文件开头部分,在充分肯定2012年三农工作成绩,深入分析当前困难挑战的基础上,突出了3个重点:一是“三个绝不能”的工作要求,即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二是农业科技“三是三性”的定性定位,即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三是“三保三强”的总体思路,即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

文件正文部分,有5个大的考虑:一是在文件框架上,重点强化“三大支撑”。围绕2012年并着眼长远持续提高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在第一部分强调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农业生产之后,二、三、四部分集中讲农业科技支撑,第五部分讲基础设施支撑,第六部分讲市场流通支撑。二是在三农政策体系上,明确提出“三大指向”。过去一直提“支农”,后来提“支农惠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地表述为“强农惠农”,这次一号文件又提升到“强农惠农富农”。这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丰富发展,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方针的细化实化,是强化农业基础,惠及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生活的精炼表述和精辟概括。三是在三农投入上,再次要求“三个持续加大”,即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四是在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上,集中推出“三条政策”,即实现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五是在新型农民培养上,主要采取“三大举措”,即进一步提高涉农学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对到农村基层工作并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实行国家补偿学费和代偿助学贷款,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并落实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让农村每个后备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

文件结尾部分,对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等,提出了总的要求。

五措并举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论文 篇2:

“十四五”时期农村产业发展对策探究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着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部署。促进农村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解决乡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因此,只有加快农村产业发展才能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现状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农村产业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较突出,城乡两级分化仍很严重,如果不加以高度重视,将会影响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因此,“十四五”时期,必须把农村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为实现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打好基础,做好开局。

1 现状

1.1 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要素滞后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农村产业发展与现代化整体推进很不适应,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突出,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要素滞后。1)行政决策机制不完善。地方政府在执行国家政策时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没有充分调查研究并考虑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吸纳能力及市场问题等,使制定的政策措施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1]。2)土地流转政策执行存在误区。土地流转的目的是为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土地流转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①土地流转进入门槛较低、把关不严;对进入企业的投入资金、经营范围及风险防范等未进行严格审查或流于形式,可行性分析不够;②土地流转缺乏“资本入地”退出机制,缺乏严格的监管,一旦出现土地抛荒和闲置,政府和农民很难对其进行制约和限制;③奖补政策落实机制不完善,由于资本逐利的性质,刺激大量资本进入土地流转,容易出现为获得补贴而进行“圈地”的弊病。3)农村产业基础设施落后。①我国广大的偏远地区和穷困山区交通、通讯设施落后,不仅严重阻碍农村产业的要素投入,而且增加了生产、生活资料和农产品的成本投入,影响了投资者、经营户的积极性;②农村规划建设滞后,缺乏顶层设计,没有结合农村地形地势情况,实施建房、修路及架桥等项目时缺乏整体和长远的规划;③种植、养殖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农业配套設施和新产业新业态配套设施不健全,难以支撑农村产业化、集约化种植和养殖的生产规模,满足不了现代产业发展的需要。

1.2 农村产业品类雷同,差异化发展不明显

随着国家对农村产业发展的不断重视,并在不同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同时资金投入也逐步加大,但在具体实施农村产业化推进过程中,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农村产业的品种类型、产业特色等方面仍出现了千业一面、同质化严重等问题。1)产业同质化严重。许多地方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仍以传统种、养殖为主,南、北地区除了水果种植不同外,其他产业几乎雷同,在产业品类发展上没有创新。2)产业趋同单一化。由于农村同质产品量多价低,粗放型经营,使资本积累极少,抗风险能力极弱,缺乏投入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造成种、养殖的品种单一,其他产业也难以发展。3)特色产业良莠不齐。由于受到耕作方法陈旧、种植技术落后及机械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或者特色产业不明显,缺乏市场竞争力,尤其体现在对外出口没有优势。

1.3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低,产业链、供应链较短

十九大以来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农村一二三产业布局尚不协调、产业间分割明显、产业链短,产业融合度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新元素、新产品和新业态引入不足[2]。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偏低。因受到农业科技和设备的影响,农产品产后延伸产业链不充分,缺乏精度和深加工,仍然以原料供应为主,低加工、低附加值造成产业融合度低。2)多功能的新产业、新业态层次低。近几年来许多地方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开发文旅游览来推动产业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因形式较简单、规模较小、产业链也不长,导致价值功能开发并不充分。

1.4 农业科技创新乏力,农村产品缺乏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科技的研发创新,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明显。主要体现在:1)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在监管、评价、绩效和奖惩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致使全国农业科技资源未得到有效配置;2)创新体系联系不紧密,服务体系、科研机构及院校之间联系脱节,使得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应用;3)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农业研发投入中,农业科技投入主要依靠政府,企业投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尚未成为研发投入主体,导致无法通过市场和商业模式进行有效推动;4)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总体效率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支撑能力偏弱等方面。

2 对策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3]。推动农村产业兴旺,必须结合当地实际,调动产业要素高效运行,才能为农村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2.1 创新体制机制,发挥要素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1)创新行政决策机制。各地政府要根据国家发布的相关政策,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论证,充分考虑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吸纳能力及市场问题等因素,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短、中、长期规划。要加强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严格的监督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使各项措施落到实处。2)改革土地流转机制。要积极探索土地流转“三权分置”的有效形式,既要保障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又要保障经营主体的利益,形成高度集约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的经营格局。3)建立基础设施长效机制。实施乡村振兴行动,改善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力度,从规划设计、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和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周密考虑,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优先支持农村现代化和乡村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畅通要素流通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4]。

2.2 打造特色品牌,多措并举发展差异化新业态

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引进外来优质资源,既要推动农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又要积极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及新模式的开发,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和特色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拓宽农村经营主体增收、增资渠道,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品牌。要通过农业龙头企业的品牌示范作用,多措并举带动差异化产业的发展。要利用现代新媒体营销手段,拓宽营销渠道,打造具有个性化特色鲜明的营销平台,做好农村产业产品的品牌推广。

2.3 立足市场需求,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快速发展

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实施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手段,要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度。1)积极推动农村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整体水平,实现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利用价值;2)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及新模式,将生产、加工、运输和仓储等整合集聚,不断延伸供应链和产业链;3)大力发展文旅和康养产业,拓宽产业发展路径,增加农业增收渠道。通过培育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密切各类产业融合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要素联结及产业联结,培育产业融合经营联合体,提高其经营能力、市场竞争力、抗风险和合作服务能力,营造良好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环境[5]。

2.4 强化科技创新,推进农村产业科研成果转化率

1)强化农业基础科研能力,提升农业科技含量。要通过对传统产品进行改良,提高产品品质。对生产条件进行数字化监测管理和智能化水平管理,提高生物生长的适配性,减少不必要的投入,使产品提质增量。要通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行科学研究,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拓宽农业的增收渠道,不断加强研发在农业产业开发中的运用。2)提高农业科研的转化率。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因此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及时把前沿技术和科研成果进行推广运用,转化为生产率。3)加强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要完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机制,通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让乡土职业农民成长壮大;通过政策措施吸引高素质科技人才,提升农业科技队伍的科研能力;通过引导大中专毕业生下乡返乡创业,扎根农村,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权昆.乡村产业兴旺的目标与体制机制创新路径[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6(6):59-66.

[2] 李玉雙,邓彬.我国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湖湘论坛,2018,31(6):159-165.

[3] 韩长赋.2019年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M].北京:中机产城(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2019:158.

[4] 张红宇.乡村产业发展的国内实践与国际经验[J].中国发展观察,2021(Z2):99-104.

[5] 张晓燕.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7):272-273.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21-08-03

作者简介:徐晓阳(1967—),男,湖南攸县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产业经济、教育经济与管理。E-mail:563589693@qq.com。

作者:徐晓阳

五措并举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论文 篇3:

江西省永新县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江西省水利厅领导深入吉水包扶村指导工作.江西省莲花县扶贫和移民办三措并举推进创业扶贫.江西省兴国县创新机制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等

江西省永新县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试点工作

5月20日,江西省永新县召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简称“两项制度”>试点工作动员会议,在全市率先启动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

“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是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五部委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让农村扶贫标准以下的全部低收入人口得到有效扶持,确保扶贫开发目标实现,于2009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其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的作用,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通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从根本上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为实现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县的目标奠定基础。试点对象包括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320元的农村低保对象和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196元的农村扶贫对象。

据悉,该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列为了全省第一批开展“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县。根据省有关规定,此次试点确定该县的扶贫对象为37282人。通过试点,将有助于该县探索和建立贫困人口识别机制,摸清扶贫对象底数,并按照“因户施策”的要求,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对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农村低保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对扶贫开发对象,通过扶贫政策的扶持,帮助其提高收入水平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温饱问题并实现脱贫致富。

(江西省永新县扶贫办 陈银先、贺小林)

江西省水利厅领导深入吉水包扶村指导工作

5月21目,江西省水利厅杨丕龙副厅长和厅计财处负责人一行,冒雨来到包扶村——吉水县醪桥镇黄家边村检查指导工作。

杨副厅长一行考察了村民会议室等办公场所,新建的引水渡槽等水利设施,详细了解这一届包扶工作为民办实事情况,并和村干部进行了交流。当了解到这一届厅包扶工作为黄家边村解决了村民饮水、路、水利基础设施和办公场所等方面难点重点问题后,感到满意。他鼓励村“两委”充分利用省扶贫政策和厅包扶工作组的包扶优势。积极带领广大村民创业致富。同时要求厅包扶工作组合理利用扶贫资金,争取多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积极配合村两委完善村休闲娱乐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要抓好这一届包扶的扫尾工作,为包扶村扶贫组织验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吉水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和县水务局、醪桥镇负责同志陪同调研。杨副厅长还就峡江水利枢纽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和包村扶贫工作,与吉水县委、政府领导交换了意见。

(江西省吉水县扶贫办)

江西省莲花县扶贫和移民办三措并举推进创业扶贫

江西省莲花县扶贫和移民办按照“服务创业、推进创新、加快发展、赶超跨越”的主题,三措并举推进“创业创新服务年”活动。一是以制度建设为总揽,规范工作行为。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莲花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实施办法》、《莲花县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意见》等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工作制度,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机关工作的各个环节,极大地规范了各项行政程序,提升了为民服务的工作效率,使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二是以政务公开为载体,着力打造阳光政务。充分利用宣传栏、扶贫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形武将工作职责、服务承诺、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政策法规对外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以创业创新服务为宗旨,努力打造服务型机关。强化服务意识,把握服务重点,开展“送服务、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调研,走访服务对象及龙头企业,积极探索扶贫开发工作与帮促服务的有效途径,把日常工作同有效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江西省莲花县扶贫和移民办林海兰)

江西省兴国县创新机制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

为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体系,培养一批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兴国县根据《赣州市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通知精神,该县农粮局、林业局、果业局等主要责任单位,努力加大机制创新,切实加强全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

一是创新科技推广机制。该县将农业科技示范园的项目视为本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的技术源和辐射源,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到千家万户,形成新型农业科技网络、推广体系。

二是创新经营机制。该县在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经营方式上,灵活多样,引进市场机制,采用股份制经营、企事业独资或合作经营,实行多元化经营机制。

三是创新运行机制。该县通过“园区+基地+农户+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等运行模式,引导园区或园区企业依靠科技,面向市场,服务农民,带动区域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是创新管理机制。该县积极引导各科技园建立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管理机制,规定园区内企业享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促进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园区自身的升级。

五是创新投入机制。该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以国家投入为杠杆,引入企业、个人、社会等投资主体,形成多样性的投入机制。同时,还以示范园为平台,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吸纳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努力做大做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江西省兴国县新村办肖来金)

江西省纪委监察厅挂点扶贫组深入宜黄重点村调研

5月4日,江西省纪委干部室主任唐高潮、二室主任景有富率领省纪委监察厅挂点扶贫组一行,深入宜黄县东陂镇江背村调研。抚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吴伟柱陪同调研。

挂点扶贫组一行首先看望了省纪委监察厅蹲点干部,并详细了解其工作生活情况。吴伟柱嘱托随行的县乡村干部,要全力配合做好扶贫工作,关心关注省纪委蹲点扶贫干部的工作生活,切实帮助解决各类困难,让蹲点干部生活舒心、工作顺心。在该村的“爱心楼”建设地,当听说“爱心楼”是无偿提供给6户特困户长期居住时,省、市纪委领导十分高兴,并要求镇村干部要把“爱心楼”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建设质量,力争今年“十一”之前全面完工,使特困群众能搬入新居度冬过年。在该村的河道旁,省、市纪委领导仔细察看河道治理和绿化改造情况后指出,要综合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把新桥建设成为便民利民的“连心桥”。要加强防汛期间的巡查力度,严防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省、市纪委领导实地察看该村的杨树苗基地和油茶林基地后强调,扶持壮大优势产业,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载体,是提升该村“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要做大做强“山上银行”,加快推进强村富民步伐。调研期间,省、市纪委领导还视察了该重点村的“三务”公开栏、科技楼等。(江西省抚州市扶贫和移民局吴奇静)

江西省新干县10万农民受惠移民乡村公路建设

近日,新干县洋峰垦殖场熊家岭移民村热闹非凡。移民叶樟根看到王富至熊家岭路段修通的水泥路兴奋地说:“从现在开始,我们再也不用为出行而发愁了,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1968年,熊家岭林场安置浙江淳安移民100余人,因地处偏远山区,进村的路崎岖蜿蜒,坑洼不平,行路难一直是移民群众的烦心事,尤其是到了雨季,道路更是泥泞不堪。近年来,他们种植的翠冠梨、黄花梨、南丰蜜桶、脐橙、茶油等农副产品优质、无污染,深受消费者亲睐,但由于交通十分不便,盛产的优质农副产品卖不出去,严重制约了移民村组经济的发展。

面对移民扶持项目资金少。移民群众出行难的现实问题,我县从实际出发,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移民群众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后扶建设与移民示范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近70万元,修通了一条宽4.5米,长2公里的金川王富至熊家岭的水泥公路,还硬化了村办主干道和巷道,如今家家户户出门就是水泥路。广大移民群众说:这事办得顺心,这路走得更舒心。

为了帮助改善移民安置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多年来,我县先后安排扶持资金530多万元,为移民安置区修建乡村公路270余公里,项目覆盖全县10个乡镇场105个移民村组,受益群众达10余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1.6%,有效提高了移民安置区乡村公路的通行能力,促进了移民群众增收。

(江西省新干县移民办胡曙明)

上一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工程经济分析用于水利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