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与创新农业科技论文

2022-04-27

摘要:农业科技投入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全面系统研究了农业科技投入的问题,并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了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关系。研究表明,农业科技投入已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存在滞后反应,二者未形成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业经济与创新农业科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业经济与创新农业科技论文 篇1:

研究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性

摘 要:文中对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性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证明农业科技投入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在此基础上,文中针对性提出了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的相应措施,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农业科技投入 农业经济增长 农业产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还关系到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稳定以及和谐发展。虽然,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农业种植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一直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并且近几年来还面临着土地资源破坏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所以即使农产品年产量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可依旧满足不了我国的国民生活所需。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方面问题,就需要进一步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年产量,拉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想要达到此目的,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接下来,本文就以更快的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为主要目的,对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性进行深入研究。

一、方法和数据

动态经济学中指出,经济变量之间所存在的因果关系会随着时间间隔的出现而逐渐减弱,因此,为了能够对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便灵活的运用PDA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并通过该模型将静态的经济活动分析转变为动态分析。通常情况下,一个PDL模型中共包含滞后期,多项式次数以及约束条件三个因素。在应用该模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一般先由大的滞后期数开始,并不对其进行任何的处理,只加入约束后,观察模型的拟合优度与滞后期数之间是否存在正比关系。在对PDL模型进行构建之后,可以以此为基础,对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应用Granger因果进行检验,其原理如下:对给定的两个经过验证的时间序列X、Y现在和过去的数据进行研究,并以此来对Y的发展进行研究,如果单纯依靠Y自身的数据对Y进行研究的结果没有通过对X、Y的数据对Y进行研究的结果理想,则证明X到Y之间有着因果关系。在对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联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用农林牧渔的总产值来代表农业经济。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研究2000年到2015年之间的关系,同时,为了消除物价和自然因素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所有指标均采用自然对数,并分别用LNAG和LNTI表示,用Eviews6. 0软件进行计算。

二、实证检验

1.滞后分析。在通过多次模拟之后,滞后期数值取3、多项式次数数值取1,同时,通过远端约束,使LNTI在大于滞后期时对LNAG的作用为0。如此,通过模型分析则可以看出PDL模型的拟合程度比较好。同时,PDL模型中也显示,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并且总影响计数为0.4744, 也就是说,每当农业科技投入方面增长之后,农业经济也会随之增长,只不过其影响会逐年递减。

2.平稳性检验。为了确保检验的准确性,需要先应用ADF单位根平稳检验方式对变量进行检验,其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原始序列和一阶中,LNAG和LNTI的序列之间存在单位根,不能拒绝原假设,但是在二阶之后,而这序列之间不存在单位根,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3.协整检验。通过协整检验,可以了解两个变量之间所存在的长期稳定关系。在本文中,采用E-G两步法进行检验,通过Eviews6. 0软件,用OLS法建立LNFI关于LNTP的长期均衡方程,其估计结果如下:

然后,为对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分析,用ADF对残差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其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中可以看出,残差序列通过了检验,证明其属于平稳序列,也就证明了LNAG、LNTI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关系,也就证明,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科技投入之间存在影响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继续构建ECM模型,其中,最佳滞后期数值取2, 其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看出,各统计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证明变量之间存在影响关系。

4.格兰杰因果检验。在以上检验之后,为进一步证明检验结果,继续对LNAG和LNTI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滞后期选取1-3期,其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通过表4可以看出,在滞后期为1-3年中,农业科技投入不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在滞后期为1-2年中,农业经济增长是农业科技投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证明,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关联性,且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可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增长。

三、加强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

1.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开始逐渐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并积极独立地方政府拓宽融资渠道,但是在真正落实上却存在一定欠缺,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方面问题,积极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就需要对此进行有效落实[2]。首先,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的总体力度和总体数量,并由国家财政进行支持,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支出在国家总财政中所占据的比例;其次,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做好融资工作,除了自身不断努力拓宽融资渠道之外,也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户们自主进行融资,从各个方面对融资方式进行扩充和完善,提高融资效率;最后,在加大农业科技财政投入,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我国政府也应该为农业科技研究提供有力支持,比如成立专门的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和院所;在高校中成立农科研小组,激活农业科技研究机制等,通过该方式,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的研究效果,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农业科技研究进程,为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的加大打好基础。

2.设立重点投入对象。在国家层面上,为了能够全面推动农业经济的增长,需要我国全面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但是在地方层面上,为了能够达到快速拉动地方农业经济增长,以此来推动国家农业经济增长的目的,就应该设立重点投入项目。首先,地方政府和农科研团队应该对地方优势资源和地理环境特点进行详细研究和了解,重点对地方优势农业产业进行投入,解决其生产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快速拉动地方农业经济增长;同时,也应该加大对新农业产业的研究,在充分利用地方优势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新优势产业,以促进地方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其次,加强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投入,农产品加工技术属于我国农业科技短缺方面之一,不仅影响着我国农产品的加工、储存,也影响着地方农业经济增长和产品优势的发挥,因此,地方政府应该针对地方优势农产品,对其加工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最后,农业产业发展属于长期、持续性发展,因此科技投入也应该确保长期性和连贯性,要实现产业科技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使其能够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

3.完善农业科研体系。拥有完善的农业科研体系,是确保农业科技投入能够落实到实处的重要基础,为此,首先,我国应该明确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虽然农业科技投入是国家层面的问题,但是对于实际应用和创新而言,针对的却是农业企业,因此,作为农业企业必须重视起农业科技的创新,并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以此来带动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进而实现地方农业经济的增长。其次,重视起高效和科研机构的重要性;就当前情况而言,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创新主要依靠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因此,我国应该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以及农户之间的合作,加强对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通过两者的相互合作,不断优化我国农业科技,进而更好的推动农业经济的增长。最后,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好自身的带头作用,一方面,相关领导干部应该告诉重视起农业科技的创新,定期或者不定期进入农业产业基地以及科研院所对农业科技创新情况和应用情况进行视察;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技术信息平台,不仅为农业科技的科研者提供一个交流的技术平台,同时也能够加强农业企业以及农户对农业科技的了解,并提出自身的需求,共同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

四、结语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经济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国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水平,同时也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經过研究证明,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性,其能够推动农业经济的增长,因此,我国应该对农业科技投入引起足够重视,并通过加强财政投入、政府监督以及科学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效率,并不断加强对新农业科技的应用,进而实现不断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05) .

[2]刘纯阳,陈准.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三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湖湘论坛,2011(03).

[3]张晓慧,梁海兵.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不同部门劳动力从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09) .

作者:王立平

农业经济与创新农业科技论文 篇2:

山东省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关系研究

摘 要:农业科技投入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全面系统研究了农业科技投入的问题,并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了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关系。研究表明,农业科技投入已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存在滞后反应,二者未形成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为此,结合农业科技投入的现存问题,下一步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投入的效率,使二者形成互为促进的良好循环机制。

关键词: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经济增长;动态关联

一、引 言

农业经济发展是我国实现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长期以来,受技术、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舒尔茨(1987)指出农业科技投入促进是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动力。一般而言,农业科技投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农业科技活动的一切投入的总和,当用于农业科技活动的资源投入形式都用货币资本来表现时,科技投入也可称为科技经费的总投入。早在1989年《国务院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就将科技兴农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报告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农业问题,科技兴农尤为重要”。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不断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8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着重强调“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文件指出要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就农业科技投入以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联关系而言,已有一些学者就此问题展开了研究,关于农业科技投入的界定,王安国等[1]认为,农业科技投入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按年度计算的用于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包括科技成果转化)的支出总和,包括其支出和使用的配置和效率情况。袁康来[2]、姚永康等[3]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业科技投入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农业科技经费的投入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农业科技实力的关键因素,通常可以用农业科技经费的投资强度来衡量。农业科技投入直接影响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及农业经济的增长。就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囿于数据的可得性,国内有关的文献较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梁平,梁彭勇[4]等人的分析,他们运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存在着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而且其长期响应作用程度更显著、更稳定。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仅使用VAR模型并不能得到客观的结果,所以本文以山东为例,利用分布滞后模型分析了山东省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关系,探究了农业科技投入的经济增长效应,并结合农业科技投入的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山东省农业科技投入的现存问题

(一)投入总体规模偏小,且资金分散

从1998年到2009年,山东省财政对科技的投入总经费增长了近16倍之多,在总体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据财政部门统计,2009年,山东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31.9%,而在1998年这一比重仅为8.5%,10年间增长了约2.75倍。虽然财政用于农业科技的投入比重大幅提高,但与其他行业比,这一规模仍相对较小,农业科研投资强度还比较低。此外,山东每年所立项的农业科研项目数量大,涉及领域广,导致投资重点分散,单个项目所得支持的非常有限,无法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一些能够经济社会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科技成果没有及时得到转化和应用,科研成果的价值没有完全得到体现。

(二)投入结构不合理,且投入产出效率低

目前,我国国内投入到基础研究和投入到应用研究的比重,平均水平为1.67:98.33,山东省为1.32:98.68,两者之间的比例和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但由于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在农业科技活动中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其属于创新性科技活动,对于基础研究投入的严重不足,必然导致农业科技储备和农业科技创新的底蕴和储备不足。此外,农业科技投入的目的具体而言就是取得一定的农业科技成果,并通过这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促进农业的发展。从山东省1998年以来农业科技的效益来看,资金投入的总体产出效率不高。1998年以来,山东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总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但相应的成果却并没有较大增长。

(三)资金投向缺乏整体规划,且缺乏连续性

由于政府在农业科技资金投向的决策上随意性较大,主管部门没有制定一个总体的规划,在农业科技资金投向领域决策时也没有一个科学的依据,支持的目的性、导向性较差,决策时往往受到较大的人为因素影响。而且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科技成果的转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科技创新的过程往往伴有较大风险。因此,农业科技活动需要不断的投入才能取得重大的突破。但一直以来,由于政策和体制的原因,对一些大型的农业科技研究项目难以连续地、集中地加以投入和支持。特别是市、县政府和基层一些地区,为尽快发挥经济效益,在资金投入时往往更加倾向于那些风险小、见效快的项目,对那些周期长、风险大、短期内难以见到效益的项目则投入积极性不高。

(四)投入运行环节不连贯,且资金监管不力

由于农业科技投入受到传统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限制,使得农业科技活动的环节被割裂开来,导致科技研究和投入的主体分散、不到位。特别是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没有形成产业联盟和有机整体,造成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之间的相互脱节。这种运行机制虽然起到了分工相对明确的作用,但客观上也造成了农业科技进步缓慢。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这一情况有所察觉,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改善,但目前虽然科研成果越来越多,而农业生产实践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状况仍然存在。此外,由于政府科技投入宏观调控能力不足,造成许多问题,比如企业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以及科研院所之间缺少有效的协作,各自为政,重复开发,科研、开发与市场脱节,不能形成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对资金的使用上明显缺乏有效监督,挤占挪用现象严重。

三、山东省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分布滞后模型考察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关系。该模型首先通过阿尔蒙变换,利用有限多项式近似模型待估参数,即通过定义新变量,以减少解释变量的个数,并利用OLS估计法估计参数。然后对模型中包含的变量进行单位整和协整检验,逐步回归,剔除明显不显著的变量,得到简化模型,将其写成误差修正模型形式,得到包含变量间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变动影响的简单的模型。可以看出,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剔除其中与因变量无关联或是关联不大的自变量,减小了模型计算的误差值,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从而保证了模型的实际经济意义,更加全面、客观的描述经济现象;也可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对现期经济行为的影响,从而描述经济系统的运动过程,将经济活动的静态分析转化为动态分析。

(二)数据来源

农业科技投入包括农业科研资金投入、农业科研人员投入、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投入。鉴于数据的连续性和可得性,本文利用1995 - 2007年《山东统计年鉴》中的 农业科技机构经费投入指标替代农业科技投入,将其作为解释变量ASI,这里的农业科技机构经费投入包括农、林、牧、渔等行业科研机构的政府拨款、非政府拨款收入和高等农业院校研究与开发经费收入等;以1995 - 2007年《山东统计年鉴》中的农林牧渔总产值来间接反映农业经济增长的状况,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AP。由于本文考察的是ASI 和AP 的动态关联关系,故其真实值和名义值影响不大,所以为消除异方差,本文将ASI 与AP 进行了对数变换。

(三)动态关联实证分析

从农业科技经费投入到实现农业经济产出需要较长的周期,也即一定时间的滞后,在分布滞后模型中,滞后期数一般都是根据R2、F、t、DW 统计检验准则和AIC、SC 值最小准则来确定。

经过eviews5.0软件的反复模拟,可以确定多项分布滞后模型PDL(lnASI,3,1,2)中的滞后期为3,多项式次数取1,远端约束使大于滞后期后lnASI对lnAP的作用为0。经过阿尔蒙变换后,估计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各统计值均较为理想, 模型总体拟合优度较高。调整后的R2高达97.24%,F统计值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DW检验值为2.1865,表明残差不存在自相关。

作者:郭健 王栋 张良富

农业经济与创新农业科技论文 篇3:

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系统研究

摘要:文章在分析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受人才、资金和技术等因子影响和其受到利润、市场和竞争力等因素驱动的基础之上,解析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进一步说明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系统的构成,阐明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

关键词:农业科技企业;影响因子和驱动因素;动力系统

目前我国农业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农业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但我国农业科技企业的创新普遍动力不足,如何建构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是指农业企业将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过程,包括对农业新技术的研究、掌握,又包含对农业产品的商品化过程。它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出现,然后通过投入、研发、完善,形成一个市场所需的产品,通过市场化完成这个创新的全过程。

一、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子

我国大部分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人才、资金和技术是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最重要的三个直接影响因素。

(一)人才

1、高水平的农业科研人才。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具备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吸纳、更新、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把它贯穿于农业生产系统的全过程,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系统化、层次化的知识渗透群体,能共同将知识彻头彻尾转变成财富。

2、熟悉国际国内农业市场、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农业企业家和管理人才。他们既要有一般意义上企业家所应当具备的素质如在经营中不断实现技术、管理和制度创新方面的能力,又要有其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个性特点如掌握农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观、通晓农业知识和市场经济对农业的特殊作用和影响。

3、熟练掌握先进农业技术、工艺的农民。这类农民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拥有经济实用、通俗易懂、便于操作运用的乡土性教材,可以传授教导其他农民。

(二)资金

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风险性、时滞性等特征,因此资金富裕程度是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条件。众所周知在自主创新初期需要投入大量启动资金,而且随着创新的持续进行,资金需求规模也会扩大。

(三)技术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先进技术做基础。对后来企业来说,创造新知识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有效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特别需要强调与企业吸收能力发展密切相关的先验知识。如农业生物技术发明,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转基因产品的测定方法、标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酶联免疫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需要一般科学的支撑和农业前技术科学做铺垫。还应注意到,一些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往往能引致一系列技术创新,通过领域的自主创新,牢牢控制世界农产品市场。

二、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驱动因素

驱动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系统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直接驱动因素和间接驱动因素。其中,利润、市场和竞争力是最重要的三个直接驱动因素。此外,市场需求和竞争、基础设施、文化因素、科研机构、政策环境等也对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一)利润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目标。首先,利益驱动因市场需求而生。只有当某种需求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时,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才会有利可图,企业也才会产生自主创新的冲动。其次,利益驱动是市场竞争的最终目的。当竞争压力转变成利益驱动力时,企业就会奋起创新,以求胜算。再次,科技成果的商业化需通过利益驱动而启动。一项新的科学技术发明,只有当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时,才能激发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热情。

(二)市场

1、市场需求。当前,国际国内市场对动植物良种、科学产品(如绿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些新的需求,客观的刺激企业必须站在市场的前沿,具有前瞻性和不断探索精神,因此,创新的规模与需求规模成正比,需求拉动创新,创新满足需求的同时又会诱发新的需求,从而拉动新一轮创新,循环往复,使得需求拉动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和持续的动力。

2、市场竞争。一般情况下同行业之间存在竞争的激烈,因此,竞争与经营危机压力是迫使企业主动寻求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动力,也是企业技术创新形成与发展的契机。

(三)竞争力

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将大力推动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的创新活动,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及技术标准,从而有可能改善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在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弱势地位,提高我国农业科技企业技术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系统的构成

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的构成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是知识产权制度促力要素,市场需求拉动力要素,市场竞争压力要素,技术推力要素,政府政策行为推动力要素,文化的精神动力要素。农业科技企业是自主创新活动的直接实现者,科研机构、基础设施、科研中介机构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创新活动所需的知识,设施和服务等资源,政府利用其政策工具对这三种创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政府以市场为基础进行引导、疏通,采用市场与政府互动的方法,它对企业的自主创新产生推动力。各动力要素间的联系和互动体现为各种资源在各要素间的流动。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国内环境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两类,软环境是指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硬环境是指相关的基础设施。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与国际环境有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即知识、人力等的交流,这是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在全球化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必然选择,也构成了自主创新的推动力。

四、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系统运行原理

根据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的构成,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如图1所示)。

按照各部分所起的作用,可以把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分为环境层、基础层、亚核心层及核心层。

(一)环境层

环境层包括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国际交流状况或开放程度。三者构成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的推动力。企业竞争制胜的前提是能够提供比竞争对手更为物美价廉的物质产品或服务,这无形之中就表明企业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进行技術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现在,为了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求,许多企业已经通过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生产等创新手段,按用户要求定制不同产品,是产品开发能力大大地提高,生产线、流程切换更加灵活,生产的“柔性”更强,形成了以市场需求推动自主创新的导向机制。

(二)基础层

基础层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和文化因素农业基础设施是指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的产业设施,主要包括水利设施、生态环境设施、农村电网设施、农业中低产田改造建设和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直接相关的科技基础设施等。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对于消除和限制创新领域存在不正当的竞争及相互压制现象极为有利,并且文化因素是农业产业专有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的总体特征。这二者形成动力系统的原动力,也是动力系统存在的基本力量。

(三)亚核心层

亚核心层包括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通过制定并执行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系统中其他动力要素的活动,同时政府还规划设计了一系列的项目和措施,直接参与实际的技术研发和扩散项目活动。在创新系统中,政府可以直接有效地调控机制的具体运行,特别是在一些市场机制无法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可以凭借其特殊的身份完成其他创新主体无法实现的系统功能。基于农业弱质性、公益性和基础性的特点,政府还需要不断规范农业投入行为,自觉承担起宏观农业投入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从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看,国有农业科研院校始终是农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是自主创新的重要依靠力量。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发明和科技成果转让给企业,是推动企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由此政府政策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始终是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系统的支持力。

(四)核心层

核心层是农业科技企业。农业科技企业指作为农业企业的基础上,以市场为主导,以农业技术商业化为主线,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微观经济组织。由于农业科技企业的先导性,赋予了农业科技企业在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按技术含量分类,对一部分从事上游高精尖农业高新技术科技企业(如生物工程,新材料开发、高科技农产品等)占据市场前沿,需要在国际上提高我国农业科技企业的竞争力,因此环境层中的国内外交流对他们来说是现今的重要推动力;一部分处于技术中游的农业科技企业,市场环境的推动力有利于他们找准市场定位,另外技术环境推动力将提高企业的潜在实力。

(五)科技中介机构

科技中介机构是指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支撑科技创新活动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组织,是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它促进了知识的转移、转化、吸收、应用和创新,是创新主体的黏合剂、动力系统的催化剂。

(六)知识产权制度

知识产权制度是当今国际社会所公认的推动创新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有效机制,是提高农业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和核心推动力。根据我国的国情,我国农业必须保证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如:主要粮食及油料、棉花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开发及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的生物技术,普遍、多发性农业病虫害与畜禽疫病的防治技术,以及针对我国地理、气候特点的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等方面,具有独立创新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持主动的竞争地位,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实现可靠的自控能力。自主创新和引进利用的有机组合与有效协调,是支持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国际国内交流、市场环境、技术环境是任何一个企业自主创新的推动力,它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变革,而企业发展的基础层进一步支撑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来说,核心层中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创新最直接最重要的动力源,但对于整个企业动力系统的持久运行来说,它是前几个层次最终合力的结果,而亚核心层所对应的对资源的配置能力、对新知识的创造力是以环境层和基础层为依据,是核心层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支持力。亚核心层和环境层因此成为动力系统的关键环节。不论运行原理如何,各动力因素互相协调共同促进自主创新行为的顺利进行。可以看出各个动力因素对自主创新的作用方式并不相同,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并互动地促进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孙倩,邓心安.我国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原因的期权博弈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7(4).

2、王志本.“入世”后我国农业科技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3(4).

3、孙冰.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

4、王宏杰.我国农业企业自主创新现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1).

5、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苏迪,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吴开松,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作者:苏 迪 吴开松

上一篇:课程体系建设下工程教育论文下一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