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市场经济论文

2022-04-21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也在迅猛的发展。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金融学这一科目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学起步较晚,对其理论的研究较少、认识不深刻,目前来说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金融学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其发展前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行为金融学市场经济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行为金融学市场经济论文 篇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金融学的发展展望

摘 要:金融学是一门以价值判断与价值规律的研究目标,与生活具有紧密联系的学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金融学的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不断完善金融学理论体系,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我国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论述了我国金融学的发挥历史和现状,并展望了我国金融学的发展前景,旨在丰富我国金融学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学;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改革在几十年的摸索实践中逐步完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金融行业逐步发展壮大,金融学也开始逐渐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从现状看,我国金融学的理论体系逐步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金融学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积极的面对我国金融学发展中面临的诸多挑战,是金融从业人员尤其是金融学专家及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论述我国金融学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一、我国金融学的发展历史

我国金融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计划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详细如下。

(1)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物质资源匮乏,生产资源、消费产品等众多资源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群众生活的需求。因此,在资源和消费品的供给方面,通常由政府提前计划,并由具体的职能部门按照政府制定的计划内容进行分配,即所谓的计划经济。不难看出,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下,以服务市场经济运行为主要目标的金融学举步维艰,难以取得较好的发展。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在借鉴国外理论成果、实际运行、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自身特色的金融学理论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并不具备我国金融学实际应用研究所需要的客观环境,因此,在实际应用和发展方方面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综上可以看出,在我国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金融学发展处于畸形发展的状态,即理论研究起步较早、实际应用研究开展较晚的“单条腿走路”现象。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的金融学研究逐步完善,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我国金融学体系逐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来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第二阶段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内在统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三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学理论体系也随之不断完善,计划经济时代相对薄弱的金融学应用研究也开始步入正轨。在这个时期内,金融学的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逐渐衍生出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学、行为金融学等分支学科,这些分支理论学科在发展进步的同时,对于实际经济的运行也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并且为我国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金融人才和学科带头人。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自此以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开始逐步向广辐射、深挖掘方向发展,受此影响,这个时期的金融学研究更加注重實际应用,并且呈现出“精细全”的发展趋势[1]。当前金融学在股票创业板、沪港通、深港通、股指期货市场等实际应用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二、我国金融学的发展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金融学研究在理论和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呈现出以下的特征。

首先,理论与市场逐渐完善,但仍面临众多问题。当前金融自由化势头明显、不可阻挡,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深化,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国际金融改革正式进入深层次结构性攻坚阶段,将面临监管体制、金融风险、市场机制、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多种问题。此外,股灾现象、银行表外业务量大、民间资本非法运营等现象不断为我们敲响警钟。可以看出,我国当前金融市场仍不健全,需要不断完善,金融理论指导市场行为的有效性仍需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制度在治理金融乱象、防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方面仍存在漏洞[2]。其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1)金融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不够深入。众所周知,金融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研究内容涉及经济学、数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开展金融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多个学科的理论,注重多学科结合,对金融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比如,针对当下房地产的迷局,可以从数学、心理学、商业银行等多个视角开展综合研究。此外,行为金融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表明学科交叉研究将成为今后金融研究的趋势。(2)金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需要进一步结合,理论研究需要更好的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缺少理论的指导,实践过程中会走很多弯路,反之,没有实践的验证,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这一唯物辩证法现象在金融学领域仍然实用。因此,在金融学研究方面要尽量避免“单条腿走路”的现象。对于金融学研究人员来说,既要保证金融学理论的发展进步,也要注重金融实践的全面发展,因此要求金融学学科建设要逐步充实完善具有使用性和理论指导性的内容。(3)拿来主义现象增多,适用性分析需要进一步加强。前文已经提及,我国金融学研究起步晚、基础差,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拿来主义的现象,即将国外金融学理论照搬到国内,但是部分理论引入到我国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这种水土不服的现象常常发生。因此,对于国外金融理论和运行实例,在引入我国后应该根据我国国情进行的适当的改造,既能预防水土不服的现象,也能避免闭门造车引起的资源浪费。

其次,金融学人才培养体系方面成效明显。当前金融国际化趋势明显,对具有扎实理论实践功底和国际交往能力的金融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可喜的是,我国金融学研究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在培养金融学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金融专业教学呈现出微观化和实用化的趋势,但是我国金融在实际运行中受制度政策等宏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在金融理论研究中更加注重宏观理论的研究。新形势下,金融运行的影响因素逐渐向微观主体倾斜,因此金融学理论研究和课程设置的微观化将成为今后改革的方向。

第三,金融专业能力逐步成长,进步喜人。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通过不断学习国外的金融理论体系和运营理念,金融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但是在照搬国外经济建设體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挫折,走了很多弯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摆脱对国外经济体制模式的依赖、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学理论的重要性。因此,新时期,我国根据国际形势适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布局,积极推进“亚投行”战略和“东盟十国”的人民币结算业务,可以看出,我国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加快了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世界经济运行规则[3]。这些举措对于我国金融学的特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金融学的发展展望

首先,金融学理论研究逐渐完善,分支学科之间的交融逐渐增多。当前金融学的发展主要分为宏观金融学、微观金融学、交叉金融学等几个方向。其中,宏观金融学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定安排、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货币的流通管理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微观金融学直接影响着金融市场能否长期健康发展;交叉金融学作为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有助于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运行方式。

其次,资本成本等实际应用研究仍待进一步提升。金融学的应用研究是建立在资本的基础上的,因此资本在金融学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学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资本成本的影响,比如融资途径、投资回报、投资价值等等。

第三.市场对金融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尽管当前我国在人才梯队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当前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学已经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金融学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为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金融学的教学实践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在金融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积极关注国内外金融热点,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争取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金融人才。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金融学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我国的金融学研究从早起的纯理论、单学科研究逐步向理论结合实践、多学科交叉研究等方向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新形势下,在促进金融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需要积极应对金融学带来的各种挑战,保证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旷逸. 试析我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24).

[2] 谢鸿仰. 浅析我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前景[J]. 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23):245-245.

[3] 李德. 新时期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J]. 西部金融, 2015(5):4-10.

作者:范琴峰

行为金融学市场经济论文 篇2: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也在迅猛的发展。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金融学这一科目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学起步较晚,对其理论的研究较少、认识不深刻,目前来说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金融学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金融学;发展前景;面临挑战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正在以迅猛之势发展。而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更是为本土金融学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机会。随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我们不仅发现了很多新现象而且新的问题也逐渐出现。而建设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学科可以解决当今的经济问题,因此若其长期发展就必须认清楚目前我国金融学所面临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对这些挑战所提出的良策。

1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

1.1对金融学的定义及定位不明确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金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西方的金融实业界和金融学界存在着较大差异。第一种观点金融认为是融贸服务,而第二种观点对金融则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他们认为金融具有“中心论”和“方法论”。中心论指的是市场经济运转,而方法论的目的是寻找一种合适的替代品来取代金融工具的定价。而在我国,金融学的定义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问题。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而且中国和西方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由于经济学是一级的学科,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有人则认为金融学属于二级学科。因此,金融学属于经济学还是管理学,目前理论界的看法仍不一致。金融是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经济活动,简化而言,一切涉及到资金的活动均可以被称之为金融活动。金融有许多衍生品,如股票、债券、期货等,也涉及了众多的学术领域。价值流通的场所被称为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总称,如经营货币资金借款、贵金属等现货或期货的交易行为、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买卖均属于金融市场的定义范畴。金融市场涉及内容广泛,可根據不同的理解角度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交易方式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直接金融市场与间接金融市场。

1.2金融学科的建设及理论都比较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金融学理论也不例外。但是,以客观角度来看,我国的金融学科的建设并不完善,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金融学科的建设不完善、不合理;第二,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第三,我国金融学在国外的影响和冲击下,有些学者崇洋媚外,照搬西方理论,但这和我国经济并不相符,缺乏自己的特色。

2中国金融学的发展前景

2.1中国金融学需要明确的定义

金融学的含义对我国金融学的以后发展极其重要,因此必须明确金融学的定义。首先,我们要进行实践对当前的理论进行总结;其次,对理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及研究;最后,要结合中国的金融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下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义。

2.2调整学科布局

由于金融学的知识较为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需要先调整不合理的学科布局,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金融学体系。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学科:金融基本理论学科、应用金融学、金融业务类学科、交叉类金融学科、金融史学科。这五大学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群,不仅对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高了帮助,而且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也十分有利。目前,中国金融学的状况最合适的学科体系模式是一个主干七个分支,主干指的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学,七个分支则是:国际金融学、非银行金融学、中国金融学历史、银行管理学、金融市场学、金融技术学以及金融学说历史。这七个分支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整合,使我国的金融学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

2.3理论联系实际

建设金融学的最终目的是将其付诸实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因此,在课程方面必须与我国当下的经济状况相联系,实际探查经济的运作情况,使学科和经济密切相关,而且学生们在学习时也能与当下经济结合起来。

2.4强化师资理论

目前,我国金融学的师资队伍还很薄弱。国内金融界的教学大多是博士,这就对老师的文化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我们要增加金融教师的数量以增加其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我们要打开国门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同时也要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此外,鉴于金融学理论较强,因此这方面应该多向西方学习,采用多导师的制度,拓宽博士生的眼界,提高他们的专业性竞争力,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2.5设置中国特色的金融学科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使每个国家的制度和法律法规都不尽相同。因此,我国的金融学也必须具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虽然国外的金融学成熟,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因为这样会产生文化冲突,不利于我国的发展。我们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样就可以使我国的金融学不断壮大、不断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来说我国的金融学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尚不成熟,需要不断的改进。因此,我们应该在对其现状进行深刻分析后对症下药,不断的去探索它的发展道路,努力使我国金融学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赵雨寒.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J].经营管理者,2019(4):1- 27.

[2]张新.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J].金融研究,2020(8):36-44.

[3]毕文姣.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J].2021(17):136-143.

作者:郝佳琦 土旦尼玛 吴思思

行为金融学市场经济论文 篇3:

关于金融学科(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强化我国金融学科建设:明确金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创新的金融课程体系,强化本科教学的“厚基础”和“宽口径”,加强微观金融类课程建设,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关键词:金融学科;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学科建设

现代金融学科理论探索之深、内容更新之速、交叉边缘学科发展之快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深入研究和比较分析中外金融学科的内涵及其走势,加快我国金融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当务之急。

一、金融学科的发展演进

1.西方金融学科的发展历程

金融学科的演进是金融业发展变化的产物。金融学科最初研究的重点是货币问题如早期的货币数量论,随着银行业的迅速发展,研究的重点转向信用和银行。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问世,金融学科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宏观的货币经济学理论体系。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直接融资和新的金融机构迅猛发展,微观金融理论开始出现,马柯维兹、托宾等提出量化的资产选择理论和模型即为发端。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和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频繁,浮动汇率制的实行和发展中国家在货币金融领域地位的突显,金融学科研究的重点转向了资本市场、金融经济学领域,同时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和表外业务迅速增长,金融风险日益加剧,有关公司财务运营、衍生金融商品定价、风险量度与预测、金融规避与监管等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当今,随着信息科学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金融等一系列新课题成为金融学科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研究金融问题的蒙代尔、托宾、基德兰德特等经济学家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说明金融学已经进入了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金融学科建设方兴未艾。

2.我国金融学科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取向确立后,金融业地位日益突出,金融学科的研究空前繁荣。其主要表现:一是金融学科建设的学会发展及其交流活动频繁;二是学科下各层次培养规格的教材、工具书和学科研究专著层出不穷;三是各大专院校纷纷设立金融专业或开设金融课目,金融人才供需两旺。四是国外经济金融教材精选大量出版。

二、中外金融学研究领域的分野及其走向

1.中外金融学研究范畴的区别

国内外对于金融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别。国内说的金融,通常指的是货币银行、国际金融等“宏观金融”。这部分内容在国外也有,但不叫finance,而是属于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等领域,相关课程大多设在经济系。国外说的finance,一般指的是公司金融、资产定价等“微观金融”,相关课程通常设在管理(商)学院,而这部分内容,国内的金融专业涉及较少。

2.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

考察金融学的综合内涵,不难看出金融学发展演变的三大趋势:微观金融学、宏观金融学以及由金融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形成的交叉学科。微观金融学主要包括公司金融、投资学以及证券市场微观结构三个子系统。宏观金融则分为两类:一是以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为主体的金融内容;二是微观金融学的自然延伸,如金融市场、金融中介和国际证券投资等。交叉学科主要包括金融和数学、工程学等交叉形成的金融工程学,金融和行为理论结合形成的行为金融学以及金融与法学交叉形成的法学和金融学等。

三、强化我国金融学科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第一,确立明确而可操作的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当代经济社会和金融业的发展,需要的金融人才是多层次的、多角度和全方位的。既需要复合型的通才,又需要单一型的专才:不仅要有领导决策层和经营管理层人才,而且要有业务操作层的人才。人才服务的对象涵盖于宏观的政府金融、中观的企业金融、微观的家庭金融及其相互交织的社会金融经济各个领域。金融学科建设要适应这一多层次的“大金融”需求趋势,确立并实施明确的、可操作的各层次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二,构建优化、创新的金融课程体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金融人才的要求,要高度关注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创新。为此,金融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管理经济学、财政学、保险学等为金融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宏观经济概念、思维和分析能力,为专业课打下坚实基础。以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学、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金融工程、公司金融、风险管理为金融学科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成为从事权益让渡、交易、转换等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使他们能够在相关业务的设计、开发、评估、运作、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出专业水平。以经济数学、数理统计、计算机操作、软件编程原理等为金融学科中的专业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现代工具(包括模型、分析方法、操作设备等)从事业务活动和金融创新的能力,以适应金融信息化、全球化的需要。此外,从金融历史、金融法规、电子商务、专业外语应用写作等角度设置“模块型”的专业选修课,以拓展专业外延,深化专业内涵,增加学科前瞻性,提高知识综合化程度。

第三,强化本科教学的“宽口径”。多数西方国家的大学都认同本科阶段的教学应该是一种专业基础教育,在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视通识教育,即培养具有广泛文化意识的现代知识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单一的精英型体系向大众型、精英型等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变,本科教育更应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构建大学金融本科教学计划时,应强调“宽口径,厚基础”,使学生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建立起全面的金融知识结构体系,既有对宏观金融的分析、判断能力,又有从事微观金融业务的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

第四,加强微观金融类课程建设。金融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金融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随着金融与经济的密切融合,一方面金融运行的效率状况对经济、社会健康成长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金融效率的提高越来越离不开金融产业和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即金融运行效率越来越取决于微观主体的行为。因此,金融学教学应该顺应这种微观化的金融发展方向,与国外金融学教学接轨,增加微观金融方面的课程,内容包括公司金融、资产定价和金融组织学,具体表现在资本市场、投资理论、家庭理财、公司融资、金融机构的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加强微观类课程建设,有利于学生接近和了解现实,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然,强调微观类课程建设,并不意味着宏观类课程建设不重要,我们提倡的是宏微观金融课程的平衡发展。

第五,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面对金融全球化、网络化、技术化的趋势,金融学本科教学必须做到与法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这既是金融学科发展所需,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再生能力。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调节市场运行和交易行为的最重要的制度基础就是法律。因此,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对培养金融人才尤为重要。金融的高科技化又使得传统方式进行的融资和支付业务,为电子化、信息化、系统化、工程化的现代金融所取代,使金融学科成为了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一体的新型边缘科学。外语和计算机更是跟随金融学科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性技能。知识再生能力指的是一种学习能力。我们不可能在本科教育阶段解决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注重金融学课程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文理交叉,理工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化,有利于提高他们走向社会后的再学习能力,增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六,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考虑到金融学科更具有实证和实用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一般的理论解释,而应更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对于像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保险学等宏观类课程,可在着重讲授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组织课题讨论、撰写小论文和学术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像公司融资、金融机构经营与管理、投资理论等微观类课程,应突出其应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点,可通过案例教学、聘请业务人员授课、模拟实验等手段,增强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理解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责任编辑:张冬梅]

作者:黄正新

上一篇: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学论文下一篇:爱国主义教育之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