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网络结构研究论文

2022-04-23

[摘要]关键词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文献的论述核心。以CNKI为平台,对近五年间所刊载教育技术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的关键词进行共词研究。利用Ucinet和SPSS软件进行共词网络和聚类图谱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前沿。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远程教育网络结构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远程教育网络结构研究论文 篇1:

网络教育生源结构的实证研究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受教育者的来源构成直接关系到施教机构的发展,生源往往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开展生源结构分析,对有的放矢的开展远程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题组在对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生源结构跟踪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稳固和拓展生源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教育生源结构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西南科技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网络教育生源构成及分布研究”(项目编号:08JYF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自1999年正式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以来,通过11年的发展,以网络教育为代表的现代远程教育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试点高校也从1999年的4所,增加到2010年的68所,各试点高校也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办学道路。然而,随着各试点高校的发展和壮大,相互之间的生源竞争越演越烈,雷同竞争让不少试点高校备受压力。如何通过生源结构研究完善网络教育招生系统是摆在许多远程教育试点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生源结构的研究一般包括:区域分布、年龄结构、职业状况、专业类别和其他因素。

一、 研究样本生源区域分布情况的实证分析

通过课题组对研究样本学校2006年至2009年网络教育招生情况跟踪调查,在其学校设有校外学习中心的省份中,按照2006年至2009年各省市生源数量区域分布比例绘制四幅柱形图,如图1所示。

通过上图,可以很清晰地看到,2006年至2009年四年间,样本学校在各省市生源比例基本稳定,生源的分省市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征。通过四年累计计算,生源比例均在20%以上的,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省市是浙江省、江苏省。生源比例在8%至15%之间的,位于第三、四、五位的省市是山东省、四川省、江西省。生源比例在5%以下的,位于六至十五位的是云南省、河北省、重庆市、湖南省、贵州省、天津市、广西、河南省、湖北省、上海市。

针对上述状况,课题组通过对生源分布区域设立校外学习中心的布局和数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基数、区域政策和区域内人口的教育观念四个方面对生源分布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区域内校外学习中心布局状况和数量是网络教育生源数量的决定因素

网络教育的招生工作主要依托设立在各地区的校外学习中心。因此校外学习中心在一个省份布局的合理程度及数量,是这个省份网络教育生源数量的决定因素。图2为样本学校截止2009年各省市设立校外学习中心的数量柱形图。

生源分布比例位于前两位的浙江省和江苏省,由于本身经济发展水平很高,样本学校在其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城市都设立校外学习中心,布局相当合理。同时,图2显示,浙江省和江苏省区域内样本学校设立的校外学习中心数量也位于前列。生源分布比例位于中游的江西省和四川省,虽然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这两个省份设立的校外学习中心布局较为合理,数量同样位居各省市前列,因此生源分布比例也较大。生源分布比例靠后的湖南、河北、湖北三省,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低,但由于这三个省份设立的学习中心很少,招生人数较少。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网络教育生源数量的关键因素

高等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样区域经济受制于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对高等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区域人口的经济实力和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从根本上制约着家庭教育投资的增长水平。实证分析表明,生活消费支出所占比例与家庭教育投资所占比例之间呈显著反比关系。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居民家庭在生活消费支出比重越小,家庭教育投资比重越大。统计分析结果揭示国民对教育的投资能力是受家庭消费结构严重制约的。

网络教育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面向社会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方式,而社会在职人员的绝大多数无时无刻不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招生人数位于第一和第二位的浙江省和江苏省地处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两省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该区域内人口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其他省份,受家庭生活影响的状况较小,对个人教育投资的意愿和能力较强。当有机会提高个人文化水平时,其参与度也就很强。因此,此类区域网络教育生源数量在样本学校各地区中一直位于前列。

3.区域人口基数是关系网络生源数量的又一重要指标

人口基数与教育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在短短50年间内完成的人口转变,对当今和未来的教育市场和教育政策将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网络教育生源的潜在市场在18-35岁的学龄人群。而我国现阶段正逐步向老龄化社会迈进,受人口因数的影响,网络教育潜在市场也正出现萎缩。因此,人口基数相对较大的省市,参加网络教育学习的18-35岁的学龄人群所占比重也相对较大。相比人口基数较小的省市,人口基数较大的省市在网络教育生源数量上占据了很大的先天优势。招生人数较好的山东、江西、四川都存在这一指标的影响。

4.区域内人口的普遍教育观念和区域政策是影响网络教育生源的重要因素

浙江省和江苏省等经济发达地区,伴随着教育发展水平较高,区域内人口受教育的范围较广,程度较高,国民整体素质相应的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正是因为这个因素的存在,该区域内人群对网络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较高,同时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这些地区,他们的学历水平本身不高,有提高学历层次的潜在需求。再加上这些地区的各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对员工提高学历层次的政策支持以及当地学习中心依托建设单位重视程度、各方人员的工作能力等各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使得江浙地区招生人数年年稳居前两位

二、 不同专业的生源分流情况分析

按照2006年至2009年样本学校网络教育招生数据的报读各专业类别学生比例绘制出一个饼形图,如图3所示。

对图3分析得出,样本学校网络教育各专业类别人数比例差距较大,其中管理学类和经济学类学生人数共占近50%左右,其他各专业类别学生人数所占比列除土木建筑类占16.6%外,均未占到10%以上,更有甚者,理学类、农学类、化工、食品、药品、安全类未占上1%。

通过对样本学校部分学习中心的实地调查,以及对部分招生人员和报读学生电话调查,分析得出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网络教育近年来蓬勃发展,已经得到了社会大多数的认识和认可,社会生源开始陆续参加网络学历教育。然而报读人群中的绝大部分会选择较为大众化的管理学类和经济学类的专业。由于计算机科学、土木建筑、机电自动化等专业技术领域的专业需要较强专业的基础知识,一般学习者如果不具有这些基础知识,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而管理学类和经济学类等的相关专业属于大众化专业,学习者无需较强的基础知识,学习起来较为容易。因此,近年来,报读网络学历教育的人员如果不是单位要求或者个人专业需要,一般不会选择报读专业性要求较强的理工科专业,绝大部分选择较为大众化的管理学类和经济学类的专业进行学习,也就造成了现阶段各专业类别学生人数比例严差距较大的情况。

三、 受教育者年龄结构和职业状况对网络教育机构的生源影响分析

1.年龄结构分析:低龄化日趋明显

通过对2006年至2009年四年新生数据的入学年龄进行分析,25岁以下的学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到2009年25岁以下的学生超过当年招生总数的45%,35岁以下的学生超过当年招生总数的80%,超过36岁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到20%。

2.职业状况分析:入学时无职业学生大幅增加

数据还显示,新生入学时无职业的人数也有大幅增加,而且大部分是25岁以下的学生,主要包括应届中专和大专毕业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全国各地民办教育的大势兴起,各中职中专、高职高专学校连年扩招,中专、大专毕业生逐年增加,再加上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门槛大大增高,很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要找到合适的工作,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尽快提高自身学历。网络教育这种特殊教育形势为这类情况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合适的学习方式。他们可以在参加网络教育学习的同时,也试着找工作,找到工作之后就边学习边工作,毕业后既可以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同时可以提高工资和职位待遇。

四、其他因素

来自于各高新技术的企事业单位的学生,特别是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企,显著增加通过招生信息数据及江浙各地学习中心的实地调查发现,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特别是江苏省和浙江省两个经济大省,来自于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企等单位的员工参加我校网络教育学习的学生在2006年至2009年间大幅增加。这四年间,中国虽然经历了全球化的经济危机,但是,国家整体经济仍处于稳步发展上升阶段。经济的发展,刺激了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企的发展壮大,许多企业的老板也逐渐认识到要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水平,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生命线即员工的文化素质。然而传统的教育形势并不适应这类人员,网络教育就为这类人员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参加学历教育的学习方式。调查中还发现,部分企业为了鼓励员工参加网络学历教育的学习,同意企业员工在拿到专科或者专升本的文凭后报销部分或者全部学费,同时对期间表现突出者给予加薪和升职。以上两种情况,极大地刺激了这些企业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成为近年来样本学校网络教育生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 对策与建议

1.在保证现有学生中心省份生源稳定的前提下,加大在无学习中心省份新建学习中心的工作力度,力争取得更大突破,同时兼顾在已有学习中心省份的不同地市的新建工作。

要保证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新地区新生源的不断进入。从现在看来老生源的确处于一个相对稳定阶段,但是老生源迟早会有枯竭的时候,而这些地区的学习中心此时可以转向做其他的业务,但是作为试点高校,此时如果没有新地区新生源的不断输入,就会陷入无生可招的泥潭,从而导致整个网络教育试点工作无法开展。因此,时刻重视新地区新生源的开发和发展,将是以后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2.给予生源比例排位靠后的各省份的学习中心一定的政策支持,刺激他们招生积极性,逐步改善网络教育各省市生源分布不均衡的状态。

我们在重视那些生源比例排位靠前的省份的学习中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排位靠后的各省份的学习中心。如果对他们的招生工作不加重视,就会形成高校越不重视,这些学习中心的招生人数也就越来越少,直至最后被撤销的恶性循环。这样对试点高校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毕竟现在某个地区新建一个学习中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前期是需要付出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因此,建议学校在对这些学习中心开展工作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适当降低学费或者增加学费分成比例等措施,提高他们对网络教育的重视程度,刺激工作积极性,力争使其的招生人数稳步增加,改变其招生人数较少的窘境,并逐步改善网络教育各省市生源分布不均衡的状态。

3.根据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建立符合大众化要求的新专业及课程,保证网络教育专业的设置与时代同步。

网络教育试点高校专业设置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招生工作。专业设置的好,符合大众化要求,报读的学生也就日益增多。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新兴领域层出不穷,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同时迎合具有网络教育特色的大众化需求,建立新专业,将是网络教育试点高校在今后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必须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网络教育新专业的建设和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市场需求,突出特色,不应原封不动的照搬学校专业和课程,应该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开发设置一些更切合实际的专业和课程,还必须具有专业性不能过强,专业基础知识要求不能过高,学生易于掌握等特点。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新专业不断补充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取消一些常年无人问津的老旧专业或者对部分老旧专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全新改版,以求建立一套既满足大众需求,又能兼顾各专业技术领域的网络教育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体系,做到与时俱进。

4.根据现阶段学生年龄结构及职业状态的特点,建设或改版适合各个年龄层次及职业状态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

数据统计显示,学生低龄化趋势明显,年龄跨度较大,新生入学时无职业人员比例增大。年青人记忆力好,学历能力较强,特别是那些无工作的年青人更是可以像在校生一样整天学习,而年龄较大的学生工作和生活牵扯大,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减退,这就要求进行网络课程建设的老师在建设新的网络教学资源或者对老的教学资源进行改版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细化课件设计,制作出适合各年龄阶层及职业状况的网络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5.加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

学生认识和接受网络教育主要是通过当地的校外学习中心工作人员。网络教育的优势能够体现到位,也主要依赖于学习中心的工作水平。学习中心是高校联系学生的中介、桥梁,它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合作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因此,学习中心的工作的根本宗旨就是服务。为此,一定要始终进行贯彻实施,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增加亲和力,实行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不断丰富服务方式和内容。学习中心的建设,不但要重视应硬件设备,更要注重对软件方面的考核,加强对学习中心工作的指导,搞好人员培训,及时组织经验交流。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习中心和学习中心工作人员加大表彰力度,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参考文献:

[1]赵梅.网络教育吸引和巩固生源之我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6月21日.

[2]孙俊跃.对远程业余“专升本”生源构成的分析和建议.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3]金光远 杨金来 郭斌.现代远程教育生源变化的态势与市场开拓策略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08年第6期.

[4]林海云.对试点高校网络教育招生工作的若干思考.高等教育在线.总第582期.

(敬淇文,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作者:敬淇文

远程教育网络结构研究论文 篇2:

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前沿探讨

[摘 要] 关键词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文献的论述核心。以CNKI为平台,对近五年间所刊载教育技术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的关键词进行共词研究。利用Ucinet和SPSS软件进行共词网络和聚类图谱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前沿。发现教学设计、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仍是教育技术学研究核心,而以信息技术为主的虚拟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学习模式、学习资源等研究将成为研究趋势。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共词矩阵; 聚类分析

[作者简介] 张豪锋(1959—),男,河南洛阳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理论及应用研究。E-mail:zhanghf@henannu.edu.cn

关键词是为反映文献主题内容和满足文献检索需要而从文献中选取的词或词组,能够揭示文献的主题信息,是对文献最核心的内容、思想观点和论证方法的提炼和概括。[1]它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往往只是3~8个词,在论文中所占篇幅最少,但却是论文的精髓。[2]通过对文献关键词的分析,可以理清科学研究的前沿。通常对文献关键词的分析包括关键词的词频分析和共词聚类分析。词频分析是提取研究对象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筛选出高频关键词,进而分析研究对象的热点、前沿及发展方向。共词聚类分析则是内容分析法的一种,共词聚类分析法的运算过程主要是两两统计主题词在同一篇文献中的出现频率,以词对频率为统计对象,采用聚类算法的数据挖掘方式,把词间关系密切的主题词聚集成类,形成一个个类团。[3]本文以关键词为研究对象,利用词频分析法、共词聚类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关键词的共词网络和聚类图谱进行分析,进而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前沿进行探讨。

一 、数据来源

为了更全面地通过关键词深入分析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前沿,本文的分析数据来源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包括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等五种期刊,这五种期刊所刊载论文基本代表了当前教育技术学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未来研究方向。笔者以CNKI为搜索平台,时间限定在2006—2010年,以期刊名为搜索对象,排除会议、通知等非学术性文献后,检索以上五种期刊所刊论文及关键词。

二、分析过程

SCI创始人、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认为,科学研究前沿的名称可以从来源文献标题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单词或词组中提取出来。[4]人们不仅可以利用关键词检索到文献,还可以通过关键词了解到文献涉及的领域和内容。蒙纳克认为,“共词分析技术就是通过对相关文献的代表性术语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分析,得到某一学科领域研究发展的方式和趋势”。[5]

(一)筛选高频关键词

为避免词频统计中存在泛义关键词及命名不规范的关键词而影响分析结果,本文采取了如下处理方式:(1)合并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围内基本同义的关键词,如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教学设计与教学系统设计等;(2)删除无益于研究的泛义词汇,如影响、研究、发展、现状、分析、改革、设计、应用、思考、对策、策略等。通过对上述两种情况的处理后,将提取的有效关键词通过词频统计软件、Excel等工具对其出现的词频进行排序。由于数据量较大、关键词较多,笔者将出现频率在30次以上的关键词限定为高频关键词。共获得了高频关键词36个,如表2所示。其中,词频排名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信息技术、远程教育、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教育信息化,除去教育技术可作为带有学科性质的专有名词外,其他关键词可以表明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中除了传统研究领域教学设计和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等伴随着IT技术革新而产生的研究领域正逐步成为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热点。这也正反映了教育技术学是以技术为支撑的学科特点,现代科学技术和新型教育理念赋予了教育技术新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

(二)建立共词矩阵、相似矩阵

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提取,笔者将36个关键词组成一个36×36的共词矩阵(如表3所示)。此矩阵是无向对称关系矩阵,行与列分别代表36个关键词,当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献时,表明两者存在关系。例如,矩阵中第二行与第四列的交点值为6,则表明远程教育与教学设计作为同一篇文献的关键词共同出现了6次。另外,共词矩阵中对角线上的数值表示该关键词的词频。

为了避免对角线词频与其他词频悬殊过大而影响分析效果,笔者引入Ochiia相似系数对共词矩阵进行处理。即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次数做分子,两个关键词各自出现次数的乘积做分母,不用考虑没有引用这两个论文的其他论文。 经处理后得到高频词相似矩阵,见表4。相似矩阵中的数值越大,表明两者的关系越紧密,两者的相似度越大。

(三)高频词共词网络分析

1.共词网络整体分析

为了对共词网络进行分析,将构造的高频词相似矩阵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中,得到共词网络图(见图1)。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第一,信息技术、远程教育、教学设计、培训(主要是教师技能培训)等处于网络的中心,说明了这些词与其他关键词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的次数最多,它们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处于核心地位,即其他研究领域都是围绕着这些核心展开的。第二,行动研究、内容分析、构建、知识管理等研究方法和手段处于网络的中间位置,它们是联系网络边缘与核心的桥梁。由此可见,行动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研究方法。第三,博客、移动学习、教育游戏、虚拟学习社区等处于网络边缘的节点,作为高频词共词网络中的边缘节点,表明了它们是当前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虽然这些节点之间的联系比较稀疏,但它们更多的是通过中间节点作为桥梁与核心节点进行联系。因此,目前教育技术研究中博客、虚拟学习社区、教育游戏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型学习环境成为研究热点,但仍以教学设计、远程教育等传统研究领域为核心。

2.共词网络中心度分析

Lee,W.H研究发现,[6]在一个共词网络中,网络中心性的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三个指标不但可以发现某一研究主题当前的研究热点,而且还能够用于识别未来发展趋势。在某个学科领域,节点中心度较高的节点通常代表着当前的研究热点;节点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两项指标较低,而中介中心度指标较高的节点代表着新兴的发展趋势。笔者利用Uncinet得到36个关键词的上述三个指标的数值,并利用Excel将数据处理后转换为图2。中心度包括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点度中心度是与另一个节点实际相连的点数,度数越大表示该节点的中心地位越强。中介中心度是一个节点作为连接中介的个数,度数越大,该节点的纽带作用越突出。点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经常作为网络中心度的量化指标。在图2中,点度中心度较高的几个节点的中介中心度的走势与其大致相同,这表明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学设计等既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也是其他领域研究的纽带和桥梁;中介中心度较高而点度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较低的点不太明显,只有信息技术、远程教育略有显现。可见,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培训和借助IT技术为动力的虚拟学习和移动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研究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方向。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研究仍以教学设计、远程教育等为核心,而依托信息技术,由传统教育研究向移动化、虚拟化教育研究转变可能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高频词共词聚类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可以获取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相关性,即可以对当前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加以归类分析,明确研究的发展方向。笔者利用SPSS的多维尺度分析功能,对提取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由于高频词相似矩阵中含0较多,为了便于SPSS统计分析,将相似矩阵用1相减,得到相异矩阵。将相异矩阵通过SPSS的多维尺度分析后得到关键词共词聚类图谱(见图3)。其中,图谱中距离中心越近的节点越能代表研究的核心地位,而节点间的距离越近则表明它们之间的相关度越大。如图所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育改革距离中心最近。因此,目前处于教育技术研究核心地位的仍以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改革为主。而从图中节点分布的大致位置可以判断教育技术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包括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移动学习、信息素养、网络精品课程、学习环境、教师信息技能培训等领域,其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等作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成为研究的重点,而旨在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课程全面改革的教师技能培训也占据了较大的研究比例。[7]E-learning、移动学习、协作学习等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相结合的新型学习方式也成为这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多媒体和网络为媒介的学习活动研究。包括网络环境、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网络教育游戏等领域,以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活动研究和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研究为核心。其中以优化网络学习者学习方式为主的网络环境研究和以电子交互白板为主的多媒体教学研究为重点。网络教育游戏作为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在教育游戏的设计、应用等领域都有不少突破。基于“娱教”理念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将是教育游戏的发展方向。[8]而多媒体教学领域的电子白板方面的研究已不限于理论层次的探讨,更多的是针对其在实践领域应用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这也表明了针对这个领域的研究进入了常态化。

第三,以远程教育为核心的研究。包括远程学习、农远工程、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虚拟学习社区、博客等领域。远程教育历来就是教育技术研究的重点,尤其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教育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远程教育教学方式在不断变化,新的学习模式也在不断涌现。比如基于电脑和手机等设备的整合式微型学习模型的研究,不仅为非正式学习创建了新的学习空间,同时还为实现终身学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9]因此,远程学习、农远工程等在作为传统远程教育研究将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以虚拟学习社区、移动学习、微型学习、博客等为主的网络远程学习模式正在对远程教育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以及发展方向定位等产生重大影响。

三、小 结

本文以教育技术类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近五年所刊载论文的关键词为研究对象,对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获得高频关键词,进而建立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通过对共词矩阵的网络分析和共词聚类分析,从可视化共词结构和多维尺度聚类两个角度对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前沿进行了探讨,认为传统研究领域如教学设计、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等将继续引领学科研究方向,移动学习、微型学习、泛在学习等依托现代化传播技术的新型学习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将成为热点。因此可以发现在IT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引领下,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核心的虚拟环境下教学过程、学习模式、学习资源等领域的研究将成为教育技

术学研究趋势。

同时也不可回避本研究的局限性。共词聚类分析是通过聚类运算的方式对学科主题词进行划分,从而实现对学科结构的分析研究,而学科内主题词的分布与词的共现关系并不完全成正向相关,所以共词聚类分析中存在聚类不稳定、聚类不完整、成员划分不合理以及容易造成没有意义类团出现等问题。[10]因此,不排除关系词词频统计中排名较低的关键词将成为研究前沿的可能性。如要更加准确可靠地预测研究前沿的趋势,还需要从其他角度作进一步的研究,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1] 耿志杰,朱学芳,王文鼐.情报学领域关键词同现网络结构研究[J].情报科学,2010,28(8):1179~1182.[2] 刘则渊,尹丽春.国际科学学主题共词网络的可视化研究[J].情报学报,2006,(5):635.[3] 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J].情报杂志,2008,27(5):70~72.[4] 侯海燕,刘则渊,栾春娟.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计量分析[J].科研管理,2009,30(1):164~170.[5] Monarch.Information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Systems:Converging or Diverging[A].Proceedings of the 2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anadian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C].2004.[6] Lee,W.H. How to Identify Emerging Research Fields Using Scientometrics:[A].Example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J]. Scientometrics,2008,57(3):359~377.[7] 张豪锋,刘华威.教育技术培训中教师戒备性思维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7(3):245~248.[8] 杨晓宏,李鸿科.对我国教育游戏研究现状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0,285(10):16~20.[9] 张豪锋,朱喜梅.整合式微型学习探微[J].现代教育技术,2010,20(7):21~23.[10] 李佳.共词聚类分析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情报学报,2010,29(4):614~617.

作者:张豪锋 李海龙

远程教育网络结构研究论文 篇3:

基于文献关键词统计分析的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研究现状探析

摘 要:以中国知网(CNKI)为平台,利用共词分析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公开发表在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期刊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结合SATI软件和UCINET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探讨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研究的主题结构和核心领域。结果表明:此间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主要存在七大研究主题;远程学习、网络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者是该领域的研究核心;移动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科学和远程学习者将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开放与远程教育;词频统计;共词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

函授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态,自19世纪40年代源起,在经历“函授教育”、“远程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亦谓“开放和远程教育”、“开放和灵活的远程学习”)三个阶段的发展演进后,已成为一种代表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教育形式,引领着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全面变革与革新(陈丽,2004)。在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1998)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的颁布、实施,有力推动了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时至今日,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在我国已经显现出跨越式发展之态势。笔者从文献关键词的角度出发,采用共词可视化的分析方法,探析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研究领域的理论热点、主题结构等现状特点,以期对新时期该领域的研究取向以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些切实、有价值的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CNKI为文献数据库来源进行检索,期刊年限设定在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选取在远程教育领域学术水平高、具有典型性、影响相对较大的5种期刊:《开放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杂志》、《现代远距离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研究》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有效的、相关主题的学术性文献7260篇。利用CNKI提供的存储功能,保存以上文献的题录信息以便接下来的统计分析。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文以共词分析为研究方法。该方法认为关键词是连接文献数据库和可视化分析的桥梁。其原理是利用某一文献集中共同出现的代表主题内容的词汇对,通过聚类分析等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来确定该文献集所代表的学科领域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词汇对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则代表这两个主题的关系越紧密(钟伟金,2008)。运用共词分析法进行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关键词的提取、高频词的选定、共词矩阵的构建及其标准化、统计分析和结果展示四个步骤。

在选择研究工具时,前期通过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工具SATI 3.0以及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开展数据统计与筛选,然后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及其内部集成的可视化分析软件Net Draw、Net Miner4进行共词网络分析。

二、数据统计与预处理

(一)高频关键词的确定

经过SATI 3.0进行转换、抽取和统计等过程处理题录数据,得到原始关键词7286个。依据共词分析中作者关键词规范化处理的方法(邵作运,2012)。遵循专业性、价值性、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原则,本文采取如下处理方式:将表示同义的中英文关键词进行统一,如混合学习与Blending learning等;合并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具有相同或相似含义的关键词,如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等;删除一些泛义关键词如设计、对策、策略、发展、建议、启示、思考、评价等,将与研究主题不相关的关键词如西方、筹资、网上机考等也进行删除。经过多次权衡和比对,最终确定了6784个有效关键词,并依据其出现频次的高低予以排序。采用词频g指数方法进行高频关键词的选择。结果显示:g=42,即选取前42个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

(二)关键词共词矩阵的建立

为更清楚地反映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揭示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结构,对这42个关键词进行两两配对,统计它们在同一篇文献中共同出现的次数,形成一个42×42的共词矩阵(见表2)。

(三)构造相似矩阵、相异矩阵

共词矩阵中的数据是关键词共现次数的直接显示,这里引入Equivalence系数对共词矩阵进行处理,将共词多值矩阵转化成相似矩阵,如表3所示。但由于相似矩阵中的零值过多,在进行统计分析时易产生误差,这里用1与相似矩阵中的元素值相减,得到如表4所示的相异矩阵。表中数据代表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异化程度,即数据越大则二者联系越小,距离越远,相似度越差。反之亦然。

三、数据分析

(一)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不相关或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即公共因子。本文选取Kolmogorov-Smirnov单样本检验,计算结果显示K-S检验的显著性水平sig=0.000,均小于0.05,即矩阵的总体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根据因子分析对数据的要求,将共词矩阵转化成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矩阵,在此基础上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方差最大法提取因子和进行因子旋转,输出因子个数的碎石图(图1)以及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6)。

一般认为,提取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85%时的特征根个数为因子个数。通过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表5)的情况看出,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9.54%的7个因子被提取,总体上说,可代表其他因素产生的效果,因子分析的效果也很理想。相应的因子個数碎石图直观地显示出最佳公因子为6-7个。所以将这42个高频关键词划分成7个类别,便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主题。

因子载荷矩阵的求解是因子分析的核心内容。选取因子载荷的绝对值应该超过0.5的方为有效结果,如关键词“远程学习者”和“移动学习”在第六个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表明它们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归为一类。

为更加客观、准确、科学地展现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主题现状和结构特征,这里暂不对因子进行命名,有待在下一步的聚类分析中进一步明确。

(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根据变量数据的诸多特征按照在性质上的亲密程度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薛薇,2009)。具体到本研究中就是将这些高频词重新组合,以揭示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的主题结构。以高频关键词的相异矩阵为基础,利用层次聚类的方式,指定类间距的计算方法为组间连接法,选择欧氏距离平方作为变量距离的测度方法,并输出聚类分析的树状图(图2)。该图清楚地展示了每一次聚类的情况,并且所有关键词都参与了聚类过程,不存在遗漏的情况。

结合上述因子分析结果和聚类分析过程,经过综合分析和比较,虽然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研究的关键词过多,研究的焦点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散性,但可以将在此时期内的研究主题和结构概括为以下七大热点:

第一,围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开展的研究。这方面的关键词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等。该聚类结果和因子分析中的第2个公因子相关联。其中教育技术被认为是所有远程教育形态的支撑基础。建构主义被认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而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技术开发、管理、运用与评价的基础,它们便成了历来教育技术研究中的重点和关键,相应地在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为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促使着传统远程教育向现代远程教育的革新。其中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正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基于学习环境的复杂性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的情境创设和学习自主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产生的,同时提供一定的认知工具,这恰好符合了开放与远程教育中“教”与“学”的特征,因此成为该领域的基本研究内容。

第二,围绕网络教育开展的相关研究。关键词包括学习科学、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和网络课程等。该聚类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第3个公因子基本一致。信息技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网络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局限于远程教育,与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发生了改变,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是网络课程。信息技术带来的这种传统教育的变革,与学习科学最关注的问题即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深层学习相吻合,使得彼此相互影响与促进。

第三,围绕网络协作学习开展的研究。包括网络学习、协作学习、E-learning等关键词。网络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协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谢舒潇,2002)。该主题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CSCL、学习共同体、协作学习环境和模式的设计及构建、学习评价以及促进协作的策略、方法等方面。

第四,围绕教育信息化开展的研究。包括教育信息化和网络教学等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是“实施信息化教育的结果”(包国庆,2011)。其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该主题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理论、基础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信息化、区域教育信息化以及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困境等方面。

第五,围绕新媒体和新信息技术产生的学习方式开展的研究。包括移动学习和远程学习者等关键词。该聚类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第6个公因子相一致。当前新的技术层出不穷,以云计算、web2.0、微博、移动阅读和移动终端等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教育功能日益显现,为学习者提供了新的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学习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资源的获取,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传播,这将对以后的开放与远程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第六,围绕在线学习中的交互开展的研究。包括在线学习、交互和内容分析等关键词。该聚类结果与因子分析的第2个公因子基本一致。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在线学习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年来已成为教育技术、远程教育及图书馆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线学习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交互是在线学习的灵魂。该主题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虚拟社区、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主体与学习内容间的交互、在线交互的影响因素、交互方法的设计、交互的评价等方面。

第七,围绕开放与远程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和发展开展的研究。包括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终身学习、远程教育、开放大学、高等教育和教育资源等关键词。该聚类结果与因子分析中的第1个公因子基本一致。任何一个领域涉及到有关自身建设发展的研究都可以认为其是一个范围较广且富有深度的主题。该主题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开放大学与电大的建设、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学习支持服务以及远程教育的研究方法等方面。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关键词“网络”在聚类分析中被单独聚为一类,但由于其包含意义的广泛性和丰富性,在实际意义上已经被融入到其它更小更详细的研究主题中并以指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网络教育、网络课程、网络学习等。

(三)高频词共词网络分析

因子与聚类分析从总体上揭示了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主题和知识群,为了更加清晰地显示高频词间的关联性与紧密程度,需进行进一步的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其关注的主要是社会行动者及其间的关系的集合(刘军,2004)。本文认为,共词能够形成一个虚拟的关键词网络,通过对该网络的分析有助于揭示国内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重点。为梳理共词网络的整体结构模式,将共词矩阵转换成用0和1表示的二值矩阵,利用NetDraw软件绘制共词网络结构图(图3)。

从结构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网络教育、网络课程、开放大学、移动学习、远程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等关键词位于网络系统的中心,且其周围联系相当丰富,表明它们在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关注,研究成果丰富,发展得相对成熟。而MOOC、学分银行、学习科学、终身教育等关键词则明显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拥有的联系也较少,说明对此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在未来会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两个关键词与本研究领域的名称重复,所以不予讨论。

用密度对共词网络整体结构进行量化表示,密度越大则联系越紧密。数据结果显示,该网络密度为0.8026,根据组织粘度概念(Krackhardt,1993),可以认为本研究中共词网络的密度比较适中,即关键词之间的信息交流频繁,表明了开放与远程教育的研究已经达到一定的深度,且研究主题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中心性分析是共词网络分析最常用的测度之一,用来判断一个结点在网络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主要有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三个维度,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点度中心度是一个最简单、最具有直观性的指数,表示与某个结点相连的其它结点的个数,度数越高则反映在共词网络中就位于中心地位,影响力也就越大,在一个学科领域里通常认为该数值较大的结点代表着当前的研究重点(图4)。中间中心度是指一个结点是否在其它两个结点联系的路径上,

度数越高表明其他点对它的依赖性越强(图5)。接近中心度是指某结点与其它结点的接近程度,度数越低说明其越处于核心位置。

数据结果显示,开放大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网络课程等关键词的点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均较高,而相应的接近中心度却较低,说明它们既是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核心与重点,还是联系其它相关主题开展研究的桥梁。相反,某些关键词如学习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游戏和内容分析等还处于不成熟状态,有望在今后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四、結语

通过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研究现状的共词聚类图谱及关联性分析,结合统计数据可以发现, 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变革特点。近些年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后,呈现了深刻而复杂的多变性。相应地,围绕其展开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对现有研究现状与特点进行描述以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很有必

要。以上采用共词分析可视化的方法,以5种权威期刊2006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刊载的7260篇学术文献的关键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关键词的提取和词频统计确定了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进而建立共词矩阵并对矩阵数据做出相应处理。通过因子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的方法确立了我国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的七大研究主题结构,通过高频词共词网络分析揭示了开放与远程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与核心。这样一幅有关开放与远程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有助于研究者更清晰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诚然,本研究中确立的研究主题和研究热点与核心并不是一直不变的,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有可能会出现新的研究主题和热点,原有的研究主题也可能会逐渐消失,以及词频较低的关键词可能会成为研究的前沿,等等。而且不可否认的是,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文献选取量的问题、关键词的高度精确规范化等,这也是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包国庆.教育信息化的学科归类及其与现行教育学的关系[J].中国电化教育,2011,(5):19-22.

[2]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14.

[3]丁兴富.论远程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05,(2):10-17.

[4]范如永.终身学习理念下我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前沿和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2):34-37.

[5]耿志杰,朱学芳,王文鼐.情报学领域关键词同现网络结构研究[J].情报科学,2010,(8):1179-1182.

[6]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84.

[7]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1998-12-24)[2015-10-03].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87.html.

[8]开放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荣获“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十年最有影响杂志奖”[J].开放教育研究,2009,(6):8.

[9]李爽.远程教育研究领域分类的初步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9,(3):29-35.

[10]李长玲,翟雪梅.我国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J].情报科学,2008,(3):73-76.

[11]刘军.社会网络分析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4.

[12]邵作运,李秀霞.共词分析中作者关键词规范化研究——以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为例[J].情报科学,2012,(5):731-735.

[13]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74.

[14]谢舒潇,黎景培.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2,(8):44-47.

[15]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28,302.

[16]杨爱青,马秀峰,张风燕,等.g指数在共词分析主题词选取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2012,(2):52-55.

[17]张秀娟,李新宇.远程教育研究主题划分与近五年研究热点分析——基于对397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0,(8):94-99.

[18]张伟远.中、英、美开放与远程教育研究论文的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1999,(2):59-62.

[19]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J].情报杂志,2008,(5):70-72.

Key words: open and distance education;word frequency statistics;Co-word analysis;factor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social network analysis

編辑:黄航

作者:刘时勇常若松

上一篇:时代画卷下的农村教育论文下一篇:中小学教学下教育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