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网络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隨着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国家战略之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重点梳理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快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建议,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切入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美网络教育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中美网络教育研究论文 篇1:

互动 人本 变革

2005年4月17日至18日,首届全国名校校长纵论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名校校长和企业代表汇聚一堂,本着“互动、人本、变革”的主题,共话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

本次会议是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指导下,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和陕西省教育厅等单位共同支持,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组委会、陕西省电化教育馆、中美优质教育研究中心、北京亚太未来教育研究院等单位和本刊联合主办。

会议采用对话和互动方式,请校长和专家共同主持论坛,让尽可能多的校长有机会发表观点,开展思想交锋。与会者就“IT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创新”、“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学习”、“面向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搜狐网教育频道对本次会议进行了全程直播,并实时征集网友观点,实现了论坛会场内外的广泛互动。

隆重开幕

与会代表

分会场研讨

会场外景

中美网络教育研究论文 篇2:

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研究综述

摘 要:隨着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国家战略之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也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重点梳理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加快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建议,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切入点。

关键词:中美经贸摩擦  协同发展

自2017年8月19日起,美国单方面颁布一些贸易政策,导致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如今中美经贸摩擦仍呈现出不减反增的局势,随着中美贸易关系不断加剧,对两国关系也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作为全球经济贸易领域的超级大国,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两国关系只有保持稳定才能更好地促进两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以此进行研究,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此背景下,研究中美经贸摩擦对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重点梳理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中美经贸摩擦下如何加快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建议。

1 中美经贸摩擦的相关研究

1.1 中美经贸摩擦的发展趋势

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已历时两年之久,俨然成为影响中美两国和全球经济的重大问题。自2018年初,中美经贸摩擦产生以来,国内学者便开始针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成因、发展趋势以及相应的对策展开了广泛的研究。首先,对于导致中美经贸摩擦产生的成因,王跃生,林雪芬(2020)从贸易失衡与贸易摩擦、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地位之争、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经贸规则调整重建、体制与制度矛盾以及大国博弈的经济基础五个层次对中美经贸摩擦的内在驱动力和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其次,对于中美经贸摩擦的发展趋势,学者们普遍认为中美经贸摩擦未来时间跨度会逐渐变长,且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杨熠,徐东波(2019)提出了四种中美经贸摩擦经过不断发展,未来可能演变的场景:(1)中国就美方贸易要求会选择相应的让步,但坚决维护国家利益,世界经济发展状态回到历史水平;(2)中国与各主要发达国家参与多边机制的谈判,秉承着各方利益最大化的立场,各方积极合作完善WTO框架;(3)主要发达国家未能与中国就新版的WTO框架达成一致而建立新的贸易机制。江鑫,窦瑾,陈香等(2020)提出中美经贸摩擦的发展趋势是未来中美双方贸易关税会层层递加,逐步蔓延到科技金融领域,最终使中美双方贸易额持续减少,两国关系趋于冷淡。

1.2 中美经贸摩擦的特点

徐玉玲(2010)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次数会不断上升,涉及范围不断扩大,相关的矛盾也越来越严重。陆燕(2014)提出近些年中美经贸摩擦呈现一些新的特征,包括涉及经贸总量提高、使用多种救市措施、救济手段政治化等。张慧(2016)认为美国与中国贸易摩擦的新特征表现为摩擦产生的更加密集和激烈;美国对中国实施的贸易措施具有多样性,中美贸易摩擦涉及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包括一些密集型产业;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被美方施加了很强的政治倾向性。王向阳(2020)以历史发展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中美经贸摩擦的阶段性特点,其中,摩擦初级阶段的特征是低产品、数量少、范围小的特点;随着摩擦的不断升级,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升、范围逐渐扩大、涉及的商品也增多的特点;最后涉及的经贸摩擦事件更加频发,金额更大,几乎涵盖了中美贸易的全部贸易额,贸易摩擦所涉及领域持续扩大。孟萍莉,崔佳慧(2020)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来说是个长期并且艰巨的过程,整个过程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延伸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因此,经过对以上学者的研究进行归纳可以得出,中美经贸摩擦的主要特点是范围广、时间长以及复杂性等。

2 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研究现状

2.1 发展概述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主要包括协同创新模式、创新主体、模型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四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近几年来,有关协同创新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不断增加。王必锋(2016)通过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条件下,对京津冀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促进三地服务业和制造业向高水平发展的路径。企业、政府、教育研究机构作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主体,三者间的有机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能对京津冀三地的创新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三地能够协同创新发展的最大保障则是三地政府的密切合作以及正确的引导。韩景旺等(2015)重点研究了京津冀科技型企业协同创新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协同创新能力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以高等教育为中心的协同创新网络和以企业为中心的协同创新网络,由此提出增强对高等院校的各项支持、完善政府部门职能、加强系统中的企业通力合作和积极发展中介服务机构。

2.2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随着三地之间的紧密合作不断向纵向推进,带动了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但一些问题仍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李国平(2020)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地区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创新驱动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以及区域空间结构有待优化等。张满银,全荣(2020)认为京津冀区域协同经济发展在协同发展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普遍认为北京最好,天津次之,河北最差。这种不同等级的差异性间接体现了京津冀区域协同机制并不完善,发展成果无法实现均衡。随着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加剧,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会逐渐增多。吕圆圆,欧钰娟(2020)提出中美经贸摩擦对河北省产生的影响整体上处于可控状态,但对河北省科技创新、工业升级转型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影响会不断加深。通过对以上学者的文献进行梳理,可以了解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原先存在的空间结构不合理、创新要素不健全以及经济发展滞留等问题,随着中美经贸摩擦的不断加剧,这些问题会进一步放大,同时对京津冀地区的贸易冲击会更加明显,对京津冀部分企业和产品的进出口影响进一步扩大。

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文献综述

3.1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内涵

区域协同发展具有多维度和多层次性,代表区域内多方的利益,最终目的均为区域利益的共同增进。孙久文(2014)分别以全国、京津冀、市县三个层次为视角,提出协同发展战略涵盖多个维度,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以市场、政府及社会组织为机制,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一种策略。胡九龙(2019)认为京津冀三地共同发展是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主线,围绕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从而进行全面的、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并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中心任务。

3.2 协同创新能力对协同发展战略的推动作用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于创新,而协同创新目前也俨然成为三地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臧欣昱(2017)基于效率视角开展论证研究,发现区域协同创新效率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同而不同,整体上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李海波、李苗苗等(2018)结合我国实际现状,关注了创新城区这一空间载体,构建了新城区发展四维理论框架体系,其中包括政府、企业、高校院所和社区等主体,并认为创新城区会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4 中美经贸摩擦下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建议

中美经贸摩擦是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再平衡的深刻体现,美国对我国经贸举措总体具有变化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势必将对我国总体经济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也会带来新的问题。面对中美经贸摩擦,京津冀地区要依靠本身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改善目前协同发展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

4.1 加快区域协同自主创新能力

虽然在国内地区创新能力排行榜上京津冀区域位列较前的次位,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京津冀区域的创新资源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协同,整体呈现出一种分散的态势。在经历过中美经贸摩擦以后,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在关键核心技術领域仍存在受制于人的现象,种种不利的外界因素必将促使我们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围绕人工智能、5G、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攻关;运用合理产业政策和政府采购,逐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引进高端人才,完善多层次产学研协作体系,加快重大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牢牢把握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

4.2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造成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及相关制造型企业。应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京津冀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完善的工业体系之上,着力构建创新产业体系,实现由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提高进出口附加值,争取有利外贸地位。二是营造有利于外商投资的氛围。使投资更加自由化、贸易更加便利化,建设适应国际水平的商贸物流枢纽,促进高端产业的开放性和创新能力,引领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研发—转化—生产”的良性生产体系,探索出一条三地间产业互补、要素协同、创新发展、环境友好的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4.3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京津冀高新技术产品对美进出口明显减少,特别是美国独有的高新技术产品可替代性差,相关企业受影响较大。京津冀地区应加快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突破科技瓶颈,防范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对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掣肘。京津冀地区要做好协同发展,建立科技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集聚利用高端创新资源,支持三地企业跨区域开展科技合作,推动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体系互联互通。加强政策支持,吸引省外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进驻雄安新区,提高地区的科技水平,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

4.4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将采取大量有利于开放的重大措施。尽管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京津冀区域的部分地区(主要是北京和天津的滨海新区)发挥了重要的对外开放平台作用,推动了部分区域的发展,但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比,无论是在对外开放的领域还是开放水平都有一定的差距,相应地在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上也有一定的不足。京津冀地区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经济地位都处于周边区域的核心地位,是带动周边区域和华北老工业区的战略关键。发挥京津冀的辐射带动作用,使整个北方地区参与到全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合作的道路上,是推动地区对外合作的新的重要措施。因此应大力提升京津冀区域对外开放水平,积极鼓励相关的企业向国外市场开拓,努力提升全球化的进程,使中国的产品向更加高端的定位迈进。

参考文献

江鑫,窦瑾,陈香,等.迎挑战、抓机遇,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J].中国商论,2020(06).

徐玉玲.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美经贸摩擦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0.

陆燕.中国需要积极有效地应对国际经贸摩擦问题[J].对外经贸实务,2014(05).

张慧.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对华发起贸易摩擦的新特点[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01).

王向阳.浅析中美贸易摩擦的阶段性特征及原因[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4).

孟萍莉,崔佳慧.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特点分析及企业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2020(02).

作者:夏会敏 周红

中美网络教育研究论文 篇3:

中美数学教材“百分数的应用”的比较研究

【摘 要】 21世纪之初,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相应的教科书也相继推出,当前,教材的研究受到各国极大的重视,教材的国际比较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中美两国分别作为东西方国家的典型代表,探究两国三地教材的异同具有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文章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与美国prentice hall 教材针对“百分数的应用”进行了内容设置、教材结构和习题3个方面的比较。从比较结果来看,在内容设置方面,美国P.H教材将百分数知识点设置得更加全面、详细;在教材结构的设置方面,中美双方教材的导入环节有所区别;在习题比较方面,中美教材设置习题的数量、难度、深度均存在差异。

【关 键 词】 百分数的应用;比较;教材结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教材作为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接受能力编写的教学用书,在中小学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是一个国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重要依托,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学业成就。因此,TIMSS、PISA都把数学课程与教材作为核心内容之一进行比较。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鼓励各教材研究单位自行编写教材。随后,我国教材施行“一标多本”,从而使教材研究逐渐丰富起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各国都希望从其他国家借鉴有益的经验,为我所用,于是各国都试图通过进行教材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科学技术正逐步发展壮大,而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其教育上的进步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教育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的前提下,才以抓基础来补不足。我国的情况与美国恰恰相反,我们是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为了完善我们的教育,有必要对美国数学教育进行深入地研究。

本文对中美两国百分数的应用教科书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从二者的异同之处中找出我国教科书编写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此项研究具有3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本研究结果可以对我国教科书的进一步编写工作有所裨益。教科书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它既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其次,本文在比较中对我国教科书进行的较为深入的分析对讲授教科书的老师也有一定的帮助,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第三,此项比较工作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扩大视野,管窥国际数学教育发展和实施的概况。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国际比较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美国教育擅长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我国教育虽注重培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为了完善我国的教育,有必要就中美教材比较进行深入地研究。

二、中美教材差异

中美教材针对百分数这一节知识点存在诸多差异,本文简要地从整体及具体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整体比较

美国Prentice hall教材Prentice hall mathematics course3第五章的教学内容标题为Applications of Percent(百分数的应用),我国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六章的教学内容标题为“百分数”,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对细节内容的处理也用了不同的手段。为了更好地阐释这种差异,笔者首先将美国P.H教材第五章与我国数学教材第六章以及它们的上行与下行单元的整体内容进行了比较,得出表1。

由表1可看出中美在百分数内容设置上的区别,美国P.H教材中“百分数应用”一章的上行知识是比例的应用,下行知识是方程与不等式。比例、百分数和方程与不等式在实际应用题中联系得非常紧密,通过对百分数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体会百分数的重要性。

而人教版百分数的上行单元是圆,下行单元是扇形统计图,进一步巩固求解圆及扇形面积时百分数的应用,将数学运算与几何图形结合起来,切实培养学生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上表还可以看出美国P.H教材将百分数的知识点分得更加详细、具体,而我国数学教材将百分数知识点划分得比较笼统,我国数学教材的第三小节“用百分数解决问题”里面就涵盖了美国P.H教材第三至第八小节的知识点,内容就显得“多”“难”“深”,由此可见,美国教材在这一方面设置比较合理。

2. 具体内容比较

(1)认知层次及例题比较。对比中美两国教材,可以直观地发现百分数的内容有所不同,本文用图表的方式将中美两国关于认知层次以及例题个数展示出来。

在认知层次方面,美国P.H数学教材则将前三小节划分为浅层次要求,后面五小节为深层次要求,美国教材的这种划分反映了在知识点安排上的合理性,先易后难,而且难度不是累积在一起,是一点点加大,注重循序渐进。而我国数学教材则将百分数知识点分为三小节,前两节知识划分得较为简单,为浅层次要求,最后一节知识与前面比较难度更大,为深层次要求。结果导致第三节中难度突然增加,把百分数中涉及的问题,比如方程、折扣及利润等一下子全部展示出来,有些突兀,也不便于学生理解。此外,在例题方面,可以发现美国教材的例题设置个数是我国的两倍多,讲解更为细致,所以学生学起来更容易理解。

(2)教材结构体系的区别。从教材结构体系出发对比两国数学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其设置的教学环节不同:在中国数学教材中,对百分数的教学环节分别是:情境导入、例题讲解、练习题巩固、作业布置;在美国P.H数学教材第五章“百分数的应用”中,其设置的教学环节分别是:知识提问与介绍、例题讲解、快速检查、习题练习、网络作业。

从P.H教材中可以看到,百分数每一小节都有两个环节的书面介绍:一是我们这节课将学到哪些知识;二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笔者认为,这个板块非常独特,可以让学生了解上课的主要内容以及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它,继而理解它的重要性。而在中国的小学数学教材这一章中则没有这个环节的介绍,但是有情境导入这一环节,情境导入的意义非常重大,且方式多种多样,有故事导入、问题导入、数学文化的介绍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好奇心,而且还可以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介绍开阔学生的眼界,这一环节在美国教材中则不存在,这也是中美教材上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的表现。至于其他教材结构,比如例题讲解、联系作业就大同小异了,没有很大区别。

(3)习题比较。关于百分数知识的习题,我国与美国P.H数学教材的习题有所差别,考虑到两国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等差异,在习题的设置上也要针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下面先将中美数学教材关于百分数习题的类型、数量、难度做一比较,并以图表展示。

从图表2中,我们可以直观看出中美教材在百分数这章知识中习题的区别所在:美国习题总数是我国习题的5倍左右,在综合题、活动探究题和网络题这三类中,反差巨大,这就反映了中美教材在习题设置上的偏向,体现了美国很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我国在这一块重视程度不够。

深入分析中美数学教材的习题设置,会发现有个显著的区别——网络题。从教学上来看,我国教师上课主要采取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新授课上将百分数的重点及难点向学生进行讲述,学生主要就是认真听讲,所以课堂上的参与度低,这就比较考验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从美国教材中可以看出一个非常大的区别,教材上通常会布置网络作业,这类作业需要学生通过网络查阅、收集、整理相关信息才能完成,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以及网络操作能力,这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

综上所述,中美数学教材在百分数这一节知识中之所以存在这么多的区别,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中西方在文化、地域,经济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距,美国的经济社会非常发达,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中国暂时没办法做到的,当然,中国的教材也有其独特之处,值得西方借鉴学习。本文通过研究中美数学教材中“百分数的应用”的区别,对比分析了中美的优劣,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讲解百分数的内容,促使学生学好知识。

参考文献:

[1] 袁思情.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高中数学教材三角学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 贾萍.中美初中数学教科书比较——以统计与概率为中心[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8.

[3] 刘少平.中美高中数学教材函数内容的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4] 谢小明.中美两国三地高中数学几何教材比较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4.

[5] 邓小俐.中美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的对比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6] 叶立军,王晓楠.中美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以“几何概型”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2,(2):49.

(编辑:朱泽玲)

作者:刘姗 张清芳

上一篇:教师心理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我国消费结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