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目的了解ICU护生对手卫生观念及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提高正确洗手的卫生意识及指导正确洗手方法和手卫生知识等教育。方法自行设计ICU护生手卫生认知情况调查表,对720名ICU护生进行相关调查。同时现场观察和考核护生的手卫生行为。结果80.4%的护生对手卫生的必要性都有充分的认识,但相关知识不全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急诊医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急诊医学教育论文 篇1:

医学教育改革中加强急诊患者护患沟通教育浅谈

【摘要】 针对我国目前医疗环境逐渐恶化的现状,分析了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明确了护患沟通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我校护理系在教学改革中的切实做法,探讨加强护理系学生对急诊患者护患沟通教育的方法,为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改善医疗护理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进入临床后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将解释工作到位,把人性化服务有机地流入整体护理的全过程,不断融洽护患关系,为治疗提供最好的基础和前提

【关键词】 急诊患者;护患沟通;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599

急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也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前哨阵地,在这个无声的战场上,急诊医生、护士日夜从事着高风险、高技术、高强度的工作,虽然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激励下,医院内部管理日趋严格,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已大有改观,然而仍时常出现冲突和纠纷,护患关系还常常出现尴尬的局面,有时护士深感自己付出许多,一心为病人着想,但仍然难以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甚至产生误解。基于以上原因现就三个方面护患沟通教育浅谈如下

1 护患沟通的概念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是高校加强护患沟通教育的必要性

护患沟通就是配合医生在治疗生理性疾病的同时考察疾病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将病人当作一个社会人来护理,做到尽量使患者能身心康复出院。因此,作为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对每一个护生进行严格而有效的护患沟通教育。我们目前的护理模式仍以功能制护理为主,护士的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执行治疗和倒班,而心理护理,患者社会角色需求方面的工作做得太少,比例太轻,甚至流于形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方面问题却越来越多,要求在提高,供需矛盾加大。了解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差距,进而理解患者及家属,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护患关系提供了理论指导

2 高校加强护生护患沟通教育的方法

2.1 提高医学生的医学理论及规范操作 作为护士,配合医生治病救人是其基本职责。在就医过程中,护生与患者所掌握的医疗护理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患者怀疑心理的重要原因。在护患沟通中,如果护生能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护理知识为患者详细讲解,会大大提高患者的信任度。

2.2 加强护生谈话技巧 通过敏锐的观察,初步掌握了患者的情况,接下来就要利用丰富的医学护理知识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一要微笑。微笑是沟通的“润滑剂”,它能缓和患者的情绪,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促进医患之间感情的建立[1]。二要语言得体。护生需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提供有用的医疗护理信息,尽量少用专业术语。三是倾听。耐心的倾听是对对方的尊重,尤其对于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护生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诉求,必然使患者感到心理上的被尊重,情感上的被重视。当然,对于讲话没有条理的患者,护生在安慰患者的同时需要加以引导以便得到有价值的信息。树立好白衣天使的形象

2.3 培养学生进行规范的护理信息记录 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等医疗护理活动过程的记录。也是对采集到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按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书写的患者医疗护理健康档案。病历既是临床实践工作的总结,又是探索疾病规律及处理医疗护理纠纷的法律依据。我国对于病历的书写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但由于某些医护人员对病历书写不够重视引起的纠纷屡见不鲜。因此在护生接触临床课程的初期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病历中护理记录书写训练。首先,要通过列举病案,让他们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其次,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清晰展现病历书写的严格要求;第三,让学生勤加练习,针对不同的疾病多写几份护理记录,教师认真批改,指出不足;第四,举行病例书寫的评比活动,并选择优秀病历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2.4 加强学生医疗法律常识 医疗护理法律法规是护患沟通的依据。医务人员要在法律层面理解护患和医患沟通,做到有理沟通,有据沟通,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既是对患者的负责,同时也是对护生自身的保护,也可有效降低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3 急救护理程序及无缝护理实施教育

在教学中要让护生认识到急诊护理随机性大,跨越大,病情复杂,要求高,到具体工作中作为急诊护士有必要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在工作中坚持“初步诊断,建立通道及监测手段,对症处理,病情观察、护送”[2]这一急诊护理基本程序,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3.1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和监测手段 护士一旦接诊患者,在立即通知医生的同时,利用视觉观察,生命体征测定初步判断病情,初步的诊断一旦做出,往往紧接着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和监护,也就是说急诊病人的紧急处置离不开这两个通道的建立,起到用药方便,抢救迅速的作用。否则后续工作难以进行。

3.2 对症处理 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是急诊护理的重要环节。在急诊急救的状况下,症状的缓解往往是第一位的,它为抢救生命、治疗原发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急诊护士一定要应用自己娴熟的技术,配合医生迅速做好症状治疗和护理,为下一步抢救打好基础

3.3 病情观察 患者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是急救护理观察的重要项目。它对掌握治疗效果,提供最新临床资料,帮助医生确立或修改治疗方案,都有重要作用,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症状判断认识能力,要善于认识病情的表里关系,从而及时从细微处发现病情变化,同时掌握各类急诊的患者的观察重点,有目的的去观察,使急救护理具有预见性和有效性

3.4 护送 简单的护送就是利用工具或步行陪送患者入院等,但是,这简单的操作蕴含着护士重大的责任心和丰富的护理知识,在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强调5点:①运送工具要牢靠、稳妥、需每天有人检查,班班交接。②护送的过程要稳、准、轻快,严禁摔伤。③保证各种管道通畅,不反流,会引起组织坏死的输液不外漏。④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注意保暖,出现意外时一边抢救,一边送入最近的抢救科室。⑤送到后必须与接受科室医护人员面对面交接班,交待病情、治疗及有关事项。

护生是未来医疗护理群体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我国未来的医疗护理水平及医疗护理环境。医改是一个大问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社会、媒体强调了太多对现有医院、医药的改革方案,而忽视了“从娃娃抓起”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对护生进行全面的护患沟通教育,不但可以提高未来医疗护理的整体素质,改善我国医疗护理质量,而且为当前的医疗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黄玉莲.影响医患沟通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1,24(4):79-81.

[2] 桑福金.在沟通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7,28(5):378-380.

作者:王丽亚 张君

急诊医学教育论文 篇2:

ICU护生手卫生认知现状及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ICU护生对手卫生观念及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提高正确洗手的卫生意识及指导正确洗手方法和手卫生知识等教育。方法 自行设计ICU护生手卫生认知情况调查表,对720名ICU护生进行相关调查。同时现场观察和考核护生的手卫生行为。结果 80.4%的护生对手卫生的必要性都有充分的认识,但相关知识不全面。本科护生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实际洗手操作的准确性及合格率都比大专护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迫切要求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手卫生的相关知识教育及洗手方法的正确引导。结论 护生对手卫生相关理论知识欠全面,手卫生执行力不强,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及洗手行为的督促,能促使护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行为,培养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基本的护理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关键词】 ICU; 护生; 手卫生 作为教学医院,本科近年来承担了大批护生的临床实习教学工作。重症医学科要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对特殊感染患者的隔离[1]。洗手是一种最有效,最简单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2]。在护理活动中,护生不可避免的要从事临床护理的学习实践,服务于患者。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工作者,其手卫生的执行对患者是否获得安全、有效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3]。实习护生作为未来的准护士,其手卫生的执行情况也就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的控制和护理质量。因此,对2008年6月~2010年8月在三家省级三甲医院实习的720名护生进行了调查及分析。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8月在三家省级三甲医院实习的护生720名,其中男48名,女672名,年龄20~23岁,本科生336名,大专生384名。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遵循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洗手要求和指征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和考核表,包括2个部分,(1) 调查表:包括是否接受过手卫生教育及教育情况、洗手指征时间方法、洗手细节处理及对卫生教育的必要性等内容。(2)考核表:日常护理活动中的洗手的考核情况及院感科在教育干预前后分别对护生的手卫生情况采样监测手细菌的指数。护生在正确进行手卫生后,邀请医院院感科专业人员进行采样。采样方法是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护生双手屈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2次采样。折去操作者手接触的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中和剂试管内,在采样后2 h内把标本送往医院检验科,监测培养细菌指数。以病区Ⅱ类区域细菌菌落总数≤5 du/cm2且不得监测出致病菌为合格。细菌监测结果合格者才能列入合格人数内。调查表要求护生在认为正确的选项打钩。考核表由各个护生的分带教老师根据护生在ICU实习期间的手卫生执行情况及考核情况填写。调查表在护生入科时当场发放,当场收回,考核表则在护生出科时收回,共发放阅卷720份,收回有效问卷720份,回收率100%。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处理。2 结果2.1 表1和表2显示,在720份调查表中,本科护生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实际洗手操作的准确性及合格率都比大专护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4%的护生们对手卫生的必要性都有充分的认识,但对手卫生相关理论知识欠全面,在实际操作中也很难按照洗手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他们迫切要求临床带教为其进行手卫生的相关知识教育及洗手方法的正确引导(P>0.05)。2.2 护生通过在ICU实习期间的手卫生教育及考核,提高了护生的手卫生知识水平及正确洗手的基本护理操作水平。表1 ICU护生对手卫生的认知情况(本科生336人,大专生384人)[n(%)]表2 ICU护生出入科洗手考核合格情况(本科生336人,大专生384人) (n,%) 注:与入科合格率比较,*P<0.053 讨论3.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手卫生观念 作为一名准医务人员,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是至关重要的。在进入实习之前,可以通过岗前的培训为护生讲解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相关知识,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措施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等相关知识[4]。通过培训,使实习生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的重要性,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本着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慎独精神,从而使护生认识到手卫生这一最简单的方法在护理患者中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树立手卫生的观念,培养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水平,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3.2 为护生创造良好的手卫生环境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使用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既能达到用流动水洗手的效果,又对手部皮肤刺激性极小,有一定的护肤作用,能真正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其能节约洗手时间,降低医院感染率和多药耐药菌的流行,且实际支出的费用并未给医院增加很多[5]。在ICU病房内配备先进洗手设备,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同时在每部治疗车上及每个患者床头桌上均配备有醇类速干手消毒液,为护生创造了良好的手卫生环境,避免了离流动水洗手设备较远等问题而忽略了手卫生,从而方便护生在进行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操作。同时在洗手池上方醒目的位置粘贴正确的六(七)步洗手法的操作方法、洗手指征、正确洗手时间和注意事项的图解以及加强手卫生的各种标语等,在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醒护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护生,使之努力培养手卫生良好习惯,提高了手卫生的依从性,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为患者的健康贡献了一份安全。3.3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监督检查落实护生手卫生情况 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师教重于言传,手卫生教育更多更重要的是通过强烈的感染、榜样的力量而起作用的,即要求临床带教老师身教重于言教,使护生从师长的身上得到启迪,自觉地受教于医德修养,规范自我日常的手卫生行为。在对手卫生教育进行宣传和培训时,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通过看视频,带教老师的现场示范以及护生分组进行手卫生知识问答比赛及手卫生操作比赛等。在临床工作中,指导护生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对手卫生知识及操作进行严格的考核,随机检查落实护生的手卫生执行情况。给予护生直接明了强烈的视觉感受,加深他们对手卫生的了解及重视程度。在实习后期,组织护生深入学校及社区对手卫生进行宣传教育,传播手卫生知识,教会更多人如何正确洗手,杜绝“病从口入”,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等。强化护生的手卫生观念及社会责任感,使护生从一名受教育者,到掌握手卫生相关知识的一名教育者,对更多的人群进行手卫生教育宣传,从思想上,行动上落实手卫生行为。总之,护生的实习是他们进入临床的第一步,每一位临床带教老师都有义务和责任让护生走好这一步,在实习期间有所学有所得,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临床带教老师自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把手卫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相结合,并在实践中起榜样作用;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护生进行规范操作。教予护生手卫生这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本领,送给护生们一双卫生合格的手是医疗护理安全的保障,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的进行自我防护,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手引起的医院交叉感染,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参 考 文 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09-2-1)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9509/200902/39165.htm.[2] 沈惠云,施小燕.我国急诊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5):20-21.[3] 苏金萍,詹明萍.我院实习护生手卫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187,318.[4] 游建萍,黄庆,府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4): 426-428.[5] Trick WE,Vernon MO,welbel SF,et al.Multicenter intervention program to increase adherence to hand hygiene recomendations and glove use and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7,28(1):42-49.(收稿日期:2011-05-11)(本文编辑:车艳)

作者:肖敏 郑秀萍 郑学章

急诊医学教育论文 篇3:

阿根廷医学教育的培养方案和历史背景

梁 燕 编译

摘要:作者围绕阿根廷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四大要素:学校、教师、学生和研究生教育(GME)展开描述,介绍了阿根廷医学教育的历史背景,指出了阿根廷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两大建议。

关键词:医学教育;背景;培养方案;阿根廷

The Programs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Argentina

Angel Centeno, Translated by LIANG Yan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briefly presents the contexts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Argentina by describing four key components of the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in Argentina: institutions, faculty members, students, and GME. Given the problems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Argentina, some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medical education; contexts; programs; Argentina

随着社会全球化和医生流动性的增加,国际医学教育正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表明训练有素的卫生工作者短缺,尤其在最需要他们的国家。鉴于此,2003年WHO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合作,公布了全球医学教育标准,这促使各医学院校纷纷制订自身的国际标准,以期培养出来的医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更有效地工作。尽管我们要承认并尊重各地医学院的特色,避免对某一模式生搬硬套,但也必须保证教育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考虑到对国际医学教育的日益关注以及医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其他问题,《美国医学教育》杂志收录了一些相关文章,以便于读者了解北美以外其他国家的医学教育体系。本文作者Angel M. Centeno博士在Academic Medicine (2006,81:1081-1084)上撰文概述了阿根廷的医学教育及其发展的背景。

阿根廷医学教育的历史背景

阿根廷在19世纪初创建了第一批医学院,包括1821年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Buenos Aires)医学院和1877年的科尔多瓦大学(Cordoba)医学院。20世纪创建了3所全国性医学院。1958年国家教育法允许两所私立医学院的建立,分别是萨尔瓦多大学(del Salvador)医学院和科尔多瓦天主教大学医学院(这两所大学均由耶稣会创建)。20世纪90年代以前,医学院的数目一直稳定在7所。随后,许多新学校纷纷建立,90年代创建了12所,21世纪初又创建了10所,形成了今天的29所。在阿根廷这个医生过剩的国家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希望创建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医学院。遗憾的是这一目标尚未实现,大多数医学院在其教学方法上仍显示出更多的共性而非个性。

要了解阿根廷医学院的教学环境,需要对阿根廷的医学教育背景有所了解。本文主要描述阿根廷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四大要素:学校、教师、学生和研究生教育。

(一)学校

1.概述

阿根廷的29所医学院中,10所位于人口众多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及其周边,其他的也多位于内部省份的大型城市。新的医学院的建立需要得到教育部的批准,国家对于医学院的数目和特色无政策规定,只要学校承诺接受认证,教育部就授权其开始运作。在学校达到了预定的学术标准、通过认证之前,它只是在教育部的监督下暂时运作(后文详述)。

所有医学院的课程设置均为六年制,包括三年的基础学科学习、二年的临床学科学习和一年的实习,在具体实施的方式上各校之间略有差异。阿根廷医学院协会规定医学生必须达到的学时数为3600-3900,其中50%的时间必须用于实践活动。学生第六年的实习不得少于1600学时,其中至少80%的时间用于实际操作。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内科、外科、儿科和妇产科的实习,通常还有初级保健(农村或城市)和急诊的实习。学生还有自选时段,有些学生选择参与一些小的研究项目以获取这方面的经验。实习的要求是必须圆满完成所有的实习轮转,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全天候管理,作为教师指导的补充。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阿根廷的医学教育尤其关注以下方面:增加在急诊的学习机会;强调早期接触病人;把社区教学和初级保健包括进来。

在教学方法上,尽管许多学校以不同形式结合了PBL(基于问题的学习),但完全采用PBL的学校只有一所。在办学方向上,主要针对农村和初级保健服务的学校有两所,其他大多数医学院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教授二级和三级卫生保健上,尤其强调亚专科和疑难杂症的学习。正如前面提到的,现在要加强对最常见疾病的学习,并且要把培养全科医生作为最终目标。虽然这一观点已得到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但目标尚未实现。

阿根廷现有110000名医生(每10000居民中有29名医生),不同省份间、农村与城市间的分布明显不均。医生与护士的比例为5∶1,而WHO的标准为1∶4。教育部(工作重点在大学和医学院)和卫生部(工作重点在卫生保健服务)之间仍缺少协作沟通,这意味着医学院的教育与阿根廷的卫生保健体系之间协调不足。

2.认证

从2000年起,阿根廷的医学院需要通过全国大学评价和认证委员会(CONEAU)的认证。CONEAU是教育部下设的政府机构,其成员包括立法委员和学校代表,学校能否通过认证由他们最终决定。该委员会除了对医学院,还对其他职业院校进行认证。CONEAU选举医学学术专家组成同行评审团,对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做一些评估的准备工作,同时也对之前得到各医学院院长认可的认证标准提出新的建议。认证工作于2000年启动,六年一轮,一旦发现不足,学校要在三年后重新接受评价。自第一轮也是唯一的一次认证以来,大多数学校都在第一次考察后通过,或经改进后通过二次认证。

认证过程主要评价医学教育的四个方面:学校、师生、教学计划、教学设施和资金。虽然认证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彻底的认证过程已使大多数院校在质量上发生了积极的改变。由于认证体系为医学教育制定了标准,引入了院校评价的文化氛围,使医学教育极大受益。认证中发现的薄弱环节之一是科研,通过认证已经促进了新的研究活动的开展。

3.医学教育办公室

29所医学院中有18所设置了医学教育办公室来管理教育事务。各校医学教育办公室的职责水平和影响力不尽相同,其成功经验归纳起来无外乎以下四点:

(1)院校的大力支持;

(2)参与长期项目,如进行课程改革或扩大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范围,使他们不再只是“信息提供者”,而是集教学、研究、评价于一身的“学者”;

(3)促进医学教育办公室中的教员及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的学术发展;

(4)提高教育活动的可见度,鼓励各层次人员的参与,营造从领导到教师均重视教学的文化氛围。

但这些教育办公室的影响力依然不足,要加大其影响需要时间、强有力的领导以及办公室人员的投入。

目前,在世界范围的医学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多根据各自的文化、信念、学科关注点和标准来行事,彼此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医学教育办公室的一个潜在角色就是克服这种差异,帮助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障碍。此外教育办公室也要增强树立共同教育使命的意识,改变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普遍存在的只关注自身教育使命的现象。

(二)教师

在阿根廷,约有20%的全职医学教师(包括从讲师到教授各个学术水平的);另外有20%的教师每周在学校的工作时间超过20小时,其他时间则用于临床工作或在与大学不相关的机构从事研究;其余60%的教师属于兼职,教学工作的低收入使他们必须通过其他工作来维持正常的生活。

医学院的全职教师大多数是基础学科的研究者,受任于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CONICET)或政府管理下的其他国家筹资部门。他们同时得到CONICET和医学院的聘任,因此国家机构、学校和教师共同受益。

通常情况下,教师不止在一所医学院供职,有时会超过两所,这导致不同学校在教师的时间上存在着竞争。除了全职教师,学校还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有的学校高达41%)既没有补助也得不到正式学术认可。尽管教师待遇如此低下,但医学院教师仍然是人人渴望的职位。

这种聘任制度、教师在多个学校任职,以及对教学的低认可、低支持,成为实现高水平医学教育的障碍,同时也影响了学校-教师-学生间良好的互动。像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一样,阿根廷的医学教育体系把临床服务置于研究之上,而临床服务和研究的地位又都高于教学。

医学院教学方面的教师发展活动得到广泛开展,但仍然不够。在继续医学教育(CME)或住院医师的教学中则没有教师发展计划。最初,在规模最大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要求其教师要获得晋升资格必须完成“教师发展课程”。该培训计划包括教育学的内容以及一些专题,如评价、教学技巧、团队动力、教育设计、医学史、与卫生有关的社会科学以及研究方法等。由于该计划是学校提出的要求,人们缺乏参与的真正动机,所以投入也极其有限。但通过这门课,许多教师正式接触了教育领域,有了共同讨论医学教育的场所,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该培训计划的真正贡献。在过去的十年中,许多学校纷纷照搬了这一模式,尽管该模式的效用并没有得到公开认可,但它毕竟是阿根廷医学院中有关教师发展计划的唯一模式。

尽管教师发展的项目开展得还不够,但值得一提的是29所医学院中已有25所提供了不同形式的教师发展计划,这些计划在持续时间、采用的方法、强调的主题及制度支持方面不尽相同,但各有所长,而且有如此多的院校纷纷加入,为将来构建新的计划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三)医学生

在阿根廷,除了六所医学院之外其他所有医学院都会提前录取一批医学生。招收标准只是要求学生完成一门导论课程的学习,有时还需要通过面试。各个学校的导论课程不同,通常是生物、数学、化学和物理的基础内容,有时还包括社会或人文的一些课程。但这些导论课程通常没有医学院的课程要求严格,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学生顺利完成了导论课程却无法达到医学院的学业要求。

来自教育部的资料显示,这29所医学院每年要招收12000名学生,而同期毕业的只有5000名。因各校的目标、计划和标准不同,学生毕业率也不同。阿根廷的公立医学院必须向所有符合入学标准的学生提供教育,就读公立医学院是免费的,学生的所有教育费用由政府负担。这一传统由来已久,它源于政府“让所有有能力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承诺。规模较小的学校在招生上更严格,因为它们招收的学生数有限,但其毕业率也因此较高。相较之下,大的学校因为招生数多,录取标准必然更宽松,这样一来,常常有学生面临学业上的困难而无法毕业。招生数目的增多导致班级规模扩大,其中有两所学校第一年的学生数超过了2000,另外有三所超过了500,这为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招生人数越多,学生的淘汰率就越高,有时高达75%。这样的体制极其低效,它不仅为学生和教师带来了麻烦——学生必须放弃学业,教师不得不面对庞大而无法控制的班级,也浪费了学校的资源。

造成学生难以毕业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通常在18岁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医学院学习,适应方面存在困难。最初几年,多数人在学业上的表现都难以令人满意。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学校采取不少措施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但效果欠佳。庞大的学生群体、极高的学生淘汰率、学生的相对不成熟性以及他们在医学院表现欠佳等意味着教师除了要教授他们专业知识,还要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管理学生和提供咨询上。上述种种情况表明,开展更多的教师发展项目来帮助教师应对这些问题十分必要。

(四)研究生教育

经过严格筛选每年只有50%的毕业生能进入住院医师培训,剩余的50%则要寻找不同的获得进一步教育的机会——在学术团体中修读一些亚专科的课程,或攻读医学院的研究生,或在卫生保健中心取得非正式的职位——而所有这些机会通常不容易得到。不管怎样,无法进入住院医师培训的毕业生还是有合法行医的权利,因为获得执照和进行临床实践的唯一要求就是从医学院毕业。

住院医师的选拔通常是多选题的笔试,一些机构还会有面试,同时也会参考考生所在医学院的成绩。不论是政府的还是私人的住院医师选拔都有自己的一套录取体制,由于缺乏共同的录取程序,许多考生往往参加多次不同的考试,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没有类似的机制。住院医师培训多为四年,主要在教学医院进行,许多培训计划中已经加入了急诊内容。住院医师的工作时间仍然过多,教育和工作之间的矛盾常常十分明显,许多培训计划的制订者已经开始考虑限制住院医师工作时间的可能性。

尽管来自住院医师培训计划的数据稀缺且不可靠,但可以肯定的是,十年前约有9000名住院医师,其中68%从事基本的专科,其余32%从事亚专科,目前这些数据没有太大的改变。

住院医师的培训计划依靠不同的系统进行,绝大部分(69%)由国家、省或市级政府组织,只有6%是大学进行的培训,剩下的则由私立部门完成。住院医师在医院、诊所或社区中开展临床保健工作,同时还要参加正式的课程。住院医师的认证主要由学术专业团体来完成,但并不是强制性的,正如前面提到的,完成住院医师培训并不是获得医师执照所必需的。

小结

尽管阿根廷医学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但不可否认,改进医学教育的举措层出不穷。不同层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和私人)都必须采取措施,这里我想提出两点很重要却通常被人们忽视的问题。

首先,医学教育必须改革,以保证其不受政治影响。必须明确我们国家卫生保健的真正需要,并据此制订长期的解决方案,同时让所有的利益方参与进来,包括学术人员和政策的制订者。

其次,必须加强规划者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以改进医学教育,在资源稀缺的环境下这种相互作用尤其需要。根据阿根廷的情况,必须在各学校之间建立共同的目标和计划,实现包括教师在内的资源共享,我相信这在许多其他国家也同样需要。

(审校:汪青;责任编辑:赵友良)

作者:Angel Centeno

上一篇:小学教育德育论文下一篇:汉书成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