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7

摘要:针对目前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动向,提出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意见,以此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库存管理课程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库存管理课程改革论文 篇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经济应用数学课程设计

摘 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中的数学知识和物流行业人员应具备的数学能力,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若干教学法为指导,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并给出了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

关键词:经济应用数学 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设计 物流管理专业

课 题:本文系2016年度山东省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经济应用数学教学改革实证研究——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编号:16SDJ014,主持人:孙少平)阶段研究成果。

一、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核心课程为:物流概论、物流企业会计、物流系统与信息技术、仓储与库存管理实务、采购实务、配送实务、运输管理、国际物流、物流企业管理、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软件操作、运筹学、市场营销学、物流电子商务等。要求学生要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具备物流管理的应用程序操作能力,具备物流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能进行物流系统分析、设计、规划,具有物流行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运筹学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最优化的问题,应用数学模型来求得合理运用人力、物力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的有关信息。仓储与库存管理实务课程内容包括:库存管理概述、需求预测、库存控制系统、库存控制的定量分析方法与模型、生产物料控制、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与控制、库存管理绩效与标杆管理等。物流企业管理是以物流企业管理思想和原理为主要框架,综合研究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对物流企业管理的系统观念、管理基础、组织机构、市场研究、决策和计划管理、企业文化、作业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进行专门的研究。

笔者从工作岗位、相应的职业活动、应该具备的数学能力、对应的数学知识四个方面分析物流行业人员应具备的数学能力。物流信息处理员具有信息的梳理与处理、数据处理和分析预测能力,需要用到数据拟合、预测方法以及极限的知识。商品流通加工员能够制定商品的加工、原材料的采购和管理方案等,能制订最优生产及采购方案,用到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导数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物流配送业务员具有制订装箱、运输路线方案,制订最优物资装配、流通运输路线的能力,需要运输问题、图与网络的知识。物流仓储业务员具备原材料进购、库存管理,制订采购、存储方案的数学模型能力,利用导数应用的知识。物流市场营销员具备市场开发、业务承揽、价格谈判,判断业务成本、收益和利润的变化、走向及合理定价能力,需要极限、导数应用的相关知识。企业管理员具备企业管理决策、最优化企业管理、决策方案制定的数学建模能力,需要学习导数及应用、积分及应用、线性动态规划、运输问题、图与网络等知识。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包括以下10个宏观的方面:课程信息(代码、学分、学时、授课对象、课程类型、课程性质),课程整体目标设计(总体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课程内容设计(项目名称、学时、子项目编号、名称、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实施方式、手段及步骤、可展示的结果),课程进程表(周次、学时、单元标题、项目编号、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师生活动、考核内容、教学方法),第一节课及最后一次课梗概(着重介绍课程的目标、项目任务、考核方式,利用典型的案例、实例、问题和操作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考核方案(课程组集体研讨确定),教学材料(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课程整体设计体会。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具体课程教学设计,高职经济应用数学课程分为两个学期来实现,共68学时。第一学期,1~5单元,16周,每周2学时,合计32学时,教学内容包括:经济活动中的函数关系分析,极限与变化趋势分析,经济最优化问题分析,边际与弹性分析,经济总量问题分析。第二学期,6~11单元,18周,每周2学时,合计36学时,教学内容包括:销售与市场、生产作业计划安排、配送与运输、物流中心选址和车辆配装、指派问题和旅行商问题、物资调运问题的图上作业法。

笔者以第4单元的第2节“边际分析”为例,具体说明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流程。能力目标:能够掌握边际成本、收入、利润的概念;能够求出成本、收入、利润等经济函数的边际值和边际函数;能够掌握边际分析模型的应用;能够对经济生活中常见的商家提价和降价的促销手段加以分析。知识目标:边际成本、收入、利润;成本、收入、利润等经济函数的边际值和边际函数;若干边际分析模型。素质目标:深刻思维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能力训练任务:任务1,理解边际的概念和边际函数;任务2,掌握成本、收入、利润等经济函数的边际值和边际函数;任务3,学会边际分析模型的应用。案例分析及知识讲解:案例1,麦穗问题;案例2,边际利润问题1;案例3,边际成本问题;案例4,边际收入问题;案例5,边际利润问题2;案例6,最大利润问题——边际分析模型。还有课堂操练实训任务和课下实践作业,以及课后教师教学的反思体会。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设计分为5个模块(情景):公司经营和生产情况分析,公司生产和产品的边际分析及弹性分析,公司总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公司决策规划的最优化模型,公司生产管理及质量管理。

8个知识目标:掌握需求、供给、成本、收入、利润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理解函数的极限概念,掌握求函数极限的方法;理解导数及微分概念,掌握求导数及微分的方法;理解微分的经济意义,掌握微分近似计算的方法;理解不定积分及定积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掌握求不定积分及定积分的方法;了解线性方程组的结构,掌握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初等解法;理解概率与统计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其基本方法。

15个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典型的、常用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应用其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能用极限方法确定贷款和投资方案;能进行边际与弹性的计算,明确其经济意义和做出实际分析;能用导数的方法解决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利润等问题;能用函数的极值和最值,对常用经济函数的问题做出最优决策;能利用利率、现值、终值和贴现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能分析在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变化时,边际产量、平均产量、总产量之间的经济关系;能用积分的方法计算在经济变量的边际变化条件下,经济变量的积累变化、总量及平均量;能用表格表示的经济量之间关系的计算;能利用线性代数方法对实际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能合理的获取数据资料,并作出估计和检验;能计算产品的合格率;能对随机事件、随机变量问题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能预测连续或者离散变化的经济现象的状况及其发生的可能性;能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教学法(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估反馈)为指导,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课堂教学内容为“国美商场”商品采购与库存控制的最优化方案设计,课下作业为“国美商场”商品营销的最优方案设计。利用经济案例,开发实际的数学模型,应用案例驱动教学法,作为现实经济环境的仿真,是很适合高职学生的应用教学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衬托数学知识的经济背景,有意识地从经济案例量化分析中汲取建模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拨开经济迷雾、捕捉关键信息、洞察内在规律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下图即为数学建模、案例分析的基本线路图。

四、课程改革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

笔者以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较早开始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经济应用数学课堂生态化、项目化、系统化教学模式;编辑项目化课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设计;研究实训实验课教学项目,编写数学建模课教案及竞赛练习册。

笔者在两个学年度(四个学期),在所任教高职学院经管系物流管理专业6个大专班级进行了实践,以2个物流卓越技师班作为实验班,其他4个普通班作为对照班,以下是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

根据表1和表2的数据分析得知:卓越班期末成绩比入学成绩均值增加了18.7分,增幅为29.03%;普通班期末成绩比入学成绩均值增加了9.8分,增幅为18.56%;卓越班比普通班的入学成绩均值高11.6分,但是期末成绩均值高20.5分,增幅为76.72%,差距拉大了;根据表1和表2入学和期末成绩计算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51和0.873,这说明相关性很强。由此可以证明卓越班所采用教学改革,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实有明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2]姚成龙.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材编写探索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9).

[3]程德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材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7).

[4]耿青松.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学课程设计[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2).

(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孙少平

库存管理课程改革论文 篇2: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针对目前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动向,提出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意见,以此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在企业管理的各领域中,生产管理是最复杂的领域,其涉及的面最广,牵涉的部门最多,任何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都必须先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规律与特征,才能管理好一个企业。因此在大学管理工程类与工商管理类专业中,都安排生产与运作管理这门课程作为专业必修或选修课。如何对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改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将根据该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中不够合理。(1)教学内容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目前,国内关于生产运作管理的教材内容大多以制造业的生产管理为主,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制造业的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缺乏感性认识,对教材内容不易理解,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播放有关制造业生产的相关视频,也很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对于服务业,学生或多或少在生活中体验某些服务业的服务过程,在学习理解相关内容时相对容易许多。另据调查,服务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而经管类的学生毕业后就业去向也大多集中在服务业。在这样一种现实背景下,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2)教学知识缺乏系统性。教学知识缺乏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对本课程内容的系统性总结。本课程目前教学内容重视知识点的讲解,缺乏对整个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分析,没有帮助学生把各个知识点连成线,让学生感觉到整个课程内容多而杂,不知从何学起,对整个课程缺乏系统性认识。二是缺乏对课程之间的系统性连接。生产管理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用到管理学、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等各门管理课程知识来解决。(3)不同专业教学内容趋于一致。目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经管系的财务管理、会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开设了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不同专业前修课程不同,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应根据学生已学习内容做相应调整,不同专业将来从业方向不同,对生产运作管理不同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应有所区别,但为了考查方便,目前教学内容趋于一致。

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生产管理学教学方法通常都是采用教师讲课的方式,但是教师一味地讲述并不能完全吸引同学们的兴趣,而且在教学讲授的过程中其内容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加上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同学们探索研究的欲望和热情。

二、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改革的方法

1.调整教学内容。(1)增加服务业在整个教学内容中的比重。国内关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材内容,大都偏于讲解制造业的生产管理,关于服务业的生产管理涉及较少,而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管类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去向大多集中在服务业,因此,在生产运作课程教学中应增加服务业的教学内容,比如服务业选址与设施布置;服务业运作规划;服务业流程管理等。(2)根据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应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分别制定教学内容及侧重点。如财务管理、会计专业要侧重于生产成本控制、盈利水平提高,物流管理专业要系统掌握生产流程、生产线布局、库存控制以及物流需求计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市场营销专业也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同时对市场预测、需求管理、库存管理以及新产品开发部分作为重点讲授内容。(3)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管理。改变目前只讲解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老师帮助学生把各个知识点联成线,再把不同的线(各个章节)穿插形成面,建立关联,最后还要针对问题将各个知识面(各门管理课程)立体化。老师提出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应用相关管理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和软件计算求解,最终给出优化方案。

2.根据章节特点改进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是枯燥乏味的,只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理论知识的趣味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运作管理每章节的内容不一样,特点不一样,所应用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教师采用案例引导来说明理论知识,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课程建立相关内容的案例库,每章通过简短的案例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联,即将学习的知识会帮助我们解决企业中面临的问题。比如在讲到产品研发章节时,提到巧克力的案例,当巧克力市场饱和时,巧克力商家怎样挽救销售收入下滑的局面呢?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发表观点。进而介绍健达出奇蛋研发出巧克力包着精巧玩具的蛋形儿童糖果这样的一种产品,让其扭转市场局面,让学生意识到产品研发的重要意义,进而产生了本章的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每章知识讲完以后,再通过案例分析回归理论知识,让学生理论应用实践,解决实际问题。(2)课堂讲授与教学视频结合法。生产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很少接触过生产制造企业,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制造企业的教学录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记忆。比如讲解加工装配式生产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很难理解,但是利用教学视频就非常清晰。通过播放教学视频,学生对对机床、生产线、生产车间、流水作业等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有利于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机床等相关概念的理解。(3)角色互换法。在运作管理课程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融入课堂,我们有必要给学生赋予一定的角色。在综合计划章节,我们可以赋予学生生产经理的角色,你现在是位生产经理,面临的市场需求是什么样的,现在企业的生产能力如何,你如何分配生产能力来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赋予角色让学生陷入思考,引出综合计划中的均衡策略、变动策略、折衷策略。让学生感受此章节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4)情景游戏法。在讲到供应链管理章节时,我们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啤酒游戏,来加强学生对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理解。具体方法是:让学生分别扮演啤酒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这三个个体之间,通过订单/订货来沟通,下游向上游下订单,上游则向下游供货。彼此只能通过订单、送货程序来沟通。各个角色拥有独立自主权,可决定该向上游下多少订单,向下游销出多少货物,但只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通过在课堂模拟十周的产、配、销,学生会发现当消费者需求振动了一下,经由整个系统的乘数作用将产生很大的危机。通过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5)模拟生产法。在物料需求计划章节,学生对MRP的运算逻辑搞不清,不能充分理解产品结构树。这时我们可以利用铝合金拼装玩具制造简易的生产线,学生5~6人一组,通过拆装拼装玩具,理解产品结构树的含义;玩具在拼装过程中有严格的拼装顺序,让学生分别承担不同的拼装任务,构成一条生产线,每一位同学在拼装的时候用秒表记下拼装的时间,根据产品需求时间,我们就可以倒推每一个零部件的具体需求时间,再结合产品结构树,很容易就理解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产品需要多少。学生在快乐操作中深刻地理解MRP的运算逻辑。(6)理论教学与软件应用结合法。在需求预测、库存管理、项目管理章节,都涉及到复杂而烦琐的计算,学生倍感枯燥和乏味。这时我们可以引入软件来帮助解决复杂问题。在库存管理章节,可以应用EXCEL巧妙解决随机型库存问题的订货量和订货点,摆脱烦琐的公式推导,既方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办公自动化的使用能力,感受EXCEL的强大功能。在项目管理章节我们可以借助PROJECT软件帮助分解项目工作,跟进项目完成时间,让学生体会到我们所学的内容在现实中都会用到,而且我们已有相应的软件工具帮我们解决、简化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致。(7)课后实践法。只有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了,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生产运作理论相关内容讲授后,让学生参与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在生产/服务设施选址与布置章节,在课堂上先介绍选址的几种定量分析方法。假设学校要建一个超市,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帮助超市选址。作业布置后,学生开始积极地收集资料、市场调研,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库存管理章节,让学生出去调研学校附近的企业,根据所学的知识看看一些企业的库存策略是否合理,帮助企业优化库存,有的组的建议还得到了部分企业的认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学习热情。丰富的实践活动充实了教学内容。

三、结论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离不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动向,结合运作管理课程的相关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实现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贵文龙.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3).

[2]薛建改.《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模式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2,(4).

[3]周建發.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2010,(10).

[4]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吴凤媛(1980-),讲师,工作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李伟春(1983-),讲师,工作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谈红,工作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张秀珍,工作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危险品物流,物流企业管理。

作者:吴凤媛,李伟春,谈红,张秀珍

库存管理课程改革论文 篇3:

关于贵州财经大学运营管理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方案的探索

[摘 要]运营管理是国内外经济管理类院校都开设的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重要课程,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不好的问题。为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对运营管理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方案进行了探索,主要通过原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与原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教学范式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进一步提出教學范式改革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运营管理;教学范式;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0.089

1     课程简介

1.1   课程概要

运营管理是一门建立在运筹学、质量管理学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共同课程。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加强运营管理的重要性,熟悉运营管理中的若干环节,掌握生产服务部门的运营流程和技术选择、运营能力规划、工作设计、设施选址与布置、库存管理、运营计划编制和质量管理等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运营管理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设置与沿革

自笔者所在学校1978年复校以来,该校的工业经济专业就开始开设了生产管理课程。1993年后,课程开设扩展到贸易经济、会计学等专业,1996年后课程名称逐步更名为生产与运作管理,并且该课程进一步扩展到财务管理、审计学、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现作为学科共同课开设。随着生产与运作进一步融合,课程名称到2010年变更为运营管理。通过30多年的建设和打造,运营管理课程建设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该课程由工商系与营销物流系共建,课程组教师与国内现代管理研究会运营管理分会重要的专家和学者具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这些将为提升课程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1.3   课程特色

在长期的课程建设中,运营管理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突出定量分析工具的使用。该课程的主要章节内容都会引入定量分析手段与方法,比如运营能力规划、设施选址与布置、库存管理、运营计划编制、质量管理等。这种课程特性使学生数理分析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第二,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在沙盘模拟企业经营演练中,以组为单位,同学扮演CEO、财务总监、市场总监、生产总监、研发总监、信息总监等不同的角色,分别建立若干个模拟公司,以相同起点分别管理一家高科技企业,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制定企业的整体战略,在生产、营销、财务、研发等方面做出决策,在顾客、市场份额、技术创新、利润等方面展开竞争,很好地将课程各相关章节内容融入企业模拟经营中。

2     运营管理原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

2.1   原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

2.1.1   以传统理论讲授为主,无法满足教学和培养要求

运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在教学中仍然以传统的教师单向授课为主,教学中虽然大多采用PPT课件为主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垂直传输方式,更多着眼于知识识讲解。

2.1.2   学生学习参与度较低,主动性较差

由于教学手段单一,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低,对知识的掌握流于单个理论或者知识点,难以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实践应用能力较差。

2.1.3   理论学习与实验教学融合程度不高

运营管理课程开设的实践往往与课程某个特定的知识点相结合,比如市场需求预测分析,使学生获得点状、不系统的应用体验。没有将企业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各方面决策融入在一起,不能使学生对企业运营管理形成系统深入认识。

2.2   原考核方式存在问题

2014年7月之前,运营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要求制定课程考试方法,根据该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性质,按照学校要求,设置为统一考试科目,由授课团队组建题库,期末由学校教务处考试中心统一从题库抽题考试。这样考核方式,虽然实现了考教分离,但形式单一,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以求在期末笔试的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中获得较高分数,缺乏理论方法的灵活应用,局限于书本内容,虽然在考试题型中增加案例分析题,但学生为了考试得高分,运用知识点展开分析中不敢放开思维,紧紧围绕考试要点作答,导致无法将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运营管理实践中。运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考核不应局限于单一维度,应采取全方位综合考核,不仅考核理论知识,还应考核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但原考核方式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运营管理综合能力

的考核。

3     教学范式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3.1   总体思路

摒弃以传统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对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整合和规范,以定量分析决策工具的应用为出发点,以推动知识整合的ERP沙盘实验为载体,以专题调研为补充,构建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以理论知识应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变革,创造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设计教学情境和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进而培养学生解决运营管理问题的职业能力。

3.2   目标

以贵州财经大学“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经济管理专业“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使学生通过学习运营管理课程,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充分认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运营系統规划与设计、运营系统运营、运营系统维护与改善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从而使他们能够较好地适应企业运营管理实践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运营管理知识应用能力、运营决策制定能力和运营决策实施能力。

4     教学范式改革的具体内容

4.1   围绕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能力是课程范式改革的基石,在能力基础上设计的教学内容才具有可操作性,设计的教学内容应支持不同的能力模块,培养学生不同的运营管理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可分为单项管理能力、综合管理能力两部部分。单项管理各主要环节的能力培养涉及设施选址与布局能力、库存管理能力、综合计划制定能力等。综合管理能力着眼于通过沙盘综合实验为载体,将上述单项能力训练融入整个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4.2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增强“教—学”与“学—教”的互动性

运营管理课程改革思路在于突出学生教学的参与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核心知识点的问题导向性,提升解决实际运营管理问题的能力。因此,高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方法。

4.2.1   问题导向式课程设计思路

在运营管理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对教学具有明确预期,非常清楚通过学习可以解决哪些运营管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相关运营管理问题。

4.2.2   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形式融合

授课教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讲授,有效甄选案例,通过布置实践性、前沿性的运营管理研究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去寻找答案。此外,还会开展教学互动讨论、小组调研、小组实验,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3   完善教学要件

4.3.1   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一是根据课程目标对教学大纲的内容与结构进行适度调整;二是根据“口试环节”的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外实践机会,使其有充分时间讨论项目设计、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企业实际运作的机会;三是根据“实验环节”的要求,使学生企业运营特定的岗位得到全面、系统的学习体验。

4.3.2   调整教学计划

把握教学内容及其重点,明确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课外准备工作、延伸学习内容,使教学进度表比较清晰地体现在该门试点课程在整个学期中的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上。

4.3.3   编制参考材料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编制参考书目,整理阅读文献,完善相关习题库,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料库,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相应信息服务,为课程范式改革作好准备。

4.3.4   完善课件设计

根据课程计划和设计表重新整合教学,使用PPT课件及相关视频、案例等教学工具。

4.3.5   规范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教学范式改革的关键环节。高校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进度计划完成课程设计表,即建构每一单个课次的内容模块(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工具、教学过程)和时间分配,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横向把握。

4.4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和测评体系

运营管理是一门内容丰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课程改革必须改变期末考试的考核重点,利用其他环节辅助考核,构建新的考核方法,改革后的课程考核模式由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课程学习的每个环节都将纳入考核范围,通过全面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定他们学习成绩的最终依据。课程考核不仅可以考察学生掌握完成所学理论和方法的程度,还能提高学生运营管理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课程考核必须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成为教学的一部分,体现教学并服务于教学,寓教于考,以考促学。基于此,运营管理课程应采用多元的考核测评方式,采取平时考核、能力考核、知识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傅亚平.财经类高校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探索——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J].亚太教育,2015(25).

[2]袁旭.大类平台课“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索——基于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实践[J].财会学习,2018(15).

作者:聂贵洪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研发团队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