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2-04-21

[摘要]本文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探讨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具有的六种能力,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科学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能力;文化传承能力;信息化建设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产业集约化水平建设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1:

全域旅游背景下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摘 要: 从全域旅游发展条件的视角构建海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赋权,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海南省旅游业可持续综合发展指数和四个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并借助四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系统整体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两年海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总体较好,各系统的发展也较为协调。要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需在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引进科学技术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继续努力。

关键词: 全域旅游 可持续发展 熵值法 海南省 

一、引言

旅游业一直以来都是海南省的支柱型产业,自2010年正式开展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海南省旅游业就进入迅速发展期。2016年海南省又被确定为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岛屿型的地理优势,加上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海南省发展全域旅游得天独厚。但是发展全域旅游除了需要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的支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充足的旅游资源以外,还需要满足有能承载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新时代旅游智能化相关软硬件配套以及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多种因素。鉴于此,本文将从发展全域旅游的基本条件入手建立相关指标体系,选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可持续综合发展指数和各系统耦合协调度,深入研究海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态势。

二、指標选取、数据来源及权重确定

(一)选取评价指标

本文指标体系的设置依托全域旅游发展条件,借鉴了前人[1]-[6]的研究经验,还借鉴了海南本土研究者钱耀军[7]、莫莉秋[8]等的研究成果,并坚持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和数据可获得性原则,最终确定包含4个子系统,12个一级指标和25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数据来源说明

本研究所选指标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假、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海南省统计年鉴、2018年海南省生态环境公报等各种官方已公布统计资料,个别缺失数据,根据历年数据特点采用近三年数据平均法拟合或前后两年数据平均法拟合;三项价值指标:旅游收入、电信业务总量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采用CPI指数平减,折算为2009年不变价格。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人口比重、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比例、旅游业劳动生产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五项指标为计算整理值。其中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是当年旅游收入与当年地区GDP的比值;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人口比重则根据各年的抽样比率先估算当年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然后与当年年末总人口数相比得出;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比例是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与当年的人口总户数的比值;旅游业劳动生产率为旅游收入与旅游业固定从业人员的比值;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用一般固体废弃物与危险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量除以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得出。另外,旅游业固定从业人员数指标是指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景区和旅行社的固定从业人员;废气排放指标是废气中主要排放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三者之和。

(三)确定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反映了其重要程度,对评价结果有很显著的影响,因此指标权重的确定在评价过程中至关重要。赋权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客观赋权,以及主客观结合赋权。主观赋权来自经验判断,这需要一定数量的对所研究领域有相当专业素养的专家来完成;客观赋权是利用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定的数学理论基础,通过一定的数学公式和软件对指标赋权,其能够避免主观影响,但对指标的选择有较高要求。本文基于研究现实和需要,采用客观赋权法——熵值法为各指标赋权。假设给定n个指标X1,X2,…,Xn,其中Xj= x1,x2,…,xm ,本研究里,m代表年份数,n代表指标数,下标i代表具体年份序数,下表j代表表1中具体指标序数。首先,用极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正向指标的处理方法为:x′ij= xij-min(xj) max(xj)-min(xj) ,负向指标的处理方式为:x′ij= max(xj)-xij max(xj)-min(xj) ,其中,x′ij是无量纲化后的指标值,xij是第i年第j项原始指标值,max(xj)是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min(xj)是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然后,构建指标值比重矩阵,并计算信息熵值。如,第i年第j项指标所占的比重为pij= x′ij ∑ m i=1 x′ij ,并且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为ej=- 1 lnm ∑ m i=1 pijlnpij,若pij=0,则定义lim pij→0 pijlnpij=0。最后根据信息熵确定各指标权重。第j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公式为:wj= 1-ej ∑ n j=1 (1-ej) 。

从计算公式很容易看出,信息熵和权重是反向关系,信息熵越大,其与1的离差就越小,说明指标值各年的差异不大,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其在综合评价中的作用较小,权重就小,反之则权重大。

三、评价方法和标准

(一)线性加权函数法

本文采用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海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数,其函数公式为:fi(x)

式中下标i和j同上述解释,x′ij是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标准化数值,wj是熵值法求得的具体指标的权重,fi(x)为具体某年旅游业可持续综合发展指数。一般来说,综合评价指数越高,表示可持续发展状态越好;反之则越差。

(二)耦合协调度模型

计算综合发展指数只能从总体上判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实际上有可能存在发展过程中各相关子系统厚此薄彼,从而不能揭示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为更加精确的评价海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本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具体分析四个子系统的发展协调关系,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线性加权法分别求解四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即:ai(x)=∑ k j=1 vjx′ij,bi(x)=∑ t j=k+1 vjx′ij,ci(x)=∑ z j=t+1 vjx′ij,di(x)=∑ n j=z+1 vjx′ij,其中,i、j、n和x′ij解释同前述,vj是各个子系统内部的权重分配,计算方法同wj,ai(x)、bi(x)、ci(x)、di(x)分别表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四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根据表1指标序号,k=5,t=11,z=21。

第二步,构建耦合度模型,耦合度计算参考丛晓男的C1计算式[9],即式(1):

本文四个子系统,应用四系统模型公式,ai x 、bi x 、ci x 、di x 分别代替C1公式中的Ui,为避免字母指代混乱,用G代替C1,本文采用的公式最终形式为式(2):

第三步,计算耦合协调度值,首先计算四个系统的加权平均指数,即:T=αai x +βbi x +γci x +ξdi x ,其中,α、β、γ、ξ是权重系数,考虑到四个系统对海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同等重要,因此设定α=β=γ=ξ= 1 4 ;T表示四系统的加权平均指数;然后计算耦合协调度:D=  G×T ,D表示四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值,根据计算步骤,很显然其取值范围也是0到1之间。

(三)评价标准

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实际,本文将旅游业综合可持续发展状态水平和耦合协调性状态水平一致性划分为五个档次,具体见表2。

四、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搜集和整理海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四个子系统的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法给所有指标和四个子系统内部指标分别赋权,计算出旅游业可持续综合发展指数和四个子系统发展指数,并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海南省四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值,结果如表3和图1所示。总体来看,十年间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水平均呈现增长态势,说明海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向好,可持续性越来越强,各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能力也越来越好。具体来看,海南省旅游业综合可持续发展状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至2012年,这四年的综合发展指数大于0.2,小于0.4,属于可持续发展较差状态,这几年是国际旅游岛建设之初,旅游业处于规划调整期,海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也较为薄弱。这一阶段各子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大都处于一般状态,各产业间也在磨合发展中。第二阶段,2013年至2016年,这几年的综合发展指数在0.4到0.6之间,可持续发展较前几年有好转,但仍处于一般状态,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仍然不高,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也逐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已显现成效。第三阶段,2017年,全域旅游创建一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状态已进入较好状态,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升级。第四阶段,近两年海南省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进入2018年,不论是可持续发展水平还是产业间耦合协调程度都已达到0.8以上,旅游业处于健康稳定发展状态,产业结构也已逐渐成熟和合理化。三、四阶段的发展变化也充分说明了全域旅游示范岛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海南省旅游业的发展。从耦合协调度值来看,这十年间海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的四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一般水平以上,其中较好状态涵盖二、三阶段,结合综合发展指数,可以得出前些年海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主要原因在于总体经济发展程度不高,没有培育出优势产业,基础设施较落后导致的,而产业结构问题是次要的(图1B)。随着海南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構优化升级对旅游业的影响作用逐渐凸显。

图1A显示了四个子系统的发展指数与总体综合指数的关系,可以看出,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这三个子系统的发展指数与总体的发展指数趋势接近,在时间序列上均呈现上升态势,其中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的发展指数和总体的发展指数相似度很高,意味着在保持现有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前提下,未来提升海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在这两个方面加强投资,大力提升。生 态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指数在这十年间呈现出略微下行的状态,说明旅游业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确实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和建议

综上分析,2018年以来海南省旅游业总体发展较稳定,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较高,各系统之间的耦合发展也较为协调。但通过分系统的深入分析,海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依然有提升的空间。因此,新时代维持或进一步提升海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海南省的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很高,但分析中显示,近几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是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迫在眉睫,必要时依托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控制污染,保护生态资源。

第二,增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海南省基础设施水平虽然在稳步提高,但是其发展速度与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相差不大,而且从图1A中可看出,有几年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低于综合发展水平,说明基础设施是“倒逼式”发展。只有基础设施的发展快于综合发展指数,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三,提高科学技术的投入和引进。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结果中看,2018年之前海南省的科技水平都不高,2017年甚至低于综合发展水平。虽然2018有较大提高,但是2016年中期以后,海南省的科技水平都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可见其对可持续发展并没有起到推动作用。

第四,优化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自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确立以来,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近两年是四系统里发展程度最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海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高,与其他省份横向比较,这一结论显而易见。表3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数据,反而反映了海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处于“瓶颈期”,只有转型升级传统的产业结构,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效率和效益,才能冲破瓶颈,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良健.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旅游学刊,2001(01):67-70.

[2]周成,馮学钢,唐睿.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6,36(03):186-193.

[3]李悦铮,徐凯,王凯.山东省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04):99-103+109.

[4]赵传松,任建兰.全域旅游视角下中国旅游业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及预测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03):66-74.

[5]杨松茂,任燕.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28(03):76-81.

[6]余洁.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评价与优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04):163-168.

[7]钱耀军.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以海口市为例[J].调研世界,2014(12):54-59.

[8]莫莉秋.海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06):170-177.

[9]丛晓男.耦合度模型的形式、性质及在地理学中的若干误用[J].经济地理,2019,39(04):18-25.

〔本文系2018年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省旅游业生态效率测度与评价”(项目编号:Hnky2018-83)阶段性成果〕

〔杨晓娟、叶永辉(通讯作者)、马志坚、贾亚东,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杨晓娟 叶永辉 马志坚 贾亚东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2: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探讨

[摘要] 本文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探讨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具有的六种能力,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科学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能力;文化传承能力;信息化建设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产业集约化水平建设能力。

[关键词]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能力

[

旅游业是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本文所论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指的是旅游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的系统总和。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旅游业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备以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l.人与环境的协调能力,即实现生态旅游的能力。生态旅游是旅游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条件,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生态旅游不仅是主导旅游活动的新形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旅游开发和管理思想,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尤为突出: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持续恶化,旅游者环保意识差,旅游管理体系不完善,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等。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至少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在资源开发上,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开发、利用三统一的原则。适度、科学地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合理划分功能区。二是在管理上,要探索一套最大可能保护旅游资源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管理思想的基础。三是在观念上,要在全社会营造生态旅游观念,在可持续发展社会观念的强化下,培育一代新型的游客,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大力提倡绿色旅游、生态旅游。

2.科学发展战略的制定和执行能力。实践证明,我国现阶段的旅游业发展,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是契合我国旅游业发展实际的。但是现行旅游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又制约着政府主导战略的实施。反映在行业管理上,表现为发展战略无法有效实施,特别是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能力不强,难以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全社会的参与程度不够。改革当前的旅游管理体制,一方面要提高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与驾驭的能力,加强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政府代表着社会的整体利益,它追求的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在事实上,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在各自相对独立的利益诉求上是存在着不同的权利博弈的。旅游主管部门在政府部门中拥有的权利相对较为有限,因此提高旅游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与驾驭能力,是提高战略制定和执行能力的重要手段。“浙江模式”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着力加强了旅游主管部门的协调权力。另一方面,要提高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必须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制改革中。这里面有管理资源的整合,产权资源的整合,品牌的整合,经营权的整合,以及线路产品、特色服务的整合等。

3.文化传承能力。文化是旅游资源中不可替代的核心资源。有观点认为,旅游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区域文化的开发。旅游业的文化传承能力体现在对文化资源的保护、继承、传播、创新、发展能力上。文化作为整体具有不可分解性。所有文化资源的传承都需要注重其完整性,创新与发展必须建立在充分的继承和传播上。文化资源合理、科学的开发决定了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底蕴。我们当前在文化资源的传承上面存在着对传统文化急功近利地肢解和利用,个别文化资源的传承后继乏人,宣传挖掘的深度不够等紧迫问题。例如我国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和文化遗址已经遭到破坏,大批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因各种原因失去传承,民间传统文化部分化为乌有;自然的名山被改造成了经济的名山;古建筑陷入了“开发性破坏”的怪圈;名人故居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变成一堆瓦砾;昆剧、京剧、粤剧等民俗艺术面对观众流失、传统剧目失传、演员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除夕、清明、端午、七夕、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已然被拿来文化的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冲得七零八落,等等。一个国家的旅游业如果失去了文化资源的支撑和依托,就没有了品位和竞争力。旅游业在文化的传承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推动旅游发展的同时要推动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其实质应是人之精神、人之品质的优良文化传承,而非经济利益得失追求,来不得半点马虎。该继承、保护的就要保护好,不能变味;该创新发展的要注重在原先的基础上融入创新的元素,不能一味的只创新不保护,也不能一味的只保护不创新,要符合人脉和文脉。

4.信息化建设能力。旅游业是一个开放性的大系统,信息是其得以生存和运转的根本基础,它贯穿了旅游活动的全过程。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旅游业的认识,也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信息密集型过度。旅游业能否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使最新的信息技术在旅游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是区域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旅游业信息化能为旅游市场体制的完善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完善旅游业的市场经济个性。我国的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产业。就其核心企业来讲,2004年,全国星级饭店有11,0000家,客房数1l0万间。旅行社15,000家,其中国际社1500家,国内社13500家。旅游企事业单位310,000家,(包含各类社会旅馆,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旅游车船公司800多个。庞大的市场给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旅游业信息化建设不是孤立的,与全社会各个行业、各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紧密联系。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推动旅游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通互联、资源共享”的方针,深入研究网络在旅游业信息化中的作用,加强旅游管理部门在信息化中的主导地位,加快和完善旅游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

5.人力资源开发能力。这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到今天,虽然从一个小产业发展到了大产业,但总体来讲,在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方面仍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比如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开发的投入不足,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等等。提高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是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中相对容易控制的一个环节。我们必须转变认识,加快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机制的创新,建设成熟的旅游人才市场体系,探索全新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模式,大力推进旅游教育事业发展,推动旅游培训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网络化,完善旅游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目前的实际情况下,要特别重视旅游教育和培训的作用。改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规范和引导旅游教育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和整合区域旅游教育资源,规范发展秩序,促进国内外旅游教育合作,优化教育结构,做好旅游培训的技术支持工作,逐步建立旅游从业人员的终身教育体系。还要改革现行旅游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科学规划区域旅游培训发展目标,推进旅游培训主体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合作,推动旅游培训形成全方位、分层次、立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在旅游教育培训中,还要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职能和作用。

6.产业集约化水平建设能力。旅游产业的集约化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它影响着区域旅游发展的竞争力,继而影响着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产业集约化建设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实现这种转变,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节约旅游开发成本。包括资源成本、资金成本、环境成本和人力成本。彻底摒弃那种旅游开发不顾环境承载力、破坏资源的做法。旅游业是严重依赖环境的产业,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同时也要正确地看待“大项目”,我们应认识到,那种大资金、大制作、大投入的“大项目”理念是不具有普遍意义的。不同的发展地区,旅游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要不同对待,不顾实际地加大旅游开发只能阻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被公认为是我国旅游企业应对国际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途径。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一些行业全面重组资产结构,新涌现了一批成体系的旅游企业。不同的行业选择了不同的切入点。例如,烟草行业、房地产行业、外贸系统等。同时,大公司、大集团资本也介入旅游,政府也通过资产重组运作大旅游集团,我国旅游企业分散、单打独斗,尤其是旅行社“小、弱、散、差”的局面会得到一定的改善。旅游企业在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扩大企业的规模,提升企业的质量,提高以品牌竞争为主要内涵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单位: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作者:徐艳芳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泰安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 要: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构建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用于衡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泰安市作为研究对象,对泰安市2008年生态足迹和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8年泰安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125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10hm2,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0.115hm2,其旅游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分析了旅游生态赤字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为实现泰安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泰安市;旅游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

引言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旅游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旅游流所引发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成为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泰安是闻名于世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是泰安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泰安市旅游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为此,本文在综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借助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对泰安市2008年的旅游生态足迹指标进行定量计算,详细分析了泰安市旅游生态足迹与旅游生态承载力的关系,并为改善二者之间的矛盾,实现本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方法——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简称EF)模型最早是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等在1992年提出,并由其博士生Wackernagel在1996年完善的一种从生态学角度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1~2],它是一组基于土地面积的量化指标。通过跟踪区域的能源和资源消费,将它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需的各种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的面积,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进行比较,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

(一)生态足迹计算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简称EF)模型计算在一定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所必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在计算中,主要考虑化石能源地、耕地、林地、草场、建筑用地和水域这六种土地类型,将资源和废弃物能流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面积,再加权求和即为生态足迹。

其计算公式如下:

EF=N·ef=N∑(ai)=N∑(Ci/Pi)(i=1,2,3……,n)

式中,EF为总的生态足迹(ghm2);ef为人均生态足迹(ghm2/人);N为人口数;i为不同类型土地的消费项目;ai为i种物质人均占用的生物生产面积;Ci为第i种物质的人均消费量;Pi为第i种物质的平均生产能力;n为消费项目数。

(二)生态承载力计算

生态承载力(ecological capacity 简称 EC)也称生物承载力,指在不损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并且保证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最大资源利用和废物消化的量[3]。生态承载力反映了各类土地的承载能力,它由研究地区实际各生物生产性面积再乘上相应的产量因子和均衡因子汇总而得。

其计算公式如下:

EF=N·ec=N∑aj·rj·yj (j=1,…,6)

式中,EC是区域总生态承载力(ghm2);N为人口数;ec为人均生态承载力(ghm2/人);aj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rj为均衡因子;yj为产量因子,j是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

(三)生态盈亏计算

若某一区域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则出现生态盈余,表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系统较为安全,该地区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若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则出现生态赤字。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区域所能够提供的生态承载力,生态安全受到胁迫,该地区人类社会发展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二、旅游生态足迹模型

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迫切需要一个可信度高的指标。根据旅游者的消费特点,旅游者的消费中包括:交通、住宿、饮食、购物等等,所有的旅游者的消费总和就是当地的旅游总收入。旅游总收入在地区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我们可称之为旅游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则该地区的生态足迹(或生态承载力)与贡献率的乘积即为该地区的旅游生态足迹(或旅游生态承载力)。因此,地区旅游生态足迹(Tourism Ecological Footprint简称TEF)的计算模型如下:

TEF=EF×r,tef=TEF /旅游总人次

TEC=EC×r,tec=TEC /旅游总人次

式中,TEF为旅游生态足迹,EF为该地区的生态足迹,r为旅游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tef为人均旅游生态足迹,TEC为旅游生态承载力,EC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tec为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

因该模型是建立在生态足迹模型之上的,因此模型的含义是:旅游生态足迹指在整个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中,旅游业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数量;旅游生态承载力指在能够提供支持国民生产总值的生产性土地面积中,能够提供支持旅游业的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数量;二者之差为旅游生态赤字(或旅游生态盈余)[4]。

三、泰安市2008年旅游生态足迹计算

(一)数据来源及参数选取

按照生态足迹模型及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根据泰安市2008年统计年鉴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对泰安市2008年生态足迹及旅游生态足迹进行量化计算和分析,计算过程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泰安市2008年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计算,二是泰安市2008年旅游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计算。

在整个计算过程中,均衡因子采用国内近几年的一些研究中普遍采取的Wackernagel(1997)等在计算中国1993年的生态足迹时所用的数值[5]。对于其中的产量因子的选取,主要依据Wackernagel等对中国1996年生态足迹计算时的取值。

(二)泰安市2008年生态足迹计算

对泰安市2008年人均生态足迹的计算,按照上述公式分别计算出生物资源消费和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然后汇总得出。根据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利用泰安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泰安市2008年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同时出于谨慎性的考虑,根据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WCED)的相关报告,生态承载力计算时还应扣除生态系统中1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面积,用以保护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化石燃料土地是人类应该留出用于吸收CO2的土地,但是目前事实上人类并未留出这类土地,所以其面积我们取值为零。通过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对比,最终得出2008年泰安市的生态赤字为4.414hm2。计算结果(见表1)。

(三)泰安市2008年旅游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计算

2008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 867.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43.5亿元,全年实现生产总值达到1 513.3亿元,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45.62万。我们以泰安市生态足迹及承载力计算结果为基础,按照旅游生态足迹计算公式,得出了2008年泰安市旅游生态足迹及旅游生态承载力(见表2)。

四、结果分析与建议

(一)结果分析

从以上计算可得,泰安市2008年旅游生态足迹为生态赤字,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0.115 hm2/人,即泰安市现在的旅游生态承载力不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业的发展正处于相对不良的状态。

旅游生态足迹越大,说明旅游环境的利用效率低。因为本文采用的原始数据是旅游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与地区生态足迹的乘积,即计算出来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能够反映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利用效率,即人均旅游生态足迹需求大,旅游环境的利用效率低;反之旅游环境的利用效率高。2008年泰安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0.125 hm2 /人,远高于1999年中国0.093 hm2/人的旅游生态足迹平均水平[6],这说明泰安市对旅游环境的利用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旅游业的管理比较粗放。这与泰安市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开发,旅游活动的大量开展有着直接关系。

泰安市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10 hm2/人,低于1999年中国0.048 hm2/人的旅游生态承载力平均水平[6],这从侧面反映出了泰安市旅游开发的相对滞后。

(二)泰安市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要改善泰安市旅游业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就要缩减旅游生态赤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减少旅游生态足迹。影响旅游生态足迹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旅游者的交通、住宿、饮食及购物等方面,其中,交通对生态的需求最大。所以应利用科技手段降低旅游交通工具的耗能,采用相关措施优化旅游线路,倡导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旅游方式;同时必须摒弃盲目追求游客规模的扩张和高消耗的发展模式,积极吸引中高端游客,进行旅游规模的适度扩张,推行生态开发、生态消费和生态服务的发展模式,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增大旅游生态承载力。应从加强泰安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扩展旅游地的建设规模等方面入手以达到提高生态承载力的目的。泰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定位于“世界著名的风景文化旅游胜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山是五岳之首,华夏文化的缩影,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首批AAAAA风景名胜区,作为具有绝对优势的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若今后能进一步加强对这一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加强对存量旅游资源的挖潜及旅游地的建设,就能够有效的减小赤字,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ReeW E,Wackernagel M.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measuring the natural capital requirements of human economy[M].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1994.

[2] ReeW E. Ecological footprint sand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What urban economics leaves out[J].Environ Urban,1992,(2).

[3] Wackernagel M,ReeW.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M].Gabriela Island: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6.

[4] 王辉,林建国.旅游者生态足迹模型对环境承载力的计算[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3):57-61.

[5]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等.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2):280-285.

[6] 赵珊珊,刘玲.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山东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9):142-145.

[责任编辑 吴迪]

作者:陈孟霞 李魁明 刘桂菊

上一篇:地方特色农业经济论文下一篇: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