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2022-04-20

[摘要]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必经的教育改革之路,对于普通高校经管类大学生而言,创业教育的推广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在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上存在偏差。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在创业教育的内容上存在偏差。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在师资配备上存在偏差。现行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不够。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1:

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逐年上升,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创业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还可以提高创业学生的社会经验并且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因此,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就变得至关重要。基于此,笔者从心理资本及创业素质的概念界定入手,通过分析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来进一步探究基于心理资本理论下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 地方普通高校 大学生创业 心理困境 对策

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经济的不景气,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加数量有限,使得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大学生创业来缓解就业的压力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堪忧,存在参与创业的人数少、创业成功的案例少等现象。笔者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对大学生心理和素质进行研究,希望帮助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实现其创业梦想。

1 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创业心理困境

1.1 认知方面

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创业了解不多,创业意识相对薄弱。我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活动空间基本上局限于家庭和学校,他们的社交圈局限于亲朋、教师、同学,对社会缺乏直观认识。由于长期接受传统教育,他们的自主思考、独立探究能力较为薄弱,在是否创业的问题上更多依赖家长、教师的判断和建议。一方面,由于创业风险相对较高,家长(特别是工薪阶层的家长)希望孩子优先选择相对稳定的工作,考取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和大企业上班在大多数家长看来比自主创业更加明智。另一方面,相对部属高校,地方普通高校虽然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但由于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远未建立,创业教育效果显然差强人意。这两方面原因直接导致地方普通高校大學生对创业缺乏兴趣,创业意识更加淡薄。

1.2 意志方面

意志是推动人的奋斗目标并且维持这些行为的内部动力。大学生创业者只有拥有坚忍的意志,才能坚持不懈地实现自己既定的创业目标,即便遇到问题和挫折,也能让很快恢复积极的心理状态。目前来看,我国家长过度保护、缺乏社会生活体验,大学生群体意志薄弱、挫折承受能力降低,他们难以承受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挫折。创业受挫后,部分创业大学生能够及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调整思路与奋斗方向,磨炼意志后“东山再起”。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因此产生了逃避心理和消极行为,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就此止住了创业的脚步。

2 解决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困境的对策

2.1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是实行素质教育以来新的教学方向,因此是没有任何教学经验而言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支好的教学队伍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建设一支专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首先要对专业教师队伍进行培训,让他们真正拥有专业的创业教育知识,扎实的理论基础,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创业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将教学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创业教育工作者。担任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应该是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包括一些创业成功的人士、对创业有独特见解的人等,从教师应该掌握的知识的角度来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应该是综合性的教师队伍,因为进行创业教育教学,首先,要对市场有足够的把握,要了解创业中需要掌握的一些因素;其次,教师对创业的程序要相当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向学生讲述创业的步骤;第三,要掌握心理方面的知识,要教给学生一些减压的方法,使其在创业遇到困难的时候调节自己的情绪,这些都是创业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储备;第四,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如果教师没有创新意识,如何能带出一批具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呢?因此,挑选组建创业教育的教师时要格外重视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应该是多领域的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业教育的成功。

2.2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只有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保证教育顺利进行。对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来说,首先要确立课程以培育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为最终目标。其次要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教学,对一些以技能为主的院校这门课程可以作为专业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在毕业之后创业;对以理论知识为主的院校,这门课程可以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有兴趣创业的学生可以通过选课的方式来学习,帮助学生完成创业梦想。

2.3 树立自信,增强抗压耐挫能力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决定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创业之路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不仅需要创业者极度的自信,更需要极度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顽强的抗压耐挫能力。大学生创业者需要有强有力的计划管理能力,对创业的前途充满信心,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补充,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勇于接受挑战,敢于正视挫折和失败,具有韧性,因为坚韧性是一种对困难和挫折的巨大心理承受力,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在创业过程中要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不断寻求变革。高校应在创业心理教育方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分析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指导他们将所学的心理知识转化为创业心理品质,学会运用心理激励的方式增强抗压耐挫能力,形成积极的创业心态和自立自强的创业意志。

结束语

总之,帮助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摆脱创业心理困境,需要大学生主动自觉地提高创业意识、坚定创业决心与信念、培养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创业实践,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就业创业的同时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昌盛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晓林.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困境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5):102-103.

[2] 陈明长,陈瑞英,杜丽华.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2):271-272.

[3] 高国俊.大学生创业健康心理的八大要素[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1(03):56-60.

[4] 谭珊.心理资本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7,32(03):51-53.

[5] 王娇.浅析大学生创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7,(16):164-165.

作者:徐佰奎

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2:

普通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 要]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必经的教育改革之路,对于普通高校经管类大学生而言,创业教育的推广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在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上存在偏差。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在创业教育的内容上存在偏差。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在师资配备上存在偏差。现行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不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调研分析 创业倾向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增长减缓,结构调整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就业渠道逐渐萎缩。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许多政策支持,但普通高校准备得并不充分。本文通过对学生的深入调研,揭示当前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障碍,并对普通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提供一些改革参考方案。

二、普通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对于目前普通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有一些学者已经开始通过调研等方式进行研究。刘营军,吴彦宁等通过对江苏省25所高校开展的调查显示,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相应的重视,且已经逐步形成了课程和实践教育体系,但是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还存在偏差。西凤茹、代凤美等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要促进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发展,必须注重培育积极的个人特质,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等。乔孟涛、焦昆等通过在河北农业大学的调研,提出要注重实践环节的创业教育,并依托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机制来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上述调研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高校在创业教育上的投入及效果,但是对经管类专业,尤其是普通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创业教育及其面临的困境研究得不够,缺乏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调研,分析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三、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的调研分析

作为地方性高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较早地意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管理学院也率先推出了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为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笔者对管理学院二年级以上的本科学生展开了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有434份,鉴于学生的创业倾向会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次调研综合了学校教育、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三方面,以期更全面地解析这一问题。

(一)学校创业教育的影响分析

1.学校创业教育的普及效果分析。从问卷调研情况来看,接受过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教育的学生仅有14.98%,而参与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学生有19.59%。调研也显示,有10.83%的学生同时参与了创新创业的课程和实践活动,这说明这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浓厚的兴趣。但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未超过30%,这说明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率仍然较低。

2.学校创业教育的兴趣培养分析。在调研中,有39.63%的学生对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表示出较感兴趣,而明确表示不感兴趣的仅为7.13%。在接受过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教育的学生中,明确表示感兴趣的分别占64.62%和61.18%,这说明创新创业的相关教育对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有比较显著的作用。

3.学生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要求分析。在高校对大学生所提供的最有效的帮助这一问题上,学生的分歧较大,有39.63%的学生认为高校最主要的是提供创业的专业技能;17.29%的学生则认为应提供相关的知识储备;18.89%的学生认为应提供专家的咨询,24.19%的学生最希望高校能直接提供资金支持。这说明学生对自主创业所需要学校提供的资源尚未形成明确的意向。

在高校创业教育方式的问题上,有50%的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模式给予了肯定,但也有7.14%的学生完全否定高校的教育模式,希望学校能够提供真实的创业环境。

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配备问题,希望单独由专业教师或社会力量提供辅导和咨询的占比都较低,有30.41%的学生希望由专业教师与社会力量组成团队提供咨询,有8.29%的学生希望专业教师、辅导员和社会力量三方共同提供“保姆式”的咨询。这说明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对教师以及社会力量的依赖思想较重。

(二)家庭环境对创业倾向的影响分析

1.父母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分析。有50.59%的学生表示,父母把“学好基础文化知识”作为对其大学生涯的首要要求,仅有4.45%的学生父母把准备创业作为对学生的首要要求。在这4.45%的学生中,有42.11%的学生父母具有个体或私营企业主的背景。可见,目前家长仍然认为自主创业存在较高风险,父母的工作环境和经历也对学生的创业倾向有影响。

2.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因素。在家长对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提供的支持中,最普遍的是“资金”支持(67.0%),其次为“社会关系”(63.17%)、“咨询建议”(43.99%)、“要素资源”(26.60)和“技术”(11.76%)。由此可见,技术是家庭对学生创业支持的短板,而家庭资源与学校资源在支持大学生创业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3.学生创业对家长支持的依赖性。有64.19%的学生认为,父母的支持对其创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可见,学生自主创业的倾向对家长支持的依赖性非常强。

(三)社会环境对创新创业倾向的影响分析

1.社会环境判断。从调研情况来看,大学生对目前创业环境的判断还是比较中性的,其中44.47%的学生认为“自主创业的黄金时期即将到来”,对这一观点持反对态度的学生也高达39.53%,过于乐观和悲观的比例都很低。

2.社会环境影响。67.14%的学生认为“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对自主创业影响较大,其次为金融与投资环境(65.02%)、行业企业景气程度(43.19%)。可见,对于已经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经管类学生对社会风险也有了一定的识别能力。

四、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通过问卷调研,笔者发现当前普通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单向推广的模式上。除了文献所总结的在师资、教学形式和理念上的一些普遍问题以外,笔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供给”与学生“创业”教育需求存在的偏差,是当前普通高校创业教育难以有实效的最根本的问题。

首先,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在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上存在偏差。普通高校经管专业的学生普遍对创业的风险具有回避的倾向,创业主导意识较弱,这就决定了普通高校的创业教育定位应是基础性的,应起到引导学生勇敢地走进创业公司的作用,而并非强调培养创业“掌门人”。因此,普通高校要明确创业教育定位,以通识性的创业教育为基础,形成梯度培养体系,逐步发掘和培养有意向的创业人才。

其次,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在创业教育的内容上存在偏差。普通高校经管专业目前主要采用由教师发起的、单向“推动”的以理论教育和模拟项目为主的创业教育模式。这一模式难以满足学生渴望参与或体验真实创业环境或项目的需求,即使是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项目,普通高校也难以跟进推广。这使得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受挫。对此,普通高校需要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自主发起创业项目,推动师生互动的双向“推引”模式。

第三,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在师资配备上存在偏差。高校专业教师是目前普通高校经管专业创业教育的主力军,但专业教师本身缺乏创业的经历,对市场竞争、政策环境缺乏敏感性,对学生的指导也难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普通高校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的平台,为其寻找创业机会提供真实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普通高校组建校外专业创业指导团队奠定基础,补充高校专业教师的不足,尤其是加强与该校历年的毕业生的联络与合作。

第四,现行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不够。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有很多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及大学科技园区专门孵化创业企业,但详细政策并没有传递到有需求的学生。这就需要普通高校打通大学科技园区和学生之间的创业信息通道,比如加强自主创业意识的引导,开设创业扶持政策的宣讲课程等。

[ 参 考 文 献 ]

[1] 刘营军,吴彦宁,狄传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的现状与对策——基于江苏省部分高校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2):22-24.

[2] 西凤茹,代凤美.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2(3):89-92.

[3] 乔孟涛,焦昆,孟许峰.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影响分析——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2):9-11.

[责任编辑:陈 明]

[收稿时间]2014-11-2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y201303001)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金昊(1978-),女,上海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研究。范君晖(1977-),女,安徽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作者:金昊 范君晖

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论文 篇3:

论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效机制的构建

摘 要: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滞后,现状不佳,直接原因在于尚未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机制。构建创业教育有效机制是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目的的重要桥梁,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基本保障,是改变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战略举措。必须要下大力气改革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管理、课程体系和实践方式,努力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业教育;有效机制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创业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者仅占毕业生总数的1%,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者占毕业生总数的20—30%的比例相差甚远,且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即创业成功者仅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万分之一。这个数字相对于庞大的大学毕业生群体而言,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基于这些现象,从中央领导到学者专家纷纷倡议要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但是在实践层面上,大学生创业教育“雷声大、雨点小”,普遍存在不广泛、不深入的状况。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缺失

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背景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政策,积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但从整体情况看,大学生创业绩效比较低,绝大多数大学生不敢创业,不会创业,即使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其创业准备也明显不足。据上海市对六所高校的1256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代表大学生主观意愿的创业热情指数为61.5分,而大学生创业准备分值仅为48.2分。①究其原因,我国的大学教育在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或缺失。

1.大学生创业教育整体上起步较晚

国外创业教育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名校就开始了创业教育。1980年以后,大学生创业课程和培训项目在欧美发达国家迅速并持续展开,瑞典、德国、英国等纷纷在大学开设创业课程。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开设与创业有关的课程分别多达24门和17门,90%的学生至少修过一门创业课程。②在我国,创业教育的概念出现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一次创业计划竞赛。2002年,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受到重视并得以实施,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几十年。

2.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系统课程和系统教材短缺

在国外,由于起步早,方式灵活,创业教育已开发出了一些特别受欢迎的教材,形成了比较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而在我国,虽然倡导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呼声已十年有余,创业教育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系统、科学、实用的本土教材至今尚未开发出来。1993年和1995年,彭钢编撰出版了《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验》和《创业教育学》,这基本上属于学术探讨性著作。2001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创业教育》一书,但影响不大。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磋商,引进KAB(Know About Business)项目,于2005年底完成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教材的翻译与改编工作并于2006年在全国六所高校进行试点。所有这些努力,并没有改变大学生创业教育系统课程和教材短缺的状况。这正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王义军在2006年青年创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指出的那样,“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几乎是空白,还没有符合国情的本土教材”③。

3.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奇缺

在发达国家,主讲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都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运营,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育指导。而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根本就没有创业教育的授课教师,即便是少数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的高校,授课教师也是临时抽调出来从事“非专业性”职业的“学院派”,他们很少或从来就没有创业经历,授课如纸上谈兵。笔者曾走访过郑州四所高校,尚未发现一名既是专家、又是企业家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师,担任大学生就业辅导课的教师,都是清一色的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和政工干部。全国青联KAB项目负责人在调查后也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师资很缺乏”。

4.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太窄

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覆盖了从中小学、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各个教育阶段,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体系。而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覆盖面非常狭窄,绝大多数高校至今没有开设任何一门真正意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2002年我国教育部仅确定了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院校为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单位,2006年在全国开展大学生KAB创业教育项目的试点单位也仅有清华大学等六所院校,在这些院校中能够真正选修到创业教育课程的大学生寥寥无几,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只有60名学生选修到KAB课程,南开大学2008年秋季的KAB选修课仅预收30名学生。

二、构建创业教育有效机制是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

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缺失的现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推行难,主要是因为教育观念落后。高校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意识淡薄,缺乏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也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难于实施,主要是由于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影响。他们指出:“在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熏陶下,我们都在尽量求安稳,做个谦谦君子,不敢为天下先。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大学生不具备创业传统。”④ 笔者认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缓慢,直接原因和关键环节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不完善。推进和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创新高等教育制度,构建比较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效机制。

1.构建创业教育有效机制是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目的的重要桥梁

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兴起的重要教育理念和重要改革措施,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当今中国的有识之士已经充分认识到,适应“创业革命”的创业教育应当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课题和战略抉择。但是,许多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被悬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既有的高等教育模式和机制形成了比较牢固的“路径依赖”,垄断了教育资源,抑制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持续开展。机制就是导向,规则决定成败。要把创业教育从理念和计划变成现实活动,就必须构架创业教育有效机制这座桥梁。

2.构建创业教育有效机制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的基本保障

世界华人联合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刘敏指出:“创业教育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的实施过程必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要根据中国国情正确定位创业教育,大力加强对中国本土的创业研究,逐步构建高校创业教育机制。”⑤“创业型”教育强调人的创新性, 因此,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要求教育者转变教育观念,而且要构建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全新的高等教育体制和宏观机制,并在宏观运行机制框架内,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微观机制。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大学生创业教育顺利、持续、健康、有效开展。

3.构建创业教育有效机制是改变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战略举措

早在十年前,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指出:“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已经和正在日益显露出来。”⑥ “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⑦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已开始起步并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是落伍和滞后的局面并未完全改变。2008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公布的《关于推动全民创业的意见》提出了“六大新政”助推全民创业,其中一条“新政”就是要求全省各类大中专院校从2009年起开设创业课,计划对30万名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可是河南省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做好必要而充分的准备。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依靠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共同努力,适应形势,与时俱进,尽快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效机制。

三、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效机制的建议

21世纪的教育战略,不仅要求教育适应社会与走向未来,而且更强调教育在改造社会与创造未来方面的作用。有学者指出:“创业教育把创造教育、创新教育融为一体,是系统化的创造、创新教育。”⑧所以,开创大学生创业教育新局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意。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强烈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要加大创业工作力度,实现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明显增加。”⑨当前,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效机制。

1.改革培养模式,构筑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指出,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应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且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努力从应试教育的羁绊中走出来,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仅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还远远不够,还要实现向创业教育的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以改革教育观念为先导,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下,探讨、研究、设计、实施有利于培养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即高校应将创业教育融入新的培养模式之中,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活动等诸多方面,构筑一套新颖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2.改革教学管理,建立创业教育机构体系

我国大多数高校由学生处或就业指导中心承担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没有专司创业教育的教学机构。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历史经验,凡是开展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首先要成立一个机构,组建一个班子,聚集一支队伍。鉴于此,高校应采取行政手段,设置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改革之初,我国许多高校设立了德育教研室,这使得思想品德修养课迅速普及。这个经验值得吸取。创业教育机构不仅要组织研究大学生的创业规律,而且要负责创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计划、协调等工作。在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西方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进行选拔和专门培训,注重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工作,特别是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创业教育的客座教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高校应当争取社会各界的参与,聘请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理论素养的企业家,与高校教师合作讲授大学生创业课程,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3.改革课程体系,设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教育过程可以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考量我国高校实际,第一课堂教育仍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基本环节,设置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非常必要。一是设置必修课。大学开设《创业基础》或《创业概论》等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一般的创业精神、创业理论、创业素养、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创业技巧、创业风险、创业环境、创业法律等,着力培养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二是设置选修课。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纷纷设立“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创业管理”、“创造学”、“创业教育”等选修课,已经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特点、区域优势等,设计富有特色的创业教育选修课模块,开设富有生机的创业教育选修课群,使立志创业的大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多、更系统的教育培训。三是组织企业家讲座。高校要经常聘请著名专家学者讲授学术前沿理论知识,同时要更加注重聘请创业者、企业家传经送宝,讲解他们创业的切身体会和经验教训,让大学生从中体悟创业之道。在课程设计上,应遵循创业教育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三个原则”。⑩

4.改革实践方式,培育创业教育训练体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11)经验的获得,不仅来自课堂和书本,更来自于亲身实践。实践的不足,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85%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失败告终,其中不少是由于经验不足被骗。(12)因此,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难点在于实践。各级政府和高校为突破这一难点,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开辟了许多途径,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海南省就业局决定,鼓励、引导高校开发实训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训条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创业管理培训学院”,专门负责与大学生创业有关的事务,辅助大学生创业。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高校目前尚无能力组织广泛的大学生创业“实战训练”。那么,一般高校要本着节约成本、覆盖面宽的原则,组织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丰富大学生创业的体验,激发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潜能。一是大力开展创业计划竞赛;二是广泛开展模拟创业实验;三是深入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澳大利亚未来学家埃利雅德说:“未来并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13)在创新的时代,必须有创新的教育;在创业的国度,必须有创业的教育。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克服困难,排除阻力,努力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效机制。

注释

①计琳:《大学生创业能否承载就业高期待》,《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3日。

②黎江:《对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模式的认识》,《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第12期。

③《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几乎是空白》,《北京日报》2006年8月16日。

④蒋胜伟:《大学生创业教育浅谈》,《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⑤刘敏:《谈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机制的构建》,《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24期。

⑥⑦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32、336页。

⑧张项民:《论创业教育的耦合性与兼容性》,《中州学刊》2008年第4期。

⑨周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3日。

⑩朱业宏:《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思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第5期。

(11)陈国维:《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速度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42页。

(12)李润文、吴琼:《大学生创业 要学会规避风险》,《中国青年报》2009年1月17日。

(13)[澳]埃利雅德:《21世纪教育面临的挑战》,《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64页。

责任编辑:随 园

作者:王曼文

上一篇:运动训练中信息技术论文下一篇:失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