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赞歌的音乐文化论文

2022-04-15

摘要:辽宁地区保存着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劳模精神等红色精神要素。关键词: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精神1.前言红色文化是“五四”以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由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雷锋赞歌的音乐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雷锋赞歌的音乐文化论文 篇1: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

一、 选择题

1. 《通典·州郡典》记载了各地的风俗:山西人勤俭,而河东(今晋西南)“特多儒者”;并州(太原及迤北)“近狄,俗尚武艺”;兖州(今冀东南鲁西)“人情朴厚,俗有儒学”;青州(今山东济南以东)“亦有文学”。这说明( )

A.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现象

C.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D.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

2. 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强调,我们党要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高度重视文化自觉自信产生的强大力量, 满足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自觉自信产生的强大力量表现在( )

①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民族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②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③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④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②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③

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文化创意产业有了很大的市场。预计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将突破万亿元大关,占首都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这个现象包含的意思有( )

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②有创意的文化产品一定会有较好的市场 ③ 文化相对独立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④ 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4. 在对外经济、军事扩展的同时,美国还通过对外文化教育交流及援助项目等,向落后国家大量输出文化产品,促使目标国认同和接受美国的文化符号及价值观念。这种现象说明( )

① 美国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② 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方向 ③ 美国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 ④ 反对美国文化的斗争,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5. 胡锦涛在2012年7月6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强调,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个讲话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A.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B.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 文化生产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

D. 科技实力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

6. 对《红楼梦》的评价:易学家看到了“浅”;道学家看到的是“淫”;理学家看到的是“逆”;哲学家看到的是“乱”;韵律学者看到的是“混”;文学家看到的是“满”;社会学家看到的是“短”。这说明( )

① 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②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 文化影响人们的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7. 体育强健一个民族的体格,阅读强健一个民族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从全民阅读开始,尤其需要从净化阅读环境开始。之所以要净化阅读环境是因为( )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8. 下列事例能够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特点的是( )

A. 美国向外国灌输文化的手段极其柔软,不知不觉

B. 当前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仍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灵

C.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固定不变

D. 伦敦奥运开幕式一系列“英伦符号”的展示使观众流连忘返

9. 优美和谐的诗歌塑造了美的心灵,协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使人与人的关系也变得和谐,灵魂变得高尚。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

① 丰富精神世界 ② 增强精神力量 ③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 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0. 全国文物工作会议2012年7月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不断提高文物保护、开发、管理水平。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

A.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 文化遗产对于展现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C. 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 文化遗产是本民族独享独有的文化财富

11. 近年来,春节作为中华文化的鲜明符号,越来越为各国人民所了解和欢迎。世界各地庆祝中国春节活动的热度持续升温,与华侨华人共庆新春佳节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成为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这说明( )

A. 各民族文化有着共同的发展模式

B. 不同民族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C.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D.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相同的包容性

12. “无线城市群”发展模式,可以让人们及时通过互联网系统,获取各种知识,不仅促进了文化成果共建共享,缩小了文化的数字鸿沟,而且通过先进技术传播了先进文化。这段话主要强调了( )

A. 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先进文化的传播

B.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

C. 大众传媒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传播媒介

D. 大众传媒成为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13. 2012年“中国文化年”在德国柏林、汉堡、慕尼黑、法兰克福、科隆等30多个城市举行。期间我国将以音乐、戏剧、文学、电影等形式向德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展示中国开放、进步、包容、富有活力的新形象。下列选项最能概括这个事件的是( )

A. 文化熏陶 丰富内涵 文化建设

B.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包容发展

C. 形式多样 尊重差异 文化创新

D. 交流借鉴 文化融合 扩大影响

14. 一代名儒李叔同,借用一首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参考一首日本歌曲的歌词并浓缩《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的意境,创作了名曲《送别》,20世纪中国人用这首歌“送别”了太多的东西。名曲《送别》的创作( )

① 说明了中华文化能把其他民族文化作为自己发展的源泉 ② 反映了中华文化能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③ 有利于加强不同民族文化在和睦关系中交流 ④ 有利于增强我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 对漫画《唐尸三百首》认识正确的是( )

① 文化创新要敢于大胆摈弃一切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② 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③ 该做法违背了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④ 该做法是对传统文化的错误继承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2012年3月23日,刘延东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时强调,要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如果以此新闻为背景,请你拟一个新闻标题,下列最合适的是( )

A. 教育传承,提升人文

B. 创新改革,培养人才

C. 教育发展,传承文化

D. 文化力量,利国利民

17. 越是科技发达、经济走向全球化的国家,就越重视对本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之所以要重视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因为( )

① 传统民族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 ② 没有民族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民族文化就不能丰富发展 ③ 传统文化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 传统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8. 我国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这体现了我国茶文化( )

A.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 民族瑰宝,各有特色

C. 逐渐融合,趋于一致

D.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19. 当代中国文化正呈现出一个绚烂多姿、生机勃勃、和谐稳定的新面貌,一个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正向我们走来。而我们在促进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包容性,这是因为( )

① 文化的发展依赖于其包容性 ② 文化的发展是包容性的必要条件 ③ 文化的包容性离不开文化发展 ④ 文化的包容性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 文化的包容性发展体现在文化多样、和谐共生。下列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有( )

① 和而不同,同而不和②双向互动,渐趋融合 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④ 敢于思考,勇于探索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1.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于2012年7月出版,江泽民在序言中指出,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史上,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正是这种力量源泉激励着我们为祖国、为民族发展进步而不懈奋斗。这彰显了( )

A.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 中华文化具有特殊的包容性

D.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2. 在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健儿以其实际行动再次谱写了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这种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奥运精神( )

① 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一个历史积淀 ② 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③ 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④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23. 第五批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2012年4月19日举行,此次命名的教育基地共23家,包括钱学森图书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上海电信博物馆等。这些教育基地应该向市民宣扬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 拥护祖国统一 ③ 反对侵略、保家卫国 ④ 爱社会主义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2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2012年已完成。本项目成果有《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国民中华民族精神认同现状调查》。建立“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研究”项目有利于( )

①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② 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 ③ 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 ④ 展现现代精神风貌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5. 近来“雷锋体”受到热捧,迅速走红微博,唤起了社会对于雷锋精神的温暖记忆和年青一代对雷锋精神的渴求。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为民族精神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由此可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关系包括( )

① 时代精神能够丰富民族精神的内容 ② 民族精神能够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 ③ 时代精神能够为民族精神提供物质基础 ④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6. 文化产业不仅要遵守娱乐圈的所谓规则与一贯行事之风,还要接受市场经济法则的约束。从事文化产业的有关人士不仅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兼具商业头脑与社会职责的经济人,还要把自己看成一个文化人。这说明( )

① 文化产品应该做到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放在首位 ② 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发展文化要坚持“二为”方向 ④ 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7. 从失控的质疑、无底线的人身攻击到网上“约架”;新闻标题戾气十足,泄愤帖无处不在,贴吧里遍布人身攻击……针对网络市场出现的各种现象,国家应( )

A. 拒绝多元,倡导唯一

B. 弘扬经典,抵制流行

C. 提倡自由,兼收并蓄

D. 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8. 漫画《流行畅销图书》启示我们( )

① 必须坚持文化选择的多样性 ② 必须坚决抵制带有殖民色彩腐朽文化 ③ 必须对落后文化给予改造和剔除 ④ 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腐朽文化的能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9. 有学者提出用十六字“凝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就是: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共同富裕。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树立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B.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C.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D.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动力

30. 2012年,山东省提出建设完善10 000个文化大院、为15 000家农家书屋更新和添加新书报刊、为群众免费送戏10 000场等“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的12件实事。这个政策的提出有利于( )

① 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关键步骤 ② 开拓文化产业市场,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③ 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④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社会建设的根本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1. “微志愿”倡导人人都是志愿者,不论何时何地,哪怕只有微少的时间都能参与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奉献爱心为社会做贡献。提倡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

①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④ 有利于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社会氛围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近期,继张丽莉、吴斌、高铁成等“时代楷模”产生后,各地又涌现了一大批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平民英雄”、“身边好人”。据此回答32、33题。

32. 他们以其人性的善良谱写了一曲曲爱的赞歌,他们这种“大爱无疆”的精神是( )

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原则的体现 ②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③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 ④ 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33. “爱心”就是他们思想情操的写照;“奉献”就是他们行为上折射出的一种精神。这些感人事迹启示我们青年学生要( )

① 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② 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全社会遵守公民道德规范 ③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④ 注重道德实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4. 大兴学习之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成为强音。山西实施“党员干部读书工程”、辽宁实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排头兵”工程、西藏计划大规模培训干部等等,以此提高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更好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表明( )

A. 只有先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然后才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B. 读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

C. 要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 只有读书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二、 非选择题

35. 2012年3月,中国民俗剪纸艺术展暨剪纸艺术现场交流活动分别在美国纽约、拉斯维加斯和旧金山举办;2012年4月,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山水画艺术展》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2012年6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在荷兰和德国成功进行了访问演出;2012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艺术节——非遗和传统文化展示”活动,从不同侧面展示各成员国的民族传统和文化风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知识,说明我国举办这些活动进行文化交流的意义。

36. 近来最红的文化现象莫过于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网络的穿越文化了,这种可言情、可历史、可正说、可调侃的题材如今已成了观众与媒体的新宠儿。无论是小说、电视剧、电影还是游戏中,到处都充斥着现代人带着超能力和对古代的知识返回古代改变历史的情节。随着穿越剧的大热,又有更多的粗制滥造的小说被不负责任地投放市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一边成为我们骄傲的资本,一边也在束缚着我们的发展,人类最珍贵的创新能力在自我满足的自欺欺人中逐渐丧失。

(1) 结合材料,如何看待“穿越文化”现象。

(2) 联系穿越文化的事件,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37. 材料一 2012年是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20周年。20年来深圳人“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凭着“闯”的精神、“冒”的精神,走出了一条新路,干出了新的事业。2011年经济总量突破一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模范。也孕育了“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与“深圳十大观念”(“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等)。

材料二 新时期发展深圳精神应该从三个角度考虑:一是时代性。深圳精神具有继承性,但深圳精神也应该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拓展和充实,体现出自己的时代特征。二是可比性。与其它城市精神相比,深圳精神必须有自己的特点。三是通俗性和可教育性。深圳精神不是深奥、空洞的口号,它必须让社会各个层次的人都能理解、接受,同时能激励人们奋发向上,鼓舞斗志。

(1) 结合材料一说明“深圳精神”是怎样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

(2) 结合材料二说明,应该如何发展深圳精神?

38. 材料一 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继续保持20%的高速增长,但是文化产业产值占我国GDP比重约为2.5%;而美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达20%还多;日本仅动漫产业的产值就占GDP比重超过10%。

材料二 1992年,我国政府部门首次认可“文化产业”这个概念;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注: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其产值占GDP比重达5%以上可称为支柱产业。

材料三 如果把文化产业仅仅理解为文化和经济的互动,其结果很可能是产生没有文化的“文化产业”,即可以赚钱但却有悖于人类先进文明的、打着“文化”旗号的文化垃圾。比如,时下很多影片就是此类文化垃圾:高投入、大场面、高票房,但故事荒谬,价值混乱,嗜血成性,宣扬赤裸裸的暴力、色情、权谋。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3)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解决材料三的问题。

<\\Color-11\工作\12-13-新高考历史\历史10期\245.tif>【参考答案及解析】

1. B 《通典·州郡典》记载了各地的风俗,各地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不一样,人物的性格也不同,体现了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现象。

2. B

3. A 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说明了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创意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说明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② 说法“一定”太过于绝对,③和题意不符。

4. B

5. B A和题意不符,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和综合国力的关系;C说法错误,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D说法错误,科技实力是文化的一部分。

6. A 对《红楼梦》的评价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不能体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③④和题意不符。

7. A 净化阅读环境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这个环境好,人在其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C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D答案中材料没有体现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

8. B

9. C “塑造了美的心灵”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是文化丰富精神力量的作用;协调人们的行为举止,体现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②和题意不符,④说法错误。

10. A

11. C 材料强调了世界各国接受了中国的春节文化,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B和题意不符;A“共同的发展模式”错误,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D“相同的”说法错误。

12. B “获取各种知识”、“共建共享”、“传播了先进文化”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功能。A是对题目的简单重复;C说法错误,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不是途径。

13. D

14. D 名曲《送别》的创作借鉴了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说法错误,文化发展的源泉是实践。

15. B 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而不是摈弃一切传统文化,①说法错误;② 和题意不符,漫画不能体现时代精神,漫画中对唐诗的创新是错误的,它不能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违背了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16. B

17. D 本题强调重视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二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据此可知②④项符合题意;①③项表述错误,应排除。

18. B 材料强调的是茶文化的民族性,A体现的是区域性;C说法错误,文化具有个性,不可能趋于一致;D和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包容性。

19. A

20. B 本题考查文化包容性的知识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②“渐趋融合”不符合包容性的内容; ④和包容性无关。

21. D

22. A ③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④说法错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爱社会主义。

23. B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爱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4. B 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利于高举民族精神的火炬,凝聚和动员人民的力量。④和题意不符。

25. B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只有不断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

26. B 27. D

28. D 漫画中的书籍不属于带有殖民色彩的腐朽文化,是落后文化的表现,对此我们要加以改造和剔除,同时提高辨别文化的眼力。③④说法正确,材料不涉及文化选择的多样性的问题,①②说法和题意不符。

29. D

30. B 12件实事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繁荣文化产业。①说法中“消除城乡差别”和题意不符;④说法中“成为社会建设的根本动力”说法错误,“文化惠民、服务群众”不能成为社会建设的根本动力。

31. D 志愿服务精神本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产物和结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和社会氛围,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故①②③④应选。

32. A 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新人,④观点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①观点和题意不符。

33. C 这些感人事迹启示我们要重视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全社会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不是对青年学生的启示,是国家的做法,故②③错误。

34. C

35.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旨在传播中华文化,坚持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中华文化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③ 加强文化交流可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所以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6. (1) ① 穿越文化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迎合低俗趣味来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的现象。② 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在开发和利用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传统文化,禁止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社会效益、迎合低级趣味去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③ 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尊重文化内涵,真正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精华。

(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发展和创新。

37. (1) ①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 “务实高效、团结”,展示了团结统一的精神;“闯”的精神、“冒”的精神,展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拓创新、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展示了勤劳勇敢的精神;团结奉献展示了爱国主义精神;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模范,展示了爱好和平的精神。

(2) ① 深圳精神要批判继承、与时俱进,从实践中吸取新鲜的养分,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②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从深圳实际出发发展深圳特色的精神;③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深圳精神的发展要以实践为基础,不能脱离实践、脱离人民群众;④ 深圳精神的发展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接受。

38. (1) 我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薄弱,文化产业亟待发展。

(2) ①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② 在当代,文化与政治、经济日益交融;③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⑤ 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3) 材料三反映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商业性,使得生产者片面的追求利益,不顾自身的基本职责,从而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解决措施:①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加强文化生产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正确开发文化产业。②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荣辱观为指导发展文化产业,确保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性。③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以思想道德修养规范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黄丹

雷锋赞歌的音乐文化论文 篇2:

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及其精神内涵

摘要:辽宁地区保存着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劳模精神等红色精神要素。

关键词: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精神

1.前言

红色文化是“五四”以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由中国共产党引领中 国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1]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辽宁地区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劳模精神等中国精神要素。

2.辽宁红色文物资源

辽宁红色文物资源主要是指革命文物,包括与中国革命进程中各类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重要人物、革命精神相关的遗址、纪念场馆、历史遗物、文献材料等等。

2021年,经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整理完成的名录——《辽宁省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类)》,收录了各类革命时期的遗址、重要办事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人物故居、烈士陵园等红色文物资源,其中有分布在省内13个市的革命遗址782处,其中435处集中在沈阳、大连、抚顺域内。这些遗址多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

3.辽宁红色旅游资源

国家分三批发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共300个,其中辽宁占据12席,高于全国省区平均数。其中包括:沈阳市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以及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抚顺市的抚顺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锦州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黑山阻击战纪念馆;葫芦岛市塔山阻击战纪念馆、大连市关向应故居纪念馆、朝阳市赵尚志纪念馆、本溪市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景区;抚顺市抚顺雷锋纪念馆、抚顺煤矿博物馆;本溪市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园;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等等。

红色游览路线包括:以伟人故居、革命烈士英雄事迹为主线的“铁岭 - 沈阳 - 辽阳 - 鞍山 - 大连”线;以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斗争为主线的“沈阳 - 抚顺 -本溪”线;以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为主线的“沈阳 -锦州 - 葫芦岛”线;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主线的“沈阳 -鞍山 - 丹东 - 本溪”线。

4.辽宁红色文化文献资源库

利用报刊、书籍等文献记录革命时期发生的故事,也是红色文化历史被保存的一种方式。如1936 年 8 月出版的关于李延禄将军等人的事迹《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讲述了当时第四軍抗日的艰难;红色报刊如陈为人等人宣传革命的《哈尔滨晨光》《东北早报》《满洲通讯》《北满红旗》《反日报》《救国报》《中国报》等宣传抗日和革命的报刊。这些是最早传播的红色文化媒介。

5.辽宁红色文化艺术作品资源

红色文化的艺术形式包括文学作品,抗日歌曲、抗日主题话剧等。以抗联精神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有:歌曲作品《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东北抗日联合军歌》;小说《暴风骤雨》《无敌三勇士》;戏剧如《血债》《反翻把斗争》《炮弹》等经典之作。

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有:文学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团圆》《上甘岭》;音乐作品《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抗美援朝进行曲》《黄继光》《中朝友谊之歌》《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美术作品《把学习成绩告诉志愿军叔叔》《抗美援朝进军图》《中朝友谊万古长青》;影视作品《长津湖》等等。

6.辽宁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6.1抗联精神

抗联精神是辽宁红色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要素。抗联精神主要表现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抗联精神的坚定信念包括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科学道路,坚定抗日一定会取得胜利,坚定中华复兴。高尚的爱国情操表现在各个阶层的爱国人士纷纷投入这场抗日爱国运动中,凭借百折不挠的意志,在艰苦条件下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伟大的牺牲精神表现在抗联队员的艰苦奋斗、不畏牺牲、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品质。

6.2解放战争精神

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在辽宁锦州打响了第一场,辽沈战役之后,东北野战军逐步解放了全东北。在这其间中国共产党同时带领人民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进行文化教育,东北解放区文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解放区文学不仅继承了抗联文学优秀传统,也同时重视紧跟时事,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在文学作品的繁荣发展影响下,文艺创作也更加丰富。

6.3抗美援朝文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次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抗美援朝战争弘扬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畏牺牲、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反映出中国人民珍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扶危济困的国际道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包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国际精神的抗美援朝精神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3]

6.4劳模精神

辽宁英模是工人的代表,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以家国为重,以使命为先。他们是时代先锋,以强烈的责任感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模精神是每个时代最醒目的精神标识。辽宁的英模在参与祖国的建设中通过自身的实践与自主创新的核心理念,交出了优异的成绩,让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传承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提供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白瑞.依托红色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2]何军,刘丽华.辽宁革命遗址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文化解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

作者简介:

1、徐蕾(2001.7—),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市大东区沈阳大学小学教育专业 本科生

2、白瑞(1987.1—),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博士,沈阳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课题、编号:2021年沈阳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辽宁红色文化推广工作室,项目编号:S202111035062

作者:徐蕾 高欣宇 白瑞

雷锋赞歌的音乐文化论文 篇3:

“中国写实画派”的风格类型与形式特征

【摘要】 油画在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时代背景与文化环境相结合,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本土艺术。“中国写实画派”(原“北京写实画派”)成立于2005年,是当代中国艺术圈中重要的艺术团体之一,他们坚持写实主义的油画创作手法,获得较高的社会关注,代表了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新成就。

【关键词】 中国写实画派;写实主义;多元化风格

西方油画自传入中国以来,逐渐与中国文化交融,发展成为中国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画种,尤其是写实油画,曾备受人们推崇。但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写实油画在21世纪的中国,却面临着“已经过时”的论断,在“观念比技术重要”的新时代艺术特征中面临被边缘化的窘境。事实上,写实油画在中国发展的百年间,已经逐渐累积了较为深厚的写实传统与底蕴,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的油画题材,有很大的成长發展空间。

“中国写实画派”(原“北京写实画派”)在一批有志于发展写实油画的画家的倡导下成立,囊括艾轩、王沂东、杨飞云、陈逸飞、何多苓等画家,他们致力于用本源的油画语言与油画内涵传承中国文化,提倡严谨的艺术表达方式。“中国写实画派”呈现了写实油画在21世纪中国的新面貌,或许将会是引导中国油画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一、中国油画的写实传统

新中国成立(1949年)以前,我国的文艺普及运动多以作品通俗易懂为目标,写实油画因其造型刻画生动明了,受到油画爱好者的赞赏。与此同时,学术界的前辈们也对西方油画的写实主义进行了不少文学上的争辩,如康有为、蔡元培、鲁迅等提出“输入写实主义”的见解、徐悲鸿与徐志摩在第一届全国美展上关于“写实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二徐之争”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写实油画在中国的传播。

194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此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文艺工作者未来的工作明确指出了应走的方向和路线,即:文艺为大众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府在政治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文艺工作上延续毛泽东的指导方针,坚持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旨在推广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写实油画的艺术形象易被人民看懂与接纳,题材多贴近生活,从而深入人心。

除自身发展外,中国油画的写实主义深受苏联影响。20世纪50至60年代,苏联艺术歌颂人民劳动之美与国家繁荣发展的主题,以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中国艺术的标杆与楷模。为了向苏联学习美术经验,我国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邀请苏联专家前来讲学;二是派遣留学生出国,前往苏联学习艺术。画家们在接受苏联的学院美术训练以及艺术氛围的熏陶后,多在美术院校任职,将学习苏联艺术的经验与心得体会融入到中国油画教学中。

我国的艺术趋势从为人民大众而制作,转向为不仅要使大多数人民能够欣赏,而且要具有教育的使命。20世纪的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尝试和努力,显示出其应有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二、中国写实画派的成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对外开放,西方的绘画流派与思想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展览频繁举办,开阔了中国艺术家的视野,刺激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给艺术圈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现当代艺术形式如野兽派艺术、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等都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绘画开始面向多元化发展。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行为艺术等形形色色的艺术形式活跃在中国艺术圈,不断刷新人民群众的视野和眼球。

在百花齐放的现代艺术圈中,写实油画的生存环境与空间被挤压,坚持写实油画的创作愈加艰难。写实油画对画家的绘画能力与技法要求较高,基本上很难速成,逐渐成为画家们不愿花费精力研究的对象。写实油画在经历一次次冲击之下,已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但仍在多种艺术形式的竞争中谋求发展壮大。

2001年11月,“中国新写实主义油画名家作品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成功举办,这是“2001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重要画展之一,参展的有靳尚谊、艾轩、王沂东、杨飞云等14位优秀的写实主义画家,这次画展的会晤成为“北京写实画派”成立的先声。

2004年春,在艾轩、王沂东、杨飞云的牵头下,13位画家相聚于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会议室,成立了“北京写实画派”。同年10月,他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北京写实画派首届年展”,以画派的团体形式向社会展示了中国写实油画的艺术水准,体现了当代中国写实油画的新面貌。

2005年,在艾轩与陈逸飞的一次私下会面中,陈逸飞建议将“北京写实画派”改为“中国写实画派”,并邀请全国各地的优秀写实画家,扩大写实画派的影响力。这一年,“北京写实画派”吸纳了陈逸飞、郭润文、何多苓、冷军、徐芒耀等5位来自广州、四川、湖北、上海等京外地区的画家,画派成员扩充为18人,正式定名为“中国写实画派”。

在此基础上,画派于2006年新增了陈衍宁、忻东旺2位画家,2008年吸收了朝戈、李士进、庞茂琨、尚丁、石良、王宏剑、王少伦、王玉琦、徐唯辛、殷雄等10位画家,至此,画派不再接受新成员的加入。因陈逸飞、忻东旺的离世,“中国写实画派”目前还在创作中的成员人数为28人。

“中国写实画派”以个人创作、集中展出的方式每年举办一次大型展览,至目前为止,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展览,画派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获得的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他们的作品均以写实主义为创作手法,尽管写实风格各异,但画派整体的艺术主张是崇尚传统文化与理性精神,坚持完美的油画品质与本源的油画语言,提倡认真且严谨的绘画态度。

三、中国写实画派的成员与艺术宣言

“中国写实画派”是在历史潮流的推动中产生,在组建上水到渠成。画派里中年以上的画家多资历深厚,已是某一时代或地域的代言人,较为年轻的画家也锋芒毕露,有深远的发展潜力。

在年纪上,30位画家中以徐芒耀(1945-)年纪最长,其余画家多数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以1955-1959年居多,目前正是他们绘画风格的成熟期和创作高峰期。

在职业背景方面,以画院画家和高校在职教师居多,少数职业画家与国外画家,其中包括中国油画院、北京画院、武汉画院、成都画院等知名画院机构和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教育学府。从地域上看,他们来自于全国各地,具有广泛性;从学历上看,画派成员多接受过高等美术教育,有扎实的油画功底和知识涵养,多数画家曾有到欧洲或美国的油画学习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油画技法上的精进;从工作上看,画派成员多在体制内工作,将他们的创作经验心得稳定地传承给年轻的油画家,有利于写实油画的后续发展。

在画派成立之初,每位画家均草拟了自己对写实油画的看法与立场,由李贵君执笔整合,在会议上一致通过,正式确立为“中国写实画派”成立宣言, 明确画派的艺术理念:

我们热爱写实绘画,并坚信这一方式具有恒久的价值和生命力。不断完善各自的语言方式和画面特点,相互促进,形成高水准的中国当代写实油画学派。

我们尊重传统文化,强调人文和理性精神,坚信: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

我们提倡认真的做事态度和严谨的艺术表达方式,真诚地对待生活与艺术,倡导精品文化,追求尽善尽美的表现力!

我们对现代文化生活中低级、随意以及不负责任的处事态度绝不苟同;对浅薄、粗俗及反文明的方式不屑一顾!期待整个社会文化与文明的提升。

我们关注人类的情感与生活,崇尚真切与自然,是追求精神与理想的集体,作品是人类文明的赞歌。……

短短不到500字的宣言,从写实绘画的技艺要求和严谨的表达方式、对传统文化的吸收与传承、对现实生活的引导与提升等三个方面做出了对画派全体成员的要求,意图规范画派的发展方向、严格要求画家的艺术行为,建立有目标有纪律的现代绘画流派。

“中国写实画派”宣言是画派发展史上的重要艺术思想,它在21世纪复杂多元的艺术文化圈中为写实油画立下了鲜明的旗帜,与浅薄的快餐式艺术相对立,致力于创作有情怀的艺术精品。

四、风格类型与形式特征

“中国写实画派”的画家们在当代写实油画的风格表现、形式语言、题材内容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及代表性,但整体上依然坚持现实主义的基本创作手法,这一创作手法贯穿“中国写实画派”发展的始终。

以郑艺、王宏剑等为代表的乡土现实主义,切实描绘了中国的乡土社会,多表现辛劳的乡村生活、淳朴的农民形象以及农民工的生活现状;以中国写实画派画家集体创作的《热血的五月》为代表的宏大现实主义,再现重大社会历史事件;以杨飞云、张义波等为代表的唯美现实主义,塑造现实生活中优美的形象,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以徐唯辛、冷军等为代表的观念现实主义,在写实的手法中融入某些隐喻性的主题,引起群众遐思;风格现实主义更是多样化,以艾轩、刘孔喜等为代表,作品中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画家们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发展壮大,和油画的本体语言、画家的个性化创作理念结合起来,灵活创新地运用到写实油画的创作中。

“中国写实画派”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两种发展倾向,一种是在原来的风格基础上继续精进,另一种是在保留写实主义的基础上,尝试其他风格的创作。延续原先的风格并不代表一成不變的复制,而是继续完善成熟。如艾轩一直以高原藏民为题材,但对藏民眼神的描绘上依旧不满意,仍在不断探索中,近年来,他更是将油画风格扩展到水墨画领域,创作了一批表现藏民的写实水墨画作品。

从画家的教育背景、学术谱系、创作方法、主要作品风格和艺术思想等方面出发,对“中国写实画派”的整体风格类型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古典风、民族风、乡土风、风格化等四种风格。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风格上的划分不意味着给画家贴上标签,而是便于观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写实画派”的全貌。这四种风格并不能将画家与作品完全囊括,某些作品也具有多种风格并存的特征,本文选取较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进行阐述。

(一)古典风

油画的古典主义来源于欧洲,旨在传承古希腊罗马的传统美学理念,常与文学、建筑、音乐等关联,强调严谨、理性、崇高与和谐。中国写实画派的古典风格不是标准的欧洲古典主义油画,而是在古典油画技法和古典精神上向其靠拢。

“中国写实画派”中的古典风格主要以两条线路发展,一条是以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为主)为基础的绘画团体,试图进行油画语言上的纯净与回归,代表画家以杨飞云为核心,下启李贵君、夏星、张义波、朱春林等人。这一条发展线路可以看作是20世纪80年代油画界以靳尚谊为代表的“新古典风潮”的延续。在油画的面貌上,他们追求极其精微的具象写实,从油画的三维空间、构图的基本样式、光影和明暗的处理等古典油画技艺出发,加之以中国化的精神境界,开启中国古典风油画的道路。

杨飞云的代表作品是人物肖像油画,他早年多描绘生活中熟悉的女性,表现女性群体本身柔和恬静的特质,如《北方姑娘》《蓦然》等,个人风格上基本没有很大调整。这类作品一般采用简洁单纯的构图,人物以半身像为主,或倚或坐,姿态祥和,呈现出稳定的感觉;背景过渡细腻,以纯净的深色背景或简单的室内家居装饰,简化空间上的纵深感。画中也常有刺绣、蜡染和传统家具等中国元素,试图表现出中国油画的古典风范。

《蓦然》是杨飞云自认为最成功的一幅油画作品,画面人物以他的妻子为原型,抓住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一瞬间,采用“室内近距离”的基本场景,描绘模特回头一刻的情调。杨飞云认为,“只有画和自己密切相关的人和实物,才能非常容易地把自己真实的情感抒发出来”,这种亲密的熟悉感,使他容易掌控画面,近距离观察模特,形成画面上逼真的效果。

另一条发展线路以陈逸飞、袁正阳等为代表,将欧洲古典油画与中国古代文学结合,相互参考,在油画画面中表现出独特的中国韵味。陈逸飞在旅美期间,曾凭自己扎实的油画功底,接到一份在博物馆修复油画的工作,这使他有机会接触西方大师的油画原作,根据大师的笔触和思路探索,以油画本来的肌理融入色彩,让他的写实油画技巧进一步提高。他早期创作了一批英雄写实主义作品,如《黄河颂》《占领总统府》,后期则转向对东方美的关注。他的古典仕女系列作品《丽人行》《浔阳遗韵》等,将写实主义与中国古典诗意结合,表达了更加生动的文化情怀。《浔阳遗韵》创作于1991年,灵感来源于白居易的《琵琶行》一诗,将古典仕女置于虚拟的时空中,赋予了其诗性的意象,无论是三人像或大场面群像,画面中仕女的旗袍、扇面的刻画均细腻逼真。

袁正阳的绘画风格与艺术基调的改变较大,早年创作的《一把椅子和战争的幸存者》,在写实的创作手法中体现出战争的残酷与忧伤,有反思和批判的隐喻。近期的油画创作则试图体现出空灵淡然的中国意境与心情,将西方现代艺术理论与中国的诗文禅学结合,其代表作品有《初春》《雕花的门》等。他的作品往往弱化空间感,采用虚拟的人物与背景关系,在人物的处理上将中国画与油画技法融合,如人物轮廓和衣褶的处理上,疏密长短有致。

(二)民族风

“民族风油画”主要指少数民族题材油画,画面中有明显的民族化特征。热衷民族题材的“中国写实画派”画家不在少数,代表性画家有艾轩、朝戈、龙力游、张利等人,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藏族、蒙古族、苗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相比于汉族的现代化,少数民族因其聚居地的隔离与偏远,多保留有原始且传统的宗教、人文民族文化,拥有独特多彩的自然风景与风土人情。画家深入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写生,试图描绘在原初环境下的少数民族生存状态,刻画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向社会传达质朴灵性且健康向上的少数民族形象。

艾轩的代表性作品是藏民系列,如《穿越狼谷》《秋风掠过荒原》《远方的歌声》等。受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的影响,他通常将画面主体人物置于空旷冷寂的雪草地背景中,独特的地平线构图,把诗人般的抒情孤寂与神秘感结合在一起。藏族的儿童与年轻人是他喜欢描绘的对象,感触于西藏地区恶劣艰苦的自然环境对年轻生命的摧残,画面人物的眼睛神态有坚毅且深邃苍凉的感觉。除基本的写实手法外,艾轩的作品对观众震撼主要来源于对藏区自然环境、生存状态的关注,对内心中精神人文关怀的传达。

艾轩的藏民题材创作始于1982年,他试图在画中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在大自然面前的坚毅与渺小脆弱并存。《冻土带悄寂无声》这幅油画创作于1991年,艾轩着力刻画了女孩的皮袄、寒风中凌乱的头发、背景中的断壁残垣般的裂缝以及隐隐含泪的凝视着画外观众的眼神,用蓝灰色的色调,表达出一种略带凄婉的情绪,让人忽略掉脑海里的杂念,静穆地观画。

朝戈与龙力游都是蒙古族题材画家,但他们的画面风格截然不同。朝戈本身是蒙古族人,从小经历过传统的蒙古族教育,蒙古草原是他恒定的主题,即使在非蒙古族的作品中,他也经常以草原为背景。朝戈的每一幅作品均严格按照古典主义油画的程序进行,主要以灰色调为色彩语言,人物和背景处理追求平面性,“把内心壮阔的自然图景变成激越的绘画”,代表作品有《盛装》《浩特》《阿巴嘎旗》等。

龙力游的草原题材作品则重视画面的体积感和三维空间感,强调色彩的丰富性和明暗对比性,追求视觉上的冲击力,常表现朴实自然的草原日常生活场景,代表作品有《暮咏蒙古秘史》《读书》《瑞雪邀约》等。他有意运用保留色点的笔法,形成微妙的肌理感,使画面语言更为丰富。在构图上,通常以宽阔的草原为背景,点缀着牛、马在其中,动静相谐,在视觉上直观与含蓄并存,透露出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和美感。

(三)乡土风

20世纪80年代的乡土写实油画在中国美术發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符合改革开放初期画家回归生活和感情的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写实画派”中何多苓、郑艺、王宏剑、王沂东等人的作品,从题材与画面内容上,体现了多元的乡土风,画面中透露出画家的真情实感,以及对乡土中国的感触与热爱。

传统的乡土风油画代表画家有郑艺、王宏剑等人,他们扎根于农村生活,切实描绘中国农村的原初状态。郑艺用“毕恭毕敬的态度和宏大叙事的手法”来描绘东北农民大众,背景中常采用平涂的手法,有浓厚的装饰性意味,构图上运用自称为“阳光美学”的方式,将光线聚焦在画家最想表现的地方,展现了农村特有的温暖、欢乐与惆怅,代表作品有《共享和谐》《同一个梦想》等。

王宏剑则着眼于黄土地上的农民和农村生活,代表作品有《阳关三叠》《天下黄河》等。他的作品在形式上将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与抽象意向结合,用不同层次的色块叠加表现背景,构图上吸收中国山水画留白精髓,安排大面积的天空、旷野或高坡,凸显出天地高远的北方特色。《天下黄河》从构思到完成一共花了10年时间,表现的是一个现代机械化生活中不常见的场景:在陕北黄河上的一个渡口,一群船夫正搬运粮袋,迈着沉重的步伐,缓慢地走向画外。一个普通黄河百姓的小场景,却用了“天下黄河”这样宏大的名字,隐约可察觉其深意,黄河为中华文化之渊源,普通人如同浩荡河水中的一滴,但也是中华文化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另外一种伟大的景象。

何多苓曾是20世纪80年代“伤痕美术”与“乡土美术”的代表人物,他的乡土,是对“文革”结束后农村生活的反思,带着一丝清愁的情绪,作品中透露出伤感迷茫的文艺化美感,早期的代表作有《春风已经苏醒》《青春》等。《春风已经苏醒》缘起于舒伯特为一首诗谱的曲,诗的第一句话是“温柔的春风已经苏醒”,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情绪。画面风格明显受到安德鲁·怀斯的影响,用抒情优雅的背景、朴实的农村少女表现出画家内心的感伤与怜悯,与中国文化里天人合一的情调暗合。

同是乡土题材,王沂东的作品风格与前两种截然不同,他通过画面上明亮清新的色彩与形象展现了唯美理想化的乡村生活,与粗犷乡野的农村有着明显的区别。王沂东描绘的是家乡沂蒙山区的风土人情,在题材与人物形象的处理上追求中国乡土特色,情境上常采用中国民俗场景与元素,如闹洞房、赶集、红棉裤、大花被套等,色彩上善于运用传统中国色如红色、黑色、白色的对比,画面简单干净,形成一种具有东方神韵的乡土风格。王沂东的代表作品有《初雪》、《远方来信》等,或静或闹的氛围中,让人感受到乡村的温情与善美。《初雪》的模特是王沂东6岁的女儿,血缘之间的联系,让他更想把对家乡的感情传递到画外。他以白油画色加速干油做底,树干画得比较厚重,体现出粗糙感,雪地厚重而蓬松,女孩的脸与皮肤的处理比较细腻且平面化,在雪天黑白对比的美感中回忆家乡初雪的美感,一种凉风吹到脸上,脚步踏上雪地的回忆。

(四)风格化

“风格化”指的是画家比较重视个人风格的表现,绘画中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以刘孔喜、忻东旺、徐芒耀等为代表。

刘孔喜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表现“文革”时期知青生活的《青春记事》系列,他选择了欧洲古典绘画传统中的坦培拉体系,在材料和技法上向正统坦培拉绘画溯源。“文革”与“知青”曾是“伤痕美术”的热门题材,因其时代的特殊性,常常被赋予政治意义,多带有批判色彩,如程丛林的《1968年某月某日·雪》,画面中呈现出一种阴冷的感觉。刘孔喜将“知青”题材纯粹化,弱化了它的政治符号化含义,描绘知青时代的青春岁月。作品中军大衣、雷锋帽、领袖徽章、原始的农具等元素,真实地再现了北大荒知青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活中并不是只有伤感与迷茫,更有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刘孔喜“非伤痕化”的知青题材作品,来源于他本人真实的北大荒知青体验,更具客观与真实性。

忻东旺多关注城市底层与边缘人物,以农民工为主体,题材上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是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突出社会现象的反思与记录,代表作品有《早点》《装修》等。画面中人物造型略宽,给人一种坚实矮笃的感觉,姿势通常为倚坐或站立,没有大幅度的动作姿态,显得沉重且静穆,身上穿的廉价工装透露出他们的身份。人物面部是刻画最集中的地方,他们注视着画外,眼神或迷茫或困惑,偶尔有劳动过程中朴实的微笑,脸部用青灰色阴影,额头用红色或橙色的高光,显得色彩斑斓又统一,有一种经岁月磨蚀的沧桑感。与古典油画的平滑镜面感不同,忻东旺的油画表面如表现内容一样粗糙,明显有刮刀与厚重的笔触感,从形式到风格上统一,是一种独特地表现底层民众的写实油画方法。《早点》曾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金奖,这幅作品反映了画家所思虑的社会矛盾与人们精神中的困惑问题。在天津胡同的一个早点摊子,一群工人聚在路边的小餐桌上,开始了清晨最满足的时刻。食物是人的生活基本保障,而画面中地面上散落的垃圾,让人对早点摊的卫生环境充满了担忧。底层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瞥,让忻东旺有了强烈的表现欲望,生活的艰辛与得到食物的欣慰在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徐芒耀是中国写实画派中少见的将现代主义观念融合在写实绘画中的画家, 他的作品在形象上写实细腻,却在观念与内容上给人以荒诞的梦境般的感觉。早期作品《我的梦》系列中,人的身体穿过薄纸般的墙壁,一半在墙壁内,一半露在外面,用真实的场景还原梦境,震撼人的眼球。在此之后,他又尝试了视焦距的变形,画面中常常出现双影的人或物,背景与主体虚虚实实,十分奇幻。徐芒耀用古典油画技法诠释他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将写实油画的范围又拓宽了一步。

五、结语

中国油画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秩序整理,已逐渐摆脱了浮躁的状态,写实油画虽历经坎坷,但已经有了独特的地域色彩,在中国艺术格局中占据了不可缺少的一极。在写实语言的框架内,“中国写实画派”的作品几乎囊括了中国当代写实油画体系的所有语言样式与主题倾向,具有重要的艺术意义和历史意义。

新时期的油画题材虽多样化,但仍离不开国家、社会、人民的基本表现内容;油画的写实语言方面,则体现了西方、苏联与中国的艺术特征相融合的倾向。油画的精神内涵与技艺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将东方文化精髓溶于油画的载体之中,保留民族精神,才是开放包容的写实油画之路。

“总而言之,写实主义足以治疗空洞泛乏之病”,在弘扬主旋律的21世纪,“中国写实画派”在理性主义与人文精神上与民族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希望画家们在时代的更迭变化中,仍能坚持写实油画的创作,传递人间真情,而不是成为空有绘画技艺的“画匠”,把坚毅的精神传承给后人,展示中国油画的风采。

参考文献:

[1]艾轩.中国写实画派[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2]陈逸飞,等.中国写实画派油画精选集[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6.

[3]范文南.中国写实画派2006[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4]王焕青.画室里的秘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5]邵大箴.雾里看花[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

[6]李放,马莉.唯美至上—著名油画家系列[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5.

[7]李放,马莉.唯美至上—现实主义油画名家系列[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06.

[8]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9]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10]吕澎.中国当代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

[11]吕澎,易丹.1979年以来的中国艺术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12](英) 迈克尔·苏立文.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M].陈卫和,钱岗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13]徐悲鸿.新艺术运动回顾与前瞻[J].美术家,1948(2).

[14]陈池瑜.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新传统及其影响[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8(2).

[15]陳池瑜.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命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2(6).

[16]陈池瑜.新中国建设与绘画[J].美术,2009(7).

[17]水天中.90年代的中国油画[J].文艺研究,2000(1).

[18]王焕青.现实主义中的郑艺[J].艺术市场,2005(4)

[19]龙力游.草原牧歌——我谈创作[J].美术,2013(1)。

[20]曾仲鲁.画面写实、画骨写虚——为王宏剑的《天下黄河》作跋[J].美术,2008(2)。

[21]苏刚.回归经典[D].首都师范大学,2014.

作者:赵瑜月

上一篇:临床教学中医患关系论文下一篇:可持续设计广告策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