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2022-04-23

【摘要】本文在对衡水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衡水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力求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衡水市;现代农业;对策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1]。衡水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农业人口363.8万,占总人口的83.8%。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篇1:

通渭县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分析农业发展的潜力,提出了发展农业模式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优化生态环境,农业产业结构多样化,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等对策。

关键词:通渭县;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对策

1引言

通渭县属陇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单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就农业发展提出一些见解,以期为通渭县农业增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农业面临的发展问题

2.1自然灾害严重

由于降水量的年季变化大,极易造成旱涝灾害。全县降水量的月季变化从3月开始逐月增加,9月后逐月递减。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且以暴雨的形式出现,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7%左右。1957-1979年的23年间,春旱发生13次,冰雹88次,洪水10次[1]。由于地处黄土高原的南部边缘地带,坡度陡、植被差、暴雨集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2 901.90km2,占总面积的99.80%。每年土壤流失总量为2 357.50t,在流失土层中,有机质含量为2.676×106t,氮素为2.15×104t。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土壤生产力,制约着全县粮食生产和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2.2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粗放式经营,经济效益低

由于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经济作物发展缓慢。据统计资料表明,全县200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2.36×104hm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8.89×104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1.90%;经济作物为1.96×104hm2,占15.30%;其它作物在农业中所占比重较轻,由于作物布局不合理,人们盲目提高复种指数,减少了养地的豆类,苜蓿、油菜等作物。对耕地投入的减少和经营的粗放、土地近乎掠夺式的生产导致耕地肥力下降,粮食产量不高。

2.3人口压力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自1976年以来,通渭县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0.76‰。1977年达到最高值18.42‰[2],人口过快增长引发教育、医疗、就业、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有限的自然资源难以承载过快的人口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日益减少,资源矛盾日益突出。

3农业发展的潜力

3.1土地资源种类丰富

全县境内黄绵土是主要的土壤类型,直接发育在深厚的黄土母质上,与黑垆土交错分布,占总土地面积的55.50%。黑垆土是境内主要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多发育在风积和次生黄土母质上。全县广泛分布,占总土地面积的44.50%,还有少量的红土。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峦起伏、岭梁交错、沟谷纵横、复杂多样,适合各类作物及果树的种植。

3.2光热充足,雨热同期

由于境内海拔较高,雨、雾天气较少,因而太阳辐射强度和总量都大,日照时数较多。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28~137kcal/cm2.y,全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 200~2 430h之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

3.3农业种植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丰富

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时期时代,先民已经定居通渭从事农牧业生产。主要种植有冬小麦、小麦、大麦、青稞、糜子、碗豆、扁豆、鸡头豆、箭舌豆、三棱豆、土豆等[3] 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从1976年以来,农业人口数所占比重一直很高,农业人口数占总人口的平均比率高达0.94,劳动力资源丰富,适合各类农业生产活动和乡镇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1]。

4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高农业经济

4.1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通渭县环境恶劣的最主要表现是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必须抓改土、治水、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兴修梯田、改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同时,也应注意生土暴露、土壤肥力下降、水分含量降低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产等问题。改良土壤、适当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做到经济合理。并通过动植物积极发展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肥料、不断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粮食产量。

4.2退耕还林还草,优化生态环境

退耕还林还草,是通渭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全县粮食生产的良性循环[3]。据2001-2005年统计资料表明,通渭县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累计防护林面积达到9.69×107hm2,经济林2.48×107hm2 ,耕地、三荒地、退耕地种草累计面积达到4.49×108hm2

4.3农业产业结构多样化,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业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产值主要依赖粮食生产的丰歉而定。一般年景,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牧业占20%左右[2],农业中主要以冬小麦和春小麦为主。因此,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势在必行[4]。同时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逐步走向产业化道路,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通渭县统计局编.通渭县统计年鉴[R].1991-2005.

[2] 甘肃省通渭县志编撰委员会.通渭县志[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

[3]肖海珍,黄春晖.玉溪市红塔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16(4):27-30.

作者:苗玉莲

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篇2:

衡水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在对衡水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衡水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力求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衡水市;现代农业;对策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1]。衡水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农业人口363.8万,占总人口的83.8%。属大陆季风气候区,年无霜期200天左右,日照时数2600小时以上,雨热同季,土层深厚,农业资源相对丰富,有利于组织实施农业生产规模化、区域化、机械化种植和经营,是河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棉商品生产基地。近年来,结合国家重视粮食安全,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的良好机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持续增加农业投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分别于2007年、2012年先后两次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从目前情况看,衡水市发展现代农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2]。本文采用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衡水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提出符合衡水市实际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为衡水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衡水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农业基础设施

全市耕地面积56.67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47.67万公顷,其中,井灌面积42.27万公顷,旱涝保收田面积37.33万公顷。高性能、大马力的田间作业机械和配套机具大幅增加,2013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36万千瓦,重点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大型化、复式化、配套化趋势明显;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玉米联合收获面积达到22.52万公顷,机收率达到77.7%,比2012年年提高17.1个百分点,在全省居领先水平。

1.2粮食生产

2011年以来,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一直稳定在58.7公顷以上,总产一直保持在370万吨以上,人均占有粮食820公斤左右,人均粮食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省第一,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每年贡献商品粮在200万吨以上。2013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8.8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9.6%,总产372万吨,平均单产421.9公斤。

1.3经济作物生产

201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到9.86万公顷,其中设施菜播种面积5.87万公顷,全年瓜菜总产达到663.6万吨,蔬菜产业总产值93.66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36.1%。全市蔬菜专业合作社共有356家,涉及基地规模29万亩,京津市场年销量35万吨,占总产量6.8%。有35个注册商标,其中6个达到省级以上名牌,在京津市场年销瓜菜35.7万吨,特色蔬菜产业规模、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衡水市是全国棉花优势产区和优质棉基地,年产量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左右。2004年、2005年故城、冀州、枣强、深州四县市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2004年全省有11个县入选,2005年有13个县入选)。棉花播种面积12.6万公顷,总产14.3万吨;油料播种面积3.3万公顷,总产12.3万吨。

1.4畜牧业生产

通过效益拉动、市场带动、政策推动等手段,促进了衡水市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瘦肉型猪、蛋鸡、奶牛三大主导产业和肉牛、肉鸭等特色产业。标准化奶牛小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衡水市成为蒙牛、伊利、光明等大型乳品加工企业的优质奶源基地,奶牛存栏达到15万头,同比增长25%,泌乳奶牛比例达到55%以上。2013年,全市肉类、蛋类、奶类产量分别达到48.89万吨、38.6万吨、30万吨,生猪、肉牛、肉羊出栏分别达到386.95万头、31.5万头、172.83万只,肉禽出栏3434万只,规模养殖比例达到60%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3.5%,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1.5科技支撑能力

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大面积推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猪、牛、羊、鸡、水产品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6.3%、89.8%、82.6%、96.6%和70%。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集成推广率达到70%,玉米适期晚收小麦适期晚播技术全面推广;小麦节水稳产、玉米机收、机械化深松(耕)、化肥机械化深施技术推广面积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在全国创出了经验。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衡水市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科技支撑能力全面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2.衡水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的制约作用

衡水市人均水资源量148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6.7%,全省人均水平的48%,为全省水资源最匮乏地区。全市年用水量16-18亿立方米,每年超采深层地下水8-10亿立方米,约占全省超采量的20%。由于长期严重超采,自1974年开始出现冀枣衡地下水漏斗区后,目前已经扩展到全市,并与周边漏斗区相连,形成了一个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中心水位埋深112米的复合型漏斗。以上数据表明,衡水市生态功能脆弱,水资源严重匮乏,对农业特别是小麦生产的可持续性带来威胁,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也日益突出。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考虑到自然制约因素。

2.2产业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衡水市农产品多为仅经过初级加工的低档的产品,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对多种多样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其中的突出问题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其精加工、深加工程度不足,没有充分实现农产品附加值,市场占有率低,经济效益相对较差。二是初级农产品的加工、储存、运输、装卸、销售中产业配套技术含量较低,损耗严重,农产品物流不畅。

2.3畜牧业欠发达

畜牧业是否成长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3]。世界上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均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如美国为60%,英国70%,北欧一些国家80%-90%。虽然衡水市的畜牧业发展与过去相比,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4],但作为一个农业大市,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33.5%,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4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水平偏低,集成服务体系不健全

衡水市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程老化失修、效能衰减,灾害影响呈加重趋势,目前仍有140多万亩耕地不具备灌溉条件。

技术进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方面。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从根本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5]。目前,衡水市的农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技推广服务能力薄弱,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员素质偏低,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推广、农作物栽培新技术新方法和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与防灾减灾技术等的转化和推广力度不够,以上这些都严重制约着衡水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3.衡水市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对策

3.1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加强节水宣传,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业上推广实行节水技改、水平衡测试、节水产品准入审查监督,提高水重复利用率;农业上稳步推进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溉逐步推行终端水价与用水计量收费;生活上以创建节水型社区为载体,增强全民节水意识。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压缩小麦种植面积,由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改为春播或晚春播玉米一年一熟制等节水模式。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低压管道输水、推进咸淡混浇工程和微、喷、滴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通过以上措施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缓解衡水市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

衡水市土地资源、饲料饲草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发展畜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种植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做好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力争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3.3政府大力扶持,完善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

政府加大资金、技术及政策等支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物质装备,重视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推广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为动物疫苗、生物农药、节水工程、农业信息等新兴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逐步实现农技推广人员亲自下乡指导农户,完善服务体系。选择多种组织模式发展农业产业链,同时加强农产品物流,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增值,有效的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武晓东.邢台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3.

[2]刘彦丽,冯晶.衡水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2,(19),64-65.

[3]高照良,彭珂珊.中国畜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措施的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2),255-260.

[4]王栓宝,宋胜女.衡水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对策[J].当代畜牧,2014,(2),72-73.

[5]刘桢.长子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作者:孙世卫等

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篇3:

临朐县弥河流域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以县域农业发展为研究角度,通过走访调查和查阅资料的形式研究分析了临朐县弥河流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包括农业基础雄厚、品种类型多样、区位优势明显等,但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条件恶化、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也十分突出。为此,必须要调整产业布局、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创新机制,从而实现临朐县弥河流域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临朐县;现代农业;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突飞猛进,然而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本文主要以临朐县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从而发现问题,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推动整个地区现代农业的有序发展。

一、临朐县弥河流域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临朐县始终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因河、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先后投入财政资金6亿元,全面完成142座中小型水库修建加固,建设成了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先后改造了中低产田3.7万亩,节水灌溉3.2万亩,新增耕地6600亩以上,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拦、蓄、挖、截、引、节、排”有机结合,建成了一片片如丹河水库灌区、冶源水库灌区等高标准、综合生产能力高的农田[1]。

2.农产品种类多样,品牌优势明显

弥河流域的农业种植结构类型多样,其中果品生产占比最高,达到32.4%。瓜菜生产面积占到了种植结构比例的17.4%,冶源水库周围培育成了优质瓜菜生产示范基地,其中“杨善牌”西瓜、杭椒、杭茄等6种瓜菜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种植面积第三位的是玉米小麦。

3.区域化、产业化布局基本形成

九山镇至冶源水库的上游流域段,布局形成了现代生态农业带。遵循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的理念先后对晋家沟、红旗河、龙凤河、麻坞河等7条河道进行了高标准治理。治理河道1.5万米,建绿化带70公顷。

冶源水库周围,打造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带。围绕现代农业、旅游观光为重点,水库周围区域已培育形成了大棚瓜菜、葡萄、奶牛、肉鸭、冷水鱼等支柱型产业。

城区流域段至县界段发展了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2]。因河因地发展,发挥临近县城的优势,相继建设了东城草庙子岭农牧、城关月庄大樱桃等22处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临朐县弥河流域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欠合理,农业区域化、规模化程度低

结构单一的家庭性农业经营模式又进一步导致了土地的零散化和分割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造成了障碍,同时也使劳动力专长难以有效发挥,更增加了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难度,造成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下,农业科技投入少,不利于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经营,各地域农业发展状况趋同,造成区域化的特色产业发展迟滞,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程度不高,产业升级十分困难[3]。

(二)农业生态严重破坏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青壮年劳动力逐渐向城市集聚,进而造成大量农业用地的荒芜;土地灌溉方式的不合理,引发大规模的土壤盐渍化。而由于环保部门的失职,环境保护意识的落后,环保体制存在漏洞,对环境的管理仍然停留在“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层面之上,无论在环境立法还是环境补偿方面都缺乏防患于未然的预见性和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

(三)创新机制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受土地分散,传统家庭经营模式的影响,农业高新生产技术难以应用到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去,多数文化水平高的青壮年向城镇就业,对于飞速发展的现代农业理念和知识,基层广大农民更是难以领会和接受,也不能及时学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对先进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技术难以有效掌握,导致实际农业生产的科技化含量较低,农民只能凭传统经验进行农业生产,创新性不强。

三、临朐县弥河流域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一)合理布局,分段发展,实现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地处上游的九山镇、寺头镇山多岭多,自然景观优美,旅游景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建设中要在加大品牌、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做足做活自然景观结合文章,大力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充分发挥临近县城的优势,利用产业园区,拓展农业功能,使农业生产与休闲、观光和体验融为一体,包装提升一批即有产业园区,引进社会资本新建一批新的产业园区,打造出一批优质、高效的特色产业园区,为市民提供绿色观光休闲场所。依托我县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推动弥河流域开发,打造经济发展隆起带。

(二)强化监督,促进环境生态化发展

要大力加强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把控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切实做到农产品的生态化、无污染发展。要采取相关措施,把农村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制定生态农业发展目标和规划,实行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加强扶持和监管体系[4]。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业生产者的环境保护意识,组织专门的培训讲座,召开环境保护动员大会,从最基层农业生产实际中、从广大一线农业生产者中,杜绝环境破坏行为,提高广大公民的认识,把保护环境变成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切实促进临朐县弥河流域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科教兴农,实现农民知识化

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应用科技能力,使新品種新技术尽快发挥作用,转化为经济效益。通过政策引导,以畜牧、农林瓜果和蔬菜为主,建立各类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户发展生产[5]。

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技术合作关系,进行新农业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能力和农民的技术素质。建立起完善的农业技术创新机制,使农业技术从研发、实验、推广到应用都统一起来,逐步形成完整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要切实提高农业生产者的从业水平,必须做到高级农业技术人才和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工作,让更多的农业专业人才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指导农业生产,从而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冯海发.全民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聚焦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J].党员干部之友,2014,2:21—22.

[2] 谭润民.山东临朐以农业综合开发助力现代农业发展[J].中国财政,2013,23:14-15.

[4] 李健.潍坊市发展现代农业现状及对策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5] 林本喜.浙江现代农业模式、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6] 邵峰.同步推进“三化” 加快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J].农村工作通讯.2011,17:25-26.

作者:高明胜

上一篇:现代农业问题思考研究论文下一篇:预算编制人员工程预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