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及对策

2024-04-11

沈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及对策(精选8篇)

篇1:沈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及对策

沈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及对策

文章从沈阳在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相关对策.

作 者:杨菘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社科部,辽宁,沈阳,110044刊 名:理论界英文刊名:THEORY CIRCLE年,卷(期):2006“”(3)分类号:F7关键词: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现代服务业 经济增长

篇2:沈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及对策

摘要:概括总结德国经济服务化的经验,提出完善沈阳市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扩大现代服务业规模、增强实力,从而优化沈阳市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对策建议:确定发展战略重点;各行业发展经验启示借鉴;构建政府支持体系。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行业经验;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4-0048-02

一、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程度。在已经实现了经济服务化的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和伦敦、纽约、东京、法兰克福等国际大都市,其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显著。

近年来,沈阳市的现代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相对规模较小,与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内部结构不够合理,发展不均衡,除金融业发展速度较快,其他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较低;缺乏领军企业和品牌,2014年全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仅有盛京银行(排名161)、中兴-沈阳商业大厦(排名454);吸纳就业能力未充分发挥。

为此,沈阳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金融、物流、文化旅游和体育休闲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并努力打造中国北方商务会展中a心城市。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沈阳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沈阳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新经济增长点培育、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的重要选择。

二、德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经验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逐渐转向服务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各行业总增加值的比重由1991年的62%上升到1999年的69%,并在2000年以来相对稳定地保持在70%左右。

德国近年服务业的发展体现出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特征。优势产业从传统的运输、建筑转向研发、计算机、金融、保险、物流、会展等高端服务业。德国优势服务业与沈阳市着力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相一致,可提供以下发展经验。

(一)“高科技战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06年,德国联邦政府第一次推出《德国高科技战略》,之后又在2010年颁布了更新版《思想、创新、增长――德国高科技战略2020》,服务业被列为“高科技战略”的重要领域,力求通过现代科技保持德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该战略提出“工业4.0”,使德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因其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基础,工业产品和服务完美结合形成强竞争力和高附加值,在全世界占据领先位置。

(二)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资助

德国的服务企业中2/3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员工不足500人),经济实力相对不足,为帮助这些企业加强研发和创新从而提高创新竞争力,德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奠定全球物流中心的基础

德国成为欧洲乃至全球的物流中心的基础在于其拥有由公路、铁路、海运和内陆水道共同组成的一流运输网络以及众多国内国际机场。按照世界银行2014年“物流业绩指数”,德国物流业的高质量基础设施排名第一,在2007-2014年的物流业绩指数汇总排名中,德国同样高居榜首。就物流运输业而言,作为欧洲最大的物流市场,德国的物流业营业额超过2200亿欧元,占有欧洲30%的市场份额,为名列欧洲第二和第三的法国和英国的总和。

(四)德国的保险和金融服务在世界上以其专业性著称

德国是世界再保险大国,在世界20强再保险公司中,德国独占四家,其中慕尼黑再保险公司(Munich Rt.)长期保持世界第一再保险人的地位。从事其他保险业务的还有欧洲最大的保险公司――安联保险(Allianz)和世界第二大信用保险公司――格宁保险(Gerling)。

德国的商业银行大多实行全能银行制度,并因其谨慎的经营风格受到各国储户和投资者的好评。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投资银行,德意志银行的经营范围涵盖欧美和亚太。

(五)耐心培育现代服务业展会

德国会展业居世界第一位,各行业的领先国际性展会中,将近70%来自德国。德国知名的服务业展会都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培育,逐步发展成为在全球业界享有盛誉的展会。其中包括:柏林旅游展(ITB)、慕尼黑国际物流展(Transport Logistic)、纽伦堡国际创意发明新产品展(iENA)等。

(六)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2010年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所做的《创意经济》报告指出,德国是创意产业的重要出口国,并在表演艺术和出版印刷分行业的出口中位居第一。德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2008年起已超过化工业,仅低于机械制造和汽车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国经济部指出要充分利用德国发达的贸易展会,有针对性地参加特定产业展会,以便在更大范围内联系客户、扩大销量。

(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

优秀的劳动力决定了德国服务业较高的生产率。德国具有世界一流的教育水平,能够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培养出适合知识密集型服务的高级人才。同时,在职业培训领域,德国拥有独特的双元制教育体系,该体系将学校培训和在职培训的优势有机结合,充分满足了社会对服务行业的需求。

(八)管理体系完善

德国服务业法制健全,采用一系列法规而非单一法规的形式。既有《对外经济法》《反限制竞争法》等联邦一级法律,也有行业法规,如《电信法》《建筑法》《招投标法》《银行法》《信贷法》《保险法》《统计法》等。所有的法律或法规都对服务行业的运行和企业行为做出了严格而细致的规定,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加快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确定发展战略重点

1.优先发展重点产业

继续从战略高度重视沈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明确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地位,按照十二五规划和即将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以及《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对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各产业进行规划引导、产业集聚,以高新技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按照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发展目标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产业,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重点领域突出发展,以此来优化升级沈阳的产业结构,尤其是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着力培育打造龙头骨干企业和品牌

确立一批有发展实力和增长潜力,体现沈阳地区经济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可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的体制。通过这些领军企业发挥引导、辐射作用,形成若干有一定规模、具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链。

(二)各行业发展经验启示借鉴

1.推行高科技战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研发、创新

当今“互联网+”的时代,科技创新必须应用到现代服务业中。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扩大服务业的领域,促进增长,提升业态。科技化和信息化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有助于逐渐降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地位,并促使以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为特征的新兴服务业发展壮大。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应以沈阳市完备先进的装备制造业为基础,加以高技术、高知识,形成高附加值和强竞争力。

2.提升高端服务业的专业服务水平

保险和金融业等高端服务业要求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服务。沈阳市的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德国的全能银行制度,进一步拓宽业务范围,创新业务形式,分散风险,确保利润。

3.打造商务会展中心

将沈阳市打造成中国北方商务会展中心城市,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经验的沉淀。展馆可由市、区政府投资建设,通过政府控股成立展会公司,推行现代企业化管理。政府不参与展会公司的具体决策,但可由监事会监督其运作。展会的主题应侧重展示现代服务行业前沿成果,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可涉及旅游、物流运输、创意发明、酒店餐饮、广告宣传等。展会一方面要强调专业性,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扩大覆盖面,尽量涉及与主题产业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链,不仅吸引龙头企业,也要吸引大量新兴企业参展,产生“乘数”效应。

4.推进创意产业发展

创意产业作为新兴业态,已成为国际大都市提升知识经济价值内涵的重点产业领域。沈阳市既具有清文化发源地的历史渊源,又聚集大量高校和研究机构,文化气息浓厚、人文环境优越。倡导创新,将技术、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推进沈阳市创意产业的发展。

5.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为提升沈阳现代服务业质量,推动沈阳现代服务供应者进军国际市场,促进沈阳现代服务出口,可在企业服务和客户服务领域制定服务标准,协调统一相关服务活动;对目前不能全面推行标准化的服务行业,则应实施服务承诺和服务规范,从而提高沈阳现代服务业竞争力。

(三)构建政府支持体系

1.完善服务业监管的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

在促进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服务业的主管部门应深入分析当前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立足于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现状,由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收集资料、征询相关行业协会,按照立法程序,协助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相关企业既受法律约束,也受法律保护,从而为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创造出有法可依的竞争环境,并切实有效促进沈阳市现代服务业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2.加快现代服务业开放步伐的同时制定适度保护政策

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实力雄厚、管理技术先进的境外服务企业。同时,依据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和国内立法,对来自外国的服务供应商的市场准入进行必要限制,以免由于外国服务供应商进入太多、竞争过度而给沈阳市服务业发展造成巨大冲击。

实施现代服务业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政府可采取财税、金融等政策,鼓励服务企业出口。通过“走出去”发展战略推动沈阳现代服务企业参与正当竞争,以提高民族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3.注重人力资源培训,夯实沈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力资本基础

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是服务业创造价值的智力保障。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建立在高层次人才基础上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提高服务业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对此,一方面,沈阳市有必要进一步注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新知识、专业知识,并具有革新、创新、沟通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国际、国内现代服务业人才,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府支撑体系

沈阳市可以在运输、电信、旅游的基础设施方面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建设,增强行业的竞争力。市、区各级政府应在新技术与创新成果开发领域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于以研发推动经济发展,通过信息化促进“互联网+”的发展,拓宽服务领域,降低服务成本,创造服务业高附加值。

沈阳市政府管理机构和行业协会除履行管理职能外,还可定期举办各类研讨会、报告会,向沈阳市服务企业介绍相关市场情况;还应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帮助服务企业加深对国内外市场和贸易伙伴的了解,从而成功扩展市场并避免盲目经营,增强贸易和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成功几率。

参考文献:

篇3:沈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及对策

一、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 业已形成的观念制约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沈阳市是一座以机械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沈阳的城市品牌。长期以来, 在沈阳形成了这样的一种观念:经济的发展等同于工业化, 新形工业化等同于工业发展, 服务业只是衣食住行, 吃喝玩乐的片面思想。因此, 在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中, 还随处可见工业立区、工业立县的提法, 重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把工业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来发展, 这些观念严重地制约着沈阳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 市场化、城市化程度较低制约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城市化程度较抵使得现代服务业行业内部严重缺乏竞争, 服务企业竞争力较低, 导致增长速度较慢。沈阳市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程度虽然已经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 现代服务业的行业垄断以及限制进入等现象直到目前仍然没有明显变化。除商业、居民服务业和公路运输外, 多数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还相当低。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

除市场化程度较低外, 城市化发展之后也极大地制约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近几年来, 随着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 以及户籍制度改革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沈阳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水平正在逐年上升。尽管如此, 沈阳市城市化进程同发达国家和国内的发达城市相比还相当落后, 直接带来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落后。

(三) 社会专业化程度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偏低制约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社会专业化程度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偏低制约着沈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沈阳一直是一座以机械制造为主的城市, 大部分企业都实行一体化。“大而全”, “小而全”的状况非常普遍, 企业的生产性服务, 都由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承担, 这就严重地限制了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发展。近些年来, 这一现象有所改变, 但是“大而全”, “小而全”的状况并未彻底得到改变。这也持续的制约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近两年, 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仍比较落后, 导致现代服务业需求不足。

(四) 对外开放程度和人才供应结构偏低制约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对外开放程度和人才供应结构偏低也是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沈阳市的对外开放程度同国内一些发达城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外商投资总额大都集中在制造业, 对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比重比较低。与此同时, 沈阳市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 也导致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性服务业 (如综合物流、电子商务、电脑软件和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和技术测试服务、市场服务和公司管理服务等) 的发展, 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 人才因素几乎成了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现代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长潜力大、应该加快发展的产业, 要把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一样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由于服务业范围广、行业多、牵涉面广、政策性强, 而且目前的行政体制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服务业管理部门, 因此必须加强领导, 统筹协调。建议市、县 (市、区) 两级政府要尽快建立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 规划协调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 通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步调, 形成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合力, 并加强责任制考核, 各地服务业的发展要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 并对地方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实施考核, 促进全市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二) 推进现代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建设

研究制定合理的市场主体资质、市场准入条件和服务质量标准, 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清理规范现有市场准入制度等相关文件,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 提高市场化水平, 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缓解就业压力, 提高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 调节供求矛盾, 做大服务业总量规模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因此, 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形成以城带乡, 以工促农,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促进城乡服务业发展。要积极探索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领域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 都要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市场主体资质, 市场准入条件和服务质量标准, 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对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进行清理,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废除不合理的带歧视性的有关规定, 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 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加强对服务市场的依法监管, 整顿规范服务市场秩序, 营造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 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提升现代服务业整体水平

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 鼓励服务企业应用信息技术, 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以电子商务为龙头, 推进服务业企业信息化。加快研发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建设, 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进入服务领域或创办服务企业, 提高服务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培养和引进服务业所需的各类人才, 特别是熟悉世贸规则, 通晓国际惯例、擅长国际交往的金融、保险、贸易、中介等专业人才。要加强服务业岗位职业培训, 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从而加快服务业内部结构和产业层次的升级, 重点培育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 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

(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抓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机遇, 适当调整招商引资主攻方向及策略, 分行业制定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策略, 拓展服务业吸引外资的有效途径, 增强服务业外资流入的吸引力, 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承接服务业的国际转移。要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机遇, 加强与境外服务企业的合资合作, 大力引进外资投向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现代流通、旅游设施、公共交通、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社区服务等服务领域, 加快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各类中介咨询机构, 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加强与国际知名服务企业的合作, 利用跨国公司的经营渠道和市场网络, 输出服务产品。鼓励国内外大型服务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 采购中心、分销中心和配送中心, 促进服务业的外向发展。

(五) 多渠道增加投入, 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后劲

首先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引导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推动重点行业、重大建设项目的发展。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 主要用于重点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贷款贴息和补贴, 并根据形势发展, 进一步加大引导力度,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服务领域。其次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 引导银行在独立审贷基础上, 积极向有市场、有效益的服务业项目和企业发放贷款。再次要大力扶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 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 同时要积极向中央和省争取服务业引导资金, 支持支柱行业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最后, 以市场需求为取向, 扩大服务业就业规模。要规范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工作, 制定劳动力市场管理和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动事务代理等就业服务制度的标准, 规范劳动者、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 方便劳动者就业。对安置就业多、公益性强的社区服务和农业服务等项目, 要给予必要的税费减免, 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转业军人创办社区服务和农业服务业, 扩大就业渠道, 增加就业岗位, 缓解就业压力。

(六) 研究制定政策, 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力度

加强现代服务业总体政策的研究制定, 建立科学的现代服务业管理体制和政策框架, 制定现代服务业总体政策, 衔接好部门之间的政策。一是按照产权明晰化、投资多元化、劳动力市场化、经营者职业化的要求, 加快国有 (集体) 服务企业改制步伐, 积极引进境外资本, 大力吸收民间投资, 促进国有资本从一般服务领域有序退出。二是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公开、企事公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步伐, 将营利性或企业化管理的服务型事业单位改制为产权多元化的企业。非营利性机构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面向市场提供服务。三是推进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服务由为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为社会服务转变。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思路, 积极推进部分公益服务事业领域的产业化和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对机关、院校、医院等后勤服务设施尽可能向全社会开放, 统一整合资源, 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 各地各部门必须树立全局观念, 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 合理布局, 准确定位, 防止盲目建设, 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有序的协调发展。

摘要:沈阳已逐步融入服务业发展的浪潮中, 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研究和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对于促进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沈阳,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夏杰长等著.高新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8.

[2]蒋三庚.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3]李庆杨.论沈阳服务业结构优化对策.商场现代化, 2007, (4) .

篇4: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分析,指出迅速发展以物流、商贸流通、资讯服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动现代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双轮驱动”,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支撑。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对策

一、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2003-2008年间,服务业总体规模快速扩张,年均增速达到13%。2008年,沈阳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43亿元,增长15%,创近十年来最高增速,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45.1%,成为推动沈阳加快振兴的重要力量。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1499.30亿元,增长14%,增速为近五年来最高。由此可知,服务业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稳固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行业结构不断优化

2008年,沈阳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45.1%,成为推动沈阳加快振兴的重要力量。其中,金融、物流、信息和软件等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78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0.4%,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生产服务业发展加快,连锁经营、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及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在国名经济中的比重相对提高。

3.发展后劲增强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名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沈阳市不断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服务业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时期。2008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0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高出全社会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外资、民资比例加大,投资势头强劲。2008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40.8亿美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

4.服务业贡献作用显著

一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2008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42.8%,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个百分点。二是成为税收尤其是地方财力增长的源泉。2008年,税收收入完成271.9亿元,增长18.6%,占全市税收收入的56.5%;在地方财力的形成过程中,服务业的贡献份额更大。三是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2008年前9个月,吸纳16.1万人就业,占新增就业人员总数的75.2%。

二、沈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分析

为了科学、全面地评价沈阳市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通过与全国10个副省级城市、上海和天津现代服务业在发展水平、优势、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实证对比,找出沈阳市现代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与现实差距。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从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来看,沈阳市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就业总人数处于中偏下位置。这两项绝对指标低于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而沈阳市也是全国大型城市之一,服务业的规模应进一步扩大。我们可以选取其中五个发展较快的城市(上海、天津、杭州、广州、深圳)作进一步比较:

“十五”期间服务业平均总量=(3578.04+1177.77+943.19+2241.71+1769.05)/6=1756.20(亿元),我市“十五”期间平均值为840.70,低于平均水平将近915.7亿元。

从服务业结构来看,沈阳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生产服务业比重是衡量服务业内部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的重要指标,从而能看出服务业在整个城市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生产服务业比重较低说明工业企业自我服务的情况比较普遍,运输、仓储等一些可以通过专业化服务企业从事的服务活动长期内部化,致使自办的企业营运效率较低,同时又阻碍了相关行业的正常发展。

从服务业效率指标上来看,沈阳市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在12个城市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说明沈阳市服务业的产业效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从服务业发展潜力指标来看,城市化率虽较高,但如果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从事服务业,不仅能提高沈阳市服务业综合实力,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会有很大帮助。人均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较低必将制约沈阳市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提升沈阳市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促进沈阳市现代服务迅速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从体制机、政策法规、资金投入和改善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

1.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

目前,沈阳市政府在很多服务业领域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直接参与方式,市场作用发挥不够。现代服务行业中,政府应当明确其职能定位,该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主管部门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主管部门不应再成为行业资源的分配者直接参与行业运行.例如,教育系统,教育部的职责在于调节和监管全社会教育资源,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让更多的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并负责制定覆盖全社会的教育政策。

2.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强服务业领域的法制环境建设,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同时在一些重点行业中建设信用评价体系,如通信、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制定相关安全措施,以增强消费者选择服务企业的信任度与安全感。其次,政府应当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其信息渠道的职能,为服务业的发展搜集、分析相关有力信息,促进服务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3.依托制造业,做强生产性服务业

从产业发展顺序看,制造业的发展拉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的国际趋势,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因此,沈阳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要扭转“重制造,轻服务”的倾向,要知道先进制造业必须要靠现代服务业来支撑。

4.扩大开放,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市场主体资质、市场准入条件和服务质量标准,建立公开透明、治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总之,凡符合国际法律法规对外资开放的现代服务业领域,都答应外资的进入和经营,并根据实际需要,放宽外资在服务业的市场准人和持股比例限制,以充分发挥利用外资的联系效应、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服务业的外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潮弄 雍继敏: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9).

[2]盛洪军: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2008(9).

[3]白玉芹:关于河北省服务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相关建议.商场现代化,2009.

篇5:沈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及对策

现代服务业(modern service industry),是与作为传统服务业的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行业相对立、相区别的一个概念。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一个服务经济时代,尤其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向服务业的加速渗透,使之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成为区域和城市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地处长三角的苏州,是江苏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是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苏州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发展现代服务业基础良好,区位优势明显。苏州现代服务业注重规划布局,彰显优势特色,突出高端引领,是全省服务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地区。“十一五”期间,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十五”期末提高7.6个百分点。根据《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苏州市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发展计划》,为实现苏州市“两个率先”目标,全市将致力于构建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实现翻一番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17%左右,服务业地方税收占比达到65%左右,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达到35%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5%左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8.9亿元,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7:57.7:40.6。“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幅15.7%,20达到3819.3亿元,占GDP比重达41.4%,比底提高8.4个百分点,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列第6位。服务业投资达到2044.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6.5%,完成税收总额564.7亿元,占各项税收总额的34.9%,对全市税收增长贡献率达到50.9%,居三大产业之首,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超过35%,在本地新增劳动力就业人数中,服务业吸纳人数占50%。

苏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呈总体上升态势。1978年三次产业比例为28.1∶55.7∶16.2,呈“二、一、三”排列。1987年服务业占比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9∶60.7∶20.3,呈“三、一、二”排列。此后,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6∶62∶36.4,到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7:56.9:41.4。

2.内部结构持续优化。传统行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新行业、新业态发展迅速,服务外包、商务会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家庭服务、公共服务等服务业新业态不断涌现,201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5%以上。

3.就业比重不断增加。根据苏州统计局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末,全市城乡从业人员523.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39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9.58万人,第二产业314.33万人,第三产业180.01万人。2010年末,从业人员中三次产业比例为5.0∶59.6∶35.4。

4.新兴产业亮点频现。服务外包产业初具规模,已拥有1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3个省级基地城市、6个省级示范区。软件、动漫、第三方物流、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等方面服务外包企业约有500家,从业人员5万人左右。全市3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吸引入驻企业近万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2010年省市两级服务业集聚区达60家,其中省级19家,服务业集聚区入住企业14余万家,从业人数120多万人,实现营业收入4269.7亿元,完成投资290.2亿元,利税170.7亿元。以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张家港保税物流区和苏高新保税物流中心为依托的“一园二中心”保税物流格局初步形成。

5.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几年,苏州市相继出台各项政策措施,加大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力度,主动适应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在财政、金融、税收、用地、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服务业快速发展。如《关于印发苏州市服务业布局规划的通知》(苏府57号,5月16日)、《市政府印发关于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苏府规字【2010】9号,2010年3月23日),上半年又出台了《苏州市专项服务产业项目建设用地出让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业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

虽然2010年苏州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13.7%,苏州第三产业占江苏第三产业的22.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4%,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如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性转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偏低。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年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到39.4%,但这一占比大大低于71%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的平均水平,这与苏州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前列相比形成较大反差。 2.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从内部结构看,具有高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服务业发展滞后。

3.辐射能力有待提高,市场化程度不高。面向国际和全国的服务能力不强,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的服务产品不多。外资所占比重比较小,还有很多服务业领域没有完全放开。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有些行业垄断经营,一些重要的服务领域缺乏竞争的动力和发展活力。区域发展不平衡,除平江、沧浪、金阊三个城区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产业结构外,其他地区服务业占比仍偏低。

4.苏州传统的`产业结构及自身特性制约了苏州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苏州制造业规模庞大,第二产业仍把持全市经济命脉,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此外,服务品牌和规模企业相对缺乏,没能有效地培育出大批有竞争力的大型现代服务业企业和企业集团,高端人才紧缺,企业竞争力不强。

为使苏州现代服务业进入快车道,必须完善发展环境,加强规划和引导,进行适度政策扶持,加快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推进市场化、社会化改革,构筑服务业人才高地,具体措施为:

1.在优化先进制造业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发展“世界工厂”与“世界办公室”并重,注重提高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继续优化生产力布局,重点在“两轴三带”上谋发展,以沪宁交通线东西发展轴和苏嘉杭高速公路南北发展轴,作为苏州未来经济集聚成长的中枢系统,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沿长江岸线着重发展基础产业和物流业,沿太湖主要发展生态旅游及相关绿色产业,沿沪浙地区要发展成为苏州承接上海辐射、吸纳外来资本的前沿阵地。

2.大力发展服务业,重点在现代服务业上求突破。一是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城市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工业园区CBD、高新区科技城、太仓港、花桥国际商务城、软件园建设。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培植发展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新兴服务业,提升发展旅游、商贸等传统服务业,突出抓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物流重点企业、大型产品交易市场、服务业品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和服务外包企业等,努力提升苏州服务业规模水平。三是调整优化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发展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汽车及零配件等支柱产业,培育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基础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结构,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实现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3.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跨越计划,在提升产业竞争力上有更大突破。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公共服务业。按照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发展计划,推动金融、现代物流、科技和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商贸、旅游、商务服务业、房地产等服务业专项发展计划的全面实施,推动商贸中心区的加快发展。以规划为引导,以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动园区金鸡湖东商贸核心区、古城商圈(观前、南门、石路商圈),加快提高中心城乡商贸首位度。大力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吸引跨国公司在苏州设立区域性总部,提升苏州在经济国际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加快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在提升文化影响力上有更大突破。

4.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一是放宽市场准入。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领域,其他投资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二是实施普适性税收优惠。大力支持物流业发展,支持服务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促进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对于开发区的配套生产服务业集聚区内的生产服务业企业,比照开发区工业企业给予税费优惠。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农村服务业发展;建立旅游“绿色通道”等。四是保障生产服务业项目用地,对现代物流、研发、工业设计等生产服务业项目用地实行与工业项目用地等同的供地方式。五是规范服务业管理。建立服务业发展的预警、预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建立服务业发展绩效考核制度。

5.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当今服务业的竞争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和知识的竞争,而人力资本的素质是构成服务业竞争能力的生产要素。服务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人才短缺的制约。同时还有必要通过引入个人和企业等社会投资方式,调动各方面尤其是人力资本投资对象的积极性,以有效提高投资效率。要鼓励服务部门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大对企业人员知识素养的培训力度,促进企业专业化发展。

总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发展有所不同,它对外部环境、制度背景、相关产业发展以至城市政府管理水平的要求更高。这就意味着,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城市经济发展所缔造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产业网络、人才体系等基础条件,而且对外部知识、信息等要素的使用更多,对全球市场的依赖更大。

参考文献:

[1]邓于君.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策略及其启示[J].未来与发展,(9).

篇6:沈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及对策

李程骅

当前,随着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世界城市体系逐渐形成,城市竞争力、经济控制力的提升与城市自身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互动的趋势。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在城市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其在拓展和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能级、提高城市竞争力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构建城市服务经济体系和向“服务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引擎。

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城市转型升级的内在推动力

城市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在从一个生命周期进入到下一个发展周期时,就需要城市转型。城市转型不是一般意义上自然演化的线性延续,而是城市发展动力、模式、路径、形态等多方面的全面转型,有别于一般的结构微调。城市转型的基本内涵是城市的规模、地位、功能以及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发生质的改变。从具体内涵上来说,这种改变面临着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城市建设等全方位的调整与转型,既包括了经济方面的转型,也包括了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转型;既体现在制度方面,也体现在结构方面,城市转型的目的是重建符合城市化要求和城市自身发展规律要求的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以保持城市经济的生命力。城市转型需要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其中,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个主要的子系统,在城市转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现代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和内容,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城市,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发达国家以及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大都市在转型过程中都经历了制造业比重下降,服务业增速加快且超过GDP增速,并在产业结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引起城市功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美国西海岸的新兴城市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等城市,成功培育了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旅游业和文化教育产业,在转型中实现了新发展;香港自“二战”后几度转换经济结构,先后以加工制造业崛起、现代服务业繁荣为代表,推进产业结构梯次演进,发展成为洲

际级经济中心。因此,新型现代服务业可以成为城市现代化的载体和依托,其集聚和扩散效应的发挥将优化城市功能和结构。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化与服务业直接的相互作用将逐渐增强,城市化与经济服务化这两股力量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转型的对应性,完全可以形成阶段性的互动之势。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如果说传统服务业对城市的发展是一种“辅助”作用,那么现代服务业则直接改变城市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城市的空间特性,如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全球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增长共同呈现出加速的趋势。世界上44个国家2006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以及相应的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高0.37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呈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内在联系,存在着一种动态的互补互动机制,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其引起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现代服务业有别于一般的传统服务业,其强大的集聚效应更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空间的拓展和优化。

现代服务业全方位促进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在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下得以快速发展的,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础之上的。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大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跟踪研究,多数学者认为现代服务业对城市转型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系统的促进作用。首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能级。城市能级水平是一种内在综合素质及其地位与作用的表征,主要表现为城市功能水平、城市现代化水平、城市经济增长水平和城市影响与控制力水平等方面。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突出表现为以新理念、新业态和新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成为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动力

其次,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外部效应的重要源泉。现代服务业内部产业的高度关联性、融合性,在城市空间中所形成的外部性就非常明显,比如对就业结构的改善,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对消费时尚的引导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与传统工业产品相比,现代服务业的“服务产品”是非竞争性的、互利的,“外溢”效应就可能对社会产生广泛的福利,使整个社会受益。尤其是现

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扩大城市就业,改善城市资源、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三,现代服务业优化了城市空间资源。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依托交通枢纽,将城市空间资源如商务楼宇、商业设施等有效合理集中,从而推动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集聚、空间集约、高效连通的特点,是实现城市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的有效动力。

第四,现代服务业创新驱动城市竞争方式的转变。与传统工业化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有效缓解当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同时,现代服务业拥有实现创新的两个决定性要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新增长理论认为一国或一个城市经济增长情况取决于其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

因此,现代服务业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分工深化细化、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基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城市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基地或载体,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现代服务业通过作用,使城市在产业转移、空间集聚、资源配臵、要素转移、技术扩散、结构调整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而促进了城市转型。

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发展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处在快速发展转型之中,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期,社会发展进入攻坚期,体制改革进入突破期。在此背景下,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的中国服务业,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我国的新一轮城市化进程,必须借助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系统推力,在都市圈与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内,在城乡一体化的新要求下,走出“精明增长”的新路径,让服务业的产业要素与城市的空间要素得到最佳配臵,则需要有创新型的思维和大胆的探索与尝试:

第一,借鉴“城市发展阶段理论”,超前谋划城市转型。城

市转型是城市在面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时,自我调整经济活动的手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在这个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和矛盾更为显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发展不平衡、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及国内体制、外部环境的新问题开始集中显露出来。在这个时候,如何利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预防中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衰退”,如何利用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并且依据城市发展的规律摆脱世界产业周期和经济周期的被动影响,及早实现战略转型,推动城市不断发展。

第二,借鉴“城市差异化理论”,强化产业发展战略导向。我国有655个县级以上城市,其中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268个地级市、368个县级市。显然,由于不同城市本身的特殊性,其转型模式也是千姿百态。如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发展阶段不同,其城市化水平、制造业发达程度、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特色都不尽相同,因此面临的城市转换方式和途径就大不相同。因此,面向“十二五”及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国内城市如何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空间的重组以及城市的转型战略进行有机结合,让先进生产要素在城市和区域空间内发挥“乘数效应”,促进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转型升级的互动,成为政府、企业和相关组织共同应对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需要思考的是,国外在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但是中国由于其所处特殊的国际环境和发展阶段,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其他西方国家又存在不同。那么,对于发达国家城市转型的今天是否会成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如中国城市转型的明天?也就是说,现在有关发达国家城市成功的转型经验是否同样预示了中国城市今后转型的方向?这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推敲。

篇7:沈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及对策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结合工作和学习情况,主要就如何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做好市(县)级现代服务业工作谈点个人认识和见解。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和特征

目前,对现代服务业的内涵、特征和范围,无论是在理论、学术界,还是在市(县)服务业务主管部门,还没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分歧较大。

我们认为:现代服务业是指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盈利高等特点,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等,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实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二、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发展服务业,不断营造服务业 1

发展的良好环境,服务业发展领域进一步扩大,发展总体水

平和产业素质得到提升,服务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传统服务业升级换代、新兴服务业不断破题,生产性服务业已经起步,商贸流通、商务会展、宾馆餐饮业经营稳步攀升,旅游、信息等新兴服务业良性发展,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渐趋明显,服务业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加,全市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010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GDP的比重25.4%,从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看,服务业从业人员约17152人,与第一次经济普查比增加2806人,增长19.6%。

(二)随着全市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有些行业实现零的突破。第一次经济普查时,现代服务业只涉及房地产业、科技交流与技术推广服务业、教育、卫生和体育这5个行业,随着全市经济的发展,像计算机服务业、金融业中的保险投资、商务服务业、家政、旅游地产等一些新兴行业也在我市落户开花,从无到有,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情况看,我市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与xxx市整体水平及发达地区相比,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一)经济总量还不大。现代服务业总体规模小,水平低,服务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低,与发达地区相比,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有较大差距,存在散、乱、弱、小的现象,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仅远远低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求,而且还比xxx市平均水平低0.8个百分点。

(二)结构层次不高。全市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传统生活消费领域,附加值、层次和科技含量较低,业态和服务方式老化。金融保险、物流、商务信息咨询、中介、科技、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都不大,高附加值的服务业企业基本还是空白。城市、乡村旅游、休闲娱乐业还不够繁荣,特色街区和特色服务业规模还不大,城市服务功能还不完善。

四、加快发展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按照“布局相对集中、结构明显优化、功能大幅提升”的要求,以打造商贸物流基地为目标,引进国内外知名大集团、大公司、大企业,快速培育投资多元化的商业航母,到2015年,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基本建成秦巴地区仓储物流园区,形成“大商贸、大物流、大基地”格局。

五、加快发展我市现代服务业对策及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领。充分发挥规划对服务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作用、对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引导作用。重点按照《xxx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尽快完善全市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布局规划。在此基础上,抓紧完成物流、旅游、大型市场的控制性

详规编制工作。抓紧抓好“中国天然富硒食品城”等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的标志性工程。完善集镇服务业规划,加快服务业项目开发建设,提升农村集镇配套服务功能,推动城乡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现代商贸物流设施体系建设。加快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延伸商贸物流配送网点,重点培育xxx物流园、xxx交通运输综合物流园、xxx高速公路仓储物流园区为主的现代物流服务基地,建设xxx农产品仓储货运中心和高速公路进出口商贸区。到2015年,力争形成以市城为秦巴山区商贸服务中心,以xxx镇、xxx镇、xxx镇3个城市组团为商业次中心,以沿高速、快速通道为商业服务带的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格局。规划建设重庆新世纪百货xxx连锁超市,开展“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双百”、“新网”等市场工程,大力发展“超市+基地”、“超市+加工企业”、“超市+批发市场”等模式,培育一批大型涉农商贸企业,构建现代商贸新体系。提升星级宾馆档次,增强吸引入驻率。发展特许经营、连锁经营、品牌经营经营理念,重点抓好现代零售终端建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推广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三)突破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我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参与联动、旅游品牌带动、大企业大项目拉动,统筹城乡旅游要素合理配置、旅游市场协调发展,突出发展城市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旅游产品改造升级。创新发展理念和发

展模式,统筹规划布局,积极将旅游服务业作为支持我市中长期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建设。认真落实配套优惠扶持系列政策,提高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积极开发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倾力打造巴山风光、巴山文化、巴山红军旅游品牌,力争2020年前把我市的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全市最大的服务型支柱产业。

(四)加快信息服务业进程。提升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服务和应急通信、数据灾备能力,强化人口、金融、税收、统计和应急防灾救灾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发展移动宽带通信,建设“物联网”应用基础框架,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率,力争行政村基本通宽带,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到2015年,力争全市固定电话、移动通讯、广播电视、互联网络覆盖率达4个100%。

(五)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以现代物流、商务咨询、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等为重点的第三方物流体系,推进现代服务业的综合平衡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的现代物流、中介等服务业,引导资源要素集聚,带动产业调整升级。

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旅游、文

化、餐饮娱乐、文化体育、社区商业、家政服务等服务业的繁荣发展,创造宜居、宜业、宜旅的良好环境。拓展服务业新领域,积极发展文化创意、设计等新兴服务业。

金融服务业。积极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建立融资平台,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力争组建“xxx市农村商业银行”,促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及小额信贷组织建设。发展商务咨询、金融保险、村镇银行、网络银行、电子银行、网上证券交易和保险等等为重点的金融服务业。

篇8:沈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及对策

一、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 绝佳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发展载体——区位优势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 又是辽宁省的省会, 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沈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 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沈阳为中心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8大城市, 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 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沟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丹东大东港、正在开发建设的营口新港和锦州港, 距沈阳均不超过400公里, 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东北中心城市的沈阳, 对周边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二)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沈阳市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开放优势

入世后, 我国将严格按照人世承诺的要求逐步开放国内市场, 使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服务业是中国人世后开放力度最大的领域。而在许多承诺中, 沈阳都被纳人了率先开放计划。在电信服务, 在银行服务, 在保险业务, 在证券业, 零售业等其他种类的服务中, 也有类似的开放承诺, 可以看出, 沈阳市面对对外开放的大好形势, 要积极利用, 随着外商的进入, 资金、技术和现金的管理经验不可掩盖地展示在沈阳市民面前, 不应消极回避, 而应该趋利避害, 有效利用和吸收消化, 使我市服务业在这天赐良机中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 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拓宽了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沈阳装备制造业的振兴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持, 同时也为现代服务业拓展了领域和空间。装备制造业的调整与改造, 会大大增加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同时也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各类人才。这必然对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科技服务、教育文化等现代服务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并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装备制造业企业集群的出现, 又会使实物产品生产过程中相关的辅助劳动的独立化更加明显, 外包服务渐成趋势。因此, 为制造过程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会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机遇, 在经历资源整合、行业拓展、结构优化阶段之后, 一些技术服务含量高、规模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将会为沈阳地区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创造出品牌优势。

二、沈阳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业发展滞后, 比重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 作为历史上的重工业城市, 沈阳市的服务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但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与建设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 对经济社会的拉动力不强, 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沈阳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首先体现在服务业经济总量小, 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2007年, 沈阳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55.5亿元, 占全市GDP的47.4%, 而同期北京实现增加值6425.6亿元, 占71.4%, 上海实现增加值6223.83亿元, 占51.9%, 并为2001年以来最高。与这两个城市相比, 沈阳的服务业发展在规模总量和经济结构上, 均有较大差距。

2.服务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一国产业结构除受到本国需求的影响外, 还受到外部需求的影响。发达工业化国家依靠资本、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成为世界上的主要服务输出国, 服务的出口带动了本国及本地区服务业的发展, 提高了本国及本地区服务业的比重。在沈阳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中, 所占份额最大的前三项依次是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沈阳市服务贸易出口中运输业占的比重过大, 而且由于沈阳旅游业及运输业占服务贸易总出口的60%以上, 其他服务业出口所占则更低。此外, 沈阳市服务贸易出口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 进口则以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为主, 由于大量进口服务产品, 产生逆差, 不仅不利于本地区服务业的发展, 而且很难形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3.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偏低

市场化是服务业产生成长的前提, 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化程度, 市场化程度越高, 服务业质量提高和数量增长越快。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创造出更多的需求, 诱发新的服务行业的产生, 可以说, 市场化过程也是服务业在空间上扩展、延伸的过程, 因此市场化程度的高低也决定了服务业发展的水平。目前沈阳市商业、餐饮业、运输业中的公路运输等传统服务产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 而一些现代服务市场如银行、保险、电信、传媒和文教卫生等则存在明显的政策性进入壁垒和垄断现象, 致使各种社会资本难以进入, 抑制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由于相关机构或企业的设立和业务扩展, 审批手续严格、进展缓慢, 不仅造成经济资源浪费, 也导致很多企业经营业务与投资渠道单一, 严重制约了全社会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三、沈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分析

1.以制造业为依托, 构建更为清晰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

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 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 附加价值提高, 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 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 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断缩小, 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 只在制造环节下工夫, 依赖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 走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路子, 发展战略上会受到很大局限。因此, 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 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 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 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2.加快国际化建设, 增强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市场主体资质、市场准入条件和服务质量标准, 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对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进行清理,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减少行政审批项目。还要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 充分发挥内外资两种力量的积极作用, 提高现代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要加强与境外服务企业的合资合作, 大力引进外资投向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旅游设施、公共交通、文化教育, 医疗体育、社区服务等服务领域, 加快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各类中介咨询机构, 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

3.改善环境, 加大服务业政策支持。

政府对于城市服务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 政府只有加强制度环境建设, 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 才能保证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 政府应加强服务业领域的法制环境建设,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管, 同时在一些重点行业中建设信用评价体系, 如通信、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制定相关安全措施, 金融、证券保险等行业制定保护投资人利益的监管办法等, 以增强消费者选择服务企业的信任度与安全感。其次, 政府应当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如加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对服务业人力资本及研发的投入, 完善服务业的法律法规的制定, 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此外, 政府还应充分发挥其信息渠道的职能, 为服务业的发展搜集、分析相关有利信息, 促进服务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现代服务产业将逐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点, 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正在稳步提高。本文根据沈阳现代服务业的现状, 尝试分析沈阳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 并针对沈阳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针对沈阳实际提出建设性思路。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理论,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郭怀英.我国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 2003, (7) .

[2]吴志红.加快建设沈阳现代服务业对策研究[J].区域经济, 2006, (11) .

[3]马坤.沈阳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J].第三产业, 2005, (5) .

上一篇:纸团**-课间趣事作文500字下一篇:泰和山快乐之旅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