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对策研究

2022-11-23

1 地方政府治理的特点

1.1 多元的治理主体

与传统的地方政府治理相比, 当代地方政府治理过程中的层级节制特点相对弱化, 随着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间不断展开合作, 双方的界限不断模糊。也就是说, 政府不再是地方政府治理中的唯一主体, 包括社会组织、公民、国际组织等在内的非政府组织也愈来愈多地参与到地方政府治理过程当中, 在参与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1.2 合作化的治理过程

当代地方政府重视处理政府与市场及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在治理过程中重视与市场及社会进行互动, 鼓励、激发市场和社会参与政府治理的积极性, 形成合作化的多方治理模式。具体来说:一方面, 政府不会主动干预市场, 而是在市场出现失灵的时候才发挥其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 对市场运作加以适当干预和调控,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 政府通过对社会组织进行授权, 使社会组织承担起一部分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责任, 使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同时也借助社会力量弥补了政府失灵。

1.3 多元的治理方式

一些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 基于既定的政策领域、政策议题形成的治理方式具有多样性, 体现了“资源交换、相互依赖、信任、协商和相互协作等多元运作方式”。例如, 在生产公共产品上, 除了由政府自身生产并提供公共产品外, 还会通过合同外包等形式让企业或社会组织来生产公共产品。

1.4 公共性的治理目标

政府治理的目标具有公共性, 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 政府追求社会发展的进步和社会公平的增加, 主要表现为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因此, 地方政府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多方主体, 采取多种方式合作治理, 以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最大限度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2 地方政府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地方政府角色转型不足

地方政府角色转型不足, 指的是政府还没有完成从主导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在选择治理理念和治理路径时, 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服务型政府以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为己任, 将提供公共服务的优劣作为衡量政府能力的指标, 而不再将GDP增长作为政府发展的首要目标。然而,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在进行角色转变方面多有不足。以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为例, 由于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经济, 轻民生的局面, 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略显滞后, 在公共服务的供给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2.2 自媒体时代公众参与困境

如今,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 国家及社会都深受其影响, 地方政府也不例外。自媒体时代的公众参与对地方政府造成了诸多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容易出现“群体极化”的现象, 即团体成员一开始就有某种偏向, 在商议后, 人们朝着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 最后形成某种极端的观点。二是存在大量“网络水军”, 自媒体上的“网络水军”通常以营利为目的, 通过对公众进行错误的引导以达到扰乱社会舆论秩序, 破坏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的目的。民意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 公众也难以接收真实的信息。

2.3 公共服务滞后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服务意识薄弱, 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职能界定较模糊。在错误的政绩观的影响下, 个别政府往往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公共服务的供给。因此, “缺位”、“错位”、“越位”等问题屡见不鲜, 在供给量和供给种类等方面也略显不足, 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二是缺乏对地方公共服务供给的监督。地方政府组织具有条块分割的结构特点, 因此容易出现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 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另外, 随着管理成本的提高, 地方政府无力为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全面的监管及相应的评估标准。三是在公共服务供给上, 社会参与度较低。一直以来, 政府都作为公共服务的唯一供给主体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缺少了社会和市场力量的接入, 导致了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上效力不足, 无法很好地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3 促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3.1 重塑地方政府治理体系

再造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转变政府角色, 调整政府与市场、社会及公民的关系。地方政府只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以公共利益为导向, 以服务于民为目标;明确责任边界, 大胆授权放权才能更好地理顺权力运行体制, 促进政府与市场、社会、公民的互动。二是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激发市场活力。具体来说, 政府要承认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为市场运作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 政府应在市场出现失灵时, 对其进行适当干预, 避免出现由于市场失灵而引起无序竞争的现象。三是要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政府应重视社会组织的培育, 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积极性, 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治理。

3.2 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良好的治理能力是地方政府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是一种多元主体间互动合作的网络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及民主政治的不断健全, 公共政策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调节市场经济、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 由于自身的缺陷及公共事务的复杂性, 地方政府仅以一己之力难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 因而导致了地方政府能力的下降。作为政治参与重要主体之一,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对于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 应当不断完善公民参与机制, 激发公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提高公民的参政议政能力, 形成政府与公民间的良好互动机制, 以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此外, 通过借鉴优秀的企业管理方法, 能够为地方政府治理诸如新鲜的血液, 有利于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3.3 积极培育民间组织

积极发展民间组织是促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 民间涌现出了一批民间组织, 并逐渐成为联系地方政府与公民间的纽带, 民间组织成为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 同时也是政府与公民间协调利益的主要平台。因此, 要大力发展民间组织, 以促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首先, 政府要对民间组织进行科学管理, 为民间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 鼓励民间组织进行自我管理。地方政府将一部分管理权下放给民间组织, 增强民间组织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同时对民间组织的管理责任、权限范围等进行规定;最后, 要对民间组织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评估, 同时在民间组织之间引入竞争机制, 以提高民间组织的工作效率, 为政府与民间组织的良好合作奠定基础。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政府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 在国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 推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本文从地方政府治理的主要特点着手, 归纳了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从而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以期促进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2003.

[2] 陈红太.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报告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1.

[3] 李文良.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

[4] 靳德涛.中国当代行政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和路线选择[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0) .

[5] 唐皇凤.大国治理: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基础与主要困境[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5 (6) .

上一篇:关于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思考下一篇:互联网视频媒体平台涉“黄”监管断层研究——以“快播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