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论文

2022-04-29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逐步深化,亚太自由贸易区快速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步伐逐渐加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论文 篇1:

对提升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形象的思考

从1986年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成立起,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拥有深厚文化积淀和全球品牌营销经验外资银行的进入,品牌形象在银行业经营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论是对银行自身,或是广大投资者来说,良好的品牌形象是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是他们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和行业竞争中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一、品牌形象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关系

(一)品牌形象的基本概念

对于品牌形象的定义,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品牌形象是指企业或产品在市场上及社会公众心中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品牌形象反映了企业实力与产品品质,体现公众对品牌的评价与认知。品牌形象内容主要由有形和无形两方面构成。

品牌形象的有形内容主要指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可视为“品牌的功能性”。而品牌形象的无形内容主要指营销者赋予品牌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魅力,以达到客户对于身份、地位、品味等个性化的要求。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概念

所谓股份制商业银行,即非国有资本参股银行,银行以企业的角色定位于市场,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它有着明晰的产权和股权分配。

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分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11年9月,据统计我国拥有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有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等共138家。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机构体系。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成为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提升品牌形象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关系

1、提升品牌形象是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指在特定经营环境中,各种经营要素和组织能力之间的有机融合所产生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合力。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形象包括银行的外在形象、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而这些内容正是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只有在公众心目中形成了信誉优良的卓越品牌形象,才能保证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健康持久地向前发展。

2、提升品牌形象是增强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品牌形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是金融企业提倡和拥有的共同价值体系,是全体员工认同、能予以持续保持、传递的观念和行为方式。提升品牌形象可以用有形和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打造品牌员工和优秀团队,凝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升品牌形象是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有力保障。品牌形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创新的支柱,是其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通过提升品牌形象可以有效激活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创新基因,增强其对内外竞争环境的适应性,使其金融产品和服务等物质资源在品牌文化的作用下实现最优配置和价值的最大化,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持续平稳发展。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形象建设现状与问题

(一)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形象建设现状

由于市场环境和经营规模的不同,每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形象建设总体呈现出品牌名称地域化和品牌发展初级化两个特征。首先,由于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实行从核心城市出发,逐渐推广到全国的发展模式,银行品牌名称多以地域直接命名,以此区别于其他地区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地域化品牌名称通俗易懂,方便记忆,但是长此以往,将制约银行品牌形象未来的发展。其次,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因成立时间较晚、发展历史较短,其理念定位、文化传导、形象维护及产品服务等方面仍需加强与完善,品牌形象建设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形象建设整体状况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品牌形象呈现同质化。由于品牌理念雷同、品牌文化根基不牢、品牌定位缺少差异等原因,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大同小异,金融产品形式和服务内容的差别也不明显。纵观全球银行业,贵族气息的花旗银行、历史悠久的渣打银行、高端服务的汇丰银行、稳重可靠的德意志银行,都是世界一流的银行品牌,各家银行个性鲜明的品牌形象有效地提升了这些银行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由此可见,建立特质化的品牌形象,对银行的发展、壮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品牌形象架构不够完善。品牌形象架构主要由企业经营理念、服务模式、外在视觉形象(VI系统所包含的名称、标志等)三个方面组成。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尚未形成成熟的经营理念,品牌定位不够准确;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出的产品或服务与自身的品牌形象存在差异,对银行发展未形成合力;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和分支机构运行的品牌形象视觉系统(VI)应用内容不一致,公众难以准确识别。这些问题都将影响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形象作用的有效发挥。

3. 品牌形象传播方式单一。目前,银行品牌传播主要是利用电视广告、互联网、路牌及店面等途径与手段,公益活动及软性宣传等传播方式甚少应用,加之广告宣传经费投入滞后、产品宣传与品牌形象结合不够、形象代言人更换频繁等现象,更制约了股份制商业品牌形象传播方式的拓展和更新。

三、提升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形象的途径

建立一套成熟的品牌形象有助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扩展市场、完善服务、赢得关注,创立特色品牌,为其平稳、快速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针对以上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形象建设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要选择时机塑造特色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是品牌人格化的表现,个性鲜明的品牌是消费者心理认同的重要特征。以“可靠稳妥”的品牌形象闻名于世的瑞士银行,之所以能成为众多政客与商人的保险箱,成为世界各地货币资金聚集的港湾,得益于其坚实的品牌形象建设。股份制商业银行塑造品牌形象需要斟酌权衡,稳中求变,一方面要客观总结过去的品牌成绩和市场地位,分析品牌形象的优势和劣势,另一方面要洞察当下市场需求趋势,才能为品牌形象建设谱写新篇章。

花旗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在品牌方面,花旗集团已在全球以“Citi”的名称进行运营,旗下拥有“CitiTravelers”、“CitiCard”等子品牌。而“Citibank花旗银行”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如图所示是花旗的品牌标识演变史,标志经历数次变化,最终其形象设计把过去标识中的“雨伞”元素换成了红色弧线,更精炼的符号与Citi完美结合。同时,延续红蓝色也代表了花旗银行的百年经典,客户看到其品牌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未来展望。由此可见,不断塑造或完善特色品牌形象,是保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强大生命力及实现品牌价值飞跃的有效途径。

第二,要组建个性化子品牌。为了更好地提升银行整体品牌形象,拓展银行市场业务,组建子品牌产品和服务,以突显银行越来越细致周到的服务竞争力。一方面要呼应银行母品牌(企业品牌)诉求,另一方面要培养和细化子品牌(产品品牌)服务策略。例如,招商银行围绕“因您而变”的品牌定位,进行市场的细分,培养了“伙伴一生”、“金葵花”等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在“伙伴一生”金融计划项目中,该行根据客户的年龄将项目细分为“炫彩、和美、浪漫、丰硕、悠然”人生五个阶段,既适合不同客户的内心需求,也强化了招商银行品牌形象建设。

第三,要不断完善品牌形象架构。近年来,随着机构整合并购、创新产品以及扩张资本的脚步不断加快,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导下,需要不断地创新经营项目、优化服务模式、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完善品牌形象视觉系统,从而使自己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有效提升本单位在社会公众中的知晓率。

第四,要创新品牌传播内容和方式。丰富品牌传播内容,创新品牌传播方式,有助于全面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形象提升,帮助大众加深对银行品牌的理解。2011年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创新推出的「优先理财」服务品牌视觉广告,用鲜活生动的摄影作品分别从关爱家人、怡享所成、洞悉先机、传承家业、远瞻世界五个方面,充分诠释了职场精英对寻求全球化投资的需求、业界高管对效率和服务的要求、企业家对资金流动性的考量、富裕女性对家庭理财以及退休人士对稳健、精彩生活的需求;适时举办「优先理财」艺术周,在为大众献上摄影艺术与银行服务结合的文化盛宴的同时,也从文化艺术界着手,加强了新产品宣传,成功完成了“优先理财”这一品牌形象的提升。

四、结论

《财富》杂志排名前250位的企业有近50%的市场价值来自于无形资产,品牌就是无形资产。提升银行品牌形象便成为了赢得广阔市场,树立良好口碑的第一步。

有效提升品牌形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中的关键点,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应把握时机,适时而变,与时俱进,建设百花齐放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郭翠翠.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品牌形象实证研究.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2)段志勇.论企业文化在神华经营管理中的作用.金融经济。2011年第10期

(3)罗捷轩.CIS与中国银行形象建设初探.南方金融. 1995年第11期

(4)郑新安.招商银行的品牌提升之策.现代企业文化,2009年第6期

作者:王玥

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论文 篇2:

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化:问题与对策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逐步深化,亚太自由贸易区快速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步伐逐渐加快。截至2016年底,中国银行已在51个国家设立了600余家海外机构;中国工商银行已在42个国家设立了400余家境外机构; 中国建设银行已在29个国家设立了251家分支机构及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已在1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8家分支机构和1家合资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相比,我国现有的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仅有6家银行设立了境外机构,且数量少, 规模小,国际化发展速度缓慢,整体上还处于萌芽阶段。在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国际化程度快速提升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跨国发展程度较低的状况下,中國银行业国际化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已经形成。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在新时代下,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激励的竞争,必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利润来源,分散经营风险。

现状与问题

直到21世纪,股份制商业银行才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逐渐在境外开设分支机构,并购海外银行,扩宽业务领域,提升跨境金融实力。截至2016年底,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香港、纽约、新加坡、卢森堡、伦敦、悉尼、首尔等地共设有12 家境外分行和4家代表处,收购2家境外机构。可见,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际化道路上终于迈出了一大步。但是,总体而言, 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化与国际大银行以及我国大型国有银行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也存在许多问题。

国际化市场条件尚不成熟。一直以来,企业走出去与人民币国际化被认为是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前提条件。然而,一方面,我国真正跨国经营的企业数量不多,经营规模也不大,很难达到理想的经营状态;另一方面,我国人民币距真正的国际化仍有一定距离,人民币币值在汇率结算中还不太稳定,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尚未处于核心地位。因此,现有的国际化条件尚不成熟,以企业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为条件的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目标短期内难以实现,资产规模较少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更为艰难。

全球各地监管标准不一,国际化经营压力大。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拥有自身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政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设立分支机构时合规经营压力较大。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境外经营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标准:一是流动性标准更高, 人民币国债等债券被很多国家排除在高流动性资产之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境外机构需要持有更多的美元债或者欧元债;二是反洗钱监管更严,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加强反洗钱监管。另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境外分支机构与当地监管机构缺乏平等沟通能力:一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境外机构规模小,缺乏平等对话的话语权;二是监管文化与语言差别加大了沟通难度。

自身先天不足,国际化发展乏力。第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目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仍存在多头监管、股东大会职责未能充分履行、董事会未能起到核心决定作用、监事会流于形式、薪酬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与国际上大型银行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第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专业人才稀缺。国际化需要更多的专业化人才,这些人才要么国内选派, 要么本土招聘。国内选派不仅成本高,且较难选派到合适的人才;本土招聘又要考虑到企业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而且管理层与员工之间还面临较大的沟通问题。

发展速度慢,国际化水平低。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起步晚、国际化经营根基薄等原因,目前境外机构数量少,增长速度十分缓慢,且部分银行常年来仅设有香港分行一家分支机构。同时, 这些境外机构资产规模小,能够真正实现盈利的比例也小,尚不能形成国际化经营战略。

以国际化起步较早的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为例,与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方法一致,本文也采用TNI指数,即“(海外资产/ 总资产+海外利润/总利润+海外员工/员工总数+海外机构/总机构)/4”作为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如表1所示,过去十年来,招商银行与中信银行国际化指数虽从不到1%提升到3% 左右,但都还处于4%以下的较低水平。然而,国外典型的商业银行国际化水平一般高于30%,我国五大国有银行国际化指数大多在5%左右,国际化水平普遍低于国外典型商业银行。可见, 我国股份制银行国际化水平较低,且与国内外大型商业银行存在一定差距,尤其与国外的典型商业银行还存在较大差距。

缺乏有力的国际化手段。一般来说,境外扩张主要是通过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收购目标地银行来实现。从国际化经验来看,境外并购比设立分支机构的国际化效果更优。目前,国际化水平较高的花旗、汇丰、渣打等海外银行,以及中行、工行等大型国有银行,拓展海外市场都是以大量的境外并购方式为主,辅以设立分支机构方式。如表1所示,招商银行在2008至2009年国际化指数大幅度提升,中信银行在2009年国际化指数大幅度提升,而在其他时间段,两家银行国际化指数变动较平稳。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两家股份制银行国际化水平呈现不降反升的态势,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在2009年完成了境外资产并购。然而, 在其他时间段,两家股份制银行国际化进程采取的策略均是设立分支机构,且两家股份制银行都只对境外银行有过一次并购活动,这对银行国际化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由此可见,股份制商业银行选择的是缓慢渐进式的国际化道路,缺乏持续性的有力手段。

国际化带来的绩效提升不显著。整体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化并购策略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绩效的提升,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尚未影响到股份制商业银行总体绩效变化趋势。依旧以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为例进行分析,它们均在2009年完成了境外资产并购。

从公司盈利上来看,并购前,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ROA、ROE两个盈利性指标均缓慢上升;并购后,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仅出现小幅下降。其中,招商银行ROA和ROE分别由2008年的28.58%和1.46%下降至2009年的21.17%和1%;中信银行ROA和ROE分别由2008年的14.84%和1.21%下降至2009 年的12.91%和0.94%。考虑到2008年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整个金融系统业绩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单从这一数据上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并购的绩效作用并未充分发挥。但从细化数据看,招商银行收购永隆银行后,直到2015年,永隆银行的盈利性指标才超过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收购中信国金后,直到2014年, 中信国金的盈利性指标才超过中信银行。这说明,两家股份制银行国际并购的绩效提升作用存在一定时滞性。

从风险管理上来看,并购前后,招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基本趋稳,无明显变化;而中信银行在并购后, 资本充足率从14.32%大幅度下降到10.45%,核心资本充足率从12.32%大幅度下降到9.17%。表面上来看,境外并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信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并购后,中信国金的风险管理指标一直高于中信银行,这说明国际并购有利于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

从资产质量上来看,并购后,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拨备覆盖率也有所提升,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后又出现反弹。需要说明的是,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2008年以后,均采取了积极盘活资产、加大清收力度、强化不良追责等提升资产质量的举措,这对不良贷款减低与拨备覆盖增加有促进作用。事实上,并购以来,永隆银行的资产质量指标不良贷款率远低于招商银行,中信国金资产质量指标不良贷款率在并购后两年也是远低于中信银行。可见,境外被并购银行的资产质量较好,信贷违约率较低,长期来看国际并购有利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总体不良贷款率的降低。

对策与建议

随着习近平新时代的到来,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步调也会越来越快,它们将要面临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大。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要总结经验与教训,针对现存的问题,认真规划未来的国际化战略,力争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获得重要地位。

把控国际市场方向,紧抓发展新机遇。虽然国际化条件尚不成熟,但是近年来,我国提出了许多新政策、新思想,包括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亚太自由贸易区构想、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等。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牢牢把握国际市场方向,紧紧抓住发展新机遇,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支持海外市场开拓。一方面,要持续稳定开拓香港、伦敦、纽约、卢森堡等成熟的国际化金融市场,重学习,攒经验, 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培养金融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重点布局亚太、中东等投资增长迅速的“一带一路”新型国家市场, 重客户,拓业务,积累资源,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由此逐步构建全球重要区域全覆盖的网络布局。

构建国际监管标准,顺应国际潮流。股份制商业银行要逐步构建国际化的监管标准,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促进境外分支机构尽快符合当地监管要求;要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规范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操作准则,减少违规操作;要顺应国际潮流,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善于运用国际规则,提高境外分支机构的经营能力与监管水平。同时,风险管理要主动融合当地监管文化,加强与境外监管部门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提升平等对话的权力,确保股份制商业银行海外机构能够安全有序经营。

强化自身战斗力,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一方面,要加快制度改革,清晰管理模式,加强自身软实力建设。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加快银行治理结构转型,明确工作职责,规范海外资本运作, 发挥职能作用,完善海外机构制度建设。股份制商业银行境外扩张中,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模式,包括区域管理模式或者条线管理模式等,要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降成本,提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构建完善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打造专业性的国际化队伍。在海外市场拓展初期,要善于引进具有丰富跨国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迅速提升国际化管理水平,提高经营业绩;在海外经营成熟期,要积极培养高精尖的国际化人才,以备后期市场的进一步扩张。

积极探索有特色的国际化经营模式。股份制商业银行自面世时起,无论是资产总量还是资本规模都不能与五大国有银行媲美,要想赢得国际市场,必须要创新具有差异化的国际化模式。首先,要充分利用境外资本市场发债或者上市,筹集资本金,提升银行国际知名度。其次,要寻求与外资银行合作,坚持“互利共赢,为己所用”的原则,引入战略投资者,从合作中学习公司治理,学习业务和产品创新,积累经验与資源。最后,要建立特色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在服务客群、业务种类、产品设计等方面实现专业化、差异化。要善于扬长避短,挖掘自身优势,集中力量创新特色业务和产品,以此为突破口,走入国际市场。

择时选择拓展方式。虽然境外并购是国际化水平提升最快的一种方法,但是资本有限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充分考虑各地区市场特征、规则以及市场渗入程度等,择时选择发展方式。具体而言,一方面,针对金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要积极寻找合适的参股、并购目标资产,快速融入环境,学习投资管理经验,为国际化战略深入做铺垫;针对金融落后的重点布局区域,要抓住机遇,新设境外业务机构,充分展示国际化经营优势。另一方面, 在海外市场拓展初期,要重点采用代理、合资、参股、新设等形式;在海外经营成熟期,要重点采用并购与批量自设等形式。

注重国际化经营效益。股份制商业银行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扩宽利润来源,提升中间业务收入。要充分考虑国际化经营绩效的时滞性,制定有计划、有步骤的国际化战略,稳步推进。在海外扩展初期,可以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大客户跟随进入某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等到国际化条件成熟后,再实现本土化经营,提高经营效益。此外,还可以建立海内外联动经营模式, 充分利用境外机构在盈利水平、风险管理、资产质量等绩效指标上的优势,培养新的利润点,提高综合经营效益。

作者:李炫榆 黄宇元

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论文 篇3: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

摘 要:随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票据市场资金配置作用的日趋凸现,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是提高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进行规模经营,推动银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工作。同时,也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健发展提供关键支撑。本文重点分析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在我国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反思了股份制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的成因,根据业务经营特点,提出了管理对策。

关键词:股份制 商业银行 票据业务 风险管理

我国的票据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诞生以来,历经近30年金融改革创新,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以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为背景,业务交易规模急速扩张。2012年7月初以来,票据市场利率由于信贷额度宽松和资金面压力缓解的双重作用而迅速回落,票据直贴、转贴年利率跌幅均超过百点。2013年初以来,银票6个月期转贴参考利率成交价格也持续下行在年息4.2%~4.25%之间,同期质押式回购利率为4.00%,利差约20点。在金融全球化、资金脱媒化、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我国票据市场快速发展,尤其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规模。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为了追逐最广阔的利润空间,从事票据业务操作中的新品种和新操作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贴现和承兑业务。而这直接导致的票据风险的表现形式类别也就会多种多样,而且,票据风险涉及金融活动的很多方面。所以,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票据业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专业性强,有一定的控制难度。

1 股份制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随着金融行业的全球化发展和对其的不断创新,银行在金融方面的服务效率有了很大提升,进而逐渐促使商业银行原经营模式发生了一定转变,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继而有了很大改善。通过加快发展票据业务、扩大融资的途径、鼓励发展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融资等方式来使得企业资金的运用效率能进一步得以提高。作为市场经济发展阶段性的必然产物,票据已成为現代经济生活中主要信用支付工具,并成为股份制银行间盈利的主要途径和拆借业务的主要模式。因此,必须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全面提升股份制银行的票据风险控制能力,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稳健发展提供健康载体。

1.1 调控票据业务风险管理,保证股份制商业银行稳健经营

伴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票据市场资金配置作用日趋显现,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当前形势下,票据业务正逐渐发展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一项重要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而关乎银行自身稳健经营的重中之重就是能否把票据业务经营风险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想要有效避免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损失,就必须加强票据业务风险控制。

1.2 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保证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益增长

如今,将利润的增长点放在票据业务的操作上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越来越多采取的手段。由于我国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并未完全放开,要达到短期效益增长,就必须把着眼点放在票据业务上。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益要增长,就要把控制票据业务风险作为保障利润额增加的有效载体。

2 股份制银行票据业务风险成因反思

2.1 轻风险管理,重业务发展

从目前金融市场状况来看,竞争力度只会越来越激烈,因此,所有银行都急切需要对其所开展的业务进行创新,力求能够提升经营效益。对于票据承兑业务来说,根本不需要银行投入资金,而只需要运用银行的信誉来为企业在支付时采用承兑票据的方式进行担保,对此,银行不但可获得办理该业务的手续费,还可获得一定额度的保证金,可谓一举两得。同时,银行开展票据贴现业务,既增加了银行的贴现利息收入,又能提升企业的存款额度,还能扩大银行的负债、资产和收益三方面的规模。当然,也正因为票据业务的好处比较多,所以才成为了所有银行在开拓业务中的重点对象。但由于部分银行的管理者对于票据业务所存在的风险并不清楚,因而对其不加以重视,致使其风险被放大,给银行带来了很大损失。

2.2 违规操作、有章不循,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利益和银行内部业绩影响下,银行管理者丢失了理性的竞争理念,对票据业务的真实利润进行过高估计,也过低估计了违规操作所会带来的损失,内部控制和短期收益之间没有达成平衡。银行为了短期效益能有所增长,而轻视了风险管理,甚至存在过度承兑、违规承兑和帐外经营等问题。此外,在与一些企业进行票据贴现业务合作时,也存在一些银行未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操作,对于企业带来的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等交易过程中的材料不仔细进行真伪辨别。银行在对贴现和票据承兑等业务所存在的风险方面虽有措施,但却形同虚设,内控制度并未落实到位。

2.3 票据法规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到位

当前,对于银行贴现、再贴现和承兑汇票的规定方面所实施的《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和《票据法》等相关票据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在操作中很难掌握一定的尺度。从当前票据结付过程中的问题可见,所有商业银行对此的实施要求较为随意。另外,对于银行所开展的业务方面,相关监管部门没有做好一定的监督工作和政策鼓励工作。因此,在银行所开展的业务中出现了违规操作、无诚信、经营风险过高等现象,而银行之间在开展票据承兑、贴现等业务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对票据市场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银监会近来开展的检查风暴,表面看是对票据市场进行规范化,但实际上直指规范信贷管理。

2.4 票据承兑收益与风险成本不匹配,使票据承兑审查效能减弱

将寻常的信贷业务和票据承兑业务进行比较可知,收益率通常是票面数额的万分之五,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但所需面临的风险却是巨大的。银行为了更好对所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需要对普通的贷款做好贷前调查、评估和贷后检查等方面的工作,因此,银行需要付出的管理成本必然要比收益大得多。此外,由于承兑汇票的期限相对较短且出现的频率较高,银行很难对其做出较为详细评估,无法对其整个过程做好检查。

3 股份制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中的风险管理

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想贯彻正确的票据操作理念,应该根据市场宏观环境的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风险管理政策,通过不断强化巩固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来将风险控制做到极致。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信用风险的地位是极其关键的。只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才能大幅提高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意识,通过高效严格的内部检查运行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快速发现问题和隐患,从而减少和避免损失,有效提高票据业务的实践操作水平。

具体开展方法有:(1)全面了解市场,尤其是对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当前状况进行详细了解,进而使公司能更好把握投资的机会,并对票据业务所存在的风险进行细分,构建有效而完善的风险预控机构;(2)使所有職员都能积极关注票据融资业务存在的风险;(3)以人为工作中心,对员工加强相关业务培训,进而使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都有所提升。

3.2 加强票据业务流动性风险管理

有效调节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结构需提高票据高效流动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控制和降低票据业务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加强对票据业务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加强对票据业务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应注重于充分预期和准确把握判断货币政策的变化、提高对各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和加强对宏微观经济以及金融发展形势的预测,尤其要十分关注公开市场操作等“信号性”和“窗口”性的指示和央行货币政策报告等,以期达到票据业务流动性管理顺势而为的境地。

3.3 加强票据业务利率风险管理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以下简称Shibor)频繁波动情况下,有效控制票据业务风险的方法就是票据资产贴现和转贴现定价,这就要求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定理性的票据业务利率定价策略。票据业务利率定价应以基准利率盯住Shibor为中心,体现不同的浮动利率体系。考虑到银行自身成本和目标利润水平制定的差别利率,股份制商业银行要相应提高贴现的利率水平以达到相同的利润水平。如果票据市场的流动性比较好,通过加快票据的周转率可达到很好的票据收益。通常来说,票据资产存续期越长,利率风险也就越大,票据资产的定价相应也就越高。

3.4 加强票据业务风险动态化管理

票据业务风险是伴随股份制商业银行实现票据盈利经营过程而产生的。由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票据业务不断创新,不同经济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票据业务风险必然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动态的变化。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对票据业务的风险管理应保持动态管理,根据阶段不同,定期监控银行票据业务数量规模,实现动态管理的效果。

3.5 加强与监管机构沟通,力促完善法律法规

所有商业银行彼此之间应当加强联系,同时,也应加强与监管部门之间的联系。一方面,积极的向监管部门反映当前票据业务的现状,使他们能更好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也对票据业务开展过程中的相关手续进行一定的完善,使其能与当前市场发展的趋势更加符合。另一方面,促进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和效果,并通过窗扣指导等方式来使得票据融资市场的信用风险能有所降低。

4 结语

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票据作为现代经济生活中主要的信用支付工具之一,已经成为股份制银行间拆借业务的主要模式和盈利的重要方法。因此,全面提升股份制银行的票据风险控制能力,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 金玲玲,朱元倩,巴曙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2(1).

[2] 颜婧宇.当前票据融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思考[J].现代商业,2011(17).

[3] 刘敏.关于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发展问题的思考[J].上海金融,2011(3).

[4] 董慧娟,董英焕.我国票据贴现市场现存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6).

[5] 张彩霞.票据贴现融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2).

[6] 高民.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建议[J].中国金融,2006(5).

[7] 原擒龙.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8] 张汉飞.银行业全面开放下的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战略[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9] 刘凤军,梅宁.银行竞争与营销创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田玉娟

上一篇:现代餐具设计中中西文化论文下一篇:安全性与耐久性路桥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