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蒙斯创业教育论文

2022-04-18

摘要:创业教育是一种与职业教育使命相契合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实践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路径之一。针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的现状,提出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坚持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了基于“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这种模式有可能成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新亮点。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蒂蒙斯创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蒂蒙斯创业教育论文 篇1: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理念中的清教徒文化因素

摘要:美国是高校创业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到了成熟阶段,形成了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本文通过对以杰弗里·蒂蒙斯创业教育思想为代表的美国商校创业教育理念的分析,找出其中的清教徒文化因素,以便更好的理解,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清教徒文化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高校创业教育的国家,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到了成熟阶段,形成了健全的创业教育体系、法律保障体系,有专业的教师队伍,学位设置完备等特点。是世界各国研究和学习的对象。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达与其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的指导是分不开的。那么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一理念对指导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是有益的。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寻找蕴涵其中的清教徒文化因素,以便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借鉴。

一、美国清教徒文化

1、美国清教徒

美国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同时还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宗教对美国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有深远的影响。美国被称为“上帝的伊甸园”。据雷雨田教授统计,在美国两亿居民中,基督教徒占88%以上。而在美国的基督教徒又是一个大系统,其中由清教徒组成的新教所占比重最大。历史上将在英国的新教徒,那些信奉加尔文教义、不满英国国教教义的称为清教徒。而由于英国的宗教破害,大部分清教徒都逃亡到了美国,所以,人们说起清教徒,一般指的都是美国的清教徒。

新教是美国宗教中最重要的因素。“从美国未建国之前的殖民时代至19世纪中叶,新教不仅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而且新教成员还代表着有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精英,代表着多数工商业、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他们构成最重要的政治核心人物,他们资助和管理着大多数私人学术中心、私人大学和新教礼拜堂,统治着从东海岸到西海岸的整个上层”。正是这些由清教徒组成的新教的教义和价值观构成了美国核心价值观,虽然随着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新教已经失去了它在美国宗教中的霸主地位,但是它的清教徒的精神已经根植于美国的文化之中,影响深远。因此我们若想了解美国的宗教文化,则必须了解新教,了解新教则必须了解清教徒文化。

2、美国清教徒文化内涵

公元1607年,第一批深受英国国教迫害的清教徒乘着“五月花号”,逃亡到了美国,自此,他们将新的教义扎根在了美国。这些教义成为他们开创事业、开拓疆土的精神力量。有学者认为,清救徒并不是一种教派,而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一种价值观。其核心思想和价值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们反对神甫集团的繁文缛节、专横和腐败,相反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他们节俭、勤劳的人生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整个社会逐渐形成崇尚节俭、进取和发展的风尚。

第二、在清教徒时代,人类史上才真正出现“职业”这个概念,即calling,其含有“召唤、神召”的意思。因此,他们认为职业即天职,是上帝安排的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既是每个个体天赋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感谢上帝的恩召的举动。他们认为“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因此他们有责任使美国成为“全世界的楷模”,正是这一宗教使命感激励着美国人去履行“神圣的天职”。因此,就形成了他们进取、敬业、乐观的性格特征。尽管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他们依然能乐观的面对,那是因为他们把在北美的开疆拓土、把在美国的创业视为天职。

第三、他们肯定营利活动,认为人是上帝财富的托管人,作为托管人,有责任将财富增值。因此,追求财富被视为是合情合理的。因此,他们通过个人努力而创造财富,清教徒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他们崇尚商业和工业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可以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财富。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以来都是“重农轻商”的,商人的社会地位也是很底的,把追求财富视为非君子所为,在这样的一种文化中是很难形成创业的动力的。

第四、清教徒的文化作为一种主导价值观,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德育的主要内容。清教徒企业家不仅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他们认为开创产业必须禁欲节省和节约。在商业活动中诚实守信、珍视信誉,而且追求对社会的回馈。18世纪中叶的著名清救徒约翰·卫斯里的一句名言成为了清教徒精神的精辟概括:“拼命的挣钱、拼命的省钱、拼命的捐钱”。这三种精神体现了清教徒文化对人内在精神世界的约束和教化。

第五、清教徒十分重视教育,最初在北美创办学校时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的传播宗教教义。上至总统,下至平民百姓都对捐资助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从东部的哈佛到西部的斯坦福清教徒创办了众多的学校。因此,在这些高校的办学理念中就留下了清教徒精神的烙印,形成了美国高等教育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并重的育人原则。虽然时光荏苒,现在这些大学已经不再是宗教的附庸,但是清救徒文化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的。

总之,清教徒怀着一种使命感、神圣感在创业,通过其创业、乐业、敬业的行为使得他们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美国之所以从无到有、多次引领世界产业革命的先河,撇开其他原因不说,就精神信仰层面而育,尤其是美国企业精神的核心和渊源就是清教徒精神。因此,在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理念之中必然含有清教徒文化因素。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二、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理念

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初并没有一种公认的教育思想指导,伴随着创业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以百森商学院的蒂蒙斯教授为代表的创业教育旨在为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的教育理念逐渐得到一致的认可。在美国,蒂蒙斯享有“创业教育之父”的美称。他一直是美国创业教育和研究的领袖人物。《成功》杂志(1995年9月)在一篇人物特写中把他称为“美国在创业学方面最具实力的两大智慧人物之一”。

张婷在《蒂蒙斯创业教育思想初探》一文中将蒂蒙斯的创业教育思想概括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蒂蒙斯的创业教育基本理念。美国的社会经济结构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新兴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并创造了绝大部分社会财富。在这种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掀起的“创业革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高校为适应时代的潮流,兴起了“创业教育”活动。一些高校选择了以“企业家速成”为价值取向的创业教育理念。对于这种急功近利性的创业教育思想,蒂蒙斯认为大学创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方面不应如此短见。真正的创业教育应当面向未来,应当着眼于为美国的大学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价值取向。

笔者基本上认同以上之观点。这里的关键在于对“创业遗传代码”的理解。梁士朋认为这种创业教育理念可称为“素质说”,这种说法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依归,认为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创业者的素质,特别是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那么构成这种“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元素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其必不可少的应该含有清教徒所追求的价值观,即著名清教徒约翰·卫斯里对清救徒精神精辟概括的那句名言:“拼命的挣钱、拼命的省钱、拼命的捐钱”。“拼命的挣钱”既是对上帝的忠诚之表现,又是对财富和现世美好生活的追求;“拼命的省钱”无论是在殖民时期资产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初期,还是现代主要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依托的知识经济中创办新企业都需要的,因此,这种理念无疑是当今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理念中不可缺少的;“拼命的捐钱”体现的是一个成功企业家应有的素质。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仅要具有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有对社会负责、回馈社会的慈爱之心。这些理念也体现了美国高校“通教育才”的理念。

通过对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理念的分析,从中都可以找到清教徒文化因素的影响。蒂蒙斯所设定的“创业遗传代码”体现了清教徒的勤劳、勇敢、积极进取、自信乐观、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从其思想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人文关怀,这正是清教徒们对现世的美好生活的追求的体现。正是在蕴涵了这样的文化因素的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理念的指导下,其创业教育才会蓬勃发展。我们只有在深入分析其价值取向后,才会理解它。进而反思我们自己的文化,从而创造出利于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的文化环境。

作者:周 颂

蒂蒙斯创业教育论文 篇2:

基于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

摘 要: 创业教育是一种与职业教育使命相契合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实践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路径之一。针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的现状,提出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坚持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设计了基于“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这种模式有可能成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新亮点。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实训平台 创业教育

根据国情及社会发展状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大量事实证明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因此,教育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报告精神的基础上,推动各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

通常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包括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创新创业品质和能力的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企业家精神及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而不仅仅是创业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更不是让学生都去创业。美国百森商学院的蒂蒙斯教授认为[1]:学校的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也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应当着眼于未来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密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后人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业型社会的背景下,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按照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且在促进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业压力的进一步缓解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设计了基于“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为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呼唤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大会一致认为创业教育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随后,在1991年的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上共同认定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的内涵:“从广义上说,即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2]1998年10月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而将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联系在一起则是在1999年于首尔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上,指出“创业能力是一种核心能力,必须通过普通教育和技术与职业教育来培养”。即创业教育是一种与职业教育使命相契合的素质教育。在创业教育体系中,相对于理论的传授,实践被认为是更重要的环节,创业教育实践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路径之一。

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和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可以说,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最直接、最主要的动因,但这种有着被动、救急特征的创业教育注重了对创业教育外在形式的模仿学习,却忽略了创业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我国的创业教育自教育部在2002年4月确定9所院校试点开展创业教育以来,主要形成以下几种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是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式通过组建智能化、实体化的创业教育教学机构,推进创业教育,侧重于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为侧重点;上海交通大学推行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创业(创办公司)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但我国大学生的创业表现却差强人意,据统计[3],中国大学毕业生走创业之路的比例不足5%,《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显示,我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6%,而美国大学毕业生占25%,日本占15%。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游离和割裂[4];创业教育内容零散,教育方式和途径单一[5];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6];创业教育的实施对象仅限于少数学生,受益学生面较小[4],等等。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在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时,缺少合适的与专业紧密结合融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载体。

二、“智能制造实训平台”是理想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围绕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而建立起来的硬件环境或载体,可以是校内资源,也可以是校外资源,主要形式有科技园区、创业园区、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其承载的创业教育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创业教育氛围营造与文化宣传,二是创业模拟活动与经营体验,三是创业项目策划与孵化。

“智能制造实训平台”是集教育教学、科研和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实体,可以成为良好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1.在认识层面上,“智能制造实训平台”解决了“创业教育实践”等同于“创业实务”的问题。一些高校的创业教育仅限于创业实务层面,只重视创业教育中实务技能的训练,只注重成立公司,培养老板,忽视创新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前高校比较广泛的形式是设立自由贸易市场或小商品一条街等,没有明确的培养方案,没有构造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创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因此,很少有学生认真思考,导致一些学生在认知上对创业是一个文盲,在实践上是一张白纸。有调查显示[7]:将创业活动理解为“实质性的经营活动”或者“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在从事创业活动的目的方面,有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是“锻炼才干”,其次才是“赢利”。总体来说,绝大多数学生赞成在大学阶段参加创业活动。所以,创业教育首先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高分子材料类专业的学生依托实训平台开展专业训练,生产橡胶制品时,要求学生按照公司生产要求,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出合理配方,但同时把“成本核算”嫁接到这项工作中,让学生从市场角度评价配方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和方法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通过“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创业教育,并不是直接指导他们开展创办企业活动,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兴趣。

2.在操作层面上,“智能制造实训平台”解决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特别是专业实践教育严重分离的问题,将两者渗透融合在“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中。创业能力是一项综合技能,创业教育应渗透在大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并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每个学科都蕴含丰富的创业素养教育内容,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8]。同时,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合渗透创业教育,不仅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有效保障,而且是深化专业课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育人功能的全新举措。

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修订课程标准,改进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元素。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从“观念、技能、能力、心理”四个层面设置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如在专业课程中,针对高分子材料专业开发《塑料产品营销学》等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

有研究表明,工科背景的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后更愿意从传统的就业路径转向创业,择业范围呈明显扩大趋势。创业教育给他们提供了高度适用于知识经济的知识和技能,从某种角度帮助他们重新明确自己的定位,从而使他们有可能抓住战略性的商业机会成为未来的新型企业家。因此,如材料类等有工艺设计和具体产品的工科类专业,借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工程院校发起并建立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生产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为目标,借鉴企业分工序管理的理念,设计市场调研与分析、工艺选择与优化、成本核算与控制、质量检测与评价、市场营销与策划等五个实践环节,分五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基本创业者素质的“准创业者”。学生设计、生产的脸盆、口杯、肥皂盒等产品可以选用为学生的生活用品。

3.在学生层面上,解决“创业”高不可攀、无从下手的问题,消除其畏惧心理。由于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端于1998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因此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自开始就带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创业教育资源仅投入在学业优秀并参与创业计划大赛的学生,部分学生缺乏应有的关注、引导和帮助。在“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中,学生在进行专业实训的同时,全方位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跟随教师创业,实现了创业教育实践与专业技能训练的有效结合,创业实务训练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融合,提高了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创业活动的能力。因此,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是“广谱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是商学院学生的“专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创业教育并体验创业的全过程。

4.在平台层面上,解决大部分学生创业无“业”可依的问题,为全体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类似于勤工俭学,提供面向校园学生的普通服务,如快递收发、小商品销售等,与专业领域、市场领域、地方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关联度不大,技术含量低。在“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中,结合专业,对学生进行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的针对性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解决学生创业无“业”可依的问题。

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能够实现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的紧密结合,能够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紧密结合,真正实现“广谱式”的创业教育。

三、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的路径设计

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ASHE)2009年发布的高等教育报告指出,大学生获得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在于跨学科教育模式(cross-disciplinar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某种能力应该通过从事需要这种能力的活动获得。也就是说,创业能力的培养不能游离于学科课程之外,培养创业能力所需的素质与其说是一门新的独立研究领域,不如说是对学科教学过程的重构[9]。“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作为理想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融创业教育于专业教育及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培养“仿真型企业家”。

1.创业实践准备。走近“智能制造实训平台”,了解其建立的过程,产品或服务目标是如何确定的,创业者的心理历程与创业体验,创业难点,资金来源等。选定创业项目,提出创业目标,对自己创业的可能性進行评估。本阶段主要是了解创业和感受创业,以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为主。

2.企业经营体验。走入“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参与企业经营,了解经营策略、管理理念与管理办法、成本及效益估算等。对企业进行全面剖析,找出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建议。拟定创立企业的经营方案。本阶段主要是理性认识创业资源、创业企划、创业团队等。

3.创业能力提升。跳出“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在“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创业者及创业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下,汇报交流创业方案,让学生分享创业体验,发现自身作为创业者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得到各种创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创业创新的综合素质。本阶段主要帮助学生认清创业所需关注的问题,鼓励并帮助学生在自身实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自主创业。

四、结语

基于“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新形式,体现了“体验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了在企业中学习创办和经营企业的训练平台,使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为“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经营、管理和成长服务,并在服务中提高创业创新能力。这种模式有可能成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杰弗里·蒂蒙斯.蒂蒙斯创业学丛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Sarah L. Jack, Alistair R. Anders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in the Enterprise Culture: Producing Reflective Practitioner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s & Research, 1999(5):110-125.

[3]汤国明,刘东菊.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调整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6):141-144.

[4]傅兆麟,谢红霞,兰希秀.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与成功教育教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5]刘建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2(4):134-135.

[6]姜莉莉.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2(11):257-258.

[7]毕佳洁,李海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J].文教资料,2011(2):5-7.

[8]刘海燕.几种典型实践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5(6):82-83.

[9]Mars M. M., Metcal A. 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J]. Ashe Higher Education Report, 2009,34(5):63-73,1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学习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2016SJD880081)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苏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学习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C-b/2016/03/27)阶段性研究成果;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基于智能制造实训平台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XGY201613)阶段性研究成果;江苏省品牌专业(PPZY2015B181)。

作者:李培培

蒂蒙斯创业教育论文 篇3:

论创业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摘 要: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它是一种开放创新式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创业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能极大地促进就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未来企业家群体的塑造。

关键词:创业教育;内涵;价值

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和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密切相关。在毕业生就业难的背景下,高校很自然地把创业教育作为化解毕业生就业难的一剂良方。但创业教育绝非是一种可以短期速成的教育。美国百森商学院蒂蒙斯教授曾对美国出现的功利主义的创业教育倾向这样评价,用“助长”的方式造就所谓的创业者,无法满足以创立高新技术产业为标志的“创业革命”的需要。我国部分高校目前在创业实践中单纯引导学生成立大大小小的“学生创业公司”而出现的困境正是这种拔苗助长式措施的结果[1]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基本内涵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将创业教育简单定位为“企业主速成教育”,认为其仅仅在于鼓励大学生开办大大小小的公司,这实际上是一种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本质相违背的。

最早提出创业教育概念的柯林•博尔先生这样描述具有创业素质的人:“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为机会,而不视其为问题。一个如此对待变化的、具有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人,具有一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处理冒险、危险、难题和未知,从容自如。这样的人具有提出新的创造性思想、发展这些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使之付诸实施的能力;这样的人有能力并勇于负责,善于交流、谈判、施加影响、规划和组织。他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有信心而不是朝三暮四的,有主意而不总是依赖他人的。”可以看出,这些特征更多的是从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的角度加以描述的。但我国目前对创业教育则多从创业技能训练和创业知识传授角度来理解。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所以,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能力的教育,其重心并非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美国考夫曼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将创业教育定位于向个体教授理念和技能以使其能识别被他人所忽略的机会、勇于做他人所犹豫的事情,包括机会认知、风险性的资源整合、开创新企业和新创企业管理等内容。可见,创业教育涉及的不仅是“如何创办企业”,更重要的核心知识还有:1)辨别生活中机遇的能力;2)通过产生新想法和组合必需资源来寻找机遇的能力;3)创业和管理新企业的能力;4)富有远见和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2]

美国学者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与认识主要侧重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强调创业教育对受教育者个性品质的培养。而人们普遍认为创业者在个性方面通常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为创业需要个体具有创造性、冒险性、革新性,这些品质通常不是在一般的商业环境下所培养出来的。创业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创造力,使他们产生全新的革新的想法,适应社会的不断改革与激烈的竞争;其二,强调创业教育与商业教育的区别。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受教育者认识机遇,整合投资资源,自我创造生机。它倾向于创造和把握新的商业因素,而商业教育是侧重于对已有商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的教育[3]

虽然对创业教育的定义和理解说法不一,各有建树,但笔者认为,对创业教育的内涵的理解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第一,创业教育是一种企业家精神教育。创业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机会意识、创新精神和理性的冒险精神。换句话说,在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就是要实施基于创业教育理念的企业家精神教育[4]

第二,创业教育是高层次、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通识教育,其不仅要培养创业人才,更要使学生学会如何主动地获取新知、创造新知,将知识转化成现实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最终实现知识的最大效用。

第三,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创新式的教育理念。创业教育以百森商学院创始人蒂蒙斯教授为代表。他认为,学校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应当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这种教育理念本质上是一种面向“创业革命”开发人力资源的教育创新。因此,高校创业教育不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内容的增减而且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带有全面性、结构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是一种反映时代精神的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第四,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显然,通过创业教育,能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他们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术创办企业,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的生产力或物质的生产力,直接提高了科学成果的转化率,极大地促进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生产力。

二、创业教育的价值

近年来,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积极倡导并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其效果是不仅缓解了就业压力,而且由大学生创业所创造的财富取得飞速发展,创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不管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还是从个人发展角度看,创业教育有着更深层次的价值。

1.创业教育促进就业

德鲁克的研究成果表明,美国在1965~1984年间,就业人数从7 100万增长到1.03亿,增长率为45%,其间几乎所有的就业机会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并且几乎全部是由创业型和革新型企业创造的。“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

研究表明:一个社会的创业教育水平越高,其社会成员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岗位立业的效果就越好,随之而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越好;创业型人才发展得越快,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也就越快,从而极大地推动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因此,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供给大国来说,培养创业型人才,扩张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2.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是为了个体终身的、自由的、更好的发展,而创业教育恰恰是一种终身性、开放性的教育。创业教育是对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当下关怀[5]。即为学生未来更好地生存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创业需要创业者了解、掌握市场调查、创意产生、资源获取、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心理学、领导科学、人际沟通等许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创业教育一方面通过课程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另一方面,学生可以用创业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整合。除了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外,创业者需要具备多方面能力如创新能力、领导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策划决策能力、学习能力等。通过创业教育,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能力和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3.创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一个创业活动,最根本的作用就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使GDP增长。国内外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创业教育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效办法和机制,而且通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青年人才,能够为社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有效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创业教育所培养的“企业家精神”,代表了一种精神和力量,引领着社会的未来和希望,通过创业来扩大就业,进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有研究指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创业型就业同时成为解决经济问题与就业问题的基本思路,它既是经济政策又是就业政策,为持续解决就业问题找到了出路。”[6]

4.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当前,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而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6%~8%,相比发达国家50%的转化率差距很大,能够形成产业规模的比例更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商业部等机构发表的报告表明,二战以后,美国创业型企业的创新占美国全部创新的一半以上和占重大创新的95%。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鼓励创业。创业企业的产生往往伴随着新技术、新方法进入市场,尤其是科研成果转化性质的企业,同时,随着创业企业的发展,又可以推动新发明、新产品或新服务的不断涌现,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和深化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或是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

5.创业教育促进未来企业家群体塑造[7]

企业家群体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企业甚至国家竞争力的作用是巨大的。企业家是稀缺的资源,但企业家的产生既不能依赖进口,也不能依赖行政任命,必须在创业实践中锻炼成长。我国企业家缺乏的根本原因是具有创业实践经历的创业者少,具有创业精神的CEO少。有关调查显示,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老板中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因此,我们要开展多层次的创业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的创业教育。由于其接受的文化和科技教育大大高于一般社会创业者,他们成长为企业家的概率应当高于一般创业者。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培育创业精神,塑造具有创业精神的未来企业家群体。

高等学校在创业教育的实施上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来看,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大学的事情,社会系统本身承担着更大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努力在现有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包括“创业思想教育体系、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创业教育服务体系”[8]在内的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体系,保障创业教育深入地广泛地开展,使创业教育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毛新.高校对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需要深化[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2]刘帆,王立军,魏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模式及其趋势[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4).

[3]曲殿彬,袁昌云.论创业教育内涵、特征、作用与价值[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2).

[4]侯锡林.企业家精神: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

[5]李尚群,刘强.创业教育:价值功能与时代意义[J].教育评论,2008(1).

[6]李福华.创业型就业与创业教育[J].软科学,2000(1).

[7]李涛.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科技创业月刊,2007(7).

[8]李涛,彭合成.论创业教育体系建设[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4).

〔责任编辑:姚 丹〕

作者:李 涛 刘明永

上一篇:马克思市民研究论文下一篇:装饰施工工厂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