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风险论文

2022-04-30

摘要:当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与内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企业想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使企业利润最大化,都离不开投融资活动的进行。为了更好调查研究企业投融资的状况,首先应该了解企业投融资的具体含义和能对企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特别是如今电商企业的发展迅速,逐渐涌现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电商企业。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电子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风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子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风险论文 篇1:

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小微企业的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一直深受国家关注和扶持。2020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小微企业陷入资金困境,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迫在眉睫。“金融科技”是目前的热点话题,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为小微企业的融资带来了新的平台。本文梳理了金融科技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归纳了金融科技创新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融资环境、资产定价、信息对称、风险控制四个方面分析了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小微企业的作用机理,认为金融科技创新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加大金融科技的监管力度,加大培养金融科技人才的力度,实现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金融科技  小微企业  融资难  融资贵

一、引言

小微企业的发展一直深受关注,其在提供就业岗位、刺激创新创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截至2018年末,我国小微企业法人单位达1783.1万家,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人员23300.4万人,吸纳就业作用明显,可见,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就业和社会稳定。2020年,受疫情冲击,一些企业停工停产,不少经济活动陷入停滞状态。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存在,受此次疫情冲击更大,很多陷入经营和财务危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金融科技”是目前的热点话题,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为小微企业的融资带来了新的平台。我国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全球信息化将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作为新兴事物的金融科技将极大地改变金融业的模式和运行机制。2019年8月,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提出,金融科技将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利器。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发展普惠金融、关注长尾客户、风险控制的过程化等,用传统的金融手段难以解决,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在介绍当前金融科技和小微企业融资现状的基础上,分析金融科技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归纳了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小微企业的作用机理,以求更好地理解金融科技对小微企业的正面影响。

二、金融科技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

1.金融科技的概念界定。金融科技(Fintech)是金融(Financial)和科技(Technology)的结合,是从国外引进而来。Mackenzie A(2015)认为广义上的金融科技是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金融行业,具体表现为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业态。Kobayashi(2017)在实践意义上解释了金融科技,认为它不仅包括智能分析、智能投顾等前沿金融技术,也包括互联网金融业态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巨大冲击的一些模式。国内学者对金融科技的概念也展开了讨论。巴曙松等(2016)认为,金融科技是科学技术和金融业务的融合,它面向的客户广泛,能降低行业成本,提高行业效率。金融稳定理事会(2016)认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它通过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流程、应用和产品,影响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主要涵盖了支付清算、网络借贷、数字货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投顾等领域。基于此,本文认为金融科技立足于金融,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在金融行业的创新,助力金融行业高质量發展。

2.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当前,全球金融科技的发展经历了金融科技1.0、2.0、3.0三个阶段。在金融科技1.0阶段,金融行业只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金融业务的自动化,主要应用有传统银行清算系统的电子化改造;在金融科技2.0阶段,金融行业进一步运用IT技术,金融行业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表现为业务的融合和信息的共享,其实就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阶段,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等实现了金融业务的创新;在金融科技3.0阶段,金融行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智能识别等前沿技术,改变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产品,全面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主要表现为大数据征信、供应链金融和智能投顾等。

当前,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迅猛,已经取代互联网金融成为新的经济热点。金融科技的市场规模不断加大,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金融科技用户渗透率高、金融科技行业营收规模递增、推动新兴业态模式创新。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金融科技的用户渗透率超过42%。2020年,金融科技规模达到19704.9亿元。金融科技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比较滞后、投资成本较高等。此外,目前金融科技的发展很多只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其核心价值并没有完全体现。

(二)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1.小微企业的界定。目前,关于小微企业的界定一般遵循国家统计局最新印发的《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该《办法》根据不同行业进行界定。具体分类标准见表1,其中,微型企业只需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标准,小型企业需要同时满足所有标准。可见,小微企业主要是一些营业收入较少、从业人数较少或者资产总额较少的企业。

2.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涉及的行业分布广泛,经营种类繁多。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以间接融资为主,主要有传统的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以及互联网金融模式如p2p网络借贷、众筹等。据中小企业协会统计,当前,全国共有3000多万家小微企业,其中2360多万家能够从银行贷款进行融资。但是,小微企业从商业银行得到的信贷支持比重很低,向银行申请信贷的被拒绝率高、审批时间长,而且信贷成本较高。很多小微企业通过民间贷款融资,但民间贷款风险大、法律法规滞后、缺乏保障。可见,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p2p、众筹等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三)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围绕金融科技创新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Hauswald和Agarwal(2010)认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创新模式相对于传统信贷而言,对信用评级的要求没那么严格,从而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Dorfleitner等(2016)通过对欧洲两大P2P平台的交易数据研究,发现借款人的借款描述得越详细,借款成功的可能性越高。Shim Y等(2016)认为金融科技创新可以改善我国金融市场服务效率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资源配置落后等问题,从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国内文献方面,有很多学者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的促进作用,如谢平和邹传伟(2012)、王馨(2015)、冯文芳(2016)等。王馨(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具有外部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特性,促進了金融资源的有效分配,拓宽了小微企业融资市场,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全新视角。皮天雷等(2018)认为,金融科技能有效地挖掘数据背后的风险信息,帮助金融机构迅速、准确地识别和监控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并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乔海曙和黄荐轩(2019)指出,金融科技具有创造新的金融资产、催生更高效信息机制与交易机制的功能,而这些功能应用于金融实践,会形成相应的经济价值。庄雷和王烨(2019)从正反两面剖析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抑制和促进作用,认为金融科技创新为解决中小企业投融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朱武祥等(2020)指出,未来需要借助新技术和新手段建立长效机制,不仅在疫情期间为小微经营者纾困,而且能长期支持小微经营者健康发展。谢柳琴(2020)在分析金融科技改进融资的作用机理中指出,金融科技通过打破银企信息不对称、提升融资服务水平、改善风控水平等途径,为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可见,金融科技创新对于改善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有一定应用价值。

三、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机理

金融科技的发展创新了很多融资模式,提供了很多新的融资平台,推动了传统银行业的改革,给小微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机理,接下来从融资环境、资产定价、信息对称、风险控制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图1 金融科技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机理

(一)金融科技改变融资环境,为小微企业创造融资平台

小微企业在传统的融资渠道中融资额度低、融资成本高等特点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科技创新丰富了金融业态,逐渐成为资金融通的载体,完善了金融服务体系,提升了金融服务水平。金融科技借助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融资环境,有效解决了资金供给端和需求端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网络借贷作为代表性的金融业态,拓宽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为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创造了全新的融资平台,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

(二)金融科技影响资产定价,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效益

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网络理财等非银行金融业务快速崛起,大大冲击了银行的传统业务,抢占了大量市场和客户资源。金融科技的出现,打破了银行垄断资金借贷的局面,推动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存款方面,网络理财的实际利率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使得银行存款减少,资金外流,迫使银行利率市场化;在贷款方面,网络借贷平台以低门槛、高效快捷的特点吸引了很多小微企业,使得小微企业降低对银行的依赖度,推动了银行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因此,金融科技通过推动利率市场化来影响资产定价,提升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效益。

(三)金融科技打破信息不对称,为小微企业增加信贷总量

信息不对称现象在金融市场中普遍存在,金融科技的特点之一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完成信息发布、信息搜索、信息筛选和信息匹配,有效控制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可见,金融科技的出现提高了需求和供给的匹配度,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给小微企业带来了更多机会,增加了小微企业的信贷总量。

(四)金融科技改善风控水平,利于控制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小微企业很难在银行贷到款的一个原因是小微企业违约风险较大,传统金融机构很难对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评定。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生物特征识别等新技术的应用将逐步拓宽小微企业活动数据的可获性,并将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识别、风险评判和风险定价更加精准。金融科技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小微企业贷前、贷中和贷后实现全程信息化管理,大大改善了银行业或各类金融科技平台的风控水平,有效控制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最终达到增加小微企业融资成功率、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的目的。

四、结论

在大数据时代,金融科技创新正在撬动金融发展的新格局,金融科技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很多金融新业态,另一方面推动了传统金融行业的改革。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宗旨,但传统的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金融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核心在于信息不对称和成本收益不匹配,而金融科技创新能够影响融资环境、资产定价、信息对称、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为小微企业融资带来新的机遇。当前,金融科技的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如数据规模有待加大、数据准确性有待把握、分析模型有待检验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小微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规避金融科技带来的挑战。未来,国家应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加大金融科技的监管力度、加快培养金融科技人才,充分发挥金融科技推动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

参考文献:

[1]Agarwal S,Hauswald R. Distance and Private Information in Lending[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10,23(7):2757-2788.

[2]Kobayashi S. Insurance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Implications of the 2016 IMF Global Financial Stability Report for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Insurers[J]. Journal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Compliance,2017(1):35-37.

[3]Shim Y,Shin D H. Analyzing China’s Fintech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or - network Theory[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16,40(2/3):168-181.

[4]巴曙松.疫情冲击下中国小微经营者融资困境的形成及其化解[J/OL].人民论坛·学术前沿:1-9[2020-05-25].https://doi.org/10.16619/j.cnki.rmltxsqy.2020.30.011.

[5]冯文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大数据征信体系建设探析[J].国际金融,2016(3):74-80.

[6]藍熙,黄霆.金融科技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升级[J].中国商论,2020(11):38-41.

[7]陆岷峰,欧阳文杰.治理视角下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中的应用[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0(02):61-65.

[8]刘丽文.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应用探讨[J].商讯,2020(12):80-81.

[9]皮天雷,刘垚森,吴鸿燕.金融科技:内涵、逻辑与风险监管[J].财经科学,2018(09):16-25.

[10]谢柳琴.金融科技创新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J].金融科技时代,2020(05):82-84.

[11]庄雷,王烨.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9,33(02):43-46.

[12]朱武祥,张平,李鹏飞,王子阳.疫情冲击下中小微企业困境与政策效率提升——基于两次全国问卷调查的分析[J].管理世界,2020,36(04):13-26.

[13]周光友,罗素梅,连舒婷.金融科技创新、网贷利率决定与小微企业融资——兼论“麦克米伦缺口”的治理[J].国际金融研究,2020(03):76-86.

作者:陈毓佳

电子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风险论文 篇2:

A公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当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外部与内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企业想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实力使企业利润最大化,都离不开投融资活动的进行。为了更好调查研究企业投融资的状况,首先应该了解企业投融资的具体含义和能对企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特别是如今电商企业的发展迅速,逐渐涌现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电商企业。本文通过研究代表性企业——A公司,调查其盈利模式、相关经营政策以及投融资方式,并且通过投资环境、融资渠道以及企业经营这三个方面,调查研究企业投融资中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具体建议。通过研究,使广大企业在新一轮的经济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融资方法,控制企业风险,使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投资管理;融资管理;电子商务企业;风险控制

进入2000年后,我国互联网市场开始了迅速的发展,涌现出许多电商企业如A公司、淘宝、苏宁、国美、唯品会等为代表的大型企业,抓住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契机,有数据表示,在2015年这一年度,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分别达到了20.8万亿元人民币和3.88万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17年第二季度,电商规模出现了进一步的发展,达到了75.3亿元,同比增长了27.6%,环比增长了18.1%。较高的增长度表明了B2C市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与发展中,有着较为稳定的发展潜力和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自2015年以后,我国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动荡,对各个企业来说,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剧,也波及到了电商行业。所以在较为迅速的发展背景下,也隐藏着许多风险与问题。本文将探究该公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公司背景

作为我国知名电商企业,在多个领域都有所涉及,包括数码产品、家电以及鞋类与服装等共计13个领域,并且都提供了极为优质的质量服务,并在2013年,在A公司活跃的用户数量一度达到了4740万人,并且其订单量也飞速上涨,总量达到了惊人的3233亿元。在2010年,A公司凭借其销售量以及用户量的增长,成为了第一家破百亿的网络零售企业。在之后的2013年3月30日,新增事业部主要负责A公司金融、拍拍以及A公司的海外业务,并且在第二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年股价为25美元,市值为340亿美元,近年股价为76.3美元,市值为1184.3亿美元,实现了股价与市值的大幅度上升。其建立的投融资平台不仅降低了中小企业和其他金融行业的成本,并且大大提高了效率,大数据驱动的供应链系统也逐渐形成。

二、A公司投融资所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环境问题

没有对企业投资环境全面评价和分析,与一般的生产经营活动相比,投资本身就是风险较高的活动,企业在投资时,必须收集外部经济环境和产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开发潜在市场难易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的信息,数据分析、科学评价、企业经营状况与自我资本紧密结合的情况,最后决定是否投资。

(二)融资渠道问题

不同行业的企业融资门槛高,融资渠道单一,A公司主要采用的是外部融资方式,其主要的几笔融资为在2009年初获得的2100万美元、2011年的15亿美元以及2013年的7亿美元,可见A公司的融资能力出众,这些融资都有效解决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但同时也暴露了企业自有资本的不足以及财务管理水平的不到位。

(三)企业经营中的问题

第一,风险控制问题。电子商务数据平台在多年的经营中,逐渐意识到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中国电子商务的大数据金融出现迟缓,社会经济环境相对宽松。风险管理和控制在近几年中虽然有了较为不俗的发展速度,但是其发展的水平尚未达到所期盼的水平。如果风险不被抑制,许多互联网金融服务公司就会因信用不足而倒闭,结果是小型、微型企业遭受意想不到的损失,给实体经济的运营带来很大的影响。

第二,数据隐私问题。对于许多金融机构来说,大量使用零成本的用户信息,为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收入。但是容易出现过度使用和挖掘用户信息的风险。极少数平台能够维护用户的个人隐私。

第三,数据共享问题。由于业界内M金服和A公司一开始为了相互竞争选择了垄断竞争,导致了业界内的数据过于集中,從而使信息共享受到了影响,不利于推进信息共享和公正竞争。电子商务的数据金融模型需要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数据是企业的竞争力,而寡头企业不愿将比克数据共享给市场。

第四,市场系统不健全,法律监督不充分。中国电子商务巨头数据金融产业迅猛发展,整体效益虽小,但在立法和监管方面却迟滞地跟在后面。A公司金融用平台选择用户的时候,对交易主体的市场接近和身份认证不严格,这将不利于电子商务大数据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三、对A公司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的建议

(一)企业经营建议

提高数据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金融系统的核心部分是风险控制,对技术的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电子商务大数据金融系统中,大数据的风险控制技术和大数据智能化水平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一旦系统崩溃,恶意用户通过系统串扰简单地进入系统,存在数据安全风险或技术风险,从而引起用于共享信息的数据泄漏或风险交叉传染。这不仅影响电子商务的大数据金融平台,也威胁到安全客户的资金安全。在风险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对第三方系统的认可管理,建立严格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监视系统,自主增加对大数据核心技术和系统开发的投入。

维护大数据的所有权。大数据不仅仅对相关企业十分重要,同时也对各国人民也十分重要。因此,各国政府对大数据的维护以及共享十分看重。并且,经济全球化与大数据的共享也是密不可分的。但企业在应用大数据以及大数据交易时,也要注意相关数据的隐私性,在涉及到用户时,尽可能将数据与用户隐私分离,使其不具有联系,在保证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再进一步思考如何进行大数据交易。

(二)投资建议

在制定投资计划时,应时刻关注自身的发展战略。投资计划产生的投资决策的方向往往决定着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的方向以及未来的经营业绩。所以,在制定投资计划时,不仅要关注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同时也要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并且,企业也要适时地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以及状况,合理地制定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计划。一般短期投资计划所涉及的项目,回收期一般不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并且因为其频率较高,所涉及资金较少,风险程度也相应降低。反之,长期投资计划的项目回收期较长,可跨越多个会计年度,导致其资金涉及量较大,风险也相应提高。但企业在选择投资计划时,一定要进行可行性分析,使企业能将自身利益做到最大化。

(三)融资市场与理念建议

在当前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应加强自身,将融资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同时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融资管理思路,逐步拓宽融资渠道,而不是局限于原有的单一金融体系。具体来说,在日常经营中,企业的现有资源应得到利用,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使企业的总资产进一步的提高与扩大,企业总资产的扩大将会为融资渠道的拓宽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企业的管理者在完成日常经营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对资本市场投融资状况的调查,为企业制定良好且适合自身的融资方案。并且信用等级也十分重要,拥有良好的信用等级,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同时也快速申请银行贷款,吸引投资者的注意。

(四)制定合理规划

企业需要良好的长期计划,不能只考虑企业当前的利益。一个良好的长期计划,往往会使企业的投资效率得以提高,并且使企业的投融资管理战略拥有继承性,使企业能够拥有并形成良好的投融资系统。企业也应制定长期投融资发展战略,同时不断提高盈利水平,擴大市场份额。

(五)选择好的融资渠道

选择较好的融资渠道,现在银行和电商金融平台较多,选择良好的金融融资渠道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来比较一下两个渠道的优劣及选择。

在金融渠道方面,在金融系统中,最重要的基本功能是清算和结算功能。电子商务的大规模数据平台的结算方法与银行业基本上相同。目前,商业银行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是我国社会结算的主体。互联网完善成熟,中小企业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社会团体通过网上银行和移动银行支付,目前银行的金融平台的数据和账目结算较为完备。电子商务大数据金融平台主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与高专业金融银行的合作完成支付和结算功能。从风险管理层面,传统银行金融平台提升人工贷款审核升级到网上,提高业务认可效率,节省成本,提高企业平台小型业务同时,基于大量客户的历史数据通过信用评估和担保方式控制微观数据技术,形成了企业融资风险。但数字金融企业,包含着巨大的技术风险。

(六)国家政策的改进

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美国的中小企业受到知识产权和投资的保护。很多企业和网络企业可以上市流通,上市企业通常会进行合并。小企业的成长路径有多种选择。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了许多企业,这些企业都在不断地完成私募股权融资。就像共享滴滴、智能硬件领域移动、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汽车,他们使用了丰富的资源使公司持续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投资。中国制造业的提升为中国创造业的新战略的出现提供了动力,也推动着这些中国企业的发展。在市场、资本、政策支持下,地区中小技术企业参与到全球竞争中,为成为新经济的带头人而奋斗。

四、结束语

在当下复杂的经济市场环境下,有许多因素制约着A公司的发展。例如:市场不均衡、银企关系和单一的融资渠道。A公司在复杂市场环境下,若想谋求发展,则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创新,结合企业自身状况、投融资环境、大数据服务以及国家政策方面,加强自身产品的服务创新。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中,制定良好的投资计划,选择良好的投融资方式,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新金融评论,2012(01):50.

[2]李荣.电商供应链网络融资研究——基于阿里金融与京东公司金融的对比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8(01):30-34.

[3]Alberto,de,Miguel,et al.Determinants of capital structure:new evidence from Spanish panel data[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1.

作者: 张逸飞 张庆

电子企业的供应链融资风险论文 篇3:

供应链金融主要模式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针对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配套企业进行的融资,是商业银行站在整条供应链的角度,结合企业上下游的动产情况,为企业在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制造和商品销售环节提供有针对性的信用增级、融资、担保、结算、风险规避等各金融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在供应链金融的基础上,银行可以根据客户所处的行业以及融资企业自身发展的特点,系统地提供创新性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以适应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以借款企业与核心企业的贸易合同作为基础,借款企业作为核心大企业的供应商,向核心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后形成应收账款,在借款企业基于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后,一旦中小企业无法偿还贷款,大企业也要承担相应的偿还责任,从而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在这种约束机制作用下,产业链上中小企业会理性选择按期偿还银行贷款,以维护企业信用和供应商资格,维系与大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银行也能有效避免逃废贷款现象的发生。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帮助中小企业改变了其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难以达到银行贷款标准、财务状况和资信水平达不到银行授信门槛的“两难”局面,利用核心大企业的资信实力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了银行融资,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贷款风险。

存货融资模式

存货融资模式是指企业以存货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融资的模式,存货融资业务不同于传统银行贷款集中在不动产抵押或第三方信誉担保的模式,该业务专门针对企业根据自身经营项目采用动产质押的模式获得银行贷款。简单来说,存货融资是指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流动商品仓储为基础,涵盖中小企业信用的整合与再造、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的综合服务平台。存货融资运作的基本原理是:生产企业先以其库存的原材料或产成品作为质押物,并据此获得银行贷款,然后通过完成生产销售或质押产品销售实现分阶段还款。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提供质押物品的保管、价值评估、去向监管和信用担保等服务架起银企间资金融通的桥梁。

预付账款融资模式

企业向银行申请融资用来支付预付账款的行为被称为预付账款融资。在供应链中的下游企业,通常需要向上游供应商预付账款,才能够获得持续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商品等。如果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存在困难,可以引入保兑仓业务对其预付账款进行融资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保兑仓业务,是在供应商(以下称卖方)承诺回购的条件下,融资企业(以下称买方)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作为质押的贷款额度,并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作为条件的融资业务。保兑仓业务能够促进供应商实现批量销售,协助融资企业完成杠杆采购,给银行带来了新增客户和综合收益,从而实现多方共赢。保兑仓业务是供应链下银行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而设计的一种融资产品,银行对其操作环节设计严密,风险可控。

供应链金融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做出积极贡献

降低了中小企業贷款准入门槛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可以适当淡化对企业的财务分析和贷款准入控制,其关注的重心是每笔具体的业务交易。在融资过程中,银行重点考察申贷企业单笔贸易的真实背景及企业的历史信誉状况,通过资金的封闭式运作,确保每笔真实业务发生后的资金回笼来控制贷款风险,从而使一些因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标准而难以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可以凭借真实交易的单笔业务来获得贷款,适合中小企业资信普遍偏低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其资金需求。

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拓宽了可选择客户的范围

银行通过对物权单据的控制和融资款项的封闭运作,实施资金流和物流的双向控制,使风险监控直接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环节,有利于对风险的动态把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银行授信与融资主体风险的隔离。银行更注重企业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连续性,通过对企业信用记录、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银行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确定企业在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作为其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限定融资期限与贸易周期相匹配,使资金不会被挪用,贷款风险相对较小。风险的降低增加了银行可选择客户的范围,增强了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信心。

增强了中小企业的还款意愿

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银行将核心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信用进行捆绑,核心大企业常常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负有连带责任。因此,如果中小企业不能按时偿还银行贷款,就会影响到其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贸易关系,影响其在供应链中的信誉度,不利于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甚至威胁到中小企业的生存。

规避了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有长期的贸易往来关系,不仅对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能力、信用状况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而且通过订单和销售渠道选择控制着中小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银行借助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了解和对中小企业未来还款能力的评价,通过核心企业的担保将对中小企业的授信转化为对核心企业的授信。

供应链金融发展为商业银行带来的变革

对营销管理的变革

批量营销成为主流营销方式。相对于以往商业银行的大客户战略和针对单一客户的营销模式,供应链金融更加注重围绕链条上的核心企业,全方位地为链条上各节点的参与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供应链金融也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换成链条上众多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

专业营销在行业内迅速开展。就目前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的领先商业银行而言,其业务主要集中在汽车、煤炭、医药、家电、化工、有色、快消品等产业链较为完整、业态秩序良好、核心企业管理水平较高的行业。银行通过设立专门的行业营销团队,配备行业产品经理和风险经理,制定专门的行业营销方案,甚至开发专门的业务系统,打造自身专业性和核心竞争力,以适应行业生态和生意模式的变化。

混合营销成为银行的必然选择。由于供应链金融覆盖了贸易链、产业链的全过程,因此决定了商业银行仅仅提供应收、存货与预付类的基础供应链金融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通过以供应链金融为基础核心的交易机会为切入点,为企业提供“传统授信产品+供应链金融方案+现金管理服务+国际贸易融资服务+投行产品”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充分体现商业银行灵活运用本外币、内外贸、离在岸、投商行等多种产品进行混合营销的能力。

对风险管理的变革

过程风险开始受到重视。实务中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授信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法律风险与过程风险。银行则习惯于将关注点高度集中在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上,对过程风险重视不足。而供应链金融具有显著的过程控制环节,过程风险涵盖了风险迁移、方案设计、中台管控、业务预警等过程环节,比如应收账款回款管理、货物流转频率监控、核心企业信息推送、商品价格波动盯市制度等均属于典型的过程管理。

产品设计纳入风险管理。相比传统授信风险,产品和业务模式的设计风险是供应链金融最主要的风险。要想有效控制风险,供应链金融的产品设计中就需要对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现金流控制、物流控制乃至结构授信安排等要素在授信合同、协议文本以及操作流程上予以明确,在产品或方案设计中体现对“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杜绝漏洞。

异地授信管理面临改变。异地授信业务是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的内容,特别是在近几年宏观经济形势不太明朗的环境下,异地授信客户所存在的维护成本高、贷后管理困难、风险信息滞后等难题尤为突出。在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得以跳出单个异地客户的局限,可以站在产业供应链的高度上,面向所有供应链上的成员提供融资安排。这一模式突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异地授信管理理念,使得单个异地客户的不可控风险转换成全链条融资统筹安排和信用捆绑的可控风险,并对商业银行现行的异地授信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对客户管理的变革

目标客户特征趋向清晰。供应链金融的目标客户定位较为清晰,包括链条上的核心企业、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乃至终端用户构成的网链客户。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都是依托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捆绑,由商业银行给予链条上的整体授信安排,相互之间有着很强的互为性与关联度,使得商业银行无需对链条上的企业再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层与分类,在确定目标行业后,行业内的目标客户特点较为清晰。

间接授信运用成为主流。以客户的直接授信或综合授信审批为依据来判定客户的归属机构是目前商业银行的通行做法。但在利率市场化以及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的环境下,大中型客户对银行提供直接授信或综合授信的需求越来越少,而对通过推迟对供应商的付款、延长账期或加快向经销商转移库存、促进销售来实现财务经济性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这些需求使得间接授信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第三方客户渠道体现价值。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过程中,物流企业、监管方、港口、交易市场与电商平台作为业务合作第三方,构成了供应链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随着行业生态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与业务合作第三方日益突破原有的简单合作关系,逐步转为合作伙伴式的共同成长和双赢关系。商业银行不仅可以从第三方客户中获取关于货物监管、价格咨询、物流状况、商流查询与交易明细等方面的信息,更关键的是可以借助第三方客户渠道的力量,发挥其向商业银行推荐客户、辅助银行进行风险判断以及给银行提供优质批量获客渠道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安银行)

作者:姚良

上一篇:本科微课教学医用物理实验论文下一篇:新课改课堂教学下初中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