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企业海外投资分析论文

2022-04-21

摘要: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种种国际政治风险。研究和分析国际政治风险是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学界对国际政治风险研究的现状,并阐释了国际政治风险的定义和内容。江西企业对外投资和布局的广度和深度在强化,而且主要布局于国际政治风险爆发几率较高的非洲、西亚等地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铜企业海外投资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铜企业海外投资分析论文 篇1:

当前江西工业企业产品出口情况及对策

笔者近日赴南昌、赣州、新余、鹰潭等设区市对江铃、华兴针织、章源钨业、虔东稀土、江铜、赛维、新钢等重点出口企业今年以来的出口及生产经营情况、金融危机对企业产品出口的影响等进行了调研。

一、当前全省工业企业出口情况

今年1—9月份,全省生产企业进出口额91.54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91%,同比增长40.59%。主要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出口总体保持增长。但增幅回落。前3季度生产企业累计出口虽增长40.59%,但同比回落近4个百分点,尤其是7月份以来出口增幅持续下滑,9月份当月,全省生产企业出口6.78亿美元,较8月份出口减少1.05亿美元,其中仅钢材就减少出口7312万美元。

二是自营出口发展不平衡,出口主要靠少数企业。目前,江西共有具备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生产企业2000多家,但出口主要依靠赛维、新钢、萍钢、江铃、江钨集团等少数企业支撑,今年1—3季度这5家企业自营出口总额达16.3亿美元,约占全省生产企业出口的31.33%。占20户重点企业出口的69%。

三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强劲。纺织服装、资源性商品出口增幅持续下滑。1—3季度,全省机电产品出口11.34亿美元,增长37.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83亿美元,增长215.6%,太阳能多晶硅、汽车和船舶等成为机电和高新技术的主要出口商品。纺织服装、资源性商品出口增幅持续下滑,纺织服装出口9.8亿美元,仅增长15%,同比下滑7.7个百分点。

二、金融危机对我省企业重点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对光伏产业产品出口的影响

赛维公司反映企业90%的市场都在国外,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影响是必然的,但对今年业绩影响不大,金融危机的影响将在明年显现。目前,金融危机暂时还没有摧毁欧美政府推动太阳能利用的信心,对可再生能源的政府补贴政策还在发挥作用,但明年市场会不会受到冲击,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仅如此,国内知名的光伏企业大都在国外上市,还有很多光伏企业也把融资希望寄托在国外资本市场,一旦资金与市场的大门同时被关上,国内光伏企业可能会大批休克,甚至倒闭。

(二)对机电产业产品出口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机电产品的出口造成了重创。如江西东元电机的销售对象以台湾和美国为主,目前公司业务量大幅下滑,产品积压严重且货款回笼速度慢,不得不放缓生产速度。年初计划销售收入3亿元,但今年前9个月仅完成1.54亿元,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只有2亿元;江铃是江西省主要汽车出口企业,前3季度累计出口1.1亿美元。该公司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北非、中东、南美等市场,受油价持续暴跌的影响,需求量明显减少,加上北非长期依赖欧洲提供资金,欧洲资金来源不足,降低了其购买力。

(三)对钢铁产业产品出口的影响

金融危机直接造成了对钢铁产品需求的减少。企业普遍反映4季度出口订单下降50%左右,预计今年4季度和明年1季度钢铁产品出口还将进一步下降;另外,进入3季度以来,国内、国际市场钢铁价格连续全面下跌,而同时成本大幅上升。1—3季度,我省钢材出口6.43亿美元,增长71.8%。由于江西钢材出口的主要市场是东南亚、中东及南美国家,虽然前3季度出口额保持了比较大的增长,但4季度及明年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产品需求和价格都呈大幅下降趋势。线材和螺纹钢出口价格由1000美元/吨下降到550—600美元/吨;船板出口价格每吨也下降了200美元。9月份开始,新钢的合金线材已停止出口,同时,受国际贸易下降、远洋运输过剩且运费大幅下降拖累了造船业发展以及受国外银根紧缩、船厂资金链告急、客户开证困难等因素影响,船板出口也呈现下滑。

(四)对有色金属产业产品出口的影响

有色金属产业是江西在全国占有主导地位的产业,其主要产品铜、钨、稀土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全国数一数二的位置。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使全省铜生产企业出口严重受阻。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对铜的需求萎缩,目前铜价已经出现崩溃性下跌,10月23日每吨跌至3.3万元,已接近成本价,比最高每吨7万多元时下降一半多,江铜集团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6.99%。另一方面,由于受国家外贸出口调控政策的影响,如取消阴极铜、白银出口退税、加征阴极铜5%出口关税、阴极铜列入禁止加工贸易商品目录等,今年以来江铜公司自营出口大幅下滑,前3季度出口9429万美元,同比下降43%,其中白银出口167吨,创汇9380万美元,三氧化二砷出口765吨,创汇50万美元,公司原主要出口产品阴极铜、黄金的出口均为零,年创汇额将减少1亿美元。企业反映,明年白银的出口也将停止,出口产品仅有三氧化二砷,创汇额可能仅数十万美元。

由于金融危机开始向实体经济传导,国外市场对钨、稀土产品的需求急剧减少。历年来十分抢手的钨产品出口配额,今年首次遭遇用不出去的窘境;稀土产品今年1—9月份出口8114万美元,比上年仅增长11.8%,同比增幅下降42.9个百分点。由于国外生产厂家减产或停产,有些与我省稀土、钨品出口企业签订了长期合同的客户也提出要求取消订单、延期交货或延期付款,给企业造成不小损失。按照往年的惯例,现在本应该已经开始讨论明年的长期供货合同。而今年的状况则完全不一样,对明年的市场信心不足,大家都在等待观望。赣州特精钨钼对明年的出口也不抱乐观态度;由于国际市场对稀土需求减少,今年下半年价格较上半年下降40%左右,赣州虔东稀土集团等重点企业已经在考虑调减明年的出口指标。

(五)对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影响

1—3季度,全省纺织服装出口9.8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同比回落7.7个百分点。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感到订单在减少,如生产纺织原料的赛得利(江西)公司,三条生产线已停开两条,9月份单月出口同比下降60.76%。南昌恒生制衣有限公司反映对美国、欧盟的服装出口约占企业出口的1/3,以往每年对上述市场的出口都在400万美元左右,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订单大大减少,需求严重不足,今年1—10月对欧美市场出口仅有100多万美元,企业面临“限产过冬”的窘境,同时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市场的出口因受澳元贬值的影响,出口结汇也遭受较大损失。

三、金融危机未来发展影响分析预测

这场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到底有多大,现在还无法具体估计和判断,但对中国出口来讲,有几点则是明确的:

一是由于美、欧、日本因为经济放缓导致其消费者消费意愿不断下降,直接造成对中国的出口订单减少,首当其冲的就是纺织服装等日用品。随着危机的发展,这种影响将越来越严重;不仅生活资料进口锐减,对生产资料,诸如原材料、机电设备等进口也表现疲软或停滞不前。如汽车、造船等减产,就将直接影响我钢铁产品、电子产品、橡胶产品、机械加工设备、刀具、工量具等与其有关产品的出口;而国际市场对纺织服装等需求的锐减,又将导致石油化工产品、纺织服装原材料的供过于求,造成这些商品供求市场的失衡;诸如此类的循环往复,牵扯越来越多,影响面越来越广,如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遏止,势必引起全面经济衰退。

二是金脯危机导致了流动性紧张,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中小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一旦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势必陷入困境,尤其是一些高度依赖银行资金运转而现在又贷不到款的企业就只有选择停产或倒闭。

三是由于金融危机造成资金链的紧张甚至断裂,出口厂家面临海外买家的商业风险加大,收汇不及时甚至遭遇呆坏帐的几率增高。目前中国企业对外出口80%以上采用放帐形式,买方付款期短则在交货后90天,长则360天,这无疑给本来就感觉资金短缺的出口生产企业造成更大困境。另外,今年的坏帐率较正常年份提高了2—3倍,且还有不断升高之势。江西出口企业也已经出现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报损金额激增的现象,根据中国信保南昌营业部的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省范围收到的出口报损案件金额高达1212万美元,同比增长2324%,其中仅9月份报损就占到了近一半,索赔总额达398万美元,同比增长1492%,增幅大大高于全国,报损案件中呈现金额大、大额案件多、美国买方出险率高等特点。目前全省参与出口投保的企业出口额不到全省出口总额的10%,这也就意味着还有更多的企业损失无从得知。

四是金融危机致使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16个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发起了85起反倾销调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9%。涉案产品主要是基本金属、纺织品、化学品类,其中涉及中国出口产品的案件为37起,占43.5%,比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6.2%。

四、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方面

一是适时出台支持企业提高竞争力和产品出口的政策和措施。实施积极、灵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出口企业的力度,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提高某些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二是整合矿产资源开采及利用:对某些战略性、资源性的出口商品(如钨、稀土等)实行国家储备制度,控制出口数量和节奏,稳定出口价格。

三是加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对出口企业信息服务;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协调和服务,努力减轻企业负担,不断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二)企业方面

一是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充分认识此次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及严重程度,早作准备,沉着应对,做到先人一步,高人一筹。

二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自主品牌,走产品差异化之路,提升产品附加值。在竞争中以“优、新、特”取胜。

三是引进和培养人才,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税率、资金利税率和资源、能源利用率,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是调整出口产品地区结构,着力开拓俄罗斯、东欧、南美、印度等新兴市场,努力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

五是针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外买方市场恶劣的经营环境,做好信用风险防范,适时调整企业信用政策、制度和措施,加强合同管理、订单管理、储运管理,防范运营中的信用风险,保证收汇安全。

六是抓住此次金融危机机遇到海外投资发展,巩固和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如收购海外濒临破产公司的经营权,拓展海外分销渠道,建立共同研发、培植产品品牌机制,共同开发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加快培育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

七是利用国家出口扩大内需政策时机,认真调查研究国内市场需求,适时将部分出口产品及产能转移到国内市场上来,实行“内外并举”、“以内促外”,实现企业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经贸委)

作者:荆 茂

铜企业海外投资分析论文 篇2:

江西企业对外投资的国际政治风险管控研究

摘要: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种种国际政治风险。研究和分析国际政治风险是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学界对国际政治风险研究的现状,并阐释了国际政治风险的定义和内容。江西企业对外投资和布局的广度和深度在强化,而且主要布局于国际政治风险爆发几率较高的非洲、西亚等地区。江西企业对外投资必须学会管控国际政治风险,维护自身海外利益。

关键词:国际政治风险;风险管控体系;海外利益

一、国际政治风险研究现状及中国面临的国家政治风险

随着中国融入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上升为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与转移,获取海外自然资源和先进技术,开拓海外市场和确保中国战略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学术界主要是从国际经济理论和全球化理论研究企业对外投资议题,经济学视角的企业对外投资研究,更侧重于经济成本与经济收益分析,以及企业经营过程与绩效管理研究。2011年西亚北非动乱,中国企业深受波及,损失惨重。2012年美国借危害国家安全为名进行所谓“政治背景”审查,封杀中国企业华为和中兴进入美国电信设备市场。基于上述案例,政府、企业界、学界需要研究国际政治风险给企业对外投资带来的不确定。

所谓跨国公司的政治风险是指由于东道国与母国(甚至第三国)政治、经济、安全等关系发生变化、东道国政治和社会的不稳定性以及政策变化而导致的跨国公司跨国经营活动和价值受影响的可能性。跨国公司在选择东道国和制订投资计划时,往往考虑涉及政治风险程度的若干因素,如母国与东道国在外交、军事上的密切程度,东道国的政治稳定性、国有化的可能性、工会运动的传统等。二战后陆续掀起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60年代诞生的被殖民国家组成的地区性、洲际性和国际性的组织,力图打破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70年代两次中东石油危机漫延全球,引发世界经济动荡,给发达国家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所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基于此,西方发达国家学界在上世纪70年代就对国际政治风险有了一定的研究,并建构了初步的国家政治风险理论。美国学者Stefan H.Robock 1971年发表了一篇甚有影响的论文——《政治风险:识别与评估》,对政治风险的定义与性质做了详尽的诠释,认为国际经营中政治风险存在于(1)经营环境中出现的一些不连续性;(2)这些不连续性难以预料;(3)它们由政治变化所带来的。学者Jeffreg D.Simon 在其1982年发表的《政治风险评估:过去的倾向和未来的展望》论文中指出政治风险可视为政府的抑或社会的行动与政策,或源于东道国或源于其外,对有选择的或者大多数国外经营与投资产生不利影响。学界陆续建构了若干种政治风险评估体系,进一步推动了政治风险理论的研究。

中国政府、企业界和学界在研究分析国际政治风险方面也取得一定成就。中国商务部每年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介绍各国(地区)政治局势、经济数据、政策法规、商务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并介绍了有关国家(地区)特殊经济区域政策、环境保护的核心与标准等内容,有助于企业把握各国(地区)市场机会,了解投资合作环境,减少决策的盲目性。日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了2012年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收录了与中国经贸关系最密切、未来双边经济合作最具潜力、中国企业最为关注的60个重点国家的国别风险概况,并在持续风险跟踪和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全球除中国以外的192个主权国家的风险水平进行了重新认定与评估,确定了各国2012年国家风险参考评级。学者李福胜所著《国家风险:分析·评估·监控》,该书系统地介绍和论述了国家风险的基本内涵、国家风险评估的必要性、怎样分析与评估国家风险、风险报告内容及评级机制、国家风险定量研究方法以及风险管理与监控等问题,并列举了许多案例、相关资料和图表,内容丰富。中国政界、企业界、学界在国际政治风险研究方面的成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为其它人员的研究提供较好的借鉴。

二、江西企业对外投资的国家政治风险管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江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加速对外投资,如国际工程承包业的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鼎国际公司,资源采掘业的江西铜业公司、新余钢铁公司以及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所属企业,已经赴海外开拓市场。但是,江西企业在“走出去”实践过程中,国际政治风险意识不强,对国际政治风险研究和分析不足,缺乏应对国际政治动荡与不确定性的经验。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会面临着东道国的歧视性干预、政府更迭、暴力袭击、第三国的干预乃至地缘政治动荡等政治风险。国际政治风险的传导必然直接触发企业经营风险,危及企业在东道国的生死存亡。本论文试图针对江西企业所投资的业务领域和国别地域,做针对性的、系统性的国际政治风险分析,把国际政治风险分析报告纳入江西企业对外投资可行性报告中,并贯彻到其日常经营与管理中。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产生研究报告,提供给江西省商务厅、国资委以及在海外投资的江西企业,为它们提供投资经营参考和借鉴。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开放模式,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经营的大背景下,江西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除了承担经济风险,还必然要面临和承担许多国际政治风险。本论文主要从如下方面阐述研究内容:

1.江西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江西实施“走出去”战略,勇于开拓市场空间,获取经济资源,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从对外投资领域看,江西企业主要针对国际工程承包业(如水利水电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业设施施工与安装)和自然资源采掘业(如有色金属开采与加工、煤炭开采等)。从投资区域看,江西企业主要去向是非洲、拉美、东南亚、南亚等矿产资源丰富地区。从投资主体看,以省属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为辅。据统计,截至2011年,江西全省共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企业64,江西企业对外工程承包完成年度营业额15.85亿美元,家全国排名上升3位,居全国第13位,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增幅达52%,居中部之首,全国第四,上升势头十分明显。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涌现出如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225强企业,这两大公司在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方面已成为江西外经企业的龙头,并发挥着引领和生力军作用。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激增,带动了江西“走出去”企业境外矿产资源开发氛围的日趋浓厚。中鼎国际公司与煤田地质局在东南亚地区等地从事煤矿资源开采,江铜集团联合五矿集团在阿富汗开采铜矿资源,有力确保国内资源的安全有效供给。以制造业为主江西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直接到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地区开办工厂或设立营销点,争取比较优势,绕开贸易壁垒和开拓市场。

2.江西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的政治风险分析与评估

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是一项收益与风险并存的经济合作活动。2011年的西亚北非动乱(严重的国际政治风险),导致众多中国企业投资项目搁浅,工程与贸易市场丧失,给企业造成始料未及的重大经济损失。江西企业应从中汲取教训,在对外投资中既要考虑商业经营风险,又要防范政治风险。目前,江西企业对外投资的地域主要分布在非洲、拉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而这些地区中,尤以非洲和南亚局势最为动荡,国际政治风险较高,给江西企业的投资经营和人员安全带来了不确定性。在上述对外投资地区中,江西企业可能面临政治风险包括:东道国政治动荡(如民族宗教种族冲突、国内政治派系斗争)、东道国国内政策变动、第三国政治干预(如经济制裁、武装介入)、政治歧视性干预(如以国家安全为名中止投资)、区域性地缘政治动荡、文化与意识形态冲突、误导性舆论宣传(如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非政府组织介入(如环保与人权组织抗议)以及宏观国际政治系统环境等。本论文将基于上述政治风险因素,分析江西企业海外投资政治风险,并评估其对江西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以防范海外投资的不确定性。

3.江西企业对外投资的国际政治风险管控

政治风险管控是指企业或投资者在进行对外投资决策或对外经济贸易活动时,为了避免由于东道国或投资所在国政治环境方面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而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而针对东道国政治环境方面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变化对自己的投资和经营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前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减少或避免由于这种政治方面的变化而给企业或投资者自己带来的损失。

上述命题的关键是:如何管控政治风险?本论文拟从如下方面探寻江西企业对外投资的国际政治风险管控体系:

(1)企业在对外投资之前,需做好充分的调研报告,既要投资可行性分析,又要做政治风险分析,权衡商业机会与政治风险。为了适应江西企业国际化的需要, 亟须建立为江西企业服务的国家风险分析、预警与报告系统,包括建立官方或民间的专门研究机构,尤其是针对某些国家时时出现的不利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政府政策、社会抵制行为等现象,中国的政府及产学研各界应当加强合作,大力加强服务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海外国家风险研究。

(2)企业应强化与东道国政府(包括地方政府)建立机制化规的联络管道,预警政治风险。

(3)国家层面上,我国政府应与相关国家和地区构建战略伙伴关系或合作机制(如中非合作论坛),加强政府官方联系制度化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制度安全保障。

(4)中国政府应构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联系,寻求国际援助与第三管道支持,维护我企业海外投资权益。

(5)企业加强与非政府组织和个体行为的沟通与交流,构建基层管理管道。同时,企业要树立良好形象,为东道国提供优质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民间援助,增强社会责任感,实行本土化经营,融入东道国社会。

(6)企业应建立政治风险预警、应急机制和监管机制。

(7)企业在对外投资前,应购买政治风险损害险。我国应在国内法层面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其次,我国境外投资保险制度的适用应以我国与东道国签订的双边投资保证协定为前提。目前我国已同2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证协定,并且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应加快与外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缔结双边投资保证协定,依靠国内立法与国际双边和多边协定的紧密配合来为我国境外投资提供担保。

参考文献:

[1]张 金:《杰国家风险的形成、评估及中国对策》,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3期.

[2]钞 鹏:《对外投资的政治风险研究综述》,载《经济问题探索》2012 年第11 期.

[3]李福胜:《国家风险: 分析·评估·监控》,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唐 勇:《跨国公司行为的政治维度》,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

[5]梁玉红:《浙江企业“走出去”战略对江西企业的启示》,载《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5卷第2期.

作者:毕琴

铜企业海外投资分析论文 篇3:

中国铜矿企业对外投资现状、风险因素与策略选择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于铜矿的需求也与日俱增,2010年精铜消费达到781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41%。目前我国铜冶炼原料的对外依存度已达70%,为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就要获得安全、持续、低廉的铜矿石原料。同购买铜矿原料相比,中国铜矿企业走出去控制国外铜矿山,就更符合国内对铜矿石的需求。

一、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4247.8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3位,较上年末提升4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仅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9.4%。2002 -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为44.6%。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85.8亿美元,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五。截至 2010 年底采矿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57.1亿美元,累计投资达446.61亿美元。

智利、秘鲁、美国、中国以及印尼是世界铜矿山生产的超级大国,这五国2009年的铜矿产量合计占世界总产量的61.32%;铜矿产量的前12个国家的产量之和是世界总产量的86.19%。从2000 年开始,我国开始积极地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鼓励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铜资源丰富地区进行投资开发。在扶持政策以及自给率下降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铜矿企业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步伐不断加快。

我国的铜矿企业:包括江西铜业、铜陵有色、云南铜业、大冶有色、甘肃白银、中国铝业、中矿集团、中国五矿、紫金矿业等,近年境外获得投资权益铜资源储量超过4000万吨。其中中国五矿、紫金矿业海外铜资源控制量约2780万,计划产能60万吨/年。但由于海外投资环境相对复杂,这些项目能否顺利按时投产还有待进一步确认(见表1)。

二、铜矿产业投资特点

(一)铜矿产业投资的高风险性

铜矿产业投资的高风险性不仅体现在勘察阶段,找矿成本高,找矿难度大尤其是找到可供经济开采的铜矿难,勘察效果一般较差。而且其后期开发的风险与油田企业相比要高,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未知的因素会大量涌现,加大投资风险。铜矿资源是铜矿企业投资的核心,一般只有1%左右可以发现一座经济可采的矿床。

紫金矿业于2007年4月与铜陵有色和厦门建发公司合资设立一个投资公司,紫金在该投资公司中占有股份最多,随后对英国蒙特里科公司收购获得成功。这家公司下属的秘鲁MaJoz矿业公司控制 Rio Blaneo的大部分铜矿。收购虽已获秘鲁官方批准,但因为拆迁和补偿及社区建设等问题而迟迟未能开发。

(二)投资大、时间长及退出成本高

铜资源开发项目投资大,其开发投资都是论多少亿美元计。且多数铜矿深埋地下,赋存隐蔽、成分复杂多变。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勘察、探矿、开发环节,所以在项目开采利用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在最后的开发环节也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地表及地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试生产直至最后达产。后期还需要向外围与深部找矿,获得更多接替资源,保证矿山持续生产,所以持续时间长。

铜矿企业的投资在经过基础建设、购买开采设备后,90%为固定资产,如果企业选择退出,这些固定资产是无法带走的,而在海外,退出门槛与成本更高。

(三)铜矿资源综合利用的高价值性

铜矿资源成分复杂,多伴生有其他矿物如金、硫等,如果能够综合回收有用矿产成分、充分利用副产品,则将为铜矿资源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铜矿产业效益的后续性

铜矿产品由于其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不仅本身有其使用价值,而且对后续加工工业有很强的效益传递功能和广泛的经济辐射效应。如能有效带动下游产业电力、建筑、家电、交通、电子等产业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开发铜矿产业与投资一般加工制造业不一样,其特性迥然不同,无法用制造业的管理方法来对待铜矿产业的投资尤其是海外投资。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应尊重铜矿产业的特性,直面各种特殊问题和风险。

三、我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风险因素

(一)政治风险

在对外直接投资领域政治风险是最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最容易造成巨大损失的风险。政治风险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战争和内乱的风险。这类事件在近年内发生较普遍,且主要发生在中东、西非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

二是政府信用风险。目标国政府的信用问题是国际矿业公司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矿业投资时感到非常头疼的问题之一。政府信用风险问题主要为:投资与开发管辖的问题、官僚腐败与寻租问题、政府的效率低下和违约问题。

三是政策风险。如:秘鲁的税收体制比较复杂,企业的税收成本较高。比如矿业企业,秘鲁法律规定企业需缴纳超额利润税和3-5%的浮动税,以此保证矿业企业对社区做出应有贡献。但也有一些区域性的免税措施,比如在雨林区的企业,所得税可以享受10%的税率减免,有些产品还享受5%的出口退税。

四是生态、社会状况风险。以秘鲁为例:如果中国企业在秘鲁投资设厂,除必须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外,还要注意处理好与工会的关系。目前,在秘鲁投资设厂的中国企业主要涉足矿业,而这些企业在运转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工会的影响,这是因为秘鲁法律对矿工等高风险职业的从业人员给予很多优惠政策,但对这些工会组织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约束。一旦劳资双方发生矛盾,工会就会组织工人罢工,而政府却很难在短时间内调和矛盾,致使企业蒙受损失。

(二)商业风险

商业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铜业产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铜矿产品市场短期波动因素带来的风险,如:2003年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即LME)从2003年1780美元/吨一路飙升至2008年上半年的8800美元/吨。但是2008年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LME铜价年底迅速暴跌到2850美元/吨的最低点。

二是项目资源品质、勘查、开采技术条件风险。铜矿资源是铜矿企业投资的核心,在铜矿资源勘查上的误判,严重时会直接造成投资的失败。一方面由于铜矿资源赋存隐蔽、成分复杂多变,难以准确估量;另外一方面关于资源量的计算存在着地区差异性和主观误差。

三是开采技术条件风险。开采技术风险主要是由复杂或极端地质环境下开采所带来的风险。这是由于目前技术水平所限导致还有许多待解的课题,或在理论上可行但是在经济上由于成本太高而无法运用的风险。如澳大利亚(Murrin Murrin)红土镍矿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项目采用了最新的高压酸浸技术,但是造成项目建设投资超预算以及后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并持续出现技术问题使项目投产后一直无法达产。

(三)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海外铜矿项目投资决策风险。管理者在做决策时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决策失误,投资入不敷出、低于预期收益而造成亏损。

二是项目经营管理风险。海外项目经营管理经常忽视同样重要的生产经营要素,如生产成本、生产技术、物流、电力、交通条件等,而过分关注公司的控股权。

三是企业对海外铜矿项目管理风险。对海外子公司监管制度和母子公司信息沟通机制的不完善,均可能导致项目发展失控。如2011年中国铝业“兵败”澳大利亚铝土矿项目。在2006年,中铝通过竞标击败对手,耗资29.2亿澳元获得6.5亿吨铝土矿项目的开发权。值得注意的是《开发协议》是一揽子协议构成的,包括有矿山协议、氧化铝厂协议、基础设施建设协议、土著社区建设协议。可是在后期开发过程中,中铝发现投资单位成本日益增加,自己力不从心了。因为项目附近并没有经济的电力来源,企业被迫自建火力电厂,火电厂需要煤炭作为能源,但煤炭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算下来与最初的预期相比,该项目的开发成本比最初多了一半,可以说预期投资收益为零,融资过程中过高的利息存在着巨大的还款、付息的压力。2011年6月中铝宣布终止奥鲁昆铝土矿项目,前期的投资成了学费。

(四)非产品市场竞争风险

与国内状况不同,企业进行海外矿业投资面临的竞争更多,竞争既可能来自企业,也可能来自目标国政府或者议会。

在21世纪初,蒙古逐步放开矿产资源准入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众多矿业巨头眼红蒙古优质的铜矿资源。想分一块属于自己的蛋糕,最大的一块蛋糕是奥尤陶勒盖铜矿项目。该矿是全亚洲最大的铜金矿之一,包括中国铝业、紫金矿业在内的六七家中国公司都想从中分一杯羹,但结果却无一成功。原因是当时的媒体报道过于自信,过于炫耀,突出政治主题一味吸引眼球。

这让蒙古方面觉得该项目不是商业行为而是政府行为,让蒙方感到反感,也伤害了其自尊心。最后奥尤陶勒盖铜金矿工程被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公司拿到。中国目前比较成功的几个收购案例,都是在属于第三世界的亚非国家完成的,亦是传统上对中国友好的国家。

(五)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资金使用不合理或盈利无法汇出或汇率大幅变动而造成项目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对外投资铜矿项目资金方面的风险不仅仅与资金使用和偿还过程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有关,也跟矿业资本市场规范程度以及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有密切联系。例如投资决策失误、投资预算误差导致入不敷出,过高的融资成本、过大的汇率与利率变动、企业现金流紧张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等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项目的亏损或失败。

下面我们看看五矿的启示。诺兰达是全球知名矿业企业,其2003年的总资产是82亿美元。五矿2004年总资产只有40.1亿美元,资产负债率接近70%。五矿欲通过组建一个SPV(special purposed vehicle)公司来提供总计38亿美元的贷款,收购诺兰达矿业。资金有以下三个来源:一是27亿的自有资金;二是通过国内银行贷款23亿美元;三是取得15亿美元的国外银行贷款。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的贷款共计38亿美元。

这是目前最和国际接轨、也最流行的收购融资方案,但是因为五矿自身资产负债率过高,国外银行拒绝贷款,于是五矿所需的38亿美元贷款全部都是通过国内银行获得的,而这又为加拿大舆论认为五矿收购有中国政府在后支持而不断质疑留下了伏笔,加上诺兰达工会抵制变卖公司的行为,最后并购谈判竹篮打水一场空。

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选择

近几年,我国开始积极地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鼓励并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铜资源丰富地区进行投资开发。现在针对我国企业的资源投资,国际上已刮起一股“中国资源威胁论”的警觉之风,如何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增信释疑,已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战略选择和突破焦点。

第一,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对象遍布世界各地。企业选择海外投资对象时多选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基础设施完备、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和非洲的赞比亚、刚果等也是我国铜企投资开发的目标国。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资源合作还可以瞄准俄罗斯远东和蒙古国。

第二, 对投资目标国进行投资的方式主要是横向并购。由于价格和原材料需求原因,我国企业更多的采取同行业内的横向并购,国际主流的矿业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的交易中,横向并购占整个并购的 89%,纵向并购、联合并购分别只占 9%和2%。

第三,手段上多采用参股形式,不追求控股。矿业企业一般涉及目标国的矿产资源,其并购容易牵涉政治问题,如果仅收购少数股权,不与控股,这样便消弱了投资企业的对抗性。

第四,进行海外投资时,投资主要以现金收购为主,其他收购方式为辅。并购时的支付方式多采用现金支付,这是由于国内有着足额的外汇储备,同时国内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且程序最为简单。

第五, 投资中出现了联合并购。联合并购有利于共担风险、共享技术、共享资源,增强收购的竞争力。如江西铜业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联合收购阿富汗艾娜克铜矿、五矿集团与江西铜业联合收购北秘鲁铜矿等。

注重双赢是我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的首要考虑,一方面从投资角度,企业要考虑到拥有一定规模的资源储量,在铜矿资源开发上继续向政策较为宽松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另一方面要让资源开发国和当地社区感觉到实惠,投资开发过程惠及当地基础设施与教育,惠及当地民众。通过对外投资实现互惠双赢,进一步升级我国铜矿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2011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简明统计.

[2]谢杰,刘任余. 基于空间视角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与贸易效应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6)..

[3]曲伟:《中国———东北亚国家年鉴》(2011)[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11.

[4]国别投资指南. http://fec.mofcom.gov.cn/gbzn/gobiezhinan.shtml. 2012.2

[5]刘冰川,祁世兵. 中国企业投资开发海外铜矿资源现状及建议[J].中国金属通报2011(42).

作者:张波 管静怡 李孟

上一篇:语文学习研究性管理论文下一篇: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