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声乐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关注到艺术教育对孩子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但由于很多教师对音乐启蒙教育了解不足,导致对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没有发挥良好的效用。本文探析了我国学龄前儿童的声乐教育概况,并提出了学龄前儿童声乐教育开展的策略,以助学龄前儿童更好的接受声乐教育,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国儿童声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儿童声乐教学论文 篇1:

儿童声乐训练及情感表达的培养

摘要:笔者针对儿童声乐教学,就如何进行科学的声乐训练以及如何进行情感表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使得孩子们通过上述两方面的训练,更加科学的利用好自己的发声器官,拓宽他们的音域,提高他们在歌唱过程中情感表达的能力,最终使得他们游刃有余地唱出每一首歌曲作品,实现歌曲作品的二度创作。本文通过上述研究希望广大家长重视儿童声乐教学。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学声乐训练情感表达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家长从应试教育的旧思想中走了出来,素质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以其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艺术魅力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同时,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举办的声乐类比赛为声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儿童阶段是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和老师要行之有效的利用这一阶段,每天要适当的提供给孩子们接触音乐的机会,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帮助孩子们发挥音乐潜能,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柯达伊认为“歌唱为音乐教育提供了最好不过的起点……”,只有“通过歌唱,才是打下音乐教养真正基础的最好方法”。同时歌唱也是最能抒发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通过歌唱教学不仅能影响儿童的音乐能力,而且也可以影响儿童的集中能力、记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情感层次及思维能力。优美的歌唱能够培养儿童的爱乐和爱美之情,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们在这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为歌唱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引领孩子走向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科学的儿童声乐训练体系要根据儿童的歌唱发声的特点来进行引导,儿童和成人在发声器官、语言条件以及心理方面有着一定得区别,如何科学系统地开展儿童声乐训练,拓展他们的音域,使得他们游刃有余地唱出歌曲作品,以及在演唱过程中如何进行情感体验和表达,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正确的歌唱姿势

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说:“歌唱是一种运动,任何运动都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合理的身体状态,歌唱这一运动则需要良好的姿势。”因此,对于初学歌唱的儿童来说歌唱的姿势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儿童建立良好歌唱方法及歌唱技术的基础,正确的歌唱姿势对于儿童的形体与歌唱气质以及情绪情感的抒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歌唱的姿势对于培养儿童的歌唱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儿童学习歌唱的初始阶段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歌唱的姿势分为站姿和坐姿两种,我们经常采用的是站立的姿势,正确的儿童站姿需要以下几点:

1 男孩在歌唱时两脚要与肩同宽,分开站立,一脚略向前。女孩在歌唱时两脚前后分开,近似丁字形站立。身体重心一般落在前脚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前后移动,以避免长时间站立而形成的肌肉紧张等现象。

2 站立时,脊柱要挺起,胸腔打开,小腹微收,腰背挺立向上,体内的力量经双腿向下延伸,与脊柱挺起、上身向上的力量形成对抗,双腿具有支撑力度,但要适度,过分用力会造成不必要的紧张。

3 两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不要背手或在前交叉。如果需要做手势,可根据音乐的情绪与作品表现的要求单手或双手自然协调动作。

4 头部略仰,下颌微收,颈部向上延伸;目光远视,炯炯有神,避免注意力分散而造成的心理紧张。

5 面部微笑,神情饱满。保持自然松弛、端庄大方的表情,避免眨眼、皱眉等不良情绪。

二、正确的呼吸方法

古今中外的歌唱理论及实践均把呼吸置于重要的位置。意大利美声歌唱的声乐艺术数百年来一直信奉“谁会呼吸,谁就会歌唱”的理念,在歌唱训练与艺术实践中,始终强调“唱在气流上”。呼吸是歌唱艺术表现的基础,也是情感表现的动力与气势支持。因此,我们要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1 让儿童体会平躺在床上睡觉时呼吸的状态,体会歌唱时自然、均匀、平稳、深长的呼吸方法。

2 让儿童用生活中拖长声音叹息时的呼吸状态,去体验歌唱时舒展、自由、平稳缓慢的呼吸方法。

3 让儿童在生活中闻花、打呵欠、用吸管吸饮料是的吸气感觉,去体验歌唱时均匀、平稳、柔和、缓慢的深吸气。

4 让儿童用生活中好像在吹蜡烛的火苗,而又不让火苗左右晃动的感觉,去体验歌唱时的平稳、均匀、且有控制的缓呼吸。

5 让儿童用生活中惊喜、惊讶、惊吓时的吸气状态,去体验歌唱时快速、敏捷的急吸气。

6 让儿童用生活中做各种剧烈运动史急促喘气的感觉,去体验在呼吸活动中速度快、弹性强的急吸急吐的呼吸方法。

7 让儿童用生活中自发内心地哄笑时的呼吸状态,去体验在呼吸活动中气息和横膈膜的弹性,腹肌和腰肌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如下练习曲来训练儿童的呼吸:

这类的练声曲着重训练儿童保持气息均匀、平稳的连贯性和控制能力。在练习时要用流动的气息吧所有的音连起来,保持空腔和喉头的稳定,不能强加劲,音与音的连贯要做到有音阶而无台阶。

(三)正确的咬字吐字

歌唱语言是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的载体,也是声乐艺术表现的灵魂,正确的咬字吐字是歌唱发声的基础,我国传统声乐训练的技术标准即强调“字正腔圆”的原则,语言的吐字咬字要遵循自身的发音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歌唱的声音更加明亮、圆润。儿童正处于成长期,正确的母音训练,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歌唱咬字吐字的训练要领:正确的口型,灵活的唇齿,大胆的发声。在正确的口型下大声朗读a、e、i、o、u其中a是最放松的一个单元音。也是最容易达到歌唱要求的发音,在发音时要求口腔要处于开放状态,口唇自然,舌位放平,吐字形成在喉部,音色相对圆润。在发a的基础上带出其它四个母音。可以通过如下练习来训练儿童的咬字吐字:

儿童在练习5个母音的同音反复的过程中要保持正确的口型,用上呼吸的方法支撑,在a母音的带动下唱出其余的四个母音。每个母音之间要过渡的平稳并且连贯。但要注意的是在练习音程发声的时候子音要很快的连到母音上,所有音符上的音都应该发母音。也就是m要很快的连到e和a的发音上。

歌唱就是用声音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在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歌唱技巧,以声音的变化为媒介和手段,传达内心的情感,这才是歌唱的真正意义。儿童歌唱的情感培养需要做好两个方面:

1 歌词的领会

创作背景:歌曲中的歌词赋予了歌曲中具体的情感内容。所以儿童在学习一首歌曲之前,首先要让他们大声的带着情感去朗读歌词,分析歌词中的内容,以及了解作品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在生活中是否有同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去感受词作者所创作的背景,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把握住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歌词语言的文学价值:大多数的声乐作品都是有歌词的,正因为有了歌词,所以声乐作品要比器乐作品更具有有文学价值,歌词的文学价值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有些儿童歌曲的歌词写的就像一首小诗,短小精炼,充满感情,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学生能很好的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韵律美。

2 旋律的体现

基本乐理知识:让学生对旋律中的音准、节奏、速度要有一定得掌握,这些都是学习歌唱时必须懂得的基本理论常识。首先:歌唱的音准是至关重要的,即使嗓音条件再好,唱的走音,也就失去了歌唱的情感,所以在对儿童进行歌唱训练的同时,必须要结合音准的训练,适当的加入视唱练耳的课程,让儿童多听多唱;其次:节奏也是一首歌曲中的命脉,它决定了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绪,要让学生懂得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在歌曲中代表的是哪种情绪,歌唱时不能随意的延长或缩短节奏,否则将破坏整个歌曲的风格。速度的准确也是情感表达的重要体现,在儿童学习歌唱的初期阶段要因材施教,徐徐渐进,应选择一些速度稍慢的歌曲为宜。

符号的运用:在培养儿童歌唱情感时,歌曲中的表情符号一定不能忽视。如强弱、延长、跳音、休止等符号,这些符号都是歌曲情绪所致,同时也是作曲者情感表达的体现,不能随意的加以改变,歌唱时虽然可以加入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再创造,但也要尊重歌曲创作的原意。

总之,在儿童声乐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儿童进行科学的声乐训练,让孩子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保护好自己的发声器官,为将来从事艺术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还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孩子们去理解歌词的意义,感受作者在歌曲创作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最终实现二度创作。本文针对儿童声乐教学进行了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把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与心得与广大声乐老师共享,希望从事儿童声乐教学的老师针对儿童声乐教学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袁 雪

我国儿童声乐教学论文 篇2:

探析我国学龄前儿童的声乐教育概况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关注到艺术教育对孩子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但由于很多教师对音乐启蒙教育了解不足,导致对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没有发挥良好的效用。本文探析了我国学龄前儿童的声乐教育概况,并提出了学龄前儿童声乐教育开展的策略,以助学龄前儿童更好的接受声乐教育,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声乐教育;概况策略

音乐艺术源于远古,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作用,音乐可以陶养人的情操,是一种独具特色魅力的艺术形式。学龄儿童接受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孩子的气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使儿童能够享受健康快乐的学前教育生活。

一、儿童声乐教育概述

优美的音乐能够使人精神焕发,增强活力,可以让儿童体会到音乐中的节奏旋律的魅力,促进儿童动作协调。音乐是表达感情一种方式,儿童拥有丰富的感情世界,音乐能够帮助儿童更好的表达感情,音乐富有韵律的变换能够令人精神愉悦,儿童接受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快乐成长,音乐能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使他们对生活充满热爱。

音乐能够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锻炼儿童的听辨能力,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声乐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通过练习欣赏声乐能够培养儿童对音乐艺术的兴趣,促进儿童的心智发育。

二、儿童声乐教育方法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声带比较娇嫩,有些歌唱生理器官发育还不成熟,这个时候儿童进行声乐演唱通常会出现音域狭窄的问题,幼儿的声音特点比较单薄,气息比较短促,随着声乐教育的训练会逐渐有所改变。在对儿童进行声乐训练时一定要合理控制训练强度,避免因训练过度影响儿童的声带正常发育。

教师要科学规划声乐训练教学设计,培养儿童对声乐训练的兴趣,为儿童在声乐的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儿童的发音器官正处于转变阶段,如果频繁的进行大规模的音乐活动,可能会伤害到儿童的声带发育,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声乐教育活动。

进行嗓音训练时,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嗓音特征,引导他们需求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要追求嗓音的音质,发挥儿童独特的嗓音特点,一味追求声乐的力度和艺术性则会影响到儿童的生理器官健康发育。要追求嗓音的纯净度和柔美度,可以加强对软音的练习次数,注重儿童对气息运用的训练。

学前儿童的喉腔及声带都未发育成熟,具有脆弱性的特点。进行嗓音训练时要尽量建设对发音器官的损伤。儿童的发音特点比较清脆明亮,但是在嗓音音域方面存在过于狭小的缺陷。因此,音域的扩展是此阶段儿童声乐训练的重点。可以引导儿童用混声的发音方式扩展儿童的音域。

声乐是一种表演艺术,要使表演发挥良好的效果,声乐表演者要深入理解所演唱的内容,通过对声乐内容的理解充分表达音乐的感情,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训练儿童的声乐表演方式,让他们深入理解声乐内容,运用合适的表演技巧,更好的表达内心对声乐作品的感受。在调儿童的嗓音进行训练时,要注意对转音的控制,通过合理的音质,音色和感情表达方式的有机结合达到完美的声乐表演效果。其次,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创作力和表现力,使儿童在进行声乐表演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力,充分理解声乐作品的表演要求,全心的投入表演中,更加丰富生动的展现声乐作品的表演内涵。

要想使儿童的音质更加圆润优美,必须学会高音位的发音方式,可以引导孩子扩大音量的练习方法进行高音位的发音训练。要注重对儿童训练进行巩固,让孩子养成用心唱歌的习惯,在巩固阶段尽量用弱音的发声方式进行练习,通过弱音的练习调整好儿童的发音器官,强化训练效果。

儿童的嗓音训练并非朝夕之功,切忌急于求成的教育方法,教师要针对儿童的发音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发音技巧指导,进行声乐训练时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积极鼓励孩子取得的进步,使孩子对声乐学习保持足够的信心

三、儿童声乐教育策略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也适用于儿童的音樂教育,只有儿童对音乐感兴趣,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主动学习,并乐此不疲的坚持学习,只有长期坚持才能更好的发挥音乐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巨大作用。对于大多学龄儿童,他们在入学前没有接触很多的音乐教育,因此对声乐的学习兴趣不是很大,不能坚持长期的进行学习。因此,我们要根据孩子喜爱游戏的心理特征,改进声乐启蒙的教育方式,将声乐教育与游戏活动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声乐带来的乐趣。

学龄前儿童的声乐教育重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因此在声乐教育中应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改进儿童声乐教育的方式,使儿童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声乐教育学习。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针对性的教材内容,在设计教材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选择儿童感兴趣的声乐教育题材,让儿童更加积极的参与声乐学习。

其次,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选用具有创新形式的教学方式,设计能够激发儿童兴趣的教学活动,关注儿童的个别化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结语;对学前儿童进行声乐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为孩子的教育生活增添很多的乐趣,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教师要寻求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针对孩子的不同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为孩子在声乐道路上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浅谈儿童声乐教学方式与方法[J]. 陈华莹. 大众文艺. 2016(14)

[2]浅谈儿童声乐教学[J]. 董俊梅.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7(06)

作者:齐向博

我国儿童声乐教学论文 篇3:

柯达伊教学法参与下的校外童声合唱教学探索

【摘要】校外童声合唱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基于核心素养的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之一。面对校外教育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大环境,校外童声合唱教学的模式与品质也在不断追求创新与发展。柯达伊教学法参与下的合唱教学,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侧重歌唱教学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并培养有效的节奏感知与多声部听唱能力。此外,柯达伊教学理念指导下的童声合唱教学关注学生的良好的艺术审美情趣、艺术表现能力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也是当今核心素养所关注和侧重的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柯达伊教学法 校外童声合唱 艺术教育

校外童声合唱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教育、艺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更是推动基于核心素养的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之一。校外教育中的童声合唱教学有着灵活性和多样性以及活动育人的优势与特点。本着“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的原则,通过合唱艺术教育,注重核心素养理念在校外合唱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相关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结合北京市“三个一”项目建设推进,以东城区少年宫合唱团的精品项目建设为着力点,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进一步加强校外阳光合唱团的专业教学体系建设。在校外童声合唱教学中,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为理念进行教学探索,在合唱活动中全程育人,提升专业素养与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旨在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教材开发,促进合唱团课程特色的形成。基于中国母语音乐背景,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作为合唱团课程教材开发的主轴线,由浅及深,在教学中相互渗透、形成合力,学生可以了解多元民族音乐文化,强化民族自信心。

随着当代教育视野的不断开阔,多媒体和新媒介传播途径的飞速发展。如今的音乐教育已经突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诸多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实现在线平台共享,教育教学相关问题可以实现近距离以及深度的交流和研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校外童声合唱教学的模式与品质也在不断追求创新与发展。是对校外童声合唱教学新思维与新教法的实践,是教学新能量的新助力,更具有教学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当代校外儿童声乐教学中,特别是针对儿童声乐教学,柯达伊教学理念与方法对建立儿童音乐学习的兴趣与音乐基本能力的训练方面尤其凸显成效性。现对柯达伊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做以下探索。

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快乐学习过程

不是每一位儿童都是音乐学习的天才,但是每一位儿童都有学习音乐的权利和机会。柯达伊教学理念提出:“音乐是每一个小孩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不是某些音乐天才的特权。音乐教育是完整的人所需要的发展。用好的方法在学校教音乐和唱歌,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将渴望得到更好的音乐的热诚注入他们的心灵,这个热诚将延续至他们的一生。去开启千万人的耳朵和心灵接触庄严的音乐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因此,这种注重音乐教育的普及和高品质的音乐教学理念,必然会为尊重儿童生长的规律,为儿童趣味生动的、寓教于乐的音乐教学而努力。

结合柯达伊教学法,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肢体动作来参与歌唱,能够调动孩子们身体的各种感官来感受、参与甚至表现、创造音乐,使得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中体验到持续的愉悦感和自我超越的成就感。如在感受音的高低中,可以和学生进行“大树和小草”的游戏互动。教师弹琴,学生表演,高音就举手高代表大树,低音就蹲下模仿小草;在感受二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时值环节,可以进行模仿“大象和小老鼠的脚步的游戏”;在声音训练的环节可以模仿火车开动的汽笛声——“呜”,体会并建立歌唱的通道概念;在唱下行音阶时,可以模仿飞机降落的形象,保持声音的高位置等。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设计趣味多样的、具有体验性、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使得儿童音乐学习的过程和参与都非常有吸引力,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和享受的成分增多,其学习的动力会更加有力,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在多声部训练中,运用灵活、趣味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注重培养儿童的内心听觉和音乐读写能力的发展。如利用“科尔文手势”进行音高音准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各个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和调式音级的倾向性,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打破传统突出技术性的听觉及视唱能力的较为刻板、严肃、紧张的学习模式。通过设计相关的闯关游戏、竞赛等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体验和艺术体验,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获胜心,提升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审美能力。

二、母语音乐背景下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教育

合唱团是以歌唱为主进行表现的艺术形式,这与柯达伊教学的“从歌唱教学入手”的思想一致。柯达伊教学倡导以歌唱教学为中心,提出:“儿童的嗓音是最好的乐器,音乐教育应该从歌唱入手,音乐之根在于歌唱。因为人声是最好的教学工具,因为它是自由而且可以接近的,不用像其他乐器那样复杂,张开嘴巴就可以参与歌唱,简单明了却又敏感丰富。”童声合唱是以声音的训练和表现为主要内容的,更要激发儿童的真实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表现参与。歌唱是儿童情感的有力表达方式,他们的快乐与悲伤,抒情和感慨可以通过歌声表达出来。因此,我们要好好地引导学生喜欢并善于学会用自己身上的“乐器”,从自我出发,在声音的训练中不断提高与进步,逐步探索自我对声音的控制、表达与演绎。

对于儿童而言,从牙牙学语开始,最先接触的是母语语境,因此柯达伊教学强调要在儿童自己的母语基础之上开始学习。柯达伊教育思想认为,只有“最好的音乐”才能作为音乐教材,以满足儿童的情感、音乐和智力方面的需要。在學习本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学习世界各地优秀的优秀音乐文化。儿童的音乐教育必须从本国语言的韵律、音调入手。因此,歌谣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谱例1:

本首作品是一首土家族民歌,在五声音阶调式基础之上,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旋律按照三度音程进行构建,便于学生演唱,以及更好地了解掌握三度音程的关系及音高概念。虽然只有三个音,结合典型的节奏型和旋律进行,体现了这首歌曲浓郁的土家族民族风格。歌词中“乃哟乃”是快来吧的意思,“乃哟嗬”等衬词表达了热闹的场面和快乐的气氛。

如谱例2:

如谱例3:

以上2首作品,是在五声音阶调式基础之上的短小歌曲,既体现了独特的民族特点,又能在演唱中很好地练习音高、节奏等,还能够很好地学习、传承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培养儿童的民族认同和价值观。

因此,儿童音乐教育必须牢固地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声乐教学中要建立以传统音乐文化为主线,把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认民族文化的音调感为重要内容的文化传承。了解我国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民族音乐风格,通过民间音乐可以培养儿童对民族音乐文化建立的进一步了解并逐步深厚感情,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传承民族优秀文化,进而拓展到热爱其他民族,乃至全世界的人类共同的音乐文化。此外,学习演唱世界各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体验丰富的多民族音乐体验与比较式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并拓展音乐表现能力。

三、有效的节奏感知与听唱能力培养

1.运用符干记谱法开展节奏感知能力训练

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是培养儿童节奏感的基础。用贴近儿童生活的节奏例子引导儿童感受生活中的律动,进而感受音乐形象中的节奏表现。音乐形象中的节奏表现从“听”和“模仿”儿歌童谣开始,感受节奏与语音语调的关系。并且通过“听”和“模仿”儿歌对基本节奏建立听觉认识。节奏练习初期可以通过读歌谣来体验节奏韵律,可以根据内容设计动作、组织游戏。歌谣和歌曲一样,有节拍、重音和节奏,有声调的轻重、快慢、高低的变化。让儿童边朗读边做稳定的律动,如拍手、拍腿、踏步、传球、轻击打击乐器等。

如谱例4:

在儿童能够独立地伴随着歌谣打出稳定的节拍律动之后,就能进行进一步的节奏训练了。引导儿童感觉到重拍音,感觉到有规律的节拍强弱变化,逐步导入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特点学习。初级阶段可以练习整齐规整的节奏型,进而逐渐引入富有变化的节奏类型和休止符,此外,在游戏和竞赛中,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创节奏,这样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节奏记忆和内心听觉。

在单纯节奏训练方面,柯达伊教学法善于利用肢体的参与来进行节奏的训练。在节奏练习的过程中,加入肢体的参与,这一点尤其凸显优势。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练习中,借助拍手、拍肩膀、跺脚等声势练习动作来辅助表现和参与到节奏练习。在多声部节奏训练中,结合身体声势进行律动的练习,逐步加入节奏卡农或者节奏多声部,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感知声部的层次与进入。

如谱例5:

学生在肢体动作与口读节奏练习中,更能够掌握节奏的韵律,并能够达到心理速度与节拍的一致性。

2.手指谱与科尔文手势结合来建立稳定的音高概念

在识谱的初期,针对低龄儿童可以运用“手指谱”的方式,带领学生在手指的配合下学习五线谱知识。即让孩子伸出左手,五指张开〔将手心对着自己横摆〕,把五根手指当成五条线,把从下到上的五个手指分别当作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手指间的缝当成一间、二间、三间、四间,用右手不断变换地指着“线”“间”,口唱相应的唱名。这样,孩子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五线谱,慢慢地就记住音符的位置了。

让学生通过音阶的演唱练習和游戏、竞赛等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并熟练五线谱知识。首先,音高的训练,要在视觉上给学生音阶由低至高排列的呈现,使得学生有清晰明确的音高视觉概念,进而在大脑中建立起音高的相对位置概念。

在以往的音高训练的过程中,如果一直用钢琴伴奏,可能会让学生对钢琴的音高辅助当成歌唱的拐杖,依赖性比较强,一旦离开钢琴就会唱不准。因此,在声乐教学和合唱训练中,一般都借鉴和运用柯达伊教学法中的柯尔文手势辅助进行音高的训练。结合柯尔文手势来进行教学,更能够形象准确地增强出音高的记忆。如在唱高音时手举高,低音时手放得很低。儿童就会在视觉形象思维帮助下建立起音高概念。

在音高教学与训练过程中,用柯尔文手势可以再视觉上给予学生音高的直接提示,结合自己唱出来的音高,形象具体地在学生大脑中形成刺激,对音高概念的记忆和确立反而比较深刻和持久。如在练习演唱大三度时,教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演唱。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跟着手势演唱Do到Re的音高时,口不发声,在内心演唱音高,继而再用发出声音把Mi的音高唱出来。充分调动音乐听觉的感官和记忆,培养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学会聆听自己演唱的音高,将音高与视觉的关联记忆。关注自己音高与他人音高的比较,进而随时调整自己的歌唱状态和演唱。

儿童学习合唱的过程应该是是快乐的、循序渐进的,不应该急功近利和拔苗助长。如果过于追求速度和效果,反而事倍功半。现实教学中,教师应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实际能力综合考虑、设计学习的具体形式,充分调动听觉、视觉、运动觉、语言知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参与,更好地促进儿童合唱学习中节奏音高、乐句与旋律线演唱以及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

充分注重合唱教学中学生“参与实践”的教学理念,巩固培养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学习兴趣。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入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学习基本音乐理论知识和相关声乐知识,科学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演唱方法,拓展视唱练耳等相关音乐素质训练,并提高学生学会倾听、声音融合、等合唱艺术表现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郭璐璐

上一篇:经济优势结构调整论文下一篇: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