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企业发展论文

2022-04-18

摘要:创建节约型企业综合性措施是“重点突出、系统优化、全员参与”。依托管理实现节约,重视人力资源的调配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依托创新实现节约,加强技术创新,把节约和技术创新有机的结合;依托文化实现节约,导入理念,创建节约新文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节约型企业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节约型企业发展论文 篇1:

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实施及保障体系研究

[摘 要]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指导思想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城市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节约型城市建设实施的关键环节和保障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政策环境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社会环境保障四个方面研究了节约型城市建设实施的保障体系,在建设节约型城市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资源节约、自主创新机制的建立、公众参与性。

[关键词]节约型城市;实施关键;保障体系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而粗放式的增长使得我国能源、淡水、土地、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现。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节约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城市势在必行。

一 节约型城市建设实施的关键环节

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指导思想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城市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此,节约型城市建设实施的关键环节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节约

1.能源节约

节约型城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源的节约,建设节约型城市,应该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和落后农业机械等。加快发展电气化铁路,实现以电代油,研究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的具体措施。开发和推广清洁燃料汽车、节能农业机械,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最低标准,在社会倡导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室内空调温度提高1-2度。在农村大力推广省柴节煤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进大型水电、风电基地建设,在农村地区推广风能、太阳能利用。组织生物质能资源调查及生物质能技术示范和推广。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配额、价格管理等配套规章和实施措施;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2.用水节约

推动节水型城市的建设是建设节约型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重点在于要认真研究提出关于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适时召开城市节水建设工作会议。积极开展节水产品研发,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指导各地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加快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市场的改革;积极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应用,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积极开展农业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控制超采、滥采地下水,缓解水质性缺水。

3.节约用地

城市化过程的加快,直接导致了土地供求关系的持续紧张。因此,应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修订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试点,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研究提出城市建设节约利用和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见。 4.资源的综合利用 建设节约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在于资源的综合利用。首先应该推进废物综合利用,要以煤炭瓦斯利用为重点,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和冶金、化工废渣及有机废水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以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为重点,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推行农资节约,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以及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技术,研究提出农户秸秆综合利用补偿政策。

(二)自主创新机制的建立

节约型城市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所谓创新型城市是指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就是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基点,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着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使创新成为城市之魂。节约型城市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而科学技术来源于创新,自主创新机制的完善与否是节约型城市建设成功的关键。自主创新机制的健全,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使其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凝聚人才的主体、创造知识产权的主体、管理创新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大中型企业研究和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要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以上。鼓励企业加快研究开发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独立或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其他形式的研究开发机构。重视民营科技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

2.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切实打破区域、体制和行业制约,促进互动协作,形成科技资源共享、协同配合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立足在高等院校和中直、省属、军工科研机构研发优势,引导和支持其面向我市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领域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研究,鼓励其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引导市属开发类科研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稳步推进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建立现代院所制度。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和完善汽车电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食品安全等产业联合体。

3.推进科技管理创新

切实把科技行政管理的重心从直接管理项目资金转移到加强规划引导、制度建设、政策调控和公共服务上来,转移到组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上来,转移到科技进步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来,转移到提供优良的创新服务环境上来,转移到调动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来。建立分工明确、权责统一、协调联动的科技管理机制。改革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竞争向上、协同发展、创新增值的评价机制和资源分配机制。实现科技项目实施、经费分配、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提高自主创新效率和效益。各级各类科技计划要更多地反映企业重大科技需求,更多地吸纳企业参与,更多地解决企业发展关键技术问题。

4.加快科技中介机构建设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联办的原则,鼓励各种所有制单位以及科技人员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国内外著名的科技中介机构建立合资、合作或者独资的服务组织,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尽快产业化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设,规范科技中介服务市场秩序,引导各类中介机构健康发展。

(三)公众参与性

节约型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公众的参与,特别是资源的节约需要公众的共同努力。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德国,在德国,节约能源不仅是政府和环境部门的任务,也是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政府、职能机构和民间组织长年坚持开展节能方面的宣传,积极向公众介绍国家的相关政策及节能知识。公众参与是指公民除参与政治活动外,还参与涉及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活动,其理念始于以“分享”、“民主”为核心概念并追求“民主政治”的一些西方国家。当前节约型城市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支持,而公众参与在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大有作为。强化公众参与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转变思想观念

要明确认识到公众参与建设是群众的权利,而这样的权利和权益是国家法律赋予的,政府和部门有义务来回应和保护。公众参与不是施舍,也不是过去那种以政府为主体动员组织群众运动的老观念。在战争时期,我们是革命党,需要动员组织群众通过斗争去争取权利,而现在我们是执政党,要依法治国,而任何法治国家的政府,都要承认和保护群众的权利。这种在建设节约型城市方面保护群众参与公共事务权利的新观念,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新政绩观,是我们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有益尝试,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2.信息公开化

城市规划建设信息公开又称信息披露,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管理手段。它承认公众知情权和批评权,通过公布相关信息,借用公众舆论和公众监督,对诸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压力。1998年,35个来自欧洲和中亚的国家签署的“奥胡斯公约”,强调公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随后又有39个国家也加入了该公约。我国政府为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已做了诸多努力,但存在的问题是:公众个人要求政府和企业提供环境方面的相关资料,相当困难。公众向谁要?谁会给?谁应该给?我们缺少公众与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互动。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关键在于要实行信息法治,我们应开始研究保障环境信息透明化的相关法规。

3.决策民主化

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政府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应当在该规划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各方面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中国公民的“环境权益”首次写入国家法律,它意味着群众有权知道、了解、监督那些关系自身环境的公共决策;意味着谁不让群众参与公共决策就是违法。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权利在法律上得到肯定,但公众“参与”的具体条件、具体方式、具体程序上还缺少明确细致的法律规定。即公众一旦遇到具体的环境问题,不知道如何参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决策只是节约型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建立一些类似的举措。

4.公益诉讼

所谓公益诉讼,是指任何公民、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为了社会公共利益,都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向国家司法机关提起诉讼。而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律规定中,唯有直接受害人才有权提起民事诉讼,最后被归于民事法律管辖范畴。由于环境权益不仅仅属于私人权益,更属于社会公益,所以在欧美各国的环境法中,都普遍采用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为公众环境诉讼创造了便利的司法条件。在我国,为加大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惩治力度,司法应逐步扩大环境诉讼的主体范围,从环境问题的直接受害者扩大到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扩大到具有专业资质的其他环保组织,再扩大到更广阔的公众主体。

5.加强与民间组织的关系

各类民间环保组织,除极少数不顾中国国情的极端环保主义者外,大多数都是积极健康的主体。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环保志愿者组织,他们热爱祖国、激情奉献、关注环境、倡导节俭。作为政府机关,要对大部分民间环保组织予以支持引导。如对各类环保组织进行专业培训;多层次地搭建政府与公众座谈与对话的平台;联合民间环保组织和各界人士共同合作社会公益行动;就重要的公共政策进行专门的解释与沟通等等。

二 节约型城市建设实施的保障体系

(一)政策环境保障

1.健全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

抓紧做好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立法工作。对我省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对不利于节约资源、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保障体系。相关部门应在大范围内组织开展资源节约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高耗能、高耗水地区和重点行业节能、节水情况;用能产品能效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情况;用水计划执行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和水资源论证的规定执行情况等。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和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努力杜绝各种浪费资源的行为。

2.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有关财税政策

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制定和完善支持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加大资源节约投资力度的有效措施,尽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资源节约能力。对一些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工程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政府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研究制定鼓励生产、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税收政策,以及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建筑的经济政策。积极开展研究财税体制改革,适时开征燃油税,完善消费税税制。

3.完善资源节约标准

要实现“十一-五”资源节约目标,一要强化目标

责任制,将“十一·五”资源节约目标分解到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行业,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二要建立公报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各地区GDP能耗、耕地保有量等指标,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引导各方面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三要按照中央要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定《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制定《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等。修订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和雨水利用标准,完善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

(二)资金保障

为建设节约型城市,应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领域,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和水平,把引资与优化投向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建设节约型城市,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资源转化能力强的大项目,推动城市资源开发型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变。积极引进电子产品制造、汽车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实现由单纯的资源开发向加工业、制造业转变。鼓励区外、境外企业研发中心和先进制造环节向自身转移。引导区外、境外资金发展服务业、环保等产业。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形成项目融资、产权交易、股票境内外上市、设立投资基金等融资手段多样化的格局。引导企业进行产权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招商。做好间接融资工作,继续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国外政府贷款,支持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建设。积极利用国外商业贷款,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前期工作,建立规范完备的项目库。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继续办好和积极参与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杜绝不计成本的招商引资,防止接受落后生产力转移,严格禁止低水平、高污染的项目进入。

(三)社会环境保障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宣传。加强教育和培训,在中小学中开展国情和节约资源的教育,组织开展资源节约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发布公民节约行为准则,引导消费行为。积极开展节约型社会创建活动,创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企业、节约型机关、节约型社区、节约型学校等。认真组织好每年的节能宣传周、节水日、土地日、环境日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宣传活动,逐步形成人人节约、事事节约、时时节约、处处节约的健康文明风尚。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1.舆论宣传

宣传部门要把“节约”一词与一些重大活动的宣传相结合,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传媒,大张旗鼓地开展建设节约型城市的舆论宣传工作,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要充分发挥企业、学校、社会团体、社区等组织的作用,调动一切社会力量,为建设节约型城市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2.科学普及

普及资源节约的知识,传授资源节约的技能。要重视发挥科技馆等现有场馆的作用,通过出版科普读物、举办展览会、现场示范等方式,加强对节约资源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将节约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建设相结合。

3.教育培训

各级党校要列出计划,把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列为资源节约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各级政府要做好资源节约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形成设计、管理、重点设备操作等一应俱全的技术培训网络体系;相关部门应在市民家庭和青少年中大力普及节约资源知识,提倡文明消费。

4.技术保障

推进技术创新,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大政府对发展循环经济、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支持。科技厅要在每年的科技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资源节约技术创新的研发。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开发和推进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清洁生产技术、“零排放”技术、低品位矿产回收和综合利用技术、洁净煤气化技术、煤化工产品多联产技术、各类共生(伴生)矿综合开发技术和余热余能利用技术等。要加大力度安排对资源节约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资金支持,并要结合企业技术改造,加大对推广节能、节水、节材、提高综合利用的新工艺、新技术的资金支持力度。各级政府也要加大相应的支持力度。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包括重大机电产品节能降耗技术、能源梯级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大规模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技术,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循环经济发展中减量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等。要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突破资源节约的技术瓶颈。

三 结 论

总的来说,节约型城市建设的实施及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抓好标准和规划的制定,建立健全资源节约标准体系,加强定额管理,加强对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的调控;二是抓好节约型产业体系的建设,继续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植消耗低、污染少、效益高的产品;三是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约原材料、节约矿产资源工作;四是抓好循环经济试点,以提高资源生产率为核心,组织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逐步实现废物零排放;五是抓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工作,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六是抓好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立以科研机构、大学为主体的研究开发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技术服务体系;七是抓好法规政策保障体系的建立,逐步建立起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规体系;八是抓好舆论宣传工作。

作者:李 晖

节约型企业发展论文 篇2:

浅谈在油田社区物业中节约型企业的创建

摘要:创建节约型企业综合性措施是“重点突出、系统优化、全员参与”。依托管理实现节约,重视人力资源的调配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依托创新实现节约,加强技术创新,把节约和技术创新有机的结合;依托文化实现节约,导入理念,创建节约新文化。

关键词:油田社区物业;节约型企业;精细化管理;企业成本考核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在油田社区物业创建节约型企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命题中的应有之义,它关系到企业效能的提高、工作作风的转变和文明创建水平的提升。

一、创建节约型企业综合性措施

油田社区物业创建节约型企业工作的关键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社区层面职能部门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在建设规划阶段,必须科学的提出节约资源的综合性意见。我们认为,主要的综合性措施是:“重点突出、系统优化、全员参与”。所谓重点突出就是根据社区管理与服务资源消耗或经营生产点的领域,将企业管理课题抓好;所谓系统优化是针对这些问题从成本管理、资源配置、技术创新到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都要整体推行;所谓全员参与是因为节约活动是所有人的事,没有每个人的参与,是做不好的。

(一)依托管理实现节约

油田社区物业定位为“大本营”、“后勤基地”,生产的产品是“服务”,我们需要更多的人,需要更多的补贴。10余年来,呼声最高的就是:成本补贴不足、历史欠账多。但事实上,由于用工性质决定整个系统人工成本比例过高,管理费用沉重。油田每年的投入不少,但居民的满意程度和幸福指数并不高,居民和社区职工的抱怨还是无法平息。问题在哪里呢?抛开政策、体制、机制这些客观因素,管理漏洞、责任疏忽、按部就班、人浮于事实际上就是一种“浪费”,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效率源于管理,我们的工作效率差得很多,也就是说在管理方面我们还大有潜力。

油田社区物业还属于粗放型,尤其是物业公司更还处在经验型,管理上还没有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在加强管理方面挖掘节约的潜能还大有可为。为此建设节约型企业就要在避免人力浪费中加大力度,通过加强和改善管理,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通过落实责任制,实行承包,都能不同程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时间生产最多的产品,以最少的成本产出最大的效益。这也是一种节约,而且这种节约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这种节约往往只需一个观念的转变,一个好点子、好创意,采取一套好方法,引起一套先进的制度,投资不大,见效却很大。为此,我们要向管理要节约,要效率,要效益。

(二)依托创新实现节约

大凡成功的著名企业都非常注意降低各类成本,整合各方面的节能降耗经验和技术诀窍,加以交流推广应用。从长远来看,加强技术创新,把节约和技术创新有机的结合是构建节约型企业要途径之一。

油田社区物业开展节约资源工作,节水、节电、节油等措施是创建节约型企业的核心。企业要生存、发展,不仅仅要靠生产规模、靠质量,更要靠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滴油的精打细算,捡了“西瓜”,丢不了“芝麻”。挖潜并不是简单的寻找,而是有效的提高;创新不是追求高科技,小小技术革新也能带来大效益。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挖生产的潜力,生产与节约同等重要。做好生产预算,计划好工作量、材料使用量,寻求一个计划用量与实际使用消耗的完美结合点,做到工作完工,材料用净,不浪费。

挖人才的潜力,保护人才资源。社区要制定良好的“留人”机制,要像抓生产和服务一样抓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积极作用、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提高现有人才的使用率,加大人才发展环境的资金投入,才是明智之举。

挖决策的潜力,正确的决策也是最有效的节约。正确的决策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超前、正确的决策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和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反,则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我们建设节约型企业,捡好芝麻,更应抱紧 “西瓜”。

技术创新从“小”抓起。组织职工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传统的“五小”竞赛活动,在此基础上围绕降本增效、技术创新,大力开展“小回收、小维修、小改进、小攻关、小创意”新型的“五小”竞赛活动。通过“双五小”活动,引导职工立足岗位,从“小事”做起,在生产实践中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生产岗位上存在的问题,拓展挖潜增效的空间。

(三)依托文化实现节约

社区物业是油田企业的一个重要细胞,也是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社区物业的服务对象是油田职工,与千家万户有着密切的联系,职工在生产单位接受“节约型企业”的宣传贯彻,下班后回到家中,还会受到“节约型企业”的感染。这种特殊的环境决定社区物业在建设节约型企业应该承担重要的责任。

导入理念,创建节约新文化。要利用各种媒体,正确引导职工,提高对打造节约型企业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节约观、可持续发展观,切实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牢固树立“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的理念,艰苦创业,营造节约型企业的浓厚舆论氛围。要教育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做起,堵塞每一个浪费漏洞,尽自己所能节约每一点能源,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争当节约型企业的排头兵,并通过个人的行为影响居民。

二、创建节约型企业的可操作性做法

社区物业作为油田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设节约型企业为目标,应围绕“管、督、创”三个字,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科学考核,转换机制,担负起重要责任。

(一)在“管”字上下功夫

社区物业虽不是节能的主体,但在政府和全社会都在力提倡节能的今天,油田社区物业在管理与服务过程中体现节能已势在必行。物业公司可以从倡导节能文化、提出设备设施改造的合理化措施、规划日常管理运作等方面着手,做好软性的说服宣传认知与运行管理工作。

在物业管理工作中,强化员工节能认知意识,进行节约意识教育,树立“节能降耗,人人有责”的观念,从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中节省能源,向能源要效益。将节能成绩与员工绩效挂钩,能源考核与经济效益挂钩。为了避免被动的工业水电消耗,可以要求各物业公司作出能源计量网络图,力求计量数据准确,与供水、供电专业公司在计量时间上达成一致,提高抄表的效率;在提示员工、居民注意节能的运行管理中,可以根据时间段落调整路灯照明的开启时间也具有创新性,每年第二、三季度,每10天划分一个段落,将路灯的开启时间按顺序分别推迟15分钟,不但充分利用了自然光源节约了电能源,还能定期检修路灯,一举两得。创建节约型企业,必须组建工作专班、制定方案、出台《实施方案》、印发《倡仪书》,并将其纳入日常管理范畴,干部职工的节约习惯逐步养成;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建立巡查制度、定期通报制度和节约奖惩制度;加强培训、邀请有关专家针对节能等方面技术知识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在业务熟练的基础上开展节约型个人的创建工作。

(二)在“督”字上抓落实

让节约工作凸显实效,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是关键。社区层面内部要定期对各单位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加以整改,坚决遏制各种浪费资源的现象,对浪费现象严重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视同安全问题进行严惩。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物业公司日常督查力度,把资源节约工作与月度“3+X+Y”(3是指安全、成本、稳定考核,X指专业职能考核、Y是其他考核)同步检查同步考核,把节约工作的创建成效与领导政绩挂钩,列入年终述职和考评范围。督促检查是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环节,一是勤督。对工作人员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对各单位节水节电节能情况进行督查,坚持值班制度和安全巡查制度,确保各单位干部职工节约意识不断增强。二是敢督。在督办检查过程中对个别单位节约措施不力的进行书面通知,对拒不改正的进行通报。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对因疏忽大意造成损失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三是善督。在督查思路上求创新,想新方法,各单位的资源节约意识和习惯要逐步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从源头上促进各单位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

(三)在“创”字上求发展

以物业管理为重点,从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方面入手,大胆改革,积极探索节约型企业建设的有效模式。推行硬性的技术改造工作,包括的范围很广,小到照明开关的改装,到各种电器、设备的改造;无成本的抽水马桶放水瓶的作法、低成本的节水龙头改换、高成本的中水利用系统及循环水系统的改造,等等。物业管理的范围较为宽广,关系到居民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以计量核算为核心开展节约创新工作。科学化的计量可以帮助对各个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和考核,数据可以把每一个部门甚至个人的优劣展示出来;科学化的计量可以使每一名员工的工作被量化,通过相互比较可以激发员工的好胜心和创造力。

三、结语

古代军事家孙子说得好:“上兵伐谋”。用现代管理的语言解释,这就是在战争实践中谋略和战术是“悟”出来的,企业的谋略,也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创建节约型企业也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但更多的是责任。

作者简介:胡晓涛(1971-),男,湖北荆门人,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社区管理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物业管理与服务。

(责任编辑:耿春芳)

作者:胡晓涛 闫英

节约型企业发展论文 篇3:

基于企业节约型后勤建设的思考

[摘 要]企业后勤战略是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适应当今经济环境,保持企业竞争优势,获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企业后勤也应顺势而为,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提高企业后勤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增强后勤工作的效率,为此,企业建立“节约型”后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后勤战略 节约型后勤 效率

90年代以来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重组和兼并的浪潮、地区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原有战略,制定和实施新的战略,以适应当今的经济环境,保持竞争优势,获取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后勤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企业战略的转变而随时调整,保障企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整体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快提高企业后勤工作效率, 实现企业后勤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部署,这既是对社会发展状况的深刻判断、英明决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作为企业也应该履行使命,建立节约型后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创建节约型后勤的内涵及意义

一般而言。对“节约”这一概念的认识具有双重含义,一是相对概念,指相对于浪费而言的概念体系,是提倡性的、理念层次上的,但因为浪费概念和现象的界定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模糊性。故节约的含义也自然是具有很大模糊的;二是指在各种管理运行活动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合理化、效益化、最优化”的平衡利用,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共享,充分发挥其在管理和服务活动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

从本质上来说,节约型后勤概念应涵盖上述两层含义,尤其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更为重要,因为资源和能源的充分利用才是产出与收益平衡的杠杆,才是实现企业科学化、节约化管理的最终落脚点。所以,企业节约型后勤建设的内在含义应当理解为是从降低企业运行和服务成本、节约企业资源和能源开支出发,并能良好地维持企业管理和服务的持续发展的管理活动。

建设企业节约型后勤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要求。目前,公司一般从四个方面设计战略目标,即技术、市场营销、制造和后勤。这四个方面必须同时具备,其中后勤系统是整个系统运作的基础,是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当一个企业服务市场扩大且竞争更激烈时,后勤系统会变得更昂贵、更复杂。在当今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更加强调将后勤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管理,努力提高企业后勤的效率,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提高企业后勤的效率就必然要求企业后勤进行节约型建设。

二、企业节约型后勤建设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以及企业管理者将后勤体系简单化、附属化,在经济大环境和企业管理者认识偏差的影响下,企业后勤体系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使得后勤体系的建设无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第一、企业后勤建设缺少战略高度和思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大市场概念在今天已成现实。企业从世界各地寻找原材料,在不同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并将这些全球化生产资源的产出销往国际市场。全球化使世界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的全球化必然要求后勤功能的全球化视野。实施全球后勤战略,需要建立与保持一个综合后勤保障体系。而目前在企业中,生产和销售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而后勤管理缺少战略高度,将后勤体系建设简单化、附属化的倾向明显。

第二、企业后勤资源浪费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但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依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这种模式加速了我国资源和环境危机,这种增长方式较多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忽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会突破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而无法持久。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下,企业后勤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也必然存在着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注重外延式得扩张,而轻视了集约性的内涵增长。

第三、节约型后勤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节约意识淡薄

企业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生产,而对后勤系统的职能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将后勤系统认为是生产过程的附庸,将后勤的职能简单化、附属化。由于受到这种意识倾向的影响,往往影响到企业资源、资金在分配上流入后勤系统的数量有限,影响了后勤体系的整体发展,使得后勤体系的发展无法适应企业整体的要求,后勤在整个企业生产、销售等环节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弱化,节约型后勤的建设也就往往非常滞后。同时在整个后勤体系内,节约的意识也相对较弱,受到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个体往往缺乏节约的意识,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第四、节约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

如果说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和提升是硬实力,那么企业后勤管理就是软实力的一个方面。目前企业呈现出“硬实力上去了,软实力跟不上,节约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的局面。首先,管理理念滞后,“重开源,轻节流”。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重视前期的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的规划和引进,轻视中后期的管理和评估,理念滞后,资源重置、闲置现象严重。其次,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并未把节约型后勤建设纳入企业的考核指标并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许多企业节约型后勤建设仅仅流于形式和口号。缺乏健全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监督考评制度。

三、企业创建节约型后勤的途径

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部署,作为企业也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竞争已经从生产和技术竞争不断地向外扩散,竞争的程度也更加企业,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必须改变以往后勤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诸多弊端,提高后勤体系管理的战略性地位,企业创建节约型后勤势在必行。

第一、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节约观念

建设节约型后勤,需要企业管理层自上而下的普遍关注,特别是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有节约意识,并能把节约工作放在议事日程上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经常考虑、经常抓.并且要常抓不懈。再者是后勤管理人员的重视和后勤职工的积极参与。要让员工懂得,节约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做好服务。为了达到效果,后勤系统必须建立一定的宣传渠道,加强文化宣传,思想熏陶。另外,还应从后勤内部着手,认真研究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开源节流、勤俭节约,并提出可行性、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满足节约型后勤建设的需要。

第二、建立健全规范制度,强化节约意识

制度是行为的参考和保证,也是考核员工是否按章办事、科学合理办事的重要依据。没有制度保证,管理工作就失去了参考的标准,思想就不能统一,行为就缺失了准则。所以,建设节约型后勤必须通过制度来规范、强化节约意识,培育员工的节约行为,使后勤每个员工养成合理利用资源、节约使用资源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建设节约型后勤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建立资源统筹管理制度,科学进行调配

从企业内部运行机制来看,资源统筹就是突破的共享。避免重复购置和使用率低下;从企业与外部依存关系来看,资源统筹就是通过后勤社会化,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在最低成本投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后勤服务保障。如何统筹管理,合理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充分实现服务保障资源。

第四、建立企业节约型后勤绩效考核体系

企业后勤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要建立明确的绩效考核计划,制定可行的考核标准。设置合理的考核周期,并将绩效结果充分运用到入力资源和组织发展目标的制定、调整上。绩效考核体系虽说只是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但有效的考核体系对后勤发展和管理、对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对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帮助管理者确定员工工作的有效性和无效性,帮助员工找到改善、提高工作成绩的操作方法,使员工养成自觉的节约意识和行为习惯。当然。绩效考核与行为养成之间。必须有一定的中介.那就是实行员工聘用制、岗位职责制以及监控、薪酬管理等方式的配合。

四、结论

节约型后勤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来建设。讲节约,不是不投入,不更新,而是选择正确的投入。正确的管理模式,利用现代技术和条件,充分合理配置人、财、物的比例构成,其宗旨在于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玲 发达国家企业后勤战略的新趋势[J].南开经济评论 2010年第1期

[2]王俊峰等 建立高效节约型后勤的几点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

[3]李虹 对资源节约型后勤的基本认识 [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

[4]牟萍等 节约型高效建设对策探析 [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

作者:王跃兴

上一篇:南极地区气象学论文下一篇:流媒体技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