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语言艺术论文

2022-04-17

摘要:对于计算机语言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生不感兴趣,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实践证明,采取“以学定教”、“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计算机语言艺术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算机语言艺术论文 篇1: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是学生编程入门的基础课程,其一直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教师要在教学上做好充分准备,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情况用所教学的计算机语言写一些简单易懂的程序来引导学生,以明确其学习目的。如数学专业用画函数图来抓住学生,通过参数的变化来达到函数最直观的验证;又如艺术类的学生,可用简单的播放器或音频编辑小软件等让其了解程序设计在将来他们专业中所起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偏向其专业尽可能多的做些实例,让学生真正知道所学的计算机语言能为其专业可做哪些服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本文从目前高校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计算机语言教学改进的可行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编程语言也随之不断变化。从早期结构化程序设计到现在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这类课程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计算机语言种类越来越多,语言类课程的学习已成为各专业编程课程入门的基础。学习程序设计可以了解程序的运行方式,对于各种程序的使用也会很有帮助,可以帮助解决在软件使用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虽然计算机应用软件及工具很多,但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要针对具体实际问题对一些实用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或需要开发一些适用自己专业的软件,而且不管是一般应用软件的使用还是专业性的应用软件,往往必须借助程序设计才能使其发挥出更强大的功能。目前,主流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主要有C、VB、C++、Java、C#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找到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这是摆在当前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二、计算机语言教学的现状

目前普通高校开设的计算机语言课程主要有C语言、Visual Basic语言、Visual FoxPro语言、Java语言等。下面总结了一下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在教学各方面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兴趣低、无法调动其学习兴趣。在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都不高。学生往往认为要学习计算机语言与自己的专业没多大联系,而且学会编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计算机语言类的课程的态度是消极的,上课不认真听,课后作业和实验也是在应付老师。久而久之,课程结束时很难得到理想成绩。有些学生可能对编程有一定的兴趣,但是传统教学的填鸭式教学也很难让学生坚持下去,多半也是半途而退,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程序化,目的性不强。由于在很多高校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总学时较少,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大多数老师讲授的只是语言最基本的语法、结构和一些简单的应用设计,很少有时间去讲授语言在实际中的应用。由于教学内容与实际软件应用开发思路的脱节,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也只是走走过场,多半只是对理论教学的简单验证,并没有达到用实验提高和巩固理论的要求,让本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也变成可有可无的简单操作,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课程考核方式不严谨,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现在很多高校都采用了上机考试的方式,但这种考核方式本身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上机考试的试题选取就是一大难题,题目复杂的话大部分学生通不过,题目过于简单又会让学生放松学习,很难达到平衡;其次,考场的监管难于普通考试,学生作弊情况会增加;最后,评分及阅卷标准难于取舍,对学生不按要求的答案能否加分不能给出定论。

三、计算机语言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

计算机语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非常强的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好计算机语言,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目的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学习计算机语言并不是因为课程的难度,而是因为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因此,任课教师的引导就尤为重要。教师要在教学上做好充分准备,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情况用所教学的计算机语言写一些简单易懂的程序来引导学生,以此来明确其学习目的。如数学专业的用画函数图来抓住学生,通过参数的变化来达到函数最直观的验证;又如艺术类的学生,可用简单的播放器或音频编辑小软件等让其了解程序设计在将来他们专业中所起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偏向其专业尽可能多的做些实例,让学生真正知道所学的计算机语言能为其专业可做哪些服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合理安排教学环节。首先,理论教学环节的讲授方式要改变。由于程序的细节性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得到解决。因此,理论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程序设计的方式、方法上,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式去想问题。很多学生虽然能用所学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但大多是在固定题型(平时练习过的)上能完成,一旦给出实际性应用学生就完全不能动手,这就是缺乏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式去思考的能力。理论教学中可多用实例对计算机语言的使用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真正学会编程。其次是实验环节中,给出的实验内容要有一定的吸引力,让学生在完成实验后有成就感,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积极主动,且鼓励学生对完成的任务进行功能扩冲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兴趣。

3.采用合理的考核系统。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原因是考核系统的漏洞所致。传统的试卷考试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上机考试的很多考核系统的评分并不是以程序设计为主,只要学生能写出部分代码就能得到相应分数,就算整个程序完全无法运行但仍能通过考试,这让学生的学习出现了松懈。因此,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设计的能力上,加强评分细则的管理,杜绝乱答题也能过关的现状,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四、结束语

高校教学教师应及时发现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探讨来改进教学方法,从各个角度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多年的教学摸索和学习过程中,笔者通过坚持以上的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上机实践热情高,旷课情况较少发生,而且课堂讨论热烈,学习兴趣很高,教学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潘爱琴.浅谈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J].职业教育研究,2006,(6).

[2]兰红,李淑芝.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49-51.

[3]赵志梅,张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6-67.

作者:解德祥 张蕊

计算机语言艺术论文 篇2:

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对于计算机语言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生不感兴趣,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实践证明,采取“以学定教”、“先做后学”、“先学后教”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位;以项目为中心;课堂效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软件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制作、应用和维护逐渐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开发逐渐成为计算机行业的重要开发领域,社会对于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造成社会软件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但是与此同时,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中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却并不能够完全跟上社会的需求。

计算机语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计算机语言有很多,包括Pascal语言、Visual Basic语言、C语言、C++语言、Java语言、C#语言等。由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普遍具有知识点较多、内容抽象、理论与实践衔接困难等特点,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语言课程时普遍感觉比较吃力,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后期往往有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在“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计算机软件课程应着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1 教学现状

目前,学校关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大多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法,同时结合上机实践操作来巩固和熟悉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这种常规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1学生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认知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侧重语法的讲解,而忽视综合实例的训练;侧重局部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全局结构知识链的构造。学生在学习完各个单元各个章节后,仍然缺乏对各个知识点内在联系的认知。

1.2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占用了大量的课时,从而导致实践课时不足。学生可能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1.3学生缺乏学习课程的兴趣动力

计算机语言课程在介绍基础知识时,内容枯燥无味,不像应用类的课程能让学生马上看到效果,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倦情绪。编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较扎实的数学和英语基础,否则学生就会感觉找不到头绪,产生畏惧心理。

1.4学生缺乏软件开发的成功体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经历过完整的项目开发过程,有的学生只是将现成的程序进行输入并调试,不能够自己进行程序代码的编写,甚至有的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还没有弄清楚学习这类课程有什么用。

2 改革措施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它是一种主动的假设,它认为:人之初,性本学,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在课堂上要依靠学生,教师要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教”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主导者,而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知识活动的引导者,也就是教少学多,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应用于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本文进行了以下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2.1 以学定教

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往往被分成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对于理论知识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法,再通过上机操作来巩固和熟悉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但实际上理论和实践相互依存,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持,而通过实践的不断积累,理论水平才能够得到巩固和提高。

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任务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将计算机语言课程中一些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点,融合到一些典型的案例中去。一个贴近学生的出色案例,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染课堂教学气氛,有力提高课堂效率。将“以课本为中心”模式、“以知识点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模式,可以强化理论和实践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和完成,自然而然的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点。

把计算机语言的知识点以及所需的基础知识完全融人到项目中,这既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框架,又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和计算机语言的应用实践,这样才能够把计算机语言的知识点和项目的需求点紧密结合起来。

2.2 先做后学

“行是知之始”,在接触新内容、新知识点时,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由学生个人或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运用学生自己的能力去分析问题,老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解决学生的疑难和困惑,帮助学生一步一步的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去学习,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先做后学”的学习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不断的探究,不断的猜测和不断的思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让学生完成目标案例,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知识探索过程中不断完成思维的飞跃和素质的提升。

2.3 先会后教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语言课程时,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无法完成常规思维向计算机逻辑思维的转换。往往有一些学生,基础知识点掌握得很好,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却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计算机程序设计是有一定规律的,其主要思想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需要学生能够有技巧的将较大的任务不断的分解成较小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解题比编程更难一些。因此,在一个项目完成之后,教师应让学生再次整理解题思路,总结同类问题中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特别是软件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因此老师在讲课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否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永远都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是相通的,让学生养成思考和总结的习惯,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有效掌握,更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终身受益。

3 结束语

在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中, 教师应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重点是思维的提升和锻炼,而不是语法。在教学上秉承“以学生为本位”、“以项目为中心”的基本思想,让学生在完成一些经典案例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学习习惯,有效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创造性、能动性、表演才能和科研水平的综合体现,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能力,拓展专业视野,以获得学生真正的认可和尊重。

参考文献:

[1] 兰红,李淑芝.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改革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0(1O):49-51.

[2] 赵志梅,张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6-67.

[3] 张丽,夏斌.项目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10):92-94.

[4]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陈娟

计算机语言艺术论文 篇3:

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实践探讨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向各个领域的快速延伸,各行各业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其中一项比较重要,比较高级的计算机技术就是计算机语言的编写和使用。本文就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方式等方面来对《计算机语言》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教学;存在问题;教学方式

计算机语言课程,在整个计算机学科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计算机语言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提高计算机语言的教学实效,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计算机人才目标,已经成为广大中职老师普遍关注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本素质低、学习兴趣低、自觉性差

目前的现状来看,本来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学习积极性等就普遍较低,学习任何学科都没有多大的兴趣,而要想学好计算机语言,还涉及到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更低了。学生往往认为要学习计算机、学习计算机语言应该凭自己的兴趣去学,就应该整天坐在微机旁操作,根本不想听老师讲课,但是,真正上机时,他又不能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练习中去,所以自学能力不强或者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会上课不听讲、下课不看书。而且学生对于整个语言学习不够重视,这从平时的测试,各种计算机考试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来了,普遍存在没有兴趣、没有目的的学习。

2.程序设计能力差

从平时的练习、测试中发现,学生对于程序设计的能力普遍较差,对于很多题目实际上难度并不大,但是从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可以看出: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不强,常见算法(如穷举、递推、递归、方程求解、字符串操作等)不够熟练,甚至是根本不能掌握,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也较差,缺乏创新思维,这样就直接导致在阅读理解程序、完成程序填空的能力都较差;编程时设计的程序层次结构不清晰、杂乱,程序的效率较低,可读性差等等。

3.程序调试能力差

以QBASIC语言、C语言的教学任务为例,具体体现在:一是对于常用的Windows操作环境还比较熟悉,而对于DOS操作环境不熟悉,实验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如不熟悉DOS命令的使用,不熟悉QBASIC、C语言编辑环境下各菜单功能,不懂语言工作环境,不熟悉编译过程中出错的英文提示信息,导致什么地方出错不知道,为什么出错也不知道。二是不熟悉程序调试方法,如断点设置、必要的变量设置、观察变量的当前值等都不会。三是学生录入程序的速度太慢,录入的正确率也很低等等。

二、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方式探讨

1.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时,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法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建构理论为依托,创建并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只有身临其境,学生的兴趣才会被激发。学习计算机语言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件枯燥、难懂的事情,例如,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看到那些抽象的概念和难懂的语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没了。为了避免学生出现对VB这门课的误解,对它失去兴趣,所以在初学时,教师不要一味地讲授纯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实例的演示,如:五子棋、俄罗斯方块等,体验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的程序游戏所带来的乐趣,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還可以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据进行统计,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之后,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语言就产生了兴趣,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学习的态度,此时让学生亲自动手上机验证并运行程序,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当他们获得这份喜悦之后,学习VB等计算机语言的兴趣也就自然产生并迫切想学习这门看似枯燥的学科了。这样,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充分调动了学习计算机语言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务,从而为他们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从情境走入生活,又从生活返回情境当中总结并延伸所学的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前提条件。

2.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师必须明确计算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学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运用这门语言,而不是简单地就书讲书。计算机语言是非常严谨的语言,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就会大大限制学生的主动性思维,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旦碰到复杂的程序问题就会固步不前,不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同一个问题来讲,解决的方法不止一种,只要程序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那么这个程序就是正确的,至于程序好不好,是不是最优的,程序的可读性即是不是容易让人理解;结构是否合理;逻辑设计好不好,程序的执行效率高不高以及程序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等问题是次要的,因为这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又是初学者不作过高要求。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常鼓励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属于他自己的解题方法,因为通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及见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应该大胆的讲出来,不要局限于某种标准答案之中。这样将全班所有人的不同的想法列出来,一一进行对比,找出各自的优、缺点,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有很大的帮助,也通过对比让学生看到相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并且能够理解不同解决方式的优、缺点,这样会更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语言的教学是一门艺术,从表面上看只是老师的口才与知识水平问题,实质上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千方百计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和场所,强化素质教育,最终真正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国敏.计算机语言教学探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04).

[2]匡国防,田斌.论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3).

作者:陈伟

上一篇:低成本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外语学习教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