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舞蹈艺术风格论文

2022-04-16

摘要:每个民族的民间舞技巧都有着其自身的鲜明特点,与其他民族民间舞相互区别,维吾尔族民间舞在技巧运用方面同样也是如此。例如旋转、动脖子、软腰、眼神等技巧的运用使维吾尔族舞蹈具有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1],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代替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维吾尔族舞蹈艺术风格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维吾尔族舞蹈艺术风格论文 篇1:

舞蹈表演中艺术风格的把握与表现

【摘要】艺术风格是区分不同艺术作品之间最为显著的标志,也是二度创作者重要的表现对象。但是长期以来,在舞蹈表演中,很多表现者虽能较为熟练和流畅的将整个舞蹈进行展示,但是却难以表现出作品的艺术风格,从而使整体的表演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从舞蹈表演中艺术风格把握和表现的不足谈起,并就提升的途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舞蹈表演;艺术风格;把握和表现

一、舞蹈表演中艺术风格把握和表现的不足

舞蹈表演是一种集技术和艺术为一身的艺术创造活动,要求表演者以扎实和全面的舞蹈技巧为基础,对舞蹈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最终收获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从当下舞蹈表演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舞蹈者都有着全面和扎实的舞蹈技巧,能够较为流畅的表现作品。但是表演结束后,却给人以干巴巴的味道,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舞蹈者没有把握和表现出作品的艺术风格,所以使舞蹈表演缺少了灵魂,而成了单纯地技巧展示。这样的表演自然是难有艺术感染力可言的。所以在舞蹈表演中把握和表现作品的艺术风格,不但是提升表演质量的关键所在,更是整个舞蹈表演的灵魂。

二、舞蹈表演中艺术风格的把握与表现

(一)深入体验作品

前文中提到,舞蹈表演是一门二度创作的艺术,需要表演者对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刻地表现。另一方面,从作品本身来说,每一部舞蹈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文化综合体,正是在这些文化元素的作用下,才使作品表现出了鲜明的艺术风格。比如藏族舞蹈和维吾尔族舞蹈,就因为民族文化的差异而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但是在舞蹈表演中,多数舞蹈者都对此没有正确地认识,在面对一部舞蹈作品时,一开始就是对其进行技术上的分析,然后进行模仿和表现,从而使表演成了单纯地技术展示。所以要想真正把握和表现作品的艺术风格,首要做的就是对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

具体来说,整个过程可以分为文本分析、情感体验和尝试表现三个方面。文本分析是指对作品的时代背景、诞生地域、创作者的个人信息、作品主要表现的内容以及主要技巧运用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由此获得对作品最初的认识。情感体验是指舞蹈者要化身为作品的主人公,对作品的情感表现进行全程体验。比如张继刚创作的《一个扭秧歌的人》,就要求表演者将自己想象成为这个扭秧歌的老汉,感受他对于秧歌的热爱。尝试表现是指将文本分析和情感体验融入动作中,尝试着表现作品,经过多次练习之后形成个性化的表现方式。以上述三个阶段为基础的舞蹈表演,才能真正表现出作品的艺术风格。所以舞蹈表演者要真正认识到作品分析的重要性,舞蹈技术只是表现作品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深入了解作品,表现出作品的艺术风格,才能称得上是高质量的表演。

(二)夯实舞蹈基本功

舞蹈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古今中外的每一个地区和民族,几乎都有其代表性的舞蹈艺术,并已然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便是水平再高的舞蹈表演者,也不可能掌握所有舞蹈的技巧。那么既要熟练的进行表演,又要表现出舞蹈的艺术风格,对技术体系有着怎样的要求呢?其实并不需要进行过于广泛地学习,只要勤练舞蹈基本功,以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基础即可。无论是面对何种形式、何种风格的作品,都能够在短时间内予以快速的把握。这一点在一些舞蹈家身上也有着鲜明的体现。一些舞蹈家无论是表演何种类型的舞蹈,都能给人以恰如其分之感。原因就在于他们平时十分注重对舞蹈基本功的练习,使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个良好的舞蹈状态,在面对不同的表演需要时,仅需要做出有针对性地调整即可。所以要想把握和表现出作品的艺术风格,就必须以扎实的舞蹈基本功为基础。

首先是树立对舞蹈基本功的正确认识。舞蹈表演者要真正认识到基本功的重要性,无论当下的技术水平如何,都要制定出一个基本功的训练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并将其贯穿于自己表演生涯的始终。其次是学会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基本功练习。多数舞蹈者都认为舞蹈基本功的练习是枯燥和乏味的,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从艺术的视角来看待,其实基本功练习也是一种舞蹈表演,融入了表演色彩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反之,如果在一种不情愿的状态下进行枯燥而乏味的练习,自然就会产生厌烦之感。所以表演者应该对基本功的重要性有充分地重视,只有以扎实的舞蹈基本功为基础,才能从容地面对各种类型的舞蹈,并在此基础上表现出作品的艺术风格。

(三)重点表现典型动作

舞蹈动作并不是机械的肢体运动,而是饱含着创作者的艺术构思和情感,更是作品艺术风格的外在表现。特别是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只能凭借舞蹈动作特点去辨别和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别是一些典型动作,更是该舞蹈作品的代表。

如旋转,这是维吾尔族舞蹈中最为常见的动作,而且形式十分多样。其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与其背后的风土人情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疆被称为是歌舞之乡,对于歌唱和舞蹈有着几乎本能的热爱,而且维吾尔族又是一个热情好客,喜欢热闹的民族,各种庆典、聚会等,自然少不了歌舞的参与。当普通的动作和姿态难以表现出自己的热情时,旋转这一较为激烈的动作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只有通过快速、高难度的旋转,才能使自己的心情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又如藏族舞蹈中,有着“欲动必先屈”的特点,体现在作品中,就是膝盖经常弯曲,小腿动作非常多。这同样也不是一种偶然現象,而是和西藏地区的气候特点紧密相关的。西藏地区海拔较高,气温终年偏低,人们不得不穿上厚重的皮袍来抵御风寒,这样一来,全身上下就只有小腿部分比较灵活,所以小腿部的动作较多,并经常出现坐跨和松腰的姿态。所以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应该对一些代表性动作格外重视,并对其来由、表现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好这些动作,也就把握住了作品的精髓,作品艺术风格的表现也自然是水到渠成。

(四)丰富修养和实践

前文中提到,每一部舞蹈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文化的综合体。所以表演者的文化修养越丰厚,对作品的了解就越深入,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和表现也就越充分。

这一点也是针对当下舞蹈者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现实情况来说的。多数舞蹈者都是自幼学习舞蹈,然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拿出大量时间学习舞蹈的同时,自然会使文化课学习受到影响,所以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需要舞蹈表演者正视这一现实,树立起一种主动学习的意识,凡是和舞蹈艺术相关的,如音乐、美术、戏剧、文学、历史等,都要有所涉猎和研究,并学会从大文化的视角重新解读舞蹈作品。比如傣族具有代表性的孔雀舞,为什么是孔雀舞而不是其他?怎样表演才能体现出作品的风格?这就需要以一定的历史和地理知识为基础。云南省的傣族受到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多信仰小乘佛教,而孔雀则是小乘佛教中的圣物,所以傣族人民喜欢孔雀,尊重孔雀。在孔雀舞的表演中,要怀着一颗虔诚和敬畏之心,方能表现出这种唯美而灵动的风格。其次是丰富自身的表演经历。在舞台上公开表演,是舞蹈的基本属性。现实中,一些表演者在台下的练习中多有着良好的发挥。但是一到了台上,就会出现紧张等状况,从而使表演效果受到了不良的影响。所以表演者应该主动参加各种类型的舞台实践,积累大量的舞台表演经验,能够在任何场合的表演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由此才能为艺术风格的表现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作为舞蹈表演来说,其属于二度创作,即利用自身的舞蹈技巧对作品予以再创造。而作品本身是有着鲜明艺术风格的,所以在舞蹈表演中也应突出这种风格性,这将是决定表演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实际,就几种艺术风格的把握和表现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给更多的表演者和舞蹈教师以启示和借鉴,为当代舞蹈表演质量的提升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林乃桢.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浅议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J].艺苑,2009(04).

[2]饶开芹,蔡昕宇.舞蹈表演“情”之解[J].大舞台,2010(11).

[3]颜娟.论中国舞蹈表演的审美要求[J].成功(教育),2011(07).

[4]祁玉东.论舞蹈表演中的三要素[J].新世纪剧坛,2011(01).

作者:吾斯曼江?依拉吉

维吾尔族舞蹈艺术风格论文 篇2:

浅谈民族民间舞中的技巧运用

摘要:每个民族的民间舞技巧都有着其自身的鲜明特点,与其他民族民间舞相互区别,维吾尔族民间舞在技巧运用方面同样也是如此。例如旋转、动脖子、软腰、眼神等技巧的运用使维吾尔族舞蹈具有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1],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代替的。

关键词:维吾尔族;技巧;价值;运用

1维吾尔族舞蹈技巧种类

技巧训练出现在舞蹈作品里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了,作为舞蹈专业的我们深有体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著名的“歌舞之乡”,无论是在什么场合里,上到老人下至小孩,人人都能歌善舞。在丰富多样的舞蹈中运用了大量的技巧,这些舞蹈技巧从种类上划分,主要以旋转技巧、腰膝技巧、道具使用等方面为主。

1.1维族舞蹈的旋转技巧

1.1.1原位旋转

结合本人维族单元课的教学,以及参考了大量的维族舞蹈作品。常见的原位旋转大多是以女生为主,以托帽手为基本姿态,又或者以立掌式,脚下步子碎且快。从原位形式上的旋转来看,这种技巧注重快速与平稳的把握,在舞姿变化中保证旋转到位,呈现出完美的视觉美感,旋转不仅要注重舞蹈动作是不是偏离原位,在停止的时候能否保持原来的状态。在舞蹈表演中,类似的旋转技巧往往起到了烘托情节的作用,一般出现在高潮部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充分考验舞者的功底,旋转之后突然停住,进入抒情部分,起到一定的连接过渡的作用。

1.1.2 换位旋转

换位旋转是维吾尔族舞蹈表演者在行进中快速旋转的一种旋转技巧,难度更高,上身舞姿可以多变,脚下的步伐大同小异,如平转、夏克立转等[2],在行进的过程中,注意留头甩头。步伐小而碎,脚步要灵活,速度快而稳,动作上自然衔接,生动流畅,简直令观赏者目不暇接,具有着较高的欣赏价值。最后,在旋转到最后的时候会突然停止,它需要展现出舞蹈的定性,舞者的稳定能力,呈现出快与慢、强与弱的鲜明对比。这也是维族舞蹈旋转技巧与其他民族技巧的不同之处。值得注意的是,在初学换位旋转时,速度可以适当慢些,因为容易出现倒头的毛病,又或者头,身体,脚下三者不协调的问题。在旋转技巧熟练以后,会越转越得心应手,这时再把旋转速度加快,运用在作品里,会有惊人的效果。

1.2腰膝技巧

1.2.1跪下软腰

在跪下腰时有快慢之分,快下腰根据音乐鼓点的变化,有时需要一拍迅速到位,并且迅速接后面的动作,所以对于腰部力量及爆发力要求很高。慢下腰与快下腰有很大的差别,慢下腰讲究一股韧劲,看似腰弯下去很软,但又不是常规的软无力,往往出现在作品抒情的部分。因此,我们的腰部不仅要软,还得有爆发力。加上柔肩、手腕、腿等的巧妙配合与变化,会使动作更加流畅优美。在舞台表演中,根据作品情节的需要,跪下腰也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可在舞蹈作品的开始,以跪下腰造型为开端,又或许往往在作品结束时,表演者会以一个跪下软腰来收尾,使动作与音乐很好的贴合在一块,观众所有的目光聚集在表演者身上,耐人回味,使观众意犹未尽。

1.2.2膝部颤动

对于维族舞蹈中的技巧训练,膝部技巧往往会被忽视,因为它不像旋转技巧与腰部技巧那樣明显,让人一目了然,但在维族舞蹈中又是不可或缺的。同时,维族舞蹈中的膝部技巧不同于其他如藏族或其他民族舞蹈里的颤息,它没有专门训练的组合,往往跟其他的步伐,舞姿相结合出现在舞蹈里,主要起到使其动作衔接自然潇洒、柔和优美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维族舞蹈膝部颤动往往跟作品里的舞蹈动作和技巧一起出现在作品里。这一系列细小的动作,与维族舞蹈的动律,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只有掌握这些小技巧,加上旋转,腰部等技巧,才能使维族舞蹈的风格更加纯正,地道。

1.3道具技巧

1.3.1手鼓舞技巧

在维族舞蹈中,手鼓既是伴奏音乐也是表演者手中的道具,是真正需要舞者去拍响的,而非纯舞蹈道具。手鼓通常作为即兴伴奏,在维族舞蹈中通常是由男子进行表演,也有男舞者拍响手鼓为女舞者作伴奏,以女演员为主起到一个绿叶的作用,《摘葡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摘葡萄》这个作品里,手鼓的节奏完全根据迪丽娜尔动作的变化而变化,节奏分明,强弱对比明显。在男子维族单元课的训练中,有涉及手鼓舞训练的组合,除了要我们掌握基本的手鼓技巧以外,还的熟悉维族舞的节奏以及还考验表演者之间的默契度。双手拿鼓拍打着节奏与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它的一招一式,都向我们展现出维吾尔族男子的潇洒,帅气。

1.3.2盘子舞技巧

盘子舞是维族道具舞里很明显的代表,它起源于库车民间,后慢慢流传与新疆各地,经过艺术家们的整理再加工渐渐地发展成为舞台艺术。是一个维族女子道具技巧的舞蹈,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一手拿一个盘子,中指上戴一个小顶针,手伴随着上身的左右摆动也随动,在整个组合中还需要时而敲响盘子,使盘子发出清脆的声音,我们在组合的训练中,不仅要求掌握盘子的使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与旋转,腰部,表演等技巧串联在一起,是一个综合性的维族组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维族人民热情好客,节日的喜庆,将维族人民的能歌善舞展现的淋漓尽致。

2维吾尔族舞蹈作品中技巧运用的价值

技巧训练与舞蹈表演相结合,是一个大趋势,有着它的一席之地。相比其他的民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技巧更加丰富,无论是旋转技巧、腰膝技巧又或者道具技巧,甚至有还没有提到的技巧训练,都为维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以下主要结合赛乃姆、萨玛瓦尔舞、刀郎舞等相关经典舞蹈对技巧运用的价值来展开分析。

2.1赛乃姆中的技巧运用的价值

赛乃姆舞是新疆流传最广泛的民间自娱性舞蹈,由于地区差异,每个地方的赛乃姆舞蹈风格都不一样。但就大体来说,其形式自由活泼,舞者多为即兴表演,人数没有限制,但有特定的赛乃姆音乐。随着时间的流逝,赛乃姆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与舞蹈技巧有了很大的融合,舞蹈技巧训练成为赛乃姆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有的赛乃姆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加一些技巧,形成了赛乃姆舞特有的艺术风格。CCTV舞蹈世界曾给我们推送过新疆艺术学院所创编的和田墨玉赛乃姆舞蹈组合,以女子群舞的形式来表演,进场后以半蹲耸肩加晃身开始,主要以两人对舞为主,通过旋转翻身相互交错。该组合以常见的托帽手、抚胸式,三步一抬步伐加入摇头、动脖子、翻掌、绕腕、推手、旋转等技巧表现在对身体各个部位的细致运用上。舞者通过细腻的动作与音乐完美的融合,在舞蹈表演过程之中充分运用舞蹈技巧有助于舞蹈表演者更好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使情感得到完美的展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群优雅柔情的维族姑娘,可爱细腻。同时也能够使欣赏者对舞台人物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赛乃姆组合训练,在今后的维族单元课学习中我们应该多加学习。

2.2萨玛瓦尔舞中的技巧运用的价值

萨玛瓦尔舞作为维族舞蹈的一种少见的艺术形式,研究技巧在其中的运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3]在跳萨玛瓦尔舞时,舞者头顶一个大的茶壶和多个茶杯,舞者头顶巨重的道具又或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的旋转等一系列的技巧,无论是舞蹈气氛的渲染还是舞蹈形象的塑造,乃至于舞蹈情感的表达,均需要借助于舞蹈技巧来实现,所以说技巧的运用对于萨玛瓦尔舞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在这里更要提到一点的是,萨玛瓦尔舞已经濒临失传,因此对它的学习和继承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3刀郎舞中的技巧运用的价值

刀郎舞作为维吾尔族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深受大家的喜爱。以男女对舞为主,没有固定的搭档,在舞蹈的过程中是可以交换舞伴的,比较自由随意,对于舞蹈者的反应能力要求很高,并且随着音乐速度的加快,舞者们多以快速旋转技巧来使表演到达高潮,使人振奋,有极强的亲和力与感染力。还有最使人欢快的呐喊声,脚步的旋转动作都是节奏的强拍中展现出来的,都是情不自禁的刀郎舞动作技巧的运用呈现出一种粗狂和热情,是一种有着较高技巧水平的民间舞蹈艺术。

3结语

维吾尔族舞蹈作品中的技巧运用要解决的问题还应当凸显作品精神内蕴。最重要的是技巧与舞蹈作品的内涵、舞蹈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品情感的传达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清主次,理好思路,为作品服务。为营造作品的意境,体现民族的精神气质而服务,技巧的运用是十分关键的,如果脱离了技巧便很难将舞蹈作品展现的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郭江鸿.论维吾尔族舞蹈表演中眼神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6(6):159.

[2]耿婕.旋转技巧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5(21):106.

[3]迪力牙尔·尼加提.维吾尔族萨玛舞蹈的特征与现状[J].音乐时空,2016(2):90-91.

(责编:王锦)

作者:翟湘雨

维吾尔族舞蹈艺术风格论文 篇3:

维吾尔歌舞艺术的文化内涵初探

摘 要: 自古以来,西域就是古丝绸之路。新疆交汇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孕育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维吾尔族舞蹈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的乐舞传统,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长期发展和演变,形成具有特殊风格的舞蹈艺术。比如,节奏强调强拍弱化、弱拍强化。动律特点就是使用“微颤”;体态特点就是打响指、移颈、翻腕;讲究腰肢扭动的技巧,等等。所有艺术都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维吾尔族信奉多种宗教,比如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在这片土地孕育出来的维吾尔族舞蹈,自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赛乃姆”、“多郎舞”、“萨玛舞”,在不同层面蕴含维吾尔族舞蹈的文化内涵,体现维吾尔族特有的民俗风情。

关键词: 维吾尔歌舞 文化内涵 起源 分类

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种民族舞蹈都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和智慧。维吾尔族是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之地的少数民族,但是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并且融会贯通,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渗透在艺术文化中,便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维吾尔族舞蹈。

一、维吾尔族舞蹈的起源和分类

1.维吾尔族舞蹈的起源

维吾尔族,以前曾翻译为“韦纥”、“乌纥”、“袁纥”、“回纥”、“回鹘”、“畏兀儿”,后来才改为“维吾尔”,含义是“联合”、“团结”之意。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草原的回纥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支在公元840年大规模汇集,至16世纪初真正实现完全融合。自古以来,西域就是交通要塞,是古丝绸的必经之路。因此,新疆交汇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孕育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族。维吾尔族舞蹈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的乐舞传统,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长期发展和演变,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舞蹈艺术,广泛流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地。

2.维吾尔族舞蹈的分类

根据舞蹈的功能,维吾尔族舞蹈可以简要地划分成三大类别:第一种是自娱自乐性质;第二种是礼节风俗性质;第三种是自觉表演性质。

第一种是自娱自乐性质的舞蹈。在重大节日、喜庆的日子里,维吾尔族常常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表达欢快之情。这是一种自娱自乐性质的舞蹈,由民众即兴创造,不以表演为目的。维吾尔族最具自娱自乐的舞蹈是“赛乃姆”舞蹈。在维吾尔族语里,“赛乃姆”就是“美好”、“女神”、“偶像”之意。“赛乃姆”舞蹈就是以赛乃姆音乐为伴奏,没有任何程式化的舞步,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给人一种欢快的气氛。

第二种是礼节风俗性质的舞蹈。维吾尔族受到多种宗教信仰的影响,不仅信奉印度教、佛教,而且信奉萨满教、伊斯兰教。因此,维吾尔族舞蹈自然受到宗教的极大影响,自然产生礼节风俗性质的舞蹈,比如萨满舞。萨满教是维吾尔族人信奉的原始宗教,原始的萨满舞就是一种巫舞,与萨满跳神活动有关,后来便发扬光大,每逢肉孜节等重大活动,维吾尔族的男子就在广场上表演萨满舞。

第三种是自觉表演性质的舞蹈。自觉表演性质的舞蹈就是指出舞蹈家为了表演需要,有意识、自觉地在原有舞蹈风格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而进行编排的舞蹈。这类舞蹈往往具有较高的技巧性、欣赏性和艺术性。比如,维吾尔族著名舞蹈家康巴尔汗,就是现代维吾尔族舞蹈的集大成者,《盘子舞》、《林帕特》就是她成功的杰作。

二、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特点

1.节奏特点

节奏是音乐的一个基础单位,舞蹈节奏则是舞蹈音乐的灵魂。在舞蹈音乐伴奏方面上,维吾尔族舞蹈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强拍弱化、弱拍强化。维吾尔族舞蹈充分地运用舞蹈动作的力度、快慢速度、大小幅度,采用绕腕、三步一抬等动作,对强拍子进行弱化再配合舞蹈伴奏音樂的节奏,形成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维吾尔族舞蹈伴奏音乐,通常运用附点、切分音来打破原本中规中矩的节奏,让音乐风格更有民族风韵。

2.动律特点

顾名思义,动律的含义就是有规律地跳动。运用到舞蹈动作上,就是指舞蹈者通过身体有规律的动作来表达音乐节奏。可见,动律能够有助于舞蹈动作更加自然流畅,展现舞蹈的内在性格和品味。比如,“微颤”是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的动作,变换动作之前经常使用“微颤”让舞蹈动作衔接得更加自然。

3.体态特点

所谓“舞蹈”,就是舞蹈者调动人体的姿态动作来表达艺术情感。维吾尔族舞蹈就是充分运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比如手、肩膀、手腕、腰等,并且加以一点装饰性动作,比如打响指、移颈、翻腕等,构成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动作。这些体态动作,让维吾尔族舞蹈独具特色,自成风格。

4.技巧特点

维吾尔族舞蹈非常讲究腰肢扭动的技巧。由于维吾尔族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在舞蹈上自然也接受西域舞蹈追求舞姿轻盈、腰部柔软的要求,因此,维吾尔族舞蹈同样要求腰部扭动,呈现柔软的特点。与此同时,维吾尔族舞蹈偏向于舞步的旋转,在不断变化的旋转舞步中,不断改变舞蹈造型,不断地将舞蹈推向高潮,并且在快速旋转中戛然而止。这些旋转无不需要高超舞蹈技巧。

5.服饰特点

维吾尔族个性好客热情,在服饰穿着上讲究宽松、洒脱,因此,维吾尔族的民族服侍都是色彩鲜艳,喜欢穿皮靴,喜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把长发梳成十几条甚至更多的细辫,舞蹈旋转时随宽大的裙摆飘扬,十分妩媚迷人、活泼热情。

三、维吾尔族舞蹈艺术的文化底蕴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和所有民族民间舞蹈一样,维吾尔族舞蹈也是源自生活,吸取了维吾尔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维吾尔族信奉多种宗教,比如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融汇不同宗教文化的精华。维吾尔族祖祖辈辈生活在新疆一带,曾经是古代西域名骚一时“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繁忙的丝绸之路贯通中西方,不仅给维吾尔族这一片土地带来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留下丰富的文化财富。在这片土地孕育出来的维吾尔族舞蹈,自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分别以“赛乃姆”、“多郎舞”、“萨玛舞”为例,揭示维吾尔族舞蹈的文化内涵。

1.“赛乃姆”的文化内涵

“赛乃姆”的原名是“赛兰木”。根据《突厥语大辞典》对“赛兰木”的解释,是“地名,在今中亚一带”。“赛兰木”这个地方是古代西域舞蹈“康国乐”“安国乐”的故乡。早在16世纪,“赛兰木”这个地方的居民便移居到新疆车库,自然而然地也把原来的舞蹈(比如“胡旋舞”、“拓枝舞”)带来了,于是人们就把这种舞蹈以地名为名,称之为“赛兰木”,也就是“赛乃姆”。“赛乃姆”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在维吾尔族广为流传。“赛乃姆”的含义,即“神像”、“美女”之意。“赛乃姆”的形成可谓是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在文化大融合、宗教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中潜移默化而来的。其中,西域乐舞对赛乃姆舞的形成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除了西域乐舞之外,龟兹乐舞对“赛乃姆”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龟兹,就是今天新疆库车。龟兹壁画直观形象地展示龟兹乐舞,其特点就是弹指、摇头、弄目、移颈、跷脚等。这些特征恰是维吾尔族舞蹈独树一帜的典型形象。

2.“多郎舞”的文化内涵

“多郎”是维吾尔语的音译,也可以记为“刀郎”、“多兰”、“朵兰”、“多浪”、“都兰”等。直到今天,在麦盖提、莎车、阿瓦提、巴楚这一带的维吾尔族人民,仍然自称为“多郎人”。早在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在到达塔里木盆地之后,有某些部落留下来,与当地居民杂居融合,便形成“多郎人”。经过几个世纪的交流融合后,古代蒙古部落的民众开始慢慢改变了游牧的习惯,转向定居的农耕生活,并且慢慢废弃各自使用的语言与文字,逐渐使用共同语言——维吾尔语,对萨满教的自然崇拜也慢慢转为信奉伊斯兰教。

多郎人聚集在沙漠边缘,经常有野兽出没,为了生存,多郎人不得不和风沙、干旱抗争,对付凶猛的野兽。因此,多郎人性粗犷,多郎人的舞蹈自然是豪迈有力,多郎舞展现的都是多郎人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内容。大约在公元16世纪,便形成具有礼节民俗性质的民间舞蹈——多郎舞。多郎舞保留了西域舞蹈的因素,并且把多郎人的生活动态和坚毅的性格融汇到舞蹈语言中。

3.“萨玛舞”的文化内涵

“萨玛舞”中的“萨玛”有两个意思,第一是代表一种宗教名称,即萨满教;第二是代表萨满教的专职司祭者。“萨玛舞”属于一种礼节风俗性质的民间舞蹈。一般在重大节日时候,维吾尔族民众集中起来,共同欢快地跳这种集体舞,动作朴实有力。伊斯蘭教盛行时期,统治者也利用了“萨玛”这一民间舞蹈形式进行宗教活动。直到现在,“萨玛舞”仍然流行在南疆喀什、莎车一带,不过这种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群众的集体娱乐活动,转变为雄健有力又欢快而有凝聚力的独特舞蹈形式。

著名的舞蹈家贾作光曾说:“民族舞蹈艺术要在挖掘、继承和积累的基础上创新,要注重在生活中捕捉舞蹈形象,完善技法,再以现代的观念对民族舞蹈加以关照。但是,即使是在发展过程中,创新也应万变不离其宗,创新的根本是民风、民俗、民味、民神和民族语言。”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力气,在保存维吾尔族舞蹈文化的基础上,坚持自我特色,兼容并蓄各种舞蹈的精华,让维吾尔族舞蹈再次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安元忠.浅谈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与美学意义[J].才智,2011(14).

[2]王强,蔡水莲.浅析维吾尔族舞蹈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4.

[3]杨津津.试析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与传统体育的共同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2(1).

[4]周建国.新疆民族歌舞四十年[J]新疆艺术,1996(5).

[5]蒙小燕.浅议维吾尔族舞蹈的美学价值[J].宁夏大学学报,2006(3).

[6]姑丽娜扎尔·亚生.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和社会文化功能[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7).

作者:李鑫

上一篇: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分析论文下一篇:机电故障诊断机电设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