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艺术风格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吉林秧歌创作史研究

摘要:吉林秧歌是在吉林省表演的富有吉林地方特色的东北秧歌。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清初时期的大移民将中原北方秧歌带到吉林省境内,后经过与吉林当地的风俗和文化相互影响、融合,经过时间的打磨,形成了富有吉林地方特色风格的吉林秧歌。在发展中,延安新秧歌运动事件对吉林秧歌在以后的创作中形成了标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不健康”、“打情骂俏”、“丑”的元素全都剔除,规范了舞蹈进行创作时的规范。在本篇论文中,我将吉林秧歌的创作史过程分为三个大的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吉林秧歌创作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形成了以传统动作元素为基本进行创作的创作理念。由于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影响,内容上推陈出新,以时代背景为创作题材,歌颂美好生活的开端,塑造塑造了中国新生力量的青年形象。在形式上剔除陋俗并大力创新,满族歌舞融入传统元素中进行创作秧歌作品。第二时期为吉林秧歌创作的中期繁荣期阶段,在这时期,吉林秧歌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拓展,吉林秧歌风格特色形成,典型动作也已经出现,在创作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在创作内容上更加贴合现实生活,选用现实生活的故事进行编创,向观众传达积极乐观的主题思想,塑造了一批热爱生活、爱岗敬业的青年形象。在形式上动作和道具相配合的运用使吉林地域性特点更加明显,也更具有民间味。第三时期为吉林秧歌的的转变阶段,在这一时期,吉林秧歌更注重表演化,一些院校深入挖掘吉林秧歌地域性特点,做了相关课题的研究,为吉林秧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时期,编导在进行编创时对于动作的运用行云流水,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丰富的表演感情,更注重情绪的展现。内容上以东北民俗文化为创作的基础,淡化的故事情节强化情绪的表现,人物形象也充满了“关东人”的性格特点。在形式上对吉林秧歌的创作更加规范,对步伐定义了名称,并在作品中突出展现,表演形式逐渐夸张化,以表演为主。笔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查阅吉林省地方文献及报纸等材料,全面分析吉林秧歌的形成及其新中国成立后在三个领域的发展历史。由于吉林秧歌理论资料的缺失,笔者借助此机会以论文的形式完成对吉林秧歌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进行理论上的补充。希望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使更多的人深层面的认识吉林秧歌,并能继续传承发展下去,为吉林省艺术文化事业进行更好的传播,丰富吉林省特有的艺术文化蕴涵。

关键词:吉林秧歌;内容;形式;创作;动作特征;双颤双花

学科专业:音乐与舞蹈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内容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吉林秧歌出现的前提和基础

(一)传入吉林的汉族秧歌

1.辽金时期的大移民

2.清代“闯关东”

(二)吉林地区本土的舞蹈文化

1.满族舞蹈文化的影响

2.其它民族舞蹈文化的影响

(三)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影响

二、传统与创新并举——早期吉林秧歌的奠基

(一)内容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题材选用新时代新生活新故事

2.主题思想上歌颂美好生活幸福感

3.人物形象上塑造新中国新青年新形象

(二)形式在传统基准上的创新

1.在动作上以继承传统东北秧歌为主

2.满族歌舞特色融入传统秧歌

3.女演员角色的引入与扮相的改良

三、内容与形式的拓展——吉林秧歌繁荣期的发展

(一)内容上更贴合现实生活

1.创作题材选取现实生活故事

2.传达时代生活中积极乐观的主题思想

3.塑造热爱生活、爱岗敬业的人物形象

(二)形式上道具和动作的发展与成熟

1.丰富扇花和绢花的舞法与技巧

2.双颤双花作为典型动作成熟

四、表演性的强化——吉林秧歌转变期的创新

(一)内容上以东北民俗文化为创作基础

1.以东北民俗文化为题材基础

2.淡化情节与强化情感倾向

3.人物形象充满“东北性格”

(二)形式上立足于传统秧歌的现代化创新

1.动作语汇创新化

2.浪扭步作为典型动作成熟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终身体育论文提纲下一篇:机械制图学习兴趣培养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