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计划预算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企业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工具之一,但传统规范化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往往不适合高速发展的国有科技型企业,因此,科技型企业应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预算管理制度,以促进国有科技型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简述了国有科技型企业预算管理的特点,分析了企业开展预算管理存在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使预算管理在国有科技型企业中顺利开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国家科技计划预算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国家科技计划预算管理论文 篇1:

实施主题计划 建设“资源科委”

主题计划的实施顺应了时代发展对科技工作的需求

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底就强调“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温家宝总理也提出: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

目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在这种情况下,起关键作用的科技创新必然面临巨大的服务需求,这就给北京利用科技创新加强对全国的服务和辐射带动、建设“创新型城市”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北京建设“创新型城市”是符合时代特点的必然选择。科技工作被推向了更加突出的历史舞台,同时,首都发展对科技提出的巨大需求也对科技工作、特别是科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分析当前北京市科技发展的特点,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科技资源丰富,二是创新能力日渐增强,三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这是我们开展科技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支撑。基于对当前北京市科技发展的这三个特点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建设“资源科委”的工作方向。

我认为,建设“资源科委”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科技体制改革,不断发现、总结和推广一批先进的工作模式和方法,进一步凝聚资源、解放资源、利用资源,通过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市科委今年启动实施了科技工作主题计划的管理新模式,这一管理方式的转变代表了我们从认识到实践的一次跨越,就是要利用主题计划管理方式,把创新资源与首都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主题计划成为建设“资源科委”的重要举措。

做好主题计划是建设“资源科委”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主题计划是“需求导向”的具体体现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的科研工作理念、方法使我们的科技工作一直片面强调“技术导向”的价值,造成大量的科技资源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我们的科技还没有真正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实施主题计划就是要变“技术导向”为“需求导向”,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和急需的问题出发,以需求为导向,推动“以用定研”的创新工作模式的形成和全面推广。

主题计划是“集成资源”的平台

随着我们对主题计划的不断深入理解和领悟,大家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主题计划的目标不能再单独依靠科技项目来实现。主题计划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的实施必须通过政策体系的完善、新型工作体系的建设、重大示范工程的引领、重大科技项目的具体实施以及创新环境的不断改善等多种手段来推动,所有这些工作实质上就是对首都科技资源的一种凝集和调动。通过“主题计划”这个平台,使更多的首都科技资源可以为我所用、为企业所用、为首都的经济社会发展所用。

主题计划是“科技体制改革”的载体

无论是“一个转变,两个加强,三大行动”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思路,还是“十一五”期间“首都创新战略”的实施,都必须把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技体制改革是一切科技工作的动力源泉和努力方向。主题计划的实施就是要变革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建立新型工作体系,并加以总结、宣传和推广。同时,主题计划也是转变科委职能,努力实现科技工作与首都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

主题计划是“科技发挥作用”的标志

主题计划的工作不应局限在实施过程之中,更重要的在于实施效果的及时总结和宣传。通过主题计划的引导,我们的科技工作可以更加有的放矢,我们的创新成果可以更直接地解决需求问题、投入应用,同时科技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更迅捷地彰显出来。如果说以前的科技项目或者科技计划的影响体现了科技工作在“点”上或者“线”上的作用,今后主题计划将在“面”上显现科技工作的重要作用。

做好主题计划必须破除固有的思维模式与路径依赖

日前,全委对2006年的预算进行了统一的汇报和讨论工作。在预算汇报之前,各个重大项目、科技专项的主管处室做了大量细致而充分的准备工作。尤其是重大项目,经过前一阶段很长时间的公开征集、凝练以及专家的论证,项目整体水平比往年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但是,在项目的组织过程中,比照主题计划的要求,我认为无论是重大项目还是科技专项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工作观念转变亟待突破

从汇报的全过程来看,各处室对主题计划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加深。归根结蒂是我们的工作观念还没有转变,我们还没有真正从主题计划的总体要求出发考虑工作。牵头处室应该按照委里的统一要求尽快将主题计划的目标和工作重点明确出来,同时及时征询被牵处室的意见;被牵处室在与牵头处室充分交流意见,并深刻领会各主题计划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应该仅仅围绕主题计划的要求开展工作。只有工作观念转变了,主题计划才能真正成为我们集成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

“技术导向”影响根深蒂固

在重大项目的组织过程中,从技术出发的痕迹依然存在,还没有真正从需求出发考虑重大项目的选择。同时,对主题计划目标的理解还需进一步深入,重大项目的目标还需进一步提炼。从目前我们实施的8个主题计划来看,既有与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也有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还有涉及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初步涵盖了科技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个关键而重要的方面。不同主题计划的目标是有明显区别的,这就要求我们以需求为导向,按照不同主题计划的目标要求凝练和选择我们的重大项目,而不能单独从技术的角度出发。

社会需求研究基础薄弱

从现有的工作体系来看,由于受公开征集项目的数量和范围的制约,以及为我们提供服务的相关中介机构,甚至包括专家(更多是技术专家)对我们工作理解的不深入,造成各处室在选择重大项目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工作点位偏低、范围偏窄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的主管处室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多组织力量对企业、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开展深入的研究。只有对项目所属领域的行业特点、市场情况、模式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和系统的考虑,项目选择和实施的依据才会更加充分,与主题计划的要求也才会更加吻合。

创新资源组织招数不多

主题计划的工作特点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注意发现、总结和推广创新型的工作模式。从今年重大项目的选择来看,对通过项目组织利用创新资源的考虑普遍还比较欠缺,工作机制提炼不够,同时对区域合作与促进欠缺考虑。更多的还是沿用以往的思维,通过依托单位(主持单位)自身的基础,加之科技经费的直接投入来组织实施项目。而没有体现出科技经费“粘合剂”、“杠杆”和“助推器”的作用,没有更多地在研发模式、社会资源组织、企业间合作、区域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

计划管理流程尚需完善

从全委的工作出发,现在看来我们的计划管理流程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从今年的预算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可以看出,有些工作分工还不是很明确,与以往工作的连贯性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各专业处室在不同领域之间的协调和分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二是在项目与以前工作的结合上缺乏考虑,对过去支持过的相关项目及工作基础与汇报项目之间的联系缺乏全面分析。

纵观以上5个方面的问题,固有的惯性思维和工作路径是关键影响因素,必须从思想上破除束缚。

做好主题计划必须改进计划管理流程

过去我们执行的是领域式计划管理方式,主题计划的提出,在目标设计、组织协调、管理方式等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的计划管理流程中出现了一些与主题计划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的环节,必须加强改进,以保证科委整体工作的顺利推进。为了更好地做好主题计划工作,建设“资源科委”,针对2006年预算管理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在计划管理中我认为要具体做到“七个落实”:

一是做好需求调研工作,落实项目领域指南。从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出发,深入开展需求调研,并加强基础研究工作。

二是加强经济性分析,落实项目或工作指标。从主题计划的整体要求出发,对项目的市场整体情况、主持单位及所属行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实施项目的风险进行综合经济分析,提高项目的可行性。

三是开展知识产权对比分析,落实项目研究水平。针对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企业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偏低以及过分依赖国外技术,且技术引进以后“二次创新”严重不足的现实,要加强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现状分析。

四是制定细化的预算标准,落实经费预算。同时,要加紧研究对主持单位承诺匹配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的办法。

五是加强会前沟通环节,落实组织程序。在今后主题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计划处、牵头处室及被牵处室应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制,与主题计划相关的工作应在报主任办公会讨论之前提出切实可行的整体方案。

六是加强跨领域、跨处室协调,落实工作分工。

七是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落实过程管理。主题计划的作用和影响要通过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进行总结和宣传,因此必须加强主题计划的过程管理,明确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机制。

作者:郑吉春

国家科技计划预算管理论文 篇2:

国有科技型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摘 要】企业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工具之一,但传统规范化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往往不适合高速发展的国有科技型企业,因此,科技型企业应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预算管理制度,以促进国有科技型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简述了国有科技型企业预算管理的特点,分析了企业开展预算管理存在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使预算管理在国有科技型企业中顺利开展。

【关键词】国有科技型企业;预算管理

随着我国大力提倡科技创新,近年来,涌现出很多在高校、科研院所支持下的国有科技型企业,这类企业研发实力强,科研成果丰硕,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国有科技型企业发展迅速但规模不大,企业内部管理不够健全,尤其表现在预算管理方面,由于科研项目研发效果的不确定性,企业往往不重视预算管理或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一、企业预算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企业预算管理可将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细化分解为各预算执行单位的具体工作目标与行动计划,通过执行企业预算管理有效保障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企业实施预算管理能够改善组织内部的沟通与协调,促进各部门相互理解,目标一致。预算管理的执行对经营过程起到控制与监督作用,通过预算与实际的对比,企业可以更好地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企业预算管理为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了标准,使绩效考核客观公平,同时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完成业绩指标,控制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二、国有科技型企业预算管理的特点及意义

1.国有科技型企业预算管理的特点

国有科技型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其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是要求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但科技创新往往涉及高风险性活动,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国有科技型企业的预算管理应对两者都有兼顾。国有科技型企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生存压力与发展机会并存,进行预算管理时应充分考虑政策影响。国有科技型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大部分为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中小型企业,以创新性、研究性的项目为主。综合上述特点,企业预算管理不可完全模仿大型企业的预算管理方法。

2.国有科技型企业预算管理的意义

国有科技型企业开展并完善预算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预算管理可将经营目标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有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其次,开展企业预算管理可以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及时发现问题,找准研发方向,防止研发浪费,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有力保障。最后,国有科技型企业绩效考核较为重要,建立激励分配制度,可以调动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换,而企业预算管理可以为绩效考核提供科学依据。

三、国有科技型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国有科技型企业预算目标难以把控

国有科技型企业从事的科技创新活动具有高风险、收益不确定、研发过程复杂、研发投入大、非标准化等特点。新技术的开发、新产品的市场需求、国有相关政策法规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都会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增加了预算目标制定的难度。只考虑企业资产保值增值,预算目标会过于保守,企业创新能力受到制约。只强调研发创新,预算目标则会过于激进,一但研发不成功,预算与实际可能偏差较大,预算失去意义。

2.管理者对预算管理重视度程度不高,预算难以实现

国有科技型企业创立初期或成长阶段,企业管理者多由事业单位人员兼职或外派,大多为技术专业人员背景,存在重科研轻内部管理的思想,其不认为预算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办法,相反认为预算刚性会制约研究创新的发展。有些管理者尽管对新项目的开展会做简单项目分析,预判投入量及未来的回报率,但不能将指标细化,导致实际偏差较大。管理者自身对预算管理重视程度较低,造成预算管理在企业中难以开展。

3.国有科技型企业的核算体系不完善使预算难以编制

会计核算体系是预算管理的基础,预算的编制需要参考企业以往年度的数据。科技型企业项目性很强,研发周期长,研发费用核算内容复杂。一些国有科技型企业不能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核算体系,没有细致划分出项目与非项目核算,未设立研發费用专项核算,企业决算中无法得到细化的数据,不能为预算提供可用数据,使得预算编制时无从下手,影响预算管理的正常运行。

4.管理团队的预算管理水平不高,预算科学性不强

企业预算管理是系统的过程,具有全员性的特点,预算管理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协同完成,企业需要制定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为预算做保障。但部分国有科技型企业重点关注项目研发,研发人员较多,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内部管理的工作也由研发人员兼顾,内部管理简单粗放。预算工作全部由财务部门完成,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管理仅仅为应付上级要求,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四、解决国有科技型企业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1.充分考虑预算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适的预算目标

国有科技型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最为重要,企业预算目标要立足于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充分运用利润增长率法、本量利分析法确认预算目标。针对企业从事研发项目的不确定性,企业可借助已成功研发项目经验,将成功的研发项目做为制定新项目预算目标的参考。同时考虑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预算目标不同。初创期,企业预算目标应围绕研发、市场开拓为主。成长期,预算目标应更多考虑如何增加利润。成熟期,预算目标的重点应为保持利润水平,控制成本费用。企业预算管理可先简再繁,由粗至细,逐步完善国有科技型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

2.转变管理者思维,提升预算管理意识

国有科技型企业的管理者自身应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树立预算管理理念,重视企业预算管理,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是为确保经营目标顺利实现建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可以为企业规避风险。应学习企业预算管理知识,并借鉴同行业预算成功经验。必要时可通过投资方或上级主管部门来约束管理层,强制要求其建立健全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组建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同时财务部门也应在思想上改变管理层企业预算管理认识,让管理者认识到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将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与先进预算编制方法相结合编制企业预算

企业的预算管理与决算相辅相成,预算编制依据的重要来源为近年来的企业决算数据。国有科技型企业首先应完善核算体系,严格划分项目与非项目经费的核算,制定合理的费用分配标准,重视研发费用核算,为预算编制提供有价值的历史数据,预算管理在结构层次、经济内容、编制原则上应与会计核算体系充分保持一致。预算编制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国有科技型企业应根据企业特点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如科技型企业受经营环境、国家政策变化影响较大,部分指标应采用弹性预算法,科技创新不断有新项目的研发,对于这部分指标应采用项目预算法。总之,编制预算时,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经济内容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并综合运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制定适合本企业的预算。

4.增强学习意识,提升团队预算管理水平

国有科技型企业要想增强整体管理水平,形成核心竞争力,则提升团队的预算管理水平是必不可缺的。首先,企业可聘请预算管理方面专家为企业全体人员培训,通过预算管理理论及方法的讲解,让全员了解企业预算管理理论基础及科学的编制方法,提升全体人员对企业预算管理的责任感和认同度。其次,可聘請专业机构为企业人员编制预算提供咨询和指导,由专业机构指导企业全员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中降低错误频率,在开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团队的预算管理水平能够得到快速有效提升。最后,企业可引进具有预算管理方面专业能力的人才,开展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带动全体员工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在预算管理开展初期允许因经验不足导致的预算与实际的偏差,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召开预算管理讨论会,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从而不断进步,提高全员预算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国有科技型企业应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完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制定科学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以获得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史晓媛.科技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 2018,(1):32-33.

[2] 孙璟.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8):151-152.

[3] 陈海双.科技服务型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6.(1):35.

作者:杨惠宁

国家科技计划预算管理论文 篇3:

国家科技经费核算及管理存在的问题探析

摘 要 随着国家“十一五”计划的推进,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单位越来越多,为此,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制定了一系列经费管理办法。按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课题结束时,在进行课题任务验收前,必须先对课题进行财务验收。因此,如何按相关的经费管理办法来管理和核算课题经费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家科技经费核算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可以采取的相关措施,以期提高课题承担单位对科技经费的核算及管理水平。

关键词 科技经费 核算 管理

科技经费是指用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科技活动所耗费的经费支出,也叫科技资金或科技支出。科技经费的来源一般包括财政预算安排用于科技活动的资金,科研单位自行组织用于科技活动的资金,企业投入科技研发方面的资金,银行的科技信贷资金等。随着国家科技投入的增加,如何按照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合理、规范地核算及管理科技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科技经费的核算及管理。

一、 科技经费核算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005年底,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政策。200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6]56号文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又制定和修订了“973”、“863”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经费管理办法,科技部制定了《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初步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新体系。对科研课题及经费的申报、评审、立项,执行和结果的全过程,建立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程序。然而,大多数课题承担单位都是第一次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在课题经费的核算及管理方面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题经费核算方面的问题

1.对课题经费没有进行单独核算。单独核算要求单位在财务系统中对课题专项经费及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或在财务系统中设辅助账进行核算,如果只是在系统外以表格形式记录的课题经费支出明细则属于未单独核算。以下几种形式均属于未达到“分别进行单独核算”:(1)单位未设置会计科目或辅助账对课题经费进行单独核算,而是将课题经费与单位经济性支出混同核算;(2)单位设会计科目或辅助账对课题经费进行了单独核算,但未将专项经费与自筹经费分别单独核算;(3)单位设会计科目或辅助账对专项经费进行了单独核算,但未对自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4)单位单设会计科目或辅助账对自筹经费进行了单独核算,但未对专项经费进行单独核算。

2.费用的归集比较混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燃料动力费:燃料动力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在实际操作中,很少有单位会对课题耗用的水、电、气、燃料做到单独计量,如果无法单独计量的话,则应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摊。另外,有少数单位在燃料动力费中列支了汽油费。

(2)会议费: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会议费的归集五花八门,有把参加国外会议发生的费用列入会议费的,有把外出参加会议的差旅费、住宿费和会费等列入会议费的,还有的在会议费中列支了招待费。按经费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国内参加会议的差旅费、会议注册费都应列入差旅费,国外参加会议的差旅费及会议注册费应列入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招待费严禁在课题经费中列支。

(3)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目前,绝大多数单位在核算时将办公费及手机通讯费列入了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4)劳务费: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同时劳务费不得突破预算。但是有不少单位在劳务费中列支公司员工的工资,有的单位还将公司员工的社保列入了其中,还有的单位将研究生培养费、过节费也列入了劳务费,导致实际列支的劳务费远远高于预算。

(5)专家咨询费: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可见,专家咨询费的支付对象是个人,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单位在专家咨询费中列支的是支付给信息中心等单位的咨询服务费。

(二)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问题

1.经费使用超预算情况突出。主要原因有:(1)大部分单位的预算在编制时只是由技术部门或科研部门单独完成,有的甚至是由个人完成,缺乏和财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导致整个预算与实际脱节。(2)课题承担单位对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的不了解,致使有部分不能列入的费用也由课题经费来支付,从而使整体经费支出超过预算。(3)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和管理费超支现象严重。

2.不能按预算支出开支,挤占挪用现象普遍。表现为:预算中没有其他支出项,但是结题时其他支出项目中却有数字;预算中没有劳务费,但实际有劳务费发生;预算中是试制设备,但是实际却是购置设备;预算中没有设备费,但是在课题结题前大量购入设备。

3.经费的实际发生数与该科目核定预算差异较大时,未按规定程序进行预算调整报批。比如,预算中材料费为50万元,但是实际列支了80万元,实际超过预算的60%,但未按规定程序审批。《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指出:“课题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整,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课题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课题其他方面支出。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4.预算执行过程中重大事项未报告。比如,A企业预算中协作单位有B、C两家单位,课题负责人为张某,应拨给B单位50万元,应拨给C单位60万元,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增加了协作单位D,C单位没有参与,课题负责人由张某变更为李某,实际拨给B单位经费58万元。上述例子中,课题协作单位、课题负责人、课题协作单位之间的预算都发生了变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0号)规定:“第二十七条 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课题实施期间出现课题计划任务调整、课题负责人变更或调动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变更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报项目组织单位及科技部批准。”因此,如单位在课题实施期间遇到以上情况,应及时按规定程序报批。

二、加强科技经费核算及管理的对策

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科技经费核算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课题承担单位要对科技经费有足够的重视,同时政府部门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使课题承担单位重视这项工作。

(一)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

1.科技部应加强预算的审批。纵观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其根源还在于预算的编制,科技部如何加强对预算的审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预算的审批,涉及到技术、财务等各方面的知识,所以仅仅依靠单个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科技部可以聘请各方面的相关专家(比如中科院的科学家、中介机构资深审计人员)成立一个专家组负责对预算进行复核。在预算的审批过程中,听取专业的意见及建议,对于不合理、不合规的预算不予审批。

2.科技部门对出台的政策严格执行,促使课题承担单位及课题负责人将科技经费的管理工作重视起来。目前科技部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经费管理办法,明确了不予通过财务验收的行为,但是实际执行中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处罚力度还不够,很多单位抱有侥幸的心理,忽视了对经费的管理。

3.验收实行评分制度,建立黑白名单。课题验收时实行评分,并根据评分划分等级,将等级为优的单位列入白名单,这类单位今后的项目申请会被优先审批,对被评为差或者是整改后才通过验收的单位列入黑名单,同时在科技部网站上进行公示,对于这些单位,要限制或在规定的时间内限制其项目的申请。

4.加强对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目前,课题承担单位不仅在经费的核算上存在问题,有部分单位的预算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导致最后的预算无法执行。针对这样的情况,地方科技部门可以组织当地科技型企业的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企业熟悉项目预算的申报、经费的管理及核算,从源头上杜绝问题的发生。

5.建立科技部门和中介机构及课题承担单位的信息沟通机制(工作通讯机制)。中介机构在审计工作中碰到有关问题及时向科技部反映,科技部就审计工作的政策法规及时作出指导,普遍性的问题及时通知各中介机构,让中介机构更多地了解相关情况。课题承担单位在课题预算编制及课题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咨询科技部门或中介机构,这样可以避免课题承担单位少走弯路,也使中介机构更多地参与到事前事中的跟踪服务中来。

6.完善科技经费监督管理机制。目前对于课题一般是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笔者认为可以增加检查和监督的力度,比如,不定期地对课题承担单位的财务核算及管理情况进行突击检查或者请中介机构进行中期审计,对于检查和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求课题承担单位限期整改,对于整改不力的单位,终止科技经费的拨付或将已拨付的经费回收。另外,加强对课题承担单位的年度决算报告的审核,使年度决算报告不再流于形式。

(二)课题承担单位的改进措施

1.课题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应加强有关经费管理办法的学习。科技经费的核算与管理,均应严格按照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来操作,因此,课题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应加强相关政策的学习,充分掌握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核算要求。

2.预算的编制应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应在认真学习理解经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开发任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对研发任务的支出进行科学合理测算。预算的编制决不是个人或个别部门的事,应由各个部门(比如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分工合作,多方沟通,多次讨论,最终完成预算的编制。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发挥相应的审核作用。

3.制定规范统一的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参照国家有关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统一的科技经费管理办法,以制度对承担课题的部门和进行经费核算的财务部门及相关人员加以规范和约束。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经费支出的审批程序及审批权限并严格执行。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有效预防课题经费的挤占挪用,对于不属于本课题的支出、不能在课题经费中列支的项目绝不允许由课题经费来开支。

5.加强财务部门与技术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单位财务部门与技术部门应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技术部门对单位研发部门承担的各个科技计划课题进行管理,财务部门对国家拨款及单位的自筹经费进行核算;由于技术部门专业技术性强,应及时提供财务部门项目的相关信息,还要对各个项目的经费开支是否合理进行监督和审批;财务部门可依据技术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按项目建立各明细辅助账进行经费核算,对研发部门报销的原始单据进行财务方面地审核、记账。

6.不断完善科技经费核算的财务体系,做好年度财务决算工作。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进行核算,应按预算书中科研经费的预算明细进行研发支出科目及明细科目设置,在财务系统中对课题专项经费及自筹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或在财务系统中设辅助账进行核算。做好年度财务决算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三、结语

科技工作日益为全社会所瞩目,科技投入的效益问题也日益为科技界、甚至全社会所关注。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负责人应重视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的核算与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规的要求和各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合理和有效使用每一笔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07.7.

[2]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2011.9.

[3]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2006.9.

[4]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预算管理问答.2009.2.

[5]财政部,科技部,总装备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2006.10.

作者:赵明芳

上一篇:循证护理中手术室护理论文下一篇:科学维权和谐发展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