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国际贸易论文

2022-07-03

摘要: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和不断完善。同时也对国际物流不断地提出新的需求。国际物流的发展程度也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以及发展速度。我国要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必须从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入手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际物流国际贸易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国际物流国际贸易论文 篇1:

江苏省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促进关系研究

摘 要:为了更好地抓住“一带一路”战略促进江苏外贸发展的重大契机,制定合理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思路,本文从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关系出发,根据2001年~2016年江苏省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贸易总额等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統计学方法验证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并借助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协同关系,全方位发展江苏省国际物流产业,以更好地提升江苏省国际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物流 国际贸易 曲线估计回归分析 江苏省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随着国际商务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业也出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国际物流作为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是相对于国内物流而言的一个经济范畴,是国内物流在空间范围上的扩展。而国际贸易需要利用国际物流网络实现国家间空间范围上的物物交换。在商品流通领域,物流和商流密不可分,国际物流作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际贸易的成本和利润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物流产业的演进和发展,国际贸易的物流成本不断降低,国际贸易的经济环境更加趋向于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论零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的理想假设(刘素月,2007)。

1 文献综述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水平一直都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成果颇丰。杨长春(2007)首先通过对北美、欧洲和日本三个地区的外贸货物还运量和进出口总额的Granger因果分析验证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反馈关系。而后(2008),以我国2001年~2006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再次验证了该结论。孔原(2010)利用VAR模型和脉冲函数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与杨长春教授相反的结论,认为国际贸易对国际物流的影响较弱,而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陈宸(2013)、王志杰(2011)、张良卫(2015)分别以上海市、浙江省和广东省的数据为基础对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两者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并对研究地区的后续发展给出了建议。在这些研究中,有的学者选择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来验证我国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相关关系,而另一些学者以具体经济区域的数据为基础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2 变量选择

为了更好地研究二者的关系,我们需要在大量的相关指标的相关统计量中选取合适的变量来分别代表国际物流变量和国际贸易变量。

在国际物流的指标选择上,物流产业的产值、仓储及货物周转率,物流企业的数量、货运量等都可以作为衡量指标。而运输和仓储在物流活动中占比很大,因此使用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物流规模有一定的科学性(周素月,2007)。因此,本文选用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来作为衡量国际物流水平的主要指标。而对于国际贸易规模,本文选择了通用的最有代表性的进出口总额作为衡量指标。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模型的适用性,我们选用2001年~2015年的年度数据共15组数据作为样本来进行离散数据的回归分析。其中2001年的外贸货物吞吐量数据缺失,本文采用取平均的方法对其进行估算。江苏省主要年份进出口贸易总额及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见表1。

3 协同关系数据分析

我们利用SPSS23分析工具对两个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变量间关系及其密切程度。因此我们需要绘制散点图以便直观地查看两变量之间的关系。使用SPSS23绘图工具可以绘出江苏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总额之间的散点图(见图1)。

根据前面学者的研究,一般认为外贸货物吞吐量和进出口总额间存在因果相关关系,或者指数相关关系,但是根据该散点图可以发现,根据江苏省的实际情况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更趋向于对数相关。为了准确地反映数据的实际情况,我们对两变量进行曲线估计回归分析来确定一个最佳的曲线模型。

相关曲线估计回归模型的表达式如表2所示。

我们使用SPSS的曲线估计回归分析工具进行分析(拟合效果见图2)。对比三种曲线拟合结果的ANOVA 表可以看出,所有模型的显著性水平P值均小于0.001,表示模型分析存在显著性水平,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另外根据所有模型的拟合优度R2值来分析(见表2),其R2值均大于0.7,表示所有模型的拟合的效果比较好,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对数曲线的拟合优度值最大,为0.971,说明对数曲线的拟合效果最好。

通过对数模型参数估计值的观察(见表4),方程常量b0和系数b1均可由系数表得到且具有很高的显著性水平,且到我们得出江苏省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关系的最优拟合曲线方程:y=-23569.226+0.968ln(x)

4 基本结论

通过对江苏省2001年~2015年间的数据搜集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江苏省国际物流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但驱动效应不足,尤其是在近些年,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推动作用几乎出现了停滞。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江苏省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需要进一步分析该现象的原因。

5 原因及对策

在对外贸易中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海运,因此是否存在大型港口及该港口的吞吐量成為国际贸易中十分关键的因素。沿海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际物流水平,因此本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选取了江苏省及其临近省份主要港口的吞吐量作为对比(见图3)来分析江苏省的国际物流水平的主要问题。

根据对比图我们可以发现,从2000至今,随着国际贸易数量和水平的提高,青岛港、宁波—舟山港及上海港的吞吐量进步显著,而江苏省的第一大港连云港,发展程度局限性很大。与江苏省海外进出口贸易发展速度不相称的港口物流发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省的海运发展和国际物流水平。

因此,为了提高江苏省的国际物流水平,需要进一步发展江苏省的国际物流产业,尤其是在当前的“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江苏省应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促进本省海运经济和进出口贸易发展。重点发展临港物流产业,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功能,推动港口物流园区发展,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加快大数据、互联网+物流、RFID等新兴信息概念和技术在物流产业的应用,构建集成化精准化的仓储系统和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综合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物流金融,发挥亚投行在物流金融领域的作用,加强国际化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发展国际物流产业,使得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适应国际快速发展变化的专业化个性化物流需求,提高物流服务的整体水平。促进江苏省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健康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从而提高江苏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素月.物流产业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7(1).

[2] 杨长春.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J].国际贸易,2007(10).

[3] 杨长春.我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1).

[4] 孔原.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

[5] 陈宸.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相互促进关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3(1).

[6] 王志杰.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物流技术,2011(1).

[7] 张良卫.“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财经科学,2015(7).

作者:王雪娇 熊佳丽

国际物流国际贸易论文 篇2: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摘要: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物流的产生和不断完善。同时也对国际物流不断地提出新的需求。国际物流的发展程度也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以及发展速度。我国要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必须从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入手大力发展国际物流。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物流发展

作者:过 娴

国际物流国际贸易论文 篇3:

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

[摘 要]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仍充满变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未过去,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都加剧了我国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增长的不确定性。本文着重分析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传导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进而国际贸易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国际贸易 国际物流 传导机制

一、引言

加入WTO十年,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步伐加快,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对外贸易更是加速发展,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国际物流的规模和水平也更进一步提高。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整体战略中,加快服务业发展是重要而关键的一步。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和承接性产业的中国国际物流业,必将迎来发展良机。

二、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影响的传导机制

1. 国际物流→成本降低→国际贸易发展

规模经济理论在运输领域同样可以适用。随着运输船舶的大型化和集装箱化,运载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国际船运公司通过大宗货物散装化,杂件、零散货物的集装箱化,合并多次小批量的运输形成大批量小批次的运输,来实现规模效应,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商品的到岸价格,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根据分工与专业化理论,企业将在生产中的部分环节外包给其他做得更好的企业,通过进行生产分工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降低作业成本,增强企业核心业务能力。在国际物流领域,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的出现,可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减少非物流企业的物流环节,实现其库存资金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的降低;同时专业物流企业通过集约化经营,可以更好地网络信息技术,优化整个供应链系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了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最终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另外,国际多式联运及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的普及,极大地减少了国际物流的环节,减小了转运的难度,加快了周转速度,节约了国际物流费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 国际物流→服务水平提高→国际贸易发展

在服务贸易研究领域,“新新贸易理论”在考虑了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的情况下,以企业的服务贸易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对出口和FDI的选择、固定成本和企业异质性、不完全合约与全球组织生产及其经济效应问题。Jones & Kierzkowski(1988)运用“生产区段和生产性服务链”理论对服务贸易进行了解释,认为比较优势的存在,服务链可以生产国际化,服务贸易可以大大促进货物贸易。

国际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为货物贸易的发展提供服务是其一项重要的职能。尤其在外贸商品进行同质化竞争的阶段,如果其价格高于同类产品或未能及时补充库存从而出现暂时缺货,客户就会很容易转向竞争对手的商品。完善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能够在货物运输环节实现“门到门”服务,在仓储环节可以进行商品检验、延伸加工、分拔调配等辅助性服务,同时其先进的信息系统能帮助客户合理安排存货,进行销售商品的差异化管理,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国际物流业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扩大货物贸易,提高贸易质量,提高贸易商品国际竞争力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国际物流→供应链→国际产业转移→国际贸易发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将生产总成本分为转型成本和交易成本两部分。降低转型成本的基本途径在于深化分工,随着分工的深化,交易日益频繁,降低交易成本就成为降低总成本的另外一个有效的途径。制造企业非核心业务的外包需要专业的物流企业承担流通组织的任务。现代物流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自身竞争力,就需要进行合理组织安排运输、存储、配送等流通环节,实现供应链管理。一体化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精髓是实现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实现物流的快捷高效配送和整个生产过程的整合,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当前流通业由单个企业的物流管理到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的革命,极大地降低了全社会的交易成本,提高了各产业的生产效率。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其产品制造成本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比较优势。但是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不尽完善,使得制造企业的交易成本据高不下,这严重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外先进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导致国际产业分工的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制造业的国际生产网络快速扩张,国际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逐步演变为全球价值链增值环节的梯度转移。跨国公司基于其全球价值链,开始把不同的生产环节、分销网络、供应链管理,以及研发、运营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积极发展国际物流业,为国外先进制造业转移提供便利,同时结合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4. 国际物流→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发展

竞争优势理论从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而对其产品价值链进行分解,进而从促进服务外包的角度分析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基于竞争优势理论,波特把价值链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辅助活动 ,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采购等环节;下部为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管理、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营销等,发现生产过程的很多环节都与生产性服务相关,生产性服务业越来越多地占据产品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他指出,生产性服务是产品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和产品差异化的主要来源。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竞争优势对加工制造环节的依赖越来越少,生产服务活动的增加对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意义越来越大。

Harrington(1995)通过对美国的研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对所在区域的贡献表现为:(1)对区域就业、收入和税收有直接和非直接的贡献;(2)对区域活动生产率和竞争的贡献,表现为一种市场外部性。他还指出,区域生产性服务业的地方供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活动与包括制造业在内的很多其他活动有着较强的前向联系,并对关键性设备和地方劳动力有着后向联系。Markusen(1989)指出生产性服务可以增加产品和服务的效率、质量和竞争力,促进专业化知识和技术的传递,同时可以联系和协调经济,以及企业内部的不同活动,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促进了生产费用的降低和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产品差异化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提高,对国际贸易格局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把物流产业纳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作为十大产业里面惟一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思考,是对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会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这也会进一步地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的水平和质量。

三、我国积极发展国际物流的几点看法

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国际物流成本在对外贸易总成本中依旧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国际物流的现代化水平越高,就越能有效控制国际贸易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际物流的水平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针对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国际物流,才能适应未来国际贸易竞争发展的要求。以下是积极发展国际物流的几点看法:

1.进一步完善国际物流信息和管理平台

信息技术可以提高物流竞争力,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现在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全球供应链信息软件的销售量持续增加。以法国为例,法国物流信息化发展速度年均达到10%,形成了港口管理软件、货代业务系统、运输管理软件、仓储管理软件等一些成熟的物流信息管理软件。而德国物流代表了全球物流业务发展方向,德国将物流业定位为高技术产业,高度重视物流技术创新,基本实现了城市内整体配送物流,还普遍采用了条形码技术、模拟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传输技术。在生产过程中,鼓励运用准时生产(JIT)、顺序配送(JIS)、原料供应商(SMI)、精细物流、闭环物流等先进技术和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支持物流流程设计和物流管理咨询服务等专业管理服务发展,将物流管理体系分为生产、供应、销售和分配等几个物流管理方面,强调“系统、整体、服务和经济”,使社会物流体系在协调、有序、低耗、高效的规划中快速发展。上海市国际物流业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物流业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推动管理机制改造,促进国际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上海要加快港口基础建设、内河航运发展、货运道路网络、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方面内容。港口基础建设方面,进一步巩固上海集装箱吞吐能力,重点实施洋山深水港区后续工程建设;内河航运发展方面,加快推进黄浦江上游、杭申线、大芦线二期工程;新建平申线,启动大浦线、油墩港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货运道路网络方面,完善外高桥港区对外货运通道布局和区域路网结构,提高陆路集疏运效率;海铁联运方面,2010年上海市货物运输量中,公路承担的运量在50%左右,铁路运量不足2%。铁路运输相对于公路运输比较经济合理,且污染较小,随着每年集装箱的大量增长,公路运输的压力逐步加大,从上海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应该高度重视和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方面,努力实现长江船舶和海运船舶标准的统一,使长江航运船舶达到海运的标准,促进江海直达船型的应用,提高船舶中转效率,同时加强起运港和目的港之间的信息互通能力,加强区域合作,整合长江沿线物流信息,鼓励航运公司江海直达业务的拓展,减少转运环节提高运输效率,,提高水水中转比例。

3.进一步向自由港迈进

在监管区扩大贸易自由度和开放度,形成更为便利高效的区域监管环境;在运作机制和功能性政策方面敢于创新和突破,形成有利于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政策环境;在航运和贸易服务体系上深化区港合作和三区联动,积极探索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的先进功能。

要解决贸易便利化的问题,贸易便利化程度达不到相应水平,影响了中国的经济效率,其中很大部分反映在物流环节。去年全国物流总额达96.6万亿元,但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6.7%。海关应更好地把握监管和便利的平衡,使贸易效率和效益都大幅度提高。

三港三区需要发挥各自特色,错位发展。洋山保税港区可以国内首家国际航运发展综合实验区为特色,大力吸引和发展国际中转业务,开展水水转运、陆地配送、期货仓储、商品展示,以及融资租赁等创新业务,外高桥保税区作为上海第一个国际贸易示范区,应继续以国际贸易为主导功能,抓住下一步我国经济结构转换中内需地位上升,进出口结构转换中进口比例上升的重大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离岸商品贸易、离岸服务贸易和离岸金融等新兴贸易和服务方式,推进贸易规模进一步做大。

4.进一步提高国际物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

据Armstrong&Associates,Inc统计,2009年全球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5071亿美元,其中北美1281亿美元,欧洲1623亿美元,亚太地区1367亿美元,拉丁美洲276亿美元,其他国家和地区524亿美元。以德国为例,德国既有面向全球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大型跨国物流集团,又有在区域内提供运输、仓储单项服务的小公司,大小公司以逐层外包的方式形成层级梯队。专业化让物流变得更有效率,同时派生了不同行业的物流解决方案。物流中心是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共有物流中心20多个,2010年增加到40个,德国的物流中心是具有仓储、货运、信息、加工等多项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机构,物流中心的创建与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德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进程,而且也增加了当地就业和税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相对于物流业发达国家,上海市国际物流业物流费用率和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还比较高,物流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度也不够高,因此,上海市要努力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体系,通过改选和提升,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促进传统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转换和升级;另外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实行物流业务外包,鼓励引进物流发展资金、技术和管理,加强对外合作,促进物流企业集约化和协同化发展,实现物流的网络化管理,提高物流效率,节省经营成本,实现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 我国的国际物流企业只有适应国际大环境和世界市场的要求,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素质, 增强自身的实力, 发挥比较优势, 采取国际化经营战略, 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 才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 求得生存和发展, 进而促进国际贸易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Markusen,James R.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in Other Specialized Intermediate Inpu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

[2]J.W.Harrington.Producer Services Research in U.S. Regional Studies[J].Professional Geographer,1995(1)

[3]R.W.Jones, H.Kierzkowski.The Role of Services in Produc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e:A Theoretical Framework[D].University of Rochester-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1988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

[5]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2010世界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年

[6]吴敬链.实施供应链管理,提高我国流通业竞争力[J].中国流通经济,2003(10)

[7]朱晓明等.全球供应链环境下的上海国际物流建设[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年

作者:刘庆昌

上一篇:动态电子商务应用论文下一篇:文化赏析英语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