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优化“国际私法”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22-09-11

“国际私法”课程是法学本科专业的一门重点理论课程, 它主要以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为对象, 研究国际民商事关系的法律冲突、法律选择方法、管辖权及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问题。本课程教学重点是要学生领会到其间接调整特色, 强调灵活地运用国际私法规则和制度, 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 如何才能更好地将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灵活地运用相关规则和制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 对此,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反思, 对本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有一些新的尝试。

一、“国际私法”课程教学现状———以博州电大现状为例

“国际私法”由于课程本身理论性加强, 而致使现在的教学状况过分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 教师过于突出自己而忽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教学内容晦涩难懂; 教学策略与方法无新意, 教学效果不明显。

( 一) 教师为主导, 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由于“国际私法”课程本身的理论性, 很多教师认为晦涩的理论学生难懂, 就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也不会引入生活中常见实例。教授时一味地沉浸在自我世界中讲解理论, 而导致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点不高, 主动参与性不强, 自我探索意识不强。“国际私法”课堂教学上, 教师主体地位明显, 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教学, 致使学生无心参与, 课堂气氛难以活跃。

( 二) 教学过程过于纯理论讲授, 课堂吸引力不够

“国际私法”课程教师, 理论根底相对比较深厚, 在教学过程中, 偏重于强调理论讲学, 不能很好地结合生活实例。在课程设计中, 主要纯理论性讲授, 其实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比较多, 但是教师过于强调理论自然会忽略学生的情感, 过于强调理论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是挑战。由于纯理论性教授, 远离生活实践, 课堂吸引力不够, 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

( 三) 教学手段无创新, 教学效果不明显

现在教学过程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多媒体化, 但是“国际私法”课程教学方法目前还主要是板书式教学方式, 还不能有效地结合“声、形、色”的教学手段。现在的教学内容应该紧跟时代热点, 过于守旧的教学手段, 不能有效改善创新效果。

( 四) 教学内容晦涩难懂, 实践契合度难以提高

“国际私法”课程理论多, 存在的争议比较多, 也就导致与实践问题结合时, 各家观点出现大不同, 比如说国际私法的名称叫法就很多, 内容比较繁多, 体系比较庞大, 既有实体法也有程序, 还有不少 冲突规范, 又涉及民 法的方方面面。

二、在实践中优化“国际私法”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国际私法”这门课程要提升学习效果, 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和学生自我探索的激发, 教师角色上应该重新定位, 具体思路如下:

( 一) 课题研究法———形成学生主人翁学习意识

“国际私法”课程开设初期, 将学生成立若干课程小组, 以章节知识点为基础, 学生自主选择研究的点, 成立课程课题研究小组。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前工作, 对于教师所讲知识点, 学生都通过课题而已经初步进行过研究, 通过课题预习, 通过课题让学生发现问题, 形成学生主人翁学习意识。比如说“对冲突规范的理解和把握”就可以作为一个课题, 单独拿出来, 让学员去研究。因为在学生接触“国际私法”课程前, 对冲突规范是没有概念的, 在他们原有的对法律知识学习的认知体系中要么是实体法, 要么是程序法, 而这个冲突规范则不同, 它是一种行为规范, 但是它又是一种既有别于实体规范, 又不同于程序规范的特殊规范。对这一点的完全理解是学好本课程关键点之一。

( 二) 激活法———凸显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国际私法”课程质量提升, 课堂教学是关键。在课堂中, 教师应该给自己重新定位, 大学生都是成年人。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注重课堂参与和互动, 尽量减少教师问学生, 而是通过激活学生思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 让学生主动问教师, 善于让学生多表达。一个优秀的教师绝对不是给学生传授真理, 而是让学生自我发现真理。比如说: 在讲授“先决问题”时, 为了让学生们能学懂、学透这一问题, 在讲解完基本相关理论知识后, 给出几则案例: 如妻子要求继承丈夫遗产的案件, 再如关于再婚能力案件等, 通过几则易懂的案例讨论、研究, 启发学生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最终实现关于本问题的教学目

( 三) 案例研究法———学生团队建设案例库

“国际私法”的案例研究法, 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材料, 再现有的课程案例库的基础上, 进行实时补充, 使得案例库中的每一个案例应该包括案情简介; 案例分析情况; 案例结论; 案例启示及其借鉴意义, 也就是说明确研究对象, 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分析问题, 并提出解决措施。案例库建设完后, 要求学生登台演示案例, 包括案例PPT、对案例内容的基本要求是: 背景清楚, 相关知识要点明确, 不用有争论性题材, 案例背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要突出主题, 案例应用的条件以及提出案例分析的问题等。通过案例分析, 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演讲、辩论的能力。比如说, 在学习反致、公共秩序保留以及法律规避等问题时, 一定要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来学会适用这些冲突规范的制度。如: “有一个住所在日本的中国公民, 未留遗嘱而死, 在中国留有动产, 为此遗产继承而在日本法院涉诉”; 再如“一德国法院审理一涉外民事案件, 需要确定一个定居在法国的中国公民是否具有行为能力”;另如“一个住所在中国的秘鲁人死于中国, 在日本留有一笔不动产, 在日本就该不动产继承涉讼”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研究及归纳总结后, 学员就可以真正地理解反致制度, 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对反致的三种情况可以尝试着进行总结: 反致涉及两国法律, 而转致、间接反致涉及三国的法律; 反致、间接反致均使法院地国的实体法得到适用, 而转致则适用了第三国的实体法。

( 四) 建设习题库———提高学生的自我检测能力

习题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习题练习可以巩固课程学习知识, 同时也能提高学习效果, 但是传统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出考试试题测试学生, 如果学生平常不练习, 对于习题基本没有思考, 考试也就是应付。指导学生出试卷的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总结历年关于“国际私法”的司法考试试题, 结合章节所学内容, 学生自己出习题, 并且要求独立完成习题, 每一套习题需要体现题型要求、题型分点、题型数量、难点与重点突出、题型答案等。

( 五) 课程反思研讨———注重学生全程参与过程思考

要求学生通过对“国际私法”课程的课内外阅读, 写出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反思。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国际私法”的核心部分, 如果没有思考, 知识不会过脑或者深记于心, 反思是对课程学习的效果评价同时也是未来学习的一种规划。在课堂上, 要求学生对课程反思进行研讨, 由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因为要写课堂反思, 这样能够让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 通过课程反思, 让学生预设学习目的, 带着学习目的, 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有意注意。这一点是很关键的, 都说“教学相长”, 通过课堂反思研讨, 教师可以总结出更好教学方法与技巧; 学生可以进一步地认识到学与不学区别, 体味学习收获与快乐。

三、总结

“国际私法”课程教学改革已然成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趋势, 本文虽然提出了一些自己在教学改革的建议, 但是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 即使改革也会面临各种新问题, 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才能真正深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国际私法”课程未来的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能够有效地理解、识记、运用所学课程知识,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寻求知识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国际私法的法律素养与法律思维。

摘要:随着教育方式多元化和获取知识渠道多样化, 各高校为培养高层次法学应用型人才, 都在进行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国际私法”作为开放教育法学本科专业的一门重点理论课程, 深化教学质量与方法的改革, 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自我探索,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改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国际私法”这门课程教学现状, 尝试提出如何在实践中优化它的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实践,国际私法,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 叶竹梅.国际私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4) .

[2] 王小骄.议高校国际私法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以涉外民商事案件审理流程为视角[J].程度师范学院学报, 2014 (9) .

上一篇:浅谈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模式及对策下一篇:乒乓球技术教法改革系列探讨之一——以正手弧圈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