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问题建设档案信息化论文

2022-04-29

摘要: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于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而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保障档案管理效率的重要基础。在目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人才缺乏、技术缺失、管理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因此,探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创新的措施势在必行。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正视问题建设档案信息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正视问题建设档案信息化论文 篇1: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培养信息化档案人才

[摘 要]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应对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我国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提升全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的必然要求。

根据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应积极引进带有普遍性的关键技术,优先发展创新性强、可发挥杠杆作用的突破性技术,重点研制开发新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政工信息系统功能的提高具有倍增器的作用,投入少,见效快。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现有信息基础设施的效能,大力研制影响政工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从而全面提高政工信息系统整体效能。

信息化档案人才培养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是档案部门应对知识经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是各档案部门乃至每一位档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加强信息化背景下档案人才的培养,必须研究档案人才的类型,着力提高档案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档案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信息化档案人才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应对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我国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提升全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的必然要求。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加强息化背景下的档案人才培养,必须研究档案人才的类型,着力提高档案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档案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培养信息化档案人才队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奠基工程,是各档案部门乃至每一位档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信息化档案人才队伍培养工作,要从更新观念入手,在对明确目标、拓宽渠道、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初步设想。

档案人才人才培养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部门应对知识经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培养信息化档案人才队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奠基工程,”希望工程”,是急中之急, 重中之重,是各档案部门乃至每一位档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同时,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档案室而言,既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我们一定要正视挑战,抓住机遇,牢固树立以信息化带动档案现代化的思想,使大家坚定信心,再鼓实劲,努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全面推动档案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更新观念,增强信息化档案人才培养的责任感

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战斗力。诚然,知识,人才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近年来,广大档案工作者的文化科技素质虽有了明显提高,但不少人拥有的知识结构,仍然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新知识不能及时补充进来,已有的知识却在逐渐退化。职级虽然得到了提升,知识量却未相应递增。一些档案馆虽然硬件设备性能先进,但因缺乏技术人才,其应用水平和利用率不高,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如果说, 档案管理水平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是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那么档案人员素质不高, 就是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不抓紧抓好人才队伍培养工作,档案事业面临的主要矛盾非但不能解决,反而会更加突出。确立“出人才就是出成绩”的观念, 看一个档案馆的实绩,不仅要看档案管理和“硬件”建设怎么样,而且要看能不能营造一种好风气,有一批好人才,确立“按档案信息化要求培训,使用人才”的观念,强化科技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时间意识等, 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应有成才意识。我们应形成共识,形成合力,迅速掀起学习成才的热潮。

二、明确目标,着力造就信息化档案人才群体,完成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档案学基础理论深厚,现代科技含量高,思想政治素质强,整体素质好的人才队伍。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应制定一个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规划,重点抓好以下几种信息化档案人才的培养。

1.决策管理人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指挥和领导者, 是信息化档案人才队伍的核心,起着导向和用好其他类型人才的作用。档案部门的领导应掌握所属范围内乃至国内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应有战略眼光,全局意识和现代科技意识,做到政治坚定、思想纯洁、作风民主、业务精通、会治档、懂指挥、善管理,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领导艺术。

2.技术攻关人才档案信息化技术专家,能解决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问题,钻研档案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现代化管理技术,解决现实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如研究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办法,电子档案科学保管方法,原始凭证作用及远程利用技术方法,开发经济适用,兼容的档案管理软件,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操作规程等。

3.研究人才档案院校(系)教员应将高新科技知识与档案学基础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规律以及深层次的问题加以系统研究,积极创建电子文件学电子档案管理学等新学科。从事档案工作的研究人员,既应研究档案内容,又应探索档案数字化和数字档案馆的技术途径和管理措施,以及归纳新概念和新方法,以深化档案信息服务工作。

4.监督指导人才主要是指导所属范围内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管理模式,使之正规化,科学化。他们应通过自身过硬的本领,去组织和帮助广大专兼职档案人员掌握新知识,提高新技能,自觉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应以满腔的热忱,充足的理由,取得工作对象的共识, 使之乐于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尽职尽力。

5.技术操作人才档案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等新技术,它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懂得现代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

三、拓宽渠道,在提高信息化档案人才队伍素质上下功夫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社会不可能提供较多的上述几种人才的情况下,档案部门要在”自行培养”中解决信息技术人才的紧缺问题,就应开阔视野,调整思路,改进方法,拓宽渠道。

1.努力提高档案人员队伍政治素质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认真贯彻执行党在档案工作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档案事业,牢记服务宗旨,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

2.依托高等院校培养高层次的信息化档案人才档案专业高等院校应发挥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辐射面广的优势,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培训层次和起点。如研究生教育中以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为主,本科生教育中增加现代技术,信息管理方面的比重;选拔在职中青年档案人才入院校进修深造,使具有一定管理才能和技术专长的干部,经过再培训实现信息管理的飞跃,以便担负起各区域、各专业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指导任务.

3.开展继续教育,普及信息技术知识继续教育能为档案人员输入新的知识营养,使其素质与时代要求相适应。教育方式可以专题培训班、专题讲座、电视教育等形式普及信息化管理知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重点、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会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

4.合理配备人才,优化群体素质不同的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同,不同的人才适合不同的岗位。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各人的知识结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经验及性格特点等因素,合理搭配人才,扬长补短,恰到好处地安排每一个人的工作,形成最佳的信息化档案人才队伍结构,既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杜绝人才浪费,又利于开展“互帮、互学、互教”活动,共同进步。

5.以理论研究促进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开展理论研究,能促使大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知识,钻研新理论,积累有关数据和资料,把理论知识同实践融为一体,并逐渐转化成实际工作能力,探索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律。所以,我们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理论研讨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在改进理论研究方法,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成果的同时, 提高信息化档案人才队伍素质。

四、加强领导,竞争激励是造就人才的重要手段

档案馆应围绕完成本职工作任务,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制定具体、合理、统一、操作性强的考评细则,建立公开、公正、科学的档案人才考核评审体系。重点考核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工作实绩,对便于评判的项目,要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坚持量化管理和日常登记统计制度,防止弄虚作假;严格标准,一视同仁,克服嫉贤妒能心理和迁就照顾等不良现象;对德能勤绩突出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送学培养,职级晋升, 立功受奖等方面予以适当考虑。通过完善制度,措施,在职权范围内用好用足政策规定, 创造一种”赛马”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家的成才欲望。

还要靠真诚的关心爱护档案人才。人无完人,档案人才也不例外。一般说来开拓型人才优点越突出,缺点也往往较明显。对他们不应求全责备,应用人所长,容人所短, 热情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放手让他们去干工作,在他们工作遇到困难时,多鼓励,多帮助;关心和体贴他们的生活,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使其集中精力干好工作,发挥特长多出成果。特别是当档案人才遭到错误的议论时,领导挺身而出,坚决扶持与保护他们,对一个人才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在政工信息化建设中,掌握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的自主权和自控权,发展和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构筑信息安全体系,是保护国家主权,提高军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

根据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们应积极引进带有普遍性的关键技术,优先发展创新性强、可发挥杠杆作用的突破性技术,重点研制开发新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政工信息系统功能的提高具有倍增器的作用,投入少,见效快。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现有信息基础设施的效能,大力研制影响政工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从而全面提高政工信息系统整体效能。

领导要带头学习成才,靠领导的模范行为带动档案人才。这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重要的是一种工作导向。榜样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能产生巨大人说服力。领导只要带头学文化,钻科技,用知识,把”拿文凭”和”上水平”很好地结合起来,自觉当好学习成才的排头兵,就能以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所属档案人员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环境.这样,通过领导的高素质带动群体素质的提高,培养更多的拔尖人才,就能使信息化档案人才队伍培养工作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真正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培养信息化档案人才。

〔责任编辑:谭 蕊〕

作者:康虹

正视问题建设档案信息化论文 篇2: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及创新

摘 要:档案管理信息化已经广泛应用于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而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保障档案管理效率的重要基础。在目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人才缺乏、技术缺失、管理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因此,探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及创新的措施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然后归纳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最后详细阐述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及创新的要点。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创新;资金;人才;

一、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使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得以拓展。管理档案的信息资源是构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且其社会价值在于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相对而言,利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而提取到的多种人事档案信息,这些信息更便于长期的开发使用,这样也就能够形成更大的社会效益。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够存储更多的信息。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文字扫描技术、电脑缩微技术、光盘刻录技术的不断完善,这些都使档案信息的存储量得以很大程度地增加。例如,如果我们有一张 3.5 英寸的电脑软盘,1.4 M字节,理论上能够存储大约六十万的汉字,比一本厚厚的名著《红楼梦》的字数还多。通常情况下,在纸上只能记录少量的文字、图表、图形等简单的信息,而计算机信息化形成的电子文件,在一份电子文档里却能够一同记录下文字、图形、表格、音乐等各种各样的多媒体信息这样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就能够实现在很小的内存空间中存储下大量多样性的信息。

(三)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如果不能很好的深入的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当代档案管理中的必要性,就会大大落后于其他部门,在归档、监督档案流转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影响本单位的工作效率。能够及早的认识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档案管理的一种大趋势,从而使各级领导认真地研究并解决档案管理中信息化所需要的经费、政策支持、技术应用等问题,那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就能够顺利进行。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足。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足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首先,档案管理信息化作为一种新的档案管理手段,在管理方式及管理理念上与传统的档案管理有些许的差异。在实现从传统的档案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够正视这一转变;其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资金及时间投入,很多档案管理部门人员认为必要性不大,从而影响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二)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专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档案信息化管理是结合当前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为一体的管理,对从事信息化管理的人员要求相对比较高,不仅需要具备档案管理方便的经验及相关的素质,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及管理能力。其次,目前从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人员不仅技术能力不足,管理经验缺乏,而且人员的稳定性不足,对于工作内容刚刚熟悉,便离职或调离岗位,从而导致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不能够满足应有的需求;再者,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认识程度不足,不能够严格的按管理的要求来进行档案管理,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不能够有效的开展。

(三)缺乏资金支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首先,档案信息化管理所需的资源及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在当前很多单位和部门的缺乏档案建设资金来源,使用其它经费来进行建设也只能起到非常小的作用;其次,有些单位虽然有相关的经费,但是相对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来讲,远远不能够满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导致在相关设备的采购中,不能够将设备配备齐全,或者设备达不到应有的标准,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三、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及创新的要点

(一)强化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想认识。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思想认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

首先,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相关宣传及培训,明确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对管理模式转变的认识;其次,强化对各单位领导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使相关领导人员能够积极带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二)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资金投入是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在经费的供给中列入档案建设的相关部分,确保各单位有专门的资金支持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各单位要充分的利用经费,按要求进行相关设备及软件的配备,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备相应的标准。

(三)强化信息化硬件建设,确保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需要依靠人们观念的革新和档案从业人员掌握应有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技术,也需要确保信息化建设中所需要的设备和机械工具,这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为了强化和加快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建设,单位的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应该购置一些有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硬件,真正的把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落到实处。

(四)培养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型人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出很多要求,因此档案管理教育专业应面向社会,结合社会实际,及时调整并改进档案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不仅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改进,而且也要在档案教学手段、教育分层和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创新。

此外,档案管理部门还要对本单位的一些在职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技术技能知识的普及与培训,使他们很好的去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此外,还要注重引进一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不断为人才队伍注入新的活力,鼓励公平竞争,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更好的与社会同行进行竞争与交流。

四、结语

综上,运用高新科技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注重培养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型人才,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参考文献:

[1]翟惜瑞.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 兰台内外. 2014(01)

[2]孙燕敏. 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J]. 中国集体经济. 2014(04)

[3]宋军. 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方向探析[J]. 黑龙江史志. 2014(03)

作者:岳晓恩

正视问题建设档案信息化论文 篇3:

全面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助推社会数字转型

摘要:在新修订的《档案法》中,“档案信息化建设”专章入法是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为数字转型时期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文章从各国通用做法、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挑战、信息化长期发展积累的经验成果、法律效力的明确与业务的宏观指引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档案信息化入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新修订的《档案法》对电子档案法律效力的明确回应、注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保障与关系协调、全覆盖信息化核心要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档案法 档案法修订 档案信息化

新修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增加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专章是本次修订最为重要的变化之一。作为档案领域的基础性法律,新修订的《档案法》是国家第一次从法律高度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做出的全面、系统的规定,也是第一次明确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和凭证作用。这是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将为解决档案管理现代化实践中的核心问题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律保障。通过对档案信息化的全方位规定,新修订的《档案法》宣示了一种法律指引,旨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应对档案形态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局面,以便全面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有效发挥档案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档案信息化入法正当其时

(一)采用法律手段保障以电子档案管理为核心的档案信息化工作是各国的通用做法

根据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团队对美、加、英、澳等十数国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管理规范(含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的大规模调研报告,多数国家已普遍将电子文件管理纳入政府公共管理法规体系以保证电子文件控制力;纳入业务活动法规以保证电子文件证据力;纳入信息利用法规体系以保证服务力[1]。报告明确提出:“最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是将其社会化和法制化纳入机制。”可见,新修订《档案法》的形式和内容与学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有效共频。

(二)信息技术浪潮带来的新挑战需要在法律层面上进行必要“表态”

以电子档案管理为代表的档案信息化工作与当初1987年《档案法》立法时的技术环境已经大相径庭。近年来,以“大智云移物区”为代表的各类技术迅猛发展使得档案对象原生空间迭代加速,以数据驱动为特征的新技术环境已经形成规模,档案机构开始面对业务部门形成的大量崭新类型、不同态别的档案对象,档案工作面临着空前的业务与技术挑战。法律作为管理规范中的最高层级,需要就这些变化与挑战进行必要“表态”,包括鼓励、约束与规范,长时间回避是不妥甚至是有害的。此次档案信息化入法可谓正当其时,将为新技术环境中的电子档案管理提供法律对标。唯此,才能真正搅动技术领域这一池春水,激发市场活力,收获技术红利,有效应对档案机构面临的数字转型、单轨制管理与深度服务的挑战。

(三)档案信息化长期发展积累的经验成果已具备成法条件

我国属于大陆法系,普遍以条文法为主,相较英美法系的判例法而言,写入法条的相关内容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档案信息化工作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稳步推进。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档案局每五年发布的规划文件中都把档案信息化作为优先重点任务予以安排,先后印发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提出了“建立一批电子文件中心和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总体目标[2]。新修订《档案法》涉及的核心业务和典型做法在实践中都已经历较长时间的应用和检验,事实上,这也是我国多年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效的结晶。

(四)新修订的《档案法》对电子档案法律效力、档案信息化宏观指引与核心业务要求予以有效回应

国家法律是属于顶层规范,注重调整相关领域各种重大秩序,具有强烈的指引甚至强制作用。随着档案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一些深层的沉疴症结问题逐渐浮现,比较典型的包括电子档案法律效力、档案信息化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等。限于相关法律规范缺失,档案信息化后劲乏力,有陷入停滞期的巨大风险。档案信息化入法既正视了这些问题,同时也为如何解决问题的核心措施提供了法律背书。这将从实质上支撑档案信息化有质量地可持续发展。应该看到,新修订的《档案法》对法律效力、战略指引、业务要求三个方面的矛盾都予以了积极有效的回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法律保障框架。
二、《档案法》对电子档案法律效力做了明确回应

(一)《档案法》修订案正视并解决了电子档案的“身份”问题,有助于推进档案信息化向纵深发展

档案信息化建设早期阶段主要以目录数据库和档案数字化为主,在整体档案业务环节中属于辅助地位,旨在为丰富馆藏、方便利用提供基础。社会数字转型的逐渐深入要求明确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尤其是原生的电子档案法律定位。历史和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作为电子档案从“副本”走向“正本”的过渡阶段的临时性措施,双套制已经导致大量的浪费。虽然有部分规范开始触及并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规范层级总体不高,规范力度有限,适用范围偏狭。新修订的《档案法》明确承认了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这对指导档案工作从纸质时代迁移到数字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修订的《档案法》在电子档案法律效力声明方式上实现了从宣示性立法走向实质性立法的转变

新修订的《档案法》第三十七条明确提出:“电子档案应当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可以以电子形式作为凭证使用。”该法条采用宣示性与实质性立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效力声明方式有了长足进步。在此之前,多数法规文件对“电子文件/档案”的效力声明基本是纯粹宣示性立法方式,如2015年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采用“电子会计资料附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的电子签名的,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的说法进行辗转表示;2018年《电子商务法》第十四条规定“电子发票与纸质发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同年,国家档案局发布的第13号令《机关档案管理规定》中也仅提及“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订草案)也明确“不得仅因为电子档案采用电子形式而否认其法律效力,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档案可以以电子形式作为凭证使用”。以上方式均属于宣示性立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十四条关于电子数据真实性的认定中要求明确“以档案管理方式保管”,因而也要求对何为“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实质性描述。随着对于作为法律调整对象的电子档案研究的渐次深入,电子档案效力要件逐渐清晰,本次《档案法》修订案提出“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可视作电子档案效力构成的法律要件基础,实现与证据法的有效衔接。电子档案的三大核心管理要求与“档案信息化建设”专章强调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四性要求将为第三十七法条提及的后续《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的制订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南。
三、注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支持保障与关系协调

新修订的《档案法》既强调了档案信息化规划、财政投入等要求,能够有效扭转现实中档案信息化存在的“被动”“可有可无”,甚至附庸的边缘化问题,也重视协调参与档案管理工作各方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以便为档案信息化工作的质量与连续性提供有效保障。

(一)明确档案信息化规划与财务投入的法律保障,促进档案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档案信息化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需要具备较高的整体保障能力,包括纳入整体规划、投入必要的人财物支持、协调各方关系等,唯此才能满足现代国家治理与数字转型中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冯惠玲教授在谈及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战略问题研究的动因时曾提道:“各地区、各机关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具有强烈的自发性和分散性的特征,缺少国家层面的整体设计、统一规划、战略部署与方法指导。”[3]这将会导致付出高昂的经济成本和社会代价。档案信息化本身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等特点决定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要在规划层进行战略意图的集中表达与主动纳入,以实现基础设施、系统建设、业务操作等方面的统筹安排。新修订的《档案法》言简意赅地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科学规划与财务保障进行了法律背书。例如,第三条中提出将“档案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特别提及“将档案事业发展经费列入政府预算,确保档案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专章中,开篇第一条(第三十五条)就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档案信息化纳入信息化发展规划”。

(二)重视协调各方关系,旨在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实施环境

法律的核心功能就是协调关系,建立秩序。档案对象本身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必须同大量的机构打交道,因而《档案法》无论新旧都在档案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协调上投入了不少笔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方”则更为广泛,牵涉几乎所有的业务部门,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位都可能导致管理體系的运转不灵、质量不保。如我国国家层面的电子文件管理就是由中办、国办、国家档案局、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组成的国电联办进行统筹协调。新修订的《档案法》在既有的机构协调功能上进行了专门性规定和针对性扩充。首先,在内部关系上,它坚守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根本原则,确定了档案系统内部机构之间的协调关系;其次,在外部协调方面,它通过明确纳入机制、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大量条款确定了各相关责任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最后,它也将相关方在档案资源收集、保密管理、开放利用审核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协调安排,尤其从信息化工作角度协调了上游单位、档案机构、信息化服务方三方的相互关系。例如,委托档案数字化服务时,协调档案馆或档案形成单位与档案服务企业的关系(第二十四条);推进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系统相互衔接(第三十六条);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由国家档案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第三十七条);协调档案部门与其他部门、不同区域档案部门的关系,推动档案数字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第四十一条)。


四、《档案法》对信息化核心要素做到了全覆盖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性工程,新修订的《档案法》除了在法律效力和宏观管理上提出保障条款外,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素予以必要的法律规范,包括档案安全、系统建设、核心业务等。

(一)确保档案工作安全底线

国家档案局局长陆国强在《人民日报》刊文指出,“坚持档案工作的安全底线”是本次《档案法》修订的精神实质之一[4],据笔者统计,新修订的《档案法》全文中“安全”一词出现了二十余次,是除档案机构名词外词频最高的管理内容,足可见《档案法》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档案法》要求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规范档案工作责任制、健全档案安全工作机制等。在具体条款中,安全管理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包括数字化工作外包安全(第二十四条)、保存安全(第三十五条)、网络和存储安全(第三十九条)、安全性检测和异地备份保管(第三十九条)等。

(二)覆盖文档全生命周期系统形态

本次《档案法》修订案提及四类与档案有关的系统形态,既涵盖了档案信息管理全生命周期,也兼顾了机构内部利用与社会集体共享,充分体现了《档案法》在系统管理层面的战略视野。数字环境中的档案管理在全生命周期中会进行若干次系统转移,因而构建对应的系统平台,协调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新修订的《档案法》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完整描述了四类系统形态及其建设主体,包括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与业务系统、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如第三十六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积极推进电子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系统等相互衔接”;第四十条规定“有条件的档案馆应当建设数字档案馆”;第四十一条提出“国家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这四类系统形态联络起来就构成整个国家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的基本脉络。

(三)覆盖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业务

通过对我国长期以来积累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反思、提炼与总结,新修订的《档案法》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的几乎所有核心业务均予以了一定的规定与约束,包括资源建设、归档移交、数字化工作、四性检测、保存保管、开发利用等。如明确了电子档案要通过四性鉴定检测(第三十九条)、数字化工作要求(第二十四条、第三十八条)、强化档案的利用开发服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等。
五、结语

新修订的《档案法》中“档案信息化建设”专章入法和信息化相关条款的全面规定体现了与时俱进、回应实践关切的时代精神;彰显了扎根实践、以问题为导向的专业精神;宣示了依法治档、坚决保障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的法治精神,将为数字转型时期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未来应以新修订的《档案法》的贯彻实施为基础,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制订《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等为手段进一步完善、补充和夯实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法律保障,进而有效推动档案工作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

*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人文记忆构建技术体系与产品研究”(项目批准号:17JDLSB006)阶段性成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冯惠玲,赵国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问题与对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9-132.

[2]国家檔案局.国家档案局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EB/OL].(2016-04-01)[2020-07-05].http: //www. saac.gov. cn /news / 2016- 04/07/con? tent_136280.htm.

[3]冯惠玲,赵国俊,刘越男,等.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刍议[J].档案学通讯,2006(3):4-8.

[4]陆国强.为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N].人民日报,2020-06-24(10).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

作者:钱毅

上一篇:纪检监察工作的医院管理论文下一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