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论文

2022-07-03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促进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周围各种基础设施要求日益增加,水利工程作为当前人们生活中主要的基础控制措施和基础管理方法,其在管理和应用的过程中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和功能的前提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实需求分析及实现途径构建

摘  要:植根于高职院校常规运行的范畴内,使得部分基建工作存在着重复性的特点。这就意味着,依托部门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果,能够为学院基建工作提供计划、预测、反馈等功能。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大需求: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推动工作发展。实践途径可围绕着:在校本要求下完善档案材料的归集工作、建立资源库逐步开展档案信息迁移工作、严格保密和权限管理合理开发档案资源这3个方面来构建。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  需求分析  实践途径

笔者长期在高职院校基建处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促使笔者感知到需大力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通过实现档案信息化去开发出有用的档案信息资源,最终助力部门工作的开展。梳理目前的相关文本资料发现,聚焦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文献可谓是“汗牛充栋”,但诸多文献资料都存在着泛泛而谈的不足,未能切入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具体的岗位工作中去讨论。高职基建部门的工作内容拥有具体的指向,且涵盖的工作范围也较为广泛。然而,植根于高职院校常规运行的范畴内,使得部分基建工作存在着重复性的特点。这就意味着,依托部门档案信息化建設成果,能够为学院基建工作提供计划、预测、反馈等功能。接下来,该文将围绕着档案信息化的现实需求及实践途径展开主题讨论。

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实需求分析

1.1 提高基建工作效率的现实需求

基建工作的开展需要投入一定的专项资金,特别对于维护、维修类的基建工作,在预算资金编制上会面临挑战,即若是预算资金低于施工需求则可能延误基建进度,进而对高职教学运行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若是预算资金存在富余,这又可能引致出行为失范的问题。因此,传统模式下的资金预算编制往往存在着多方博弈的现象,而降低了基建工作的效率。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便能将历史施工资料、工程图纸、各类凭证上线形成信息共享态势,这不仅便利了基建工作的预算编制活动,也为基建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全方位的约束。

1.2 提升基建工作质量的现实需求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落地实施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加强财务内控工作,在基建建设领域则需要提升该项工作质量,避免材料浪费、重复施工、基建返修现象的发生。从物化层面去解决这些问题,不但依赖于基建员工的责任心和岗位意识,还依赖于增强基建工作的事前控制力度,即借助相关资料详细掌握基建领域的重点、难点、风险点等要素,如对高职院校的供水系统进行改造。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基建部门、国资部门等有关人员能够围绕着基建重点、难点、风险点开展会商,在基建预案的保障下提升基建工作质量。

1.3 推动基建工作发展的现实需求

笔者认为,基建部门不能单纯作为学院的施工部门甚至“救火”部门而存在,基建部门还需要围绕着学院的近期工作总任务和未来发展方向开展主动工作。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背景下,还形成了推动基建工作发展的现实需求。具体表现在,基建部门借助电子化的档案信息,在大数据分析下寻找到学院运行中的基建重复率高发领域,通过分析和会商形成报告呈交给学院管理层,并在学院管理层的决策下有效管理、维护校内的国有资产。

2  实现途径构建

2.1 在校本要求下完善档案材料的归集工作

在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之前,需要在校本要求下完善纸质档案材料的归集工作。所谓“校本要求”是指,应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去制订基建档案归类标准,在实现了档案校内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才能为接下来的档案电子化提供便利。高职院校的基建工作按领域可以分为:教学后勤保障类、线路改造类、设备维护类、其他类,所以基建档案的校内归集标准也可以依据以上4类来展开。基建部门应配置档案信息员岗位,由专人实施日常工作中的档案收集和归集工作,并对历史档案信息进行整理。这里需要重视一个问题,即基建建设涉及到专项资金的使用、原材料的采购、招投标工作的开展,所以在完善档案材料归集工作中还应得到其他部门的协助。

2.2 建立资源库,逐步开展档案信息迁移工作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工作为将纸质档案信息转换为电子档案信息的这个环节,在开展该项工作时应追求线下与线上档案信息的完全闭合。为此,首先需建立资源库平台。笔者建议,基建档案资源库建设可以采取两种方法:(1)依托学院的OA系统来建设;(2)设置独立的资源库平台。在开展档案信息迁移的工作中,应大量使用文本扫描技术。由于前期已经在校本要求下完成了档案归集标准的制订,所以在档案资源库中需建立起模块化档案信息迁移模式。

2.3 严格保密和权限管理,合理开发档案资源

在使用电子化档案信息实现基建工作的高效与高质量时,还应严格档案信息的保密管理和查阅权限管理。严格这两项管理的重要举措便是规范账户管理,即学院管理层应制订出基建电子档案查阅的权限管理办法,如仅限基建部门负责人、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国资管理部门负责人拥有档案查阅权限。与此相配套,这3名负责人拥有专属的查阅账号,并对账号的安全使用负全责。基建部门的档案信息员拥有资源库后台管理权限,并在开展工作前需参加保密教育。合理开发档案资源的关键在于,寻找那些重复率较高的基建工作内容,从中发现导致基建工作重复率较高的原因,并为基建材料的储备做出研判。

3  展望

未来还需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到精准发力。

3.1 提升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地位

档案创新管理的第一个环节便是档案资料的归集,而这在具有科层结构的中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为此,管理层需要在制度安排上提升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地位。在制度安排上的实施办法可以包括两个方面:(1)在管理章程中要求各职能部门应积极配合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2)将各职能部门的档案归集情况纳入到对他们的绩效考核之中。

3.2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

在对档案信息进行利用时,前面也提到了需要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岗位培训。需要强调的是,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应是工作常态,但这里的培训不仅需要保留传统有益的经验,还需要通过促使档案管理人员完成部门调研、参加与档案形成有关的活动等方式,来创新对档案人员的岗位培训模式。

4  结语

该文认为,当前聚焦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文献可谓是“汗牛充栋”,但诸多文献资料都存在着泛泛而谈的不足,未能切入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具体的岗位工作中去讨论。高职基建部门的工作内容拥有具体的指向,且涵盖的工作范围也较为广泛,所以在讨论档案信息化建设需求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章从3个方面归纳出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的实践途径为:在校本要求下完善档案材料的归集工作、建立资源库逐步开展档案信息迁移工作、严格保密和权限管理合理开发档案资源这3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吕琳琳.关于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6):192-193.

[2] 吴芳,赵新刚.测绘院档案室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16):61-62.

[3] 于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C].2015:1.

[4] 唐微.浅谈机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创新[J].兰台世界,2017(S1):62.

作者:倪儆

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2:

水利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促进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周围各种基础设施要求日益增加,水利工程作为当前人们生活中主要的基础控制措施和基础管理方法,其在管理和应用的过程中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和功能的前提关键。水利工程作为一个利国利民的基础设施其管理过程是不可避免的,其在管理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和问题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分析,保证其管理控制措施是当前水利工程当前发展的前提关键。本文就水利工程档案信息化的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资料;管理

一、引言

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广泛的内容,它包括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没以及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等。

水利工程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基础设施。它不但是城市供水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保证各个生产领域顺利进行的基础设施。在过去,人们对水利工程认识不够,造成水利工程在管理过程中的种种失误与不良,致使水利工程没有发挥其具体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利档案管理已成为当前企业发展中的重点成分。在我国传统法的水利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人们对水利档案管理的重视不够,使得我国水利档案管理中存在着多种问题。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档案信息的认识不断加深。档案信息化已成为当前水利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水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当前社会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如何实现档案信息自动化管理是当前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在水利档案管理信息自动化的过程中,需要深入考察与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其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结合当前各种实践来进行其阐述与解决方法。

二、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水利系统内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步运用微机进行档案信息的存贮、检索,提高了档案利用的查全率、查准率,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重视力度不强。系统内部偏重于防汛防旱、工程建设、资源管理等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对支持和服务于全局的综合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推进力度不强,减弱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推进全局工作的功能和贡献。二是档案人员缺乏现代化水利档案管理技能。在办公自动化普及过程中,档案计算机应用仅限于目录级检索,因未进行系统地培训和学习,一些水利系统水利档案管理人员尚未完全掌握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室藏档案数字化、网络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三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重点不够突出。四是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支持。开发一些专业应用软件时,没有同步建设综合水利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未形成统筹安排、全面协调、整体推进的局面。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不够明确,尚未确定数据的统一格式和标准。

从总体上看,水利系统档案信息化工作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思想观念落后,信息意识淡薄。受传统的档案服务观念的制约,部分水利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信息意识淡薄,没有能够用科学的、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和应对,在信息化、数字化面前显得束手无策,缺少应有的开拓精神。

档案人员缺乏现代化管理技能。部分人员虽然使用了计算机,但仅限于目录级检索,缺乏电子档案归档管理、室藏档案数字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强,进程缓慢。在开发一些专业应用软件(如防汛防旱指挥系统、水质监测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等)项目管理系统时,没有同步建设综合水利档案管理系统,已购置的水利档案管理软件在系统内尚未普及运用。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落后。系统内各级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综合档案室偏重于纸质档案的收集,对电子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专业技术档案的收集还不够。

三、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

水利档案作为水利建设过程的真实记录,应不断改进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及管理手段,依据适合水利行业和档案工作规律和特点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加快推进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利用较短的时间,初步实现水利档案资源数据化、服务利用网络化、管理工作科学化。

以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为中心的原则。在档案信息资源中除去部分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安全以及个人隐私的以外,大部分是可以开放和利用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各种系统和软件的开发,要围绕开放和利用来设计、展开。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的原则。由于受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影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规范也变得比较复杂且较难统一,再加上系统内档案信息化起步以后,未能及时研究统一标准和规范,给档案信息的传输、接收和整编带来较大困难。

抓住重点、阶段性推进的原则。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起步、试运行、成熟、全面应用的发展阶段。现阶段工作的任务应为档案信息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育以及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等。

以基础工作带动数据库建设的原则。档案信息化特别是信息库的建立,要依靠基础工作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夯实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数据库,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四、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是核心。应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的,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研究总体发展方案,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统筹协调解决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明确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并跟踪监督检查。把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系统内的年度工作计划,列入所属各部门管理目标责任制内容内进行考核。

第二,加大投入是关键。水利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前沿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完成大量的基础工作,配备一定规模的硬件设施,还要进行适合本行业的软件开发利用,这些都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每年度资金的投入要与信息建设的任务相匹配,支撑系统的有序发展和正常运行。

五、结束语

水利档案信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结局,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手段和关键性措施。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改变和控制的过程,档案信息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水利相关部门对水利工程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的主要措施,更是保证其质量良好有序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是水利工程市场经济效益发展的前提。

作者:胡姗姗

供水档案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3:

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管理思考

摘  要: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是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意识薄弱、制度不健全、专业性不强、信息化程度不高四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提出增强意识、健全制度、专岗专人、加快数字信息化建设、加强档案安全管理,提升档案开发利用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管理;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信息化;利用价值

中国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6位。但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00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的国家,以世界6%的水资源量、9%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0%的人口。要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节约用水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16字治水方针: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統治理、两手发力,将节水放在首位。为推动节水工作顺利开展,2017年5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通知》,要求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目标考核机制,把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地区,并实施动态管理。这样,县(区、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为抓手,在区域内全面开展节约用水工作。

1 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管理内容

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就是根据《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目标考核的工作需要,按照考核评价内容分类科目记述和反映达标建设全过程,围绕评分标准中需准备的支撑材料,通过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完整地记述反映县(区、市)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中所做的具体工作,分类科目包括用水定额管理、计划用水管理、用水计量、水价机制、管网漏失、节水载体创建、节水器具使用、非常规水利用、社会节水意识等的原始记录。

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管理主要内容,按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标准中11项具体评价类别、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分门别类收集整理。呈现形式有:各级政府相关法律法规、通知文件、现场勘查、原始台账等纸质、音像资料等,内容丰富、繁杂。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能直接反映出节水工作在本域开展情况,是水资源供给的数据保障。

2 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有些县(区、市)政府对节水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只是把建档工作当作形式层面的工作来应付完成,严重阻碍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工作。[1]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牵头单位,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的重视不够,进入达标建设考核期,才到处搜集相关资料,档案资料质量低、数量少,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积极作用。

2.2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县(区、市)在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中基本处在三无状态:无专门场所存放、无专业制度约束、无专岗人员管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支撑材料,行政管理方面包括:政策法律法规、县(区、市)相关局委文件、计划用水单位基础信息等,专业技术方面包括:用水定额管理、计划用水管理、用水计量、供水管网漏失率、节水型器具推广、节水工程建立与使用、节水载体创建、加强节水意识宣传等,内容繁多,资料丰富,展现形式有文字、图表、影像,对分门别类归档要求高。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在收集、存储、转移、借调、利用等环节中,没有有章可循的档案管理制度,随意借阅,疏于归还,档案缺、漏、失情况经常发生。

2.3 档案管理专业水平低。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很多县(区、市)不设专职岗位,基本是工作人员谁收集、谁整理、谁建档、谁管理。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同志大都是非专业人员,相关档案专业理论知识较为匮乏,只是根据日常工作需要整理留存,很多珍贵的一手资料随意存放或作为个人工作资料占为己有。随着工作人员岗位调整,无正规交接手续,档案缺、失、残现象经常出现,再次利用查找困难,严重影响档案的使用价值和使用效率。

2.4 信息化程度运用不高。档案管理目的是要形成层次清晰、建档完整的档案材料,把众多的归档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方便今后使用和留取工作印记。依靠传统的方式方法进行收集、归档、整理、利用,容易造成归档资料在收集过程中质量出现严重偏差,收集的速度非常缓慢。目前众多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的硬件配置、网络组建相对滞后,资金投入欠缺、技术支撑不够,既掌握数字信息化又熟知档案管理要求的人员十分稀缺,专业信息化技术人才力量配备不足,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不能够有效实现,

3 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3.1 增强对档案管理重视程度。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考核,是对县(区、市)政府节水工作的考核,不单单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所以县(区、市)领导班子要充分重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需要政府各部门协同配合、积极参与、准确提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牵头单位,在收集整理相关档案资料后,要按照达标建设内容要求,根据评价类别、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分类进行管理。各级领导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还应做好物质投入工作。要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立专岗、专责,充分运用现代化设施管理档案,提高档案信息化程度。[2]

3.2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内容涵盖城建、物价、水利、发改、工信、教育、税务等社会各部门的信息资料收集,其中有些可能存在涉密风险,所以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安全性十分必要。按照考核内容中的评价类别、评价内容、评价标准逐项整理归档,涉及交叉的资料,采取共享方式,标注说明。明确档案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制度和流程开展具体工作,確保档案在存储、转移、借调、利用等环节中不出现丢失、遗漏、不按时归还的现象。同时,加快电子档案建立进度,利用互联网平台便捷的优点,开通自主查询和分类查询信息的功能,及时补充更新档案资料,使档案资料更为准确有效,提升档案的利用价值。

3.3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档案管理队伍。根据《档案法》有关规定要求,制定合理的档案材料保管、利用、鉴定、销毁、移交等有关规章制度,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化素养,进行专业化管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管理不同于一般的档案管理,可直接反映一个区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更具专业性、复杂性、综合性。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对本职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首先,要设立专岗,选用专职人员负责档案管理工作,避免管理人员频繁变动,加强人员的稳定性。其次,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并灵活运用到档案管理中,调整数字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系统。

3.4 加快推进档案管理数字信息化进程。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档案管理发展是大势所趋。档案管理数字信息化建设管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各部门、单位积极参与,调整数字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系统。数字化档案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普遍,能够有效提高档案查询、利用效率,更好地保存保护历史珍贵档案资料。应当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措施,如建立档案数字化管理机制,加强数据库建设、电子档案的维护、档案保密工作管理等。

必须直面档案管理中意识薄弱、不够规范、人员不够专业等问题,推动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管理快速实现数字信息化。按照档案管理办法,科学分类、归档、编目,严谨细致地进行扫描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按照工作要求及时将档案资源上传至官方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实现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共享。建立档案信息资料共享平台,便于信息资料的登记与查询,提高档案利用率,充分发挥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的作用。[3]

3.5 加强档案安全管理,提升档案开发利用价值。2016年,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意见》,强调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底线”的地位。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内容,能综合反映一个区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有些资料内容可能需要保密。所以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要避免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安全意识薄弱、制度不严等因素影响,防止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资源缺失、存储杂乱,丢失毁损、借阅不规范,资源流失等安全管理隐患。

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档案,可集中体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水资源利用情况、节水工作开展情况,为本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有力支撑,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档案内容是按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目标考核的要求,发动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千辛万苦收集整理的。在县域经济发展决策中,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内容,应被广泛接受和采纳,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档案管理工作也要在方便、快捷上下功夫,信息便于大众检索查找。

参考文献:

[1]聂丹萍.试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水利技术监督,2013(06):27-28.

[2]姜裕政.如何做好新时期档案利用工作[J].山东档案,2015(06).

[3]门胜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与新思路[J].纳税,2017(05):65.

(作者单位:郑州市节约用水中心 来稿日期:2021-10-20)

作者:李云

上一篇:闸门监控数字化管理论文下一篇:生活教育与美术教育论文